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渠、钮、帜、聂”4个字;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帜、融、检、司、缓”12个字;掌握“城防部队、高高耸起、旗杆、擎着、电钮、徐徐上升、旗帜、检阅、司令、缓缓”等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5.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重点】
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难点】
1.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
2.学具:学生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 【授课类型】 新授。【教学方法】
教师:质疑、引导、点拔。
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四人一组、以小组积分形式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渠、钮、帜、聂”4个字;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帜、融、检、司、缓”12个字;掌握“城防部队、高高耸起、旗杆、擎着、电钮、徐徐上升、旗帜、检阅、司令、缓缓”等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4.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开国大典记录片:)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擎”是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比“丰”字少一横。)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一)(课件出示配乐朗诵课文录音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二)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课件出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由图片导入
1.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些图片,(课件播放解放前夕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画面)看完这些图片,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敌人的残暴激起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并肩作战,经过长时期的殊死搏斗,终于把敌人赶出了中国,把国民党的政权推翻,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举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典礼(板书:开国大典)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当时的盛况。2.打开课本,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有那些场面呢?
二、小组合作 引领探究
1、讨论交流环节(1)出示讨论话题。
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表现的语句,并谈谈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交流的结果可以记录在纸上。你对典礼盛况中的哪个场面还有感触?做批注。(2)合作讨论,组长负责,老师巡视。(3)讨论结束,请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4)重点句分析与朗读指导(小组抽测)(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句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理解“宣告”与 “声音”指什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人们心情如何?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板书:人们兴奋、激动)指名读。
出示各个阶段英雄人物的图片,进一步印证这种声音带给大家的激动与兴奋。
④全班齐读。指导背诵这一段。
◆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②有感情朗读。
◆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 这是在什么情况下群众有如此举动呢?
②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呢?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评价这支队伍? ③应读出人们怎样的心情?小组读(板书:自豪)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①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什么?(板书:毛主席热爱人民 领袖风采)②齐读点拨:
所有人们的表现,我们把它称之为“面”,关于毛泽东的语句,我们把它称之为“点”。这篇课文采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一般用于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联欢会等的场合中。“点”就是活动中重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面”就是活动中其他人物举动的描写。
三、困惑与发现
再读课文,你组有什么发现与困惑,组长代表发言,其他组判断其说得对不对,可以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我们将为表现突出的小组鼓掌并加分。
四、评价与检测(随意抽取小组一成员上黑板)课件出示检测题:(从字、词、句入手)
1、天安门广场已成了(),红旗翻动,像()。
2、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
3、天安门广场中央()着一根电动旗杆。
4、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直奔”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5、对小组进行总评价,鼓励与表扬兼并。
五、总结
1949年10月1日,这个隆重而盛大的典礼永远刻在人们的心里。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看,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的科技也发达了,并实现了飞天梦(课件出示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我们伟大祖国已日益强大,无论多么富有、多么强大,我们永远都忘不掉祖国的生日:10月1日。【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人们: 激动 自豪 兴奋 毛主席: 热爱人民 领袖风采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渗入到课堂,到底效果如何?字、词、一些特殊句式,通过小组合作,好的同学起到了辅导与带头的作用,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解惑。
高效课堂,即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率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小组合作是高效教学的形式之一。这节课任务是多的,尽管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的语言要适可而止,放手放到一定程度,才能让小组合作真正的使我们的课堂高效起来。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语文A版
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全文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2、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5 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六自然段。第三课时: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第四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第五课时: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第六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前置作业:
一、查字典。
1、“协商”的“协”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字典里的解释:①调和;②共同;③协助。④姓。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②)。
2、“爆发”的“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3、“渠道”的“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4、“恩泽”的“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⑤……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5、“抛上去”的“抛”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二、查字典,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典礼 外宾 协商 大江南北 迎风招展 飘拂 爆发 次序 长城内外 排山倒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层目标:
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仿写句子。
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学重点:
随句理解生字词语。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来,看到鲜艳的五昨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自豪感)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2、释题:
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快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在句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评析:重视课文的整体感知,奠定了理解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协商: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外宾: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外国客人。◆迎风招展: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区别“竞”“竟”
2、理解词义。招展:飘动,摇动。形容旗子等随风飘扬。
3、思考其近义词。迎风飘扬、随风飘扬
4、学生造句。例: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爆发、排山倒海: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爆发:课文指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毛泽东: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做名字了解。◆林伯渠、宣布: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林伯渠:做名字了解。
宣布:公之于众。了解近义词:公布、公告、宣告 公告:政府和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宣告:公开郑重地宣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文中指中华大地 ◆瞻仰: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恭敬地观看 ◆抛上天: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扔,投掷。动作演示 ◆次序: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名)事情进行的先后,多指排列的先后。
3、学生造句。例:散学式上,受表扬的学生挨着次序上台领奖。
三、巩固:
再读词语卡片。
四、布置作业: 生字3行、词语5遍
反思:这篇课文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课文把开国大典的情况叙述得很具体,但是由于课文的背景离聋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聋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再加上聋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连现任主席是谁都不知道,所以要感受群众当时激动的心情,壮观的场面,浓浓的爱国情怀,真是实属不易啊!这是第一课时,我主要让聋生结合文本,扎扎实实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通过上学期的强化训练,聋生逐步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也能把预习到的知识记在脑中,不再停留在作业本中,这是最大的进步了。(2014-2-1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卡片(形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个别读)
二、研读课文:
(一)初读感知全文
1、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词语。(2)交流。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把开国大典的顺序贴到黑板上。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
(二)精读“典礼”部分
1、引出“典礼”部分
①师:哪一部分写的是大典的主要内容?引出:第4-9自然段;
②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③学生默读并划语句。
2、交流描写掌声的语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交流第4自然段观众的反映。
①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
②“投向”改成“朝着”可以吗?为什么?(“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4、交流第6自然段。
①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学生回答。
