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

时间:2019-05-14 17:3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

第一篇: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

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垮掉的一代”

作者班级:05级英语(1)班 作者:黄凤燕 李秋婷 许淋玉

指导老师:丛爱农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出现了一批另类的青年男女。他们生活简单,喜欢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他们蔑视人性,追求极端自由,沉迷毒品和性爱。然而他们也是正义的化身、天生的斗士。他们反对任何垄断的资本主义统治,反对对外侵略和种族歧视,敢于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垮掉的一代”是很难用简单几个字就能形容清楚的。

关键词: 二战后美国; 垮掉的一代; 小说; 电影;

1939年9月1日,随着纳粹举着枪火在波兰边境打响了第一炮,历时6年声势浩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浩劫,波兰人反法西斯的一声怒吼从欧洲向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先后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战争,人们瞬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虽然二战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然而和平的代价是昂贵的,九千多万人的伤亡和四千多亿美元的损失使得当时世界各国经济人口都受到重创,奄奄一息。而美国人却是聪明和幸运的,他们没有在战火刚刚燃起时就参加战争,而是充分利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做起了生意。正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使得战后的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也正是在这样温润的土地滋养下,涌现出一批对这个酒足饭饱的社会提出质疑的反社会反文化的先驱。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

一、“垮掉”的精神

“垮掉的一代”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垮掉的一代”并不是指二战后美国的青年一代,而是指二战后的一个由作家、年轻诗人、浪人、学生甚至是市井流氓所组成的复杂松散的集合。“垮掉”蕴含着社会各层对这一批不思进取的青年人所表达的愤怒和惋惜。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垮掉”,即使是醉生梦死寻找生命的真谛,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垮掉”精神。他们厌倦二战后美国安逸无忧一成不变的社会,他们从最犀利的角度看穿了美国和平面具下野狼的本性。他们反对侵略反对种族隔离。他们希望从性爱、毒品中寻求超脱以找到生命的真谛,达到完全的放纵完全的自由。从二战后美国文坛不断涌现出的优秀的“垮掉派”的作家及其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垮掉的一代”没有“垮掉”,他们生活的态度及艺术作品都是对生活新的剖析和挑战。

二、《在路上》——“垮掉”的圣经

《在路上》是众多“垮掉派”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部作品,堪称“垮掉派”人的新圣经。它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也因为这部小说被人们封为“垮掉派之王”。1957年的春天,杰克·凯鲁亚克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在路上》的初稿。从作品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作者的一篇自传性质的小说。主人公迪安生就注定是个路人、浪者。他的母亲在急行的马车上生下了他,年轻时代便成为一个囚徒,为了躲避与他格格不入的社会条款,迪安选择了流浪。只有在路上与同伴们疯狂的聚会享乐,越过法律雷池,冲破道德底线,遇到不一样的人,发生不一样的故事,这样新鲜而刺激的生活才会让迪安感到生命的可贵,每分每秒都需要珍惜。这正是“垮掉的一代人”苦苦追寻的人生真谛。有些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味道,亦不乏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迷惘。《在路上》,这条路一走就是几番横越国度的长度,纵使享乐纵使自由,在路上也不乏愁苦失落的悲凉。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遭受着病痛的折磨,顿感人生凄苦,他将这份苦寄托到了“路上”,希望用性爱和享乐放纵自己的身心,掩盖悲凉的生活。这也正是“垮掉的一代”追求享乐自由的真正目的。《在路上》一经出版便成了“垮掉人”热捧的对象,他们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寄托到小说中,仿佛自己与迪安一同经历着路上的种种。是杰克·凯鲁亚克给了“垮掉人”以希望。凯鲁亚克曾这样描述:“ 垮掉一代”成员个性异常鲜明„„他们是在一个令所有人极度不安的糟透了的经济萧条期长大成人的,„„他们的青春伴随着战争的混乱„„他们既有情绪最低沉的时刻,也有情绪最振奋的体验„„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能在和平中生存,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战争而破灭,他们不得不混迹于黑市交易,沉溺于爵士乐、吸毒、性放纵、打零工,醉心于萨特作品。”

