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瞳孔里的暗杀者
“瞳孔里的暗杀者”
——论顾城诗歌“非童话性”死亡意识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 ╳ 姓名:╳ ╳ ╳
指导教师:╳ ╳ ╳
摘要:在上个世纪困惑和希望并存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坛走出传统文化的泥沼,以“朦胧诗派”为先导,探寻出了新的生存契机。在新浪潮的运动中,顾城,一直以其“童话诗人”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众多读者的心里。但这实质只是顾城诗歌的表象,其诗歌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是否真的如“伊甸园”般一层不染呢?本文试从相反的角度,同样从顾城诗歌发展的四个阶段(自我到非我)入手,从黑暗的源头解读诗歌意向、诗歌表现手法、诗歌结构等,结合例证和演绎,从全新的角度解说其诗歌当中“非童话性”的死亡意识,以剖解童话外衣下死亡的纹理,为顾城之死提供一个合理的文化解析。关键词:顾城 诗歌 死亡意识 非童话性
1.引言
“童话诗人”顾城,是七八十年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唯灵主义浪漫诗人。他的诗大都被贴上孩童、纯真的标签,以一种纯粹不沾染世俗烟火的姿态,绽放在新诗的浪潮中。如果童话是明亮向上的,是给孩子们看的,那我更认为顾城诗歌的童话性是成人的,是冰冷的,是带着绝望与痛苦的。无论是从第一篇诗稿到最后的绝笔遗书,还是从《种子的梦想》到《最后》和《墓床》,顾城的诗歌都以童话的方式表达着“非童话性”的死亡意识,诚如在那个年代茫茫冰冷的荒原上开着的一朵脆弱野花。“它们相信/最后石块也会发芽”,或许便是顾城不愿相信现世却也不得不对世俗妥协的真实写照吧?可是这样的自我安慰终究不得长久,空留下两千多首诗歌,在向我们透露着明亮的梦境下的星星点点的孤独和抑郁,或是死亡。
顾城在1992年底接受德国《袖珍汉学》杂志采访时将自己的诗歌创作演变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然阶段(1969-1974)、文化阶段(1977-1982)、反文化阶段(1982-1986)和无我阶段(1986年以后)。①由此,很多学者将顾城的诗歌创作分成前后两个时期或者童话、反童话和海外三个时期,但无论哪种分类,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顾城早期的时候都是以一种童话的面目示人。不带任何的负面情感,是一种纯澈的、晶莹的、如同梦境一般的想象和预征。不过笔者以为,在顾城的成长经历及个人与世界的极端冲突下,顾城的诗歌从一开始便带有浓到化不开的死亡情节,这样的死亡意识一直陪伴着他,从他手指在沙滩上划下第一笔的时候起至他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止,一直没有离开过。笔者将以顾城自己划分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分别论述顾城诗歌的“非童话性”死亡意识。
2.自然阶段的黑暗萌芽
1968年冬,顾城12岁,他开始了辍学放猪的生活,也写下了一首揭开他心灵路途的小诗——《星月的来由》。
星月的来由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笑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12岁的顾城在196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坐在树下,仰望星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里,对于星星月亮的好奇也有很多,但像顾城这样表达出来的可谓并不多见。为何树枝会去撕裂天空,是因为天幕厚重,遮住了所有天外的亮光,让人压抑愤懑,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太阳”、“光明”是顾城很爱使用的意象,隐喻着他内心想要单纯想要质朴想要无忧无虑如孩童般的美好。可在他12岁的小小的心灵里,一种极端抗争的姿态在开始萌芽,既然天幕遮住了亮光,那便用树枝捅破几个洞,透出来的光亮或许是微笑的,但也只有那么几个窟窿而已。顾城童年时候的经历不仅压抑了他成长的路径,也在他的诗作中反映了出来。
15岁的顾城用手指在沙滩上写下了《生命幻想曲》,一个少年对于世界的探索,带着极具英雄主义的情结,却也掩饰不了内心的惶恐和迷茫。
生命幻想曲(节选)……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一步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
向东向西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
我到那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
蟋蟀欢迎我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昼象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他带着极其强烈的生活热忱,与那个年纪所有的少年一样,想要“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也希望“太阳做我的纤夫/他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诚如前文所说,“太阳”在顾城的诗歌里一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用太阳指引着方向必将走向光明。但是在《生命幻想曲》里,顾城犹豫了,徘徊了,他觉得“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一种生命无法被自己掌控的悲哀萦绕其间。失去了太阳的指引后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到那里去呵/宇宙是这样的无边”。是什么让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有着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和惶恐感?即便是有百里香和野菊,有蟋蟀在抖动琴弦,但是这美丽自然的童话世界也引不起任何生的兴趣,一旦“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但是年少的顾城不愿意向世界屈服,他仍旧希望在马匹累了,自己还能够赤着双脚,走遍整个世界,这或许便是他一开始便展露出来的积极愿望吧,只是在他自己认为的自然阶段里,对于世界的绝望与死亡意识正在开始萌芽。
年少的顾城经历坎坷,随父亲下放至乡下的几年时间,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那本他童年时幸运翻得的《昆虫记》,也是影响他早期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让他对自然中的万物精灵深深着迷,并在诗歌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深深地体现这自然的痕迹。这时的他虽然对这个世界有着不信任的警惕感,却也依旧想着要积极入世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都印上自己的足迹。只是他内心无法承受的阴暗重量正在开始萌芽,这也是导致他未来诗歌的创作逐渐转向破坏再重新回归自然的伏笔。
3.文化阶段的压抑萌发
