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恩施民俗
恩 施 民 俗
傩 戏
傩戏,是主要流行于鹤峰全县及与之毗邻的恩施市红土、三岔一带,是当地群众藉以酬神还愿时演唱的戏,故称“傩愿戏”。其流传历史较古老,距今已有7代传人300多年历史。傩戏演出班子称坛,班主称掌堂师,因表现形式是以祭祀仪式为载体,以酬神还愿为目的的表演,故表现剧目多是与所谓“天地水火”神相关联的历史故事或传奇故事。如《孟姜女寻夫》、《柳毅传书》等。其中,以孟姜女的故事最多,有“孟姜女不到不勾愿”之说,孟姜女也即成了傩戏中美丽的神灵。
傩戏音乐主要由正腔和小调两大类组成,有平调、怨调、神仙调等。正腔类唱腔粗犷朴实,小调类欢快流畅,民歌风味浓。演唱形式为锣鼓伴奏、人声接腔,音乐气氛十分热烈。傩戏发展到近现代,用以酬神还愿的渐次稀少,而代之以傩戏剧团(业余)形式出现并参加舞台表演。音乐伴奏上加进了胡琴,演员上也出现女演员登台,傩戏逐步步入舞台化,因而也为现代观众乐于接受和喜爱。
哭 嫁
女儿出嫁之前哭嫁,是恩施州土家族古老而独特的婚俗,因其哭嫁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故称之为“哭嫁歌”。
土家女儿从开始懂事之时起,就跟随母亲和祖母学唱“哭嫁歌”,有时在闺房中由母亲教唱,有时在火炉旁由祖母带唱。随着时光的流逝,女孩儿们渐渐长大,“哭嫁歌”越唱越多,少则会唱百余首,多则会唱数百首,聪明的女孩还会自编自唱。为了在出嫁时“哭嫁歌”唱得多而且好听,女孩们平日里在山中砍柴、田间劳动、井里担水、溪边戏水、草场放牛时,都不断地练唱“哭嫁歌”,缠绵的歌声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声在山川中久久回荡,使人着迷。女孩长大后,在出嫁前数日,半日甚至一月前开始哭嫁,或独自一人哭诉,或亲人围坐陪哭,有哭祖先、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的,有哭家乡、哭朋友的。其哭声时而低沉,时而悲切,时而高昂,时而欢欣。所唱“哭嫁歌”的歌词多是长短句,也有五言、七言句子的。如:“一更里哟哭悲声,爹娘为儿操碎心,小来愁的长不大,长大又愁定终生。二更里哟哭伤声,哥哥为妹费了神,孝敬父母抚弟妹,火把照路后人行。三更里哟哭泪声,小妹人乖靠姐引,吃个粑粑分两半,姐妹情深难离分。”又如:“我的爹,我的娘,你的不肖女儿,象香炉脚下的一堆纸灰,大风一吹纷纷起;象山上的鸟儿,长大离娘飞,一无歇枝,二无窝归,今日飞去何日回。”再如:“悖时媒婆娘,象根拄路棒,拄着过河去,甩在河坎上。”等。
出门前夜是哭嫁的高潮,从山寨里推出九个漂亮聪明的姑娘与即将出嫁的姑娘陪哭,称“陪十姊妹”。陪哭开始,一个姑娘领头唱起五句子开台歌:“石榴开花叶儿翠,当堂坐的十姊妹,大家劝我起歌头,开个口儿带姊妹。”接下来便正式陪哭,有独唱、对唱的,还有轮唱、伴唱、合唱的,简直象一场色彩缤纷的赛歌会。所唱的“哭嫁歌”主要有“十劝姐”、“闹五更”、“双逗趣”、“探姐歌”、“劝嫁歌”、“出嫁歌”。歌词多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的。如:“一劝姐,孝双亲,人人都是父母生,姐姐耶,养儿要报父母恩。怀胎十月才临盆,娘奔死来儿奔生。二劝姐,要勤快,吃穿要靠劳动来,姐姐耶,人勤地勤家生财。一个早工打捆柴,三个早工做双鞋„„”等。次日,迎亲的队伍来了,姑娘高声哭道:“小小树儿难分杈,女儿难舍爹和妈,不被不穿也不搭,不出家门不出嫁。”此时,爹妈、兄嫂和山寨里的姐妹们都围上去轻言细语劝回。姑娘方才无可奈何地停止哭诉。阿哥走拢来,将阿妹背起,向外走去,送妹上花轿。顿时久等在外的新郎倌和迎亲的人们欢呼雀跃,鼓乐大作,簇拥着坐着新娘的花轿向新郎的家里走去。
“哭嫁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植根于民间的特有传统文化。但是,在解放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地方已日渐消失,目前只能在偏远的土家山寨偶尔可以听到“哭嫁歌”的歌声。
撒尔嗬
跳丧舞,又名跳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恩施州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早在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这种习俗经过不断传承,逐步演变为恩施地区土家族的跳丧舞。当地土家族死了老人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故民间有“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之说。其舞蹈因地域差异有所不同。以巴东县为代表的跳丧舞为“灵前舞”,两人或四人对舞于灵前,由掌鼓者指挥和领唱,舞者闻声起舞,围观者跟着合唱。舞蹈动作有“四大步”、“待尸”、“滚身子”、“幺姑姐”、“叶儿嗬”、“摇丧”、“燕儿衔泥”等20多个类型。舞者双膝不断上下颤动,胯部左右摇摆,有时大八字步蹬着前行。舞蹈造型有颂扬前辈武勇功勋的,有表现人们劳动生产形象的,有模仿飞禽走兽的。有的动作粗犷、豪放、刚劲有力,有的动作活泼、流畅、节奏明快,有的动作轻松、柔缓,富于抒情。以来凤县卯洞为代表的跳丧舞为“绕棺舞”,掌鼓者唱开台歌后,领着四至六名手持各种打击乐的舞者,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乐器,一边合着歌声绕棺舞蹈。舞者身体略微下蹲,走“花步”,穿插前行,故“绕棺舞”又称为“穿花舞”。舞步轻盈,动作优美,极具观赏性。此外,咸丰县大路坝一带的“开血河舞”也是跳丧舞的一种类型,端公鸣金颂经后,挥舞长剑,绕棺舞蹈,步伐刚健,动作有力,故又称为“剑丧舞”。
