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17: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必修一、二(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想北平》语段,回答问题。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臵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3.请你说说老舍在20世纪30年代对北京城的看法,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最后的常春藤叶》语段,回答问题。

(1)华盛顿广场西边的一个小区,街道分布得乱七八糟每条街又狭又长,称做‚胡同‛。这些‚胡同‛稀奇古怪地拐着弯子。一条街有时自己本身就交叉了不止一次。有一回一个画家发现这条街有一种优越性:要是有个收帐的跑到这条街上,来催要颜料、纸张和画布的钱,他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原路返回,一文钱的帐也没有要到!

所以,不久之后不少画家就摸索到这个古色古香的老格林尼治村来,寻求朝北的窗户、18世纪的尖顶山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低廉的房租。然后,他们又从第六街买来一些蜡酒杯和一两只火锅,这里便成了‚艺术区‛。

苏艾和琼珊的画室设在一所又宽又矮的三层楼砖房的顶楼上。‚琼珊‛是琼娜的爱称。她俩一个来自缅因州,一个是加利福尼亚州人。她们是在第八街的‚台尔蒙尼歌之家‛吃份饭时碰到的,她们发现彼此对艺术、生菜色拉和时装的爱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间画室。那是5月里的事。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来。(2)‚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小家伙,‛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间房里痛得动弹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搞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1.小说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读最后一段)

3.小说结尾(第(2)部分)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三、阅读《荷塘月色》片段

(一)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A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C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他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1.“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一句是从第一段中拿出来的,把它放回原处,应该放在A、B、C中的哪一处?()2.“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句话中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更显出月夜的幽静,这是一种______的描写手法,再举一句有这种写法的古诗:。4.对梁元帝《采莲赋》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表现江南采莲的少男少女们的爱情诗,它通过摇小船而默默地传情,讴歌了江南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B.诗中的“荡舟”、“徐回”、“迁延顾步”表现出少男少女们在采莲时的那种感情的缠绵。C.“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这是表现少男少女们在小舟上既嬉闹而又担心的神情。D.“兼传羽杯”,这是说少男少女们在小舟上传递长长的羽毛,并用酒杯喝酒。5.作者先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后又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里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荷塘月色》片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泻”“浮”“洗”这几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2.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使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读语段,完成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A)。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C),黛玉也哭个不住(B)。一时众人慢慢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D)。

脂砚斋批语四句:

①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②自然顺写一笔。③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④傍见一笔,更妙。1.与脂批①相应的语句是:

。2.与脂批②相应的语句是:

。3.与脂批③相应的语句是:

。4.与脂批④相应的语句是:。

(二)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

描写,用的是

的笔调,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这是宝玉的 特点,用的是

的手法。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三)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将答案写在横线上。些须: 蹙: 杜撰: 2.宝玉初见黛玉,便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作者在此前写黛玉初见宝玉,说的是“(黛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想:“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虽都感觉似曾相识,但表现不同,黛玉一“惊”,宝玉一“笑”。试对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作一简要分析。

3.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而此前黛玉在回答贾母的类似问题时曾说“念了《四书》”。请简要分析黛玉这一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宝玉“摔玉”行为的一段文字,意在表现什么?

必修

一、必修二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想北平》

1.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

2.①衬托手法:巴黎太热闹——北平动中有静;巴黎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布局合理;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李——北平贴近自然。

②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生动鲜明,通俗易懂:以“还差点事儿”、“挤的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涵及其深刻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的举重若轻的语言功力。

3.这可以说是科学的预言,具有很大的超前意识。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轨迹几乎都在文中得到了印证。“处处留空”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几乎成了现代大都市必须遵循的定律了。凡是违背了这个规律,到头来,都必须返转头重来,直至真正实现“处处有空儿”。有了“处处有空儿”,才能实现“使人更接近自然”。而“使人更接近自然”已成为当今世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首要指导思想。

二、《最后的常春藤叶》

1.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特点: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风格古香古色,艺术气息浓厚,苔藓遍地、阴暗、潮湿、穷苦,风雨交加

作用: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烘托琼珊悲凉的心境,反衬贝尔曼高尚的心灵,衬托社会底层小人物和真挚的友爱。

2.第一,这片叶子拯救了琼珊,使她树立了活下去的信念,并支撑她活了下去; 第二,它是绝笔之作,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第三,整片叶子凝结了贝尔曼的真情和善良,闪烁着贝尔曼人性之美的光辉。第四,这片叶子画得极其逼真,连同为画家的琼山也没有察觉出来。

3.小说结尾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中有多处伏笔。如:

①“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第40自然段)