1974年以后,17岁的顾城回到了城里,从灵动的自然回到了喧嚣的尘世,却再也回不去童年。迫于生活的压力,顾城开始找工作,可是本不擅长与人交流的他更加的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周遭的环境。现实与理想国相差万里,刚刚涌动出的改变世界的热忱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渺小。顾城似乎不愿意长大,不愿意拨开自己明亮内心,让丝丝负面的悲哀的情绪汹涌出来。他总是以孩子自比,通过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将自己与这个他所不理解的世界隔绝开来。诚如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写到“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简历》)。与此同时,顾城在他的诗歌里面,开始逐渐地显露出一些死亡的意味来。然而,在过去众多研究顾城诗歌的文章中,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顾城诗歌在四个阶段中显现出的本质或者至少在“自然”和“文化”阶段,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诗中传达出的童话的无瑕。多数学者仍高举着“童话”的桂冠,为顾城摇旗呐喊。我却要说,童年的记忆表面上培养了诗人的敏感和非凡的想象力,但如果我们从艾布拉姆斯关于文学四要素的理论出发,就不难读懂在顾城“昆虫体”和“寓言体”的童话世界下,隐藏的以死求生的死亡理念。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作为一个活动,主要由“作家——作品——读者——世界”,这四要素构成这一理论。“作家”,正如诗人雪莱所形容的:“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来慰藉自己的寂寞,顾城就是这样一只用纯真的诗文抚慰内心孤寂的莺。文革时家中被抄,下放农村,在火道村枯燥无味又备受歧视的环境下,月光,太阳,沙滩,风起风涌,蛐蛐,蝈蝈成为了顾城表达心灵之泉快要枯竭的反向投射物,轻柔的月光,淡紫色的风,蓝色的海,动听的蝉叫,这一切实质都只是诗人内心所构建的“理想国”的幻影啊。乡村封闭,城市暴力,到处都流淌着鲜血;母爱的缺失,更是加剧了顾城心中对现世的恐惧和不安,从小便写出童话诗的顾城却是从小孤独着的。“我开始想到无限和有限,自然和社会,生的意义,开始想到,死亡——那扇神秘的大门”,不到十岁的顾城变开始沉浸在对死亡的憧憬和幻觉中,在死神面前徘徊。童年的生活,表面上孕育出了诗人的“纯洁”,实际却导致诗人走向了另一个未知的极端,诗人心中真正美好的世界却是死亡特有的宁静与安详。心灵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反映,这一点与作家中心论的观点大抵想通。诚然,顾城就是这样一个“自我”的诗人,在童年生活的影响下,顾城用大量的诗作发现死亡,感受死亡,想象死亡,歌颂死亡。“生命的美/千变万化/终将化为灰烬”、“你登上了一艘必将沉没的巨轮/他将在大海的呼吸中消失”,顾城已经开始意识到“人的本性和社会的矛盾,就是生和死的矛盾”。因此,就算是在激流岛上不学开车,不学英语,以画画和养鸡为生的顾城,也没能“把世界关在外面”,脱离了社会,又与自然不能相融,“女儿国”的梦想也破灭,外有渴望不能实现,内有压抑不能排解,于是,他想到了至高无上的死亡。“读者”,在顾城的世界里,倾听他心声的,除了妻子谢烨和情人英儿,最忠实的观众是死亡。在诗人心中,死亡是安宁的地带,包容一切,默不作声,却永伴左右。所以,在谢烨和英儿都抛弃他的时候,顾城决定投入死亡的怀抱,完成他这一生最终的追求。遁世归隐却忍受不住内心荒芜的凄凉,童真纯朴却终究抵抗不了死亡的魅力,这千般矛盾,万般纠结,像锁链一样扼住顾城生命的脉息,这时候,只有死亡,唯有死亡,才能再现心中明净的“伊甸园”。“世界”,“我的心,是一座城”,这里的世界,一方面指影响诗人作品表达的社会环境,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另一方面则是指诗人诗歌中营造出的“朦胧世界”。从西直门、火道村、再到激流岛,诗中所写的一草一木,都受到小时候遭遇,本身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现实世界对作品阴暗风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内心幻想的世界则是导致顾城驶向毁灭深渊的加速器。诗人倾注了自己的情感,铸造了属于自己的城。虽然二十出头风华正茂,但他感到了被束缚着的痛苦,想要挣扎改变。所以一面让黑暗负面的情绪自然流露,一面又想要通过心灵的安慰来自我疏导。在诗作中他运用“坟墓”、“冥海”、“死亡”、“生命”等阴暗意象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平凡,连同自然的“小草”、“野花”、“太阳”等正面的意象一起构成了顾城心中纠结挣扎的苦闷心态。这种心态也反映了死亡意识在顾城的心灵世界里逐渐萌发生长,随同他的生活一起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制。笔者截取几篇此段时间顾城的诗作,来具体分析死亡意识是如何开始萌发的。
思想之树 我在赤热的国土上行走 头上是太阳的轰响 脚下是岩浆 我没有鞋子 没有编造的麦草 投下浑圆的影子 我只有一颗心 常常想起露水的清澈 我走过许多地方 许多风蚀的废墟 为了寻找那些 值得相信的东西 我常看见波斯菊 化为尘沫,在热风中飞散 美和生命 并不意味着永恒 也许有这样一种植物习惯了火山的呼吸习惯了在绝望中生长,使峭壁布满裂纹习惯了死亡
习惯了在死神的金字塔上 探索星空
重新用绿色的声音 来呼唤时间
于是,在梦的山谷中 我看见了它们 棕红色的巨石翻动着 枝条伸向四方 一千枚思想的果实 在夕阳中垂落 渐渐,渐渐,渐渐 吸引了痛苦的土地
这首《思想之树》,写于1980年冬天,不难看出作者的绝望和希望在对立在抗争,“我走过许多地方/许多风蚀的废墟/为了寻找那些/值得相信的东西”,原本值得相信的地方都已经成了废墟,虽然赤脚走在滚烫的国土上,却依然不放弃寻找,这也许就是顾城对待绝望的方式,纵使经历了世事艰辛,了解了人情冷暖,但依然固执的希望自己的理想国能够实现。他明白了“美和生命/并不意味着永恒”,但又希望有一种习惯了死亡的植物,能够吸引痛苦的土地,那便是思想的果实。
在《小巷》中,诗人用“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来表现他对现实的无奈,面对这没有窗没有门的巷子,面对着唯一的又看不到头的路,他不想屈服却又找不到其他的方式改变。他的诗歌便是他的心境,虽然他从文革的浩劫中走了出来,并用着自己的诗歌来反抗着那个时代对人性的压抑,但他也逃离不了文革给他的阴影,他期望在这个世界当中能够拥有美好,拥有值得相信的东西,但这一切都被他自己用文化的方式解构了,美好的生命也并非永恒。在清醒的认识到现实之后,他开始不在压抑那份蠢动已久的死亡意识,让它更为舒展的袒露在自己的“城”里。1981年4月,顾城写下了一首昭示着自己命运的诗——《最后》,在诗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现在我卸下/我的世界/很轻,像薄纸叠成的小船/当冥海的水波/漫上床沿/我便走了/飘香那永恒的空间”。顾城似乎倦怠了,觉得诗歌、鲜花、小朋友都在追逐着一只恐怖的蝴蝶,他似乎开始怀疑自己能够真的用一种阳光的姿态面对生活,开始怀疑自己所寻找的美好世界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恐怖的蝴蝶,看似美好,实则恐怖。所以到最后,他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随着冥海的水波随波逐流。一种无可言语的忧伤浸透了作者自己的内心,顾城也许并不知道,正是由于他的放任,这样的死亡意识在自己未来的生活里将越来越重,直至疯狂。