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③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5、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接着学生第7自然段的内容。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播放:各种升旗。
师述: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4岁的生日。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在这64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庄严宣告
典礼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严密,环环相扣,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穿插的教学课件,引读提示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我特别注重朗读地指导,随着典礼仪式的进展,指导学生读出文中的热烈的场面以及人们的激动的心情。
因为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第一课时,我精讲了开国大典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典礼过程。把其余内容放在第三课时来讲,这样取舍之后,整堂课显得比较有层次,比较有顺序。到了课的最后,学生的感情也调动起来了,声音非常响亮,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不过感觉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运用上还是欠缺一些,如果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词句上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2014-2-1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六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8(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3)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群众游行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2)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3)感情朗读 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理解“两股红流”指什么。
2、“红流”能否替换成“游行队伍”?为什么?
(用“红流”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流”照应了“红流”,比“走”更准确、传神。)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板书设计: 典礼前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典礼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散会 群众退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各环节都比较流畅,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期,学生的心思也逐渐回到教学中了,我自身准备得也比较充分,认真备课,认真做课件,尽量让学生学到一些。(2014-2-17)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分层目标:
A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B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本能给课文分段。C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课文分段。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教学难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1、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典礼前、典礼、阅兵式、游行、散会)
二、学习新知,给课文分段。
(一)根据提示,尝试分段。
1、出示提示,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段。
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
3、代表发言结果。
4、师生讲评,师总结。
(二)读文本,归纳段意。
1、读第一段内容,归纳段意。①齐读内容,思考。②归纳段意,小组讨论。③代表发言,师讲评。
2、读第二段内容,归纳段意。①齐读内容,思考。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3、读第三段内容,归纳段意。①齐读内容,思考。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4、读第四段内容,归纳段意。①齐读内容,思考。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5、读第五段内容,归纳段意。①齐读内容,思考。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总结,讲评(回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中心思想:主要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教学反思:
原以为一个寒假过去了,学生会把我以前教的都忘了,根据学生上课时的反馈,还是让 我比较开心的,段意基本上能根据上节课的板书仿写下来了。中心思想也知道包括两方面,也能在老师的引导大概意思讲出来了。(2014-2-17)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教学重点:
能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难点:
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审清写作的要求。
1、师多媒体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二、小组讨论,回忆开学典礼概况
三、代表发言,师引导。
四、写开学典礼的概况。范文:
开学典礼
2月12日八点三十分,台州市聋哑学校全体师生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开学典礼。一是举行了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庄重、严肃、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在嘹亮的乐曲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地升上旗杆,表达了全体师生对祖国的热爱;二是教务处任老师对学生的寒假生活进行了小结,表彰了学习成绩优秀、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三是德育处圆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卫生的教育;四是张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成绩,提出了新学期的工作思路与要求,赢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开学典礼圆满成功,全体师生昂扬向上,迎接新学期的挑战。教学反思:
由于学校历年来没有开过开学典礼,所以学生没有习作的思路来源,这篇以作也只是让学生了解,典礼的流程,具体的内容还是老师从网上当来的的。(2014-2-17)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课后练习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1)开国大典的会场在(),参加开国大典的各界人士有()万。(2)是()亲手升起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3)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门大炮齐发,一共()响。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④读答案。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④读答案。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来。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②学生回答。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体现出全国人民欣喜激动的心情)
4、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急切心情。
2.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用“红流”来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流”照应了“红流”,比“走”更准确、传神。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②学生做题。
③讲评,读答案。(学生对第4小题错的比较多)
5、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典礼 外宾 协商 大江南北 迎风招展 ....飘拂 爆发 次序 长城内外 排山倒海 ..迎风招展——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风筝在天空中迎风招展。
次序——做操时,我们按照次序出场。企鹅按照次序去吃食。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②说说词语的意思。③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④齐读
布置作业:
1、语文一课一练。
2、日记一则 教学反思:
课后练习,学生基本上都在前面几个课时中解决了,所以今天就把第一课学习完了。(2014-2-17)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阅读闻一多的诗作。《七子之歌》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
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亲,在呼唤回归。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它在1925年就诞生了。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
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感激和怀念。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
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
简介作者闻一多。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身经历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2.理解题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3.教师范读诗歌。
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指名读生字“澳、虏、啕”,组词,如:澳门、俘虏、号啕
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嗍、号啕、狞恶”的字音。
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妈港:葡萄牙人给澳门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狞恶:(面目)凶恶。
号啕:形容大声哭。
三、再读诗歌,把课文读流利
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诗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学生就课文质疑。
如: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书写的6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澳: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是“奥”字,不要多一横。
虏:半包围结构。第三笔不要把“横钩”写成“横”。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写字并组词。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
1.把这首诗歌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认读生字。
听写生字、新词。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出示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二、诵读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一节。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澳门离开母亲太久了,怀着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2)从哪儿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
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那颗中国心)
理解“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
(3)你还从哪儿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在读中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了解澳门吗?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背诵)
过渡:“澳门”这一节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和“澳门”是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哪。
2.学习“香港”一节。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节诗。
理解诗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学讨论。
有感情地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亲的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门回归资料。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业
1.把这两节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澳门一节。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节选)
离开太久 身份虽微
澳门香港
梦寐不忘 地位险要
我要回来!