三、《麦田守望者》——“垮掉”的独白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对妹妹菲比的一段自述。让我们抛开故事内容,单看这样一段简单的孩子式的独白。将“一大块麦田”比作社会,“几千几万个小孩子”指的就是“垮掉的一代”的青年们,而“大人”指的则是墨守成规满腹野心的政客们。我想,这就是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内心的一方净土。在那里没有世俗的种种束缚,“孩子们”可以尽情“游戏”,尽情享乐,而“我”作为“垮掉”的捍卫者,愿意真诚的捍卫守望着一方心灵的净土。这是一部从孩子的角度看“垮掉的一代”的小说。孩子厌倦学校,逃学,离家出走,接触社会,最终又逃不过命运的安排重新回到另自己深恶痛绝的学校。这正是“垮掉的一代”的真实写照。他们厌弃社会,却又无能为力改变,只能靠酒精、毒品、性爱麻醉自己,祈求超脱,但每每醒来发现自己仍然置身于这样一个社会中,不免失落,愁苦。塞林格从一个中产阶级少年的角度,反应了二战后的美国人衣食无忧,但精神世界却一片狼藉。小说一经出版便得到读者的强烈共鸣,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也是“垮掉的一代”的典型形象之一。

四、《阿甘正传》——“垮掉”的光明

这里我们讨论的是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主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智商为75的智障者的成长经历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主人公阿甘,而是贯穿于整部影片但其实真正出场并不多的人物珍妮。珍妮和阿甘一样出生于二战刚刚结束的美国,但她却有着悲惨的童年经历,也因此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受“垮掉派”影响的叛逆少年之一。如果说阿甘的一生鉴证着美国二战后几十年来的历史兴衰,那么珍妮的前后变化则是“垮掉的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从“垮掉派”的颓废迷惘到“嬉皮士”的兴起衰亡,珍妮始终是那一代叛逆青年中的一员,与单纯善良的阿甘格格不入。她也有理想,但却屈服于现实,这也正是“垮掉族”共同的病症——无力改变,就自甘堕落,寻求超脱。不过《阿甘正传》的结局也让“垮掉的一代”重新走上了光明大道。嬉皮士运动过去之后,珍妮选择回到了阿甘的身边,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预示着“垮掉的一代”在经过了漫长的颓废期后又重新回归到了社会中。

五、结语

我们可以说美国“垮掉的一代”人自甘堕落,我们也可以说“垮掉的一代”不思进取,但“垮掉的一代”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流派,它是人们对心灵对自由最纯真的呼唤。因为没有了世俗的束缚而变得洒脱和放荡不羁,因为做别人不敢做、说别人不敢说,才能真正道出人们的心声。我想这就是“垮掉的一代”如此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P413-422 2)安·查尔特斯著,《“垮掉派”口袋书》,ISBN 0-670-83885-3(hc);ISBN 0-14-01.5102-8 3)“垮掉一代”精神探源[J],红河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三卷.第1期,P57 4)西奥多·罗斯扎克.反文化的诞生:反思技术社会及其年轻人的反叛.1969 5)常耀信.美国文学研究评论选(下册)[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第二篇:美国中学生必读的经典美国文学作品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Uncle Tom’s Cabin(by H.Beecher Stowe)汤姆叔叔的小屋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

A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红色英雄勋章

Fahrenheit 451华氏451度

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唤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

Invisible Man隐身人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篇: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

从影视作品主旨对比中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出路

张静涵

今年年底优酷土豆通过每集28万美元的天价引进了韩国SBS水木热播剧《匹诺曹》创造了新的收视神话,紧接着我们的广电总局推出了对海外作品的引进新的政策。想想今年年初广电总局的针对几部热播剧的大动作,业内人士做出了很多有理有据的分析,广电总局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我们从中也有自己的解读,单纯地从当前的热播的作品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点反思。

《来自星星的你》去年掀起韩剧热潮,金秀贤占领了中国的媒体版面。相较《匹诺曹》虽然天价引入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在我看来《匹诺曹》不能单纯地定义成一部偶像剧,而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影视作品。这部剧引起了所有的记者同仁的重视,作为记者要报道什么样的新闻,是观众喜欢看到的还是重要的新闻呢?现在依然记得朱镕基总理对《焦点访谈》的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想想现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们,那些占据各大版面头条的新闻是什么呢?作为一位记者就应该实事求是,那些未经求证的新闻,就一句有后续报道的暗示,被人们妄加揣测,然后通过智囊团的公关,后将人们的视角引向另一个层面,这其中又有多少真实呢?而人们真正关注的又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造成的就是每个人都是记者,而每个人都有娱乐精神。结局就是每个人都这么玩世不恭的看待每一件事,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也或者会尽情的娱乐。一旦有一日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又会怎么样呢?“假作真时真亦假”,不仅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开始不再相信,很多事情的真相都交给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转移人们的视线更可以掩盖真相,那些伤害造成的疼痛要么是更大的伤害,要么是无声无息的被掩盖。这部作品将视角落到记者身上,作为记者如何让做到客观的报道如实的表达,在真相和利益面前将如何选择?我想这部作品播出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深刻的反思,如何面对生活的每一件事,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还是三缄其口,亦或者是随波追流,面对黑恶势力是妥协退让还是与之抗争。在公平正义面前是选择亲情还是选择正义?

