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毛概选择题题库(含答案)
2015毛概选择题题库(最新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时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该报告题目为(B)。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新阶段》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本本主义》
2、毛泽东同志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第一次全面与系统地提出和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 是(C)。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A)。A.指导思想 B.方针政策 C.旗帜 D.纲领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①革命、②改造、③建设、④改革,即(B)。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
A.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B.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精通马克思主义
8、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B)。
A.经济问题 B.道路问题 C.接班人问题 D.教育问题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出了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下面内容中: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中正确的是(C)。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A)。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1、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时代背景是(A)。A.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的科学把握
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C.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D.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12、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主题是(A)。A.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B.反帝反封浪潮汹涌澎湃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资本主义统治和无产阶级造反势不两立
1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是(A)。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布尔斯维克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经验主义
1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是(B)。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D.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的政局
1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B)。
A.实事求是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C.国际形势和时代特性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是(C)。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D)。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19、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答案是(C)。A.①②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20、以下(C)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④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B)。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D.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B)。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南方谈话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B)。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先进生产力 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综合国力
2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核心问题是(D)。
A.什么是人民利益、怎样维护人民利益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 B.邓小平C.朱德 D.周恩来
27、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A)。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艰苦奋斗 D.群众路线
28、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代表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9、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是(B)。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 B.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C.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
30、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标志是(A)。
A.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B.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D.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3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B)。A.解放与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C.确立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D.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2、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团结一致向前看 B.独立自主 C.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实事求是
33、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A)。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3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D)。
A.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3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B)。A.团结一致向前看 B.理论联系实际 C.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D.不断创新与发展
3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D)。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C.改革开放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D)。A.坚持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基本原则 C.“三个代表”标准 D.实事求是
38、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C)。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理论创新 D.坚持执政为民 39、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主要是由于(C)。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0、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A)。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CD)。
A.国外革命和建设经验的传播 B.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C.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和要求是(ABC)。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从现实出发,修正改造马克思主义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BC)。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标志是以下(AC)文章的发表。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实践论》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矛盾论》
5、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这主要表现为(CD)。A.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B.领导国民会议运动
C.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6、关于毛泽东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B.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
7、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的精辟论述有(ABC)。A.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B.政策和策略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C.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D.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8、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是(BCD)。
A.革命性 B.科学性 C.独创性 D.完整性
9、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之外,还包括(ABCD)。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10、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CD)。A.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ABD)。
A.历史的选择 B.时代的选择 C.政治的选择 D.人民的选择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13、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CD)。A.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1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怎样建设党”
15、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体现在(ABCD)。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C.作出了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6、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ABC)。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胜利之望
17、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ABCD)。
A.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了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
1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BCD)。
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9、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它们包括(ABC)。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自然辩证法规律
20、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ACD)。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B.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C.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1、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ABD)。
A.思想路线的实质 B.思想路线的核心 C.政治路线 D.基本领导方法
22、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BCD)。A.背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
D.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3、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CDAB)。
A.解放思想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D.与时俱进
2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CD)。
A.实事求是 B.造反有理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25、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ABCD)的概括。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D)。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新性 D.富于创造性
27、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C.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8、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CD)。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 D.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
29、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称之为(BC)。A.经验路线 B.思想路线 C.认识路线 D.创新路线 30、1937年,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系统的哲学论证,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著作是(AB)。A.《实践论》 B.《矛盾论》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本本主义》
3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C)。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32、胡锦涛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ABD)。A.认识规律 B.把握规律
C.创新规律 D.遵循和运用规律
3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BCD)。
A.它是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 B.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C.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D.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3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因为(ABCD)。
A.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创立和发展 B.这个精髓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
C.这个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D.这个精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5、习近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ABCD)。”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B.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D.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B 7.C 8.B 9.C 10.A 11.A 12.A 13.A 14.B 15.B 16.B 17.C 18.D 19.C 20.C 21.B 22.B 23.B 24.C 25.D 26.A 27.A 28.A 29.B 30.A 31.B 32.C 33.A 34.D 35.B 36.D 37.D 38.C 39.C 4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 3.ABC 4.AC 5.CD 6.BCD 7.ABC 8.BCD 9.ABCD 10.BCD 11.ABD 12.BCD 13.ACD 14.AC 15.ABCD 16.ABC 17.ABCD 18.ABCD 19.ABC 20.ACD 21.ABD 22.BCD 23.ABCD 24.ACD 25.ABCD 26.ABD 27.ABCD 28.ABCD 29.BC 30.AB 31.BC 32.ABD 33.BCD 34.ABCD 35.ABCD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是(C)。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
A.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仍然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C.正在发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C)。A.无产阶级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5、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革命根本任务的是(A)。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推翻封建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B)。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完全独立的革命
7、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在(D)。
A.192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8、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或标志是(B)。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B)。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10、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v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四大
1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C)。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七大
1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D)。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13、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C)。
A.党的上海会议 B.党的广州会议 C.党的八七会议 D.党的遵义会议
14、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在(B)。
A.1919年前后 B.1926年前后 C.1936年前后 D.1946年前后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是在(D)。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6、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与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D)。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7.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内容的代表著作是(C)。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阶段》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地讲话》 D.《矛盾论》
1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 D.反封建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提出是在(A)。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
A.帝国主义 B.国民党反动派 C.封建主义 D.资本主义
21、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D)。
A.殖民制度 B.殖民主义 C.奴隶制度 D.封建地主阶级
22、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3、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的是(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D)。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建立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是(B)。
A.军队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领导权问题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B)。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2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D)。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领导
C.工农联盟 D.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B)。
A.又联合又斗争 B.保护民族工商业”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没收官僚资本
29、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A)。A.城市 B.农村 C.国共合作 D.农民运动
3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31、“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 “正确道路”是在(D)。A.大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3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C)。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3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B)。A.人民军队的宗旨
B.“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C.根据地建设是红色政权的战略依托
D.党的工作中心是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
34、毛泽东认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是(D)。A.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汹涌澎湃.C.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35、“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
A.开展土地革命 B.坚持武装斗争 C.进行政权建设 D.建立农村根据地
3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是(D)。
A.武装斗争 B.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政权建设 D.土地革命
37、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C)。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3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表现在(B)。A.主张“农村中心论” B.主张“城市中心论” C.主张“二次革命论” D.主张“一次革命论”
39、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
A.武装斗争 B.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 D.非武装斗争
4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D)。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4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4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3、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A)。A.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4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B)。
A.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C.工人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45、毛泽东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放在首位的是(A)。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作风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4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D)。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下列事件中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是(ABC)。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客观条件是(CAB)。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B.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C.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D.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觉醒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A.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
C.联合一切爱好和平力量的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BCD)。A.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封建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买办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有(BCD)。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革命性极强 C.高度集中 D.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
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BCD)。A、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 B、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C、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ACD)。
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1、中国共产党人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认识到的极端重要的问题有(ABD)A.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必要性问题 D.武装斗争问题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革命阶段问题,党内出现的错误主张有(AB)。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三次革命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革命论”
13、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BC)。A.二者的性质一样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 C.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前途 D.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14、新民主主义国家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在(AC)。A.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基本类似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D.基本类似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1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ABD)。A.政治纲领 B.经济纲领 C.军事纲领 D.文化纲领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内容是(ABD)。
A.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官僚资本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7、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ACD)。