《詹天佑》教学设计A案
学习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A案
课前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
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4.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5.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
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4.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
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
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
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
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
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
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
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
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
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三)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
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研读: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
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平静 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
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5.引读: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
读最后一段。
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思曲》渐起„„)
2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3组织交流。
4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回顾课始的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是啊,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语重心长地)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章(组)
二、《爱我中华》
学习内容
《开国大典》
学习内容
分
析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耸、渠、钮、帜、聂”5个字;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帜、融、检、司、缓”12个字;掌握“城防部队、高高耸起、旗杆、擎着、电钮、徐徐上升、旗帜、检阅、司令、缓缓”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中华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
4.引导学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抓住重点,详略突出,通过小练笔培养学生合理想象与书面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难点:体会庄严宣告的重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学习方式
方
法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学习准备
生: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历史资料。
搜集整理2009国庆大阅兵的图片资料。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数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一)顺序呈现2009年国庆阅兵的盛大场面,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为庆祝什么而举行的,谈谈对这次国庆盛典的了解。
(二)既然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那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旧中国时是怎样的情况。
(展示课件第四屏)1.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这一切在哪一天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那让我们一起走进1949年的10月1日,来共同回忆那一次开天辟地的开国大典。(展示课件第五屏)
(观察视频,交流感想)
4.理解题意,说一说你对开国大典这个课题的理解是什么,通过查字典和同学交流的方式进行理解。(查字典,交流理解)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自读课文的时候,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场面。
3.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三、理清课文条理
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学生能说出这是国庆,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
用新、旧中国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二)结合课文的第1自然段,交流本课主要人物。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
(1)开国大典之前(第1—4自然段)
(2)开国大典之时(第5—14自然段)
(3)开国大典之后(第15自然段)
2.交流讨论,通过部分浏览读文,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交流)(展示课件第六屏)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了解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谁还记得“开国大典”的意思是什么?又是为什么而举行的典礼?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开国大典,通过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去感受开
国大典的意义吧!
二、突出重点,初识典礼
1.默读第二部分,(展示课件第七屏)出示词语组。
排山倒海的掌声
雷鸣般的掌声
一齐欢呼
一齐欢悦
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
2.读一读,有什么感觉,用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
3.读了之后,你觉得这些词都是描写典礼会场的什么的?
4.课文第5—10自然段中还有很多描写会场热烈、激动、庄严气氛的句子,边读边把它们画出来。
5.指名读,这些句子分别描写了典礼仪式的哪个场景?
三、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课文是怎么写出这种热烈、激动、庄严的场面的?怎么表现毛主席的伟人风采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1.研读第5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谁来读读?
(展示课件第八屏)
“排山倒海”什么意思?体会“一齐”。三十万人有多少,你能想象得到吗?一齐投向主席台,看谁?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文中还有没有描写人们热爱领袖的句子?
(展示课件第九屏)
(2)你知道这掌声想要表达什么呢?
(3)人们为什么这么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
(学生交流资料)
(4)再读刚才的句子,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吧!
2.研读第7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十屏)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什么?
(2)你知道这一宣告为什么能让三十万人如此激动,为什么能让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吗?
(3)想象一下,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会传到哪里?那里的人们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怎样?
(4)再读读,有什么感觉?
3.研读第8自然段。
(1)说说在学校的生活之中,哪一个时刻让你最激动,让你能把心和祖国紧紧地连在一起?
(2)(展示课件第十一屏)你们理解这句话吗?
(3)结合着上节课的资料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所以,今天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老师引领下一起朗读)
(5)(展示课件第十二屏)从那时起的60年里,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大江南北,国际场合一次次冉冉升起„„
(6)面对这五星红旗一次次庄严升起,激起中华儿女多少豪情壮志,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
4、接下来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把人们欢乐的心情推向了高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感受气氛的热烈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开国大典,目睹了典礼仪式的盛大场面,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
作
业
设
计
如果你亲身参加了当时的开国大典,你会在哪里?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什么?根据这个主题,写一个小片段。
板
书
设
计
开国大典
典礼前:三十万人、直奔会场、人山人海
典礼时:庄严宣告、雄伟声音、伟大领袖
典礼后:盛大阅兵,群众游行、光明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