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岳
麓版历史选修二)(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法国大革命伊始,资产阶级便颁布《人权宣言》。其政治意图是()。A.否定君主专制 B.反映大众利益 C.宣传启蒙思想 D.表达政治诚意
2.(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16题)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共同决定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力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下列对洛克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废黜王权的要求 ②体现了“契约政府”理论
③体现了“人民主权” ④包含了“法治”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14题)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是()
A.清帝退位 B.宋教仁案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
4.(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0题)图1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图1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5.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是()。A.封建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B.资产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妥协 D.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妥协
6.1794年初法国大革命面临的危机基本解除。这时埃贝尔派主张继续加强恐怖政策,丹东派主张实行宽容政策,罗伯斯庇尔派镇压了这两派人。对三派上述举动的判断最为合适的是()
A.埃贝尔派的主张有利于革命的深入 B.丹东派的主张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 C.罗伯斯庇尔派的做法有利于巩固革命政权 D.三派的举动都是有损于大革命的
7.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又树立资本主义原则,基本上实现了革命目的的是()。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8.“因为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一个君主必须是一个狐狸,以便认出那些陷阱,同时又是狮子,以便使豺狼恐惧。”以下与马其雅维利的主张不符合的是()。
A.聪明的君主应该运用软硬兼施的统治方法维护自己的统治 B.这是马基雅维利推崇的治国之道 C.君主应用暴力和欺骗等手段维护统治 D.君主必须具有狮子和狐狸的各种美德
9.《大抗议书》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核心要求,即()。
A.废除国家的税收制度 B.废除封建税收特权 C.废除落后的君主制度 D.获得议政参政权力
10.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阶级利益,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 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11.来自不同性质的国家组成了“反法同盟”。组成这一同盟的根本原因是()A.拿破仑对外战争威胁各国切身利益
B.强大的法国将危及各国根本利益
C.恐惧法国大革命把革命风潮吹向相关各国 D.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12.《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这说明()。A.《独立宣言》是首次体现启蒙思想的国家文件 B.《人权宣言》诞生于美洲大陆
C.人类历史上首次表述人权主张的是《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就是最早的《独立宣言》 13.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小农土地所有制 B.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立法规范
C.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4.詹姆士一世曾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这说明()。
A.国王权力必须高于神权 B.他在极力贬低神的地位 C.王权完全可以脱离神权而行使 D.他在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15.《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
A.宗教自由问题
B.税收问题 C.军事问题 D.对外关系问题
二、非选择题
16.(2011年3月鹰潭市一模44题)[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人蒋智由作《卢骚》云:“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开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材料二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上轨道的民主政治;(2)农业发达;(3)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4)众多的独立学团;(5)比较安定的社会。这些条件不要说在传统中找不到,即在新文化运动以后,依然阙如,这使得由西方移植进来自由主义不容易生产。
——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
(1)分析材料一中的“世人皆欲杀”卢骚的原因。“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概括了该历史人物的影响,试举中外历史各一例说明。(6分)
(2)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判断近代的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形成大约在何时?以史实简要说明你的判断。(5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自由主义对近代中国和西方民主革命的不同影响。(4分)17.阅读下列材料
费加罗自白:“因为您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
——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请回答问题:
(1)费加罗的这段白白反映了法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路易十六读过剧本后惊呼:“这个剧本的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这是为什么?