在文化阶段,顾城的诗歌也由以往的关注自然题材扩大都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变化,自然不再只是诗歌的表达内容,还成为了表达方式,一些带着清新意味但依然有着化不开的忧愁的爱情诗慢慢在他的诗歌里有了一席之地,例如《我要走啦》、《来临》、《分别的海》。朦胧诗或许最有魅力的地方便在多义,可是顾城的爱情诗并不如舒婷那般淡雅而坚定,顾城的诗带着一种天然的哀愁,不自信与点点的死亡气味穿插其中。
我要走啦(节选)告别守夜的钟塔
谢谢,我要走啦
我要带走我全部的星星
再不为丢失担惊受怕 ……
走哇!怎么又走到你的窗前 窗口垂着相约的手帕 不!这不是我,不是
有罪的是褐色小马
它没有弄懂昨夜可怕的誓言
把我又带到了你家
《我要走啦》和在诗的开始便注定了结局的虚幻,却又因为甜蜜有着丝丝不舍。顾城在害怕着爱情,不想为丢失而担惊受怕,却又阻挡不了心中那热烈的情感,最后依然走到相约的窗前。为什么誓言是可怕的?是因为诗人心中的疑虑,美好就能够永恒吗?在《来临》中“人间是陵园/覆盖着回忆之声”也依然透露着诗人对美好的怀疑和对死亡的直视,让“爱/把鲜艳的死亡带来”。
在文化时期,顾城内心的死亡意识在萌发生长,他一直处于内心的彷徨与纠结之中。他从选择对立到抗争再到妥协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让世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几首诗,《一代人》、《远和近》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几首诗也是他内心挣扎的极具代表的真实写照。1979年的《一代人》确立了顾城在诗坛的地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也被人认作是一代人从浩劫中苏醒过后的立言,那时候的顾城或许真的在致力于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到后来《远和近》中“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逐渐表露出诗人茫然无措的犹豫与自卑。再到后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里,“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但却“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诗人再美好的愿望都在现实面前显得渺茫,他开始放任内心的死亡意识,不再潜藏,此后他的诗歌开始了更为彻底的转型,也常常被人称作“后童话时代”。
4.反文化阶段的破坏生长
在《剪接的自传》中,顾城写到:“我开始想到无限和有限,自然和社会、生的意义,开始想到:死亡——那扇神秘的门。” ②虽然顾城将自己这个时期称作反文化时代,但他却用了文化的方式在反文化。顾城于1982年加入北京作协,1985年加入中国作协。在这段时期的诗歌创作中,自然的方式逐渐地被摒弃,诗歌的韵律、格调都比以往受到了更多地重视。但是怪诞化、陌生化也接踵而来。在80年单位解体失去工作后,顾城一直过着漂游的生活,加之83年结婚,物质的压力,束缚着他零星点点的梦。理想世界的破灭,面对现实的无力感,让顾城心里的对于美好的憧憬越来越淡薄,只在偶尔的诗歌中还会缅怀一下曾经的日子,而他阴暗晦涩的诗风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让诗歌“非童话性”的死亡意识自在的破坏生长。
由于顾城敏感,这时他开始为自己营造一座城,像一个堡垒一样保护自己。他总是害怕时间流逝,害怕美好的东西变得不复存在,于是异常执拗的去抓住手边一切可以抓住的美好。越是得不到现实的满足他便越是沉浸在对于过去或者是对于理想国的追寻中,难以自拔。他开始将自己年少时的村庄与现如今的城市进行对比,他希望也能拥有孩童时候单纯美好的日子,可是世事变迁,这一切终究只能是回忆。更大的失望在不停地刺激着他的内心,让他癫狂。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写下的诗歌大都是以一种奇异而又超然的面目示人,最具代表的便是组诗《颂歌世界》。《颂歌世界》是顾城1983年10月到1985年11月创作的组诗,共48首。这一系列诗歌有着极大的差异,无论是作品风格、手法、表现手段、意象运用还是朦胧难懂的程度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段时期,顾城表面的风光自在与私底下的冷峻惶恐互相交织,这正是他“童话诗人”名头最响亮的几年,加入作协,四处巡讲,参加各式各样的诗会。却也在写着和童话没有太大关系的文字,用一种反文化的方式在对待诗歌,对待生活。下面笔者选取组诗中的几首来具体分析诗歌中死亡意识的破坏生长。
就在那个小村里 就在那个小村里 穿着银杏树的服装 有一个人,是我
眯起早晨的眼睛 白晃晃的沙地
更为细小的蝇壳没有损坏
周围潜伏着透明的山岭 泉水一样的风
你眼睛的湖水中没有海草
一个没有油漆的村子 在深绿的水底观看太阳 我们喜欢太阳的村庄 在你的爱恋中活着 很久才呼吸一次 远远的荒地上闪着水流
村子里有树叶飞舞 我们有一块空地 不去问命运知道的事情
顾城对于过去的迷恋是显而易见的,他怀念连细小蝇壳都没有损坏,连山岭流水都透明的日子。可是在爱恋中,很久才能呼吸一次。生活的压力压得他很累,他很想回到年少时的小村子,可是再也回不去了。他并不是不知道命运,而已不去过问,选择了一种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硬币中的女王(节选)…… 手枪响着
酒柜上的梦叮叮当当 有人当场输给了死亡
丧歌
敲着小锣迎接坟墓 吹着口笛迎接坟墓 坟墓来了 坟墓的小队伍 戴花的 一队小坟墓
从组诗的前半部到后半部,诗歌的风格产生着极其强烈的落差。《提示》虽然表达了婚姻生活的甜蜜,却也隐隐有着可能丧失的忧虑,回忆里的小村虽然回不去,却也依然在记忆中纯净着。可是越是功成名就却越是不自由,顾城离自己心中的理想国越来越远。在后半部中有《狼群》、《丧歌》、《硬币中的女王》等等诗歌的出现也绝非偶然。诗里充满了不祥的意象,而有的甚至用一种诅咒的方式呈现了出来。顾城逐渐地开始直接描写他所理解的死亡与黑暗。让本是迎接新婚的队伍用送葬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却给人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这些看似杂乱的诗篇里都隐隐透出一个不变的主题,便是绝望。一种巨大的紧紧包裹着让人感到窒息难受的压抑情绪开始渗透在了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将死亡意识以一种独具破坏力的方式根植在了诗歌里,并在最后顾城出国迁往新西兰的无我阶段彻底爆发崩坍,形成了顾城“童话诗歌”的终结。
5.无我阶段的毁灭崩坍
1986年夏的新诗潮会上遇见李英,是顾城人生的另一个转折。1987年5月29日,顾城奔赴德国参加“国际诗歌节”,后于欧洲各国参加学术访问活动,并有着出色的发言演讲。同年12月接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聘请,于1988年1月移居新西兰。这时,顾城已到而立之年,所有的生活经历随同他的诗歌一起在经历着悄然的变化。顾城曾这样总结无我时期自己的创作:我对文化和反文化都失去了兴趣,放弃了对“我”的追求,进入了无我状态。我开始做一些自然的诗歌,不再使用文字技巧,不再有恐惧。(《无目的的我》)许多学者以为,顾城所说的不再有恐惧是真的回归了自然,但依笔者愚见,并非如此。
从顾城后期诗歌的创作中确实可以看到如他早年诗歌创作的影子,但所谓“自然”也略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非童话性”的死亡意识得到了诗人的正视,他选择了不再逃避而是直面冷酷的死亡,期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构造一个理想国来与之对抗。从他的诗作中日益增多的对于死亡和黑暗的直接描写便能看出端倪。