恩施州内的跳丧舞源远流长,形式多样,表现力和观赏性强,不失为土家族的艺术珍品,是恩施土家族文化的奇葩。
如今,跳丧舞已逐步从丧葬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舞蹈。长阳的“巴山舞”也是以跳丧舞为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在全国颇具影响。
女儿会
女儿会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一般在阴历七月十二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被誉为“土家情人节”的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对象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都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通心曲,以定终身。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朝廷对恩施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清湖广总督迈柱在雍正13年奉清雍正皇帝在施南实行“改土归流”,第一任鹤峰知州毛峻德颁布四条禁令,其中第三条规定:“闺门之教宜先,旧日民间子女,男女混杂;廉耻不顾;毋令与男子同坐,以礼约其身。至于选婿,祖父母、父母主持之,不必问女子愿意否。„„一经聘定,终身莫改”。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恩施市年年都举办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的一种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作“摆手”,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丧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相传古代覃氏在东门关伐一异木,沿酉水流至漫水生根复活,其子孙常舞于树下,形成以后的摆手舞。据考证,摆手舞是在土家山民打猎归来、丰收之后、打仗凯旋归家时,以舞蹈庆祝丰收和胜利,经逐步演化而形成的。
很早以前,跳摆手舞的时间、地点不固定,凡有喜庆之事,就地蹈之。清顺治8年,在酉水河东舍米湖修建摆手堂后,才有固定的跳舞地点和时间。从此,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就成为摆手舞节,在舍米湖举行盛大的摆手舞会。土家族山民聚集在摆手堂前,在“梯玛”(土家语,即土老师)主持祭祀仪式(即向土王拜年,祈祷平安和丰收)后,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围圈而跳。舞蹈时,由一人习鼓兼鸣锣,众人随鼓点进退而舞。舞者手与脚成顺向同时动作,两人相对,踢踏摆手,扭腰旋转,刚健有力。舞蹈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旋转摆”、“三步半小摆”、“叉摆”、“望月摆”、“横小摆”等,有“大摆”和“小摆”之分。每舞一周或数周交换一套程式,把许多动作连贯起来,构成具有完整情节的段落,套套相连,环环紧扣。如“生产舞”的动作包括耕田赶牛、播撒谷种、扯秧拔苗、薅秧锄草、打谷挑担、扬谷筛米等动作,将整个生产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摆手舞的内容丰富,除反映积肥、挖土、下种、薅草、插秧、割谷以及纺棉花、织土布等内容的“生产舞”外,还有表现古代打仗凯旋的“马前舞”、表现在宫廷朝拜土王的“饮宴舞”、表现狩猎生活的“赶仗舞”、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表现动物活动的“水牛打架”、“公鸡打架”、“犀牛望月”、“鹤鹰闪翅”、“跳蛤蟆”等。
如今,来凤县河东还保留着地道、原汁原味的跳摆手舞的习俗,每逢摆手舞节,身穿土布长衫、头缠青色丝帕的男子和身着土布服饰的女子,汇集于摆手堂前,尽情地欢舞。来凤县城也修建有“神州第一摆手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摆手舞节日盛会。
肉莲湘
莲湘舞,在全州各地广为流行,表演者手握一根三尺长并安有铜钱的竹杆。用竹杆两头,均匀而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腿、手、肩、背等部位,旧时多为乞讨谋生而打,现为娱乐性群众舞蹈。
利川还流行着肉莲湘,表演者徒手赤背,两手有节奏地拍大腿、手、肩、背、胸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别具风格,趣味无穷,表现了土家人的粗犷性格。传说,肉莲湘的起源与城隍菩萨有关,农历5月27日是城隍菩萨的生日,5月23日是城隍菩萨巡视民情的日子。这一天,山民画上花脸,扮成小鬼打扫街道,并沿门挨家欢喜跳跃,以手击于周身有节奏地拍打助兴,是不持铜钱竹竿的“莲湘”,故名“肉莲湘”,渐次发展成舞蹈。肉莲湘即取于用手拍打,噼啪作响之意。
第二篇:恩施民风民俗之我见.