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通过内容分析可知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国民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材料观点的能力。材料体现了人们通过契约的方式设立统治者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权力,但统治者违背或侵害个人利益时将遭到废黜。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带①的选项。答案D。
3.A
解析:本题可从时间上来判断,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公布实施,所以A项清帝退位与题意无关,BCD三项所述历史事件则都与《临时约法》有密切关联。
4.C
解析:分析统计图可以了解到1946年时“民主”出现频率最高,相关文章达499篇。联系所学,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等38名。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宪法草案等项协议。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所有这些,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代表了当时人民的利益的,是人民民主势力的胜利,据此本题选C项。另外也可从时间上对AB项进行排除,A项抗战胜利、B项重庆谈判分别是在1945年8月和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5.D
解析: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起因,到迎接荷兰威廉一世登陆英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各方针对人民反抗所做的彼此妥协。
6.B
解析:雅各宾派实行果断、恐怖的政策,适应了应对内忧外患的需要,使法国大革命转危为安。,当法国大革命面临的危机基本解除,这些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显然违背资产阶级的自由、法制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A项主张过于激进,不切合实际;C项措施依然恐怖,分化革命阵营;D项说法太笼统。B项主张利于巩固革命成果,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是符合法国国情和资产阶级利益的。
7.D
解析:理解几部法案颁布的背景即可。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主张。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懂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其雅维利主张君主应具有狮子的勇猛和狐狸的狡猾,这是从君主的统治方式出发的。故A、B、C三项符合题意,D项错误。
9.D
解析:《大抗议书》抗议什么?应根据题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10.C
解析:保国会是维新变法期间成立的,预备立宪是在20世纪初;革命团体的广为建立标志民主革命兴起而非同盟会这个革命政党的建立;国民党一大(1924年)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兴起,而不是北伐(1926年)。
11.B
解析:参加反对法国的战争,既有资本主义的英国和荷兰,也有俄国、普鲁士、西班牙这样的封建国家。因此,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勾结在一起,完全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的。A项错,反法同盟组成于法国大革命期间。C项错在没有看到英国、荷兰本身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事实;D项错,俄国、普鲁士、西班牙这样的封建国家是反对发展资本主义的。12.A
解析:理解马克思的说法,首次用国家文件展现人权要求的是《独立宣言》。此后法国的《人权宣言》是在它的影响下出现的。
13.C
解析:《拿破仑法典》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AB各是其中的一个具体方面;D项与史实有误,当时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了。
14.D
解析:詹姆士一世极力推行君主专制统治,遭到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为此,他在神学中寻找君主专制的依据。A、B、C三项表述是错误的,也没有贬低神和脱离神权。故D项正确。
15.B
解析: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权利请愿书》的内容有“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大抗议书》则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二、非选择题
16.(1)卢梭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自由平等,损害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2分)外国:卢梭的思想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武器。中国:卢梭的思想主张传入中国,中国的资产阶级先后掀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之一。(4分,中外各答一点即可。其他表述符合史实也可。)(2)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1分)工业革命时期基本具备了材料三所提出的条件;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倡导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主义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思潮。(4分)(3)近代自由主义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失败。(4分)17.(1)社会现实:反映了特权等级的腐朽,阶级矛盾激化;启蒙思想深人人心。(2)原因:剧本体现出的要求推翻等级制度和自由、平等、人权的启蒙思想,将为革命的爆发提供思想武器。
第二篇: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岳麓版历史选修二)(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岳
麓版历史选修二)(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2年2月西安五校一模32题)《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未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由此可见,这部法典
A.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B.有进步性也有缺陷 C.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2.下列历史事物的形式、性质与“雾月政变”比较接近的是()
A.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 C.宪章运动 D.十月革命 3.《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
A.宗教自由问题
B.税收问题
C.军事问题
D.对外关系问题
4.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称赞的政权性质是()
A.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C.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5.拿破仑得以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重要前提之一是()A.取得瓦尔密大捷 B.雾月政变成功 C.彻底打败反法同盟 D.处死了封建君主
6.(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0题)图1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图1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7.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是()。
A.封建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B.资产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妥协 D.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妥协 8.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是()。
A.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C.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复辟的封建王朝
9.(2010年11月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18题)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10.(2010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阶级利益,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 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11.《人权宣言》被一些史学家称为是“新社会的出生证”。因为《人权宣言》()。
A.为法国大革命爆发作了充分思想准备 B.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法律依据 C.敲响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丧钟 D.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 12.1640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成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由于()。A.出现了资本主义特有的民主制度象征——议会 B.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遭到议会的指责 C.启蒙思想家的理想通过这一斗争得以实现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政治上公开争夺权力
13.(湖南省四市九校2011届高三联考4题)“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法国民法典》的颁布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14.(2012年1月延吉市一模9题)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它不同于1689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因为它实际上 A.废除了国王称谓 B.实行三权分立 C.不以国王为元首 D.不给国王行政权 15.《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
A.宗教自由问题
B.税收问题 C.军事问题 D.对外关系问题
二、非选择题
