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方的智慧》有感[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7:3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西方的智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西方的智慧》有感》。

第一篇:读《西方的智慧》有感

读《西方的智慧》有感

%%%%%班 ###name

《西方的智慧》可以说是一本旧书,2004年1月出版,550千字。当年买来后粗粗翻了一遍,没留下多少印象,这书也就在书橱里束之高阁了,书的边沿早已是霉点斑斑。近日取来重读,还有点老朋友相会的感觉。那个谁说了,好书读一遍是不够的,此言善焉。书的作者叫伯特兰·罗素,20世纪西方社会最著名且拥有最广大读者的思想大师,他被称为“世纪的智者”。他的作品亲切平易而幽默,影响了无数乐于接受智慧的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阅读这个人的作品使我渡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60年代他曾将他的巨著《西方哲学史》一书赠给中国伟人毛泽东,而《西方的智慧》正是从此脱胎而来。

亚历山大的诗人卡尔马丘说过,“一部大书就是一大灾难”。作者认为,“我之所以敢把这本书写出来,是因为就灾难而言,这本书是不大的”,恰恰反映了作者的谦逊。该书试图写成一部从泰勒斯(古希腊)到维特根斯坦(20世纪初期)的故事概述,并对这些事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做出提示。作者对20世纪以降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为光火又很无奈,他认为“目前知识的专门化已成风尚,对于祖先的智慧已迹近遗忘”,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挑战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他表示“严格说来,西方的哲学就是希腊哲学,任何试图隔断我们与往昔的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之间血脉的思考都是不明智的。对于那些认为哲学开始于1921年的人,与他们进行希腊哲学的探讨尤其必要”。

从前学哲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哲学是智者的学问,是研究世界观的,简言之,就是如何看待世界。我们还知道,在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上,存在着势不两立、冰火不相容的两派,唯物主义是正面的,是好的,是进步的,是革命的;唯心主义是反面的,是不好的,是反动的,甚至是反革命的。把哲学问题政治化,是国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其实唯物也好,唯心也罢,乃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都离不开谁。不过,说哲学是研究如何看待世界的,这话说对了。

按照本书的划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轨迹经历了以下一些阶段:苏格拉底之前、雅典、希腊化时代、早期基督教、经院哲学、近代哲学的兴起、不列颠经验主义、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功利主义及其以后、当代,分得很细,那是写书的需要。我这里把它概括如下,就四个时期: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现代。

两千多年前的人类还很幼稚,科学的萌芽刚刚出土,哲学还仅仅是一个胚胎,人们对眼前的世界一片迷茫。现代人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都是大大的问号。古希腊的哲学家一天到晚都在研究世界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构成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万物秩序的一般性问题是什么?谁是宇宙的主宰?于是,就有了公元前六世纪以泰勒斯为代表的米利都派,后来又形成了很多的派别,有些比较温和友善,有些咄咄逼人,甚至势不两立。一些著名的学说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思想。如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芝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第奥根尼、伊壁鸠鲁……,哲学的派别有犬儒主义、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等等。人们对世界研究的结果,有说是火构成的,也有说是水构成的,有“原子说”,也有“以太说”,不一而足。今人对于古代人的种种学说往往抱以轻蔑的眼光,甚至不屑一顾。但没有前人不懈的艰苦探索,哪来今天的科学昌盛?所以,我们应该敬畏,应该崇敬,应该感谢古人,不是吗?

和今天一样,从希腊时代到罗马时代的哲学,其主体还是独立于宗教的。基督教的形成(不叫出现,因为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分支,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是犹太教的私生子),使得中世纪哲学走入了黑暗的胡同。上帝出现了,人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想得到上帝的宽恕,就要赎罪。论证上帝存在合理性的过程,使基督教哲学逐渐形成。它的第一次成熟是靠圣·奥古斯丁的努力,此人主要受了柏拉图的影响,他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出发,写下了《上帝之城》,并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督教历史论,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今天只剩下一点怀古的情趣。第二次的发展是圣·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将教会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基础上,使基督教哲学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并主宰了西方中世纪的主流意识形态。“教会独立于国家”这一中心论点在中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在今天的某些地方,它还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中国与梵蒂冈的外交关系还僵持不下,政府(包括警方)与教会的微妙关系,其源头恰来自于中世纪。

