第一篇: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城乡差距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这种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影响,更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中国城乡差距 收入差距 教育差距 就业差距 表现 原因 对策 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和谐发展
一些外国的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他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外国人的眼里,有三个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他们所体验的地区不同。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城乡间差距是很大的。
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相关经济理论,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慢慢缩小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基本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一. 中国城乡差距的表现
当前中国的城乡差距主要变现在七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村。从改革开放到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400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元人民币。可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非常缓慢。
2.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成扩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5:1,扩大到2005年的3.21:1
3.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收入较少。城市居民有多种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二)城乡教育差距
1.城镇居民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远远好于农村。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尤其是大专以上的人口,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2.相对城市来说,农村教育升学率明显偏低。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
3.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城乡医疗差距
1.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医疗保险的比例低。2004年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32.3%;小城镇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59.9%;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79.4%。
(四)城乡生活消费差距
1.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城镇消费的增长快于农村。从人均消费量上分析,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54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52元,城镇居民消费高出农村水平5793元。同时从居民消费增速的角度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快于农村。
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为了满足日常所需,而城市居民更多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2007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1%,比城市高6.8个百分点。
(五)城乡就业差距
1.城乡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务农及外出打工,而城市居民有多这样的就业渠道,就业前景良好。
2.农村失业人口高于城市。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1.3亿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4亿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现在还有大量失业人口。
3.城市居民的就业环境优于农村居民的就业环境。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差,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六)城乡政府的公共投入差距
1.国家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平。国家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8年为13.43%,1980年为12.20%;1989—1994年在9.2%—10.26%之间;1995—1999年,除1998年由于增发国债达到10.69%外,其余年份在8.23—8.82%之间;2000—2003年则从7.75%降至7.12%,2004年上升到8.28%。
2.在处理农村与城市关系问题上,仍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甚至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七)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风险共担,较多地体现了社会保险原则;后者突出个人的养老责任,以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为主.。
我国城乡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收入统计之外,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二.中国城乡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
2.中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留在农村,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以城市为中心,采取农村支持城市的策略,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2.产业的差异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的附加值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是可吸纳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使政府有大量利税收入。
三.缩小中国城乡差距的对策
(一)首先要改革中国现行的城乡制度
1.改革城乡户籍制度。过去的户籍制度,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无法使其得到自由的流动。因此,必须对城乡户籍制度作出彻底改革,才能适应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
2.政府要改变以往向城市过度倾斜的政策。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坚持城市支持农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3.鼓励农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策略,当地政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给农村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1.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改变原来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
2.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家不仅要增加用于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增加农村道路、农村教育投入。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1.规范农村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帮助农民有序流动。
2.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其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
3.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维护农民工的正当利益。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1.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坚持推行“两免一补”,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校舍进行修缮,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进一步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以便在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服务于生产。
(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继续推行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并且给予相应的补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
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及养老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除后顾之忧。
当前,我国只有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2008中国统计年鉴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新闻网
《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高鸿业版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迟福林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政策调整》
郭玮 《中国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周苑春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秦文刚
第二篇:新世纪城乡差距分析
