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大全

时间:2019-05-14 17:1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大全》。

第一篇: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大全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

来源: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添加时间:2011-11-15 17:00:52 点击次数:

2671

赤政字〔2011〕209号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赤峰市

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五日

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配置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体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护与增进全市居民的健康,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通知》(内政办发〔2010〕88号)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区域卫生规划的通知》(赤政字〔2011〕20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区域概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二县、三区。截止2010年底,有苏木乡镇116个,街道办事处21个,全市户籍人口457.74万(常住人口约434.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9.52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1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010元。

(二)居民健康问题和医疗服务需求

1.健康问题

构成我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为:⑴脑血管病;⑵ 心脏病;⑶恶性肿瘤;⑷呼吸系统疾病;⑸损伤中毒;⑹消化系统疾病;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⑻传染病;⑼内分泌病;⑽新生儿病。前五位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58%,是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2010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43.5/10万,婴幼儿死亡率9.34‰。

传染病发病情况:2010年全年报告传染病19种、发病总数16440例,死亡23人,年总发病率353.71/10万,死亡率049/10万,病死率0.13%。

疾病谱分析说明,我市居民总体的疾病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一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损伤、中毒导致住院的患者在农村牧区占了较大的比重。

2.医疗服务需求

门诊服务: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16907405人次(门诊9895008人次,急诊296618人次),其中,医院诊疗4251825人次;社区诊疗694793人次;卫生院诊疗3799329人次;卫生所等诊疗1252939人次;妇幼保健诊疗390139人次;专科疾病诊疗15701人次;村卫生室诊疗6502679人次。年人均就诊3.7次。

住院服务:2010年,全市入院人数为469189人,出院人数为461079人,住院率为10%,住院病人手术81700例。

床位使用:2010年,全市病床使用率为68%。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3.3%,三级综合医院病床使用率均超过99%,卫生院床位使用率为50.3%。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1天。

费用情况:2010年,全市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89.92元。每床日平均收费449.99元。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3627.10元,其中市级医院、旗县区级医院、卫生院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分别为7629元、3112.4元和842.38元。卫生部门所属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医药总收入为178600万元,其中药品总收入为76774万元,占医药收入的41.9%;卫生院医药收入40410.2万元,其中药品收入20004万元,占49.5%。

(三)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1.机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77所(不包括嘎查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7所,妇幼保健机构13所,专科疾病防治所12所,卫生院239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9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0所,其它医疗卫生机构65所。

2.床位。全市共有医疗床位16774张。其中,医院10863张,卫生院4547张,妇幼保健机构510张,专科疾病防治所32张,疗养院240张,其它582张。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65张。

3.人员。全市共有卫生工作人员233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049人(执业医师6846人,执业助理医师1662人,注册护士5119人,药剂人员1503人,检验人员1917人,影像等其它技术人员7518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85人、注册护士1.18人。

4.设备。全市共有万元以上设备122767台(件),其中, 50-100万元设备201台(件),100万元以上设备163台(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35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1台,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7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5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1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目前医疗机构发展与新时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相适应。医疗资源配置现状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与建设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居民健康与服务利用问题

居民主要健康方面,从2010年患病死亡率分析,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组看,65岁以上和45-64岁人群的患病死亡率均比较高。以上提示男性和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其医疗服务需求较高。

医疗服务利用方面,在门诊就诊机构选择上,居民对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利用程度较高,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比例为41.4%;住院机构的选择向高层次集中的现象更为明显,在县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的病人占62.9%。2010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表明居民就诊流向不合理,基层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合理现象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各级别医院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协调,结构不合理,层级不清晰。调查显示:占全市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心城区拥有全市三分之一的医疗资源;我市北部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南部旗县相比差距较大;市区和部分旗县政府所在地仍存在医疗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一级医院小而全,功能有待调整。

二是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市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超负荷运转,床位使用率超过规定标准,而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缓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两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是急诊急救指挥控制系统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我市120急救中心挂靠在赤峰市医院,单靠一家医疗机构难以承担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急诊急救工作需要,全市大多数医院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各家医院,均在开展院前急诊急救工作,造成了急诊急救工作职责不清、职能分散、指挥和调度难以统一的不利局面。

四是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速度缓慢。由于近年来一直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低数量”的紧缩政策,加之举办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投入大、成本高、回报慢,致使我市医疗机构“一大二公”,民营医疗机构“小农经济”发展滞后,医疗市场缺乏合理有效的竞争。现有民营医疗机构大部分为一级医院和个体诊所,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不高。建设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五是嘎查村卫生室设置和管理不够规范。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的意见》(赤政发〔2003〕92号),规定在农区卫生室可以根据自然村情况合理布局,人口较多的村可按每千人口设置一个卫生室的比例进行设置;在牧区可以几个嘎查设置一个卫生室,并以卫生院设点举办为主。几年来,卫生室数量增长迅速,一村多室现象普遍,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松散。此外,大量城中村卫生室、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室代替个体行医充斥医疗市场,存在管理不规范和医疗安全隐患。