中世纪观念在14世纪开始衰落,一些新的力量逐渐产生,并塑造了今天的现代世界。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航海的大发现,大大扩展了人们的知识和眼界。尤其是中世纪的思想禁锢,产生了物极必反的结果。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本主义的滥觞,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理性主义大行其道。伽利略对天文学的研究、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三大定律等一系列成果的形成,使人类进入了科学实验时代。培根和笛卡尔首创了科学方法论,他们的理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启蒙和指导的作用。对于培根,马克思的评价是很高的:“英国的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笛卡尔的《方法论》和《哲学原理》,对后世科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他全面总结了前人的科学方法论,从而确立了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的方法论。此后,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启蒙运动和稍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于人们摆脱宗教陈腐学说的羁绊,崇尚个性,从精神枷锁中、从神权桎梏中解放出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产生了许多的流派,与古代的研究方法不同,大多是以科学为基础,以理性为工具,探讨科学大发展、思想大解放所带来的哲学意义,以至于尼采喊出了“上帝死了”这一惊世骇俗的话来。十九世纪以后的哲学,有一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普世百姓的倾向,逐渐成为书斋里的、为少数大家玩弄的学问,其研究成果晦涩深奥,卒不能读,比如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怀特海、萨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路子似乎也是越走越窄。

沿着《西方的智慧》阅读轨迹,罗素在书中提出的如下问号可以成为经常思考的题目:“关于人类,我们又该做如何评价呢?是否像天文学家所说,人只是在一个渺小的星球上无助地爬行的一些尘埃?或者像化学家所说的那样,人只是以某种奇妙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堆化合物?或者像哈姆雷特所认为的那样,人都有着高贵的理性和无限的潜能?也许,人同时具备了上述所有的特点?”

学生本人手写签名:

提交时间:2015年11月10日

第二篇: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浅议“哲学”

——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张博文

自己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西方哲学史》,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觉得这很有必要性。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大家可能是受《毛概》和《马原》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敬而远之。我们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对于一门知识没有渴望,有的反倒是畏惧感和疏远感,知识应该是用来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厌恶,只能说明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天不学《高数》就心里难受,每天不学就寝食难安心中抓狂,我想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那么,对于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行囊中,所以多去了解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说的: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经常在一起聊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伟大之处:将细小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这很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太空太泛,我举例浅谈哲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民主问题,几乎都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尽快实现民主化,可是一定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他适合现在的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全民选举,权利下放民众,我誓死反对。不是说我们不想要民主,也不是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出来说了:中国不适合民主,就应该强权政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天我们眼睛受伤了,看不见东西,庸医告诉我们你既然看不见了,那就永远也不要再看见外面的世界了。这真是无稽之谈。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反对,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先举几个例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讲话,十分精彩。大致有这么个中心思想:国家独立于于政党之上,他鼓励他的选民们支持小布什的政策,一切为国家着想。戈尔身为一个败选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祝福,这种精神是国人所缺失的;阿根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上下的,可是在而是世纪中下叶我们看到的是哭泣的阿根廷,寡民政治和暴民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靠对上个政党的仇恨获取民众选票上台(希特勒当年就是这么上台的),上台之后搞掉上个政治集团,就这样每个执政者上台免不了一次次的血雨腥风,同时也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如何发展经济;高中时候,班里举行班会选班长,大家选了一个好欺负的同学故意让他出丑,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只能自己任命;台湾实现了民主,但是现在有是什么一种情况呢?阿扁在自己身上来一枪,污蔑给国民党,然后拉选票执政,基层买卖选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对于未来的民主我们要有信心,同时更要有耐心,他就像初生的太阳,总有一天普照大地,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去提高公民素质和全民修养,让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公民现在没有这种意识,更需要去不断参与,不断地去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了,关于公民修养和学位知识水平没多大关系,西方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有参政意识。正如里根所说:民主没有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

第三篇: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浅议“哲学”