恩施民风民俗之我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8月19日,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自治州首府为恩施市。面积24111平方千米。截止2010年末,人口约394万,其中汉族约占45%,土家族约占46%,苗族约占6.5%。春秋为巴国地。1949年设恩施专区。1970年改称恩施地区。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改现名。属鄂西南山地,有“山原”之称。
恩施州城
恩施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有摆手舞、撒尔嗬、铜铃舞、肉连响、耍耍等。民族戏曲有傩戏、南剧、灯戏等,还有山歌、民歌。恩施也被称为“歌舞之乡”,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诞生在我州的利川市,利川市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灯戏表演
恩施州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董必武、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恩施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战斗过。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长达八年之久,成千上万的恩施儿女为国捐躯。
抗战中的贺龙元帅
著名作家马识途以恩施如火如荼的斗争背景,写出了长篇著名《清江壮歌》。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
恩施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华中药库”、“烟草王国”、“鄂西林海”、“中华植物基因库”的美称。恩施的硒资源位居世界第一,恩施被称为“世界硒都”。
烟草
珙桐
恩施州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恩施州交通图
随着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恩施州将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为主干,以209、318两条国道和省、州、县(市)、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安全、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沪蓉西高速风光
宜万铁路风光
●我见之恩施土家礼仪民俗
一、诞生俗
(一)添生
添生是生儿生女的事情,人们把它当作传宗接代和养老送终的头等大事。
(二)逢生
第一个进添生大门的人叫“逢生人”。无论来者何人都要以礼相待,弄东西给逢生人吃。乡亲们得到添生的消息都要前来关心和捧场。
(三)报喜
添生后娃儿的爹要尽早去家家(外婆)报喜,让家家放心,俗话说:“婆家不报喜,娘家无祝米。”报喜一般要准备四样茶礼。如果生的女娃子(女孩),礼品中就要有白酒;如果生的男娃子(男孩),礼品中就应有嘎嘎儿(猪肉)。报喜后,家家定下洗三的日期。不过逢三不洗三,如日期有违,当另择吉日。
(四)洗三
洗三,又叫“吃三朝饭”。三朝是说婴儿存活三天的好兆头。洗三是对新生命的一次重大洗礼,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节日。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五)坐月子
产妇生儿后一个月为“坐月子”,必须在家修养一个月,这一个月一般不下床,不出屋,不吹风,忌生冷,不能去别人家(否则谓“热血扑门”)。不出月,陌生人不能看产妇和婴儿。
(六)打喜
生了小儿后,必须到女家报喜,互相商定日期“打喜”。到了约定日期,女方家人前来送“祝米”。物品一般有鸡蛋、面条、红糖等。
(七)吃红蛋
送祝米之日,亲戚朋友必可享用主人家的荷包蛋和甜酒,这便是“吃红蛋”。红:寄寓者吉祥喜庆、红红火火之意。所以,相亲在婴儿满月时间里,除了主人邀请外,也可主动要求去去吃红蛋以示庆祝。
(八)满月
满一个月后,必须摆酒席招待来客和打喜漏掉的宾客。做满月要为婴儿剃胎发、洗澡、穿新衣等。
(九)抓周
抓周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属传统诞生礼之一。父母事先把能代表兴趣、爱好、前程、财富的物品以及玩具等(12—14件)摆成一圈,然后把宝宝放在中间端坐,在不作任何诱导的情况下,任由宝宝自己挑选,看宝宝先拿什么、后拿什么。以此来预测宝宝的志向、前途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比如,宝宝先拿笔表示爱学习,先拿钱表示有财富,先拿官印表示能做大官,先拿吃的表示有口福……等等
(十)过童关
小孩周岁后每逢生日,母亲必煮几个鸡蛋以示庆祝。如年满12岁,就意味着度过了童年的关口而成了大人。所以,12岁这个生日亲戚朋友往往要庆祝一番。
在土家族传说中,远祖是蛋生的。古时世界处于混沌之中,一片黑烟,无天无地,昼夜不分。突然一阵狂风将黑烟吹散,随之飘来一朵白云,白云里裹着一个硕大的蛋,蛋白如天,蛋黄似地,随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蛋裂开了,跳出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名叫卵玉,她就是土家族的祖先。卵玉喝虎奶,吃铁铊,她见天地相互粘连,就用箭射开,才有了世界的开端。所以,土家族崇敬蛋,认为蛋是人类之种。土家族在举行诞生礼“打三朝”和“满月酒”时,最看重的食品就是醪糟荷包蛋,凡是前来贺喜的人,每人都得吃一碗醪糟荷包蛋,这实际上就包含有纪念土家族祖先开天辟地、发祥繁衍的含义。当土家姑娘出嫁时,男方总要给女方送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姑娘在出嫁前夜就用此蛋在脸上滚三下,名曰“开脸”,象征获得生育的蛋种,预示后代的繁衍和民族的生生不息。可见,土家人认为,人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就要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光阴。