《学校2013》这部作品将视角放在学校。为什么学校的学生不喜欢课堂?为什么学校的学生吸烟、打架、校园暴力、早恋、不服从管理、殴打老师。这是多么心塞的问题,老师的尊严扫地,班主任进教室学生熟视无睹,嬉戏打闹、女生化妆炫富。一个地狱班的教室,有一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小霸王,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学校也束手无策,因为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老师反而一堆的责任,邪气完全盖过正气。当前的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但是在没有道德的约束之下的以人为本只会让学生更加的肆无忌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却让邪恶滋生。当这样的学生恶贯满盈的时候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庇佑,还有军队的收留。因为金钱会帮忙解决的这些。在黑恶势力横行的时候,有时候会让人越来越强,与恶势力来一场较量;或者也会和他们沆瀣一气,有时候会因为懦弱让很人多一念成差。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当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能否承载整个民族的明天呢?

《DOCTOR异乡人》这部作品将视角放到医生身上,医生救死扶伤,并且有民族大义,当然是朝韩的历史旧俗争端。但是这个具有绝顶医术的医生却在自己的国家流亡,成为异乡人,其实这和政治是挂钩的,因为一个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国家领导人造成的,造成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但是面对这些在医生职业道德和国仇家恨面前,主人公最终选择了医生的天职,而医生的选择也赢来了正义的支持,最终将卖国的人绳之以法,国家的领导人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被称作肥皂剧的韩剧里面反映的深刻的社会问题,每一步都值得我们深切的反思。再回首中国的当前占据小银幕的作品;最主流的要数“大刀向鬼子们看去”的抗日神剧,最火的是笑里藏刀背后的女人大战,有人是看娘娘们凭借精致妆容和波涛汹涌的夺人眼球,有人看的是小肚鸡肠的腹黑斗争。最接地气的要数家庭伦理剧中的为结婚、月供、孩子、小三们的婆媳大战与家长里短。校园题材中主要的主题是“致青春”“致闺蜜”爱而不能的遗憾,美好的校园就是花前月下,没有校园暴力,只有升学压力,教师就是“灭绝师太”学生都是天真小白兔,公主王子憧憬的都是童话般的爱情。医生题材中除了《心术》中提到“仁医仁术”“医患关系”这些热点话题,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其他的就是反映“看病贵”“生娃难”(全世界就围着一个娃转,先是怕生不出来,生出来想上学,上学怕找不着对象,找找对象愁结婚,结婚接着愁房子和娃子!周而复始)“医生找对象难”挂着医生的题材接着说爱情。记者题材中就是说记者只是个职业,渗入到每部作品中街谈巷尾的大姨大妈,再不就说记者偷拍的不良行为。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编剧就不能写出让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有这种大视角,而不是单纯地圈囿在家长里短中呢?我们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有那么多的能人异士,有那么多的素材,但是作为舆论导向的主流又将我们引到什么地方了呢?

中国终于出来个莫言了,这是我们的骄傲。以前我们一直和日本比较,里面充满了无尽的不服,这种不服是有道理的。目前在日本呼声最高的应该就是村上春树。想想为什么他总是和诺贝尔失之交臂?在中国有很多作家都会学习川端康成的写法,村上笔法中也可以看出川端的影子,塑造的男性形象都是懦弱的无言的万能胶男士。想想日本在往中国输出的动画片、影视作品中有多少文化侵略的痕迹,将文明的糟粕伪装好我们欣然的接受。想想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有强烈的自控力予以抵制呢?

作为中国的文人,与其那么多的着笔风花雪月、家长里短、宫斗大战,为什么不将自己的视角放在那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社会热点中呢?为什么我们要做鸵鸟呢?为什么我们要用自己来注解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呢?既然已经“洛阳纸贵”,我们就节约用纸,最后真正做到“洛阳纸贵”吧!