—— 读《西方哲学史》有感

张博文

自己近来断断续续地读着《西方哲学史》,一是因为兴趣,二是因为觉得这很有必要性。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大家可能是受《毛概》和《马原》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敬而远之。我们就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对于一门知识没有渴望,有的反倒是畏惧感和疏远感,知识应该是用来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厌恶,只能说明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告诉我他一天不学《高数》就心里难受,每天不学就寝食难安心中抓狂,我想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天才。那么,对于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去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他放在我们的精神行囊中,所以多去了解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说的:哲学是安身立命之学。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经常在一起聊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也是哲学的伟大之处:将细小的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这很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太空太泛,我举例浅谈哲学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民主问题,几乎都认为它是个好东西,我们要尽快实现民主化,可是一定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他适合现在的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绝对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全民选举,权利下放民众,我誓死反对。不是说我们不想要民主,也不是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这个时候有些人就出来说了:中国不适合民主,就应该强权政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有一天我们眼睛受伤了,看不见东西,庸医告诉我们你既然看不见了,那就永远也不要再看见外面的世界了。这真是无稽之谈。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反对,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什么条件呢?我先举几个例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讲话,十分精彩。大致有这么个中心思想:国家独立于于政党之上,他鼓励他的选民们支持小布什的政策,一切为国家着想。戈尔身为一个败选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切祝福,这种精神是国人所缺失的;阿根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和美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上下的,可是在而是世纪中下叶我们看到的是哭泣的阿根廷,寡民政治和暴民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靠对上个政党的仇恨获取民众选票上台(希特勒当年就是这么上台的),上台之后搞掉上个政治集团,就这样每个执政者上台免不了一次次的血雨腥风,同时也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政治不稳定如何发展经济;高中时候,班里举行班会选班长,大家选了一个好欺负的同学故意让他出丑,班主任气的没办法,只能自己任命;台湾实现了民主,但是现在有是什么一种情况呢?阿扁在自己身上来一枪,污蔑给国民党,然后拉选票执政,基层买卖选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对于未来的民主我们要有信心,同时更要有耐心,他就像初生的太阳,总有一天普照大地,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去提高公民素质和全民修养,让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公民现在没有这种意识,更需要去不断参与,不断地去锻炼这一方面的能力,对了,关于公民修养和学位知识水平没多大关系,西方可能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有参政意识。正如里根所说:民主没有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这让我也想起曾经看过的《浪潮》,原来民主离纳粹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所举的例子并不是多么的高大上或者深奥晦涩,只是想告诉大家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人在无形中都在用哲学去探讨过问题,哲学应该是经世致用之学,并不是张口形而上,闭口形而下的高深的学问,当然了任何一个学问想要达到经世致用的境界,就必须对这门学问有十分深厚的研究。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一点哲学知识,慢慢走进哲学,你会发现它是十分有趣的,并且可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第四篇:读智慧背囊有感

读智慧背囊有感11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智慧背囊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智慧背囊有感1

生活是一门艺术,不懂生活的人,即使纵发千斤,也无一力之效;生活是一种学问,懂得生活的人,即使仅发一力,也当千斤之功。

想要真正了解生活就必须努力思考,因只有思考后行动才能明智。

今天我读了《智慧背囊》一书,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都是水,而社会处处像一个个容器,人应该像什么水,放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人可能被装进容器,但人又像一滴水,水滴石穿,改变着坚硬的容器壁,直到破坏这个容器。

我们每个人对于社会,犹如一滴水,要像水适应容器一样适应社会,又要具备水滴石穿的毅力,才能有所作为。

人生就像一盘棋,一步错误,满盘皆输,且不可能重来一局。应慎重考虑,把握好时机,步步为赢。

这本书蕴含的哲理十分丰富,如:简单的生活,做人不能太贪心,坚持真理,放弃也是一种快乐,顺其自然……

在读这本书时,每读完一个小故事,我都会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只个故事中的哲理。每一篇故事都短小而简单,却富含深刻的哲理,韵味悠长,耐人寻味,给人在人生的棋盘中给予提示,助你步步为赢。