二、婚嫁礼
土家族的婚姻不论是旧婚还是新婚都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婚前一个月或半月,新娘就要哭嫁,哭嫁那天晚上,全寨相好姐妹都来陪哭,土家语叫“坡”。在此期间家族亲友都要宴请新娘一餐丰盛的饭菜,叫做“嫁饭”。结婚前一天新娘正式“开脸”,请人扯去脸上汗毛,眉毛扯成新月形,发辫梳成“粑粑髻”。下午男方派两三乘轿子(花轿抬新娘,篷轿抬送亲的)和抬嫁奁的队伍。“头嘎”即媒人或媒人的代理人,是迎亲队伍的领队,其标志是拿一把雨伞。“二嘎”即管理各项礼物的督官,其标志是背一个花背篓。当晚,女方向督官要哭嫁粑粑,厨师茶钱等礼品。迎亲队伍到达女家后,女方要举行拦门礼。然后鸣炮奏乐,将轿子停在院子里,上席吃饭。第二天早上,新娘穿上红呢子长衣,哭拜辞别祖先后,把手中的两把筷子往前后各丢一把,上了花娇,哭着“哭嫁歌”,一直到男方家听到她的哭声为止。拜堂入房后,还要进行“夺床”,男青年闹新房。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端着茶盘向前来道喜的亲友、长辈敬茶,长辈还要送茶钱,婚后三日还要“三朝回门”。
“夺床”,按照土家族婚俗,新娘跪拜天地后,新郎新娘要尽快站起来,直入新房,抢先坐在床上,叫“夺床”。夺床的规定,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新娘常常坐在界线上。这时新郎也不让步,用身子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以外。双方互不相让,难解难分。这时新郎猛地一下揭开新娘的盖头巾,新娘羞得一笑,夺床也随之告终,据说,谁先坐床,将来由谁当家 “哭嫁”是土家婚俗的又一特色。因哭声文词巧妙,有腔有调,悦耳动听,所以人们又称为“哭嫁歌”。其内容是哭爹娘,哭兄嫂姐妹,哭祖先等,以诉离别之情。出嫁前一天晚间,姑娘和乡邻姐妹十人围着火炕同哭,称“陪十姐妹”。土家族曾把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现在,除一些偏远山寨还保留“古之遗风”外,姑娘出嫁已无须袭旧时的“照例必哭”了。就是哭,也只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惜别之情。
土家族姑娘出嫁前,要在娘家又哭又唱,一连哭唱3天整。这种习俗叫做“哭嫁”。哭嫁时唱的歌叫“哭嫁歌”。一般女孩子从懂事起就得学唱“哭嫁歌”,歌词的内容包含着向父母告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向兄弟姐妹告别,表达对手足之情的留恋;向邻里告别,从此离开故里和童年朋友,将过着另一种新的生活……这些哭嫁的歌词和腔调都是世代相传的,因此也是十足传统的。父母、兄弟姐妹和邻里友好,听到将出嫁的姑娘的哭嫁歌,都要劝慰一番并相赠礼物以为纪念。“哭嫁”变成即将出阁的姑娘对父母兄弟姐妹邻里友好以及少女时代的眷恋。
待嫁先学《哭嫁歌》
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地域不同,哭嫁内容也各有特色,一般有“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骂媒人”等几个部分。哭嫁时间,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是七至二十天,也有长达一个月的,“开哭”时,是在轻歌微吟中吐露悲伤。后来,离婚期愈近,其词愈恻,其声愈悲,哭得口干舌燥,嗓子嘶哑,两眼红肿,如疯如痴。如今,时代变迁,青年们向往自由幸福,婚姻恋爱皆由自己作主。土家族姑娘出嫁也无须因袭旧时代的婚俗了。虽然一些偏远山寨还保存着这种风俗,但也不兴哭嫁,即便哭,也往往是哭个三声五声,歌伴插科逗趣,新娘忍不住笑了,这也算是一“哭”。
三、寿礼
寿礼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礼仪之一。土家人祝寿,对小孩子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叫“过生日”,50岁后方称“祝寿”。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龄再高也不能称“祝寿”,“尊亲在不敢言老”。土家族为老人祝寿要献鱼,上长寿面,敬寿桃,满60花甲的寿礼最为隆重。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长寿,堪称民族美德。
四、葬礼 葬礼,几乎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的悼亡仪式和祭祀活动。土家族俗称葬礼为“白喜”、“白会”、“老龙归山”等,一般要跳唱丧鼓歌。其主要活动是跳丧,即跳唱非常神奇和隆重的“撒尔嗬”。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种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似剧非剧,风格异常古朴和别致。舞姿非常优美,时而绕臂穿肘,形似凤凰展翅;时而相对击掌,犹如幺姑筛锣;时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痒;时而嘴唇触地,恰似春燕衔泥;时而相互嬉戏,犹如牧童戏水等等。土家人跳丧为何称其为“撒尔嗬”呢?其实,这是因跳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而得名。
撒尔嗬表演