A.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 B.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文化 C.人民大众的文化 D.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18、毛泽东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道路的主要代表著作是(BCD)。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B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ABD)。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农村根据地建设
21、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为(C AB)。
A.农民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B.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C.农民受压迫最深 D.农民具有革命性
22、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ABCD)。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 D.中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23、依据毛泽东的分析,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原因是(AB)。A.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B.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C.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援助 D.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2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D)。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工农武装割据 D.党的建设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的主要阶段有(ABCD)。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6、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指(BC)。
A.工农联盟 B.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D.左中右之间的联盟
27、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包括(ABCD)。A.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B.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C.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原则 D.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进步势力包括(ABCD)。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八路军、新四军
29、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主要报告有(ACD)。A.《论联合政府》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解放区战场》 D.《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30、在实践中,毛泽东把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逐步系统地完善起来,形成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是(ABC)。
A.官兵一致 B.军民一政
C.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D.批评与自我批评
31、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包括(ACD)。A.良好的思想基础 B.充分的理论准备
C.良好的阶级基础 D.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
3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BC)。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33、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有(ABD)。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 D.自我批评
第2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A 6.B 7.D 8.B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D 16.D 17.C 18.A 19.A 20.A 21.D 22.B 23.C 24.D 25.B 26.B 27.D 28.B 29.A 30.A 31.D 32.C 33.B 34.D 35.A 36.D 37.C 38.B 39.A 40.D 41.B 42.A 43.A 44.B 45.A 4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ABD 5.BCD 6.BCD 7.BCD 8.ABCD 9.ACD 10.ABCD 11.ABD 12.AB 13.BC 14.AC 15.ABD 16.ABD 17.ACD 18.BCD 19.ABD 20.ABD 21.ABC 22.ABCD 23.AB 24.ABD 25.ABCD 26.BC 27.ABCD 28.ABCD 29.ACD 30.ABC 31.ACD 32.BC 33.ABD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B)。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国民经济恢复是在(C)。
A.1949-1950年 B.194-1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3年
4、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5、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下列几种经济成分,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D)。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
7、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B)。
A.私营经济 B.国营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公私合营经济
8、下列几种阶级中不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B)。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0、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所指的过渡时期是(C)。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2、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C)。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4、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化”是指(A)。
A.工业化 B.现代化 C.城市化 D.集体化
15、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A)。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16、在如何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如何(C)。A.推翻封建主义剥削的问题 B.处理富农的土地问题 C.教育农民的问题 D.处理中农的土地问题
1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D)。
A.先机械化,后合作化 B.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C.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8、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D)。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9、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C)。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0、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互助组的性质是(A)。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1、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是(B)。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人民公社
22、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B)。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3、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D)。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B)过渡形式。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暴力革命 D.集体没收
2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对象是(C)。A.个体农业 B.个体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公私合营企业
26、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B)。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C)。A.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对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C.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8、我国之所以能顺利地开展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其中重要的原因是(A)。A.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民私有土地制的建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党和政府把与资本家矛盾作为(B)。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综合性矛盾
30、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C)。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3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C)。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32、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B)。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
3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C)。
A.1949年9月 B.1950年4月 C.1954年9月 D.1956年9月 3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C)。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结束
C.标志着为我国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D.标志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35、20世纪中叶中国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指(D)。A.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B.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36、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C):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A)。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38、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C)。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 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 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
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思想是指(BC)。A.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基本的阶级力量包括(ABCD)。
A.工人阶级 B.贫下中农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5、建国之初的国营经济的来源有(ABC)。
A.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 B.没收的官僚资本 C.收回的外国资本企业 D.没收的地主土地
6、下列存在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ABCD)。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7、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CD)。
A.社会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8、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有(AB)。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9、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的基本的阶级力量是(ABC)。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1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ABC)。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斗争 B.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C.改造和被改造的斗争 D.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11、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主要是(ABCD)。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有利的国际因素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2、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ABCD)。A.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C.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也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1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ABD)。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对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包括(ABCD)。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BD)。
A.自愿互利 B. 典型示范 C.抽肥补瘦 D.国家帮助
16、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有(ABC)。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初级社 C.农业高级社 D.农业生产小组
17、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步骤是(ACD)。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互助组 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有(ABCD)。
A、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B、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孤立了资产阶级,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D、是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
19、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AC)。A.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B.没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C.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D.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
20、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方式是(ABCD)。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2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CD)。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和代购代销 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2、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BCD)。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
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有(ABD)。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B.公私合营
C.股份合作 D.全行业公私合营
2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道路包括(ABC)。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D.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
25、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BD)。A.革命性 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
C.动摇性 D.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6、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BD)。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主要有(ABD)。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8、从1955年夏天开始,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是(ACD)。A.改造要求过急 B.改造要求过慢 C.工作过粗 D.形式单一 29、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ABCD)。
A.剥削制度的结束 B.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30、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ABCD)。A.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AB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
第3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B 6.D 7.B 8.D 9.B 10.C 11.D 12.C 13.B 14.A 15.A 16.C 17.D 18.D 19.C 20.A 21.B 22.B 23.D 24.B 25.C 26.B 27.C 28.A 29.B 30.C 31.C 32.B 33.C 34.C 35.D 36.C 37.A 38.C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BC 3.AB 4.ABCD 5.ABC 6.ABCD 7.ACD 8.AB 9.ABC 10.ABC 11.ABCD 12.ABCD 13.ABD 14.ABCD 15.ABD 16.ABC 17.ACD 18.ABCD 19.AC 20.ABCD 21.CD 22.ABCD 23.ABD 24.ABC 25.BD 26.BD 27.ABD 28.ACD 29.ABCD 30.ABCD 31.ABD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的文稿是(A)。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B)。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B),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4、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B)。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5、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C)。
A.都肯定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思想路线 B.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都把发展生产作为党和国家的重点 D.都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 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B)。
A.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C.绝大多数已经是领导阶级的知识分子 D.绝大多数已经是党的同路人 7、20世纪50年代,陈云提出了(C)。
A.“两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三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D.“两个主体,两个补充”的思想
8、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是(B)。A.刘少奇 B.陈云 C.毛泽东 D.邓小平 9、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D)。
A.关于发展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B.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员工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C.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民主自治等观点 D.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2、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B)。A.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D.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3、实现(C)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A.合作化 B.机械化 C.工业化 D.集体化
14、“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主要是指(C)。A.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C)。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 16、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试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年代里的是(A)。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不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17、1958年,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决议: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为此,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主要造成了(C)。
A.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B.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8、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民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民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D)。A.提高了生产力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9、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晃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D)。A.人民公社 B.大跃进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教训是(D)。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的速度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21、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有一段描写20世纪50年代末的事情:有个小孩拿着父亲的铁皮箱交街道干部炼钢。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是在(C)。A.土地改革运动中 B.三大改造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中 22、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C)。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3、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C)。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4、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C):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2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的(C)。
A.《不要四面出击》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采取苏联模式的原因有(ABCD)。A.苏联给新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遏制 C.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 D.中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BD)。
A.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B.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中苏关系决裂
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ABC)。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C.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D.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4、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CD)。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AD)。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D.《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6、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D)。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7、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有(AD)。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
B.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C.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D.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8、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BCD)。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BD)。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1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ABCD)。
A.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B.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C.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重要方面有(ABD)。
A.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B.经济建设 C.经济体制改革 D.民主政治建设
12、建国初期的10年探索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积极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ABC)。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文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中共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上提出的思想有(ABC)。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14、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提出(BD)。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 C.要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5、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16、从20世纪50年后期开始,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错误有(ABD)。