新世纪城乡差距分析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到了倒U型曲线拐点的时候,农业和工业将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然而在21世纪,虽然我国已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体制,全面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城市和乡村但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分割、发展模式趋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乡村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就尝试从全新的角度提出大区域视角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新差距及其相对原因和办法。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贫富差距城乡差异城市化经济增长
著名的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易斯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现代化部门与农村传统部门的收入差距是“陡峭的海岸”,而不是“平缓的沙滩”。这种“陡峭”的程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乡差别”。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别”的“陡峭”远远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社会、经济及政策等方面寻求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社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感。
一、我国“城乡差别”的“陡峭”程度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9、住房的差距
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扩大
10、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的差距
3、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扩大
11、参军方面的差别
4、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差距很大
12、金融信贷方面的差距
5、信息差距
13、婚姻和计划生育的差别
6、科技文化方面的差距
14、社会地位差异悬殊
7、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
15、城乡交换不等价、不合理
8、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
以上只反映了城乡之间的“名义差别”,如果再把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对农村居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国家对中小学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等计算在内,城乡之间的“实际差别”将更大。而且,如果按目前的发展态势,这种“差别”本身必然会造成更大的差距。居民的经济收入决定其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包括医疗)、资本积累(银行储蓄、拥有的其他生产要素)、受教育程度、价值取向的变化甚至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居民的经济收入。可以说,“城乡差别”的根本在于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将呈现日益扩大“城乡差别”的趋势。
二、“城乡差别”日趋扩大这一问题的解决事关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令人忧虑的是“城乡差别”日趋扩大的现实困境是:发展模式趋同而贫富差距拉大。
1.1“城乡二元”和“本外二元”结构继续存在,城乡综合统筹能力尚待加强
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环境,是选择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前提。另外,外来人口边缘化倾向日益显现。在中国的不少城镇,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住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应均造成较大压力。外来人口生活条件差、就业不稳定,常年生活在城市却不能转化成城市居民,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1.2“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城乡发展模式趋同
工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城乡各自发展特色无法体现,而这种通过乡村工业化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在现实中也逐渐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环境污染严重、土地单位产值低、企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
1.3 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
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户籍制度壁垒限制了劳动力合理流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转移就业稳定性差。社会保障制度在多数地方还未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受到管理体制约束;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滞后于经济发展,使得农民更多地依赖土地的保障功能,这既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也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定居。
1.4 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突出
一般来说,作为农民工的主要流入地,发达地区需要在为非户籍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按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没有将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其中,发达地区为非户籍人口提 1
供基本公共服务,容易形成“洼地效应”,使流入地政府无法承受。
1.5 村镇规划建设滞后,乡村特色不明显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散”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中国大约67.5%的镇生活污水没有经过集中处理,26.5%的镇没有垃圾处理站,52.2%的村没有实施垃圾集中处理,无论是在农村饮水安全,还是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方面都落后于长三角的大部分市。村庄规划的滞后也造成了生活区与工业、农业生产相互混杂,污染严重,“城不像城,乡不像乡,城又像村,村又像城”;城乡呈连绵无序拓展的态势,乡村生态景观格局消失破坏殆尽。
三、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结构特征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
1、它带有计划经济的深深烙印。我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最主要是受政府人为干预的强烈影响政府干预是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来实现的,城乡生产关系的变动不一致也是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这就人为的割断了农村内部产业间的联系,也割断了城乡间多种产业间的自然联系,人为的制造出了城乡间的二元格局。另一方面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内生的和强大的。其城乡两种不同的身份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及两种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和文明形态,主要是内部制度安排形成的,是内生的。
2、从社会结构来看,户籍制度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虽然户籍制度在部分城市得以改革,但目前仍围困着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发展,浪费了人力资源,不仅对农民造成不利影响,对整个国民经济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3、从政策方面看,也在反映和强化着二元结构。国家的投资、分配政策和一系列相关的方针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原有的“政策惯性”相关。面对农村耕地日益减少,农村人口日益增加剩余劳动力队伍不断扩大农民日趋贫困的现实,农民仍得不到公平、公正的政策待遇,对农村投资少,有些公益事业还向农民收费;城乡企业待遇不同,且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严重;农村居民税费负担重。城市居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户,只需交纳工商税、增殖税等,而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户核私营企业除了要交纳工商税、增殖税、所得税外,还要交纳村提留,乡统筹、农业税还要出义务工等。
四、缩小城乡差别的政策建议
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此项任务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本着科学发展的态度,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就能真正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制度,就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调整农村结构,繁荣农村经济。
(二)加大农村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发展乡镇企业。
(六)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合理因素。
(七)减轻农民负担。
(八)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我国城乡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态势由来已久,突出的表现是城市和市民更多地在增长中受益,而乡村和农民却日益边缘化,城乡差别正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认真研究城乡差别的表现,深入分析引起城乡差别变化的原因,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少国.城乡差别研究概述[J].福建: 经济红楼,2008,(9).[2]林善浪.中国问题报告[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5).[4]李永涛.邓小平理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5]王珏.现代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分析[J].北京: 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6).[6]吴正源.邓小平理论渊源与发展[M].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8.