16.(2011年12月保定调研48题)(15分)【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拿破仑多次强调,立法的重心应当是生活现实。在许多次会议上,他经常打断一些繁琐无益的枝节争执,通过明晰简洁的提问将讨论带回到实际而具体的问题之中。由于他当时的婚姻未能生育,他强烈支持合意离婚和收养制度。《法国民法典》草案在法案评审委员会上遭到了共和主义者的反对,拿破仑认为法国“不能以形而上学来进行统治”;将所有持敌视立场的委员全部清洗出局。1804年,草案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获得通过。在拿破仑的戎马生涯中,《法国民法典》被拿破仑作为“革命的法典”强行施加于被征服地。《法国民法典》的立法原则可以被概括为: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该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内在的价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夺目。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在不少资产阶级国家里有较大的影响。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采用了该法典。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是依据该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腊民法典》也是以该法典为范本的。如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简析拿破仑与《法国民法典》是如何相互影响的。(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简析为何《法国民法典》影响如此深远。(7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护国国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国试验失败的原团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台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材料二 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复辟初年,议台和王权关系极为和谐,在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上都能保持合作。在经济政策上,复辟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支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符合议会的要求。在对外政策上,双方都拥护对荷战争。……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复辟解决”片面吸取了革命年代的教训,没有从制度上对二者的权力关系作任何实质性调整。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这过三方面的革命解决……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
“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面,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以上材料均选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依据材料,分析英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主要因素。
(3)应用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二,归纳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2)据所学知识,概述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两国上述情况,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解析:B、C、D项都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而光荣革命与雾月政变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且都具有暴力斗争色彩。
3.B 解析: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权利请愿书》的内容有“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大抗议书》则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4.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选政三三行伟制”,可以判断这项政治改革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根据所学应该理解为此政权具有统一战线性质,所以应该选择A。
5.A
解析:简要回顾课文知识即可。
6.C 解析:分析统计图可以了解到1946年时“民主”出现频率最高,相关文章达499篇。联系所学,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等38名。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宪法草案等项协议。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所有这些,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代表了当时人民的利益的,是人民民主势力的胜利,据此本题选C项。另外也可从时间上对AB项进行排除,A项抗战胜利、B项重庆谈判分别是在1945年8月和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
7.D 解析: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起因,到迎接荷兰威廉一世登陆英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各方针对人民反抗所做的彼此妥协。8.B 解析: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但在形式上保持共和国体制。他依然捍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不能因为他军事独裁,就认为是属于封建制度。
9.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国三十四年应该是在辛亥革命的1911年的基础上加34年即1945年,八月份正在召开的会议属于重庆会谈,研究的是中国实行哪种政体,故此题应该选择C。
10.C 解析:保国会是维新变法期间成立的,预备立宪是在20世纪初;革命团体的广为建立标志民主革命兴起而非同盟会这个革命政党的建立;国民党一大(1924年)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着大革命的兴起,而不是北伐(1926年)。
11.D 解析:审题关键在于对“新社会的出生证”的理解。“新社会”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而非“大革命”。“出生证”被理解为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12.D 解析:因为议会早就有之。但长期受到国王冷落与压制。1640年,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这是资产阶级利用合法方式进行政治革命的开始。
13.A 14.B 15.B 解析: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权利请愿书》的内容有“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大抗议书》则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二、非选择题
16.(1)拿破仑的专制独裁及好战行为促进了《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与推广;拿破仑的聪明才智使《法国民法典》独具特色。《法国民法典》为拿破仑的统治提供了法律依据;《法国民法典》提高了拿破仑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影响力。(8分)(2)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要要求;其内涵和思想具有极大价值;伴随法兰西的对外战争得到推广。(7分)17.(1)经历了共和国时期的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三个阶段。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尚不成熟;英国有尊重议会的历史传统,崇尚中庸;共和国试验和“复辟解决”相继失败,“光荣革命”成功。(3)它保留了君主制度,但从根本上确立了新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可见,这种说法符合史实。
18.(1)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至上”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异: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2)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曲折斗争历程。中国经历了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的斗争历程。历史启示: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深刻性和曲折性。
解析:在比较中法两个法律文件差异时,可从“行政权委托给国王”以及中华民国的“三权分立”规定中获取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信息。“启示”是带有开放性意义的答案,但总体原则需要“论从史出”。
第三篇:山东省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阶段检测精选预测卷2(含解析)岳麓版选修2
2013年《山东高考》岳麓版历史选修二二轮阶段检测精选预测卷2(含
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长期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议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②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领导中心 ③它通过了《大抗议书》试图限制王权 ④查理一世再次解散了长期议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内容丰富,观点纷呈。下列作品体现了维新思想中的“进化史观”的是
①《劝学篇》 ②《孔子改制考》 ③《天演论》 ④《海国图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2年2月西安五校一模32题)《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未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由此可见,这部法典
A.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B.有进步性也有缺陷 C.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4.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造成的影响是()。