A.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B.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 C.不重视发展生产力 D.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17、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主要有(ABCD)。A.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B.“两个中间地带” 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D.我国永远不称霸
18、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的问题是(AC)。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党
1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要(ACD)。
A.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 D.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永不变质
20、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AD)。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1、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道路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成为(ABC)。A.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 C.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基础 D.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4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A 5.C 6.B 7.C 8.B 9.D 10.A 11.B 12.B 13.C 14.C 15.C 16.A 17.C 18.D 19.D 20.D 21.C 22.C 23.C 24.C 2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C 4.CD 5.AD 6.ABCD 7.AD 8.BCD 9.BD 10.ABCD 11.ABD 12.ABC 13.ABC 14.BD 15.ABCD 16.ABD 17.ABCD 18.AC 19.BCD 20.AD 21.ABC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是认清(A)。
A.中国的国情 B.中国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 C.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朋友 D.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D)。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3、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A)。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4、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A)。A.还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人口多,底子薄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5、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提出者是(B)。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D.陈云
6、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要经历(B)。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 B.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C.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B)。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9、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A)。
A.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人口、资源、环境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B)。
A.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4、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A)。A.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C),规定和支配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趋势。A.基本国情 B.主要矛盾 C.生产力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状况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B)。A.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B.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92年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
18、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B)。
A.党的思想路线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纲领 D.党的组织路线
19、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C)。
A.1982党的十二大 B.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20、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B)。A.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C.持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1、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D)。A.2002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 B.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C.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 D.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
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D)。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 C.坚持两个基本点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D)。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2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B)。
A.强国之路 B.立国之本
C.政治制度和组织建设的保证 D. 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保证
26、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A.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C.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D.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
27、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具体规定了(B)。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C.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三步走”的战略
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D)。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突出表现在(ABCD)。
A.经济发展总量可观,但人均占有量极低 B.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有相当比重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ABC)。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ABCD)。
A.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B.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CD)。
A.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 C.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要上百年的时间 D.是指从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新概念的是列宁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当前社会的(AC)。A.社会性质 B.社会发展方向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发展前途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具体地说是因为(ABC)。A.这是由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所决定的 C.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实现(ABC)。A.工业化 B.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 C.经济的现代化 D.经济的全球化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其“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指(ABC)。A.生产力的落后
B.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C.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D.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稳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ABCD)。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念
D.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方针路线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11、邓小平认为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其根源在于(AC)。A.对基本国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B.没有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C.制定的政策超过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 D.没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2、党的基本路线是(ABCD)。
A.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 B.集中概括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根本任务 C.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 D.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制定的
1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ABCD)。A.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C.建设中国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起来 D.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4、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党的十五大制定的
B.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 C.主要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组成 D.是我党的最高行动纲领
15、属于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的是(BCD)。A.实现共产主义纲领 B.民主革命的纲领
C.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
16、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的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ABD)。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 C.保证有共同的真理标准
D.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17、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BCD)。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BCD)。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保证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D.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BCD)。A.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实行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
D.全国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2、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ABC)。
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B.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 C.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D.既有区别又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过程
第5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A 5.B 6.D 7.B 8.B 9.A 10.B 11.B 12.D 13.B 14.A 15.C 16.B 17.B 18.B 19.C 20.B 21.D 22.D 23.B 24.D 25.B 26.A 27.B 28.B 29.D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BCD 5.ABC 6.AC 7.ABC 8.ABC 9.ABC 10.ABCD 11.AC 12.ABCD 13.ABCD 14.ABC 15.BCD 16.AB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开始于(B)。
A.1956下半年 B.1957下半年 C.1958上半年 D.1959上半年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4、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是科学认识(D)。A.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B.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本质 5、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
6、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A)。A.1980年 B.1982年 C.1978年 D.1992年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原则(C)。
A.第一是共同致富,第二是人民当家作主 B.第一是党的领导,第二是共同致富
C.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D.第一是经济现代化,第二是政治民主化 9、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B)。A.发展生产 B.共同富裕 C.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民当家作主
1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人民当家作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11、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3、先进生产力是指(D)。
A.以先进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 B.以先进的劳动者为标志的生产力 C.以先进的劳动对象为标志的生产力 D.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
14、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C)。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的根本”
15、党的十八大强调,(B)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市场机制 B.科技创新 C.依法治国 D.人才强国战略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D)。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17、发展是硬道理,其关键是(C)。A.发展民主政治 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经济 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1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A)。
A.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D.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1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科教兴国 B.统筹兼顾 C.发展 D.以人为本
20、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21、(D)第一次使用了“小康”概念,还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A.毛泽东 B.周恩来 C.胡锦涛 D.邓小平
2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正确的是(B)。
A.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
B.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C.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D.基本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3、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A)。A.“中国梦”思想 B.反腐败的重要性 C.环境治理问题 D.经济建设问题 24、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改的第一位的问题是(C)。
A.制度问题 B.理论问题 C.道路问题 D.体制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 A.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2、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的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党
3、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剖析时指出(ABCD)。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B.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C.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4、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A.人民当家作主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公有制占主体 D.共同富裕
5、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必须(ABCD)。A.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运动的基础上
B.以尊重生产力的客观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 C.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
D.同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矛盾的运动结合起来
6、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BCD)。A.解放生产力 B.实现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7、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CD)。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B.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C.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D.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8、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ABD)。A.它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B.它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2)。)。C.它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D.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9、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CD)。
A.同步富裕 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两极分化 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
10、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
11、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ABCD)。A.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B.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根据
12、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的特点是(ABCD)。A.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 B.是在按劳分配为主体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 C.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3、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的两大任务是(A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B.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C.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D.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14、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BCD)。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5、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BC)。A.自由平等 B.民富国强
C.振兴中华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16、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不可缺少的“飞轮”是指(AB)。
A.科学技术实力 B.国民教育水平
C.独立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BCD)。
A.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在当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8、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以下观点(BC)。
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C.生产力中包含科学
D.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1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ACD)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究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A.原始创新 B.联合创新
C.集成创新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0、从1980年到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的步骤是(BCD)。A.赶英超美 B.小康水平C.中等发达水平D.温饱水平
21、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长期面对着如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ABC)。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课题 D.宗教和民族问题
22、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必须坚持(ABC)。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三步走战略
2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是内容是(ACD)。A.国家富强 B.国家独立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24、实现中国梦必须(ABD)。
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坚守中国特色 D.凝聚中国力量
第6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A 6.A 7.D 8.C 9.B 10.C 11.D 12.B 13.D 14.C 15.B 16.D 17.C 18.A 19.C 20.C 21.D 22.B 23.A 2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3.ABCD 4.CD 5.ABCD 6.BCD 7.CD 8.ABD 9.A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D 14.ABCD 15.BC 16.AB 17.ABCD 18.BC 19.ACD 20.BCD 21.ABC 22.ABC 23.ACD 24.ABD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C)。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B)。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
A.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C)。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D)。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
7、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8、下列不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是(D)。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0、我国改革的重点是(C)。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B)。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
12、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13、发展是社会主义的(C)。
A.结果 B.直接动 C.目的 D.前提
14、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D)。
A.目的和直接动力 B.目的 C.直接动力 D.前提
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16、对外开放是(B)。
A.我国的基本原则 B.我国的基本国策 C.我国的基本路线 D.我国的核心利益
17、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A)。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 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 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 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
18、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D)。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C.经济格局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D)。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0、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B)。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2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格局 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
22、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是(A)。
A.2001年12月 B.2002年12月 C.2003年12月 D.2004年12月
23、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D)。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C.加入金砖四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4、《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老人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C)。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 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2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C)。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26、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D)。