土家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透:为什么用欢乐歌舞来吊唁死去的长者,用哀哀的哭嫁歌庆祝女儿出嫁的喜事?这大概是土家人认为人一生只是历史上的一个音符,人老至死只是这个音符 的终结。活着的人们用歌舞欢送死者安然归去,又用歌舞来迎接的生命的诞生;或是用歌舞来洗涤人生的悲愁,冲淡死别的痛楚,激起还在生活着的人们的勇气。因为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人们还要战胜未来的生存磨难。一位土家学者说,跳撒尔嗬是土家族人的“死亡迪斯科”,或“死亡摇滚舞”。算是把这层道理讲绝了。
撒尔嗬表演
哭嫁
●我见之土家服饰习俗
一、女子服饰
头包1.7至2.3米青丝或青布帕,不包人字路形。上衣布:一、大襟,左开襟袖大而短,无领,滚边,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镶花边。
二、银钩,这种衣为矮领,衣襟和袖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襟青边则用彩线绣花。
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镶16.5厘米宽边,领高1.65厘米,镶三条细边。
四、结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红衣),这种衣长而大。女鞋较讲究,除了鞋口滚边挑“狗牙齿”外,鞋面多用青、兰、粉红绸子。鞋尖正面用五色丝线绣各种花草、蝴蝶、蜜蜂
绣花鞋垫,是姑娘赠给意中人最珍贵的礼物哦。、上衣---银沟;下装---八幅罗裙 绣花鞋垫
配饰 配饰
二、男子服饰 男子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没有完全盖住头发。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 ”,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
三、小孩服饰
土家族的孩童衣裤不多讲究,主要注重的是鞋帽。小孩一般戴猫头尾巴帽,帽子前额用金银打就的十三个菩萨像,中间大的一个为观音坐像,两边钉有十八罗汉像,虎帽两侧至两腮前有银勾,用于小孩系帽用,帽顶两侧用白兔毛做成的虎耳,上前挂银铃,虎帽用大红绸缎做面料,前檐绣有一个“王”字,后脑绣有双龙抢宝等图案,胸前持有金锁银牌,上打有“福、禄、寿、禧”字样,帽后悬有金链银梁。小孩的鞋也为老虎鞋;用红绸缎做面料,鞋尖向后翻,两耳插上兔毛,前绣一个“王”字,两侧绣花。土家族是崇尚虎的,小孩穿戴虎帽、虎鞋是受虎的“围抚”,邪恶不敢侵害,可避邪壮威,既可使小孩显得天真活泼,伶俐威武。
四、特色服饰 西兰卡普
随着社会的发展,恩施土家族人民早已换上了方便时尚的现代服装,那些特色服饰只有在节日、演出或者那些偏远的地方才看的见吧。
●我见之恩施土家族食俗
一、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是
包谷饭 土家族季节性的包谷饭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二、节庆、礼仪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
石耳炖鸡鸭
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 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菜肴中,正上方必摆腊肉。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油茶汤
社饭→
三、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四、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
土家十大碗
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粉(米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腊蹄子火锅
合渣
●我见之恩施风景区
恩施州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这里有山青、水秀、石美、洞奇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五彩缤纷、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州内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极富特色,星斗山、七姊妹山、铁厂荒、长岭岗等自然保护区秀色宜人。八百里清江尽皆画廊,这里有“神州第一漂”--清江闯滩;中国第二大石林--恩施梭布垭风景区翠屏环绕、群峰竞秀、妙若盆景;幽深奇绝的洞穴奇观--恩施龙麟宫风景区将把您带入人间仙境;华中土司第一城--恩施土司城将带您去亲身感悟曾在恩施施行达450年之久的土司制度及文化;国家4A级景区、“湖北十佳旅游景区”神农溪漂流如诗如画如锦;国家级森林公园坪坝营万亩古杜鹃争奇斗艳;壮丽天成的腾龙洞、黄金洞、玉龙洞等天然溶洞堪称世界地质奇观,是游客争相观览的佳景;特别是新近规划建设的恩施大峡谷景区,内有世界最美的地缝,有世界公认的第一长暗河,有举世无双的绝壁与峰林等,集雄、奇、美、幽、绝、野、秀为一体,构成一幅幅天然胜景。
恩施大峡谷
腾龙洞
●我见之恩施土家族对白虎的崇拜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
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进行宗教式的虔诚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白虎的影子。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战时所持的(钅享)钎、戈、剑上面,都铸镂有虎头形或镂刻有虎形花纹。如今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盖“猫脚”花衾被;门顶雕白虎、门环铸虎头。其意用虎的雄见来驱恶镇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土司城内白虎雕像
↑国道旁雕像
祝各位生活愉快!