A.捍卫了新教徒的宗教自由 B.导致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政权之争 C.使得民众对国王不满情绪高涨 D.直接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26题)影响和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分权学说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理论形成的历史文件是()A.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 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 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6.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 B.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 C.英法革命过程中都建立过共和国 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留下封建残余 7.《大抗议书》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核心要求,即()。A.废除国家的税收制度 B.废除封建税收特权 C.废除落后的君主制度 D.获得议政参政权力
8.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 B.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 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
9.(2012年4月安徽省巢湖市二模)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
A.清政府 B.袁世凯政府 C.段祺瑞政府 D.蒋介石政府 10.《人权宣言》被一些史学家称为是“新社会的出生证”。因为《人权宣言》()。
A.为法国大革命爆发作了充分思想准备 B.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法律依据 C.敲响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丧钟 D.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 11.(2011年宁波八校联考9题)下列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先后顺序是 ①波士顿战役 ②约克镇大捷 ③萨拉托加大捷 ④普林斯顿战役 ⑤特伦顿战役()A.①④⑤②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②③
12.(湖南省四市九校2011届高三联考4题)“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法国民法典》的颁布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13.(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二模18题)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国民政府的改组问题,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某派别主张:“根据我们做地方政权的经验,最好是政府主要职员大党所占的地位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派别应该是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无党派民主人士
14.下列言论并不能反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历程的是()
A.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B.设议院、君民共主
C.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 D.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5.(2011年9月安徽六校联考16题)《拿破仑法典》中“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通过以上材料反映出哪些基本原则()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保护私有财产 ③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④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从1789—1875年,法国经过几番激烈的斗争,终于确立了资本主义共和政体。请回答问题:
(1)指出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法国各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
(2)由此,法国先后颁布了哪些法律文献或决议,促成了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3)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经历将近一个世纪。这能够说明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费加罗自白:“因为您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
——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请回答问题:
(1)费加罗的这段白白反映了法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路易十六读过剧本后惊呼:“这个剧本的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议会在革命前就已经存在,但受到国王的压制和冷落。长期议会是在1653年由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的,可以排除①。
2.C 解析: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3.B 4.C 解析: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不经议会通过而任意征税的做法,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王权、凌驾议会和人民之上。《权利请愿书》的通过则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这里的“权利”包括了国王与人民的权利。A项不符合史实,B项“政权之争”言之有过,而D项也错在“直接”用词之上。C项所述是提高了民众觉悟,为后来的革命创造条件。
5.A 解析:BC项文件主要体现了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思想,没有体现分权学说,而D项也不符合题意;英国《权利法案》中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体现分权学说,A项正确。
6.D 3
解析:简要回顾课文知识。美国未曾经历过封建社会,不存在革命后留下封建残余的史实。
7.D 解析:《大抗议书》抗议什么?应根据题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8.C 解析:“改组国民党”是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合法斗争,这是议会斗争,而“二次革命”则是武装斗争。
9.B 解析:“元宵”与“袁消”谐音。
10.D 解析:审题关键在于对“新社会的出生证”的理解。“新社会”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而非“大革命”。“出生证”被理解为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为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11.C 解析:根据所学,波士顿战役的时间------1776年初;约克镇大捷------1781年;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10月;普林斯顿战役------1777年1月;特伦顿战役-----1776年12月。本题选C项。
12.A 13.B 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抗战,开辟了解放区,建立了新的政权,在名义上是隶属于国民政府的地方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实行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根据上述史实可知,B符合题意要求。A当时掌握全国政权而非地方政权,CD没有建立政权。
14.A 解析:“民主思想”即否定封建制度,倡导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A项显然只是不改变封建统治的“师夷长技”,依然还停留在“中体西用”层面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范畴。
15.A 解析:本题考察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中“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①,“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体现②④,“依法成立的契约„„”体现③,③。
二、非选择题
16.(1)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2)颁布1789年《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1792年废除君主制的决议、1875年宪法。(3)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充满深刻性和艰巨性;民主制度的建立符合时代潮流,是必然的。
17.(1)社会现实:反映了特权等级的腐朽,阶级矛盾激化;启蒙思想深人人心。(2)原因:剧本体现出的要求推翻等级制度和自由、平等、人权的启蒙思想,将为革命的爆发提供思想武器。
第四篇: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12月选修四模块检测2(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12月选修四模块检测2(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总结的这套游击战术成形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011年5月浙江百校联盟18题)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阅读这段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理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①多次打垮了欧洲封建君主国组成的“反法同盟” ②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传播 ③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使意大利摆脱了奴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3.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下,社会生活不断向世俗化和现代化迈进,尤为典型的是
A.颁布了土耳其第一部宪法 B.工商业得到了发展 C.实现了教育与宗教分离 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4.1793年4月,华盛顿发布中立宣言,宣告在英国和法国的交战中保持中立,这引起了法国的不满,主要是因为()