六是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医疗机构实施“断奶”政策,致使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处于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状态,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压力大、困难多,不但制约了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了趋利行为的发生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乏力。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竞相扩大建设规模、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综上分析,特别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公立医疗资源配置应以结构调整为主,对存量医疗资源以提高效率为主,尤其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现有三级医院规模不宜无限扩大,重点应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二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部分二级甲等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部分二级乙等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根据居民健康需要加强专科医疗体系建设,以现有的专科医院为基础,有计划地加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创伤骨科、康复、医疗美容、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等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基本覆盖居民所有主要健康问题的专科医疗体系;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加强市急诊急救指挥控制中心、各急诊急救分中心、各急救站的建设、联系与协调,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培训,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畅通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途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有一定规模、有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

二、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使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更加合理、覆盖城乡。建立健全以旗县区医院为龙头、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中蒙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健全各类医院功能和职责;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持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三、基本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坚持公平性原则、可及性原则、分级医疗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中西医并重原则、全行业管理原则。

公平性原则。从我市医疗资源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大人群,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广大农牧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可及性原则。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产品。因此,设置医疗机构应体现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就医的基本要求。

分级医疗原则。落实医疗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病才到城市大医院的就医格局。

分类管理原则。坚持国家和集体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充分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的性质。鼓励、支持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非营利性及营利性医疗机构。

中西医并重原则。在办好综合医院的同时,依法加快中蒙医机构建设发展步伐,保证中蒙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支持和鼓励具有中蒙医特色的机构发展。

全行业管理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医疗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监督管理。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将给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按优质、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又要依照国家、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和区域内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

四、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到2015年,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互为补充、分工协作、合理竞争、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使我市成为内蒙东部地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五、设置规划

(一)床位和人员配置

预计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460万,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中床位计算公式的标准配置,全市病床数应增加到24210张(现有:16774张),需增加床位7436张。医师、护士的配置应达到各级医疗机构的设置标准,满足临床需求。即:医师12280人(现有8508人),需增加医师3772人;护士9684人(现有5119),需增加护士4565人。到2015年底,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达到4.2张、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1.7人。

(二)医疗机构设置

1.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十二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综合医院,主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向发展。

二级综合医院。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设置二级综合医院1-2家,其中必须保证一所为同级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全市设置二级综合医院15-20家。

三级综合医院。全市设三级综合医院4-8家,其中,红山区内3家,新城区内1家,宁城县内1家,松山区内1家,元宝山区内1家,另一所根据我市北部旗县医院实际发展情况确定。

2.中蒙医院

“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自治区政策法规,进一步扶持和提高中蒙医机构服务能力。全市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中蒙医院;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设置中蒙医机构1-2所,其中1所为同级政府举办非营利性中蒙医院,全市设置二级中蒙医机构15-20所;全市设置三级中蒙医院3-4所。克旗中蒙医院分院、宁城县中蒙医院大城子分院归并所在医院。

3.专科医院

“十二五”期间,全市原则上不再准入政府举办的一级专科医院;全市设二级专科医院9-15家;设三级专科医院3-5家。

4.专科专病治疗中心

规划设立:

(1)赤峰市口腔疾病治疗中心,挂靠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2)赤峰市临床检验中心,挂靠赤峰市医院。

(3)赤峰市眼病防治中心,挂靠赤峰市第二医院。

(4)赤峰市神经内科疑难病会诊中心。

(5)赤峰市肿瘤治疗中心。

(6)赤峰市心血管病治疗中心

(7)赤峰市精神卫生治疗中心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全市原则上按3-10万人口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面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旗县政府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所,其中红山区11所、松山区10所、元宝山区7所、宁城县2所、敖汉旗2所、翁旗2所、林西2所,其他旗县各1所;共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39所,其中阿旗5所、左旗6所、右旗5所、克旗6所、林西县5所、翁旗7所、喀旗4所、宁城县8所、敖汉旗6所、元宝山18所、松山区31所、红山区38所。

6.苏木乡镇卫生院

每个苏木乡镇原则上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苏木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卫生院根据需要可继续保留。从功能上,分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两类。全市共设中心卫生院110所,一般卫生院128所。

7.嗄查村级医疗机构

嘎查村级卫生室是农村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承担着农村牧区防病治病的重要任务。原则上一个行政村只设置一所承担防保功能的甲级村卫生室,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新农合定点机构,并通过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强建设。其模式可以由苏木乡镇卫生院设点,可以集体举办,可以由个人竞争举办,也可以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自由组合,具体设置由旗县区卫生局掌握。举办嘎查村卫生室,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优先。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过渡。重新规划后超出规划目标的卫生室,从业人员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逐步向个体诊所方向转化,其数量不受规划限制;从业人员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可试行申办乡村医生诊所。