②“黄昏时,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叶仍在树上。”(第44-46自然段)

③“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第55自然段)

三、《荷塘月色》

(一)1.C 2.极写荷塘四周树之茂密,用叠词起到了加强语意,增强音节和谐的作用。3.以动衬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D 5.表现了作者依然难以摆脱淡淡的哀愁,照应了文眼“不宁静”。

(二)1.作者用“泻”而不用“照”“射”等动词,充分表现了月光的柔和;“浮”字显现出雾的轻飘之态而“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洗”字承接上文比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月光

衬托

朦胧 幽静

富有韵味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四、《林黛玉进贾府》

(一)1.1.①早被他外祖母搂入怀中,心肝肉叫着大哭起来 A 2.②黛玉也哭个不住 B 3.③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D 4.④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C

(二)1.①侧面;欲扬先抑

②肖像;赞赏;美貌多情

③封建卫道者;叛逆;本质;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

2.C 3.A 4.A

(三)1.些许:一点儿。蹙:皱眉头。杜撰:凭空编造。

2.一存于中,一发于外,通过对比,说明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3.贾母的反应使黛玉觉察到自己刚才失了口,再次答话时便及时改口,这体现了黛玉的细心多虑和自尊。

4.表现宝玉对黛玉的微妙情感,同时突出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反叛性格。

第二篇:必修二现代文词语归纳

必修二现代文词语归纳

一、音形识记

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我的母亲》 敷衍yǎn

殷勤yīn

惦念

灌养guàn 2

《冰心:巴金这个人„„》

透彻châ 滞留zhì 大道若弦xián

卷轴 zhïu

聘任pìn 病榻tà

缔结dì 3

《故乡的榕树》

蓊郁wěng 遮蔽bì

摇曳yâ 童心未泯mǐn

淳朴chún

脸颊jiá

魁梧kuí蜷曲quán

摇撼

虔诚qián

皮癣xuǎn

饭甑zâng 战战兢兢jīng 黝黑yîu恬静tián

温馨xīn 凉飕飕sōu

弥漫mí

《毛泽东词两首》

百舸gě

寥廓 liáo kuî

峥嵘zhēng rïng

挥斥方遒chì qiú 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漪沦yī

残羹gēng

罗绮qǐ

青荇xìng 漫溯sù

衣襟jīn 絮聒guō

后裔yì憔悴cuì

蓬发垢面fà gîu 巢穴xuã

暴戾lì

蜷伏quán

崎岖qí qū

饥馑jǐn颤抖chàn 荆棘jí

《外国诗歌四首》 迷惘wǎng

钏镯chuàn zhuï

一摞菜盘luî

啜饮chuî 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彷徨

寂寥liáo

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ïu chàng

颓圮tuí pǐ

《歌词四首》

气概gài 荡涤di

磅礴páng bï

脉搏

泱泱 yàng

《议论散文两篇》

镶嵌 xiāng qiàn

譬如pì

隔膜 mï

奢侈shē chǐ

斟酌 zhēn zhuï

谦逊xùn眼花缭乱 liáo 休戚相关qī

静谧 mì

壁垒lěi

接踵zhǒng

音容宛在 wǎn

《菱角的喜剧》 漫不经心

《渐》 慷慨 kǎi

鞭笞chī

渺茫miǎo 12

《鱼书》

近在咫尺 zhǐ

暌违 kuí

觌面 dí

推心置腹

情愫 sù

旧箧 qiâ

隔阂 hã

抱憾

分道扬镳 biāo

淋漓尽致

《说不尽的狗》

亵渎xiâ dú

馋涎xián

癖好 pǐ

专横hâng

诅咒 zǔ zhîu 狗尾续貂 diāo 翩翩风度piān

虔诚qián

巾帼 guï

折腾 zhē

二、熟语积累

《我的母亲》 风华正茂:风采动人,才华横溢。形容年轻有为。

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鸡蛋里找骨头:比喻故意挑毛病。

出头露面:在公众场合出现;出面(做事)。

《冰心:巴金这个人》

淡交汝水,大道若弦: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真挚而淡泊,互相仰慕,互相支持,达到很高境

界。

片言只语:个别语句或片断的话。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故乡的榕树》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收到任何损伤。恙,疾病。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悠闲的样子。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毛泽东词两首》

峥嵘岁月:不平凡、不寻常的岁月。峥嵘,原形容山势高峻,文中指不平凡、不寻常。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尽头正足。

雄关漫道: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实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隘;漫道,莫说。苍山如海:望不尽的起伏山峦,就像无边无际的翻腾的大海波涛。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蓬发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痴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6

《外国诗歌四首》

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喋喋不休:形容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如愿以偿: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9