A.对外开放就不讲自力更生 B.自力更生就不必要对外开放 C.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D.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7、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C)。A.“引进来” B.“走出去”
C.“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28、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一公社社员写到:“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D)。
A.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伤的生活状况已经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是(BCD)。A.洋务运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 C.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我国的改革开放是(ABCD)。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为改革开放(ACD)。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 C.是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4、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ABCD)。A.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C.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 D.改革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5、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是(CD)。
A.目的和作用 B.领导力量 C.内容和对象 D.形式和手段
6、改革开放是(ABC)。
A.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之路 B.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7、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C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发展是(ABCD)。
A.硬道理 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C.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9、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ABC)。A.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11、对外开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1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ACD)。
A.全方位 B.讲平等 C.多层次 D.宽领域
13、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就必须(ABCD)。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B.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C.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对象包括(ABCD)。A.社会主义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15、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ABCD)安全受到挑战。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 C.文化安全 D.环境安全
1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BC)。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17、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在于(ABCD)。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
18、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得(CD)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A.世界人民的面貌 B.世界各个国家的面貌 C.中国人民的面貌 D.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19、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C.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20、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是(ABCD)。A.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致的
B.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是对外开放的目的
C.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D.两者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7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C 6.D 7.A 8.D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A 16.B 17.A 18.D 19.D 20.B 21.B 22.A 23.D 24.C 25.C 26.D 27.C 28.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CD 4.ABCD 5.CD 6.ABC 7.ACD 8.AB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CD 19.BC 20.ABCD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A)。A.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市场经济在世界上刚刚萌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前苏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D.私有制经济在中国犹如汪洋大海
2、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A)。A.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名义所有与实际所有的关系 C.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D.对外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是(C)。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5、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A)。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二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B)。
A.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市场经济
B.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C.同社会主义制度无关的一种经济体制 D.自发配置社会资源的市场经济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8、计划和市场(C)。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9、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是(A)。
A.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B.单一的消费品市场 C.国内封闭的市场 D.垄断市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D)。
A.列宁 B.陈云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C)。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2、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C)。
A.加强计划管理 B.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C.转变政府职能 D.给企业自主权
13、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代表大会是(B)。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1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控制力 B.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C.社会总资产中的绝对数 D.社会总资产中的占优势,且有质的提高
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A.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B)。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B.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17、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B)。A.各地区平均发展
B.发挥各自优势,使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合理配置 C.各地区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经济,使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致平均
1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是因为公司制(C)。A.适应各种生产关系的要求 B.具有较强的透明性
C.比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D.是一种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形式
19、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D)。A.私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B.民营经济实现形式 C.国有经济实现形式 D.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A)。A.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B.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决定的 C.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决定的
D.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决定的
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2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B)。A.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只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 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C.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D.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23、分配方式是由(A)。
A.生产方式决定的 B.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决定的 C.交换方式决定的 D.消费方式决定的
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B)。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 D.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是(A)。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营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26、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A)。
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按劳动和经营收入状况进行分配 C.按资产收益进行分配 D.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A)。A.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C.我国建设资金不足 D.我国社会资源相对不足
28、被雇佣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收入实质上是(A)。A.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 B.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D.按经营成果取得的收入
29、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B)。A.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C.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D.鼓励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30、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A)。
A.加强自主创新 B.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 D.加强科学管理,加速技术进步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A)。
A.科技人才 B.科学管理
C.产学研相结合 D.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2、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C)。A.工业与农业关系
B.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关系
C.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关系 D.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
33、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应该以(A)。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中心 C.平衡比例为中心 D.保护环境为中心
34、产业结构是指(D)。A.物质资料生产部门间和比例关系 B.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D.国民经济各产业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5、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C)。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D.增加企业的生产规模
36、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方针是(C)。A.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C.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B)。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38、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9、“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D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与法制的紧密联系 D.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40、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和法律保证是(A)。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基层群众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
4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D)。
A.基本路线 B.基本政策 C.基本原则 D.基本方略
42、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称之为(B A.政体 B.国体 C.民主 D.专政
43、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是(A)。A.政体 B.国体 C.民主 D.专政
42)。)。
44、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A)。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农民阶级专政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4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7、我国的政体是(C)。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8、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D)。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5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在(B)。
A.1950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5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共产党和民主党的多党合作制 B.共产党的一党制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多党共同执政
53、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A)。
A.参政党 B.在野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5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正确的表述是(B)。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同心同德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舟共济、鱼水之情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心同德、唇齿相依
5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A.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B.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互相监督 C.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互相制约 D.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轮流执政
56、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模式是(B)。
A.实行联邦制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支持 D.对口支援、携手共进
57、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B)。
A.民族区域独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共和国联邦制 D.邦联制
5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D)。A.各民族一视同仁
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和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5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D)。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6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A)。A.我国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6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C)。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以及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62、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A)。A.村民自治 B.实行农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农村民主选举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63、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实现主要通过(C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职工监督单位党政领导的工作
64、我国宪法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A)。
A.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B.1997年党的十五大 C.2007年党的十七大 D.2012年党的十八大
65、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66、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B)。
A.党和国家领导人 B.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知识分子
44)。67、(D)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成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体制
6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69、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 C.民族的饿文化 D.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7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是指(D)。
A.物质文明 B.现代文明 C.古代文明 D.精神文明
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A.培养四有公民 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培养四化干部 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A)。A.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B.要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 C.要坚持以文化教育为核心 D.要坚持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
7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7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A.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7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树立共同理想 C.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与时俱进
7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B)。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7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C)。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C)。A.实现四个现代化
B.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A)。
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 D.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
80、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A)。A.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信仰问题
C.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自主问题 D.整个中华民族的行为规范问题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加强法制建设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82、教育是(C)。
A.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政治标准 B.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结果 C.民族振兴的基石
D.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8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本质属性 B.基本要求 C.重要表现 D.根本任务
84、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B)。A.党的十五大报告 B.党的十六大报告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 D.党的十七大报告
85、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C)。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8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8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8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D)。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90、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在(D)上提出的。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91、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党的代表大会是(D)。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92、(A)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
A.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B.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C.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D.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为全球第2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
93、(A)是建立国家生态环境质量保障行动中长期规划,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的需求。
A.改善环境质量 B.保持生态平衡 C.强化风险防控 D.应对全球变化
9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A)。A.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B.工业与农业关系
C.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关系 D.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的关系
9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B)。A.走资金密集型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B.发展循环经济
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优先发展农业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50年代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是因为当时(ABCD)。A.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现代工业很少,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B.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苏联的经验和影响
D.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
2、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ABCD)。A.条块分割 B.政企不分
C.权力过于集中 D.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3、市场机制的特点是(ABD)。
A.微观性 B.事后性 C.自觉性 D.自发性
4、市场机制的长处是(ACD)。A.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对经济信号反映灵敏,使产需及时协调 D.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
5、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ACD)。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的属性
C.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D.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6、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AB)。A.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观念 B.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C.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主要思想有(ABCD)。
A.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法,只有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 B.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C.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D.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BC)。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上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上,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宏观层面,政府的调控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