写什么样的文章,怎么样写文章,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写手,我们的一词一句引导着读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将我们的读者引向何方?当前的快餐阅读已经没有人有心读懂力透纸背的文字,没有人会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人们更多的是获取信息,我们要想清楚要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吸引读者,并且表达我们的准确信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作为社会的刀笔吏,也要为国为民。自己有广阔的视角将读者也引向更广阔的天空。我们不是“零余者”,我们是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人。如果我们没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那就将真实的生活客观的描述;如果我们有好的办法就用文字奔走相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鸡毛蒜皮的利益角逐,我们也要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在我们的文字中提醒人们那些我们已经忽略的宝贵的东西„„ 联系电话:***

第四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行酒令

篇一:古代娱乐 酒令

古代娱乐 酒令

酒令的简介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

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历史来源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又立之史。”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

起来。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

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

胜,负者受罚饮酒。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宋蔡宽夫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如1982年在镇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银器窑中,发现了“论语玉烛”酒筹筒和五十根酒令筹,这是十分宝贵的唐代酒令资料。唐代的酒令名目已经十分繁多,如有历日令、罨头令、瞻相令、巢云令、手势令、旗幡令、拆字令、不语令、急口令、四字令、言小字令、雅令、招手令、骰子令、鞍马令、抛打令等等,这些酒令汇总了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方式为酒令增添了很多的娱乐色彩

唐代以后,酒令游戏仍然盛行不衰,其名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酒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猜射性的,它们或猜诗,或猜物,或猜拳,总之,它们都是以

猜测某些东西的方式来决定胜负,然后进行赏赐或罚酒。

酒令是饮宴时劝酒佐兴的一种游戏。最初是指在宴席上监督他人饮酒之人,先秦时代就已有之,後逐渐演化为游戏。不过,在唐以前,人们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还不普遍,《梁书.王规传》:「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王规因为「未有此举」而不

愿行令,可见酒令在那时还不流行。

至唐,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士人,进士题名後,往往要在曲江宴集,文人多风雅,故席间常设明府(即宴席主持)、录事(纠察坐客及行酒令之人)以酒令佐兴。此风流荡,逐渐成俗尚,故在唐代,从民间到士林,凡宴饮之会,多行酒令。

唐时宴饮时所用酒令,主要有三大类,即律令,头盘,抛打。

细分则名目繁多,如「花枝令」、「雅令」、「招手令」、「打令」、「历日令」、「急口令」等等。唐人诗文中就有吟咏饮酒传令之事者,如白居易《就花枝》:「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筭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闲犹得在。」

流行於唐代社会的酒令,当然也在唐人小说中留下身影,成为唐人小说中一种颇具民俗意义的特殊意象。唐人小说中宴集欢会场景中常有饮酒传令的描绘,这些酒令或本来就在现实生活中广为流传,或出於作者

的随文臆造,但均幽默机趣,多见奇致之思。

如在《玄怪录.刘讽》中,描写一群女鬼置酒於月下欢会,主要场面即为饮酒传令,先是明府女郎举觞浇酒,致祝词;嗣後翘翘录事独下一筹,罚蔡家娘子。蔡家娘子持杯受罚。然後又一女鬼起立,提议传

酒令:

又一女郎起,传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说,传翠簪过令,不通即罚。令曰:「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传说数巡,因令翠绥下坐,使说令。翠绥素吃讷,令至,但称「鸾老鸾老」。女郎皆大笑曰:

「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

鸾老令是唐代广为流传的酒令之一,《全唐诗》卷八九七收录,此令为隋代贺若弼所做,起因如小说中所言:「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贺若弼仕周、隋,仕周,官至寿州刺史,襄邑县公。入隋,因平陈有功,封右武侯大将军。此为其嘲长孙鸾年老口吃而造,属於酒令中的急口令,它巧妙利用「l」与「n」、「h」之间的相近发音,造成发音拗折,不易说得流畅,读来具有

十分强烈的喜剧效果,因而也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大多数唐人小说中的酒令出於作者的随文臆造,这些酒令,除营造欢快热烈的氛围之外,也成为刻划

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饮酒传令中,自然而不动声色地展现人物的才情与品性。如《玄怪录.来君绰》,小说里来君绰与秀才罗巡、罗逖、李万进等亡命海州,途中夜投一宿处,主人威污蠖「命酒洽坐」,席间

主人「谈谑交至」,来君绰诸人几乎「不能对」,於是来君绰欲以酒令挫之:

君绰颇不能平,欲以理挫之,无计,因举觞曰:「君绰请起一令,以座中姓名双声者,犯罚如律。」君绰曰:「威污蠖。」实讥其姓。众皆抚手大笑,以为得言。及至污蠖,改令曰:「以座中人姓为歌声,自二字至五字。」令曰:「罗李,罗来李,罗李罗来,罗李罗李来。」众皆惭其辩捷。

来君绰本以别致出奇的酒令挫损威污蠖,却被对方轻易对出,在相互的酒令对答中,威污蠖的「辩捷」

之才也被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酒令在唐人小说中被创造性地赋予了多种功能,除以上所列之外,有时,酒令也成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方式。在酒令游戏中,还可以寄寓兴亡之势。如《大业拾遗记》中,有一段文字描写隋炀帝