《议论散文两篇》 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不过尔尔: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音容宛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

《菱角的喜剧》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酣然大睡:酣畅地熟睡。

茫然失措: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没有应对的举措。无所不在:不论到哪里都没有不存在的。形容各处都有。11

《渐》

纨绔子弟: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纨绔,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用细绢做成的裤子。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天真浪漫: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春秋代序:季节更替,时光转移。围炉拥衾:在寒冷的日子里围着火炉,拥着暖和的被子,形容很温暖很舒适。阴阳潜移:形容时间慢慢逝去。

《鱼书》

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素昧平生:一向不相识。风流云散:形容四散消失。一枝之栖:形容极小的栖身之地。人情鬼蜮:人心险恶。

《说不尽的狗》

獐头鼠目:獐子的头小而尖,老鼠的眼睛小而圆,形容相貌丑陋猥琐而神情狡猾。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五雷轰顶: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

狡兔死,走狗烹: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三、词语辨析

《我的母亲》 ① 委屈·委曲

辨析:“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也形容事情的底细和原委。② 功夫·工夫

辨析:“功夫”多指本领、造诣或武术。

“工夫”多指占用的时间。③ 抚养·赡养

辨析:“抚养”指爱护并教养。

“赡养”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冰心:巴金这个人》 ① 爆发·暴发

辨析:“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也指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暴发”使用范围较窄。指突然发财或得势,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多含贬义);或指突然发作,常用于洪水、流行病、雪崩等。② 汲取·吸取

辨析:“汲取”本意是取水、打水、提水,都是从水源中用力提取,因此又引申为从源泉中用心用力提取或取得。

“吸取”原指用口吸,现指吸收采取。

《故乡的榕树》 ①祛除·驱除

辨析:“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驱除”指赶走;除去(人或动物)。② 清静·清净 辨析:“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

“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澈。③ 按照·依照

辨析:“按照”指根据,依据,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

“依照”指依从,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用“依照”。

《毛泽东词两首》 ① 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② 遏制·遏止

辨析:“遏制”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

“遏止”侧重在用力使其停止。③ 寥廓·辽阔

辨析:“寥廓”意为高远空旷,多指视野和天空。

“辽阔”意为辽远广阔,多指土地、海洋等。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① 结合·接合

辨析:“结合”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结为夫妻。使用范围比“接合”广。

“接合”指连接使合在一起。② 封锁·封闭

辨析:“封锁”表示(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

“封闭”指严密盖住或关住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

《外国诗歌四首》

① 迷惘·迷茫

辨析:“迷惘”表示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迷茫”则多表示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也可用来表示迷离恍惚。② 沉静·幽静

辨析:“沉静”多表示(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幽静”多表示环境的优雅寂静。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① 悠长·悠远

辨析:“悠长”表示长,漫长,多用于声音或时间。

“悠远”表示距离远或离现在时间长。② 凄婉·凄凉

辨析:“凄婉”形容词,指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凄凉”指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凄惨。

《歌词四首》

① 气节·气魄

辨析:“气节”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气魄”着重指气量,敢作敢为的魄力,也指非凡的气势。

② 艰苦·坚苦

辨析:“艰苦”指艰难困苦,多用于客观环境。

“坚苦”指坚忍刻苦,多用于主观。③ 倒影·倒映

辨析:“倒影”,名词,指倒立的影子。

“倒映”,动词,指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

《议论散文两篇》 ① 琢磨·捉摸

辨析:“琢磨”指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捉摸”动词,指思索,考虑。② 熟悉·熟习

辨析:“熟悉”指知道的很清楚。

“熟习”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③ 消逝·消失

辨析:“消逝”,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

“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活很快失去了。

《菱角的喜剧》 ① 贯穿·贯串

辨析:“贯穿”指穿过;连通;对象多是具体事物。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连贯;对象多是抽象事物。② 精确·精巧

辨析:“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渐》 ① 流连·留恋

辨析:“流连”,舍不得离开。指受吸引而不愿意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

“留恋”指舍不得离开;不忍心舍弃。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是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鱼书》 ① 十足·实足

辨析:“十足”指成色纯;十分充足,常用于干劲、神气等;

“实足”指确实足数的,侧重于没有虚假,常用于年龄、分量及数目等。

《说不尽的狗》 ① 失言·食言

辨析:“失言”指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信。② 悲壮·悲愤

辨析:“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

“悲愤”悲痛愤怒。

第三篇:必修一必修二默写练习答案[范文模版]

必修一必修二默写练习答案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5、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怅寥廓,问苍茫大地,7、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

8、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9、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10、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1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7、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1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0、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5、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6、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2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2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9、乘彼垝垣,泣涕涟涟。

30、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四篇:必修一专题二

作文教学案——“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立意指导】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因此本专题编排了两个板块:求学之道和经典的力量。包括《劝学》《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三篇课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围绕“教养”,对它进行多方面思考整合,使我们对“教养”有更深次的理解,进而能解决任何有关“教养”的作文题目。

1、教养的内涵是什么?