读智慧背囊有感2

看完了这则故事,我想,人与人之间,也有一份罕见的友谊。

在《智慧背囊》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感触最大的,就是《风的线条与人的心境》傍边的《从瓶子里逃生》:这篇文章次要讲了一个美国老太太对三个孩子测试的事情。这位美国老太太到中国参观,挑了三个互不相识的孩子,一个是十岁的女孩,一个是七岁的男孩,还有一个是大约五岁的女孩。之后,这位美国老太太拿出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三个小球,接着她对三个孩子说:“这三个小球别离代表你们每个人,这个瓶子是一口枯井,你们正在枯井里玩。突然,枯井里冒出水来,水涨的很快,你们只要七秒钟的时间,如果七秒钟之内,你们谁还没有逃出来,谁就淹死在这里了。”接着,她做出了一个开始的手势。只见那五岁的女孩迅速地把本人的小球拉出来。之后,阿谁七岁的男孩也把本人的小球拉出来,最初是阿谁十岁的女孩。这一切才用了五秒钟就完成了,阿谁美国老太太没有想到,这场历经存亡的比赛,竟然这么快就完成了。

《智慧背囊》让我有了高尚的质量,处事的文雅态度。

读智慧背囊有感3

最近我读了本叫《智慧背囊》这本书,看过之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了很多人生道理。这本书不仅跟我们说了很多故事也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比如这个故事《心灵先到那各地方》讲了一家公司招收职员的事,总经理出了一道题:一个下雨天,三个人在等车,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快死的老人,这一个是你女朋友这次见面可能以后永远都见不到她了,你会让谁坐你车?出乎意料的是在面试的几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答对了,他的答案是:把钥匙给医生带老人去医院自己和女朋友一起等车。

看似简单的问题确难倒几万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我们不应该只考虑自己也应该多为别人多考虑考虑,这就是《智慧背囊》,一个影响我一生的书,是啊,正像书上说的《智慧背囊》在肩,人生受益匪浅。

读智慧背囊有感4

让我最有感悟的书是《智慧背囊》。在这一本书中,讲了许许多多名人的故事,能在每一篇当中让你体会到道理。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我记得最深刻——《树叶不全是被风吹落的》。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小孩和他的父亲去一片树林,一阵风吹过,树叶哗啦啦地飘落下来。小孩就问父亲树叶是不是都是被大风吹下来的?父亲疑惑了,一会儿就对孩子讲起了深刻的一番话:“没有风,有些树叶也会自动脱落……”

刚读完这篇文章,一个念头在我的脑中闪过:树叶有些不是被风吹落的,而是它自暴自弃。在对于坚韧的叶子来说,我觉得它坚持生命,还有是对生命的渴望,它抗拒着西风。

在现代生活中,有些人也会自爆自弃。在长泾中学,就有一位自暴自弃的男生。他因为他的爷爷是个老师,必须让他做尖子生。由于他的压力太大,他使用过太多自杀的方式,最后跳楼了。在生命历程中,哀莫大于心死。没有抗争的自暴自弃是最令人悲哀的,那是无药可救的。一片树叶,又遭遇风的时候;一个人也有遭遇逆境的时候,带一片树叶或一个人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来在外界的操纵人,而是出于对自身的把握和掌控。读完了,我决定我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坎坷,都要坚持,不自己放弃自己,相信生命。

读智慧背囊有感5

《智慧背囊》里的文章如一缕阳光,照亮我的人生如一把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如一位朋友,伴我一起成长。每读一篇文章都会让我感动,令我鼓舞,象阳光拂过心田,如春雨滋润心灵。

《智慧背囊》让我感悟了怎样去关爱别人,感恩他人,善待他人。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收获的喜悦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领略到的。但是,播种的心情则是我们大有所共享的。有位作家毕文玲曾这样说到,她说:人生的旅程荆棘丛生,逃,懦弱;避,消极;退,无能……我们只有播下坚定的信念,播下坚忍的品质,播下不灭的希望,才能在收获成功的鲜花大道上,昂然前进!播下你的梦想,无路也有希望。播出你的梦想,踏出一路风光。