10、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经济主体(ABC)。
A.恶性竞争 B.短期行为 C.道德缺失 D.效率低下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的缺陷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ABCD)。A.反垄断 B.提供公共产品 C.调节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波动或危机 D.调节收入分配
12、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是(AB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C.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 D.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
1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AB)。A.两个“毫不动摇” B.一个“统一”
C.“有所为,有所不为” D.“由东到西梯次推进”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包括(ABC)。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私营经济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加强科学管理,加快技术进步 D.在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地位
1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是指(BC)。
A.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AB)。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8、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中外合资企业
19、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 D.外商独资企业
20、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经营 D.国家独资经营
2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经济条件决定的(ABCD)。A.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 D.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22、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AB)。A.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 B.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 C.一类是生产关系条件 D.另一类则各种社会条件
23、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分为(ABCD)。
A.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C.以管理参与分配 D.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
24、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
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B.社会互助 C.商业保险、慈善事业 D.优抚安置
25、我国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ABCD)。A.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B.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C.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6、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ABCD)。A.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ABCD)。A.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C.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D.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28、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AB)。A.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B.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C.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D.产学研相结合
29、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系统的特征是(ABC)。
A.以政府为主导 B.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播 D.以市场为主导
30、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ABD)。
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C.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在于(ABCD)。
A.它同信息化相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2、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ABD)。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
33、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ACD)。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4、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是(ABCD)。A.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B.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C.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D.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 35、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BD)。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D.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6、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ABC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三者有机统一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38、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上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ABCD)。A.性质相同 B.作用相同 C.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39、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ABC)。
第二篇:毛概选择题题库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是指()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社会主义制度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A.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B.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C.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6.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D.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7.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D.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8.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胡锦涛提出的精辟论断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D.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9.关于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提出的精辟论断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D.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10.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A.以人为本 B.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C.坚持统筹兼顾 D.坚持科学发展
11.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A.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C.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12.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因为:
A.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
B.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C.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D.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B.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C.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扶贫工作,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这一工作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B.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我国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的解决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A.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B.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D.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坚持科学发展的要求是()A.以人为本 B.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C.坚持统筹兼顾 D.坚持科学发展观
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A.文化复兴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9.党的十六大以后的10年,我国成功迈上三个大的台阶: A.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B.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C.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D.经济实力、人民民主、文化软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10.实现中国梦必须()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坚持走自己的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C D D
C
A B
C D D A A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ABCD
ABC
ABCD
ABCD ABCD
ABC
BCD ABC ABC
第三篇:毛概选择题题库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3.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A.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A.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C.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D.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A.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B.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C.让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D.让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6.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A.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D.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8.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控制力上
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A.按资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贡献大小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12.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13.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14.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A.城乡二元结构 B.城乡差距 C.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D.城镇化水平低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民主集中制 B.坚持共产党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6.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A.文盲影响了他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 B.文盲不能参政议政 C.文盲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D.文盲与有文化的人不能享有同等参政议政的权利 17.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工农联合专政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C.共产党*** D.无产阶级专政 19.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2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依权治国 B.依法治国 C.依计划治国 D.依方针政策治国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A.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B.中国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 C.非党员群众的共同理想 D.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6.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其核心是()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27.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与时俱进 B.开拓进取 C.改革创新 D.求真务实
28.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A.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B.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两个方面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 29.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是()A.十七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 B.社会富裕 C.社会和谐 D.社会发展 31.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障和改善民生 B.维护社会稳定 C.革深化管理体制 D.创新社会治理
32.党的十八大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扩展为“五位一体”,新增加的是()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33.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经济与自然的关系 C.经济、自然、人口的关系 D.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3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开源节流 B.节约资源 C.保护环境 D.治理污染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说明()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区别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B.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所有经济领域中都占绝对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商独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6.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A.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D.都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7.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因为()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 C.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D.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8.公有制经济是()A.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B.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D.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基于()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使用价值 C.生产要素被排他性地占有 D.各种生产要素都有价值 10.下列属于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A.按劳分配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雇佣劳动者的收入 D.出售专利得到的收入 11.下列属于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A.工资收入 B.利润收入 C.利息收入 D.租金收入 1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C..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要提高()A.原始创新能力 B.集成创新能力
C.联合创新能力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14.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使(A.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B.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C.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D.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15.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1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建立的技术创新体系是()A.以国家为基础 B.以企业为主体 C.以市场为导向 D.产学研相结合
17.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内涵是()A.以工促农 B.以城带乡 C.工农互惠 D.城乡一体 18.我国发展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有())A.资源相对短缺 B.生态环境脆弱 C.环境容量不足 D.资金严重短缺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A.人民民主专政 B.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调动人民积极性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1.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维护团结 2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4.我国目前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内容包括()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机关职员代表大会 25.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主要有()A.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D.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方针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的公民 D.培育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7.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它们是()A.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3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是()A.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B.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C.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民主法治 D.充满活力 3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 B.就业 C.收入分配 D.社会保障 3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必须()A.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B.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C.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D.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5.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需要()A.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构
B.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C.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D.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6.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恢复自然 37.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坚持的基本方针是()A.节约优先 B.保护优先 C.预防为主 D.自然恢复为主
38.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
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包容发展
39.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A.空间格局 B.产业结构 C.生产方式 D.生活方式
40.加强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和基础。要建立的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
A.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B.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C.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D.生态补偿制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B 6.B 7.D 8.C 9.B 10.A 11.D 12.D 13.C 14.A 15.C 16.A 17.A 18.D 19.B 20.A 21.B 22.B 23.A 24.B 25.D 26.A 27.C 28.A 29.B 30.A 31.D 32.A 33.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3.ABD 4.ACD 5.ABCD 6.BC 7.ABC 8.ABCD 9.BC 10.BC 11.BCD 12.ABCD 13.ACD 14.ABCD 15.ABCD16.BCD 17.ABCD 18.ABC 19.ABCD 20.AB21.ABCD 22.ABC 23.ABCD 24.ABC 25.ABCD 26.ABCD 27.ABCD
28.ABCD
29.ABCD
30.BD 31.ABC
32.ABCD
33.ABCD 34.ABCD 35.ABCD 36.ABC 37.ABD 38.ABC 39.ABCD 40.ABCD
第四篇:毛概选择题题库8-15章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B)。
A.单纯的公有制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经济为次
2.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B)。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3.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邓小平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运行市场经济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的党的领导人是(C)。A.陈云 B.邓小平C.毛泽东 D.刘少奇
5.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是(A)。
A.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B.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C.前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 D.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容易运行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和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B)决定的。
A.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结构 B.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结构 C.我国现阶段人民的生活方式 D.我国政府的意志 7.如果国家拿出 1 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 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B)。
A.2亿元 B.2.5亿元 C.1.5亿元 D.3亿元 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
9.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B)。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水平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10.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B)。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 11.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B)。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制起基础性作用的是(B)。A.企业 B.市场 C.政府计划 D.消费者
1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C)。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 D.和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并长期共存在 14.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应当主要运用(C)手段。A.行政 B.法律 C.经济 D.金融 1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A)。A.不同的经济手段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范畴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D)。A.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8.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B)。
A.加强融合创新 B.加强自主创新 C.加强集成创新 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19.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A)。
A.教育 B.科技 C.对外开放 D.体制创新
20.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A)。A.根本目的 B.中心环节 C.主要手段 D.前提条件 21.我国目前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A)。
A.农村 B.大中城市 C.中小城镇 D.经济发展落后地区 2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C)。