2、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

3、教养对人的作用是什么?

【立意撷取】

(一)教养的内涵

1.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

2.赫尔曼·黑塞说,“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

1.读经典的人或事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读经典的书(名著)

(1)经典的书内涵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作品成为“经典”是有“永恒性”的。作品只有在历史的考验中,被广大求知者认可从而成为“经典”。

经典的文学名著就是能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的著作。

(2)经典阅读的作用(经典的力量)

①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②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③阅读经典文章,价值巨大,意义深远。

首先,通过阅读经典,可以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相当大一部分经典文章,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着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不凡也流淌着忧国忧民、大济苍生的情怀。

其次,阅读经典文章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在阅读千古美文的基础上就有了广阔的知识平台,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其记忆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大凡历史上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们无不对经典作品有着反复的诵读。

再次,通过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3)阅读经典的方法

①不求全——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②要有爱——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设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

③读杰作——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 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④要坚持——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录和咒语)。

⑤反复读——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3.读大自然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教养的作用(芬芳)

“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作文考场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审题:

1、明题,析题——“教养的芬芳”

2、整理信息——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

——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二)参考文献:毕淑敏《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有教养的人,懂得热爱自然。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以千里。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

(三)参考选材:教养与奥运

为失败者喝彩——理解失败的人才能赢得成功

为弱者加油——扶弱济贫是中华民族传统教养

奏他国国歌升他国国旗起立肃立——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奥运期间减少出行次数、自觉带走垃圾、服从国家汽车排量规定——爱国就要从小事、自己做起

勇敢、自觉、尊重他人、扶弱济贫已内化为国人的基本素质,中华民族的教养的芬芳荡漾在祥云火炬的上空,展现出一种宽容、自信、济世的大国胸怀。

(四)写法指导(按文体用材)

1、一个故事(记叙文):根据《师说》想象,李蟠从韩愈那儿获得知识、教养,进而也变成一代宗师。可以设计两次师生的对话来体现主旨。

2、三个画面(散文):可以根据《获得教养的途径》内容,结合自己阅读名著经历,可以写从某一具体名著获得3个具体教养,进而体会教养的芬芳。

3、一个观点(议论文):可以用教材中一个个具体例子,设置分论点来证明教养是具有的芬芳作用。

优秀提纲一:

第一段:真正的安慰是体会到别人内心的伤痛却不去触及它。

生活素材:考试失利,朋友故意在自己面前诉说他的不幸,鼓励自己

第二段:纵使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生活素材:语 文 老师说自己不开心就挂满乌云遮住别人开心的太阳是不公平的。

第三段:感恩也是一种教养。乌鸦反哺,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感恩;乐于助人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教师节起立鼓掌是对全心爱护我们的老师感恩。

总述:生活中,我们处处感受到教养的魅力,嗅到教养的芬芳,感谢这些芬芳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的生活更简单、更美好!

优秀提纲二:

立意:教养不是学识,不是才华,而是内心的修养。

王昭 君:面对”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皇帝,她内心一片安宁,淡泊、孤傲。

苏格拉底:对人性的呼唤,对真理的执着,不惜生命

鲁迅:忧国忧民,正派真诚,有责任感

列举冰心的未泯童心、梵高的对画狂热、勃兰特惊天一跪,都让我闻到教养的芬芳。

总:教养之花应开在真心上,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修养自身,教养之花将会把芬芳送遍每一个角落。

(五)参考范文: 教养的芬芳 高三(3)班 朱碧鋆

叶,落了,花,凋了,秋的冷瑟能否让你嗅到冬的气息?

闭上双眼,静静地站在窗边,当寒风吹面,你又能否嗅到那淡淡的梅花香?在记忆的网络中搜索,那束梅花,从未忘记,在泛黄的书页中寻找,那束梅枝,依旧梅花香!