在新西兰任教2年半之后,顾城辞去教职,转而隐居激流岛,开始正式谋划他心中的理想之地。在其后的诗歌《陶》、《活命歌》、《有天》里都能看到他积极构筑自己心中理想国的热忱。前半生的沉沉浮浮已经让他有些倦怠,而此时此刻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完成自己的夙愿,几乎是拼尽了全力最后一搏。在离开故土之后,顾城的创作越来越走向玄妙化,诗歌隐约带着一些宗教的朦胧意味。特别是对于死亡的描写,逐渐成为了顾城诗歌的核心,杀人、自杀、墓地、死亡、鲜血一改往日单纯明亮的童话,充斥在诗人的诗歌里。并且这一时期顾城自己的创作逐渐变成了一种喃喃自语似的倾诉。他认为“我不是诗人,我不过是那光明投下的影子,我不会写诗。”而顾城所写下的诗歌要么是诗歌自己汹涌而出,要么是在妻子的督促下才述诸笔端。可以见得顾城此时的内心已经被种种莫名而来的死亡意识占据,它们在他的心理翻滚、破坏,期待着一个导火的引线。
我把刀给你们(节选)我把刀给你们 你们这些杀害我的人 …… 一直等 凶手 爱
把鲜艳的死亡带来
这首名为《我把刀给你们》的诗歌,似乎便是在预示着什么,顾城在一步步经营着自己理想的城,却把自己困在城中,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能力。他在英儿和谢烨中间徘徊,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无法理解他,而唯一与他能够沟通的情人也离他而去。他孤独他惶恐,他担心自己所构筑的不过是一座空城,到最后也无法对抗这个世界。在一种极端的绝望与厌世中,他的诗里写满了死亡。
墓床
我知道永逝的来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象水池
一点点跟着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生死从来都是诗人绕不开的话题,对于顾城而言,死亡或许并不代表这恐惧。《墓床》当中那种面对永逝的淡然和从容似乎像是一个已经厌倦世事的老人一样,世间万物的生长,与一个不再悲伤的逝者,诠释了生与死的意义。
在生命的最后,顾城写完了自己的哲学手稿《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他似乎打开了心中的结,让自己与世界决裂的生活成为过去,想要过正常人的日子。可是他诗歌里的死亡意识依然在蠢蠢欲动。顾城在1993年9月3日从德国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回家》,这是顾城写给自己儿子的诗。“爱你/Sam/我要回家/你带我回家”,在绝望过后,顾城突然明白,其实自己一直对抗的世界,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他无能为力,理想国破灭了。“Sam/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顾城后期的诗歌很少有看到阳光这样的意象了,有的多是雨、风、雪花。可是当这愿望还未来得及变成现实的时候,这一切构想都变成了用完没有尾声的诗篇,顾城脆弱的心禁不起再多哪怕只是一点的打击,他认为全世界都离他而去,妻子的背叛,情人的离开,让他刚刚开始点燃希望的心又一次被绝望代替。在他最后的几封家书中,不难看出他的内心已经慌乱,情绪正在经历着极大的起伏,他以为通过自己放弃理想国的妥协便能换来的幸福,永远也盼不到,这样的情绪一直延续,直至1993年10月8日,顾城夫妇双双辞世。
6.结语
顾城的诗歌朦胧多义,不同的读者也对其诗歌有着不同的理解,笔者借以顾城自己划分的四个时期,分别论述了顾城诗歌当中“非童话性”死亡意识的萌芽、萌发、成长和崩塌。旨在证明,顾城不只是一个活在幻想妈妈保护下的任性孩子,他还有着其他多样的面孔。在一些看似童话的诗歌背后,隐藏着的是顾城脆弱而敏感的内心。他通过童话的方式来点亮自己迷途的生活,却最后也没能通过理想国来拯救自己。顾城的生命消逝了,但顾城的诗留了下来,这两千多篇长长短短的诗歌里面,是顾城一生的回顾。历史的尘埃已让悲剧沉淀,但审视的眼光并不应只看到想看的一面。“童话诗人”固然是顾城无可替代的美誉,但以一颗童心看待世界到底是一种与整个世界抗争的勇气还是懦弱逃避的借口,恐怕只有顾城自己才知道了。只是萦绕在耳边的,全是顾城带着绝望的呢喃自语,那种孤独和哀伤的感觉,像是一杯苦涩的清茶,越品却越是有味。而对于顾城诗歌童话或非童话的评论,或许正如他《雨行》中写到的那样:“有一对双星/似乎没有定轨/只是时远时近……”
注释:
① 无目的的我——顾城访谈录.顾工编《顾城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5.P2-4 ② 他乡的悲怆(下)——十年回望:顾城的诗和死.李正光.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P18 参考文献
[1]林平乔:顾城诗歌美学风格成因初探[J],作家作品研究
[2]刘扬:出世与入世——对顾城诗歌的现代性阐释[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4 [3]许艳:顾城的死亡意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9 [4]唐晓渡:顾城之死[J],当代作家评论,2005,6 [5]李正光:他乡的悲怆(上下)——十年回顾:顾城的诗和死[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 [6]杨丹丹:顾城之死的文化解析[J],求索,2008,8 [7]黄晚:顾城诗歌探析[J],科教文汇,2007,6 [8]黄晓娟:黑暗里的光明和光明里的黑暗(上下)——诗人朱湘与顾城的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1 [9]杨海林:顾城诗歌的意识流手法[J],成都大学学报,2006,5 [10]朱大可,张宁:死亡的寓言[J],出版参考:新阅读,2004,12 [11]任岩岩:微笑而痛苦的灵魂——顾城的死亡[J],中华现代教育,2007,9 [12]谢冕、孙玉石、洪子诚:新诗评论二辑——顾城研究专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13]陆扬:死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14]顾城: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M],南京,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 [15]顾城:顾城作品精选集,上海,长江文艺出版社[M],2009,7 [16]顾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1 [17]顾城:顾城的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M],1998,3 [18]邓小芒:灵魂之旅——顾城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0 [19]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 [20]颜翔林:死亡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M],2008,8 [21]顾城:别有天地——顾城文选第一卷[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9 致谢: 行文至此,我的毕业论文已接近尾声。首先,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李峰老师,从论文题目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定稿,她始终用严谨的治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指导我论文工作的开展。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与我无尽的启迪。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我要感谢和我在一起愉快地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室友以及各位同学。正是因为你们的帮助和扶持,我才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本文。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在我成长道路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不计回报的倾情付出。论文即将完成,请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再次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第二篇:暗杀风暴观后感