於宫中小会,行左右离閤令,即以拆字喻李渊将代隋炀帝:

帝於宫中尝小会,为拆字令,取左右离合之意。时杳娘侍侧,帝曰:「我取杳字,为十八日。」杳娘复解罗字为四维,帝顾萧妃曰:「尔能拆朕字乎?不能当醉一杯。」妃徐曰:「移左画居右,岂非渊字乎?」

时人望多归唐公,帝闻之不怿,乃言:「吾不知此事,岂为非圣人邪?」

流行於唐代社会中的酒令,在唐人小说中有多姿多采的呈现,不仅使唐人小说充满文辨幽默之趣,也成为烘托场景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建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酒令的存在,无疑也给唐人

小说烙上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文人酒令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如果说的话,那么文人酒令则带有“阳春白

雪”的味道。

一是字词类。

汉语言独特的字形结构为文人们在词令上争奇斗巧提供了广阔的的台。字词令主要有:

1、八字令,每人说出一个带“八”字的词,此词必是八个同类的总称,说不出者饮。如“八仙”、“八

卦”等。

2、拆字对令:令官到一拆字对联的上联,要求在座者将下联对出,对不上者饮。如“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3、词牌合字令:此令要求说出三种曲牌名,三个曲牌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成另一个汉字,不成者饮。如:

木兰花、卜算子、早梅芳;月下笛,西地锦。女冠子(腰)。

4、离合字贯诗文成名。如: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饮一杯酒”。

5、同色离合字贯俗语。如:同色茶如酒,吕字两个口,饮荼大口,饮酒小口。

6、拆字贯诗句或俗语。如:一卜为下,二人说话,一人争上,一人争下;“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7、离合字贯俗语。如门口问信,人言不久便来;八刀分肉,内人私议不均。

8、推字换形。如:木在口内为困,推木在上为杏;十在口内田,推十往右为业。

二是诗词令,主要有:

篇二:32则行酒令简介及注释

1、陈季常怕闻狮吼

陈慥(zào),字季常,北宋眉州(今四川青神)人,一说永嘉(浙江今县)人,与苏东坡是好友,常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妓。

成语:河东狮吼

陈慥非常惧内,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就记载了有关陈慥惧内的故事。《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说,陈慥的妻子柳氏(本名不详,民间称柳月娥)非常厉害又爱嫉妒。有时陈慥与宾客谈天谈得起劲,柳氏却摔锅打灶地骂将起来,弄得陈慥和宾客十分难堪。陈慥很怕老婆,不能拿老婆怎么样。于是苏轼赋诗《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戏之曰:“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首诗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的,“我的朋友真可怜,谈论佛法忘睡眠。忽听老婆一声吼,手杖落地心发抖。” 刻画出正在高谈阔论的陈慥听到老婆骂声时惊慌失措的可笑神态,幽默至极。“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在魏晋至隋唐是柳姓人的郡望所在,故在此是指柳氏。狮子吼其实本是佛家的一个用语,意思是说,佛祖在众生面前讲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这里比喻柳氏骂声之洪亮。成语“河东狮吼”即来自此,比喻嫉妒而又厉害的妇人,来嘲笑怕老婆的男子。

2、周茂叔夏夜观莲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宋代人。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南康军,隶属江南东道,把江州的都昌、洪州的建昌(明析安义县)、江州的星子,统一管辖)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

3、薛仁贵箭定天山

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此天山并非今天的新疆天山,而是今蒙古的杭爱山。在唐代,它又被称为乌德犍山、郁督军山等,是漠北草原民族心目中的神圣所在。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天山脚下。朔风猎猎,大唐铁骑,不动如山。对面,铁勒九姓的十万大军,旌旗如云,刀枪如林,人喊马嘶,一望无垠。眼看就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这里曾经是整个草原的中心,无比强大的东突厥汗国的牙帐就在这里。虽然东突厥在贞观四年(630年)被唐灭亡,但在天山仍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此后很长一段时期,继突厥而起的铁勒各部总是在天山建立牙帐,以领袖草原各族。广阔肥沃而空虚的漠南草原,对于漠北各族而言,无疑是块巨大的肥肉。难以遏制其觊觎之心的回纥终于联合了同罗、仆固,开始犯边。不过强势的大唐,毫不犹豫地要把任何不良苗头都扼杀在摇篮里。于是,双方再次在天山脚下对峙。旌旗开处,铁勒军中跑出数十骑在阵前冲着唐军耀武扬威,这是挑战,也就是所谓“斗将”。斗将,就是交战双方各选猛将先进行一次单打独斗,用以激励士气,就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只见唐军中跃出一员将领,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弓似霹雳,箭如流星,“嗖、嗖、嗖”三声响过,三名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军将刹那间都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而亡。刚才还在嘶吼的铁勒军,就像一下子被扼住了喉咙,死一般寂静。呆立半晌之后,数十个悍将跳下马来,打出白旗。这时候的唐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新的辉煌。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唐将,就是赫赫有名的薛仁贵。

