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答案
①汉语可以治病。
②两年前美国费城的心理学家公布了以利用学汉语的方法治病的试验,引起了医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乃至信息科学界的广泛□注。
③美国费城有一少年,聪明好学,深得老师的喜爱。但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父亲叫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他一看,报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他痛苦地告诉父亲,说看不懂。已读小学五年级的他怎么连天气预报也看不懂呢?他父亲不相信,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经过测试口实这是真的,并说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④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例如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这种患者常常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复杂一些的内容他们就说不出来,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使用语言。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怎么会患上这种病呢?追查的结果,说明是脑外伤造成的。
⑤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在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失读症),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⑥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确实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汉字。循着这条线索,科学家进一步实验、探索,发现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意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意,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同字意),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日本患失读症者少的原因。
⑦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及某些智商作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⑧开始他们很惊愕,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原因,之后才比较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汉字,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从小就得到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⑨根据汉字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假设,能否用学汉语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呢?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试验正式开始了:在一张纸上,英语句子和同意思的汉语句子分行列写,让他看着汉字读英语句子。不久,这位美国少年便把英语句子念出来了。试验初步成功了。要知道他原来单看英语是念不出来的,所以这个实验结果是□切的。
⑩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到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以后的试验表明,经常这样做,不断唤醒,患者最终能恢复英语阅读能力。这些实验先后在法国等国家进行,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11)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的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U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了,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陛却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在文中的□中填上恰当的字。这些字依次是:□□□□(2分)
2.请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3分)
□□□□□□□□□(不超过9个字)
3.失语症产生的原因是:
。(3分)
4.第⑧段中说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句中的事实指的是 其原因是。(3分)
5.文中对用汉语如何治好美国一少年失读症做了详细说明,其过程可以表示为:(3分)
6.你简要地谈一谈读了本文后所发生的有关汉语的一些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关 证 确 深
2.汉语可以纠正失语证
3.人的大脑皮层只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钟书一旦脑外伤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会出现障碍,造成失语症
4.中国的儿童智商要高得多 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汉字。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从小得到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5.略
6.答案开放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第二篇: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答案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答案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他发现自己一个字也不认识,极为恐怖的是即使拿出他已经学过的教科书来看,也感到一无所知„„后来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疾病。他痛苦地告诉父亲,他看不懂。已读小学五年级的他怎么连天气预报也看不懂呢?他父亲不相信,带他去看医生。不料,医生经过测试,证实这是真的,并说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控制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其语言行为便出现异常,常见的表现是患上“失语症”。