暗杀风暴观后感
由邱礼涛执导,古天乐、张智霖、吴镇宇领衔主演的悬疑犯罪电影《暗杀风暴》宣布将于8月18日全国上映,进军暑期档。“死亡通知单”的出现引发重重悬念,面对神秘杀手“预告杀人”的挑衅,警方将如何推理破局,吊足了观众胃口。古天乐、张智霖、吴镇宇虽凝视一处,却又各怀心事。海报上“审判开始,预告杀人”几个字也将悬疑气质拉满,是谁以审判之名行杀人之实,推理迷局亟待破解。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笼罩在三人身后的神秘杀手,他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角落的光亮也无法探照出他的真实面目。面对如此强劲的真凶,警方能否在纷乱复杂的线索中推理出真相,告破危机四伏的“预告杀人”案,揭开杀手的神秘面纱?期待电影上映一探究竟。图片以“审判者”自居的神秘杀手Darker,制造了数起轰动全城的预告杀人案。凡是收到他“死亡通知单”的人,都将按照上面写的日期被残忍杀害。为尽快破案,警察罗飞(张智霖饰),爆炸案目击者黄少平(古天乐饰),专案组韩灏(吴镇宇饰)一起入局。Darker究竟是谁?真相不断在反转,惊人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在《暗杀风暴》中,频频应验的“死亡通知单”引发恐慌,神秘杀手Darker使各方势力牵扯入局。古天乐饰演的角色是爆炸案唯一的目击者,也是受害者,“毁容”的外表和癫狂的性格让人猜想不断。而饰演警察的张智霖和吴镇宇不仅各有心结,也与预告杀人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深陷与神秘杀手的隔空较量。面对藏在暗处的神秘杀手,他们将如何用高智商推理解谜,又能否找出最终真相,让人十分好奇。
此次,《暗杀风暴》进军暑期档拉满了观众的期待,除了专业的制作团队外,更有高品质推理IP保驾护航。层层布局的高智商罪犯,步步为营的推理侦破,深刻挣扎的人性揭露,都将通过大银幕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
第三篇:电影《暗杀》影评
如何评价电影《暗杀》
作者:押车夫司机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东航MU208一个没商量,就把我从Oakville的家带回了中国。人说贵人出门多风雨,我知道自己不是贵人。但是记忆中每次出远门真实有风有雨。不同的是在这次之前,每一趟飞往中国的航班对我来说是回家,而这次,家在我身后,家人在远去。飞机愈近中国,我则离家愈远。雨水打在舷窗上,心念不止。
走上廊桥,湿热且夹杂着中餐馆后墙排气孔的味道。汽车在沪宁高速上疾驰,我坐立不安,觉得一分每一秒都想要,都想要。
银行大厅,她们先问我要手机,要我打开微信,要我在微信上指指点点,然后一半的事情已经做完。随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用手机号码和微信解决。坐车,吃饭,理发,买东西,看电影,几乎一切。2025年,手指在空气中划过,它们穿云而来。
我用微信呼唤了一辆专车,用微信付了车资,走上新世界四楼的影城所在。巨大无比的购物中心,顶楼约有五六十家餐厅。由于不是饭点,每一家都只有一两桌顾客,或者没有。大红,大黄来装饰着门面。搭配着无数鲜艳至极的颜色,让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追逐吃的味道。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勾起无数游子的乡愁。但,我们真的愈发不能满足口舌的欲望。吃,几乎成为宗教,成为信仰。自媒体,视频流推波助澜着猎奇更顶级的口感。人们似乎用吃来满足一切无法满足的东西,比如理想。美食,成为鸦片。
一个全职员工,如果每周工作35小时,按照最低工资计算,大约税前有1500元加币收入。一张全价电影票大约从7.99到12.95不等的不含税价。乘以13%的税率,大致在9-15加币的范畴。这样的话,我觉得中国的电影票还是可以再便宜些。虽然微信购票只有柜台的一半价格左右。
韩国汽车在加拿大已经是个不错的品牌,它已经告别了廉价的形象,而成为认真的选择。我跟Canadain说,在中国,如果你有点钱,最好不要买韩国车,因为人们会因此judge你。Candain迷惑的看着我表示不解。
当全智贤脖子上挂着纸牌,有些僵硬的微笑时。你会在内心深处被触动一下,太真实了。全智贤还演过什么其它作品吗?我不知道,这个已经有鱼尾纹的姑娘,有些僵硬的动作,收敛了的表演,比苏菲玛索在类似题材《超级女特工的》表现更为突出。
我没有考究这个故事是否有真实背景,考虑到韩国人一贯有暗杀的传统,所以丝毫不觉得故事牵强。哪怕是按了双胞胎这样强戏剧性线索。小时候看明珠930,觉得老外能把一个明显假得不能再假的故事拍跟真的一样,也觉得中国也能把明明真实地故事拍的假的不能再假。群众演员就不是演员吗?我觉得不是不敬业的问题,是根本找不齐那么多可以让你不出戏的群众演员。为什么找不到?因为整体上我们还是一个教育落后的国家。读没读过高中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民族整体上还处于未开化的半蒙昧的状态。鲁迅笔下铁屋子里的民族,可以站着数小时不动也要围观一下跳楼者的民族,明知飞机上每个人都会有位置也要抢在前面登机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来演电影,真的很容易让人出戏。所以我建议,如果在中国拍电影,能少用群演就少用群演,实在要用,就尽量把五官模糊掉吧。别说群演,就是主演,也让人觉得僵尸般僵硬,比如《小时代》。
《暗杀》最后的激战,当日军像稻草人一样纷纷倒下时,会让你猛地想起来这还真是一部抗日神剧。可韩国的抗日大叔在整体形象上是正常人梳妆打扮。中国的抗日志士梳着光亮的背头,在战场上坐着欧式沙发上看日军抱头鼠串,演的像个恶搞喜剧。不知道汉民族为什么有这么如此奇怪的审美观,他极端崇拜强权,又内在极为阴柔。历史上“男风炽盛”的晋朝,漂亮男子比漂亮女人还受人欢迎。现如今晋朝又回来了。更为无奈的是,硬汉也是装的,银幕上的中国硬汉,一举手一投足,你就知道那是装的,因为骨子里这个民族是不尚武的,起码已经数百年不尚武了。所以那些中式银幕硬汉,硬的像话剧。这个诡异的审美观,喜欢诡异的花样美男,所以就会有诡异的抗日神剧,和崇尚阉割文化的,诡异的《小时代》。
要说《暗杀》的故事线索也有硬伤,那就是太多的巧合。太多的巧合把主角们推到了同一幕。但你又不得不佩服每一个巧合都给你带来愉悦的感受。所谓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就是这样的例子了。当断指人撞倒栅栏,跌跌撞撞倒在24MM的画面远处时。历史老师在对你说:“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这一幕不知道要比国产剧里汉奸走狗们惊恐地特写死法高明多少倍。
中国抗战死伤民众超过两千万,而韩国则早早的亡国了。但,那是形式上的。大汉民族早就亡了,活到现在的是一个诡异的说不清的文化。韩国似乎一直在,高丽民族在电影里说:“墙倒了,屋顶漏雨了,我们也不修。因为想到抗战胜利就要回家了,还修它干什么?”