A.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 B.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23.个体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C)。A.按劳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分配 24.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D)。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5.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B)。
A.阶级的差别 B.劳动的差别 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 D.社会地位的差别 2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C)。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C.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D.福利性分配结合起来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8.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B)。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效率与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29.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C.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障方式应该多样化,社会保障体系需多层次 D.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相当完善
30.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的是(D)。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31.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放在首要地位的必须是(A)。A.农业 B.工业 C.轻工业 D.第三产业
32.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好”与“快”要有机结合起来 B.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C.发展速度无足轻重 D.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特征是(A)。
A.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B.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以最低的消费进行生活 C.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D.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以最低的消费进行生活
3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A)。
A.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B.发展绿色经济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知识经济 35.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主要是针对我国发展中(A)而提出的。A.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问题 B.发展步骤问题
C.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D.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36.下列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政府主导 B.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 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并有效互动 D.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 37.集成创新是指(B)。A.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新发现 B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 C.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D.独立自主地完成技术新发明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阶级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9.下列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D)。A.私有企业员工的工资 B.专利产品拥有者转让专利所有权获得的收益 C.存款利息 D.公有控股企业职工的工资 40.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
A.调整经济结构 B.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41.公有制经济包括(ACD)
A.国有经济 B.民营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ABD)。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C.仅有公有制经济,经济结构太单调。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4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A.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在所有地区,公有资产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在所有产业,公有资产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44.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
A.个体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C.私营经济 D.所有混合所有制经济
45.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怎样的意义(ABCD)
A.能够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
B.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C.能够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D.能够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4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有(ABD)。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宏观调控的存在 C.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7.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在(ABCD)。
A.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48.中共十七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其中“三个转变”具体是指(ACD)。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向强调经济增长效益转变
C.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49.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ABCD)的道路。
A.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C.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D.科技含量高
5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就是(AC)。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B.坚持扩大国外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C.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D.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信息化道路 51.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要求是(ABCD)。
A.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B.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 C.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D.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5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是指(ABCD)。
A.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B.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提倡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C.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D.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5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ABD)。
A.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B.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C.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关键,通过人才开发实现经济发展
D.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4.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的判断是(ACD)。
A.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小康阶段 C.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D.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5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ACD)。
A.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B.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C.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D.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56.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ABCD)。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国体就是(D)。
A.国家结构形式 B.国家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的阶级性质 2.政体是指(C)。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B.国家的权力由哪个或哪些阶级掌握 C.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D.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3.我国的国体是(B)。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C)。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专政 5.我国的政体是(C)。
A.社会主义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D)。
A.人民民主专政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8.(C)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A.国务院 B.党中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大会 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C)。A.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两党制 10.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现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民主党派的领导 C.政治协商 D.相互合作 11.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是(B)。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经济领导 D.文化领导 12.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1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D)。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B.保障汉民族当家作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 C.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机关行使独立的司法权 D.允许少数民族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行使自治权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D)。
A.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B.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C.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1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C)。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D.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D)。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D.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C)。
A.党的领导 B.农民自治 C.村民自治 D.农村自治
19.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D)。A.城市区政府 B.城市区委会 C.城市街道办事处 D.城市居民委员会 20.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并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2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A.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 B.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C.党领导下的农民阶级 D.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22.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D)。
A.民主 B.人权 C.党的领导 D.法制 23.下列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内容中(A)是前提。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是(B)。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是(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保障是(C)。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B)。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28.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2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对(C)。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彻底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D)。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1.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在(D)出现的。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奴隶社会 32.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本质是由(B)决定的。A.党的领导 B.经济基础 C.政治文明 D.文化基础 33.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是(C)。
A.资本主义民主 B.封建制民主 C.社会主义民主 D.奴隶制民主 34.下列关于民主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D)。
A.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C.民主的实质比民主的形式更重要 D.民主的形式比民主的实质更重要 35.人权,最早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C)提出的。
A. 反对民主、自由和封建特权 B.反对封建专制和私有制 C.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 D.反对神权和私有制 36.人权的基础是(A)。
A.生存权 B.发展权 C.经济权 D.政治权
37. 江泽民指出: “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A)。” A.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B.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C.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文明进步 D.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发展 38.下列不属于目前我国城市新型社区建设要求的是(D)。A.管理有序 B.服务完善 C.环境优美 D.文明富裕 39.下列不属于依法治国的客体是(A)。
A.民主权利 B.社会事务 C.国家事务 D.经济文化事业 40.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当家作主 41.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是(B)。A.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农村村民委员会制度 D.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 42.我国选举法规定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是(D)。
A.全国人大代表 B.省级人大代表 C.辖区的市级人大代表 D.县乡级人大代表 43.提出“依法治国”思想的领导人是(A)。
A.邓小平B.刘少奇 C.江泽民 D.陈云 4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
A.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B)。
A.方针政策 B.根本保证 C.基本活动 D.大政方针 46.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A)。
A.社会的产物 B.法律的产物 C.经济的产物 D.生产的产物 47.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C)。
A.文盲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B.文盲不能参政议政 C.文盲影响了他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 D.文盲与有文化的人不能享有同等参政议政的权利
4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9. “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这句话应该理解为(D)。
A.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B.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5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D)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2.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ABD)。A.实现工业化 B.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D.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5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ACD)。A.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B.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D.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5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它们的(ABCD)。A.性质相同 B.作用相同 C.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
55.我国现有八个民主党派,除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外,还有(ABCD)。
A.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B.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C.九三学社 D.中国农工民主党 56.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ACD)。
A.政治原则的领导 B.政治信仰的领导 C.政治方向的领导 D.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5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5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C)。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民主改革
59.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的区别是(ABCD)。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C.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60.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ABCD)。A.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力
B.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D.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权利
61.我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包括(ABD)。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城市街道办事处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62.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63.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ACD)。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国家的经济是否高速发展 C.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D.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6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B)。A.生存权 B.发展权 C.文化权 D.政治权 65.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ABC)。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A.爱祖国 B.为人民服务 C.国际主义 D.集体主义
2.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艰苦奋斗 D.改革创新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C)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双百方针 C.培育“四有”公民 D.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文化 4.关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B.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C.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D.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主题是(D)
A.改革 B.体制机制创新 C.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 D.发展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C)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共同理想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C)A.健全政策法规 B.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C.体制机制创新 D.政府职能转变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A)A.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B.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C.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D.吸引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10.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软”。
D.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信念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目的。
D.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A.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C)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 C.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是(D)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5.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C)A.培育“四有”公民 B.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6.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B.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C.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D.实现人的全面进步 17.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B.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普世价值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C.引导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 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9.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D)
A.前者是目的 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 后者是形式 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20.中共十六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B)A.同经济体制改革是一致的 B.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C.同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 D.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21.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中,关键是指:(D)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2.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C)
A.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问题 B.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问题 C.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的智力支持问题 D.我国的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问题
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A)
A.集体主义为原则 B.国家利益为原则
C.爱国主义为原则 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原则 2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C)A.实现四个现代化
B.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是在党的:(C)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6.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四有”首先该强调的是:(A)A.有理想 B.有文化 C.有道德 D.有纪律 27.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D)
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28.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2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0.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A)为核心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集体主义 3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