第三篇:简要分析如何缩小中国城乡差距
简要分析如何缩小中国城乡差距 朱媛 金融二专 200910902141 摘要
随着我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的GDP、科技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也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依然不乏有连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的特贫困地区。奢华的城市生活和贫困的农村生活的对比依然强烈的刺激这大众的心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加剧,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财富在向少部分人手中集聚,而大部分农民仍然在与贫困抗争。本文主要就我国现在城乡差距巨大的现状,简要分析如何缩小中国城乡差距。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城乡差距现状介绍;第二部分为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第三部分分析解决办法;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关键词: 中国 城乡差距 一 现状分析
目前而言我国城乡差距现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收入差距;消费差距;教育水平差距;公共设施医疗卫生。
1.1收入差距
国际社会公认的城乡差距比例仅为1.5—2:1。但是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仅为2.36:1,2003年上升为3.23:1,之后此数据依然在增长。此数据也高于国际公认的城乡差距比例。可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消费差距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奢侈品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依然有部分地区家庭年消费能力十分薄弱。如此巨大的消费差距正面反映了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
1.3 教育水平
伴随着收入与消费的差距,城乡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十分悬殊。教育差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经济差距,成为农村落后的根源。城市的学校基本是是高质量的楼群,而在农村,仍然存在用危房做校舍的现象。师资力量更是悬殊,城市里的小学老师一般都是大学专科水平,中学考试务必要有本科学历,而农村很多老师仅有成人自考学历而已。教学水平低下直接导致农村孩子仍不具备与城市学生竞争的实力。
1.4公共设施医疗卫生
现在城市基本上都配备公园健身器材,残疾人专用通道,厕所等基本设施,但是农村一些基本设施配备不全。而在医疗卫生方面城市更是领先农村不知道多少倍。至目前为止,很多农村仍然不能摆脱缺医少药的状态。农村的医疗设施差,并且没有分级的服务网络。
二 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的城乡差距现状的原因很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2.1体制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体制的原因。建国以来,我国首先实行的就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加大发展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等。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 我国一直实行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2制度缺陷
先说税收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其次是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迄今为止,我国农村仍未能建立一套象城市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养老保险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还都是通过家庭自保来实现保障的。此外,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最后是监督制度,我国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形成非法收入。从而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个人看法
我个人认为是合理分配制度的缺失是导致中国城乡差距大的最主要原因,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时期?一方面是财富高速积累,一方面是穷困潦倒。一方面是“朱门酒肉臭”,一方面是“路有冻死骨”惨状。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部分人的无限挥霍,一部分人穷的生不起一场病。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各地政府仍然穷奢极欲地关心拆迁关心富人的生活安排。对此,我们如何不感到悲哀。实际上,中国并不缺乏发展经济的方法与手段,中国历代也都有发展经济的好方案,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过历史辉煌。几千年,中国唯一缺乏的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之后,面对巨大的社会财富的积累,去建立一个公平的分配制度。我国历代的死结就是合理的分配制度。直到今天,依然是负的人很富,穷的人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却成为了奢侈品消费大国,这真的很讽刺!贫富差距太大,贪官污吏太多,造成了今天中国的现状。
三 解决方法
首先国家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还要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税收政策,特别是怎样通过税收来调节平衡收入差距这一方面还需改进。还要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应加大三农的投入,如果国家把大量的资金都用在城市的发展上了.农村没有资金就不能城市化,也不能从土地里解脱出来,从事农业以外的行业,即便进城务工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次国民待遇.因为他们不能享受城里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收入保障,还有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通常农民一年的收入不够一年的开支,他们用在日常生活和看病吃药上的支出就占了全年支出的绝大部分.他们不得大病还好一点,如果得了大病有可能就得负债累累或者是一贫洗。
四 总结
本文从我国城乡差距现状,形成原因,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目前已经加大力度改善城乡差距问题了,当然要缩小差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有效的政策支持。相信未来这个问题会慢慢淡出我国的。本文中提到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先有政策的一些借鉴,由于知识有限,没办法提出自己个人的解决办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改进。
第四篇: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
改革开房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随之增长。但问题也在不断的扩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阐明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对于进一步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
收入差距
现状、原因与对策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目
录
引言 „„„„„„„„„„„„„„„„„„„„„„„„„„„„„„„„1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1
(一)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2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2
(二)城乡经济因素 „„„„„„„„„„„„„„„„„„„„„„„2
(三)城乡教育因素 „„„„„„„„„„„„„„„„„„„„„„„2
(四)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 „„„„„„„„„„„„„„„3
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3
(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
(二)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4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
四、结论 „„„„„„„„„„„„„„„„„„„„„„„„„„„„„„6
五、参考文献 „„„„„„„„„„„„„„„„„„„„„„„„„„„„6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扩大,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产生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最后,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用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问题的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9322.0亿元,增长了约14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12年为3.84 万元,增长了约100倍。
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攀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到1985年为739.1元,1994年为3 496.2元,到2012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565元,相比较1978年增长了约72倍,这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2年的37.1%;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的133.6元增加到2012年的7917元,增长了约59倍。恩格尔系数也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0.8%。这表明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增加,家庭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整体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但也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传统体制初步建立的1957年,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3.48倍。到文革前的1964年,前者是后者的2.38倍左右。这一差距一直持续到1979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2。
参见“数据统计年鉴”,2013年。
参见中国广播网,“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 城乡收入差距大成难点”,2009年12月22日。
1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1,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917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1∶13。
这个比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有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城乡收入差距将更大,实际的城乡收入比应为5倍左右。来自世界银行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我国的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的水平。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中国,农村落后于城市是一个久远的历史现象,在建国后强调工业化发展和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的制度束缚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形成城乡收入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很低,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社会单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的二元经济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发展要求中将“统筹城乡发展”位于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意义更加重大。到现在2013年,我国还一直以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城乡经济因素
