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学成就及思想成就

时间:2019-05-14 17:5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梦》文学成就及思想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梦》文学成就及思想成就》。

第一篇:《红楼梦》文学成就及思想成就

《红楼梦》文学成就及思想成就

《史记》之所以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因为它那朴实但不乏华丽的文笔,严谨而又求实的态度;维克托.雨果能够在19世纪人才济济的法国文坛确立一个领导者的身份,靠的不仅仅是用“眩人眼目”的文辞所描绘的紧张非凡的故事情节,更有对宗教,封建的强烈反对,讽刺。如果说他们的作品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标志,那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把《红楼梦》看成是大清帝国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能成为一部涉及领域广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书,要归功于它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底,广博的知识,高深的修养。《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传出来时能立即引起社会轰动,固然与它贴近生活却又遥不可及的内容有关。然而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并不仅取决于它的内容。“文学是人学”,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才是文学创作的关键。《红楼梦》中人物本身即既是没有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又无耸人听闻,引人入目的传奇故事。他们的生活场地仅仅限于小小的大观园中,他们的生活经历又是极其平淡普通的日常生活琐事,如谈话、筵宴、吵嘴、赏花等。要在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事件中如再现般刻画出人物性格,没有非凡的艺术功力是办不到的。但曹雪芹先生以小见大,以微见著,向我们诠释了“人学”的真正含义。

《红楼梦》这部鸿篇巨作里共写了400多位人物,与莎士比亚所有作品中的人物总和差不多。但莎翁笔下的人物散在三十几个不同的剧本中。而曹先生则将这400多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严密地组织在一部作品中。其中曹先生着墨颇多的几十个形象固然个性鲜明生动,但那些小人物的嘴脸性格却也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活灵活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且以书中出场最早的两个女子为例,一个是娇杏,一个是英莲。一个是“侥幸”,一个是“应怜”。曹先生写娇杏,给人的印象很好——她没有黛玉般“断骨柔情”,也没有金桂似的“蛮横无理”,“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人之处”,不过在撷花时偶见窗内有人,便“忙转身回避”,因素闻有贫士在此,又必非久固之人,不免回头看了一两次。娇杏并无“邪”意,只不过是想,此人定是“什么贾雨村了”,过后“也就丢过不在心上”,可贾雨村却错把她当作什么“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这种一厢情愿,算不算“情”? 且看曹雪芹是如何评价娇杏的:“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应如何作评?“偶”字已点明全出偶然,并非她慧眼识英雄,在此处故意留情。“一着错”又分明是批评娇杏不该违背礼教“非礼勿视”的规定,随意多看陌生人。但她偏偏因错而得了那令人眼睛发红的荣耀富贵,这不是侥幸吗? 小说英莲是因元宵节看灯落于惨境,而丫鬟娇杏却成了知府太爷的正夫人。一个原是主,沦为婢;一个原是婢,升为主。她们的荣枯先后互相易位。对于这种现象,先生不能解释,只好归结于命运。要注意,在写英莲时,曹先生用了一个“有命无运”一词,而写娇杏他又用了“命运两济”.此二语分明是对照,是反比。虽然只是几句话了了带过的两个形像,但那精炼的语句以及蕴藏在笔端深处的社会哲学却值得我们玩味。

对于这个命运不公的颠倒世界,曹先生有强烈的愤激情绪,这就使他心中不时地涌出尖刻的讽刺语句,并且用之于笔下。当然,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不可能破口大骂,不可能高喊“推翻封建统治”的高调,于是他把内心的愤懑,熔铸到了笔下的人物身上。因此纵是那短短的几十几百字,也成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经典。

此外,作者顾全大局的眼光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红楼梦》构思奇妙,精细而严密.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言行,故事的发展都有置于有机的结构中,没有率意、多余、游离的笔墨.小说的文字往往前后照应,伏线千里。小说第二回中,冷子兴在演说荣宁二府之时提到,“如今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人”,“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虽然只是从一外人之口当作饭后聊资说了出来,但它无疑表明了贾府面临的处境实已严峻,只有他们这些梦中人还陶醉在花花世界中,也暗示了贾府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结局。