“失读症”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是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语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基本的,却是最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的都是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认记字音字义,右半球认字形,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欧美人患“失读症”概率多,而中国人、日本人患难夫妻“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为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患“失讯症”的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最后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念出来了,结果这位美国少年竟毫不费力地就把英语句子健康情况出来了。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试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后来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通过不断的训练能慢慢逐步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
⑧由此可见,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6.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使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也感到一无所知„„”中的省略号作用是内容的省略。
B.第②段“失语症”和第⑦段“唤醒”中的双引号用法是一样的。
C.第④段“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的冒号可改为破折号,作用不变。
D.第⑧段“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中的顿号改为“与”意思不变。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的关联词语“只要„„就„„”使用不当,根据上下文扒断应改为“只有„„才„„”。
B.第⑤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其中”一词,说明中国儿童年智商高的原因有多种。
C.第⑥段末句“试验初步成功了”,“初步”一词说明费城收理学家的这次试验刚有效果,今后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D.第⑧段中的两个“更”字,从程度方面说明学习汉语能促使人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分、均衡发展。
8.这篇文章说明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空间顺序举例子作比较B.时间顺序举例子分类别
C.逻辑顺序举例子分类别D.逻辑顺序举例子作比较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6.B(“失语症”的双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唤醒”的双引号作用是表示有特殊含义。)
7.A(根据上文“传统的看法是”推论,下文应选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语“只要„„就„„”。)
8.D(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以美国少年的例子以及中国和日本为例子都属于举例子说明,中国人、日本人与欧美人进行对比属于作比较说明。)
第三篇:图书馆可以助人疗伤治病
于幼军撰文谈当年被撤职后生活:图书馆可疗伤
原标题 [于幼军:图书馆可以助人疗伤治病]
2009年9月9日,于幼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时值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典。他把自己在此读书写作的地方叫“紫竹书房”
于幼军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德分馆的留影(李昭淳 摄)
2009年春节期间,于幼军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书、写作。他将自己在此读书写作的小房间称为“文德书房”
古今中外,多少哲人贤达盛赞图书馆:集古今一切圣贤遗产之大成,是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宝殿,是思想的疗养院、精神的粮仓、人生的驿站和加油站,云云。
多少有识之士从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中,认识到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能陶冶性情,涵养浩然之气,使人充实、明智、灵秀,周密、精邃、庄重、思辨,等等。
四年多前,我经历了一场人生沉浮起落,从中深切感悟读书和图书馆还有一大功用疗伤治病。图书馆能够帮助人们抚平心灵创伤,摆脱精神困境。
1.受到撤职处分后,我过上了“文学与出汗”加清茶淡饭的生活
2007年9月,我从山西省调到文化部工作。次月,参加中共十七大后,连续3个多月率队到文化部下属10多个单位和11个省、市、自治区调研,形成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
我执笔整理调研成果拟出调研报告,经文化部党组、部长办公会议多次讨论达成共识,报党中央分管领导和中宣部同意后,主持召开了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做动员部署。
正当我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准备大干一场之际,突来晴天霹雳,先是被接受调查,半年后受撤职处
分。
受处分后,我面对现实,在反求诸己、痛定思痛之际,反复告诫自己:“败走麦城”,身陷逆境也是人生大学校、大熔炉。运交华盖、遭受挫折,理想信念不能变,精神身体不能垮,不虚度宝贵光阴,不白领人民俸禄,利用赋闲待业之机,读书写作去也。
2008年10月,受处分后十来天,我安慰、安顿好80岁高龄的老母亲,来到位于北京紫竹园畔的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负责同志商量,在行政办公楼二楼安排了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房间,配上了书桌、书柜和一张床,供我读书写作。几个月后,又搬到五楼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在此开始了赋闲待业的读书生活。
我每天上午八点多抵达这间“紫竹书房”,读书、作笔记摘录至中午十二点多,在图书馆里的员工食堂打点饭菜,吃完休息个把小时,下午继续读书至六点多离馆。
回家后自己动手煮碗荞麦面、豆面之类,打上两个鸡蛋或丢进一根广东腊肠,前后十来分钟连煮带吃就对付过去了。
周末、节假日图书馆的员工食堂不开伙,我就到附近的“庆丰包子铺”,买上二两肉包子或饺子,就着茶水吃下去。
后来,中国国家图书馆新开了一间为读者服务的“品诺咖啡店”,每逢周末、节假日读书饿了,就到那里花18元叫上一份“碟头饭”,外加10元的素菜汤,倒也津津有味,比吃包子改善多了。
晚上我则去散步、游泳或打球,过上了“文学与出汗”(借用鲁迅一篇杂文的题目)加清茶淡饭的生活。虽孤寂清苦,却也乐在其中。
每天读书不辍,渐渐,书读进去,人走出来了。
2.与好友曹淳亮见最后一面。在广州陪伴年迈的母亲并潜心读书
过了两个多月读书郎的生活。一天忽闻挚友广东省文化厅长曹淳亮病危的消息,次日即乘飞机回广州。下了飞机直接赶去医院,总算与相识30多年的好友见上最后一面。
那天淳亮可能是回光返照,神志尚清醒,可以轻声说话,我们聊了近1个小时,没想到第二天他即驾鹤西去了。
在亡友的告别仪式上,我见到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李昭淳,对他说:“我母亲最近的心情和身体不好,我想在广州住一段时间陪陪她老人家。家里来访的朋友客人络绎不绝,你可否在中山图书馆给我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放得下一张书桌即可,供我白天躲在那里读书?”