8.民营医疗机构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卫生、民政、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依法登记,分类管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1)民营医院

“十二五”期间,民营医院发展不受规划数量限制;重点向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以及有技术特色、社会需求明显的专科医院方向发展。

(2)个体诊所

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严格厂矿企事业卫生所(室)和城中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厂矿企事业卫生所和城中村卫生室,已经关停并转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卫生所向个体诊所过渡,中西医诊所向单纯的中医诊所、西医诊所或口腔诊所过渡。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满五年,并符合设置诊所的基本标准。“十二五”期间,全市个体诊所和厂矿企事业内部卫生所总数应控制在1000所以内。其中:阿旗40所、左旗40所、右旗40所、克旗40所、林西县40所、翁旗60所、喀旗30所、宁城县60所、敖汉旗60所、红山区300所、松山区130所、新城区(属松山区管理)30所、元宝山区130所。

(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2011年前,全市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增乙类大型医用设备。2011年后根据自治区分配给我市的计划数量,严格按以下原则配置医疗设备: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主要装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蒙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主要装备设置有肿瘤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主要装备取得介入诊疗科目许可的二甲以上医疗机构;直线加速器(LA)主要装备有肿瘤科或放疗科的二甲以上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主要装备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原则上不配置上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已配置的,设备报废后不得更新。放宽民营医疗机构大型设备的准入。

(四)采供血机构设置

全市设置中心血站1所,中心血库2所(阿旗、克旗),储血库7所(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翁牛特旗、敖汉旗、元宝山区、宁城县)。根据自治区规划要求设置单采血浆站1所。

(五)急诊急救网络设置

设置赤峰市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所,独立于各医疗机构之外,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由市卫生局主管,负责全市及中心城区范围内卫生应急救援和急诊急救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工作。各旗县区和市内各综合医院设置16所急诊急救分中心。在部分中心卫生院设立急救站,并按照旗县区急诊急救指挥分中心的统一调度,实施院前急诊急救工作。

(六)妇幼保健机构设置

全市设置妇幼保健机构13所。其中市级妇幼保健院1所,旗县区妇幼保健所(院)12所。规划设置儿童医院1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确保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得到有效执行。卫生、发改、财政、民政、计划生育、社会保障、规划、住建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科学配置医疗资源,稳固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建立发展多样化、多元化的办医模式,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经费投入,保证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稳定的医疗投入政策,提高政府投入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强化宏观调控,实施全行业管理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依据,对区域内的医疗资源配置实行宏观调控,对医疗卫生行业内的所有资源实行属地化管理,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协调发展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

各级政府要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五)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卫生服务合理利用

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管理部门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制定医疗服务管理政策时,要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实施准入和监管。医疗费用补偿标准和就诊规范要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居民合理就医,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本规划由赤峰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卫生 医疗 机构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厅,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办公厅。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1年9月22日印发

第二篇:赤峰市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赤峰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赤峰市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它上承种植业的生产和转化利用,下启加工业开发和转化增值,处在经济发展链条的关键环节。据2010年牧业统计,全市牲畜总存栏1700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1149万只,基础母羊642万只,占55.9%,良改率达到97.5%。牛存栏200万头,基础母牛存栏达到101.7万头,基础母牛比例50.8%,良改率达到96.5%。生猪存栏266万口能繁母猪存栏42万头。据调查队统计,2009年出栏肉猪160万头,肉牛52万头,肉羊539万只,肉禽487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2万吨、28万吨和43.8万吨。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240.8亿元,农牧业产值达到223.61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为104.05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43.2%。

近年来,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以内蒙古中敖食品公司、宁城东方万旗、林西锦绣大地、翁旗绿源公司、翁旗蒙都羊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禽产业以草原兴发、塞飞亚为龙头,肉猪产业以南京雨润集团、敖汉家乐都公司为龙头,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肉牛30万头,肉羊300万只。生猪100万头,禽4000万只。

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是畜牧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前 提。2009年年末备案的规模养殖场共5276个,其中,全市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114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户)1728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148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禽场(户)107个,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场(户)592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小区)171个。奶牛和蛋鸡规模养殖比例较高,达到80%以上,其他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较低,接近30%。2010年全市有10个规模养殖场通过标准化创建活动专家组验收。

总体看,我市现有畜禽良种基本上是世界上优秀品种,个体生产性能上保持了本品种的基本水平,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缓慢,标准化水平不高。我市畜牧业发展阶段定位: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正处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内涵式增长、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上升阶段。

二、“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稳定提高牧区,大力发展农区,重点强化基础,积极调整结构,转变经营方式,全面提高效益,实现牧区与农区协调发展,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的目标。

三、预期目标

经过努力,到2015年,我市畜牧业基本实现畜禽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经营市场化,饲养管理标准化的目标,家畜存栏达 到1800万头只以上,肉牛存栏达到260万头,年育肥出栏肉牛120万头。肉羊存栏稳定在1300万只,年出栏750万只。生猪存栏达到400万头,年出栏400万头,年出栏家禽1亿只。肉蛋奶产量达到88万吨,40万吨,80万吨。