那年,她的嘴角是向上翘着离开的,伴着一枝梅花,她永远地离开了我,而我的那束梅花,便是可爱的她用稚嫩的小手扎成的,她喃喃地叫着“姐姐,姐姐„„”我知道她得走了,永远的去天堂做“梅花天使”了!我静静地抱着她,对她讲着美丽的安琪儿的故事。

“宝宝喜欢梅花啊,姐姐也喜欢!宝宝去做美丽的天使啦,姐姐还真舍不得呢!”我偷偷地抹着眼泪,而那双握着梅花的小手垂下了,散落一地花朵,我愣住了,上帝不该带走这么好的女孩,脑袋一片空白,良久,淡淡的梅花香,弥漫在我的思绪„„

“宝宝最喜欢我,从小我就带她在雪地里嬉戏。家前的桥垛也是早几年就有的梅花树,宝宝便是在那里闻得了她一生最爱的香味,也许正是这样,宝宝有着梅花一样的傲骨。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半点不小心都能让她丧命,而她却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一身傲气与病魔抗争!

她爱小动物,还记得送她去幼稚园的路上,一只小麻雀血淋淋地躺在路中央。她哭了,掏出裤兜里的手帕,轻轻地捧起小鸟说:“姐姐,你救救它吧!”我摸着她的小脸说:“宝宝不哭,小麻雀没死,它的灵魂已经飞到遥远的地方了,肉体不重要了,我们葬了它吧!”还挂着泪水的小脸笑了!

她真诚、善良,她在同龄人中就像大姐姐一样包容。还记得她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呯”的一声,他们打碎了妹妹的梅花雕塑。那是爸爸送给她的五岁生日礼物。一件她平日里经常擦拭的珍爱之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安静中,她笑了:“大家快来闻一闻,爸爸的梅花雕塑碎了还有一股梅花香!哈哈哈哈!”大家笑了,欢快地叫她“梅花公主”。

妹妹有心,从未忘过家人的生日,灵巧的小手总能做出精巧的梅花贺卡。在我们眼中,她就是公主,最美的小公主!妹妹待人一向礼貌,客人们喜欢它如同喜欢自己的宝贝„„

猛地回过神来,我似乎又在作文里写妹妹,与教养搭不上边,可这满满的作文纸,我又怎么重写呀?可仔细一想,妹妹心灵的纯洁、质朴,妹妹的美丽平凡,妹妹的爱心、宽容,妹妹的温文尔雅、尊重他人、宽阔心胸„„这不正是最芬芳的修养吗?这不就是最好的教养吗?

怀念,远方。窗外寒风吹来,依旧,梅花香!

【点评】以梅花的暗香来比喻妹妹的教养的芬芳,在琐屑小事的娓娓叙述中彰显妹妹的动人品质和这种品质对周围人的影响。叙述平静中透着真挚,淡雅中透着芳香,这种动人的情愫不也是教养的芬芳吗?在有限的篇幅中,作者通过一个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将这种芬芳浸染于每一个文字中。层次清晰,线索明确,前后呼应。尤其是文末的点题,巧妙而不失情味。

【作文考场二】请以“经典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一)审题:

1、何谓经典?结合专题,这里的“经典”是名词,而非形容词。它对“力量”是一种限制,而不是修饰。因而,这里的“经典”应该定义为某些文学作品,人或事,文化符号,典型的瞬间,艺术形式。

2、力量何在?这里的“力量”应该指上述“经典”所传达出的思想价值、精神启示、生命意义、生活哲理。

(二)写作指导:

1、重点突出:重点渲染“力量”,应明确这种力量具体指什么。

例:我读范雎死灰复燃的故事——是啊,经典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给身处逆境的人带来希望,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不要被困难、失败吓倒,要能屈能伸,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只要你坚持下去,你就会有功成名就的时刻。(高三(5)班 曹浩)

2、言之有物:这种力量要有具体表现,不要空喊名词口号。

例: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将自己的无奈流露的淋漓尽致。但是,生活,就是“昂首前瞻”,即使暴露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多么丑恶和阴暗,我们都应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生活的灰暗绝不是我们消沉的理由,相反应该激励我们努力探寻美好的事物。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他时时刻刻警戒和激励后人。(高三(3)班 陈彦彤)

3、要写提纲:好的立意要有准确的表达。

参考提纲一: 人生如书 高三(5)班 刘咏

第一段: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经典书籍,伴我一生。

第二段:人生如书,少年时,在书中起舞。书中的语言是一首歌,它向我们倾诉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迁移,文明的起源;书中的知识是一条绳,它向我们回想人类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书中的文字是一曲词,它向我们回放文字的成熟,文化的变迁。经典书籍是一群人,它向我们演绎始皇的尊严、汉武的英姿、太宗的风采。少年,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经典书籍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启发人们创造的源泉。

第三段:人生如书,成年时,在书中徘徊。当我们面对升学的压力时,当我们直面社会的残酷时,当我们走投无路、陷入绝境时,书本告诉我们要“流则动、静则止”,要持之以恒,要平心静气的面对一切。成年,是烦恼的,冲动的,有太多的困惑和负担,经典书籍就是让我们能戒骄戒躁的场所,是心灵港湾。

第四段:人生如书,老年时,在书中感悟。当我们走过辉煌、远离喧嚣时,当我们回首往事、感叹命运时,经典书籍让我们明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拥有“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的豪迈。经典书籍就是我们回放悲伤离合、欢愁苦闷的地方,是灵魂的寄托之处。

第五段:经典书籍,让少年无忧;让成年无愁;让老年无恨!