李昭淳二话不说,当即爽快应诺。
第二天(12月30日)上午,我到了位于文德路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分馆。步入馆内,但见古树参天,林木荫蔽,全无大都市的喧闹尘嚣。楼、院面积均不大,却历史悠久,可谓是广州的文脉之地。
北宋绍圣年间,即在此地点建起了学宫,此后数百年屡废屡建,至明代为广府学宫御书阁,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馆内番山亭前一副对联,道出了此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崇广府千年道统,接学宫一脉书香。”真乃大都市潜心读书的一方绿洲、一块净土。
李昭淳把我带到善本书库,让我看一册新近入藏、已有800年历史的镇馆之宝《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该善本刻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金代山西民间集资刻印、曾长期收藏在山西赵城广胜寺的《赵城金藏》年代相近,堪称国宝。
接着,李昭淳又把我引至二楼东南角一约10平方米的房间,已摆放好了书桌、书柜、沙发等,窗明几净,阳光明媚。我谢过了李昭淳等人,当天就在那里开始了读书生活。
3.每天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书写作,元旦春节也不曾例外
过了多日,我才了解到,旁边几位馆长的办公室均只有10平方米左右,给我使用的这一间光线最好。这原是一位副馆长的办公室,他临时腾出来让我用。
细心的李昭淳担心我整天埋头读书太累、太闷,隔三差五的来与我聊会历史、宗教,送上帮我查找的图书资料,还嘱咐在我“书房”旁边的毛凌文副馆长和张喜年博士等人,协助我及时查找和复印资料,使我得以专心、顺利地读书和写作。
我像往常上下班那样,每天上下午都准时来到这间“文德书房”读书、写作,元旦、春节、节假日也不例外。以至于李昭淳和我开玩笑:“你元旦、春节每天都来馆里‘值班’,我们应该给你发‘加班费’。”
我笑答:“我也没有给你们交房租,扯平了。”
这里十分安静,且没有人知道我在此读书。除黄崧华、刘斯奋、赵军、张文可数几位老领导、老朋友恰巧碰上了,与我促膝交谈一番,基本无人打扰。
这段时间我的读书效率较高,两个多月时间,除读完十多本书,阅读、复印了一百多万字的资料,还拟出了五六万字的《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的写作提纲。该书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第三卷。
二十多年前,我与年轻时的伙伴黎元江合著《社会主义四百年》时,就常常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查找和借阅图书资料。
我至今还记得,在写作第二卷时,我曾委托李昭淳帮助查找苏联“肃反”、“大清洗”时基洛夫被刺这一关键事件的有关史料。他在本馆找不到,就专门致函联系请国内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沈志华教授帮忙查找。
可以说,前后相隔二十多年写作《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二、三卷,让我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结了
缘。
4.完成《社会主义在中国》等书稿后,接通知到新工作单位报到
2009年3月10日,我离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回到北京,又一头扎进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紫竹书房”,继续过着“文学与出汗”加清茶淡饭的生活,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的写作。
这时已从文化部调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周和平和其他馆领导,热情地为我的写作和生活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安排馆内决策咨询部的王海燕主任和咨询员张曙光博士,协助我查找、复印图书资料。
我每每开出图书资料清单,她们很快就送到我的手上。有时,我也直接到书库去查找图书资料,后楼走到前楼非常方便。
爬格子手写的书稿出来了,文化部文印室和国家图书馆的几位打字员轮流帮助我打印出来,使我节省了许多时间。
每隔一两个月读书写作累了,我便拿出十天左右的时间,到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人物活动的地方和革命老区去实地察看、收集资料,请教当地革命老前辈和专家学者。
我先后跑了江西、福建、陕西、宁夏、甘肃、上海等10来个省区市,收获甚丰,为构思写作奠定了基础。
如此春去秋来,我阅读了三四千万字的图书资料,复印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及资料摘录,书桌上的书稿也越摞越厚。
经一年半努力,我完成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第三卷《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初稿,又着手把一二十年前与友人合著的第一、二卷中由我负责“切块包干”写作的部分进行修订。
我重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和布哈林等人的主要著作,阅读、吸收了国内一批专家学者近二十多年研究的新成果,收集整理了一批国内外的新史料,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补了许多新史料、新论述、新感悟,每卷各增写了10万字左右。
终于,在2010年12月25日,我校对完毕并签发了送往出版社的一、二、三卷全部书稿清样,总算做完了一件事情,顿觉如释重负。
非常凑巧的是,那天上午,我刚托人把书稿送出,下午就接到中组部负责人的电话,通知我下周到新工作单位报到。也许是苍天有意给我两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一旦我完成了书稿,连一天也不让我休息。
5.出书后忐忑不安地观察学界的反应,感恩中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2011年5月,《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二、三卷出版面市。我怀着丑媳妇见家公婆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观察学术界和市场的反应,等待着读者的审判。
所幸的是,该书出版半年多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学术研究》、《粤海风》等国内几十家报纸杂志纷纷发表了书讯和书评文章,或连续数月选载了其中若干章回。
国内几大网站也发表了书讯、书评或连载,数万网民在微博、跟帖上发表了令我心暖、心动的话语,其中也有几段不同意我书中的一些观点。
几十位热心读者给我来信,在对拙著肯定、赞扬的同时,指出了书中若干需勘误之处。
许多革命老前辈及其后人、著名的专家学者给我来电来函,赞同我秉持的“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良知负责”的写作态度及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热情鼓励我要继续写下去。
中宣部领导同志肯定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
国家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读完全书后对我说,你这部书在国内出版物中创了两个第一:以五百年的历史大视野,把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源起发展及艰辛曲折梳理清楚并说清楚,在国内出版物是第一部;以文学的体裁、文学的笔调写作严肃的政治理论和重大的历史题材,在国内出版物是第一部。
这一切,将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给了我今后学习、思考、研究和写作的启迪及动力!