A.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是美国的盟国 B.美国的宣言使美国丧失了正义性 C.法国和美国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 D.法国迫切需要美国在军事上的援助 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伟大合作前的相同经历不包括()A.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B.与“正义者同盟”建立联系 C.进行革命理论研究
D.参加英国工人的集会和斗争
6.下列与凯末尔相关的重大政治军事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组建“祖国与自由协会”
②成功保卫达达尼尔海峡
③筹备“保护民族权利协会”大会
④担任大国民议会主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7.(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伯恩施坦 B.季米特洛夫 C.考茨基 D.罗沙·卢森堡 8.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观点对世界思想文化具有独创性的是()A.中庸之道 B.三段论 C.动植物分类法 D.对于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的认识
9.下列主张不符合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内涵的是()
A.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
B.以灵魂的力量代替野蛮
C.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
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10.关于甘地,印度诗人泰戈尔这样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由此可见甘地()
①具有崇高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②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对手的尊重 ③将民族独立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
④创立的“非暴力”思想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1.莱布尼茨说:“从世界的开始直到牛顿生活的时代为止,对数学发展的贡献绝大部分是牛顿做出的。”这里的“贡献”主要指()
①发现二次项定理 ②创立微积分 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④提出“微粒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邓小平提出的这些方针()A.使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可能 B.加快了渡江战役的进程
C.促使西南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D.推动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3.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包括()
①要加强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
②要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③要普及文化知识,培养经济建设人才
④要反对官僚主义,改善工作作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4.(2011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22题)一部古代医书,对所载药物做了清晰分类,被译为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被《四库全书》赞为“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这部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15.在共和国时代,克伦威尔建立起独裁统治,华盛顿则完善了总统制,这两种行为()A.都属于符合本国国情的举措 B.前者背离了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C.都是为了强化个人权利 D.后者行为被其他国家仿效
16.(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题)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17.(2011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8题)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右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
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
18.1853年中国福建巡抚徐继畬在赠送给美利坚合众国一块石碑上面写到:“„„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开疆万里,仍不僭位号,不传子孙”。你认为该碑颂扬的应是()A.华盛顿 B.林肯 C.威尔逊 D.罗斯福
19.(2011年1月金华十校高二期末2题)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A.周礼 B.和谐的人际关系 C.礼貌待人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20.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评价正确的是()①他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 ②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 ③是逍遥学派的创立者
④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
21.著名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称图5—9毛泽东此行颇具“弥天大勇”,毛泽东将要前往的地方和面对的对手是()
A.南京 汪精卫 B.重庆 蒋介石 C.东京 裕仁天皇 D.莫斯科 斯大林 22.1897年春,图4—1所示英文著作的出版()
A.标志孙中山走上同清朝彻底决裂的道路
B.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使孙中山成为名闻世界的中国革命党人
D.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获得各国普遍支持
23.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和 C.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D.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24.(2011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二模18题)与图6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25.1953年,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是()A.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二、非选择题
26.(2011年东北四校二模45题)(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孙中山有三大优点:第一,意志力坚辞,经历多少**未尝挫折;第二临机警,长于应变;第三,操守廉洁,从不为自己谋私制。„„我对于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因为不择手段的理论一倡,结果可以把目的扔向一边,所谓本来之目的,倒反变成装饰品了。„„但我以为孙君所以成功者在此,其所以失败者亦未必不在此。”
——梁启超《孙文的价值》(1925年3月13日发表于《晨报》)
材料二 以“护法”来说吧,如果确实以维护法兆为职志,无疑是一项正义的事业。可是,这个运动的发动者和领袖的认识并未达到坚是维护法治的高度。于是,他们敢于开明知违法的“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统”。挑动内战,攻占别省土地,可偏偏叫“援闽”、“援桂”,彷佛从事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无比的正义事业。„„如果在本应是用和平方式进行的政治角逐中,有人使出非法的暗招和其他卑劣手段,道义也就丧失殆尽了。„„人的行动总是受思想和文化观念支配。孙文虽接受过现代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薰陶,但系统研究他留下来的文字,不难发现他对现代西方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的了解既不系统,更不深入。在民族和个人自大心理结合下,„„自然不可能认真清理自母体文化中承受的自由、民主、法治相悖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他的政党观念和政治行为,渗透了多少传统的帮会烙印!于是,我们看到的不是“驾乎欧美之上”的更高形态的新式民主,而是言行中处处流露 中世纪专制主义的腐配气息。
——袁伟时《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孙中山的评价,材料二所持观点与材料一的有何共同之处?(6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否赞同二者对孙中山的评价,请结合你的理解说明理由。(9分)27.(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24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亚里士多德有关治理国家的三段材料:
材料一
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中产人士组成的,在这样的城邦,立宪政体得到良好的发挥。在这里,中产者比其他两种人数量要多、力量要大,或者至少比其中任何一种要强,如果这样,中产者的介入就会改变平衡,并防止两个极端的任何一个占上风。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三
亚里士多德对当时希腊城邦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过犹不及”十分忧虑,比如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他认为“法律恰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类型分类的执行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政体类型和执政主体各是什么?其主张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在治国主张上有何进步?综合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特征是什么?(4分)
28.(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25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僻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2分)(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2分)