我国城乡固有的二元经济体制,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与工业的直接通流,农产品价格过低和“剪刀差”严重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从而加发达地区本已经相当严重的城乡贫富差距,城市偏倚型的资源配置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公平。城乡之间的固有财产一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改革开放之前,城乡之间尽管有2.57倍的平均收入差距,但是当时的城乡居民的财产差距并不比这个数字高。当时城镇居民基本不拥有住房,都是租公房住。据数据显示,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但是截至城镇房地产价格大涨之前的2008年,仅城镇居民人均拥有的房产价值已经是农村人均拥有房产价值的10倍以上。和城市相比,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困难。农村居民很难从金融机构那里得到支持,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目前,我国不少农村,农业生产力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技术含量低,很难推动城镇化进程,同时在建的城镇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2011年04月28日。
2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三)城乡教育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人力资本是对劳动力投资的结果,即教育的结果。实践证明,受教育水平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比关系,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收入越高。劳动力素质较高者能够为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贡献,从而获得的高收入。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 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据测算,受教育程度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40%4。在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在农村表现为从事固有的农业经济,而在城市主要表现为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工作,此类工作简单,被替代的可能性极高。
(四)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
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城乡居民、城乡劳动者的享有权利不平等,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户口人员占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46.5%,其中建筑行业占38%。但进城的农村户口居民和城镇居民由于户籍不同,就业、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等权利是不平等的,这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如义务教育体制是按户籍关系安排儿童入学的,对于农民工的子女在城里就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待遇,至使儿童失学。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流动儿童失学近2000万,而据中国儿童中心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9.3%。再如进城的农民工不但收入低,居住环境恶劣,而且没有享受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据有关专家计算,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价值2.5万元,而所得仅为8000元,每个农民工每年的贡献为1.7万元,2002年9460万农民工的合计贡献为16082亿元.而大量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虽然有的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障,但这部分社会保障农民工是拿不走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很薄弱。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社会救济。1990~1999年的10年中,国家和各级政府社会救济金的总和7.9亿元,定期救助的人数只有52.8万人。农村除社会救济和传统的土地保障外,体现公平原则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在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只存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改革试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6172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仅为97.8万人。而且由于农民投保挡次较低和投保时间较短,养老保险金的标准极低,人均只有180元左右。2002年农村仅有404万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占应保人数的25%,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口占6.6%,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没有。城乡居民享受社 4 参见中国青年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2004年12月06日。
3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会保障服务的待遇极不公平。
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它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 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弘扬勤劳、善良、讲修养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主、科学、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实现农民“有其教”。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就是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展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以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但我国城乡差别形成的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体制改革和观念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间的有机协调,逐渐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解决。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二)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1)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只有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才能更大程度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政府对于农村投入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村基础建设、农村教育、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科技和创新等领域。鉴于目前农村的信用制度缺失,因此要加大对农村信用体系的改革,努力提高农村金融行业的信用度,为农民的创业增收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比如自然风光、当地特色文化等,开发农村创收产业,发展旅游业,并在技术上给予支持,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2)规范分配秩序。首先,要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距。其次,要实现各行业间收入的均等化。最后,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制,要增强对工资福利过高、增长过快行业职工收入的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促进各行业,各阶层,各地区
4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收入的平衡发展。
(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如果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劳务输出和特色优势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加,特别是劳务输出产业对增加中低收入的农民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应当本着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的原则,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贡献。同时要鼓励大中专院校学校的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加强对他们的补贴,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首先,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制和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信息化;其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经营组织程度。农业产业化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流通为依托,形成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最后,要加大对县乡级的农技人员的建设。农业科技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附加值,但是需要有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各级政府财政需要增加对预算内农业科技投入的比例,加强农技队伍的建设,提高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效率,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开展时间比较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农保的建立完善首先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这样既能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又能确保一定的养老保险金水平。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转移支付力度,对财力弱的地区予以倾斜是未来新农保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扩展资金筹集渠道,确保资金充足。此外,还要逐步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确保社会公平,加强基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保值增值。
(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各级政府财力状况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及承受能力,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严格新农合基金监管,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从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着手,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确保及时支付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款。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考核制度,提高管理经办服务水平。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开展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补偿比例,合理调整住院补偿起付线,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扩大补偿范围6。