4、陶渊明白衣送酒

典出《续晋阳秋》。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喜欢喝酒,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有一年的九九重阳节,菊花盛开,南山清晰可辨,秋风吹拂,飞鸟翩然。这么美好的佳节,本是喝酒的日子,但这天陶渊明家中一滴酒也没有。他只好无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从中,有意无意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来消磨时光。正在百无聊赖之时,陶渊明远远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向他走来。走近一看,此人手里还抱着一个大酒坛。原来,这个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仆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给陶渊明送来一坛酒。陶渊明真是喜出望外,他连忙向白衣人表示对朋

友王弘的谢意,收下了这坛酒。白衣使者刚走,陶渊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坛盖,阵阵酒香向他袭来,他立即开始喝了起来,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屋里,后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赠酒、饮酒,或比喻自己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

5、苏长公正襟危坐 苏长公即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6、李青莲脱靴殿上 李青莲,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于“力士脱靴”来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李白供奉翰林时,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7、王司徒举扇蔽尘

扇子的历史至少已经三千年了。不过,扇子最早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用的,而是帝王的一种仪仗。我们从戏曲舞台上还可以看到其痕迹。古代在仪仗中用以障尘蔽日的大掌扇,多用鸟类羽毛编成,被称之为“扇翣(shà草名)”,是专为王后夫人制作的“车服”。词典上的解释是:用以拂尘取凉等。《世说新语》中有:“大风扬尘,王(导)以扇拂尘。”《晋书.王导传》说:“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这是将扇子当作拂去尘土、遮蔽浮尘的工具。

8、王羲之坦腹东床

坦腹东床是古代汉族民间故事之一,旧作女婿的美称。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9、曹孟德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10、毕吏部醉倒瓮变

毕卓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的郎官干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一个邻居酿了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喝得正高兴,让人家家丁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一绳子捆在那里,毕卓毕竟是做贼,也就没好意思出声。到了天亮,邻居一看,可了不得了,这偷酒的不是毕郎官吗,赶紧把他给放了,连声道歉,毕卓倒是很潇洒,哈哈大笑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一听,赶忙说,那怎么好意思,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给您准备点下酒菜。毕卓高兴得不行,就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

11、潘安仁乘车掷果

潘安作为男性美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说潘安仁驾着马车在街上走着,两边的女人无不为之着迷,每人手里都滴溜一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不停地丢..丢满了都。这叫掷果盈车...如今用来形容美男子受到妇女的爱慕与追捧。

12、黄初平叱石成羊

牧羊童黄初平入金华山修成神仙,能叱石成羊。后遂用“叱石为羊、叱石羊归、初平叱羊、动石为羊、初平叱石、叱石、牧羊金华、金华牧羊”等指得道成仙,或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1]

13、庄周生诙谐诞妄

荒诞虚妄。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14、孙北海尊酒不空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一号退

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东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尊酒不空源之蝶恋花 诗曰:

云水萦回溪上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月白沙汀翘宿鹭。更无一点尘来处。

溪叟相看私自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得闲中趣。

15、平原君珠履三千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三千珠履,珠履:鞋上以珠为装饰,富贵之人用之。形容平原君门客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

16、吕奉先辕门射戟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袁术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征讨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援。吕布手下将领说:“将军您一直想除掉刘备,如今可借袁术的手除掉他。”吕布说:“并非如此,袁术如果占据了小沛,就会联合北面泰山一带的部队,我们就会被袁术所包围,我不能不去救刘备啊。”于是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前来援救刘备,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寨,派卫士去请纪灵等将领,纪灵等人也请吕布一起饮酒。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贤弟。如今他被诸位所围,我特意赶来救他。我吕布生性不爱看别人互相争斗,只喜欢替别人解 篇三:国学经典之趣味语文篇

(一)趣味知识

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美丽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有计谋的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诗人尊号

“诗仙"李白 “诗圣” 杜甫

“诗魔”白居易 “诗佛”

王维

“诗杰”

王勃

“诗狂”

贺知章

.“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

中国古代“十圣”