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灯迷, 洒令为彰呈人物性格,暗含人物命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用茅盾先生的话说叫做能“按头制帽”,做到诗如其人: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大气洒脱,各有各的风格,互不相犯。但诗词千古来作为诗人抒发胸臆,袒露胸怀的载体,又被作者融入了各人未卜的命运,于是全文就巧妙地前后联系在了一起。正是作者胸中有全局,目光贯穿始终的全文概念,才会让人有读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灿然的文采上,那曹雪芹就称不上曹雪芹,《红楼梦》也叫不得《红楼梦》了。作为一部由外而内、内外兼修的奇书,它的成功更在于它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残酷、罪恶的深入认识,以及对封建体制、封建社会——这个占据了中华民族肌体几千年的毒瘤的深刻批判、讽刺、反对。

估计曹先生那个时代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但当曹先生经历了史玉堂金马到陋室蓬窗的升沉变迁,由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沦为被压迫的农民后,他才深刻地感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地不公平,封建统治下的人间原来这么黑暗。于是一部描绘风月繁华的官僚大家庭到头来却恰似一场幻梦般破裂的长篇小说,便如惊雷般横空而出世,轰击着这黑暗的社会。

贾宝玉常被人们认为是曹先生的化身,但我觉得他应该是那个时代所有觉醒的先进分子的代表。贾宝玉是一个传统观念中“行为偏僻乖张”“古今不肖无双”的贵族子弟,他怕读当时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四书五经,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禁书爱不释手;他嘲笑那热衷功名的追名逐利者,他厌恶封建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仕官道路。当薛宝钗这个在封建统治眼中标准的贤淑懂事的女子来劝他读书考个功名时,他厌恶地躲开了。但当“病秧子”林黛玉向他袒露自己的心声表示支持他的观点时,他就把黛玉引为知己,欢欣鼓舞。特别是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大逆不道的话。在丫鬟、僮仆、戏子等下人面前,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主子”,别人是“奴才”,总是平等相待,好吃好玩的总少不了他们,虽然偶尔耍些大少爷脾气,但这份对下人的真诚的体贴的关怀,是前所未有的。从这个封建叛逆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时代即将变迁的征兆,封建主义在趋向没落,民主思想已逐渐萌芽。

有人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捍卫女权运动的抗议书,那他应该只说对了一半,《红楼梦》主要是以宝黛钗的爱情发展为主线,行文中穿插了大观园中女儿们的婚姻生活,这些女子在贾府得了个善始,却没有几个能有善终。晴雯的含恨而终,迎春的误嫁中山狼,探春的青灯古佛前„„无不令人“枉自嗟呀”。

且说迎春看起来像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的,其实,吞噬她的是整个封建宗法制度。只因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便将她嫁给了孙家。儿女的幸福在这些攀附权贵,追名逐利的封建家长的眼中只是筹码,换得权利财富地位的筹码!可是,他们换了之后得到了什么?一场很美却很短暂的梦,一场空啊„„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迎春只是封建包办婚姻牺牲品的一个典型代表。作者只是通过她的不幸结局,揭露和评价了这种婚姻制度的罪恶,但他却无能为力,因为这是一种制度的罪恶。

《红楼梦》虽然暴露了封建婚姻的罪恶,但它决不是一部以反应婚姻不自由为主题的政治宣言。曹雪芹先生是通过典型化的手法来描写的,他是有意识地把贾府这个封建法制贵族大家庭作为当时整个封建宗法社会的缩影来写的,人物主要活动场所名日“大观”,说它是“天上人间诸景备”,即从皇家到百姓,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然“大观”。在作者极力描写贾府的兴衰荣辱时,不也折射出整个封建社会日暮黄昏、无可奈何的凄凉景况吗?

一切都只是一场梦,金钱权势,地位是梦,封建婚姻,封建制度是梦,身在梦中的我们在里面醉生梦死,挣不脱,逃不出。梦中开始,梦中结束,红楼依旧,物是人非。

最喜欢太空虚幻境的那幅对联,在这里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组长:沈卓尧

副组长:陈鸿

组员:汤晓宇、曹杰、季华义、张钰婷、顾雨佳、周欣怡

第二篇: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曹操爱好文学,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一生戎马倥偬而不忘吟咏。《魏志》评价曹操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魏书》说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现存二十多首诗歌,全部是乐府诗,数量虽少,却不乏佳作。