第三篇:恩施导游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西与重庆市黔江、万州区接壤,南连湖南湘西州,北靠神农架林区,东与宜昌市交界。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的复合山区,属云贵高原东部延伸部分。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谷深切,高差悬殊,最高海拔3005米,最低海拔66.8米,平均海拔1000米,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具有秀、雄、奇、绝、险的特色。
地理特点:
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多奇峻岭,河谷暗流,飞瀑流云,奇洞异窟,特别是溶洞、溶沟、伏流分布广泛。武陵山、巫山、大娄山、大巴山四大山脉穿越其境,长江从恩施州东北角穿过,清江等数百条河流横贯东西,小高原、小盆地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恩施自治州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恩施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恩施州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土家、苗、汉、侗、蒙古等27个民族,人口387万,土家族占总人口33%,苗族占15.5%。恩施自治州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上古时属禀君国,春秋为巴国地,战国属楚巫郡,秦汉属黔中郡、南郡,三国吴及晋为沙渠县,北周置施州,隋为清江县。由唐至清隶属名称多变。其间雍正六年(1728年)称施县,次年改称恩施县,意思是皇帝赐恩于施县,从此定名,沿袭至今。从秦统一到元以前,土家族聚居地称为“巴郡南群蛮”。元至清雍正年间在恩施实行土司制度,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流官制(史称“改土归流”),置施南府,民国十五年(1926年),先后将鹤峰、巴东划归恩施管辖,成为八县之始。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曾为湖北省战时省会。1949年以后,设恩施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巴东、鹤峰、来凤、咸丰、宣恩、建始六县。1997年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恩施市。
自然资源:恩施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1.62%,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的美誉。已知的植物品种达3000余种,树种资源占全国现有的七分之一,其中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达50多种。有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有珍贵的珙桐、银杏、台湾杉等,植物中有不少名贵中药材,如:黄连、党参、当归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产量高。矿产资源以沉积矿床为主体,门类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种矿藏60多种,矿产地366处,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五分之一。尤其是近年发现的世界独有的硒矿床,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恩施州也因此被誉为“世界硒都”。
地区特产:恩施州是中国四大烟叶生产基地之一,白肋烟产量居全国第一,产品远销西欧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坝漆“名冠全球”,茶叶、柑橘等传统土特产品久负盛名。恩施民风淳朴,民俗奇特。土家人饮“咂酒”,住吊脚楼,唱山歌,对山歌,唱哭嫁歌,喜欢“撒尔嗬”和“巴山舞”等群众性舞蹈,擅长表演肉莲湘、傩戏、八宝铜铃、毕兹卡等传统舞蹈,织“西兰卡普”,葬“岩葬”等,具有原始、古朴的土家气息。起源于土家男女谈情说爱的“女儿会”,质朴粗犷的土家歌舞“摆手舞”是吸引游客参与的好项目。
恩施大峡谷
位于恩施市屯堡和板桥境内,正处于恩施-利川-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318国道横穿景区,距恩施市区30公里。峡谷以庞大著称,险峻传奇,山头高昂,有仰天长啸之浩气;水质清幽,有脱胎换骨之感受。峡谷中沐抚大小龙门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百座独峰,仅200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可谓举世无双。峡谷全长108公里,其间近10公里的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有开发价值的景区达300余平方千米。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万米绝壁画廊,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畅,这些绝美、奇美、雄美、优美的景色与原始森林、梯田山庄、远古村寨构成一幅雄伟壮观、古朴和谐的景象。主要景点有大河扁、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腾龙洞
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清江上游利川市近郊,距利川市城区6.5公里。属地文景观类风景区。2003年9月,利川腾龙洞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投巨资1.5亿元打造腾龙洞,使之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一大旅游品牌。2006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营运。
腾龙洞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以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与旱洞相连,主洞与支洞互通,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的神奇风光和独特魅力而驰名中外。洞口垂直高度74米,宽64米,洞长52.5公里,该洞穴系世界特级溶洞之一,位居世界第七,亚洲第一。清江至此跌落形成“卧龙吞江”瀑布,水声如雷吼,气势磅礴。步入洞中,极品的自然奇观、大尺度空间效果的激光电子剧场和大型原生态歌舞“夷水丽川”等,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化,感受到当今高科技的冲击波,还可以体验到原始野趣的乡土歌舞和亲身参与的快乐。2005年10月,腾龙洞被中国地理地质界、风景旅游界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恩施土司城