参考提纲二: 长生不老的代表——经典 高三(5)班 张航

第一段:字典上的解释我不想多说,因为在我看来,经典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是一本流传千年的著作,一首几代人百听不厌的歌曲,一句影响世人的名言。

第二段:《史记》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进而改变历史。我们把古代和现代融合起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去创造历史。

第三段:《水手》走过了十几个风风雨雨,仍然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它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热爱生命、执着梦想、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它让残疾人重获生活的信心,让健全人明白生命的可贵。

第四段:“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弥补不足并不仅仅是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还指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人相处的礼仪,做人的道理。

第五段:以上就是我心中的经典,一个可以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经典,让我们更加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的经典,一个长生不老的经典。

参考提纲三: 经典的力量 高三(5)班 毕明智

引:法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是国家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国家博物馆免费向全国开放,私人博物馆也减价开放。每年法国有600多万人参加这一文化盛会。而法国,这个曾经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割地、二战亡国的国家,它的人民似乎从未丧失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为什么?这便是因为文化经典的力量。

议:列举法国文化遗产日的种种情形。法国人天生是欣赏家,因为他们抓住了经典的力量。不仅仅是在法国,在中东以色列、亚洲日本„

联:而在我国,过去曾发生过对文化的大摧残,现在重拾文化经典的中国人,也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便是经典的力量。

结:经典的力量,无处不在,无处不让人们领悟真谛。经典的力量,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永远无法替代。

【参考范文】 你是人间四月天 高三(5)班 王腾

穿梭于水泥森林中,忙忙碌碌永远是生活的主基调。在喧嚣中行走了一周,整个人似乎散了架,而每每此时,我用来放松的方式,不是聆听舒缓的音乐,也不是在网上那些无聊的论坛里灌水。我喜欢在早晨明媚的阳光里,坐在阳台的大摇椅上,品读那份属于我的绿色心情,结识一个又一个文学故事中幸福的主角。

这么多女作家中,我偏爱张爱玲。品读她的文章,我总会感到温馨和艳丽。“回忆这东西,若定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欢乐,甜而惆怅,想忘却了的忧愁。”每每读张爱玲的文段,心中便会莫名的充塞了无数钦佩。《金锁记》,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子,又没有什么阅历,除了天才,我无法对这样的文字做出更好的解释。《十八春》《沉香屏》,样样斗透出她的才气和灵气。或许,当她鼓起勇气,迈出国门,走入大洋彼岸另一个国度,她与她的文字便得到了升华。她带来的强劲震撼影响着一代人,甚至一个民族。傅雷说:“她怎么敢写成这样?怎么能写成这样?”的确,她就是要释放出她的全部魅力,让生命开一次花。

如果说张爱玲的文章是小女人的文学,那么刘墉的文章可以毫不夸张的称谓小男人的文学。一只可爱的小白狗,可以引起他的爱怜;朋友说的一句话,可以引发他对人生的思考。用一双很冷的眼来看世界,用一双很热的手去服务这个世界。是的,生活中的刘墉既是一只冷猫,也是一条热狗,他教会我成长和思辨。

我基本上是不看外国文学的人,因为不喜欢中文译者的某些风格,总觉得翻译过后的文字,像隔在玻璃后面的花朵,闻不到她在风中轻轻飘洒的气息,独特的,无法被视觉覆盖。但是我无法拒绝川端康成。他的文字有一种冷寂的艳丽。一篇《古都》,一段短短的景色描写,是清晨下起来的细雪,这种意境,体会入心,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字。我想我能用一颗止水的心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诚然,文学是一道风景,这些只不过是这条风景线上一个个小小的驿站。然而,在我看来,他们是人间最美的四月晴天。

最后,请允许我用 金岳霖 先生评价林徽因的一句诗来作为这段文字的结尾:“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经典的力量 高三(5)班 卢柏

经典,它不是韩国的言情小说、颓废的网络文学、千篇一律的校园散文,而是经历时间的洗涤、激起读者共鸣的文学著作;它不是靠浮华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它不是紧紧跟随潮流的脚步、名噪一时的作品,而是落于人后静默等待却名垂青史的著作。

