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论著一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7:2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代书法论著一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代书法论著一览》。

第一篇:历代书法论著一览

历代书法论著一览

所收各论著以历史朝代为序, 同朝代的大致按作者生活时代先后排列, 但南北朝以各国为序, 1949年以后的按出版先后排列。

所收的论著中有的书名有疑问或是作者伪托的, 因在长期流传中已成陈说, 则袭其旧。

所收论著不分原书单刻丛刻,尽可能注明版本,并注出刊行朝代或年份, 以便读者查询文本内容。

秦汉

《用笔论》一篇,书论,旧题秦·李斯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篇》、《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小学类。

《草书势》一篇,书论,又名 《草势》,汉·崔瑗著。文见 《晋书·卫恒传》、唐·张怀瓘《书断》、唐·徐坚《初学记》。

《篆势》一篇,书论,汉·蔡邕著。文见《晋书 ·卫恒传》、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唐·徐坚《初学记》、唐《太平御览》。

《笔论》一篇, 书论, 汉·蔡邕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清《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清·钱曾 《述古丛钞》、《藏修堂丛书》、《艺术丛书》、《芋园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九势》一篇,书论,又名 《九势八字诀》,汉·蔡邕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非草书》一篇,书论,汉·赵壹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唐《太平御览》、宋·陈思《书苑菁华》、宋·朱长文《墨池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魏晋南北朝

《飞白赞》一篇,书论,又作《飞白书势铭》,三国·魏·刘劭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唐·张怀瓘 《书断》。

《隶书体》一篇,书评,晋·成公绥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明《成公子安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四体书势》一卷,书体,晋·卫恒著。文见《晋书 ·卫恒传》、宋·陈思 《书苑菁华》、元·陶宗仪 《说郛》、清·敕撰《佩文斋书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草书状》一卷,书体,又名《书势》、《草书势》,晋·索靖作。文见《晋书·索靖传》、宋·陈思《书苑菁华》、宋·朱长文《墨池编》、《玉函山房辑佚书》、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草书赋》一篇, 书论, 晋·杨泉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

《笔阵图》一卷,书论,又名 《卫夫人笔阵图》,旧题晋·卫铄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陈思《书苑菁华》、宋·朱长文《墨池编》、明·陶宗仪《说郛》、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等。

《题卫夫人 〈笔阵图〉 后》一篇,书论,又名《题〈笔阵图〉后书说》,旧题晋·王羲之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陈思《书苑菁华》、宋·朱长文 《墨池编》、清 《四库全书》、清·钱曾 《述古丛钞》、《藏修堂丛书》、《翠琅玕馆丛书》、《芋园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笔势论十二章并序》一卷, 书论, 又名 《王羲之教子敬笔论》、《笔势论略》、《笔势论》,旧题晋·王羲之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唐·韦续《墨薮》、宋·朱长文《墨池编》、宋·陈思《书苑菁华》、明·陶宗仪《说郛》、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清《四库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论》一篇,书论,又名 《右军笔阵图》,旧题晋·王羲之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宋·朱长文《墨池编》、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用笔赋》一篇, 书论, 旧题晋·王羲之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清·孙岳颁等 《佩文斋书画谱》。

《记白云先生诀》一篇,书论,旧题晋·王羲之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清《四库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笔经》一卷,器具,旧题晋·王羲之著。文见民国《古今说部丛书》。

《草书百韵歌》一篇, 书论, 旧题晋·王羲之著。又名 《草书百韵歌》、《笔诀歌》、《草诀百韵》。文见明·唐顺之《稗编》、明·杨慎 《丹铅总录》。

《行书状》一篇,书论,晋·王珉著。文见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唐·张怀瓘《书断》。

《飞白书势铭》一篇,书论,南朝·宋·鲍照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清·孙岳颁等 《佩文斋书画谱》。

《文字志目》一篇,书论,又名 《古今文字志目》,南朝·宋·王愔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宋·朱长文《墨池编》。

《古来能书人名录》一卷,史传,又名《采古来能书人录》、《能书录》,南朝·宋·羊欣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明·陶宗仪《说郛》(清·顺治三年(1646)刊宛委山堂本)、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书表》一卷,书论,南朝·宋·虞龢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题文“《梁中书侍郎虞龢论书表》,”宋·朱长文《墨池篇》所载《二王书事》即录于此表,因此文流传已久, 故文已不相连属。

《论书》一卷,书论,南朝·齐·王僧虔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墨池编》、宋·陈思《书苑菁华》。

《笔意赞》一篇, 书论,南朝·齐·王僧虔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清《四库全书》、《图书集成》、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十二法》一篇,书论,又名 《梁萧子云十二法》,南朝·梁·萧子云著。文见清·冯武 《书法正传》。