我有时候也说“高丽棒子”这样的词,盲目的自大与自卑。陆川的《南京,南京》里有一个镜头让我心头一震,就是穿着军裤和白衬衣的日军方队在跟着鼓声跳舞。你会觉得这个大和民族万般不是,但有一点,他还有野性在,有生命力在。那年日本海啸,我在Oakville参加一个给日本募捐的活动,台上有一个节目。三个六十多岁的妇人表演大鼓。我看了一会儿再次被震。老妇眉宇之间,流露着坚毅和有自制力的野蛮。我觉得与战争期间的日本人有一样的精神。
中国人真的被日本人杀怕了,杀到战后几十年,还不能放下。不是说记仇,而是那种后怕与惊恐。韩国人可能也是如此,但是韩国人比我们高明。韩国人的抗日神剧往厚重上努力。中国的抗日神剧往神话上靠拢。也怪不得中国的知识精英们认为拍抗战电影是不入流的,是献媚的,是讨好的,是没有独立精神的。尽管这些知识精英往往也都是双重标准之王,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人家这么做是好的,我们这么做就是不对的。可中国的影视制作人们也的确贱兮兮,他们让浓眉大眼的花样少男手撕日军给知识精英们留下无尽嘲讽的口实。
《暗杀》这样的剧本如果完整拿到中国来拍,会很失败。因为中国导演和观众喜欢浓眉大眼的抗日英雄,张涵予其实都有些底气不足,眼睛太大了。段奕宏好一些,因此他其实在《烈日灼心》里比邓超更好。邓超演的很努力,但他还是太漂亮了些。千万别让黄晓明来演夏威夷手枪,我会笑场的。
女主角金智贤真的是一个很棒的选择,因为她不是很漂亮,有些韩国人特有的高颧骨,眼角有明显的鱼尾纹,或许是化妆特意这么做的,但是的确很合适。可放到中国,一个合适的女演员都找不到。中国的女演员都太漂亮了,他们腿太长,胸太大,眼睛太魅,缺乏力量感。这不是女演员的问题,是民族审美观跑偏。
第四篇:瞳孔服装品牌策划助力新产品
产品推广对于新产品很重要,服装企业有了新的服装产品就需要推广,有了好的服装产品却没有新的推广方法就有可能导致新产品不能适应市场而死亡。这也会导致服装品牌知名度下降,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口碑。瞳孔时尚服装品牌策划结合多年实战经验,认为对于服装新产品推广需要方法技巧更加需要经验。对于服装新产品推广我们不能盲目的乐观与冒险,善于借助外部专业资源的力量,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
服装新产品推广为何会失败?
一、服装新产品推广时消费者没有真正尝试服装新产品的理由
在消费都没有真正了解服装新产品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有尝试的理由。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找到服装新产品推广的一个“买点”,用其来吸引消费者来尝试来购买!
二、服装新产品推广时太过于急躁
对于企业来说快速将服装新产品推广上市是众多商家的期望,恨不得一上市就流行就热卖,殊不知有时真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服装新产品推广上市得遵循和把握服装新产品推广周期和服装新产品的成长规律,切不可急功近利。
三、服装新产品推广时没分清主次
服装新产品推广可以先主打一两个主推产品这样做能增大竞争力,然后等服装新产品市场成熟了然后再递进性的将其它相关产品推出。
瞳孔时尚主要为服装客户提供服装摄影、服装画册、商业摄影、产品摄影、淘宝摄影、商业广告摄影、服装店面设计、品牌定位、品牌策划、品牌视觉营销、媒介宣传、活动推广等全案服务。瞳孔服装摄影方面拥有国内顶尖的硬件配置,数千平米的时尚服装摄影影棚,国际顶级灯光布朗灯,瑞典顶级哈苏相机等近年来,瞳孔时尚签约了众多国外摄影师,从服装摄影师,化妆师,服装搭配师,等拥有完整的国外服装摄影运作团队!
第五篇:暗杀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解密
**
暗杀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号事件解密何立波 密案拂尘!“"#年$月,外交部将首批解密档案中的第二部
分%”#!份文件对外开放。此次开放的档案内容涉及 中国与亚洲地区有关国家相互承认、建交、互派外交 使节的来往函电;中美领事级、大使级会谈部分文
件;中国代表团参加&’%#年日内瓦会议的有关文件;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的有关文件,等等。其中,与“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有关的近(“份档案格外引 人注目,这些尘封了#’年的档案,揭开了那些鲜为人 知的事件经过。
情报显示,台湾国民党特务要对“克什米
尔公主号”采取行动,周恩来指示我外交部门
立即转告港英当局提高警惕。
&’%%年#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一次有!’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的 国际会议,它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既是第三世界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到来的象征,也是 二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周恩来 对于亚非会议十分重视,但在准备参加会议前,突然 在)月&!日患阑尾炎住院开刀,!(日才出院。在病体 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他在#月#日向中共中央政 治局递交了《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草案)等报告。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批准了
这些文件。#月*日,国务院第八次会议听取了周恩来 关于参加亚非会议问题的报告,通过团体出席参加 会议的方针和代表团成员名单,并宣布在周恩来出 国参加亚非会议期间,总理职务由陈云代理,外交 长由张闻天代理。出席亚非会议的代表团名单是:首 席代表周恩来,代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黄镇,顾 问廖承志、杨奇清、乔冠华、陈家康、黄华、达浦生,秘 书长王倬如。
由于临出发前,缅甸总理吴努邀请周恩来在前先到仰光,处理中缅两国之间的一些问题,并与 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会晤,所以周恩
临时改变行程,在#月$日率代表团离开北京,第二天 到达昆明,没有登上“克什米尔公主号”。
早在#月)日,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就接到广东省
公安厅的密报,称国民党特务机关已获悉我代表团 的行踪,可能采取行动。’日晚,进一步详细的情报传 来:国民党特务将破坏代表团所乘飞机,并备有定时 炸弹。
消息报到昆明,周恩来立即发出指示:“外交部 要将这一情况火速转告新华社香港分社和中国赴
隆会议代表团,要他们立即向港英当局提出交涉,香港方面一定要保证我有关人员的安全。”周恩来
电话中同时还指示外交部立即召见英国政府驻北
代办,向他们通报情况,请他们采取措施。
外交部办公厅的灯火彻夜不息,工作人员按
总理的指示立即分头行动,通知有关各方加强防范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董越千亲自守在电话机旁边,通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和我代表团已赴港做好登机