国家3A级景区。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的发展方略,由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2002年向社会开放。
恩施土司城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
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城内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自2005年以来,土司城每年举办民间艺人绝活表演,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位于民族文化区中心的土家族“九进堂”,将土家族传统的干栏民居吊脚楼、摆手堂、官言堂、书院、月台、戏楼等融为一体,亭榭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赏心悦目,雕花门窗原始古朴,集土家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外观最壮观的仿古建筑群。
坪坝营
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咸丰县南端,与恩施的来凤县、重庆黔江区接壤,距咸丰县城50公里,距渝怀铁路正阳火车站12公里,距黔江旅游机场32公里。属山岳型自然风景区。
园内有12万亩原始森林、6万亩原始次森林、7万亩人工林、万亩千年古树杜鹃、无数的飞禽走兽、罕见的穿洞群落、别致的飞瀑溪涧以及宜人的高山气候,堪称树的王国、花的海洋、动物的乐园、人间的仙境。以古、奇、秀、幽、野等景致构成的浓郁的原始生态气息为显著特色。远看群山逶迤、浩瀚苍茫,是我国中西部连接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区。园内景观奇特多样,林海茫茫,鸟语花香,随处可见溪流峡谷、瀑布,尤其是公园内穿洞群落,堪称一绝,象隧道、象迷宫、象神秘的人体器官;白家河温泉“景”上添花,让游客感到暖意融融;站在海拔1911.50米的坪坝营最高峰观
全景,或晴空万里,或云遮雾锁,都显得气势磅礴,奇异缥缈,一年四季景色各异。
唐崖土司皇城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丰县尖山乡集镇1公里处的唐崖河畔。属古建筑类遗迹景观。始建于元至正六年,明天启初年又进行扩建,辟3街18巷36院,面积4平方公里。内有帅府、官食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张飞庙)、玄武庙等寺院。现在土司城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牌坊,是明天启三年修建的,全石仿木结构,飞檐翘角,3门4柱,高6.8米,宽6.03米。明熹宗朱由校亲笔题写的“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分别刻在石坊正反两面的匾额上。玄武山上有苍翠挺拔的夫妻杉,至今已380多年,现树高44米,冠幅225平方米,两树枝干连理,并峙而立,如夫妻携手,令人慨叹。土司皇城后山有土司墓群,建造风格别具一格。
第四篇:恩施会议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____________主任
为了增进中南三省心血管疾病的学术交流,由我公司组织的“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学术病例交流活动将于2014年7月31日—8月3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将是河南、湖北、江西三省心内科专家的一次交流盛会。在此,我公司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地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时间:2014年07月31日(星期四)— 08月3日
会议安排:
2014年7月31日报到
2014年8月1日上午8:00 — 11:00 会议
下午 活动
2014年8月2日活动
2014年8月3日撤离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06月25日
会议日程安排
2014年7月31日报到
2014年8月01日8:00---10:30学术会议
2014年8月02日
2014年8月03日
10:30大巴赴利川市区 11:30—12:30 午餐 12:30---16:30腾龙洞 晚上赶回恩施晚餐7:30---17:00大峡谷 晚上赶回恩施晚餐撤离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介: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拥有世界最大的独立硒矿床。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恩施腾龙洞简介:
腾龙洞风景名胜区,是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该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初步探明洞穴总长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个大厅,地下瀑布10余处,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无毒气,无蛇蝎,无污染,洞内终年恒温14一18℃,空气流畅,旱洞全长59.8公里,为亚洲第一大旱洞,水洞则吸尽了清江水,更形成了23米高的瀑布,清江水至此变成长16.8公里的地下暗流。神奇的是,水旱两洞仅一壁之隔,2005年被
国家级权威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震撼腾龙洞”。
恩施大峡谷简介:
被专家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自然景区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12年4月22日命名为迪恩波特双子峰。除了大峡谷外,最大的景观特色是两岸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有天坑,有地缝,有天生桥,有溶洞(200多个),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大峡谷的大断崖。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华中科技大学著名的旅游与建筑专家张良皋教授实地考察对比后认为,若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论壮观,恩施大峡谷与之难分伯仲;若论风景之秀美、景观之丰富、层次之多样,恩施大峡谷则远胜于科罗拉多大峡谷。