29.(2011年5月衡阳市三模47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1)材料一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5分)材料二 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耐心,随机应变的本领;他待人谦恭、诚实、光明磊落,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甘地传》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亚洲觉醒的先驱”,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方式和结果的不同。(6分)材料三 凯末尔陵墓位于安卡拉最高点的马尔泰佩山,以表示土耳其人民对凯末尔的敬仰和爱戴,也象征着逝世后的“国父”凯末尔仍然时刻关注着人民的一举一动。陵墓的主建筑由寝陵、回廊和广场组成。寝陵在广场的左侧,凯末尔就安息在这里。广场正门两端耸立着两座城堡:左端是“自由堡塔”,右端是“独立堡塔”。“自由堡塔”上镌刻着凯末尔的语录:“土耳其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证明土耳其一直是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国家。”“独立堡塔”上镌刻凯末尔的名言:“生存意味着抗争与战斗,只有在斗争中成功,生存才成为可能”。
(3)凯末尔为什么能够得到土耳其人民的敬仰和爱戴?(4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量所增亦如之。唐茎查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型堂又增一百二十种,至茎勇监、壁堕丛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张廷玉《明史·方技传》
请回答:
(1)概括说明明朝以前“医家《本草》”的发展情况。
(2)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对医药学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贡献?(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取得重大医学成就的因素。
期中期末试卷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简单回顾课本即可。
2.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拿破仑战争对被征服地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拿破仑战争传播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精神;两一方面,拿破仑战争对被征服地区的征服,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民族意识觉醒。①与题意无关,④表述不全面。故选D。
3.D 解析:关键是理解题目要求回答的主旨是“社会生活”方面的,D项更符合题意。
4.A 解析:在独立战争期间,法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加入反英斗争的行列。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法国希望美国能加入对英国的作战,这就是法国对华盛顿中立宣言不满的原困。
5.D 解析:D项仅适用于恩格斯,而马克思经常参加巴黎的工人集会。
6.A 解析:本题采用组合题的形式考查形式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简单回顾教材即可。
7.D 解析:第二国际左派的杰出女领导人罗沙·卢森堡。
8.B 解析:A是儒家思想文化,C是近代的生物学家卡尔·林奈,D主要是指柏拉图。
9.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从教材内容可知D项是甘地所反对的报复原则,与“非暴力主义”相违背。
10.A 解析:本题考查对甘地的评价问题,从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教材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11.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简单回顾教材内容即可。
1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简单回顾教材内容即可。
14.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类最全,集本草之大成的是明朝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后被译为多国文字,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5.A 解析: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去理解历史事件,A符合史实。克伦威尔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虽强化其个人权利,但没背离革命目标;华盛顿加强的是总统的行政权,但不是强化个人权利,也没有被所有国家仿效。
16.D 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漫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18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故A是错的;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与英国正处于敌对状态,两国关系不可能“亲近友好”,故排除B项;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故C项也可排除,故选D项。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分析:此题如果单纯从画面去考虑,倒是很容易选择:双方把武器放下相互拥抱:流浪的女儿(左)箭头朝下,双臂紧握武器,仍具有防卫意识;“不列颠娜”(右)把盾牌放下,箭头向上,主动伸出双臂拥抱“美利坚”。如此画意不是很明显吗?C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干扰,问题出在对漫画所反映的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关于美国独立的战争的过程,新课程教材无论是人教和岳麓版,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很模糊。所以此题实际上只涉及初中历史知识。美国独立战争:1775(6)—1783,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以排除C。A、B容易排除。当然漫画实际上反映的是1782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两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17.A 解析: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孔子还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孔子还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史称六经,本题中BCD三项符合孔子教育思想的有关知识点。A项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说法错误,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作者分别是早期儒家的位代表性人物孔子的弟子们、曾参(孔子的弟子)、子思(孔子的孙子)、孟子。四书和孔子整理的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
18.A 解析: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但他坚决辞去总司令职务,并拒绝了一些人劝他当国王的建议。
19.A 解析:“克己复礼为仁”指儒家提倡的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遵循)周礼。本题选A项,注意容易错选为D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阶级利益是奴隶主阶级。
20.D 解析:亚里斯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哲学到他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哲学认识论就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故排除①。亚里士多德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学派”,故③正确。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他的逻辑学。直到现在,人们公认他是逻辑学这门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科的创始人,故②正确。
2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挥手之间”反映的是1945年8月,毛泽东以“弥天大勇”的气概,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和平建国的谈判。
22.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朝驻英使馆诱捕事件,此事经英国报界广泛宣传后,使孙中山成为名闻世界的中国革命党人。如果懂得图片中的英文可直接得出答案,也可采用筛选法逐一排除法。
23.C 解析: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从材料中“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亦可看出与C项说法相符。
24.C 解析:从图6布告的日期判断出,中华民国六年为1917年。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护国运动是在1916年;第二次护法运动是在1920年底。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先生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2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简单回顾教材内容即可。
二、非选择题
26.(1)评价:从意志力、应变力和职业操守等主观方面肯定孙中山;局限性:否定孙中山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4分)共同之处:都从目标与手段的不一致性方面否定孙中山。(2分)(2)答案一:赞同;理由: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实现民主共和,但采取的暴力手段却违背民主法制;孙中山对现代的两方民主政治理论了解不深入,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从道义的标准来看,孙中山的革命追求实质是正义的,但程序却是非正义的,法治的首要原则是坚持程序正义。(9分)答案二:不赞同;理由:梁启超尽管看到孙中山的优点,但只限于主观方面,忽略了孙中山对建立中华民国所做的贡献;孙中山要推翻的是腐朽的消王朝,采取暴力革命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从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标准来看,孙中山的行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历史的进步。(9分)27.(1)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利益群体。(2分)(2)共和政体(“立宪“政体),中产阶级;(2分)既防止专制又要避免民主泛滥。(2分)(3)主张依法治国;(2分)特征:中庸。(2分)28.(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1分)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2分)(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2分)(3)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3分)(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1分)品质:以民为本(或爱民、富民)。(1分)29.(1)革命:辛亥革命。(2分)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3分)(2)方式:孙中山采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2分)结果: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甘地自行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完成既定目标。(4分)(3)凯末尔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使土耳其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民族独立的现代化道路。(4分)30.(1)随着种类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品类繁芜(错误、重复或遗漏),名称多杂。