备的代表团的电话。董越千一字一句地传达了周!”#$%&’(()!#’ 密案拂尘
*+
何立波
米尔公主号”事件解密
理的紧急指示和外交部的部署:“请大家一定要提高
警惕,务必保证安全。”!月“#日早上$时,董越千立即 向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张闻天作了汇报。张闻天马上
指示外交部欧非司副司长张越立即向英国政府驻京
代办交涉。
张越接到通知后,于%时分紧急约见英国驻华
代办处参赞约翰·曼斯菲尔德·艾惕思,请他转告香
港当局注意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动向。艾惕思表示:他
将尽快将这一情况转告香港当局。
新华社香港分社不仅在%日晚即将这一情况正
式通知港英当局,而且还在”“日凌晨”时分和上午
“#时两次约见印度航空公司驻香港分公司经理。该
经理表示一定采取安全措施,严加防范,不让任何外
人接近飞机,就连上食品、加油、押运行李等工作都
一律由公司派人负责。经我方的多次要求,港英当局
答应在机场附近加强戒备措施,保证“克什米尔公主
号”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的时间内,不让任何可疑的人接近机场和飞机。
中国政府又向印度再租一架飞机“空中霸王
号”,尝试从昆明经缅甸飞印尼。“空中霸王号”的性能 比“克什米尔公主号”差的多,经过的航线过去又没
有走过,能否通航并没有把握。经过试航,才决定代
表团成员改乘这架飞机前往缅甸,而中国代表团工
作人员和随行的一名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及随同前
往的中外记者十一人则搭载“克什米尔公主号”先行。情况十分险恶,谁也无法预料到会有什么情况
发生。!月”#日,邓颖超关切地给周恩来写信:“这次
蒋贼是蓄意决下毒手施行暗害的,他并从各方面的可能着手。因此往返途中停留时,飞机着陆后严加封
锁,起飞前的严密检查,是必须而不可疏忽的。在逗
留地区对所用交通工具,亦应请看守与检查。你出外
活动,必须严密警惕,仔细机警。为了人民的利益,为 了人类进步崇高的事业,为了你能做更多的工作,你 必须善于保卫你自己,在这方面,亦必须取得对敌斗 争的胜利的。我衷心地嘱咐你胜利平安地归来。”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遇难,在国际社会引
起很大的震惊。
!月“"日上午,“克什米尔公主号”准时到达北
京,接载$名中国代表团、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和中 国新闻记者以及&名外国记者。由于高度保密,当时 人们并不知道周恩来总理不在机上。!月”“日中午”“
时’#分左右,“克什米尔公主号”抵达香港启德机场,稍事休息,待加满油后即按时起飞。在印航香港办事 处经理的亲自监督下,有关人员立即登机对飞机进
行内外清扫、检查、加油、装运行李等起飞工作准备。一切总算顺利完成了,”’时“(分,“克什米尔公主号” 提前了!(分钟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
两个小时过去了,“克什米尔公主号”安然无恙。
又有两个小时过去了,地面指挥系统得到的报告仍
旧是:“一切正常,飞机正向雅加达方向飞行)”
下午*时分,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以北”##!“#$%&’(()!#’ 密案拂尘
*+
海里的上空时,机舱内突然发出爆炸声,随即多处地 方起火。机长决定强行降落,并用无线电发出三次求 救信号。雅加达机场指挥人员当即询问周总理是否
在机上,机长答复不在,随后信号中断,飞机与地面 失去联系。数分钟后,“克什米尔公主号”的雷达回波 消失在屏幕上,雅加达机场指挥人员所有的人脸色
苍白,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谁都意识到了这将是一次 什么样的事情。由于机身损毁严重,完全失去控制,伴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飞机坠入大海,炸成几
段。除三名机组人员(副驾驶员狄克西特、领航员帕 塔克、地勤机械师卡尼亚)奇迹般生还外,机上所有 乘客,包括三名中国政府代表团工作人员、五名中国 记者和一名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一名波兰记者、一 名奥地利记者以及印度高级驾驶员德·克·贾塔尔上 尉和其它!名机务和服务人员全部遇难。此时距雅加
达约有”小时#$分钟的航程。
“克什米尔公主号”遇难了。这是一起国际上深
为震惊的空难事件,仅仅一个多小时后,印尼的船只 就将目睹到的飞机坠海的情况报告了有关当局。噩
耗传到了雅加达,印尼政府和有关方面震动不已,他 们立即用最快的速度向北京和香港以及印度航空公
司通报情况。新加坡也接到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遇
难的消息。他们和印尼都立即出动了军用飞机。迅速 飞赴出事海面,搜寻飞机上的幸存者。英国政府在接 到了港英当局的紧急报告后,也立即派出了英国皇 家空军、海军的几架飞机和多艘军舰以最快速度前 往出事海域参加搜寻与营救工作。中国有关方面也 组织救援人员通过相应渠道,投入了救援工作,外交 部做出了“尽一切可能救出每一个能救出的机上人 员”指示,他们开通了电台,配备了专门力量和班子,马不停蹄地奔赴雅加达。
参加万隆会议的各国代表也纷纷发表谈话,一 致谴责这次空难事件的制造者,同时请中国和印度 及其它有关方面向遇难者的家属表示慰问和哀思。从!月“%日开始,香港及东南亚各国报纸以及一些世 界上主要的新闻机构,纷纷载文披露了这一消息,并 谴责这一前所未闻的野蛮暴行。
据#位幸运生还的机组人员回忆:飞机于!月”“
日”%时“&分自香港起飞,天气很好,飞行情况完全正 常,与地面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大约在当地时间下 午四时五十分光景,正在纳土纳岛附近上空正常飞 行,突然听到了一声爆炸声,浓烟随即进入机舱,行 李间发出了火警的信号。于是,立即打开灭火器,向 行李房内喷射,然而无效。机长随将情况的严重性告 知乘客,当时机舱内已充满浓烟。但十一位乘客都坐 在各自的原座位上,非常镇定。
遵照乘务员的意见,他们都穿上救生衣。接着 舱外冒出了一股火苗,并且迅速蔓延到飞机的右翼 这时整个飞机的内部,包括驾驶舱都弥漫浓烟。他们 向地面几次告急,本想选择附近机场降落,但已来 及。机长贾塔尔决定立即向水上降落,飞机已经完全 失去平衡,下降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飞机 相当猛烈地碰到水面,机头与机身分裂成两段,他 三个人就是在这一刹那间从飞机分成两段的空隙 被抛出海面,接着机头与机身几乎立即下沉。他们 抛出海面后,游了一段路,到达一个小岛,后来被 国的快速护航“丹皮尔”号救出,并送到新加坡。根据中国政府提供的情报,港英当局最终
确认,制造“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坠毁 事件的主犯,就是香港机场的地勤人员周驹 “克什米尔公主号”失事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 周恩来到达万隆时,受到热烈欢迎。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密案拂尘