在书中有很多的文章,其中有一篇:一位小伙子买了一份快餐放在餐桌上又去取汤,当他返回时发现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白发的老汉正在吃自己刚买的那份快餐。他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也许他太穷,还是让他吃吧!不过我也不能让他独享。于是小伙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与老汉同桌对坐同吃一份快餐,盘中的食物快吃完了,老汉起身买来两份面包,一份放在小伙子的面前,示意他继续吃,吃完后各自起身,各自说声“再见”。老汉走了,小伙子突然发现旁边桌上放着一份无人吃的快餐,下是他原先买好的那一份。小伙子恍然大悟,赶紧去追老汉,老汉却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则故事体现了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和谐。在社会上有太多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旁发生。要把握大自然的规律,事物的本质,我们必须学会透过大千世界的重重迷雾。不要被一些世俗的虚幻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学着让自己的心纯净起来。盲人之所以容易见到上帝,是因为外界的一些分扰和诱惑他看不到,有些时候我们面对一些事物,为何不学做一个盲人呢?那样或许会容易见到上帝的。

纷繁的世界得到的少得不到的多,天天为获与不获忧心忡忡。生活中便毫无乐趣可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以及人天地便宽了,心地自然也就宽了。成功其实有效期不难,首先是你要敢想,是你要敢做,幻想和理想并不是大相径庭的,合理的幻想,就是理想,成功就会属于你。虽然这书中的文字不优美,但它很朴实,很吸引我的情操,这样的一本书值得用心去体会,去品尝,这样的一本书,就像你的密友,伴我一起成长。

读智慧背囊有感6

农人说:一花一世界。佛家讲:一叶一菩提。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了生命的真蹄,它就是《智慧背囊》,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翻开《智慧背囊》,一股书香扑鼻而来,我深吸一口气,慢慢翻下去。《智慧背囊》里面藏着许多小故事,有的感人,有的真切,有的灵动,有的睿智。他们就像一个个小音符奏成了一曲抑扬顿挫的歌,深深地吸引着我。

遨游在《智慧背囊》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小故事“盒子里的吻”了,它主要写了一个小女孩家里的收入极不稳定,一天,小女孩精心用一卷昂贵而有精美的包装纸亲手包了一个盒子送给了母亲做圣诞节的礼物。当母亲打开包装盒时,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母亲十分生气,大声责备女儿浪费。小女孩十分委屈,含着眼泪告诉母亲自己在盒子里装了满满的吻……母亲呆住了,低下头来紧紧抱住了女儿。后来,女儿再一次车祸中不幸丧命,母亲一生都把那只盒子摆在床头,想象着接受女儿的吻……看到这里,我不经感慨万分。是啊!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份礼物,有珍贵的包装与内涵,这就是我们的朋友,亲人给予的无私的爱,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爱更珍贵,更值得收藏呢?

不只是这一个故事,还有一个故事令我深受感动。

这个故事叫“父亲的菊花”。他讲了父亲上了年纪,得了健忘症,耳朵也不怎么好使了,一天,我带着父亲去赏菊,父亲指着一盆菊花问我是什么,我说了两遍“菊花”父亲还是没有听清楚,我不耐烦了,不再理睬父亲。不久,父亲去世了,收拾他的遗物时,我发现了父亲的日记本,其中有一片写了我小时候父亲带我去赏菊,我很顽皮,父亲耐心的教我十遍我才记住那是菊花,父亲感到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一篇感动了我,那朵菊花是父亲的幸福也是我的悔恨。我们生活上最爱你的人便是你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爱,而我们总是给他们最少的宽容与耐心,从现在起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我下定决心。

《智慧背囊》在肩,人生收益无限。《智慧背囊》在手,创新作文不愁!《智慧背囊》真是我永远的好伙伴。怎么样,你喜欢吗?心动不如行动,快也去阅读吧!它能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不断鼓励你前进!