《草书状》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著。唐·张怀瓘 《书断》、宋·陈思 《书苑菁华》。

《古今书人优劣评》一卷,书评,又名《评书》、《书评》,旧题南朝·梁·萧衍著。文最早见于《淳化阁帖》,后有宋·朱长文·《墨池编》重编本,宋·陈思《书苑青华》本、明·陶宗仪《说郛》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一卷,书评,又名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南朝·梁·萧衍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清·戈守智《汉谿书法通解》、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答陶隐居论书》一篇,书论,又名《梁武帝与陶弘景论书》,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书》一卷,书论,南朝·梁·庾元威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 《墨池编》。

《古今书评》一卷,书评,又名 《书评》,南朝·梁·袁昂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陈思《书苑菁华》、宋·左圭辑《百川学海》、明·陶宗仪《说郛》、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品》一卷,书评,又名 《梁庾肩吾书品论》,南朝·梁·庾肩吾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续百川学海》、《汉魏丛书》、明·陶宗仪《说郛》、《湖北先正遗书》、清《四库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书启》一卷,书论,又名 《与梁武帝论书启》,南朝·梁·陶弘景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书表》一卷,书论,北魏·江式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古今文字志目》三卷,史传,北魏·王愔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古今图书集成》、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杂艺篇》一卷, 杂著, 北齐·颜之推著。文见 《颜氏家训》。

隋唐五代

《心成颂》一篇,书论,传隋·释智果著。文见宋·陈思《书苑历代书法论著一览菁华》、清·刘墉《书法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名书录》隋·姚最著。文见唐·窦 《述书赋》。

《欧阳率更书三十六法八诀》一篇,书论,又名《欧阳结字》,旧题唐·欧阳询著。传世各本大多有差异, 又有以 《三十六法》与 《八诀》分别刊行,列为二种, 《三十六法》亦称《欧阳结体三十六法》或《书法》,《八诀》亦称《八法》。文见明《续百川学海》、明·陶宗仪《说郛》、清《唐人说荟》、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传授诀》一篇,书论,传唐·欧阳询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用笔论》一篇,书论,传唐·欧阳询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笔髓论》一卷,书论,传唐·虞世南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明·陶宗仪《说郛》、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旨述》一篇,史传,又名 《书旨术》,唐·虞世南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笔法诀》一篇,书论, 旧题唐·李世民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书》一卷,书论,传唐·李世民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指意》一篇,书论,传唐·李世民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王羲之传论》一篇,史传,又名 《书〈王羲之传〉后》,唐·李世民著。文见 《晋书·王羲之传》、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后品》一卷,书评,又名 《后书品》,唐·李嗣真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陈思《书苑菁华》、明·陶宗仪 《说郛》(清宛委山堂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九品书》一卷,史传, 旧题唐·李嗣真著。文见清 《四库全书》、明·陶宗仪 《说郛》、宋·朱长文 《墨池编》。

《书谱》一卷,书论,又名 《书谱序》,唐·孙过庭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明·陶宗仪《说郛》、清《四库全书》、马国权《书谱译注》(上海书画出版社年版)、朱建新《孙过庭书谱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以及多种 《书谱》手迹单行本。

《法书论》一卷,书论,唐·蔡希综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文字论》一卷,书论,唐·张怀瓘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估》一卷,书评,唐·张怀瓘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 《墨池编》、宋·陈思 《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议》一卷,书评,又名《议书》,唐·张怀瓘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墨池编》、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二王书录》一篇,书论,又名《二王等书录》,唐·张怀瓘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墨池编》。

《六体书论》一卷,书评,又名 《六体论》,唐·张怀瓘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断》三卷,书评,又名 《十体书断》,唐·张怀瓘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百川学海》(重辑本)、明·陶宗仪《说郛》、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评书药石论》一卷,书论,又名 《药石论》,唐·张怀瓘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用笔十法》一卷,书论,传唐·张怀瓘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玉堂禁经》一篇,书论,传唐·张怀瓘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书》一篇,书论,又名《二字诀》,唐·李华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述书赋》二卷,书论,与其注合称《述书赋注》,唐·窦 著,窦蒙注。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墨池编》、清《四库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述书赋》语例字格一卷,书评,又名 《字格》,唐·窦蒙著。文见明·陶宗仪《说郛》(宛委山堂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论书》一卷,书论,又名《书法论》,唐·徐浩著。文见唐·张彦远 《法书要录》、宋·朱长文 《墨池编》。

《徐氏法书记》一篇,杂著,唐·武平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 《墨池编》。

《叙书录》一篇,著录,又名 《开元记》、《书述记》,唐·韦述著。文见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宋·朱长文《墨池编》、宋·陈思 《书苑菁华》、清《四库全书》。

