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新闻稿 新闻策划
在我们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无论风吹雨打,从不抱怨。在校园篮球场的某个小角落,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老大爷。你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了?我在这里工作十几年了,我觉得不辛苦,我觉得待在家里还不好些,在外面看看报纸也就好一些。你如果不读书不看报,有句老话,人不学就变笨,刀不磨就变钝。对于老大爷这种行为,我们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呢? 反正我挺喜欢读书的。这个老大爷虽然是为了生存才在那里卖水,可能为了打发时间才读点报读点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我挺赞同这种想法能够排除外部的干扰得到心灵的慰藉。对于拥有优越读书环境的大学生还不好好珍惜这种资源你怎么看因为我从踏入大学的第一步开始,我就觉得大学生是来生活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所以我觉得他们还没长大吧。我觉得老大爷很有情调。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般老人看书看报的还是比较少,至少说明他热爱生活,这个年龄段的生活还是可以的,有心情坐下来晒太阳看书看报。老大爷没有好的读书条件,但是他却没有放弃这种读书思考的机会,这给我们有优越读书条件的大学生带来很多思考。
第二篇:电视新闻稿
电视新闻稿范文[宝典]
范文1:事件报道: 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
(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现场)记者:„„
(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同期声)群众
(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 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 分析:
1、这篇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
2、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
3、第三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是同步的,视听结合,使人印象深刻;
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也是对应画面内容。
2:人物报道: “80后”交警孟昆玉:群众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导语)这几天,一位普通的年轻交警成为了网络名人,随着他的工作和生活见诸互联网,这位“民选”的“北京最帅交警”感动了许多人。
(解说)在搜索引擎输入“北京最帅交警”就能找到孟昆玉,他的十几段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网友们用“阳光、帅气”来形容他。
(解说)其实从警校毕业开始,小孟就是队里出了名的“好琢磨”,和平门路口左转弯待转信号灯只有10秒钟,每次只能停三四辆车。记者发现,小孟常把自己的站位让给车辆。
(同期声)孟昆玉:„„
(解说)值勤时的小孟是个“分秒计较”的人,为此记者也给孟昆玉算了一笔账:一个信号灯周期,打手势25到30次。一个岗下来,同样枯燥的动作就要重复900 多次。而这个28岁的小伙子,已在这个路口风雨无阻地坚守了八年。
(解说)夜查是交警工作最苦的活,不仅要熬夜,还可能会面对酒后司机的种种刁难。这位酒后驾车的外地司机迟迟不肯在罚单上签字,小孟和他唠起了家常。
:(同期声)孟昆玉:„„(解说)经过耐心劝说,这位司机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小孟还细心地为他联系了晚上在北京的落脚点。
(解说)工作之余的孟昆玉也和其他80后一样喜爱上网、读书、玩游戏,几经 寻访,记者发现,原来这个网上最帅交警也是被一群大学生街拍时“挖”出来的。
(同期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王鉴理:„„
(解说)网友们都说80后很难找到幸福感,对此小孟有自己的见解。(同期声)孟昆玉:„„
范文3:青海玉树:军地合力应对震后最大一次雨雪天气 : 范文3(导语)从昨晚开始,玉树地震灾区遭遇震后最大一次雨雪天气,救援部队官兵与当地各方力量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措施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正常。
(现场)本台记者 王卫国:这里是玉树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因为降雨时间比 较长,现在山上已经形成了一层积雪,安置区的河水也上涨了。
(解说)在结古镇一些路段,积水无法排出,低洼地带帐篷被淹,消防官兵带着抽水机前来救援。在很多安置点,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挨家挨户排查,加固帐篷,安装防雨设施,挖掘排水沟。第二炮兵医疗队还为村民们送来了熬制好的驱寒姜汤和感冒药。
(同期声)玉树州结古镇红卫村村民 尼玛卓玛 :今天天气特别冷,解放军送了姜汤,我们心里特别暖和。
(现场)本台记者 王明生:这里是玉树民政宾馆,也是这次抗震救灾物资的存放点。为了避免雨水对物资的损坏,兰州军区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通信连的官兵们正 在对物资进行转运,以及防雨处理。
(解说)青海省军区独立团组成地质勘测小分队,与当地村民配合,沿山脚和河流低洼地段展开全面排查,避免降雨可能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
二、电视新闻稿格式 俗话说,文无定式。但是,电视新闻稿仍然可以有一定的格式,特别是对消息类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再说,如果新人按这一电视新闻稿格式去写电视新闻稿,可以更容易上手、入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般的电视新闻稿格式:
1、导语;