1.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2.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4.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5.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6.武圣:关羽,三国蜀汉大将。重义气,精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为“关圣”“关帝”。

7.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8.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9.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10.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二)趣味词句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谐音式歇后语

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对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比喻式歇后语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飞机上聊天——空谈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聋子的耳朵——摆设

典故式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加减式歇后语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三下子丢了两下子——就那么一下子

俗语转化式歇后语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以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可怜虫——喻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糊涂虫——喻不明事理的人

应声虫——喻随声附和的人。

寄生虫——喻依靠剥削为生的人。

跟屁虫——喻跟在他人后头毫无主见的人。没头苍蝇——喻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井底蛙——喻见识浅陋的人。

癞蛤蟆——喻肮脏丑陋的人。

美女蛇——喻外貌美好而内心凶狠奸诈的女子。缩头乌龟——喻胆小怕事的人。

铁公鸡——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第五篇: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

浅析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

[摘要]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会发现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作品中都会通过大量使用排比句来达到一定的渲染效果。因此,只有译者对于排比的分类、能够达到的效果有所了解,才能准确地翻译原文。本文根据排比句的特点,提出排比句在英汉互译中应尽量使用直译的方法,并且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排比句的范例探讨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排比句;英文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79-03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时候,一定要对中外文化有所了解,通过上下文来揣摩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效果来翻译,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真。

文化传真需要准确地翻译。因此,任何一种文体或修辞法的翻译,包括排比句的翻译,要先注重理解,然后再将原文准确地转换为另外一种文字。要想更好地表达出来首先要深入理解,之后的翻译过程――“艺术的再创造”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严复提出了‘信、达、雅’,之后, 又有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瞿秋白的‘不增不减’,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重书的‘化’等说法的提出。这些标准及原则皆要求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好语言剖析的准确性和风格移植的贴切性,才能达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

具体到文学作品中排比句的翻译,译者需要清楚认识排比的分类、作者意图使用排比达到什么效果以及作者希望表达的感情色彩,才能更好地翻译出译入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译文。

排比由小到大可分为词的排比、短语的排比、句子的排比。使用排比能够达到一定的渲染效果: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英语的排比与汉语的排比相同,其效果是给人以整齐划一的美感。”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手段,它借助于平行铺排的结构增强语势,同时也增强了节奏感,因此,具有形式美和音律美。大多数排比都是可以进行直译的。对含有重复成分的排比进行直译可以基本保留原文的形式美和声音美,同时也可以通过再现的重复使突出强调的效果得以保持,使原文的语势美得以传达。而对于基本不含重复成分的排比更可以进行直译,既可保留原文的结构又不需担心重复问题。

一、词的排比

(1)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郭沫若《屈原》)

that's the power of freedom,that's dance,music,and poem.(2)There’s an “Axis of Evil” Iraq,Iran and North Korea,and we’re paying attention to it.And we’re making progress.(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Bush)

有一个“邪恶轴心”,伊拉克、伊朗和朝鲜。我们正处理这件事情。我们正取得进展。

原文中的排比句就属于广义概念上的平行结构。

(3)No,the way to win this is to be steadfast and resolved and to follow through on the plan that I’ve just outlined.(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Bush)

不,赢得胜利的惟一途径就是立场坚定、下定决心,并把我刚才提到的计划贯彻到底。

原文中的两个形容词分别被翻译成了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的短语。

二、短语的排比

(4)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了给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巴金《朋友》)

There was a time when my life was miserable and gloomy.My friends then gave me in large quantities sympathy, love joy and tears―things essential for existence.译文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中的多量合并,只用了一个“large quantities”。

(5)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帮助、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救回来。(巴金《朋友》)

Friends are my saviors.They gave me things which it is beyond my family to give me.Thanks to their fraternal love,assistance and encouragement,I have time and again been saved from falling into an abyss while on its verge.译文把排比项“他们的友爱”、“他们的帮助”、“他们的鼓励”中的重复成分“他们的”合并,只使用了一个“their”来搭配,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6)天,是灰色的,由烟囱中冒出来的烟也由黑色变成了灰色;远远地望去,灰色的湘江,灰色的麓山,灰色的长沙城,呵,整个的宇宙都灰色化了。

The sky was grey.The dark smoke from chimneys was also turning grey.The Xiangjiang River,the Lu Mountains and the city of Changsha all looked grey from afar.Oh, the whole universe was turning grey.译文把排比项“灰色的湘江”、“ 灰色的麓山”、“ 灰色的长沙城”中的重复成分“灰色的”合并,只用了一个“grey”来搭配,避免了重复。