《干禄字书》一卷,字体,唐·颜元孙著。唐大历九年(774年),唐·颜真卿做湖州刺使时,亲自手书上石,自此《干禄字书》名播于世。主要的刊本有南宋初年成都刊本、宋宝佑丁巳年衡阳陈兰孙刊本、明崇祯十三年张延登刊本、清康熙五年陈上年刊本,乾隆初年刊本等。

《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篇,书论,又名《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长史十二意笔法》、《颜公笔法》。旧题唐·颜真卿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宋·陈思《书苑菁华》、明·陶宗仪 《说郛》、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怀素别传》一篇,书论,又名 《唐陆羽怀素别传》,传唐·陆羽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清·孙岳颁等《佩文斋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引其一段标题为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一篇,书论,又名《上李大夫书》,唐·李阳冰著。文见宋·姚铉 《唐文粹》、清《全唐书》。

《论篆》一卷,书论,旧题唐·李阳冰著。本文实乃将《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一文, 去其后半, 又以张彦远《法书要录》中关于八分草隶之语杂续于后而成。余绍宋 《书画书录解题》言: “此文自韦续《墨薮》中录出,然韦续不著撰人,而后竟题为阳冰撰。”有明·陶宗仪《说郛》本、《篆学琐著》本,《后知不足斋丛书》本。

《冰阳笔诀》一篇,书论,又名《阳冰笔诀》,旧题唐·李阳冰著。文见明·陶宗仪 《说郛》。

《笔法论》一篇,书论, 唐·李阳冰著。本文已失传,余绍宋《书画书录题解》著录,列入散佚之部。

《授笔要说》一篇,书论,唐·韩方明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拨镫序》一篇,书论,又名 《拨镫四字法》,唐·林蕴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

《送高闲上人序》一篇,杂著,唐·韩愈著。文见《昌黎先生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临池诀》一篇,书论,又名 《临池妙诀》,唐·卢携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清·孙岳颁 《佩文斋书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五十六种书法》一卷,书体,又名《五十六种书并序》,唐·韦续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宋·陈思《书苑菁华》、明·陶宗仪《说郛》、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唐人书评》一卷,书评,旧题唐·韦续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 明·陶宗仪 《说郛》。

《续书品》一卷,书论,旧题唐·韦续著。文见明·陶宗仪《说郛》。

《墨薮》二卷,书论,附法帖释文刊误(一卷),传唐·韦续著。文有明·程荣刻本, 《唐宋丛书》本、《格致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壁书飞白萧字记赞》三篇,杂著,唐·崔备、李约、张宏著。文见唐·张彦远 《法书要录》、宋·朱长文 《墨池编》。

《法书要录》十卷,书论,唐·张彦远著。本书版本有明·王世贞《书苑》本、《津逮秘书》第六集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

《续书评》一卷,书评,又名《续古今书人优劣》、《书品优劣》,唐·吕总著。文见 《宋史·艺文类》、宋·陈思 《书苑菁华》、明·陶宗仪 《说郛》。

《唐人书评》一篇,书评,又名 《书评》,唐·佚名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 明·陶宗仪 《说郛》。

《书述》一篇,书论,旧题五代·南唐·李煜著。文见宋·陈思《书苑菁华》、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历代书法论著一览选》。

宋金元

《汗简》三卷,书体,宋·郭忠恕编。主要有清《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续编经部本、《汗简笺正》光绪乙丑广雅书局刊本等。

《十八体书》一卷,书体,宋·释梦英著。文见宋·朱长文《墨池编》、清·孙岳颁 《佩文斋书画谱》。

《试笔》一卷,杂著,又名 《欧阳文忠公试笔》,宋·欧阳修著。文见 《百川学海》、明·陶宗仪 《说郛》、《欧阳文忠公全集》等书。

《六一题跋》十卷,杂著,又名 《集古录》,附杂题一卷,宋·欧阳修著。文见《欧阳文忠公全集》、《津逮秘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笔法门》一篇, 书论, 宋·佚名著。文见宋·朱长文 《墨池编》。

《续书断》二卷,书评,宋·朱长文著。文见《墨池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墨池编》原作二十卷,明以后有的作六卷,书论,宋·朱长文著。主要的版本有明隆庆二年(1568)李荷刊本(二十卷),薛晨续编三卷;明万历八年(1580)李时成刊本(六卷), 清《四库全书》本(六卷)。