2、新闻由头、新面上内容。有点及面。新闻的重点部分。另外,闻切入点、新闻例子,最好加现场采访;3请记住:尽量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这是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
三、电视新闻稿语言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小山沟里的梦
导语:提起前一阵子热播的电视剧《马大帅》,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从赵本山扮演的马校长身上,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办学的艰辛。下面,我也要带您去认识一位现实生活中的马校长,他用爱点亮了山沟里孩子的求学路。
【画外】在穆棱市下城子镇,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叫“荒火茬”,在那里,经常会回荡着一串串银玲般的读书声,这也被乡亲们称作“大山里最动听的音乐”。
【现场】学生读书
【画外】荒火茬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学校,没有校牌,没有旗杆,只有五位老师,但山沟里的孩子却因为它,在悄悄地改变着……今年四十八岁的马佰军就是这所小学的校长,二十七年前,农职中学毕业的马佰军回村上当起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想的就是能教好书,教书育人,咱干哪一行,爱哪一行,已经选择了这一行,咱就要干到底,把它干好,让孩子们多学点知识。)
【画外】学校规定早上七点半准时到校,虽然马校长的家离学校最近,仅一道之隔,但他每天都要提前两个多小时起床,因为他得出趟远门。现在,学校总共有三十九个学生,其中十几个孩子都住在十里之外的大顶子山屯,每天上学要翻过一座山,步行需要一个小时,马校长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个特殊的通勤车(牛车),每天都花近四个小时,早晚两次翻山接送学生,不分冬夏,也不分雨雪,二十七年始终如一。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学生上学路上也不安全,净沟沟坎坎的,还要越过一片树林子,爬山,所以说为了他们的安全。)
【画外】为了让赶路的孩子少遭点罪,在每天早上出发前,马校长都先到学校把炉子生好,教室一点点暖和起来,马佰军忙碌的一天也这样开始了。
【音乐+画面】牵牛、套车、出发、上山
【画外】孩子们早早就等在了村口,往山上张望着,上学对于他们,是那样神圣和幸福
【现场】村口接学生
【同期】学生家长(都天天来接,这跟车站似的,天天来,下雨啥的都来。)
【同期】学生家长(很感谢老师,觉得他天天这样接送,也实在不容易。)
【画外】一路笑语,一路欢歌,每到坡度大的地方,高年级的孩子都会下来推车,漫漫求学路,虽然崎岖,但那些坑洼连同校长的背影都已经深深烙进山沟孩子的记忆。
【同期】马佰军教过的大学毕业生黄隆昌(非常的感动,毕竟只是老师,却像父母一样,接送我们上下学,也是非常辛苦。)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学生(等我长大了,考上大学挣了钱,先把那条道给掳平了,然后修条水泥路,它太难走了。)
【画外】现在马校长带的是一年级,虽然班上只有三个学生,但他上起课来,仍旧一丝不苟。三个孩子中有两个是父母离异,少人照顾,她们的中午饭就在校长家吃了。马校长的老伴于培兰在干农活之余,还要拖着重病的身体为三个孩子忙前忙后。
【同期】马佰军的老伴于培兰(委屈是定了,不过没办法,他干的是工作。)
【画外】其实这些年,马校长有好几次机会可以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一声声纯朴的乡音把他留了下来。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我不想离开这个地方,因为是在这个地方生,这个地方长的,我喜欢这些孩子,再说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感情处得都比较好,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荒火茬村小学的成绩在镇里一直名列前茅,二十几年来,这个小山沟已经走出二十多个大学生。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值得,因为咱们当老师的就是一根蜡烛,所以我也把它燃尽。)
武汉市:斩断公交黑尾巴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标题突出重点,不错)
导语: 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柴油公交车,到低排放、零排放的环保公交车,武汉市政府三年内投入近十亿元整治公交车行业。如今,武汉公交每年减少碳排放近上万吨,7月底,武汉公交集团还被授予“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示范企业”称号。(导语前面抓住了材料的重点,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武汉市(公交)的“节能减排”之路。(最后一句话似乎有些画蛇添足,武汉市节能减排可不止公交,这句话信息量太大了,此外,为什么把节能减排加上双引号?)画外:这里是武汉市武昌区尚隆苑社区,与螃蟹岬公交停保场仅仅隔着一条马路,过去由于柴油公交车的尾气排放,这里的居民苦不堪言。(如果这里加上武汉市民王伟的采访,可能效果要更好一些)
画面:柴油公交车排放尾气,人们捂着鼻子。(很有画面意识,不错)
同期:(武汉市民王伟)以前,车辆一发动,尾部腾起一股黑烟,附近的人赶紧捂着嘴巴和鼻子逃离。(移到上面)
画外:现在,王伟口中的情景已经成为过去,武汉街头的“黑尾巴”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环保公交。(上下文连接紧密,逻辑合理,不错)
画面:环保公交行使画面。画外:2012年武汉市共有公交车共有7000多量,其中尾气排放没有达到国家三级标准的黄标车有近3000量,超过了公交车总量的40%,而这种黄标车是产生雾霾的“污染大户”。
画面:柴油公交车的历史资料视频
画外:为了斩断公交黑尾巴,武汉市政府投入资金淘汰全部黄标车,更换为新能源车和清洁能源车。纯电动公交车就是其中一种。
画面:环保公交车行驶画面。
同期:(武汉市公交集团技术设备部部长鄢永电)纯电动公交排放为零,行驶成本相当于柴油车的65%,故障率仅为普通公交的60%,环保、经济优势明显。