经典的力量,它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又让你浑然不觉。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让我们面对艰辛的人生征程更加意气飞扬;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使我们陷入人生低谷时更加洒脱自信;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抹出一片月白风清的柔情和感伤,让我们饱经忧患的心灵愈益温厚,回家的脚步更加匆匆;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洒出一串庭院深深的落寞和幽怨,让我们封闭苦闷的内心更加渴望自由,眺望远方的视线更加执着。

经典,是一种厚重的人生积淀,是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它用流行元素无法企及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以内在的魅力给予每个人以享受与思考,让每个人的人生更富生机,更加自信。

经典,正是用这种内在的精神永恒守住那份朴实的生活美丽。这幅画作虽没有唯美绚丽的色泽,却能在朴实的画面中启迪人们思考,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们的高三生活即是这样一种经典。这里没有浓墨重彩的大红大紫,也没有纤纤素手的百媚千娇,却用一种最真实最本质的生活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源就是奋斗,奋斗改变命运。在这里,友谊、青春、欢聚、别离、缘分、激动、痛苦统统都成为一种真实的生活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学子的人生记忆。任凭时间的洗涤,岁月的磨蚀,这些经典的记忆依旧,依旧躲藏于时间洪流的背后而愈加醇香。当你我虚度年华时,有这样一本经典之作时时激励我们,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那是十分幸福的。

无论生活中出现多少困惑和诱惑,我们都应该在心中独守那片宁静。经典的力量就在于,它时时刻刻警戒和激励我们,用积存在你我心中的经典记忆促使我们思考,推动我们前进,鞭策我们自律,走出一片经典的人生。

“子将奚先”的力量

高三(6)张亚鹏

父亲是个喜欢将“之”“乎”“者”“也”之类挂在嘴上的“古板”之人。所以我从小就被灌入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话。

父亲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子将奚先”,他说:“这些都是经典,子将奚先?”这时,我就会拿到一边去看,我记忆最深的一本书大概就是《三字经》。

子不学,断机杼。

初中,是个叛逆的时候。我觉得原来玩电脑要比背那些古书要有趣的多了。

但父亲依旧拿了本《红楼梦》给我看,我没有看,就一直放在床边,而我却跑过去玩电脑了。电脑的诱惑还真大,感觉就像刚做到电脑面前一样,实际上我已经玩了一下午了,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当你做在电脑面前,一分钟就像一秒;当你面对《红楼梦》时,一秒就像一分钟。”这时父亲进来了,瞅了一眼床边的《红楼梦》,有如深宫的怨妃。父亲又抬头望了望我,只是淡淡地说:“子将奚先?”我知道,这句话可以遥控我,就像宋丹丹的三个数字遥控赵本山一样。后来我只有拿着《红楼梦》在一边看,而第二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电脑已经消失,这是后话。

玉不琢,不成器

人们都说父子是打出来的,也许我的父亲正是这句话的崇拜者。他绝对不像母亲那么温柔地打,要打就会如富士山的爆发,毕竟在他的观念里,有“棍棒出孝子”之类的先哲的话。

有时候会因为一句叛逆的话,我不能正常行走;有时候会因为一件小事不顺意,我就不会躺在床上好好睡,只能趴着;有时候会因为贪玩,我几天不敢上学和见同学(脸上压着一座鲜红的五指山)。

记得有一次,在父母的床边看电视,我无意间碰到了一个咯手的东西,摸出来一看,是本泛黄的破书,里面第一页上写的是“玉不琢,不成器”,看到这句话,吓得我连忙将本子藏回去。原来他认为我是块玉,想用锤子雕扎我。

现在我终于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了,当别人在通宵看经典的时候,我是何其的幸灾乐祸,终于我发觉“子将奚先”是那么适合不自觉的我,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点评】本文语言生动幽默,通过读《红楼梦》和《三字经》两件事,生动刻画出一个受传统影响很深的严父形象,从而深刻地表达出主题——经典的力量。在结构上特色也非常明显:一是“子将奚先”既是文题,更是线索;一是用“三字经”的话作为文章的两大部分的小标题,脉络清楚。

第五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答案(本站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

说明:加▲的为高考背诵篇目或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作复习备考重点。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开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表现女子绵绵情意,涉水渡河将氓送走的句子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4.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7.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8.表现女子见到心上人后又说又笑的语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9.表现女子对男子思念及深情的诗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4.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痴情的句子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6.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一直过着艰难困苦生活的语句是: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句子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9.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0.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1.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多年来家务繁重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22.女子自诉忙于家务而起早贪黑的句子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3.表现女子勤劳贤惠持家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4.写出男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凶暴起来的句子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5.写女子兄弟不理解自己的处境反而嘲笑自己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26.女子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自我嗟叹的感伤的句子是: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28.以“淇”和“隰”的有界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9.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0.写男子当年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子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1.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2.《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离骚》(屈原)(高考篇目)