四、重点工作

(一)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推进畜禽品种优良化 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是畜禽品种优良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畜产品质量和畜牧业效益的核心。

在主推品种上,肉牛改良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为主推品种。西门塔尔属肉乳兼用型,适合我市牧区的要求,夏洛来属肉用型适合我市农区、半农半牧区饲养。而且具有耐粗饲和耐寒,在生长发育、日增重、饲料报酬方面表现良好。

肉羊改良牧区主推草原型昭乌达肉羊,农区兼顾德国美丽奴、无角多赛特、萨福克、夏洛来等品种。这几个品种即有适合用于小尾寒羊改良的品种,也有适合母本毛质较差重点提高产肉性能和母本毛质较好即能保持产毛性能又能使产肉性能有较大提高的品种。到2015年,昭乌达肉羊存栏达到350万只,肉羊只均胴体重达到18公斤。

细毛羊主推敖汉细毛羊和澳美型细毛羊。敖汉细毛羊和澳美型细毛羊产毛、繁殖性能优良同时具备具有抗风沙,耐寒暑,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到2015年,敖汉细毛羊 和澳美型细毛羊存栏350万只,细毛羊只均产毛量达到5公斤。

绒山羊主推罕山白绒山羊。该品种是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培育出的地方良种,属绒肉兼用型品种,于199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验收命名,主要分布在我市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到2015年,罕山白绒山羊存栏300万只,绒山羊只均绒产量达到0.4公斤。

在种源基地建设上,一是对现有种畜禽场站争取上级继续在政策上、项目上给予支持,使他们进一步提高供种能力,把种业生产做大做强。二是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和有条件的个人创办种畜禽场,扩大良繁规模,提供种源供给。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场,加强与外界联系合作,将建在大城市周边的场引到赤峰,或来赤峰合作。通过多方面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全市的优质种源供给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以此满足全市畜禽良种的需要,为农牧民增收创造条件。

(二)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群结构合理化

根据我市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发展适合于当地发展的畜禽品种。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加快发展肉牛羊生产,生产满足国内不同层次需求的牛羊肉,拓展畜牧业的 发展空间。敖汉旗、宁城县等南部旗县搞好肉牛羊模式化育肥。敖汉旗、翁牛特旗、松山区、喀喇沁旗等地,坚持稳定数量,主攻质量,调整布局,扩大加工的原则,稳定发展优质猪禽生产,重点建设绿色无公害猪禽产品供应基地。

根据畜群正常周转的规律,采取最经济合理的方案,把各组的牲畜调整到最适宜的比例,以期取得最好的畜产品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到“十二五”期末,我市的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与蒙古牛杂交后代为主,全部实现改良及良种化,繁殖率达到100%。肉羊品种以昭乌达肉羊以及德美、萨福特、多赛特与改良羊杂交后代为主,全部实现改良及良种化,繁殖率达到120%以上。部分地区实现母羊一年两胎或二年三胎。

(三)扶龙头,强基地,推动生产经营产业化 龙头企业一头连农牧户,一头连市场,一方面为畜产品进入市场发挥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畜产品的产量,既避免盲目生产造成过剩,又根据市场和自身能力引导扩大生产规模。又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对原材料产品提出标准和要求,从而促进品种质量的提高和品种更新。没有龙头企业的加工增值,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养殖户的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在加大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同时,注重培育本地中小型企业,在用地、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引进与培育 相结合。

针对我市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缓慢的现状,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使主导产业的畜种规模和区域范围集中连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畜种规模生产优势,以优势规模促进产业的进一步优化。按照农业部和自治区农牧业厅的安排部署,以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到“十二五”期末,奶牛、家禽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肉牛、肉羊、生猪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以上,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100个。

(四)健全制度,严格执法,推进防疫体系网络化 健全市旗乡村防疫体系,健全动物防疫标识溯源制度,通过家畜耳标上的惟一性编码,将动物出生、免疫注射、检疫、运输、屠宰等信息关联,通过无线网络和专用设备传输到中央数据库,实现动物防疫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五)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优化环境,促进产品经营市场化

一是对重点产业继续实施专项推进

肉羊、肉牛、奶牛、肉猪、肉禽等重点产业,关系到我 市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这几个产业当做我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畜禽良种化的重点,制定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实施专项推进,从而提高我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畜产品质量和畜牧业效益。

二是大力推进订单畜牧业。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实现订单生产。

三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根据畜牧业生产规模、商品流量、产品特点,建设规模适中,品种、功能齐备,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畜产品和活畜交易批发市场,促进畜产品流通。