(2)系统总结十六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经验与成就,增加了药物品种,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3)良好家庭熏陶;虚心求教、注重实践;勇于付出、富有毅力。
第五篇:【历史】2010届一轮复习教案:2.5《北魏孝文帝改革》(岳麓版选修1)22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高三(岳麓版 历史选修I)·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军事上
① 与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南朝政权接壤,受南朝威胁;
② 在其北边,有虎视眈眈的劲敌柔然等族。(3)政治上
①
北魏已建国一百多年,保守势力相当强大,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原来的鲜卑旧俗和委任汉族地主为地方官吏的宗主督护制已不适应当时政权的巩固与皇权的集中,滞缓了北魏的进一步发展。
② 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迫使统治者必须加强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实行汉化政策,使自己的政权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北魏面临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来自三个方面:(1)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的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恶化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3)各地人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面对动荡局势,冯太后和孝文帝认识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封建国家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六)改革目的
(1)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2)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3)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加强对广大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
二、主要内容、措施、情况
孝文帝于485年颁布了均田令,494年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建立卓有成效的新制度
——实行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度、任期考核制。1.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485年,颁布了均田令
——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1)内容:将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无主荒田,加上农民原有的土地,进行有限度的还授。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露田40亩,妇女每人20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男子每人桑田20亩。
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
(2)作用:
① 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②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③
发展了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2、设立三长制
(1)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内容:486年,规定: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选择本乡“强谨”的人充当(基层行政组织)。“三长”负责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3)作用: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控制,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3、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度、任期考核制,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
(1)目的:为杜绝官吏贪污
(2)内容:
① 规定官员的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
——官吏无权到民间征收,不得接受馈赠,违者严惩
② 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按政绩好坏决定地方官吏的任期。
(3)作用:
① 改善了吏治,减轻了赋役负担,使农民可安心从事生产
②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发展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孝文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以“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
1.原因、目的:为巩固北魏的统治,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落后的风俗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迁都洛阳真乃明智之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平城(今山西大同)的局限:定都已近百年,气候恶劣,生产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地处偏僻,很难有效的控制中原地区,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逐渐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威胁。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
(2)洛阳的优势:是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体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原因有:
① 倾慕汉族文化: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
1)他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明果断,曾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在她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推行者。
2)孝文帝认为:为了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迁都到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去,而洛阳是中国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迁都后,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
② 统治中原的需要:孝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愿仅仅做“夷狄”君王,还要做中国人的君王,1)把国都放在中国正统的国都所在地更名正言顺,以获得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2)因为北魏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
③ 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1)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
后来,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
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2)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④ 地理环境的影响。
1)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西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素有“九州暖地”之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了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场所。曾是东周、东汉、曹魏等朝代的都城。
2、情况、经过:公元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
——从平城出发,494年把国都迁到洛阳。
3、作用: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使洛阳在曹魏、西晋之后再度繁华、辉煌。
4、材料解析:
①
这些史料,说明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决心。当时,平城地偏一隅,经济落后,常受柔然骚扰,对控制中原地区和推行改革十分不便,也不能和黄河流域的汉族地主联系。离开平城,迁都洛阳,就成了孝文帝推行改革实现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②
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甘冒风险,定计迁都,假借南征,迫使鲜卑贵族就范,甚至决心大义灭亲来推进改革,完成迁都之举。
③ 迁都洛阳,这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的行动,为后来北魏在政治上、社会风俗上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实行汉化政策,雷厉风行,移风易俗: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改说汉话,改行汉制。