该书出版一年已三次印刷,第一、二卷发行了各十多万册,第三卷则发行了二十万册。《社会主义在中国》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2年资助出版项目,将被翻译为英文版在世界发行。
我在感恩社会、感恩读者的同时,自然会感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因为这本书是在这两个图书馆怀胎十月呱呱落地的。
更重要的是,这两年多在图书馆的读书生活,使我得以冷静下来,全面反思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道路、当今中国的社会信仰和道德建设的状况、当下种种令人喜忧参半的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等,系统清理了自己的思想,想得很多很多„„
本文应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征文活动约稿而写。
第四篇:图书馆可以助人疗伤治病
于幼军:图书馆可以助人疗伤治病
□于幼军
古今中外,多少哲人贤达盛赞图书馆:集古今一切圣贤遗产之大成,是人类一切精神财富的宝殿,是思想的疗养院、精神的粮仓、人生的驿站和加油站,云云。
多少有识之士从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中,认识到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能陶冶性情,涵养浩然之气,使人充实、明智、灵秀,周密、精邃、庄重、思辨,等等。四年多前,我经历了一场人生沉浮起落,从中深切感悟读书和图书馆还有一大功用———疗伤治病。图书馆能够帮助人们抚平心灵创伤,摆脱精神困境。1.受到撤职处分后,我过上了‚文学与出汗‛加清茶淡饭的生活
2007年9月,我从山西省调到文化部工作。次月,参加中共十七大后,连续3个多月率队到文化部下属10多个单位和11个省、市、自治区调研,形成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
我执笔整理调研成果拟出调研报告,经文化部党组、部长办公会议多次讨论达成共识,报党中央分管领导和中宣部同意后,主持召开了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做动员部署。
正当我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准备大干一场之际,突来晴天霹雳,先是被接受调查,半年后受撤职处分。
受处分后,我面对现实,在反求诸己、痛定思痛之际,反复告诫自己:‚败走麦城‛,身陷逆境也是人生大学校、大熔炉。运交华盖、遭受挫折,理想信念不能变,精神身体不能垮,不虚度宝贵光阴,不白领人民俸禄,利用赋闲待业之机,读书写作去也。
2008年10月,受处分后十来天,我安慰、安顿好80岁高龄的老母亲,来到位于北京紫竹园畔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负责同志商量,在行政办公楼二楼安排了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房间,配上了书桌、书柜和一张床,供我读书写作。几个月后,又搬到五楼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在此开始了赋闲待业的读书生活。
我每天上午八点多抵达这间‚紫竹书房‛,读书、作笔记摘录至中午十二点多,在图书馆里的员工食堂打点饭菜,吃完休息个把小时,下午继续读书至六点多离馆。
回家后自己动手煮碗荞麦面、豆面之类,打上两个鸡蛋或丢进一根广东腊肠,前后十来分钟连煮带吃就对付过去了。周末、节假日图书馆的员工食堂不开伙,我就到附近的‚庆丰包子铺‛,买上二两肉包子或饺子,就着茶水吃下去。后来,中国国家图书馆新开了一间为读者服务的‚品诺咖啡店‛,每逢周末、节假日读书饿了,就到那里花18元叫上一份‚碟头饭‛,外加10元的素菜汤,倒也津津有味,比吃包子改善多了。
晚上我则去散步、游泳或打球,过上了‚文学与出汗‛(借用鲁迅一篇杂文的题目)加清茶淡饭的生活。虽孤寂清苦,却也乐在其中。
每天读书不辍,渐渐,书读进去,人走出来了。2.与好友曹淳亮见最后一面。在广州陪伴年迈的母亲并潜心读书
过了两个多月读书郎的生活。一天忽闻挚友———广东省文化厅长曹淳亮病危的消息,次日即乘飞机回广州。下了飞机直接赶去医院,总算与相识30多年的好友见上最后一面。那天淳亮可能是回光返照,神志尚清醒,可以轻声说话,我们聊了近1个小时,没想到第二天他即驾鹤西去了。在亡友的告别仪式上,我见到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李昭淳,对他说:‚我母亲最近的心情和身体不好,我想在广州住一段时间陪陪她老人家。家里来访的朋友客人络绎不绝,你可否在中山图书馆给我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放得下一张书桌即可,供我白天躲在那里读书?‛
李昭淳二话不说,当即爽快应诺。
第二天(12月30日)上午,我到了位于文德路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分馆。步入馆内,但见古树参天,林木荫蔽,全无大都市的喧闹尘嚣。楼、院面积均不大,却历史悠久,可谓是广州的文脉之地。
北宋绍圣年间,即在此地点建起了学宫,此后数百年屡废屡建,至明代为广府学宫御书阁,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馆内番山亭前一副对联,道出了此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崇广府千年道统,接学宫一脉书香。‛真乃大都市潜心读书的一方绿洲、一块净土。
李昭淳把我带到善本书库,让我看一册新近入藏、已有800年历史的镇馆之宝《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该善本刻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金代山西民间集资刻印、曾长期收藏在山西赵城广胜寺的《赵城金藏》年代相近,堪称国宝。