第五篇:浅谈恩施土家族婚俗
浅谈恩施土家族婚俗
引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构成了博大而丰富的中华文化。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不少原有的少数民族风俗已销声匿迹,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便如此,依然保留了不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它们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华民族文化璀璨的奇葩。
摘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位于鄂西山区的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因其封闭的地形、落后的交通而与外界联系尚少,土家族人至今任然保留着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风俗。土家族人的婚俗习惯别具一格,饶有风趣。本文将从土家族人求婚到结婚的过程浅谈其别具特色的婚俗习惯。关键词:土家族
婚俗
哭嫁
一、求婚
土家族人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惯,但却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婚姻有父母包办。土家族儿女崇尚婚恋自由,父母不会强求。
土家族山寨做父母者,看到儿子年满十二岁以后,就开始请媒给儿子访亲。既要门当户对,年龄相当,又要聪明伶俐,“八字”相合的姑娘。访好后,便请“暗媒”偷女方生庚“八字”,这暗媒要与女方有关系的人,以走亲或逢年过节的机会闲谈中,偷到女孩的生庚“八字”。若与男方的生庚“八字”合得上,便正式请土媒人向女方求亲。家族男青年看中某家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求婚媒人除了要带礼物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都要自备一把伞,这把伞叫“团圆伞”,它象征圆满的结果。媒人第一次到女家去求亲,将带来的雨伞倒置于大门外,空手进屋去见女方父母。若女家没有拒绝,媒人第二次去求亲,将雨伞倒置于堂屋,主人把雨伞拿去。再放置于大门外,示意好感。媒人第三次去求亲,既要带雨伞,又要带一块猪肉去。女方主人若将媒人的伞拿进房内,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经过多次请求,女方的父母才松口说好,给提亲人招待酒饭,双方才商定“认亲”(即订婚礼)的日期。
二、订婚
土家族人订婚,俗叫“认亲”,又叫“放爆竹”。女方的父母许亲后,就商量“认 亲”的事。“认亲”(放爆竹)。由媒人带领男孩和备办的酒、肉、粑粑、团馓等礼物去女方谢恩。男孩到女方家里,先放爆竹,拜祖先、拜亲爷亲娘,并要媒人指引男孩向伯伯、伯娘、叔叔、婶娘„„逐个请安,这才叫“正式订婚”,告诉邻居亲事己定,别人不要再打主意。有些地方,女方把女儿的生庚时辰用红纸写下来交给男方,也叫“取八字”。男方合上“八字”后,才放爆竹认亲。小“认亲”,一般不留客,当天去,当天回。
三、结婚
(一)求婚。男方要求结婚时,婚前那年农历正月初,选择吉日要到女方家拜年。拜年时的礼物中要送一只连猪尾巴的猪腿。
(二)送日子。女方同意这年出嫁后,男方就择定结婿吉日,并取得女家同意之后,男方则请媒人带上酒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送日子”,正式决定婚期。若女方不同意,男方则要另择日子,再定佳期。
(三)忙嫁。婚期确定后,男方要作好接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四)过礼。婚前三天,男方请人到女方家送礼,俗叫“过礼”。男方为女方送去准备嫁女用的酒、肉、衣服、首饰、被里子等礼物。同时,还问清楚,迎亲那天要多少人,几乘轿子,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女方完全答复后,就准备迎亲。
(五)哭嫁。土家族以前有哭嫁的婚俗,那时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因此,姑娘们都很重视哭嫁。当她们还只有十一种、二岁的时候,就收敛笑容,学习哭嫁。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的觉醒和成熟,心中的抑郁怨恨之气越积越多,出嫁时泪水就会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出。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六)戴花酒。结婚头天,为女方的“戴花”日,亲朋至友都来庆贺。吃“戴花酒”,给新娘戴花。戴花前,请里手而贤德和有子女的妇女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将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髻心缠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戴上青丝帕、牙签、手圈、耳环等头饰。开脸毕,举行戴花仪式。(七)接亲。男子方派花轿子和乐队等接亲队伍,由“头嘎”、“二嘎”、“摸米”带队到女家迎亲。
(八)拜堂。新娘从灯上跨过去,进入堂屋中央,向祖先神龛恭恭敬敬地作一个揖以后,立即拜堂。行拜堂礼,叫“交拜合卺”,拜堂时男左女右并立。礼毕后,作大乐,鸣炮。这是结婚最大的礼。拜堂后新郎抢先入洞房,坐在床边,待新娘进门,新郎用手揭去新娘头上的“蒙帕”,互相嫣然一笑,顺手又抢新娘头上的插花,表示爱新娘如爱花。新娘则摘去胸前的护身镜,以示一身清洁如镜,乐意来到婆家。送亲娘子随即进房,向新郎祝贺。新郎出房以后,送亲娘子关上房门,让新娘脱去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换上新装,与众见面。接着,新郎新娘在“正酒席”上向亲友敬酒。
(九)闹新房。“交拜合卺”的当晚,全村寨青年男女闹新房,前后可闹三天,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俗话说:“越闹越发,人财两旺。(十)敬茶。婚后次晨,新郎、新娘还要给宿客长辈敬茶,新郎端一个内若干碗团馓的茶盘,新娘另端一个内放若干双布鞋的茶盘,夫妻双双为长辈敬茶、送鞋,受用者,圆赠茶礼,鞋礼。(十一)回门。新婚三朝,新郎新娘则要回娘家省亲,俗叫“三朝回门”。回门要带猪腿、团馓、糖食、酒等礼物孝敬父母。回门,不论远近,一般要当天去,当天圆。回时,女方父母要给新婚夫妇打发钱,并教他们兴家立业,夫唱妇随,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