《法书苑》一卷,杂著,又名 《古今法书苑》、《书苑》、宋·周越著。文见明·陶宗仪《说郛》、《五朝小说(大观)·魏晋小说品藻家》。

《论书》三卷,书论,宋·苏轼著。文见《东坡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东坡题跋》六卷,杂著,宋·苏轼著,明·毛晋编。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又赏斋刊本、明 《津逮秘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论书》一卷,书论,宋·黄庭坚著。文见《山谷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山谷题跋》四卷,杂著,宋·黄庭坚著。有明·黄嘉惠校刊本、明《津逮秘书》本、《丛书集成初编》。

《书史》一卷,史传,又名《米海岳书史》、《米元章书史》,宋·米芾著。文见 《百川学海》、明·陶宗仪 《说郛》、《美术丛书》、《湖北先正遗书》、清《四库全书》。《海岳题跋》一卷,杂著,宋·米芾著,明 ·毛晋编。文见明《津逮秘本》、《丛书集成初编》。

《海岳名言》一卷,书论,宋·米芾著。文见 《百川学海》、明·陶宗仪 《说郛》、清《四库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砚史》一卷,器具,宋·米芾著。文见明 ·陶宗仪《说郛》、清《四库全书》。

《评纸帖》一卷, 器具, 宋·米芾著。文见 《美术丛书》。

《石门题跋》二卷, 杂著, 宋·释惠洪著, 明·毛晋编。文见明《津逮秘书》、《丛书集成初编》。

《淮海题跋》一卷, 杂著, 宋·秦观著。文见明汲古阁 《津逮秘书》。

《法帖通解》一卷, 著录, 宋·秦观著。今有 《百陵学山》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法帖释文》十卷,著录,又名 《历代帝王名臣法帖释文》,宋·刘次庄著。今有元刊本、宋刊本、《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

《东观余论》二卷,附录一卷,杂著,宋·黄伯思著。文见明《王氏书画苑》,明 《津逮秘书》、清 《四库全书》。清·陆心源有 《东观余论校》。

《法帖刊误》二卷,书评,宋·黄伯思著。文见《东观余论》、《百川学海》、明《津逮秘书》、清 《四库全书》。

《广川东跋》十卷,书评,宋·董逌著。文见明《津逮秘书》、清《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

《翰墨志》一卷,杂著,又名《高宗翰墨志》、《高宗皇帝御制翰墨志》、《思陵翰墨志》、《高宗书评》,宋·赵构著。文见《百川学海》、明·陶宗仪《说郛》、明《王氏书画苑补遗》、清《四库全书》。

《草书礼部韵宝》六册,字体,宋·赵构著。有元·至元戊子(1288)建安小斋刊本及日本延享四年(1747)东都书林翻刻本及其影印本。

《籀史》一卷,史传,宋·翟耆老编。文见清《四库全书》、民国·沈光莹 《静园丛书》。

《汉隶字源》六卷,书史,宋·娄机著。今有宋刊本,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

《隶释》二十七卷, 著录, 宋·洪适著。有万历十六年(1588)广陵王云鹭刊本、清同治间泾县晦木斋洪氏合刻本, 中华书局1985年11月影印了晦木斋本。

《隶续》二十一卷,著录、宋·洪适著。本书有元泰定(1324—1328)刊本(仅前七卷)、清同治(1862—1874)间泾县晦木斋洪氏合刻(隶释、隶续、隶释刊误》本,中华书局1985年11月影印了晦木斋本。

《晦庵题跋》三卷,杂著,宋·朱熹著,明·毛晋编。文见明《津逮秘书》、《丛书集成初编》。

《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卷,著录,宋·岳珂著。有清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本、清《四库全书》本。

《负暄野录》二卷,杂著,宋·陈槱著。有 《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洞天清禄集》一卷,杂著,又名 《洞天清录》,宋·赵希鹄著。文见明·陶宗仪 《说郛》、《唐宋丛书》、《海山仙馆丛书》、《美术丛书》。

《续书谱》一卷,书论,宋·姜夔著。文见 《百川学海》、明·陶宗仪《说郛》、明《王氏书苑》、清·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清《四库全书》、邓散木《学习学习书法必读——续书谱图解》(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绛帖平》六卷,著录, 宋·姜夔著。有清武英殿聚珍版本,《四库全书》本。

《禊帖偏旁考》一篇,书论,又名《白石禊帖偏旁考》,宋·姜夔著。文见宋·周密 《齐东野话》。

《王羲之笔势传》一篇, 书论,宋·佚名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

《永字八法并详说》一篇, 书论, 宋·佚名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

《翰林禁经九生法》一篇, 书论,宋·佚名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

《翰林秘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一篇, 书论,宋·佚名著。文见宋·陈思 《书苑菁华》。

《草诀百韵歌》一卷,书论,宋·佚名著。本书原本已佚,现存有元至顺间《1330—1333)建安椿庄书院刊陈元靓《事林广记》收采真子改编本,明万历十二年(1584)的改篇本有万历中连奎馆范文明石刻本,万历四十一年(1613)韩道亨写本。