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 D.干部队伍建设 32.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B)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开拓创新 3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C)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B)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D.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35.下列不是毛泽东对文化论述的是(D)
A.他论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认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B.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C.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6.下列不是江泽民对文化论述的是(A)
A.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D.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D.通过普世价值、思想信仰、行为规范产生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38.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D)
A.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B是为了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C.是为了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D.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全面满足。39.关于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四者之间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B.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实现。C.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D.文化是方向,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路径。
4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世界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4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法错误的是(D)
A.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B.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C.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D.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普世价值观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42、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B.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
43、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
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次要地位。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所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指明的正确方向。
4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B.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C.最高理想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D.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45.关于民族精神,说法错误的是(D)
A.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
B.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C.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D.是世界各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46.关于荣辱观,说法错误的是(D)
A.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B.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C.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D.一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仅需要宣传教育就可以。47.关于思想道德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B.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D.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关系不是很紧密。
48.关于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C.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D.要和普世价值教育相结合 49.关于发展教育和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B.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C.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D.哲学社会科学虽是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性资源,但和自然科学相比处于次要地位。50.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B.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C.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事业。
D.要坚持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但关键环节上不能有所突破。二.多项选择题
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5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AC)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集体主义精神
53.关于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ABCD)A.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B.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C.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需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D.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方法。
54.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要形成褒荣贬辱的新的社会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C.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D. 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5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BC)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C.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D.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56.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ABD)
A.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B.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D.物质文明是基础,对精神文明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5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ABCD)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B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家庭美德教育
5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包括:(AB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把“双百”方针放在首位
D.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BCD)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D.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60.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为:(ABCD)
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 BCD)A.解决好文化建设为什么人的问题 B.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C.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6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包括:(ABC)
A.鲜明的时代性 B.浓郁的民族性 C.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D.强烈的阶级性 6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
A.爱社会主义 B.爱祖国、爱人民 C.爱科学 D.爱劳动 64.党的十六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ABCD)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D.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无奈何,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C)A.社会手段 B.社会计划 C.社会理想 D.社会现实 2.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是(B)
A.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 B.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C.人们可以不劳动,随心所欲地享受 D.由社会主义社会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
3.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的(C)A.十三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B)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B)A.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B.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C.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8.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A)
A.就业问题 B.人口老龄化问题 C.农民收入问题 D.环境问题 9.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B)
A.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D.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10.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11.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是(D)。A.十五届五中全会 B.十五届六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巩固党执政的(D)。A.物质基础 B.政治基础 C.思想基础 D.社会基础
1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B)的社会。A.共同建设、共同发展 B.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C.共同发展、共同享有 D.共同创造、共同发展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1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C)。
A.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激发社会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8.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含义的是(D)。
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D.社会主义法制得到健全 19.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是(C)。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消除自然灾害 D.生态良好 20、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
A.自主创新 B.节约资源 C.环境友好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D)。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24、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要求,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D)在内的“四位一体”。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共同富裕 D.和谐社会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25.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要求是:(ABCD)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
C.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D.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6.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ABCD)。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其实质是(C)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的问题 B.中美之间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日之间的问题
2.从1955年8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C)
A.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B.提出“一纲四目” C.美国从台湾撤兵 D.遣返战俘 3.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A)
A.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B.拥有立法权 C.拥有终审权 D.拥有独立司法权 4.正式把 “ 一国两制 ” 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会议是(B)A.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B.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C.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D.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5.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C)
A.和平统一 B.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一国两制 6.“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A)
A.台湾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西藏问题开始的 7.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回归于(C)
A.1999年1月1日 B.1999年5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2000年1月1日 8.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部纲领性文件。这篇讲话的题目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9.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C)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C.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对话谈判和协商 D.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10.为了进一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猖獗活动,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下关于这部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C)A.它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C.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的法律化 D.它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战争法律 11.美国政府于1954年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B),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
A.《与台湾关系法》 B. “共同防御条约” C.《中美联合公报》 D.台湾防御条例 1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A)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A.“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 B.收回台湾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武装统一台湾 1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A),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A.《告台湾同胞书》 B.“叶九条” C.“邓六条” D.“九二共识” 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系的核心是(D)
A.和平统一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一个中国
15.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D)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A.“一中一台”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台湾高度自治”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6.2005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A),首次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A.《反分裂国家法》 B.《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7.“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从解决(A)问题开始的。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18.“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在(D)。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香港和澳门 19.台湾问题的实质是(C)。
A.中国与美国的问题 B.中国与日本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问题
20.邓小平在谈判香港问题时指出,(D)问题是不可以谈判的。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文化问题 D.主权问题 21.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A)。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回到“九二共识” 22.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D)。
A.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B.中美关系 C.军事实力 D.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3.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B)。
A.《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告台湾同胞书》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4.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C)。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外交权 D.司法权和终审权 二.多项选择题
25.香港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这些条约是(ABD)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6.台湾问题是(BD)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C.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存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的内政问题
2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是(BD)A.《雅尔塔协议》 B.《开罗宣言》 C.《板门店停战协定》 D.《波茨坦公告》 28.下列叙述中,属于“一纲四目”内容的有(AB)A.“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待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29.在“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的关系是(ABC)
A.和平共处 B.长期共存 C.互相支援 D.不分主次,共同发展 30.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CD)
A.通过经济交流方式来解决 B.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C.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D.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在于(ABCD)
A.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B.是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C.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 D.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香港、澳门这两个地区采取的立场是(ABCD)A.香港、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B.不承认外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C.在条件成熟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D.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
33.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示范作用表现在(AB)A.表明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B.“一国两制”构想完全能够满足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所遗留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国两制”构想解决 D.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陆军事实力的增强,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威慑力量 34.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是(ABCD)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A),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A.时代主题 B.领导人意识 C.社会舆论 D.天命、神的启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C)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A.和平与发展 B.南北问题 C.战争与和平D.东西问题
3.党的(B)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C)仍然是关键因素。A.经济发展 B.科技水平C.军事力量 D.政治力量
5.1953年12月,(D)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A.毛泽东 B.陈毅 C.刘少奇 D.周恩来
6.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A)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 “一条线” D. “不当头”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精髓是(C)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国家主权平等 D.互不侵犯
8.(C)——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多样性 C.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D.树立新安全观 9.我国的外交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A)A.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B.世界多样性 C.经济全球化 D.政治多极化 10.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的基本特点是(B)A.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 B.以经济为基础的多因素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 C.使世界反霸权主义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扩大 D.以地理位置为标准划分世界政治格局 1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是(D)A.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安全观 C.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12.下列有关世界多极化的说法错误的是(C)A.世界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世界多极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C.世界多极化就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 D.世界多极化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13.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单边主义的斗争中,(A)仍然是关键因素。A.军事力量 B.科技水平C.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 14.下列有关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说法错误的是(D)A.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B.强大的经济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 C.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摆在优先地位 D.以上都不对 15.(C)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当头” 16.中国是发展中国家,(A)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 C.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的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B)战略。
A.一条线 B.真正的不结盟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二. 多项选择题
18.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其内容包括(ABCD)。A.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B.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是第二世界 C.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D.亚洲除日本、中国以外都是第三世界 19.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包括(ABCD)。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2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AB)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A .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欧盟成立 21.(BD)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A.壮大国防 B.科技革命 C.战争 D.生产力发展 2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是(ABC)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两手抓 23.新安全观的核心是(BCD)A.互信 B.互利 C.平等 D.协作