四是促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发达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无一不表明,兴办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畜牧业现代化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以营利为目标,这样国家便于给予适当形式的支持,也能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间接调控。最关键的是,它能向广大农牧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推广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服务,解决资金和贷款难的问题,能够独立帮助农牧民进行市场开拓、填补空白,也有利于实施产供销垂直一体化,从而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因此,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民间流通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一方面为它们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 面要加强规范引导,使他们完善组织机制,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村牧区能人创办、领办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向独立法人实体转变。

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要围绕市场行情、产品供求形势等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发挥信息的服务功能。

(六)增加科技含量 集成各种实用技术,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为饲养管理标准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加强畜禽棚圈、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利用。第二,搞好青贮和饲草料加工的配套建设及利用。通过青贮和饲草料加工调制,使转化的饲草保持原有的营养成份,以满足家畜特别是良改畜生长发育的需要,是提高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基础。

第三,大力推广人工种草。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畜牧业生产的成本有60——70%用于饲料。从饲料资源来看,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饲料供求关系存在精饲料缺,蛋白质饲料缺,绿色饲料缺,总量不足 “三 缺一不足”特征,单一依靠精料解决饲料问题不现实,因为精料受制于粮食生产。秸秆由于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亦难当重任。而牧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消化利用率高,所以应该是解决饲料不足的有效途径。

二是统一畜禽模式化、标准化饲养的规范。根据我市实际,制定畜禽模式化、标准化饲养的规范,大力推广。

三是围绕家畜舍饲半舍饲的开展,大力推行模式化、标准化饲养

推广幼龄牛羊短期育肥出栏,提高牲畜当年和入冬前的出栏率,降低饲养成本,使效益实观最大化,加快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

第一,在肉羊生产上,大力推广接冬羔,以达到羔羊当年出栏加快畜群周转,实现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第二,在育成牛育肥上,对于12月龄至24月龄的牛,强化半年左右的肥育,年龄到一岁半到二岁,体重达500公斤出栏。

第三,在猪禽模式化生产上,推广良种良法良料良舍的“四良四改”和生态法养猪,推广全进全出型养禽技术,同时引导养殖户积极应用机械除粪、水帘降温先进技术。

四是强化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先进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人员。畜牧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有具有知识、掌握先进技术的现代农牧民 队伍的支撑,我们的畜产品停留在低端层次,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足够的现代农牧民所导致的。强化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势在必行,通过科技培训来提高其素质,让他们学习掌握先进管理、先进技术,把他们培养成科技示范带头人,专家、“养殖能手”。各级技术服务站也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大力推行技术承包服务、技术入股、兴办实体等形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三篇:赤峰市人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应用

【法规名称】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颁布部门】 赤峰市人民政府 查看

【发文字号】 赤政字[2004]129号

【颁布时间】 2004-08-11

【实施时间】 2004-08-1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办局:

《赤峰市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赤峰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八月十一日

赤峰市“关爱女孩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关爱女孩行动”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确保我国人口安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举措。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要把宣传教育、依法行政、利益导向、技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实行标本兼治,确保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04年,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对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技术和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的有效管理,查处一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案件;加强避孕为主的服务工作,大幅度减少意外怀孕,引产得到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一定的遏止。

2005年,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政策规定继续完善;检查监督、评估和经验交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相关部门职责得到全面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006年至2007年,全面开展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较明显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降低,绝大部分旗县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103~107)以内;制定并落实防止出生人口性别比反弹的具体措施,活动成果进一步巩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1、强化社会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社会传媒的作用,开办“关爱女孩”栏目或网页,突出宣传关爱女孩、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意义,宣传性别比自然选择的重要性和人为选择的危害性,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婚育新风。在市区、旗县和乡镇所在地、集市每季搞好1至2次相对集中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车、宣传板、咨询服务等形式,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创造有利于“关爱女孩行动”开展的舆论氛围。以“关爱女孩行动”为主题,喷涂或更新部分计划生育宣传牌、宣传板,更换计划生育宣传橱窗,粉刷“关爱女孩行动”宣传标语,设置婚育新风漫画墙和喷绘墙,形成婚育新风宣传风景线。精心制作个性化宣传品,以法律法规和关爱女孩、提高妇女地位为主要内容,制作宣传画、生殖健康系列服务卡、彩色宣传小折页、宣传服务小礼品等入户宣传品,向群众进行个性化宣传。

2、开展阵地化宣传。发挥各级人口学校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室)宣传教育功能,搞好群众的集中培训和面对面宣讲,广泛宣传“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新观念,宣传保持出生性别比平衡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对“关爱女孩行动”的认识。通过开展由群众广泛参加的“关爱女孩”和人口计生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请女能人、女致富能手、巾帼建功先进典型讲成才经历和图片展、报告会等形式,宣传“少生快富奔小康、女儿能够养老、女子成才”的先进典型,使“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的婚育新风尚进村入户,家喻户晓。