读智慧背囊有感7

一本书就如同一个装满智慧的背囊。而《智慧背囊》这本书就像一个各种智慧的融合。

在《智慧背囊》中,我们时刻都能找到自己的背影,感觉故事里面的人物跟生活当中的自己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实,只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加以克服,便能战胜困难。在平时,我们的家长会教我们许多东西,他们都想要让我们不走弯路,而不走弯路未免就对我们的'成长有利,反而会我们害我们。比如说《鱼王的儿子》就告诉我们;传授了技术,却没传授教训,一样不能使人成大器。现在如同温室般花朵的我们,也该见见外面的“阳光”了。

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也是一种巧妙的方法。比如:《橡树林子着火后》。在美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村后是一大片空旷的场地。村长带领村民种橡树。然而,很多年过去了,橡树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由于橡树越来越少,橡树的价格也一路上涨。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场火灾使上百年的橡树林子成了一堆灰烬。看着让人心痛的灰烬,村民欲哭无泪。这时一位老人说:“橡树没有了,可是我们还有大伙留下来的橡树木炭。”大家一听,马上把那些还在冒着热气的庞大树干倒进炭窑。不久,橡树木炭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村庄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的村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失败,但失败并不会是最终的结果,往往失败中就蕴藏着希望。名言说得好:“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智慧背囊》这本书使我懂得了:爱是无处不在的,能从他人微笑中感受到爱,注视中感受到爱,从语言中感受到爱。我们平时可能经常会挨父母骂,但那也是一种父母对我们爱的表达。

读智慧背囊有感8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智慧背囊2》。

《智慧背囊2》一书中,有许多动人心弦的小故事,长则2页,短则半面。其中,我最喜欢的,非《登山者的发现》莫属了。

《登山者的发现》讲述了一个叫蒙基德的登山家不带氧气瓶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从前,不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是所有登山家的梦想,可他们都没有做到,这是为什么呢?蒙基德为我们揭开了秘密: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你感觉到更多的氧,要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清除杂念。

文章读完了,从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商纣王邀请后羿一起射箭,射中靶心,奖黄金千两,射不中,则收回万亩封地。后羿第一、第二箭都没有射中靶心,第三箭甚至脱了靶。射箭对于后羿来说是很简单的事,可后羿为什么射不中呢?因为后羿有太多的杂念,所以射不中。

所有做成大事的人,在生活中,都能清楚杂念,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

所以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学会清除杂念。才能取得成功。

读智慧背囊有感9

最近,我阅读了《智慧背囊》这套充满理趣与哲思的系列丛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一门心思走路》的故事。

《一门心思走路》记叙了作者和朋友散步时,遇到了一个用竹竿点点探探地向前走的盲人,他和他的朋友东张西望,边走边说,忽然,他们发现盲人不见了,朋友想了想说:“这个盲人应该是走到我们前面去了。”作者吃惊地说:“这怎么可能?一个盲人怎么可能比我们走得还快!”朋友答:“怎么不可能,我们是三心二意地走路,而那盲人是一心一意走的呀,所以比我们快!”作者恍然大悟。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种叫依米花的植物。依米花是生活在干旱的非洲沙漠中的不起眼的小花。它只有一条主根,因此,它通常要花费四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在干燥的沙漠地底深处寻找水源,然后才能一点一滴地积蓄养分,第六年,才会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虽然这是一种种极难长成的小花,但是花期并不长,仅仅只有两天时间便和母株一起花落玉陨了,我不禁惊叹这是一个多么孤独和需要耐心的过程啊!

和故事中的盲人、依米花相比,我真是惭愧至极。虽说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是上课听讲的习惯却还是差强人意!因为我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总要拿些“小玩意儿”,或是坐在那里天马行空乱想一通。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老师正在讲黑板上的练习,而我却坐在那里想着新买的飞行器该如何操控,老师先用眼神提醒我,可我没发现,接着她便直接向我提问:“Are you River?”(River是我的英语名字),我居然回答了“No!”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我面红耳赤,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还有几次其他课上也有过相同的遭遇。

我以后也要一心一意“走路”,这样才会少跌几个跟头!

读智慧背囊有感10

《智慧背囊》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经历,一则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它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有一个关于鱼的故事: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很小也很美,便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将鱼儿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是碰到鱼缸的玻璃,心里有一种不畅快的感觉。渐渐地,鱼长大了,连转身都困难了,小女孩便换一个更大的鱼缸,鱼儿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一次碰到鱼缸的玻璃,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暗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不动,后来甚至不吃食物。小女孩看它可怜,便把它放回大海里,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里却高兴不起来。一天它看见另一条鱼,那鱼问它:’你怎么闷闷不乐啊?”他长叹一声说:“这个个鱼缸太大,我怎么都有不到它的边!”