1.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描写诗人喜好修养美德、自我约束,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谪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用比喻写自己因德行高尚而被加上罪名、遭受贬黜的句子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4.抒发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名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写诗人怨恨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昏聩,轻信谣言而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用比喻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7.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表现当时社会人们违背准绳、追求邪曲,以苟合取容作为处世标准的句子是: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描写诗人感到烦闷失意,为时所困而走投无路的句子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0.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1.借凶猛的鸟与一般的鸟不合群而居来比喻自己不为世俗所容的句子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2.用方和圆不相合的比喻,引出志趣不同者无法相安的两个反问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3.表现诗人甘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14.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5.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是: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6.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7.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来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是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是: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8.写自己因入朝为官遭受责骂就退而修服来加强品德修养的两句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19.用比喻写以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品行的两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0.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是: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3.表明自己虽被贬而回头远望,既被贬而前往四方的语句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24.表明自己服饰芳香,品行弥彰的语句是: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5.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26.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7.(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8.(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9.《离骚》一诗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3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3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发出的慨叹,表达了他不懈地追求自我修养,以美政举国的理想。33.《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两句来比喻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34.《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5.屈原在《离骚》中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6.屈原在《离骚》中将自己与众小人志见的不同比喻成“方圜”,从而表明与那些小人没有调和余地的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7.屈原在《离骚》中通过“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写“我”的芬芳香草与光泽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洁身自好。

38.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有相似境遇的诗句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9.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而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40.今天讲道不同不相为谋,《离骚》中有两句也是说这个道理的,这两句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1.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2.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3.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4.表现诗人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诗句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5.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6.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47.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 , 余独好修以为常。48.表现诗人一如既往、修身洁行的诗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49.(2015年重庆高考样卷)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三)▲▲《赤壁赋》(苏轼)(高考篇目)

1.描绘出赤壁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作者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来描写月出美景;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来写月下江面的景象。3.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苏轼泛舟于长江,看到万顷江面平如镜,皎洁月色辉万里,水天一色,只有自己这一叶孤舟时,似乎感觉到超脱世外,如仙子一样立于虚空之中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作者饮酒而歌,其中歌词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7.直接描写客人箫声具有悲伤与幽怨特点的句子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8.用高超的手法侧面烘托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文中直接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0.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1.苏轼描写曹操吟诵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14.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5.文中表达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的语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6.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7.赤壁的清风明月,让作者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于是作者写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8.写客人聆听苏子一席话后,由“悲”转“喜”,表现主客酣畅宴饮情景的语句是:“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1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

20.写作者与友人在一只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2.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3.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4.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然微小但也不能据为己有的句子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5.作者用想象的手法描写自己与仙子和月亮相处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6.写作者在长江边,与客人像樵夫渔父一样生活闲适、心境宁静、别无所求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8.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9.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0.写清风明月为吾耳目享用的句子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31.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2.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3.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tí)米,苏轼则说“渺沧海之一粟”。

34.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5.诗人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36.写出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气势的句子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7.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8.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9.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0.写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语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1.(2015年重庆高考样卷)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朗诵《诗经·陈风·月出》的两句诗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下载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一、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必修一,二单词

    Module 1 学术的 省 热心的 令人吃惊的;令人惊讶的 信息 网站;网址 (口语)极好的 理解;领悟 (常作复数)指示;说明 方法 厌烦的;厌倦的 尴尬的;难堪的;困窘的 态度 行为;举动 以前的;从......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练习

    化学必修一专题二 1、不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氯水B、碘水C、氢氯酸D、氯化钾溶液 2、欲使每1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则90mL水中应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A、......

    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

    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是怎么样的呢?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板块一 吟诵青春1.(1)ɡě jú......

    第12周劳动节水平模拟(二)必修一答案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模拟试卷(二) (必修一)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共50分) 1—5 CADAA6—10 DABAD11—15 ADDDB16—20 ADCBD21—25BDBBA26—30ADB......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福州八中08级高三语文【必修一课本素材积累与运用练习】范例 1、【“青春”话题】 郭沫若说:“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青春时代,是人生黄......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因为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工作。每个......

    现代文阅读答案(定稿)

    现代文阅读答案 《龙眼与伞》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

    现代文阅读答案[大全]

    现代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