3、开展特色宣传。充分发挥各级业余计划生育文艺队的作用,排演宣传男女平等、女性成才题材的文艺节目,组织好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的宣传演出;举办以妇女为主题的计划生育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和以女孩创作为主的独生子女书画展览;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和“三下乡”活动开展系列宣传服务,春节期间慰问计划生育女孩户,组织书法爱好者为计划生育女孩户书写春联,“三八”和“六一”节组织妇女文化体育活动及独生子女竞技、竞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认真落实《赤峰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赤党办发〔2002〕12号)精神,巩固和完善全市已建立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对计划生育女孩户(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两女结扎户)的帮扶、奖励、优惠政策和措施,使计划生育女孩户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第四篇:关于印发XX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XX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X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XX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XX县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XX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12-2015年)

为更好满足群众医疗需求,公平普遍地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县内医疗资源,建立切合实际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体系。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依照《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医疗机构设置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医疗机构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县卫生区域内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基础,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及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公民提供优质高效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设置布局,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复浪费或遗缺不足。具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面向全人群,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以农村、基层为重点,适当控制城市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保证城乡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整体效益原则。在“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医疗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整体水平,发挥医疗和预防保健网的整体效益。

(三)可及性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布局合理,易为群众服务。

(四)分级原则。按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规模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体系。

(五)公有制为主提供基本医疗原则。全县医疗机构设置以公有制为主导,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举办为适度补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和参与医疗市场竞争,适度放开非基本医疗和特需、高端医疗服务。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积极引导、统一布局、把握标准、加强管理,按照总量控制、适度发展原则设置。

(六)社区卫生服务为重点原则。随着基层医改的深入,逐步建立严格的双向转诊制度,分流就医层次,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和社区流动,为居民提供全面、优质、高效和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七)中西医并重原则。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二、全县卫生资源及服务现状

(一)医疗机构。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38家,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 32家,专科医院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各1家;民营医院8家,个体诊所(包括诊所、中医诊所和口腔诊所,下同)13所,村卫生室575所,医务室1家。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病区(科)。

(二)卫技人员和床位。2011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706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430人,注册护士780人。全县医疗机构核定病床总数219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1.24张,每千人拥有医师0.81人,每千人拥有护士0.44人。

(三)卫生服务状况。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出院病人累计84280人次。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11年全县参合农民130.869万人,参合率95.46%,筹集新农合资金2.99亿元。

(四)居民健康水平。2011年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规范管理孕产妇13677人,全年接产总数13499人,孕产妇死亡率为0.14‰,婴儿死亡率为0.0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7%,儿童系统管理率93.7%。免费开展婚前检查13779人,婚检率达87.43%。全年共报告传染病4353例,及时报告率为99.77%,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主要传染病为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全县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

三、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布局要求

(一)具体设置规划

1、医疗机构:根据XX县人口和区域情况,现有县级医疗机构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保留设置现有代表区域水平的综合性医院1家,在县城凤凰新城新建一所民营综合医院,易地新建中医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医院1家,保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一个建制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村卫生室严格按照一个村一个设置,建制乡镇建成区和行政村不再新设个体诊所,加快一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模式转型,专科特色突出、具有一定区域辐射服务能力的乡镇卫生院,促进向医院规模发展。依托县城区部分医疗机构建立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医疗床位:到2015年,按县域服务人口千人床位数2.9张配置,床位总量应设4930张。现有编制床位总量2192张,尚缺2738张。计划到2014年总床位达到4300张,其中:县人民医院1200张、县中医院600张、县妇幼保健院200张,乡镇卫生院累计1000张,其他医院300张,民营医院累计1000张。期间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需要对床位设置进行10-20%范围调整。

(二)医疗机构设置要求

1、县级医疗机构。到2015年全县拥有三级乙等以上标准的综合性医院1家、二级甲等标准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甲等标准妇女儿童医院1家。

功能职责:县级医疗机构是全县医疗、教育、科研、急救的中心,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承担全县疑难病的诊治、急重症的抢救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技术指导职能。

2、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照一个建制乡镇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为原则,全县设置30家乡镇卫生院,其中确定10所卫生院建设成为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严格按照“一村一室”设置,建制乡镇建成区内及行政村不再新设置个体诊所。鼓励、引导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型或合并。

功能职责:乡镇卫生院是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中心,按功能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任务;负责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等。中心卫生院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村卫生室是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城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原乡镇卫生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红星医院、县公疗医院积极创造条件,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县直其它医疗机构可以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城“村改居”的传统农业社区和乡镇建成区批准设立的社区,每一个社区可设置一个卫生室,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站过渡。县城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辐射不到的社区,可派驻卫生服务组织,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城其它医疗机构也可以申请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付费。

鼓励、支持和引导一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室创造条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型和过渡,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一体化管理。

4、机关、社团、企业和事业单位医务室。服务人数在500人以上的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可申请设置医务室(医务室以诊所基本标准准入),500人以下原则上不予设置。学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设置。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设置的医务室不得对社会开放。