画外:但纯电动公交车在全世界都属于新产品,电池寿命及充电时间问题需要解决,相关技术仍摸索过程中。武汉公交大胆尝试,在充电技术上已先后经历三代革新,创下多项全国第一。去年,武汉公交集团购买60台快充式纯电动公交,运用于快速公交系统和中山大道408路。“快充式”公交采用先进的锰酸锂电池,充电10分钟就能行驶120公里,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画面:纯电动公交车行驶画面。
画外:除此之外,武汉市还致力于建设快速公交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拥堵,提高运行效率。家住武昌雄楚大道狮城公寓的张翔就是这个系统的受益者之一。
画面:快速公交系统运行画面
同期:(张翔)这辆车敞亮通透,几乎没污染、没噪音,一路享受专用车道,乘坐非常舒适。快速公交系统开通后,从家中到上班地点民族大道,比以前快约15分钟。
画外:从去年年底运营以来,快速公交系统1号线每日客流量超过3万人,准点率达到99%,已成为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如今,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国家、城市的代表前来考察参观。
画面:快速公交系统运行画面(很专业!不错)
第三篇:电视新闻稿
手机让你我更近还是更远?
【记者出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呢,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了,一部手机不仅可以发短信打电话,更多的时候呢,人们会利用手机上网,聊天,看照片等等。
最近,网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说是一家子在家庭聚餐,爷爷很想跟孩子们多聊几句,可是孩子们都在自顾自的玩手机,老人几次交流都受到了冷落,最后愤怒的摔盘离席而去。(新闻图片)
看到这个新闻呢,我们不禁要问,手机对现代人的生活呢到底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字幕】:你会在什么时候玩手机? 【同期声】:
1、“想玩的时候就玩”
2、“随时吧”
3、“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朋友聚餐的时候”
4、“一般,上课的时候,出行啊,或者是无聊的时候”
5、“就是晚上回寝室的时候,看一下有没有什么短信和电话要回。或者刷一下微博什么的”
6、“有事情的时候,或无聊的额时候吧”
7、“可能寝室无聊的时候,要联系朋友的时候”
8、“基本上眼睛一睁开就可以,眼睛一睁开就看手机,有时候看时间,有时候看短信”
9、“一般24小时都开机,放身上的”
10、“跟家里联系的时候”
11、“蹲厕所的时候”“睡觉之前”
12、“基本上整天都玩,有时间就玩”
13、“时间不是很确定”
15、“一般跟家里人打电话联系感情,还有和同事、朋友打电话,有的时候工作上打电话”
17、“上厕所的时候”
18、“上课无聊的时候,还有晚上睡觉前,还有聚会人还没到齐”
19、“基本上是闲暇的时候” 20、“有空的时候,要么是无聊的时候”
21、“无聊的时候”
22、“无聊的时候,没事情做的时候”
23、“好比现在,一个人无聊的时候,等朋友的时候,有时候吃饭的时候也会用,特别是一个人吃饭的时候”
24、“一个是工作时间,还有家里面联系,还有比较空闲”
25、“在等待或无聊的时候”
【字幕】: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会玩手机吗? 【同期声】:
1、“会”
2、“比较少”
4、“一般不会吧,我听过一个笑话说,我和你最远的距离就是你在我跟前,但是你在玩手机,所以我还是满尊重他人的”
5、“带的话就会。”
6、“有时候会”
7、“基本上不怎么玩”
16、“一般没有的,都是聊天或者出去玩”
17、“不会”
19、“会,都会玩” 20、“不是很熟的话,就一个人单独玩手机”
21、“会啊,发微博”
22、“可以吧”
24、“那是很少”
25、“比较少吧”
【记者出镜】:
采访了这么多人,我们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它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却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距离。最近,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做了一个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会疏远人们之间的接近关系,我拿着一个手机放在附近,即使不用,这种影响也同样存在。
【字幕】:当你和亲戚朋友或同学说话的时候,他玩手机你会什么感觉? 【同期声】:
1、“那就让他玩呗”
2、“会感觉忽视了,就是会很失落。”
3、“我觉得还好吧,因为大家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了嘛,大家用手机上上微博啊,上上人人啊都挺正常的,就包括我自己也是”
4、“还好吧,朋友吧,能容忍吧”
5、“那我也玩啊”
6、“就叫他不要玩咯”
7、“感觉挺被忽视的,挺不舒服的”
8、“一直这样会有一点(不舒服)”“一直玩手机就和别人的沟通少了”
9、“肯定很不舒服”“他忽略了我嘛”
10、“没事的,可以等一下咯”
11、“我会说别玩了”“不好的,有一种隔离的感觉”
12、“挺难受的”
13、“有时候挺反感的,我会训他的”“面对面的你还在玩手机,应该说是不尊重吧”
14、“他们不会的,他们会尊重长辈的”
15、“感觉不是很好”“我最讨厌在马路上有人一边骑车不看路的,我觉得很危险”
17、“我也想玩”“偶尔玩玩嘛,肯定是没的聊得时候玩啊” 18“还好啊。”
19、“不太好”“沟通越来越少” 20、“这样的话,会有一点不平衡”
21、“会啊,有时候会说一下”
22、“不爽”“还好啦”
23、“我觉得吧,朋友聚会玩手机很不礼貌”
24、“人家在跟你说话的时候,你玩手机,不尊重人”
25、“感觉有点被冷落的吧,反正不是特别开心”
【字幕】:你觉得手机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或变化? 【同期声】:
1、“方便”
2、“感觉人和人的距离拉远了”“因为以前是面对面交流,现在都是发短信了”
3、“手机让我们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一种阻碍吧,大家都玩手机了,都不太交流”
4、“对我来说,并不是非常的重要”
5、“可能在某些程度上便利些,但是整体上,把我和很多人的距离都拉远了吧”(“比如说,之前的话我和朋友联系可能都会写信什么的,现在的话大家打电话,打电话发展成发短信,发短信后来发展成不联系,所以这样其实反而跟他距离拉远。现在尤其是手机上网功能越来越强大,发短信也变成很奢侈的事情,大家有事情都在网上说,但是其实大家的联系越来越不密切了,我觉得是这样”)