《智慧背囊》它让你感受心灵的海洋,一段话语,一个细节,就是生活之树中的一片叶子,一段平凡的话可能隐藏着伟大,一个细节或许造就了永恒。它将会引你走进生活的阳光。

读智慧背囊有感11

《智慧背囊》是我在小学六年级买的,我曾在这本书中选择文章和一个男同学去参加学校的比赛。

这本书让我感动,同时我也更深刻地明白老师、父母对我的爱,我想歌颂这本书,所以我用平凡的文笔将它介绍给大家,每当唱起“感恩的心……”,这时我便想起了它——智慧背囊。

在学校数字图书馆中,我又一次看到这本书,当这本书看完时,我发现我是一个“不会感恩”的人。

每年的五月第二星期天是母亲节,曾记得以前赠送过母亲一两样东西,然而没有真情实意,六月的第二个星期是父亲节,在我的记忆中我很少与爸爸沟通,直到上了初中。

老爸和老妈经常会打我,我时常有点讨厌老爸和老妈,因为只不过是犯了一点小错,得这样惩罚吗?印象最深的一次挨打是:那时学校流行玩“水珍珠”,我也养了不少,一天晚上我在换水,妈妈叫我,我总是说等一下,后来妈妈把“水珍珠”倒了,并用裤带在我屁股上打了,我哭了,并且让同学看到了,我气得一晚没理妈妈,现在我明白了,妈妈打我其实她也受伤,“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嘛。

现在,我长大了,是小大人了,我不能再让老爸、老妈生气了,不仅我要吃一顿青菜、炒菜比河东狮吼,老爸、老妈也会受伤的。

因为我是小小的大人,所以我得这样做,你们呢!也经常让老爸老妈生气吗?在母亲节、父亲节你送过礼吗?你也在改正吗?

“感恩的心……”瞧,我又哼起歌来了,你喜欢听吗?