24.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ABCD)的外交工作布局。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B)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该阶级的特点及历史地位决定的。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的社会阶层 D.以上都是 2.(B)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新的社会阶层 D.以上都是 3.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C)的代表。
A.先进文化 B.改革开放 C.先进生产力 D.先进生产关系
4.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A)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生力军,而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A.农民 B.工人 C.新的社会阶层 D.知识分子
5.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政策的(A)。
A.基石 B.保证 C.归宿 D.根本出发点 6.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A.民族团结 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 D.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不太稳定的劳动者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资产阶级
8.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A)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其中主体和基础联盟是(B)。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C.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D.以上都是
10.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A)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1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13.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A)A.民族团结 B.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 D.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14.中国革命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是(B),也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A.积极进攻 B.积极防御 C.对外侵略 D.消极防御 15.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C)A.和谐、纯洁 B.革命化、现代化 C.打得赢、不变质 D.团结、友爱 16.我国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B)A.革命化 B.现代化 C.正规化 D.信息化 17.我国军队建设的基础(D)A.革命化 B.现代化 C.正规化 D.信息化
二.多项选择题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包括(ACD)。
A.队伍迅速壮大 B.队伍迅速精简 C.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19.以下关于我国知识分子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A.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B.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C.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D.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2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ABCD)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是(CD)。A.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富国 D.强军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C)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条件。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政党,主要看(B)。A.政党中哪个阶级的数量最多 B.政党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C.政党的领袖属于哪个阶级 D.以上都不对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D)。
A.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C)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A.领袖 B.英雄 C.人民群众 D.知识分子 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D)。
A.注重党的作风建设 B.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C.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C),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A.党群关系 B.民族关系 C.党政关系 D.同其它国家的关系
7.(A)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A.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党员 C.新的社会阶层 D.工人阶级 8.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B)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A.军队建设 B.反腐倡廉建设 C.农村建设 D.经济建设
9.(C)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以上都是 10.毛泽东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即有关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是在(A)。A.七届二中全会 B.七大 C.八大 D.七届四中全会 11.(D)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
A.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 B.是否能批评与自我批评 C人数是否占多数 D人心向背 12.(B)是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A.务实 B.创新 C.和谐 D.清廉
13.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C.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D.以上都是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知识分子 15.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重要政治前提是(B)A.始终成为农民阶级先锋队 B.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 C.始终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导者 D.始终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16.自觉成为(B),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A.农民阶级先锋队 B.工人阶级先锋队
C.国家的领导阶级 D.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二.多项选择题 17.(BD)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和谐统一 D.立党为公 18.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把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到党的日程上来,要求全党继续保持(AB)。
A.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D.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9.2009 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ABC)A.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B.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C.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AB)的先锋队。A.中国人民 B.中华民族 C.劳动人民 D.海外同胞
第五篇:毛概选择题
15-16-1课程结束综合测试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2、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有很多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搞清楚()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推进改革开放 D、什么是平均主义,怎样打破平均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依靠的力量主要有:()
①工农②知识分子③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④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⑤个体户、私营企业主⑥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
A、①②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以及最大的危险分别是:()A、独立自主;盲目自大 B、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懈怠
5、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对市场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对这一历程的把握正确的是:()
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②“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这些职能不包括:()A、控制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B、提供公共产品C、治理环境污染 D、调节收入分配
7、同样是劳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本质区别在于:()。A、是否同等劳动换取等量报酬 B、是否占有生产资料 C、是否在同等规模的企业中劳动 D、劳动的强度是否一致
8、文化的含义具有多个层次,以下属于狭义的文化概念的是:()A、人类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B、知识
C、与经济、政治等相并列的侧重观念形态内容 D、教化世界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不包含:()
A、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概括对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坚持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摒弃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纠正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12、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对这一阶段的内涵准确把握的要点有:()A、从性质上来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B、从发展程度上说,尚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C、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1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14、习近平强调,改革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改革的性质的把握至关重要,以下对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根本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 C、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主义诸多体制的修补改良
15、“恢复高考”是改革的一个点,之后由点及面,改革得以逐步全面的推进。这一伟大举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下对“恢复高考”意义理解正确的有:()
A、改革拉开序幕 B、标志拨乱反正的开始 C、民族恢复理性,重视知识 D、为现代化建设选拔培养了以李克强总理为代表的众多人才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四)A
1、有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 发展教育和科学 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
2、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A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可信 D 爱国主义
B
4、实行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九二共识”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 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B
5、毛泽东于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其中属于第二世界的有:()
A美国、苏联
B日本、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C 巴西、阿根廷 D 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D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A 党的目标决定的 B 党的路线决定的
C 党纲党章决定的 D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A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B
8、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 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D各种生产要素 参与分配 A
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以及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B公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提高 D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B
10、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以及最大的危险分别是:()A、独立自主;盲目自大 B、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懈怠
ABC
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容性
C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AB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 坚持两个“凡是” ACD
3、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A “一边倒”
B “反霸权主义”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ABCD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有:()
A、工人 B 知识分子 C 农民 D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AB
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 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不同手段
C 计划和市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三)C 1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
A 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的投入 B 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 科技、管理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D 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A 2 我国经济、政治和各方面改革的实质是:
A 制度创新 B 技术创新 C 观念更新 D 利益分配 A 3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 不断提高民主化程度
C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 不断加强法制建设 A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 A 坚持以人为本 B 实现共同富裕 C 发展社会生产力 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C 5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利益不同 B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属性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平衡 D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市场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7 关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B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原则
D 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是截然不同的分配原则
B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目标要求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
A 人与人的和谐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群体之间的和谐 B 9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 必要的补充 B重要的组成部分 C 有益的补充
D 组成部分
B 10 大学毕业生李某应聘到以私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5000元,李某的收入是: A 按劳分配收入
B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 C 按技术分配收入 D 按提供的信息分配收入 BCD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BCD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A. 物质基础B. 精神动力C. 智力支持D. 思想保证
CDE
13、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A独立的外交权 B独立的防务权 C 行政管理权 D立法权 E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ABC
14、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E、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改良
BCD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市场的缺陷,这些作用包括: A 控制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B 提供公共产品 C 治理环境污染D 调节收入分配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二)C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其中,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推进改革开放 B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平均主义,怎样打破平均主义 D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3、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辅助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C、基础性作用D、关键性作用
B
4、同样是劳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同等劳动换取等量报酬
B、是否占有生产资料 C、是否在同等规模的企业中劳动
D、劳动的强度是否一致 B 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D、新民主主义社会
B
6、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实际情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C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诚实守信 B、八荣八耻 C、为人民服务
D、礼仪廉耻
B
8、“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
9、毛泽东同志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细致地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B.解决现实问题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C.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够找出本质和规律 D.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
C 10、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只要他一离开大地,就会毫无力量。他的对手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特征,在一次搏斗中突然把他举到半空中将他扼死。刘少奇借用这一神话故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 C.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CD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概括对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坚持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摒弃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纠正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AD
2、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下对于改革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D、社会主义诸多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E、“少谈些主义,多解决些实际问题”的改良主义
BC
3、“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BC
4、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A、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B、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D、为了实现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的飞跃 E、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为杠杆
ABC
5、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
A、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B、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C、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D、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E、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可兼得
课程核心知识点测试
(一)C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 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 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C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 以人为本 B 发展 C 统筹兼顾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B
3、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D 辛亥革命
A
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本质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 B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B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B
6、我们之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A 公有制经济的比例越大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D公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体制
D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A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 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
9、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A 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B 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 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C
10、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
A 依法执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理性执政
ABDE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是形式,实事求是是内容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AB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
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
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E.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 ABE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惟一调节者
E.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ACE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包括()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E.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CDE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2015-2016-1 课程期末部分基本知识要点。
1、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必须要坚持的根本要求之一,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依然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
2、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们的经验教训有很多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经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一百年(1921—2020,1949-2049)的奋斗目标。尤其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十三五计划的奋斗目标请查阅相关资料。具体参见相关新闻报道
4、第8章第一节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论要点,政府的职能所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具体参见课本第八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具体参看课本第十一章。
6、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前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尤其是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因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所以新形势下应该继续加强。具体参见课本第十二章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从性质上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从发展程度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具体参见课本第五章
8、网络课程第二次作业多选题第一题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传统社会主义的突破。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
9、习近平强调,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性质的把握攸关重要。网络课程课程作业和教学资料栏关于改革的性质的题目好好理解一下。具体参见网络课程作业及教学资料相关课件
10、简述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史或简述自然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具体参见网络课程教学资料栏以及课本第八章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