接着,李昭淳又把我引至二楼东南角一约10平方米的房间,已摆放好了书桌、书柜、沙发等,窗明几净,阳光明媚。我谢过了李昭淳等人,当天就在那里开始了读书生活。3.每天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读书写作,元旦春节也不曾例外 过了多日,我才了解到,旁边几位馆长的办公室均只有10平方米左右,给我使用的这一间光线最好。这原是一位副馆长的办公室,他临时腾出来让我用。
细心的李昭淳担心我整天埋头读书太累、太闷,隔三差五的来与我聊会历史、宗教,送上帮我查找的图书资料,还嘱咐在我‚书房‛旁边的毛凌文副馆长和张喜年博士等人,协助我及时查找和复印资料,使我得以专心、顺利地读书和写作。我像往常上下班那样,每天上下午都准时来到这间‚文德书房‛读书、写作,元旦、春节、节假日也不例外。以至于李昭淳和我开玩笑:‚你元旦、春节每天都来馆里‘值班’,我们应该给你发‘加班费’。‛
我笑答:‚我也没有给你们交房租,扯平了。‛
这里十分安静,且没有人知道我在此读书。除黄崧华、刘斯奋、赵军、张文可数几位老领导、老朋友恰巧碰上了,与我促膝交谈一番,基本无人打扰。
这段时间我的读书效率较高,两个多月时间,除读完十多本书,阅读、复印了一百多万字的资料,还拟出了五六万字的《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的写作提纲。该书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第三卷。
二十多年前,我与年轻时的伙伴黎元江合著《社会主义四百年》时,就常常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查找和借阅图书资料。我至今还记得,在写作第二卷时,我曾委托李昭淳帮助查找苏联‚肃反‛、‚大清洗‛时基洛夫被刺这一关键事件的有关史料。他在本馆找不到,就专门致函联系请国内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沈志华教授帮忙查找。
可以说,前后相隔二十多年写作《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二、三卷,让我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结了缘。4.完成《社会主义在中国》等书稿后,接通知到新工作单位报到
2009年3月10日,我离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回到北京,又一头扎进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紫竹书房‛,继续过着‚文学与出汗‛加清茶淡饭的生活,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的写作。
这时已从文化部调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周和平和其他馆领导,热情地为我的写作和生活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安排馆内
决策咨询部的王海燕主任和咨询员张曙光博士,协助我查找、复印图书资料。
我每每开出图书资料清单,她们很快就送到我的手上。有时,我也直接到书库去查找图书资料,后楼走到前楼非常方便。爬格子手写的书稿出来了,文化部文印室和国家图书馆的几位打字员轮流帮助我打印出来,使我节省了许多时间。每隔一两个月读书写作累了,我便拿出十天左右的时间,到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人物活动的地方和革命老区去实地察看、收集资料,请教当地革命老前辈和专家学者。我先后跑了江西、福建、陕西、宁夏、甘肃、上海等10来个省区市,收获甚丰,为构思写作奠定了基础。
如此春去秋来,我阅读了三四千万字的图书资料,复印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及资料摘录,书桌上的书稿也越摞越厚。
经一年半努力,我完成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第三卷《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初稿,又着手把一二十年前与友人合著的第一、二卷中由我负责‚切块包干‛写作的部分进行修订。我重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斯大林和布哈林等人的主要著作,阅读、吸收了国内一批专家学者近二十多年研究的新成果,收集整理了一批国内外的新史料,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补了许多新史料、新论述、新感悟,每卷各增写了10万字左右。
终于,在2010年12月25日,我校对完毕并签发了送往出版社的一、二、三卷全部书稿清样,总算做完了一件事情,顿觉如释重负。
非常凑巧的是,那天上午,我刚托人把书稿送出,下午就接到中组部负责人的电话,通知我下周到新工作单位报到。也许是苍天有意给我两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一旦我完成了书稿,连一天也不让我休息。5.出书后忐忑不安地观察学界的反应,感恩中山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2011年5月,《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二、三卷出版面市。我怀着丑媳妇见家公婆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观察学术界和市场的反应,等待着读者的审判。
所幸的是,该书出版半年多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学术研究》、《粤海风》等国内几十家报纸杂志纷纷发表了书讯和书评文章,或连续数月选载了其中若干章回。