第五篇:读中国智慧有感

易中天的大名是早有耳闻,也零星的听过他一些讲座,感觉通俗易懂,符合大众口味又有名家风范。一个月前,偶然得到这本易中天的《中国智慧》,一看小标题,竟大多是我感兴趣的,思辨的哲学贯彻始终,这正是我喜欢的,便作为囊中物一直携带品读。周易的启示 说到《周易》,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八卦,没错,现在很多人迷信的风水八卦的确出自这本古老的书籍。还有我们常用的口头禅“你怎么变卦了?”也是从这儿来的。但这只是其一,《周易》其实是我们民族最早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智慧的昆仑山,万水之源。它试图以最简约的系统解释最纷繁的世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大成之卦)——这就是《周易》“可爱的野心。”我这么个凡夫俗子自然是读不懂《周易》的,但看了易中天的解说,恍然大悟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原来从来没有废弃过。阴阳相生相克也好,忧患意识也好,变革与中庸也罢,无不闪耀着文化瑰宝的光芒,甚至连“九五之尊”这个后人冠以帝王的称号都是从卦辞上衍伸而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用在《周易》身上再合适不过 了,哲学家读出了变革,史学家读出了忧患,儒学家读出了中庸,科学家读出了理性,阴阳家读出了风水------当之无愧的人类精神文明的“金字塔”。中庸的原则 孔子有三个最高境界:做人——仁;治学——乐;做事——权。“权”是权益、权变。有经有权谓之中庸。“经”就是不变,“权”就是变。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庸之道就成为我们民族的正统思想,它延伸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处。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庸思想最典型的处世哲学。我们现在提到中庸,多少带有贬义,老好人啊,和稀泥啊,没原则呀------其实都是对中庸本质的误解。中是不走极端,庸是不唱高调,所谓守住底线,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灵活权变,切实可行谓之中庸。兵家的思考 从来都认为战争是残酷无比的,没想到还有如此彬彬有礼的战争,“远古无章法,春秋讲规则,战国无底线”。炎黄时代是不开化的,自然就是群殴、乱打一气。到了春秋,那规则可大了,日出以后集合打仗,打完以后吃早饭,最长也就打到日落收兵。地点只在边疆(疆场就是这样来的)。礼仪特讲究,“列阵如球赛,宣战如请客,格斗如竞技”,彬彬有礼,绝不越雷池一步。游戏规则也多:一是不斩来使,二是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摆好,不能击鼓进军),三是不重伤(重复受伤,即对方受伤了不能再打,无论伤在哪),四是不擒二毛(头发花白之人),五是不逐北(原来五十步是可以笑一百步的:敌人打败了逃跑不能追,要追也以五十步为限,跑五十步就不会做俘虏了,不必跑一百步。)更有趣的是有一次晋楚作战,晋国军队逃跑时,有一辆战车陷在坑里跑不动,楚国军队追上来了,就教他们怎么办,教 了两次,晋车跑掉了,然后晋国逃兵一边跑一边掉过头来讽刺楚军:到底是大国的军队啊,逃跑的事很内行嘛!你说,有这么可爱的战争吗? 当然有,但仅限于春秋时期,到春秋末期就逐渐变味啦,战国就简直无底线了,将“兵不厌诈”用”到了极致,也将残酷用到了极限。孙子是一个“战争经济学家”,对利弊权衡得十分精到,于是提出慎战和善战,战争不是儿戏,“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可随便用兵。理性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是《孙子兵法》的本性。战争不是慈善事业,更不是游戏,没有规则诚信可言,所谓道德诚信,那是留给太平盛世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充满理性的孙子是早就认识到了的。老子的方法 孙子讲用兵,老子讲做人,只是老子的人道常常被兵家借鉴,因此很多人认为《老子》是兵书,也不足为奇。只不过老子的出发点还是做人。所谓“上善若水”,因为“水”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德若谷”,兼收并蓄,虚怀若谷的包容才是最伟大和崇高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正话反说,祸福相依。老子永远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难怪古代皇家都自称“孤、寡、哀家”,看来老子的影响力是扎了根的。《周易》讲变革,老子喜欢不变,孔子讲中庸,老子喜欢否定,韩非讲斗争,老子喜欢转化。所谓“无为而治”既可以是“无为而无不为”,也可以是“无为而无以为”。总之,人往低处走,一切就OK。魏晋的风度 魏晋人的肆意洒脱是很多文人墨客追求的,我也心向往之,看了这一节,再将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看一遍,却原来荒诞与洒脱背后,正是古人对真善美的不懈的追求。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魏晋人活得率真而高雅。在我们凡夫俗子看来,那样的崇尚和追求是 高不可及的。

下载读《西方的智慧》有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西方的智慧》有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罗增毅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易中天 前不久,去新知图书城买了一本易中天所著的《中国智慧》。在这......

    读《中国智慧》有感

    读《中国智慧》有感 《中国智慧》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易中天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

    读智慧背囊有感

    感悟智慧人生 做快乐教师 ——读《智慧背囊》有感 西河乡中心学校李丽君 “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美丽印痕的文章,就如一颗颗灿烂的珍珠,而此书就是将那些珍珠串连了起来,闪烁着......

    读《财务智慧》有感

    读《财务智慧》有感 在图书馆寻找了很久,找到这本《财务智慧》,我是工科学生,没有很深的财务背景,对财务的基本了解几乎为零,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的话,我在网上查阅了不少的财务报......

    读《智慧背囊》有感

    淮师一附小五年级(12)李子默放假这几天我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有时间我读了《智慧背囊》。这本书里都是些小文章小故事,易看易懂。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小故事,但每个故事都能......

    读智慧数学课有感

    读《智慧数学课》后感 本学期,在工作之余我有幸拜读了《智慧数学课》这本书。这本书来自全国优秀教师黄爱华,是关于他的一些数学教学思维在实践上的策略。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

    读《西方的没落》有感

    读《西方的没落》有感 姓名;刘宇洁学号:080210279 专业:世界历史 【摘要】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理论—比较的文化形态学或历史形态学。他运......

    读《西方民主怎么了》有感

    读《西方民主怎么了》有感 《西方民主怎么了》这本书从“丑闻相伴”、“金钱政治”等方面对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深入剖析,也暴露出美国民主的虚伪性、欺骗性。民主,本意是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