孝文帝宣布几条法令: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1、内容、措施:
(1)改说汉语:30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30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话,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
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
(2)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下令,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
(3)改用汉姓。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
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还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同时下令改变鲜卑人的籍贯。
规定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就算是洛阳人,死后不许归葬塞北。孝文帝这些强制性的政策,都是为了减少民族差异、民族隔阂。许多贵族虽然心怀不满,却也只能执行。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4)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5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而且,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
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5)孝文帝还延用了汉族的门阀制度。他把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按门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④ 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大融合4、材料解析:这些史料反映了
① 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② 孝文帝从姓氏、服装、语言、婚姻等方面进行改革
——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
③ 孝文帝对改革非常重视,其主观动机是想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巩固统治。
但在客观上,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各族的融合,作出了贡献,孝文帝是一位有卓见的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
三、历史影响、评价、作用、意义
——~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1)农牧业的发展。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其原因有:
① 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② 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③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
(2)手工业的成就。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较大发展,北方青瓷的出现。——原因主要是农业、商业的发展,孝文帝的扶持政策。
(3)商业活动的活跃。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其原因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孝文帝铸造铜钱,重视和支持商业的结果。
北魏的贵族的大都经商:一方面说明了商业的活跃,另一方面说明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2、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政权的封建化。
通过改革,鲜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比起同期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如羯、氐等,鲜卑族的汉化程度是最高的。
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儒学既重外在的行为规范又重内在道德的自律,维护了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孝文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建孔庙并亲自祭拜,起用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废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
——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最终维护鲜卑族的统治。
即周代最早对“礼”(祭祀、朝食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制度,是对宗法制和等级制的强调和固定。后孔子对礼乐制度加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提出“仁”的理念,高扬仁爱与和谐的思想,用以提升和深化已有的礼乐文化,使礼乐文化进一步成为礼仪文化,历代统治者沿用这一制度来维护统治。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孝文帝仿汉官制,制定北魏官制。修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份的落后残酷的法律,保证了汉化政策与制度的施行。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适应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鲜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风俗习惯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1)生活习惯的汉化: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的劳动者变成农民,贵族转化为地主,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封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小结: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1)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从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2)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胜因:成功
(1)国家强制推行力度大
(2)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3)知人善任,策略得当,减少了阻力,不持民族偏见,重用汉人,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为自己的改革组织了一个智囊团。
☆习题点拨
一、阅读与思考
与汉服俑较为相似,因为孝文帝移风易俗的一项措施就是改鲜卑服为汉服。
解析与探究提示:
说明了孝文帝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全面繁荣。
二、自我测评答案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后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
(2)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4)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改革。2.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有:实行均田制与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3.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 应用体验
※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建立北魏的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
A.大兴安岭北段 B.大兴安岭南段C.小兴安岭北段 D.小兴安岭南段
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2.北魏统一北方是在
A.386年 B.439年 C.485年 D.493年 3.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了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柔然侵扰北魏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5.被北魏孝文帝比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 6.北魏人口达到3000多万,是在
A.拓跋珪时期 B.冯太后时期 C.孝文帝时期 D.孝明帝时期 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8.北魏时台湾名称
A.朱崖洲 B.夷洲 C.流求 D.琉球 9.北魏孝文帝亲自主持的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1)魏主是指谁?孝文帝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改革鲜卑姓为汉姓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4)提出论据的意图何在?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17.恩格斯曾指出:“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谈谈你对这一论述的理解。
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本质上是落后的奴隶占有制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改革的核心是克服鲜卑制度的落后成分,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制度全面纳入封建轨道。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推行均田制与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明恩格斯揭示的历史规律是正确的。18.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18.不同意这一观点。
答: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为标准。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拓跋民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探究感悟
均田制的性质学术界看法不一,主要有下面两种说法:
(1)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答:同意
优化方案 成功相伴
优化方案教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