《二王帖评释》三卷,书评,宋·许开著。有清雍正洋溢堂刊本、《横山草堂丛书》本。

《书录》三卷,附《外篇》一卷,又名 《皇宋书录》,宋·董史著。有 《知不足斋丛书》本, 《四库全书》本。

《兰亭考》十二卷,书评,又名《兰亭博议》,宋·桑世昌著。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兰亭续考》二卷,书评,宋·俞松著。有 《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法帖谱系》二卷,著录,又名 《谱系杂说》,宋·曹士冕著。有《百川学海》本、明·陶宗仪 《说郛》本、《四库全书》本、《王氏书苑》本。

《宣和书谱》二十卷,著录,宋徽宗赵佶勅著。有明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源》本、清 《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学丛书》1984年顾逸点校本。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书体,又名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宋·薛尚功著。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木刻朱印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影印本、1986年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石刻铺叙》二卷,著录,宋·曾宏文著,清·翁方纲校。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贷园丛书》本、风雨楼 《秘笈留真》本。

《宝刻丛编》二十卷,著录,宋·陈思著。有《十万卷楼丛书》本、吴式芬刊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书小史》十卷,史传、宋·陈思著。文见《四库全书》、《美术丛书》。

《书苑菁华》二十卷,书论,宋·陈思著。有汪氏振绮堂本、《四库全书》本、《述古丛钞》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藏修堂丛书》本。

《金石录》三十卷,著录,宋·赵明诚著。现有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

《金壶记》二卷, 史传、宋·释适之著。文见 《六艺之一录》。

《云烟过眼录》四卷,杂著,宋·周密著。有明刊本、《唐宋丛书》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美术丛书》本。

《思陵书画记》一卷、杂著,宋·周密著。文见明·陶宗仪《说郛》。

《文房四谱》五卷,器具,宋·苏易简著。文见《四库全书》、《十万卷楼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元丰题跋》一卷,杂著,宋·曾巩著。文见明 《津逮秘书》。

《书史》二十五卷,史传,宋·郑昂著。明 ·陶宗仪《书史会要》引用书目, 原著明初之后失传。

《放翁题跋》六卷,杂著,宋·陆游著。文见明 《津逮秘书》、民国《丛书集成初编》。

《宣和博古图》三十卷,杂著,宋·王黼等奉敕撰。有《格致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草诀百韵歌》一卷,书体,宋·采真子改编。有元至顺间建安椿庄书院本、万历四十一年韩道亨写本、马国权《元刻草诀百韵歌笺注》、香港万里书店单行本。

《汉隶分韵》七卷, 书体, 宋·佚名编, 有明嘉靖九年(1530年)本、《格致丛书》本、清辨志堂本。

《草书韵会》五卷,书体,金·张天锡编。明洪武中刻本按《洪武正韵》编次, 日本东都书林有复刻本及影印本。

《遗山题跋》一卷,杂著,金·元好问著。文见清《奇晋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书画目录》一卷,书录,元·王恽著。文见 《美术丛书》。

《雪庵字要》一卷,书论,又名《雪庵大字法》,元·释溥光著。文见上海商务印书馆 《涵芬楼秘笈》。

《雪庵永字八法》一卷,书论,又名 《永字八法》,元·释溥光著。文见清·冯武 《书法正传》、《四库全书》。

《周秦刻石释音》一卷,书论,元·吾丘衍著。有明嘉靖十年(1531)刊本,清光绪(1875-1908)年间 《十万卷楼丛书》本。

《三十五举》一篇,书论,元·吾丘衍著。文见《说郛》、《四库全书》、《学津讨源》、《篆学琐著》、《丛书集成初编》。

《衍极并注》五卷,书论,元·郑枃著,元·刘有定注。文见《说郛》、清《十万卷楼丛书》、《四库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云烟过眼续录》一卷,著录,元·汤允谟著。有清光绪年刻本,附于《云烟过眼录》后, 又有 《十万卷楼丛书》。

《书则》二卷,书论,又名 《笔则》,元·赵𪛌编。本书有传抄本。

《书法三昧》一卷,书论,元·佚名著。文见明《格致丛书》、清·冯武 《书法正传》

《文房图赞续》一卷,器具, 元·罗先登著。文见明 《欣赏文房》、《说郛》。

《书诀》一篇,书论,元·董内直著。文见元·苏霖《书法钩玄》。

《翰林要诀》一卷,书论,元·陈绎曾著。文见清·冯武《书法正传》、《美术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法书考》八卷,书论,元·盛熙明著。文见《四库全书》、《十万卷楼丛书》、《四部丛刊三编》。