5、诊所。以“总量控制,优化布局”为原则,按县城区每5000人口设置一个营利性诊所规划设置,选址必须与其它医疗机构距离不少于500米。属租赁场所经营的,必须签定5年以上租赁协议。诊所原则上只登记1个诊疗科目。

6、民营医疗机构。现有民营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类别、分类性质、诊疗科目等重新核定,要依法执业、规范经营,创造条件向二级以上规模专科医院发展,面向社会提供非基本医疗和特需、高端医疗服务。其它法人、组织和个人要求设置的门诊部及三级以下专科医院等,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统筹资源、合理布局,鼓励引导到经济欠发达乡镇、山区开办。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举办二级以上规模、专科特点明显、能够辐射一定区域的医疗机构。

功能职责: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作为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有效补充,以满足群众的多元化就医需求,同时有义务承担政府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等指令性任务。

7、县“120”医疗急救系统。以建立“指挥灵敏、反应快速、装备精良、技术精湛”的急救网络体系为目标,坚持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全县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和急救网络。2013年前建成比较完善的县“120’’急救体系。按照城市人口每5万人、农村人口每10万人一辆的标准配备救护车。

功能职责:县“120”急救指挥中心主要职责为受理呼救电话,组织、指挥、调度各急救站(点)医疗急救工作,组织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等工作。突发紧急事件时,辖区内其他县级医院、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救护车接受县“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8、感染性疾病病区(传染病区)。本县暂不设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设置独立的感染性疾病区(科),用于收治全县传染病住院病人。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要设立符合要求的感染性疾病门诊(预检分诊门诊),并设置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房。

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疫情等特殊情况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有义务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

9、精神病防治机构。现有县精神病医院和安定精神病医院要按照《一级精神病医院基本标准》完备卫生技术人员、增设开放床位、提升服务能力,并承担全县重性精神疾病的筛查、管理、业务指导和高危因素干预、控制等任务。

10、中心血站。2014年前,按照省辖市中心血站标准设立,履行职责,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11、康复医院(中心)。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选址新建一所集康复、临终关怀、健康体检、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县老年娱乐康复医院(中心),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增多的挑战。

12、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按照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审批。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

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 通报。

四、设置申请和执业要求

(一)设置申请和执业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卫生行政许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设置审批,进行执业登记并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设置。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出借和转让。

(二)卫技人员执业管理。任何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执业注册,并严格按照执业规则执业,承担各种法律责任,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将依法进行惩处。

五、监督管理和处罚

(一)监督与管理。县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职责权限负责全县范围内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校验、注销和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监督、检查、指导,并协调或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辖区内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必须服从县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处罚。医疗机构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六、附则

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赤峰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赤峰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赤政发〔1999〕035号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总则

村庄规划与建设 集镇规划与建设 建制镇规划与建设

村镇建设设计与施工管理 房屋、公用设施、村容镇貌 违章 处理 附则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现将《赤峰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赤峰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范围内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建制镇规划,在村庄、集镇、建制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企业、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等建设,必须遵守本办

法。国家征用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大型项目建设的除外。

城市规划区内村庄、集镇、建制镇规划要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村镇,是指村庄、集镇、建制镇。

村庄是指农村牧区居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聚居点。

集镇是指苏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旗县区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牧区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建制镇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不含县城关镇。

本办法所称村庄、集镇、建制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制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制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并按规定设置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第五条

村镇建设必须编制规划,村镇规划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集镇、建制镇的规划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单位负责规划设计。村镇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水利、电力、交通、环境保护等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村镇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

村镇规划的审批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程序进行。建制镇规划在报批前须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由旗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村镇规划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苏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嘎查村民会议同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村镇

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并报旗县区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必须依照原编制和审批程序重新办理。

第八条

村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村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镇规划做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二章 村庄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

村庄建设规划应对住宅、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文化、卫生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第十条

村庄户均宅基地标准按土地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在牧区和地广人稀的农区,确定建设用地标准时可以将住宅建设用地同家庭副业生产用地结合起来考虑,适当放宽标准,为农牧民发展种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创造条件。

对于有一定工业基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业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可以规划出一定比例的工业生产用地。一般村庄不宜规划工业生产用地。

第十一条 按规划加速旧嘎查村改造,适当合并过于分散的自然村,扩大中心村的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

第十二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按国家《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章 集镇规划与建设

第十三条

集镇总体规划应合理确定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各项设施。

集镇建设规划应对住宅、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乡镇企业等各项建设用地和布局、规模作出具体安排。

第十四条

集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须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第十五条

集镇应建设以硬化的主次干道为骨架的道路网络;主干道应有排水设施;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5平方米;有固定的商品交

易市场;有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和场所。

第十六条

在集镇规划区内进行住宅、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必须按国家《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章 建制镇规划与建设

第十七条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建制镇行政区域的村庄、镇区布点,村庄和镇区的位置、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商业、绿化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的配置。