6、“蛮有用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让我变得很颓废,有时候上课的时候,不想听课,就一直玩时间就没了”
7、“最大变化是,无聊的时候有个东西解决一下无聊,通信方便点,手机功能多了,乐趣也挺多的”
8、“比如说出行吧,我现在就在查地图,就可以看周边有什么吃的,玩的,便捷了”
9、“我都用普通手机,高端手机我不用的,没什么影响”
10、“没什么影响”
11、“有利有弊吧,应该是利大于弊,但是不节制的玩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没有的话就会没有安全感,比较方便”
13、“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比如一些电视电话会议,包括一些彩信”
14、“打电话,接电话就好了,手机报看一下”
15、“正面影响多一点,朋友多少年没联系,距离远,打电话好一点”“也有很多朋友好多年没联系了,突然打电话跟你借钱搞的很尴尬”
16、“方便”
17、“好啊,功能多了还不好啊”“什么都能干,手机能干很多事儿”
18、“生活越来越便捷了”“上课无聊的时候可以玩玩手机解解闷”“现在手机都很智能了,身边半个电脑差不多,很方便”
19、“沟通方便很多”“同一寝室的都懒得讲话,发QQ。” 20、“方便了生活吧”“面对面的交流少了,沟通方式改变了”
21、“方便了”“比如,出去有地图啊什么的”
22、“随时看想看的东西,上网,聊天啊”
23、“交流方便”“一个人遇到什么事,也是及时的通信工具”
24、“说实话有利也有弊”“手机在给人创造方便的同时呢,也把人绑在一起”
25、“大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同时在大家面对面比较直观的交往的时候,手机却成为人们沟通的一个人阻碍”
近几年,中国的手机用户猛增,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量已从十年前的2亿跃升至10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手机用户突破10亿的国家,同时预计到2012年年底,手机用户将会升至11亿。
根据今年7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同期声】:
章副教授
毕业于厦门大学国际新闻专业,浙江大学传播学硕士
“今天我们这种移动的终端,它以媒介做中介,它对你“塑形”的作用可能会更深刻,就是你用这个和不用这个,可能你对外界的这种感知啊,你对这个事件做出反映的方式都会不一样的。”(大概4分钟左右的地方)
《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交流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网民对手机微博和手机搜索的使用率有较大幅度增长;手机娱乐类应用中,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发展速度较快;手机商务类应用渗透率较低,但用户规模增长较快。
【同期声】:
章副教授
毕业于厦门大学国际新闻专业,浙江大学传播学硕士
“我觉得它应该是丰富了大家自我呈现的那种方式和手段,就是它给了我们更多去了解他人的渠道。”“但是由于它的过度使用,它有可能对现实的人际交往有的时候会构成侵入和侵占,这个也是可能的。”(大概10分钟的地方)“因为手机它是非常典型的那个“Screen Medim”就是那个屏幕媒介,就是它是数值感官,然后你感性这块就会被那个扩大,它就会压制你的理性。”
“作为年轻人我觉得就是第一个如果你每天都能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可能你能把视觉文化输注感官那块的那个影响拧回来一点。”“还有我就觉得永远要记得在你身边的那些人陪伴你身边的时间是非常的短暂的就是你要留更多的时间给他们。”
第四篇:电视新闻稿
范文1:事件报道:
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
(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现场)记者:„„
(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
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同期声)群众:„„
(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
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2、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
3、第三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
是同步的,视听结合,使人印象深刻;
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也是对应画面内容。
范文2:人物报道:
“80后”交警孟昆玉:群众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导语)这几天,一位普通的年轻交警成为了网络名人,随着他的工作和生活见
诸互联网,这位“民选”的“北京最帅交警”感动了许多人。
(解说)在搜索引擎输入“北京最帅交警”就能找到孟昆玉,他的十几段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网友们用“阳光、帅气”来形容他。
(解说)其实从警校毕业开始,小孟就是队里出了名的“好琢磨”,和平门路口左
转弯待转信号灯只有10秒钟,每次只能停三四辆车。记者发现,小孟常把自己的站位让给车辆。
(同期声)孟昆玉:„„
(解说)值勤时的小孟是个“分秒计较”的人,为此记者也给孟昆玉算了一笔账:
一个信号灯周期,打手势25到30次。一个岗下来,同样枯燥的动作就要重复900 多次。而这个28岁的小伙子,已在这个路口风雨无阻地坚守了八年。
(解说)夜查是交警工作最苦的活,不仅要熬夜,还可能会面对酒后司机的种种
刁难。这位酒后驾车的外地司机迟迟不肯在罚单上签字,小孟和他唠起了家常。(同期声)孟昆玉:„„(解说)经过耐心劝说,这位司机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小孟还细心地为他联系了晚上在北京的落脚点。(解说)工作之余的孟昆玉也和其他80后一样喜爱上网、读书、玩游戏,几经寻访,记者发现,原来这个网上最帅交警也是被一群大学生街拍时“挖”出来的。(同期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王鉴理:„„(解说)网友们都说80后很难找到幸福感,对此小孟有自己的见解。(同期声)孟昆玉:„„