《书法钩玄》四卷, 书论, 元·苏霖著。本文见明·王世贞 《书苑》。

《书经补遗》五卷,书论,元·吕宗杰著。文见《涵芬楼秘笈》,民国九年影印本。

《古今集论字学新书》七卷,书论,元·刘惟志编。今有旧抄七卷本,明刊摘抄本、《王氏书苑》本、《詹氏书苑补益》本。

《古字便览》一卷,书体,元·虞集著。有明万历年刊 《格致丛书》本。

《墨史》三卷,器具,元·陆友著。文见《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古今文艺丛书》。

《篆法辨诀》一册,书体,后又名《篆法点画辨诀》,元·应在编。今有上海书店本。

来自: http://hi.baidu.com/%D2%BB%C9%FA%B3%A3%D0%A6%B0%

《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史传,明·陶宗仪著。有洪武九年(1376)初刊本,明崇祯三年(1630)朱谋垔重刊本、《四库全书》本、1939年武进陶氏景明洪武本, 1984年上海书店影印了陶氏景明刊本。

《法书通释》二卷,书论,明·张绅著,周履靖、陈继儒同校。文见《夷门广牍》、《丛书集成初编》。

《春雨杂述》一卷,杂著,明·解缙著。文见《广百川学海》,《续说郛》、《古今说部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画传习录》四卷,书论,明·王绂著。有嘉庆癸酉稽氏层云阁刊本。

《书纂》五卷, 书论, 明·周瑛著。文见 《四库全书》。

《格古要论》三卷,杂著,明 ·曹昭著。文见《惜阴轩丛》、《丛书集成初编》。

《新增格古要论》十三卷,杂著,明·曹昭著,舒敏校,王佐增订。今有淑躬堂刊本。

《珊瑚木难》八卷,杂著,明·朱存理著。有民国·缪葵孙《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一卷, 书论, 明·李淳著。文见清·冯武 《书法正传》。

《书学会编》四卷, 书论, 明·黄瑜编。有明刊本, 清刊本。

《南濠居士文跋》四卷,杂著,明·都穆著。文见民国十三年(1924)苏州文学山房木活字排印 《文学山房丛书》。

《金薤琳琅》二十卷, 著录, 明·都穆著。有 《四库全书》本。

《寓意编》一卷,书论, 明·都穆著。有 《四库全书》本, 《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铁网珊瑚》二十卷, 杂著, 旧题明·都穆著。有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

《文待诏题跋》二卷,杂著,明·文征明著。文见清《学海类编》、民国《丛书集成初编》。

《书辑》三卷, 书论, 明·陆澡著。有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俨山外集》本。《明书画史》三卷,史传,明 ·刘璋著。有《四库全书总目》存目。

《瘗鹤铭考》一卷,杂著,明·顾元庆著。文见明·正德嘉靖间阳山顾氏家塾刊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清宣统中上海国学扶轮社排印本、民国三年《1914)古今图书局古印本。

《墨池琐录》四卷,书论,明·杨慎著。文见明《格致丛书》、《说郛续》、清乾隆、道光年间 《函海》、《四库全书》。《书品序》一篇,书论, 明·杨慎著。文见杨慎 《升庵全集》。

《书品》一卷, 书论, 明·杨慎著。文见清 《函海》。

《法帖神品录》一卷,著录,明 ·杨慎著。文见清《函海》、《丛书集成初编》。

《水经注碑目》一卷, 书论, 明·杨慎著。见《四库全书总目》。

《书说》一卷,书论,明·蔡羽著。文见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

《法帖释文考异》十卷,著录,明·顾从义著。有明顾氏露香园刊本、清《四库全书本》。

《玄牍记》一卷,杂著,又名《苍润轩碑跋》,明·盛时泰著。有民国年间南京国学图书馆排印本、《风雨楼秘笈留真》本。

《钤山堂书画记》一卷,著录,明·文嘉著。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书诀》一卷,书论, 明·丰坊著。文见清《四库全书》、民国上海神州国光社 《美术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笔诀》一篇,书论,明 ·丰坊著。文见明·王世贞《古今法书苑》。

《真赏斋赋》一卷, 杂著, 明·丰坊著。有 《藕香零拾》本。《笔玄要旨》一卷,书论,旧题明·徐渭著。文见清《四库全书总目》。

《玄钞类摘》六卷、书论,传明·徐渭编。有明万历年间刻本、鸣野山房抄本、日本宝历四年(1754)泽氏复印明万历年间刊本。

《笔道通会》一篇,书论,明 ·朱象衡著。《四库全书总目》存目。

《四友斋书论》一卷,书论,明·何良俊著。文见民国《美术丛书》三集第二辑。

《孙氏书画抄》二卷, 著录, 明·孙凤著。有《涵芬楼秘笈》本。

《弇州山人题跋》七卷, 一本五卷, 杂著, 又名 《弇州题跋》、《书画跋》, 明·王世贞著。文见明 ·孙鑛 《书画跋跋》、《弇州四部稿》。

《王氏书苑》十卷, 书论,又名 《书苑》, 明·王世贞编。有明万历年刊本、民国泰东书局影印明刊本。

《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书论,明·王世贞编。有明王乾昌原刊本、明天启年间其子王逢年印行本。