国内几大网站也发表了书讯、书评或连载,数万网民在微博、跟帖上发表了令我心暖、心动的话语,其中也有几段不同意我书中的一些观点。
几十位热心读者给我来信,在对拙著肯定、赞扬的同时,指出了书中若干需勘误之处。
许多革命老前辈及其后人、著名的专家学者给我来电来函,赞同我秉持的‚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良知负责‛的写作态度及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热情鼓励我要继续写下去。
中宣部领导同志肯定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国家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读完全书后对我说,你这部书在国内出版物中创了两个第一:以五百年的历史大视野,把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源起发展及艰辛曲折梳理清楚并说清楚,在国内出版物是第一部;以文学的体裁、文学的笔调写作严肃的政治理论和重大的历史题材,在国内出版物是第一部。
这一切,将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给了我今后学习、思考、研究和写作的启迪及动力!
该书出版一年已三次印刷,第一、二卷发行了各十多万册,第三卷则发行了二十万册。《社会主义在中国》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2年资助出版项目,将被翻译为英文版在世界发行。
我在感恩社会、感恩读者的同时,自然会感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因为这本书是在这两个图书馆怀胎十月呱呱落地的。
更重要的是,这两年多在图书馆的读书生活,使我得以冷静下来,全面反思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道路、当今中国的社会信仰和道德建设的状况、当下种种令人喜忧参半的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等,系统清理了自己的思想,想得很多很多……
———本文应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征文活动约稿而写。
(作者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本文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第五篇:《华佗治病》阅读答案附翻译
华佗①治病
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②,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③一枚,县④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⑤,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⑥勿逐。守瞋⑦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是建安三神医之一,医术高明。②蒜齑大酢:齑(jī):捣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④县:同悬,悬挂。⑤差:这里指差
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语之曰 ▲(2)欲造佗 ▲
(3)无何弃去 ▲(4)属使勿逐 ▲
9.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嗜食而不得下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隆中对》)
B.从取三升饮之 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D.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
翻译: ▲(2)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翻译: ▲
11.华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让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8.(4分)(1)告诉(2)往,到(到去)(3)离开(4)通嘱,嘱咐(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2分)A 10.(4分)(1)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停下车马上前诊视。(2)郡守大怒得更加厉害,吐出几升黑血就痊愈了。(每句2分)
11.(2分)接受他的礼品不加医治;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华佗行在路上,看见一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吃不下,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停下车马上前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啦。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这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丢弃他而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郡守大怒得更加厉害,吐出几升黑血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