范文3:青海玉树:军地合力应对震后最大一次雨雪天气
(导语)从昨晚开始,玉树地震灾区遭遇震后最大一次雨雪天气,救援部队官兵
与当地各方力量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措施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正常。
(现场)本台记者 王卫国:这里是玉树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因为降雨时间比
较长,现在山上已经形成了一层积雪,安置区的河水也上涨了。
(解说)在结古镇一些路段,积水无法排出,低洼地带帐篷被淹,消防官兵带着抽
水机前来救援。在很多安置点,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挨家挨户排查,加固帐篷,安装防雨设施,挖掘排水沟。第二炮兵医疗队还为村民们送来了熬制好的驱寒姜汤和感冒药。
(同期声)玉树州结古镇红卫村村民 尼玛卓玛 :今天天气特别冷,解放军送来
了姜汤,我们心里特别暖和。
(现场)本台记者 王明生:这里是玉树民政宾馆,也是这次抗震救灾物资的存放
点。为了避免雨水对物资的损坏,兰州军区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通信连的官兵们正在对物资进行转运,以及防雨处理。
(解说)青海省军区独立团组成地质勘测小分队,与当地村民配合,沿山脚和河流
低洼地段展开全面排查,避免降雨可能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
范文4:吴邦国会见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
(导语)当天下午,吴邦国在温哥华会见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坎贝尔。(解说)吴邦国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距离中国最近、同中国交往历
史最久的省份。近年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地方交往蓬勃展开,人文交流十分活跃,在中加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他指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在林业、渔业、矿业等传统产业和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优势。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希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推动中加关系深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解说)坎贝尔对吴邦国委员长在访问途中经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表示热烈欢
迎,认为这对加强加中关系意义重大。他说,作为通向亚太地区的门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愿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从而成为连接加中两国乃至北美同中国友好合作的桥梁。
(解说)吴邦国委员长是在前往古巴等国访问途中在温哥华做短暂停留的。全
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等主要陪同人员同机抵达。抵达温哥华时,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戴伊等加方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兰立俊和中国驻加使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也到机场迎接。
电视新闻稿写法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这是初入电视新闻圈的记者和电视人经常会问和思索的问题。相对于报纸等平面媒体的新闻稿写作,电视新闻稿的写法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认为把报纸新闻稿的写法照搬过来就行。那么,如何写电视新闻稿呢?电视新闻稿的写法又有哪些呢?下面记者网就问您简单道来。
電视新闻稿的写法是在一般新闻稿的写法基础之上的,意即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新闻稿写作的基本要求,如新闻六要素一样必须具备;消息体裁的电视新闻稿一样必须符合消息写作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电视新闻稿写作必须注意如下特性和特殊要求:
一、注意声像对应,杜绝“两张皮”现象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声音归声音在说,图像归图像在放,这就是电视新闻界常说、常见的痼疾——“两张皮”现象:声音一张皮、图像一张皮,两不相交。这是电视新闻新手,特别是从报纸记者转为电视记者最常犯的错误,也是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里面最需注意的方面。
如何杜绝“两张皮”现象呢?就是做到声像对应。如何做到声像对应呢?简单地说,就是:
1、文稿(播音)点到谁(什么、地方)图像就出谁(什么、地方),不要说东出西,牛头不对马嘴。
2、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比如,有些灾难现场的受灾情形,文字描述很难到位,你就可以用图像画面来表现。
3、声像揉为一体,互为内容。比如,现场采访的内容在文稿里就没有必要重述,它本身就是电视新闻稿的一部分。说来容易做来难,电视新闻一般都需要两个人去完成,一个俗称文字记者,一个称摄像记者或电视摄像,两个人的配合很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意义。两人必须配合默契,如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那就是绝配了。文字记者必须事先把采访意图、采访目标告知电视摄像,摄像记者要把拍摄到的图像情况及时告知文字记者。当然,如果两人都是文字记者、摄像记者“两栖型”记者就更好。如果自己是既写又拍,那么好办些,就是在拍摄图像时思考新闻稿如何下手,在对新闻稿打腹稿时觉得需要什么镜头马上去拍摄,回来后写作电视新闻稿就容易多了,“两张皮”现象也会很少出现。