*+
大震惊,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则以为暗杀周总理成功而欣喜若狂。在“克什米尔公主号”失事的第二天,外交部发表关于“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的严辞 声明。声明称:!“##年$月!%日上午”点&%分左右,中 国政府曾要求港英当局采取措施保障飞行安全,但 阴谋依然得逞,英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方要求 英国政府对参与这一阴谋的特务分子逮捕查办。声 明还表示,“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一起美国和蒋 介石的台湾特务机关导演的谋杀案。
英国代表除复照我方外,也接连约见了我外交
部官员。鉴于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英方不愿承担责 任。我国发表声明后,英方公开发言竭力为自己推卸 责任。$月!’日、!&日连续发表声明称,我方人员、行 李上机时均有中印人员在现场监督,当局还立即采 取额外预防措施。同时,他们还怪我方事先没有将可 能发生的阴谋性质详细告诉英方。美国方面的态度 一直在摇摆,试图掩盖什么。我国声明发表后,美国 国务院立即声明这是荒谬的。美联社通过采访乘坐 “克什米尔公主号”由孟买到香港的意大利和印度商 人,企图证明飞机在孟买已发生故障,但均被印度航 空公司否认。
!’日清晨,我外交部欧非司副司长张越约见英
国驻我国代办杜维廉,要求港英当局迅速调查,破获 此案。但是从当时的谈话记录可以看出,杜维廉对我 方的要求抵触很大,反复强调,你们现在就判断这个 飞机失事属于人为破坏,没有证据,为时太早。$月’(日,我外交部部长助理何伟召见杜维廉,敦促对方抓紧破案。但英国方面仍然采取抵触、拖延 的态度,一再表示没有证据,并要求我方把掌握的情 报提供给他们。事实上,英国方面根本无心破案,只 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刺探我方的情报工作。
“克什米尔公主号”失事后,周恩来十分悲恸。$
月!’日凌晨,他复信邓颖超:“来信收阅,感你的好意 和诤言。现将来信捎回,免得失落。有这一次教训,我 当更加谨慎,更加努力。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也 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一切当从多方面考虑,经过集体 商决后行。”
$月!$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乘包租的另一
家印度飞机“空中霸王号”从昆明飞往仰光。一出国 境,缅甸政府就派来两架战斗机护航。在仰光会晤缅 甸总理吴努以及途径仰光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 总统纳赛尔、阿富汗副首相纳伊姆汗、越南领导人范 文同后,于$月!)日抵达印尼的万隆。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以后,香港警方随 即调查了(*名曾接触飞机和所有接触行李的工作人
员,但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年#月!’日,香港警方接到材料,说爆炸可能发生在一个行李箱 内。#名香港航空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员引起警方的特 别注意。
#月!*日下午,&位中国政府代表抵达香港,并在 当晚向香港警方提供了一份材料。这份材料声称,中 国政府早在&月份就已获知美国和蒋介石集团的特 务机关要暗算途经香港的我国代表团专机。截至$月!%日,台湾特务机关虽未得到详细计划,但已积极布 置暗杀活动。$月!%日,中国政府向英国政府的代表 提出过警告。“克什米尔公主号”失事后不久,中国政 府收到确切消息,谋杀确系蒋介石在香港的特务所为。中国政府还提供了部分$月!日到#月!%日搜集的情报。这些情报直接指出:国民党“保密局”的“香 港情报站”策划了这次谋杀,主谋叫赵斌成,直接指 挥者是金建夫,具体执行者是地勤人员周驹。周驹使 用的定时炸弹是“四川号”上叫张祖顺的海员从基隆 秘密运到香港的。
起初周驹不敢干,他认为破坏共产党的飞机太
危险。但赵斌成开出(%万港币的优厚奖金并保证周 驹在台湾的安全后,周驹答应下来。周驹曾坦言自己 曾亲手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上安装了一枚有轻微滴 答声的定时炸弹。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真相大白于天下,但由于台湾当局的包庇和港英当局的袒护,致使凶手逍遥法外,案件最后不了了之。
真相大白后,港英警方立即发出拘票指控周驹
阴谋杀人,要求台湾当局将其送回香港受审,但此事 被台湾当局以种种借口拖了下来,而且一直拖了很 久。!’月!$日,台湾当局通知英国驻淡水的领事馆 称:“英国与台湾之间,不存在引渡条约,港方要求引 渡周的电文没有法律依据。有关方面无法办理此 事。”因而正式拒绝了港英方面的要求。港英当局也 一反常态,以“证据不足”为由,先后将全部拘留的人 犯包括证据确凿的要犯先后予以无罪释放,一一驱 赶到台湾了事。
在台湾保安部门严加保护下,周驹一切平安,其
父在情报人员安排下,也在案情曝光前,安全偷渡去 了台湾,改名换姓,在台湾定居。毛
泽
东
与
王
稼
祥
周恩来总理一生机敏睿智,在战火纷飞的战 争年代多次化险为夷。但在建国初期的!”#$年赴 日内瓦万隆会议期间,却险遭台湾国民党特务的 凶残暗杀,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克什米尔公主 号”飞机爆炸事件。
血染三湘的六次抗战大会战
!“#$%&’(()!#’
特别推荐
毛泽东下令“九评”
赫鲁晓夫始末
暗杀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解密
毛泽东与王稼祥两位经历长
征雪山草地和枪林弹雨的患难战
友,长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结成了伟大的革命友谊。遵义会议后,王稼祥与毛泽东一同被推举为新的中央“三人团”,成为中共的核心
人物。但在党的七大会议上,王稼
祥突然落选,连中央委员都没被选
上。
近半个世纪前,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背信
弃义,撕毁援助合同,导致中苏关系破裂。毛泽 东毅然下令,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的名 义,针对苏共中央领导人的言行连续发表了九 篇系列论战文章,成为震惊世界的“九评”。翻开%&年前中国人民’年抗战的档案史册,我们始终忘不了湖南作为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为中华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和 巨大牺牲。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三湘大地战火纷飞,八百里洞庭血浪 滔滔。全省(’个县市被日军占领$$个县、市,受 侵扰!个县;战乱中伤亡民众)%&万,其中死亡 ”)万,财产损失高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