《帖笺》一卷,杂著,明·屠隆著。文见民国《美术丛书》第六辑。

《书画跋跋》三卷, 续编三卷, 杂著, 明·孙鑛编。有《四库全书》本。《画禅室随笔》四卷,杂著,明·董其昌著。文见《四库全书》、《笔记小说大观》第五辑、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艺林名著丛刊》、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画眼》四卷,杂著,明·董其昌、李日华著。有清康熙年间天盖楼精刊本。

《游

鹤堂墨薮》二卷,书论,明·周之士著。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存目。

《书画史》一卷,杂著,又名《眉公书画史》,明·陈继儒著。文见《续说郛》、《广百川学海》、《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

《书画金汤》一卷,杂著,明·陈继儒著。文见《续说郛》、《美术丛书》。《妮古录》四卷,杂著, 明·陈继儒著。文见 《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平泉题跋》二卷,杂著, 陆树声著。有明刊本。

《六研斋笔记》十二卷,杂著,明·李日华著。文见《四库全书》、民国《国家珍本文库》。

《味水轩日记》八卷,杂著, 明·李日华著。文见 《嘉业堂丛书》。

《紫桃轩杂缀》三卷,又缀三卷,杂著,明·李日华著。文见《李竹嫩先生说部全书》、《国学珍本文库》。

《铁网珊瑚》十六卷,杂著,又名 《赵氏铁网珊瑚》,明·赵琦美编著。有《四库全书》本、欣赏斋刊本。

《书苑补益》十二卷,书论,明·詹景凤编。有明万历年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泰东书局影印明刊本。

《东图玄览编》四卷,附一卷,杂著。明·詹景凤著。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故宫博物院铅印本。

《墨林快事》十二卷,杂著,明·安世凤著。有明崇祯年间原刊本、传抄本。

《书法雅言》一卷,书论,明·项穆著。文见《四库全书》、《夷门广牍》、《美术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寒山帚谈》二卷,附录一卷,拾遗一卷,书论,明·赵宦光著。文见明《说文长笺》、清《四库全书》、民国《美术丛书》。

《清河书画舫》十二卷,著录,又名《历代书画舫》,明·张丑编著。有《四库全书》本、清鲍氏 《知不足斋》刊本等。

《真迹日录》五卷,杂著, 明·张丑著。见 《四库全书》本, 《知不足斋丛书》本, 民国七年(1918)本。

《法书名画见闻表》一卷,著录, 明·张丑著。有鲍氏 《知不足斋本》、《述古丛钞》本、《翠琅开馆丛书》、《四库全书》本。

《南阳法书表》一卷,著录,与作者《南阳名画表》合称《南阳书画表》,明·张丑编。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述古丛钞》本、《翠琅玕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清河书画表》一卷,著录,又名《清河秘箧书画表》,明·张丑编。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述古丛钞》本、《翠琅玕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石墨镌华》六卷,附录二卷,杂著,明·赵崡著。文见, 《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学古斋金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金石史》一卷,史传,明·郭宗昌著。文见《知不足斋丛书》、《昭代丛书》。

《书法离钩》十卷, 书论, 明·潘之淙著。有 《四库全书》本、《惜阳轩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书史会要续编》一卷,史传,明·朱谋垔著。有明·朱统鉷重刊《书史会要》合刻本, 《三续百川学海》本。

《书画题跋记》十二卷,续十二卷,杂著,明·郁逢庆编著。有《四库全书》本、宣统三年(1911)顺德郑氏风雨楼铅印本(此本无续集)。

《珊瑚网》四十分卷,杂著,明·汪珂玉编著。有《四库全书》本、民国·缪荃孙《适园丛书》本、1936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1985年成都古籍书店影印本。《书法粹言》一卷,书论,明·汪挺编著。文见《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历代名家书画题跋》四卷,杂著,明·项德新编著。有明长洲章氏四当斋传抄本、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汪辟疆《书画书录解题补》。

《变化永字七十二法》一卷,书论,明·高松著。文见清邹氏楼外楼刊《书画同珍》。

《书指》二卷, 书论, 明·汤临初著。有明刊本、清·倪涛《六艺之一录》。

《书法纶贯》一卷,书论,明·宋啬编著。文见清·倪涛《六艺之一录》。《书法约言》一卷,书论,明·宋曹著。文见清《昭代丛书》、《美术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大书长语》二卷,书论,明·费瀛著。有《高昌秘笈甲集》本。