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关于曹操的诗歌创作,徐公持在《魏晋文学史》中说:“曹操今存诗歌,计得二十二首,包括作者有疑问的三首。其中四言、五言、杂言大约各占三分之一。”曹操的这二十二首诗歌,均为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承。

曹操的诗歌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了很大的突破。近人黄侃在《诗品讲疏》中说:“魏武诸作,慷慨苍凉,所以收束汉音,振发魏响。”说明了曹操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人沈德潜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古诗源·卷五》)。由此可见,曹操的诗歌创作是对汉乐府民歌的突破和创新,是汉乐府民歌雅化和文人化的产物。这是曹操在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

曹操的诗歌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他的诗歌最值得肯定的是记述时事,抒写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即使是那些咏史和写景之作,也无不体现着他的雄伟理想和壮阔胸襟。他的诗写得悲凉慷慨,气势豪雄,著名的有《苦寒行》、《薤露行》和《蒿里行》。《蒿里行》是写董卓之乱后继之而起的军阀混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短短十个字,展示了一幅连年战乱造成人民生灵涂炭、田园荒凉的悲惨景象,更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沉痛和对战乱制造者的强烈谴责。曹操的诗歌富有创新精神,他自觉地向汉乐府民歌学习,但又突破了乐府音律的限制。四言、五言、杂言诗都写出了传世名篇。诗歌语言质朴简约,没有浮华的辞藻,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来再现事物,表达思想。比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的例子,也反映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英雄襟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他用的是旧形式,写的是新内容,而在句法、语法上又不刻意模仿。鲁迅先生说曹操是“改革文章的祖师爷”,这句话不仅是就他的散文而言,同样也包括他的诗歌创作。他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推动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建安文学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诗歌。以曹操为代表的“三曹七子”,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代清新自然、质朴刚健的建安风骨。

曹操散文现存154篇,多为表奏、令教及书信等实用文体。这与曹操的政治地位是密切相关的。曹操的文章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这是针对东汉以来的文风而言的。由于受辞赋的影响,散文出现骈偶化的趋向,一般散文作者在文章中讲求对偶,注重用典。如同时代的蔡邕、仲长统、卢植、荀悦等的文章都有这样的倾向。而曹操的文章体式自由,以散句为主,较少雕琢痕迹,并且不避俗言俚语。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所以曹操的文章平易畅快、气势强劲,很能打动人心。对于曹操的文章的特点,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写到: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的诗对建安的文学有着开风气的大作用,由于创造性确实比较大,对以后文学也是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曹操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法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从他这种旧题新事乐府到杜甫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事乐府,再到白居易等人掀起的新乐府运动,可以清晰地看出一脉相承的发展。另外,《诗经》以后,四言诗很少佳篇,曹操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抒情的传统,创造出一些动人的篇章,使四言诗再一次放出光采。后来嵇康、陶渊明等人有成就的四言诗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第三篇: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的文学成就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文化作为文明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先秦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成就是巨大的,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先秦文学的巨大成就之一是诗歌。比较原始的诗歌被后人用文字记下来的很少,所以《诗经》三百篇便成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就其文学成就来说,其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都是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根据音乐和用途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思想特色。《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分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诗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农事劳动:我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农事劳动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农事诗在《诗经》中表现很突出,风、雅、颂各部分中均有。例如《周颂》中的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噫嘻》);《小雅》中的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国风》中的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周南·芣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播种及收获的场面,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写作方面。

二、反映战争徭役:一些非正当的战争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因而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也就成了《诗经》征役诗最重要的主题。如《豳风·东山》《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王风·君子于役》。战争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甚至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

三、反映爱情和婚姻:《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的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心理,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也反映了围绕恋爱婚姻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都写得淳朴、直率,如《秦风·蒹葭》。《诗经》民歌中还有一些弃妇诗,反映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如《卫风·氓》《邶风·谷风》

四、讽刺统治者: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它主要产生于西周末年,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有的借古讽今,如《大雅·荡》谏厉王应以殷鉴为戒,《小雅·正月》以“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警戒今王。大部分作品是针贬时弊,指斥昏君。如《大雅·民劳》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残暴、欺诈、丑恶、昏乱,表达对人民的忧苦深表同情。《国风》》中的怨刺诗更多的是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和讥讽,表达下层人民的思想。如《秦风·黄鸟》控诉了秦国暴君对无辜良善的杀害;《魏风·硕鼠》,出奴隶们对剥削者的无比愤恨。