第十八条

建制镇建设规划应对住宅、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及工业生产等各项建设用地和布局、规模、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作出具体安排。

第十九条

建制镇的规划建设应做到:

(一)人均建设用地须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二)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24米以上、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16米以上并有路灯照明,交通设施完善;

(三)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城镇供水系统,人均生活用水量不低于100升/日;排水系统完备,有垃圾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四)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敬老院、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设施;

(五)有公共广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

(六)有固定的商品交易市场。

第二十条

建制镇建设应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规划区内的商贸小区、工业小区、文教小区、住宅小区等要进行成片开发建设。

第二十一条

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报请计划部门批准时,必须附有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二条

在建制镇规划区内建设申请用地的,须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由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出规划设计条件的意见,报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核批准的,发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批准手续。

第二十三条

建设规划用地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范围。确需变更的,必须重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在建制镇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由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施工图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报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核批准的,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它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

第五章 村镇建设设计与施工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兴建跨度或跨径6米以上,高度45米以上的建设工程,以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设计,或者选用标

准设计、通用设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建设工程的设计,应当由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由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是:

(一)承担设计的单位是否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是否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对建筑设计单位的管理规定;

(二)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和节约资源、抗御灾害等规定;

(三)建筑工程的性质、规模、位置、标高、高度、体量、体型、朝向、间距、建筑密度、容积率、色彩、风格等是否符合村镇规划要求。

第二十七条

承担村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方可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承揽建筑施工任务的个体工匠,必须持有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国家标准等级以外的小型建筑施工队伍在承揽村镇建设施工任务时,其人员中持有《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的不少于30%。村镇建筑工匠和村镇等级以外小型建筑施工队伍的从业范围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在集镇、建制镇规划区内进行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公用设施等建设项目,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对于符合条件的,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批准开工,核发《施工许可证》;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给予书面答复。逾期未批准又未给予答复的,视为同意开工。《施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6个月,逾期未开工的,自行失效。

第二十九条

村镇居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开工前应向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批准,并派员定位放线后,方可开工。

第三十条

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村镇建设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跨度或者跨径6米以下,高度45米以下的生产建筑、公共建筑及二层以下的居民住宅竣工后,由苏木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或者专职管理人员组织验收;其它建设工程竣工后,由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六章 房屋、公用设施、村容镇貌

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一条

村镇房屋所有人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申请权属登记,领取房屋所有权证。

村镇规划区内的房地产开发、交易、转让,按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村镇公用设施的义务,禁止有下列破坏或损毁公共设施,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擅自开挖和占用道路,擅自占用公共场地;

(二)在自家宅院之外堆放粪肥、柴草;

(三)在桥涵周围取土作业;在指定地点之外倾倒垃圾、粪便、渣土等杂物;

(四)在给排水管道上圈占用地或者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五)损坏绿地和绿化设施;

(六)破坏或者损毁邮电、通讯、给水、供电、卫生等设施。

第三十三条

因特殊需要在公共场所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的,必须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占用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并保证在批准使用期满时拆除。占用期内,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责令拆除。

第三十四条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嘎查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对村容镇貌、环境卫生的管理。要与临街居民和经营者签定门前卫生责任状,建立各项制度,确保环境质量。

有条件的村镇,应当建立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第三十五条

从集镇、建制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用于集镇、建制镇公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不得截流挪作他用。

第七章 违章处理

第三十六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定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镇规划的,由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内蒙古自治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村镇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住宅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按《内蒙古自治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施工,按《内蒙古自治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一)未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面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证书或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不按有关技术规范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五)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按《内蒙古自治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一)损坏村镇房屋、公共设施的;

(二)乱堆粪便、垃圾、柴草,沿街随意倾倒污水、杂物,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在规划区内公共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按《内蒙古自治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对损坏村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和军事设施、防汛设施,破坏国家邮电、通讯、输变电等设施的行为,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对拒绝、妨碍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二条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未设建制镇的国营农牧场场部、国营林场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国营农牧场、国营林场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峰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峰市精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方案new

    《赤峰市精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编制方案赤峰市精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 编制方案计划书一、项目概况 (一)立项背景与意义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

    赤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赤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

    门源回族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门源回族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16年~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了合理配置各级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黔西南州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黔西南州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 (2011——2015年) 为加强对黔西南州医疗资源的管理,合理利用、科学调整和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健康需求,根据国......

    黄冈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黄冈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 为加强医疗机构设置的宏观控制和有效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旅游区规划项目建议书(二)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旅游区规划项目建议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克什克腾旗旅游缺什么? 1. 克什克腾旗旅游区的发展思路,功能布局 2. 克什克腾旗旅游产品开发思路,特色及主......

    关于印发《吉林省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8年—2012年)》(试行)的通知

    吉卫发〔2007〕137号 关于印发《吉林省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08年—2012年)》(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 为保证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医疗机构整体效能,省卫生厅......

    三明市梅列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三明市梅列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形势,进一步促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