(3)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足,因此有必要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农 565 参见“试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利学版)》,2008年9月。
参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东岳论丛》,2006年第3期。
5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仍然比较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市,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家有能力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央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大对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地方政府应搞好配套资金建设,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到位。
四、结论
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则是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佳改革切入点。为此,须通过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健全保障项目和提高参加社会保障意识的途径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而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村居民享有社会保障,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五、参考文献
[1]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J].乡镇论坛,2004; [2]谢红菊.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河学刊,2007;
[3]芦金萍.从经济学视角看我国的贫富差距[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4; [4]曲卫红.对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思考[D].西南大学,2006;
[5]王伟.从现代化视角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5; [6]申维娜.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与对策[D] .中共衡水市委学校,2010;
[7]王石生.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其对策的探讨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10;
[8]朱凡,陈晓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D]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0; [9]闫红.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调整对策分析[D].中共四平市委党校,2010。
6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 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
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
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 向差距
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 2007》数据 整理计算 .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包括天津、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海南、河北十省市,其城乡收入差距比相对较小,平均为2.6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宁夏、西藏、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四JIl、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十二个省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3。77;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六省,收入比为3.03,介于东西部之间。
3、基尼系数
数据来源:1980-2 004年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教据库’.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1980 年的0.1813增加到20 06年的0.321,4扩大了77.96%,农村从1978年的0.2124增加到2006年的0.3561,扩大了67.66%,..而全国的基尼系数则从0.298增加到了0.47,也扩大了57.72%。从数值上看,我国早在1987年就突破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及农村的收入差距必将进一步的扩大。[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原因探究
1、不统一的户籍制度和不平等的就业政策。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中国人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今后的人生中将有不同的福利待遇,出生在城市的人生来就比出生在农村的人条件优越,这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种种特权愈演愈烈。众多的分析都认为,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造成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中城市直接动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或从事较好行业、工种的工作,人为地阻碍了人口和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两种不同的工资率、两种不同的福利性收入、两种不同的就业政策。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户口性质不同,许多市民能享受的待遇农民都无法享受,即使长期在城里生活、务工的农民,也难以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种由户口的不平等性所带来的待遇上的不平等,特别是由农村户口所受到的限制性规定,严重
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已经转移到城里的农民工也只能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这一切都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难以缩小。[2]
2、城乡改革不平衡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众多研究都指出,我国2O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曾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8O年代中期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改革从1984年起就明显不再有强力推进,并逐渐滞后于城市改革,在城乡分割的体制下,城市发展获得了优于农村的政策支持平台,也为主要基于城市利益的权衡来取舍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提供了便利。随着国家政策对城市改革的倾斜和集中,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发展相形见细,城乡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限制了农民手中土地的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的完善,甚至导致城市政府可以按照机会主义的原则,灵活取舍对计划和市场手段的运用,.为资源加快向城市集中增开了~道闸门。使得农民成为了城市改革的廉价成本承担者和利益受损者,造成了不仅仅是城乡收入差距甚至于是部分农民的生存危机。
二、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政策建议
1、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向现代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市场农业和二三产业转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授科学技术和增产门路,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此外,还要加大对农业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措施。
2、统一城乡财税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政策和现代税收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一城乡税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统一城乡财政加大农业投入,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逐步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支持的力度,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并逐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3]
3、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均衡发展,使得社会保障待遇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分配很不公平因此,应通过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把农民纳入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范
围,特别是在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排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分配制度
通过政府的强制性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改变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体现社会公正的原则。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具体而言,对于农村来说,应该缩减基层组织的冗员,规范农村税费,减轻农民负担;对于企业来说,要探索职工绩效和劳动分红等模式,积极试行企业领导人、科技骨干年薪制和股权分配制度。同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过程[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已经成为了国家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社会问题不可能一时半刻,一两年就可以解决。但是只要我们国家在方向上把握住了这个问题,再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献言建策,人民的奋发向上的努力,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水平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1]陈云.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十一五”趋势分析[J].经济经纬,2008 [2]李锦.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制度解析与矫正l-J].知识经济2008,[3]张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 [4]王敏玉.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牛苏林.和谐发展要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刀.学习论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