五、颂歌:《诗经》中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的庙堂及宫廷乐歌多属此类,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如《周颂·维天之命》,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祭神的乐歌。这些诗大都讴歌战争胜利,赞美将领功绩,主旨仍在宣扬帝王威德。还有一些颂宴饮赞嘉宾之作,实亦颂歌之一支,如《小雅·鹿鸣》等。

《诗经》的思想内容丰富,同时其写作手法也不容小觑。《诗经》的主要写作手法有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其中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

一、“赋”的表现手法 :“ 赋 ” 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以 “铺陈直叙 ” 的方式把人和事、情志和外物完整地表述出来。《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作品通过一位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示、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为感动。

二、“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直接把贵族统治者比作贪婪无厌的大老鼠,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春到桑叶黄落 , 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而衰 , 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三、“兴”的表现手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再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兴的手法对后来的文学写作提供了一种写作手法,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

四、重章叠句:诗经中有很多篇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秦风.蒹葭》),重章叠句的运用,使得感情的表达更为强烈。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传递的思想和采用的写作手法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也是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座航标。《诗经》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诗经的学习也将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第四篇:唐诗的主要文学成就

唐诗的主要文学成就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深有感触,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第五篇:苏轼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

苏轼的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

制作人员:李台扬 宁子俐 赵壮航 董仕森

指导教师:郭刚

审美人生与仕宦人生是极端对立的两种人生态度,官场生活与诗人本性,从根本上来说,是格格不入的:一个是戴着面具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极端需要官场应酬的虚伪,一个必须是肝胆相照、表里澄彻。

苏轼的人生是一种典型的审美人生,即以沉浸于文学艺术的读书写作,赏玩人生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为人生愉悦。”在拜读了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定义后,我深深有感,不光钦佩于木师对苏轼人生态度的豁达写照。

苏轼具有以儒学体系为根本的人生思想,但仕途的坎坷又使他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又由于浸染释、道的思想而形成外儒内道的作风,具体则表现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一.苏轼其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苏轼留下的遗产也为数不少.除了四川眉山有[三苏祠”外.全国上下有百处关于苏轼的遗迹.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二.苏轼旷达性格形成的原因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工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会有以下表现:一.殉道.即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自沉汨罗江.二.抱怨.既在诗中抒发穷困愁苦.怀才不遇的怨气.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以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 ,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陈子昂[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但到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了.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苏轼是何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呢?我认为这与苏轼少年时代就具备的两种个性有一定的关系.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地方.一方面他从小就有坚定的儒家用世的志向.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原你去完成理想.”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苏轼一生.不阿新党.也不附旧炎.他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也不愿随波逐流.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关键时候.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不吐不快”.苏轼少年时代也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他自幼喜欢<庄子>.<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样洁白.姿态像处女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此外.<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而刀刃如新发于硎.”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而在<庄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东.天池也.“这种高远的.不受拘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的故事.<庄子>里还讲了很多.苏轼小时侯读<庄子>他说:[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苏轼传)他是说从前内心也有些见解.自己不能说出来.现在在读<庄子>.正好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这是非常奇妙的.说明苏子自幼就像佛家说的有慧根.对道学家说精髓有早悟.苏轼在幼小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合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苏轼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苏轼的两点做人的态度会有教深一步的认识:

苏轼两点做人态度: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挫折采取超然旷达的态度处理.正如他自己所言:[进退得丧.齐齐久矣.皆不足道.“而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则是始终执著.没有改变的.所以只要回到朝廷去.他应该说什么正直的话.还照样说.经过多少危苦患难.仍然是那样忠直.而且贬官在外时.尽力为民办实事.在风翔被人民称为[苏贤能”.在密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水灾.在杭州修西湖.建医院.惠州修桥梁.在儋州建医院.学校.尽力为民办实事.所到之处均有极好的政声.苦难铸就了苏轼伟大的人格.(一).苏轼的诗文