(7)Thus we hate what threatens our person,our liberty,our privacy,our income,our popularity,our vanity and our dreams,and plans for ourselves.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自由,我们的隐私,我们的收入,我们的人缘,我们的虚荣,我们的梦想,以为自身所作的各种安排,凡此种种受到威胁,我们就会仇恨。

“在这个英语句子里作者共用了八个排比词语,由此使得这段内容更为清晰、强烈,语气更为气势,译文应体现出排比句。”

(8)I don’t believe the United States did that.And we pushed our allies aside.And so,today,we are 90 percent of the casualties and 90 percent of the cost: $200 billion――$200 billion that could have been used for health care, for school,for construction,for prescription drugs for seniors.and it’s in Iraq.(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Kerry)

我不相信美国这样做了。相反,我们把盟友都推到了一边儿。所以今天90%的伤亡和90%的费用都由我们承担:2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应该用在医疗保障上、用在教育上、用在老年人的处方药上,可现在却把这些钱都砸在了伊拉克。

(9)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Francis Bacon: “Of Studie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三、句子的排比

(10)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宫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她转来转去。(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Third Fairy-maid knew only too well what was on their mind.So,on every occasion,she put on nicer clothes and kept her hair smoothed,her trinkets polished and her face powdered,in order to attract these impious flies.“这个例子中共用了四个排比句,从各个方面,角度来描述三仙姑,如衣服、头发、首饰、宫粉。从中读者可以感到作者描绘的人物如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译文中增加了人称代词“she”和“her”。

(1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 《匆匆》)

If swallows go away,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If willows wither,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If peach blossoms fade,they will flower again.在译文中增加了连词“If”,这样既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又使句意更加清楚明白。

(1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匆匆》)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原文中三个排比项都重复了“ 过去”,译文则分别采用“flows away”、“ vanishes ”、“passes away”三个同义词组对三个“过去”进行转换。这样译文中既构成了相似的、平行的句法结构,又避免了完全的重复。

(13)And,as well,we’re pursuing a strategy of freedom around the world,because I understand free nations will reject terror.Free nations will answer the hopes and aspirations of their people.Free nations will help us achieve the peace we all want.(The 2004 Presidential Debate: Bush)

同样,我们恪守让自由传遍世界的战略,因为我们明白,自由的国家会打击恐怖主义,自由的国家会满足国民对理想和希望的追求,自由的国家将帮助我们达到我们都渴望的和平。

(14)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idence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Francis Bacon:“Of Studies”)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15)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 witty;the mathematics subt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Francis Bacon:“Of Studies”)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英语中另外一种排比格,其特点是分句或短语之间不使用连接词,而是用逗号或分号,但它在结构上可以是三项或三项以上,也可以是两项。

(16)I came,I saw,I conquered.我只身前往,我明察秋毫,我旗开得胜。

(17)We laughed,we sang,we danced.我们纵情欢笑,我们放声歌唱,我们翩翩起舞。

例16和17在保留词格的同时,又采用增词译法。

总之,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是基于对原文透彻理解基础之上的再创造。译文必须想方设法传递本民族的文化,使国外人士对译文民族的语言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译者还要重视锤炼字句,不断增加对本民族和译入语民族语言文化的理解,真正成为文化传递的使者。尤其是中国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喜好使用大量排比句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译者更应该重视排比句的翻译。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周仪,南宁.磨砺集[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2.[3]廖国强主编.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4]刘植荣编译.美国总统经典演讲与口才[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5]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下载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美国的文学作品中谈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作品中动词的作用

    品味动词 一、认识动词 导入:法国作家莫泊桑曾经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这句话生动体现......

    从莫言热谈到俄罗斯文学作品

    从莫言热谈到俄罗斯文学作品 最近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首次由中国人莫言获得而引起了轰动,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随处可见莫言的消息,莫言的代表作品更是被抢购一空,莫言热也引......

    从美国移民局看美国移民法中的人权问题

    从美国移民局看美国移民法中的人权问题虚风子今年三月十一日,正值美国"九一一"惨剧半年纪念之日, 佛罗里达一所飞行学校收到并公布了美国移民局寄往该 校的两封公函。这两封信......

    8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8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爱情观。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不衰竭的主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演绎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 80年代......

    要关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大全

    要善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 -----沈从文作品赏析 [内容提要] 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有很多,有纯写景的,有写人文风俗的,把二者融会贯通的,作品惟妙惟肖的,体现得如身临其境般的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 郑思萌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格: 2、 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

    浅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浅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在他们的......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成语★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成语 《离骚》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文心雕龍·物色》:“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草木零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