二、电视新闻稿格式
俗话说,文无定式。但是,电视新闻稿仍然可以有一定的格式,特别是对消息类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再说,如果新人按这一电视新闻稿格式去写电视新闻稿,可以更容易上手、入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一般的电视新闻稿格式:
1、导语;
2、新闻由头、新闻切入点、新闻例子,最好加现场采访;
3、面上内容。有点及面。新闻的重点部分。另外,请记住:尽量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这是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
三、电视新闻稿语言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电视新闻稿的写法和注意事项还有很多很多,本文中所述只是一般性常识而已。不过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电视新闻稿的写法,相信您也已经可以做
一名称职的电视新闻记者了。当然,如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那您还需在此
基础上进行更深的探索和更多的实践。
电视新闻“听”的口语化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文字稿在撰写的过程中,与报纸新闻稿不同;而须有广播新闻稿之突出特点,即口语化,播音员面向观众直接口播新闻内容。正因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电视比喻为“窗口”和“讲坛”,站在这一“窗口”或叫“讲坛”“讲学”的就是我们的播音员。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稿犹如一篇篇“教案”。这些文字稿(教案)要让播音员(教师)传授给观众(学生),不浅显明了、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碍观众“听”,也妨碍观众“看”,达不到预期的收视效果。这说明写稿应看对象,要根据受众谋篇布局。如对同一内容的报道,电视新闻稿与报纸新闻稿的撰写是有区别的,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报纸体:“我们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对我们来讲出乎预料,虽然谈成不多,但是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洽谈会负责人7月对我们说。
电视体:7月10号,洽谈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洽谈会来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谈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兴。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电视新闻稿毕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让播音员去说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说的、是让人听的,那么它必须直截了当地把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要求语言比较简短,适合播音员配音;其次是应尽量采用口头语言,以适应受众的听觉习惯。这正是电视稿与报纸稿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二、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钱。如何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则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时,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人们通常称“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而报纸、广播的新闻不存在这一不足。原因十分简单,文字可以反映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各种动态,而图像无法再现已过或未到的动态。所以,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政府部门的公告、科学技术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例如《我县基本完成晚造插秧任务》:
我县各地抓紧备耕,立秋前后大部分秧苗已插完,并迅速转入田管阶段。据悉,Ⅱ优3550、协优3550、华优86等优质高产常规良种占了晚造总面积的4成多,抛秧面积近6 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2000年8 月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三、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因而,有些记者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几方面撰稿,活动消息又常常按照某某单位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主题活动、结果如何几个要点组稿。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闻传媒的作用不只是传声筒或放录机这么简单,它的权威性在于,它所体现的意识永远高于社会大众平均意识,经它传播的事实和观点,往往带有强烈的引导和教化作用,这也正是新闻传媒的立足点和生命力之所在。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
弥补图像未能表达之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例如《占路为市 交通混乱--县城市容和环境综合治理见闻》:
据了解,每晚11点半左右,长廊两岸还成了摊点大摆酒席的“好地方”。粗略统计,两岸长廊景点周围布满大大小小摊点有89处,其中小炒、夜宵的摊档就有35处之多。有人说,在长廊景点饮酒赏月,乐在其中。然而,一夜过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串串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赚钱而不顾公共环境和交通秩序;又有的人口口声声埋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但自己又在不断地糟蹋公共环境和破坏交通秩序,制造脏乱差现象?--2000年7月3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文稿在综合有关材料之后,提出了一连串的让人深思的话题,旨在唤起人们重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并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井然的交通秩序。这样的议论,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电视新闻更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还应在文字方面下点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
广播电视新闻稿样式范文
小山沟里的梦
(一)导语:提起前一阵子热播的电视剧《马大帅》,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从赵本山扮演的马校长身上,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办学的艰辛。下面,我也要带您去认识一位现实生活中的马校长,他用爱点亮了山沟里孩子的求学路。
【画外】在穆棱市下城子镇,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叫“荒火茬”,在那里,经常会回荡着一串串银玲般的读书声,这也被乡亲们称作“大山里最动听的音乐”。【现场】学生读书
【画外】荒火茬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学校,没有校牌,没有旗杆,只有五位老师,但山沟里的孩子却因为它,在悄悄地改变着„„今年四十八岁的马佰军就是这所小学的校长,二十七年前,农职中学毕业的马佰军回村上当起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想的就是能教好书,教书育人,咱干哪一行,爱哪一行,已经选择了这一行,咱就要干到底,把它干好,让孩子们多学点知识。)【画外】学校规定早上七点半准时到校,虽然马校长的家离学校最近,仅一道之隔,但他每天都要提前两个多小时起床,因为他得出趟远门。现在,学校总共有三十九个学生,其中十几个孩子都住在十里之外的大顶子山屯,每天上学要翻过一座山,步行需要一个小时,马校长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个特殊的通勤车(牛车),每天都花近四个小时,早晚两次翻山接送学生,不分冬夏,也不分雨雪,二十七年始终如一。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学生上学路上也不安全,净沟沟坎坎的,还要越过一片树林子,爬山,所以说为了他们的安全。)
【画外】为了让赶路的孩子少遭点罪,在每天早上出发前,马校长都先到学校把炉子生好,教室一点点暖和起来,马佰军忙碌的一天也这样开始了。【音乐+画面】牵牛、套车、出发、上山
【画外】孩子们早早就等在了村口,往山上张望着,上学对于他们,是那样神圣和幸福
【现场】村口接学生
【同期】学生家长(都天天来接,这跟车站似的,天天来,下雨啥的都来。)【同期】学生家长(很感谢老师,觉得他天天这样接送,也实在不容易。)【画外】一路笑语,一路欢歌,每到坡度大的地方,高年级的孩子都会下来推车,漫漫求学路,虽然崎岖,但那些坑洼连同校长的背影都已经深深烙进山沟孩子的记忆。
【同期】马佰军教过的大学毕业生黄隆昌(非常的感动,毕竟只是老师,却像父母一样,接送我们上下学,也是非常辛苦。)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学生(等我长大了,考上大学挣了钱,先把那条道给掳平了,然后修条水泥路,它太难走了。)
【画外】现在马校长带的是一年级,虽然班上只有三个学生,但他上起课来,仍旧一丝不苟。三个孩子中有两个是父母离异,少人照顾,她们的中午饭就在校长家吃了。马校长的老伴于培兰在干农活之余,还要拖着重病的身体为三个孩子忙前忙后。
【同期】马佰军的老伴于培兰(委屈是定了,不过没办法,他干的是工作。)【画外】其实这些年,马校长有好几次机会可以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一声声纯朴的乡音把他留了下来。【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我不想离开这个地方,因为是在这个地方生,这个地方长的,我喜欢这些孩子,再说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感情处得都比较好,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荒火茬村小学的成绩在镇里一直名列前茅,二十几年来,这个小山沟已经走出二十多个大学生。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值得,因为咱们当老师的就是一根蜡烛,所以我也把它燃尽。)
小山沟里的梦
(二)导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为有了荒火茬小学,使很多孩子的心灵无限开阔,因为有了兢兢业业的马校长,荒火茬小学成了穷山沟里最富有的地方。孩子们喜欢他,乡亲们感谢他。如今,小山沟里也有一个梦,伸出您的手,献出您的爱,也许他们的梦就不会再遥远。教室是孩子们眼中的天堂,但它却夏天会漏雨,冬天会透风;操场上孩子们在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但却都是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这样老掉牙的游戏。马校长曾给孩子们留过一个作文题:《假如我有一支神笔马良的笔》,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梦都描绘了出来。
【现场】学生(假如我有一支神笔马良的笔,我会画一所大学校,里面有单杠,双杠)学生(有足球、篮球)
学生(还有乒乓球,砰砰砰!还有电脑)(你们知道电脑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不知道,没见过!)