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现存的诗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极富情趣或理趣.如<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无不曲尽其妙.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题西林壁>则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问题.它告戒人们: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摆脱个人偏见.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警戒.苏轼诗中这种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就是所谓的宋诗[理趣”.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诗人.他出身寒素.入仕后累遭贬谪.接近下层民众.这为他写作此类诗提供了基础.像<吴中田妇叹>等诗篇都是此种精神的反映.苏轼还常常借用历史题材.揭露现实政治弊端.<荔枝叹>是这类诗的名作.表现了诗人敢于抗争的精神.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各种题材.他都能恰当地点染.融触处生春.无不如意.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水.柳如泉.欧如瀚.苏如海“之喻.苏轼的论说文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教战守策>是论述居安思危.教民武备战之文..作者针对北宋苟安的现状.提出战守策略.非常切中时弊.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游记和亭台楼堂记等.数量虽不多.却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碑传文代表作有<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科学考察性质的文章.它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组织成文.旨在说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杂文小品在苏轼散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数量大.艺术成就也很高.它包括随笔.序跋.书信.杂著等.此类文章大都是随手拈来.信笔写成.展现作者的襟怀和个性.且极富神韵和情趣.如<日喻>等.苏轼的赋作.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前赤壁赋>写名月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在水光月色之中.借景抒怀.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但主要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后赤壁赋>写作者在东夜月下.登高览物.表现出从清风明月和挟仙遨游中摆脱苦闷的潇洒和超脱.两赋语言骈散相间.声韵铿锵和谐.主宾问答自然.是宋代文赋的佳篇.(二).苏轼的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词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和语言音律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推广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词的创作的新阶段.苏轼对词的贡献.首先在于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他打破诗词有别的人为界限.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作.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尊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得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苏词众多的题材中.以抒情词.咏物词和田园词的成就最高.就抒情词而言.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之外.苏轼大胆开拓.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他用词表现自我.用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爱国.怀古以至广泛的人伦之情.如<沁园春>(孤馆灯青)抒写[致君尧舜”[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密州出猎的盛况.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其中又有一首词人四奶奶爱妻王弗的悼亡作.即[十年里生死两茫茫--”.借用梦境抒胸臆诉悲苦.情真意挚.沉痛断肠.实施咏物词多达30余首.且艺术精湛.不但重形似描写.而且重神似描写.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寄托.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的田园词是对宋词题材的一个突破.他在徐州所做的组词<浣溪沙>五首.描写了农村风光.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和乡风民俗.宛如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在词风上.苏轼可谓开创了豪放的意境.最具代表的是<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词人挥洒如椽之笔.描画雄奇壮美的江山景色.又驱使无限时空.赞美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情豪迈而又沉郁.苏轼还开创了旷达词.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通篇吟月.却处处关合人事.词人似与月对谈.探讨人生意义.最终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摆脱了人生苦恼.实现了旷达.此类词还有<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传统婉约词的创作.也多佳制.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在语言和音律上.苏轼也有创新.苏词的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不似柳词的俚俗.更没有花间词的脂粉气.而以清雄韶秀见长.在词调上.他引进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如<沁园春>.<永遇乐>.<水调歌头>.<贺新郎>等.总之.苏轼终究以他旷达的性格和独特的文风成就了一代文豪!

2010.3.3

下载《红楼梦》文学成就及思想成就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梦》文学成就及思想成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就范文合集

    “成就、学习、(积极)付出、宽容、平常、乐观、自律、感恩” 八大心态 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因素是很多,原因也是很复杂的,人与人的成功或失败的因素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感悟到了:不管......

    成就员工

    就给你找了这篇,你随便删减点就可以成为《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读后感 2010年1月21日,农总行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我行组织员工学习企业文化核......

    成就心得体会

    成就心得体会到公司实习两个星期了,在这两个星期中看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和很多励志的文章。以及在这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我所想到的,感受到的大部分都在这里了 为梦想而努......

    文学家及成就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文学家及其成就都有哪些代表?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

    专题外交成就

    专题 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发展和平外交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 、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

    细节决定成就

    细节决定成就 培养收拾整理的好习惯培养赞美的好习惯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一、把衣服挂在衣架上放好;一、 调整自己的眼光,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给予对方赞美;一、每天阅读三十......

    成就故事

    成就故事一自己买东西 自己买东西是很轻巧的事情,它对许多人来说,甚至都不算个事。我把它当作我的第一个成就,或许看起来有小题大做的嫌疑,但我觉得我鼓起勇气第一次去自己买东......

    细节 成就范文大全

    关注细节 成就完美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体会 摘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