学生(知道!跟电视机差不多似的,这有个大电视,底下有键盘,打打打,电脑能打字,还能看书,什么都可以干。)
能有几台微机,也是马校长和老师们的迫切愿望,马校长说,镇里曾给他们派过一名微机老师,但因为没有设备,微机课成了泡影。
【同期】荒火茬村小学校长马佰军(微机这方面,我看是势在必行,各个行业都需要,每个人跟据形势的发展,也都用得上,最大愿望就是能有几台电脑,让孩子们学学,多长长见识,但现在的经济条件和办学条件也实在是达不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音乐+画面】孩子们的眼神、快乐与艰苦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电视新闻稿作业
【主标题】
仿真假面能成真吗?
【副标题】
《流言终结者》将播出谍中谍之完美伪装的假面诡计 【口播】
在即将播出的本期《流言终结者》节目中、亚当和杰米将通过真人假面试验为您揭开电影谍中谍、利用高仿真假面头套从而实现身份盗窃的经典桥段。试验结果证明、这是一项“可能完成的任务”。【配音】
电影《谍中谍》一直以来被广大影迷奉为谍战题材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影片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主人公“伊森”利用高仿真硅胶面具实现身份盗窃、从而圆满完成任务。而“流言终结者”亚当和杰米、本次揭秘任务就是检验高仿真头套面具能否起到“混淆视听”的特殊作用。
本次揭秘任务分为前期准备和实战检验两个阶段。首先、两人来到SPFX特效面具工作室、让设计师根据自己的要求分别为彼此制作了硅胶高仿真头套面具。但除却面貌衣着的相似之外、为了达到惟妙惟肖的“欺骗”效果、两人还必须学习彼此的举止言谈。为此、节目组还专门聘请了传奇表演教练特里、麦戈文。
随着前期准备工作的陆续结束、真正的实战检验也随之而来。亚当和杰米共进行了三轮的真人试验,首先、节目组邀请了几位对他们二人“认识却不熟悉”的志愿者,通过一项“伪装任务”来检验彼此的扮演效果。虽然志愿者们被逼真的假面头套差点蒙骗、但“流言”还是止于亚当和杰米各自不同的声音辨识特点。
不甘于此的亚当和杰米、又开始了下一项试验、“无声测试”。节目组为此邀请了对二人更加熟悉的工作人员来参与本轮的试验。在“亚当”和“杰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的情况下、测试者们的注意力大都被这项“激光灯瞄准”的伪装任务所分散,但随着测试者的接触距离不断缩小、其中的端倪还是被他们发现。
【同期声】
(电视台大楼安保人员):“差一点就被骗了、但你的声音还是出卖了你、假亚当”
最后一轮的试验、亚当和杰米把测试者换成了对他们非常熟悉的卡莉和格兰特。【同期声】
(好友,格兰特):“我敢肯定、我一眼就能辨认、因为我和亚当认识了十二年”
(好友,卡莉):“我也是、我们已经有九年的交情了”
虽然他们两人都非常有自信、但经验老道的亚当和杰米、这次把对测试者注意力的分散和足够的距离都运用到最后的试验当中,不出所料、卡莉和格兰特都只注意到了他们衣着方面发生的变化、直到距离缩短至1.5米时他们才开始怀疑这位“有点像蜡像的亚当”。看来、带着这套高仿真面具、亚当和杰米可以去实现“身份盗窃”了、祝他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