《文字谈苑》四卷,杂著,明·王弘海编著。有《格致丛书》本。

《平生壮观》十卷,著录,明·顾复著。有1962年上海美术出版社据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所藏清钞本影印。

《古今碑帖考》一卷, 著录, 明·朱晨编著。有明 《格致丛书》。

《草书要领》五集,书体,明·佚名著。有光绪戊子(1888)孤竹李云麟翻刻本。

《清秘藏》二卷,杂著,明·张应文编著。有《述古丛钞》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美述丛书》本。

《墨志》一卷, 器具, 明·麻三衡著。有 《昭代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美术丛书》本。

《篆书字法》一卷,书体,明·陈纪校书、郑汉音释。有明崇祯九年刻本、清金陵刻本。

《篆法

探源》一册,书体,又名《篆法偏旁歌诀》,明·朱之蕃原本,李登重订。有安徽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影印本。

《闲者轩帖考》一卷, 著录,清·孙承泽著。文见清 《知不足斋丛书》、《榆园丛刻附·娱园丛刻》、民国 《风雨楼丛书》、《古今文艺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庚子消夏记》八卷,著录,清·孙承泽著。文见《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风雨楼丛书》。

《论墨》一卷,器具,清·万寿祺著。今有《美术丛书》铅本。

《王奉常书画题跋》二卷,杂著,清·王时敏著。有宣统二年(1910)刊本。

《书影择录》一卷,杂著,清·周亮工著。文见民国上海神州国光社《美术丛书》。

《赖古堂书画跋》一卷,杂著,清·周亮工著。文见民国上海神州国光社《美术丛书》。

《天发神谶碑释文》一卷,著录,清·周在浚著。《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史部目录类存目。

《求古录》一卷, 著录, 清·顾炎武著。文见 《四库全书》。

《全石文字记》六卷, 著录, 清·顾炎武著。有 《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抄》本、《亭林遗书》本。

《石经考》一卷,书论,清·顾炎武著。文见《亭林十种》、《指海》、《亭林遗书》。

《篆隶考异》二卷, 书体, 清·周靖著。文见 《四库全书》。

《钝吟书要》一卷, 书论, 清·冯班著。文见清·冯武 《书法正传》、《昭代丛书》、《美术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嵩阳石刻集记》二卷,著录,清·叶封著。文见《四库全书》、《湖北先正遗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筏》一卷,书论,清·笪重光著。文见清道光本《昭代丛书》、《美术丛书初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石鼓文定本》二卷,著录,清·刘凝著。《四库全书总目》列入经部小学类存目。

《书法正传》十卷,书论,清·冯武著。有《四库全书》本,道光戊子(1828)刊本及多种石印本,世界书局1937年排印本, 北京中国书店影印世界书局本。

《湛园题跋》一卷,杂著,清·姜宸英著。文见《小石山房丛书》本、《昭代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

《曝书亭书画跋》一卷,杂著,清·朱彝尊著。文见《曝书亭集》、《美术丛书》。

《漫堂书画跋》一卷, 杂著, 清·宋荦著。文见 《美术丛书》。

《式古堂书画汇考》六十卷,著录,清·卞永誉著录。有康熙间卞氏仿宋刻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年(1921)鉴古书社影印本。

《式古堂朱墨书画记》八十卷,著录,清·卞永誉著录。有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书画记》六卷,著录,清·吴其贞著。有1963年4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据故宫博物院藏《四库全书》本影印。

《草书要诀》不分卷,杂著,清·佚名著。有清康熙丁卯刊本、坊刻翻,清嘉庆(1796-1820)年间听香室精刊本。

《江村书画目》一卷,著录,清·高士奇著。有民国十三年(1924)东方学会铅印本。

《江村消夏录》三卷,著录,清·高士奇著。文见《四库全书》、《风雨楼丛书》。

《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二卷,续记一卷,著录,又名《续收书画奇物记》,清·姚际恒著。有 《续画斋丛书》本、《美术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砥斋题跋》一卷,杂著,清·王宏著。文见清·顾湘《小石山房丛书》、《涉闻梓旧》。

《书学汇编》十卷,书论,清·万斯同编著。清有刊本。

《石经考》一卷,书论,清·万斯同著。有清常熟蒋光弼省吾堂本、《四明丛书》本。

《七颂堂识小录》一卷,清·刘体仁著。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昭代丛书》本、《美术丛书》本。

《分隶偶存》二卷,书论,清·万经著。有《四库全书》本、道光十二年(1832)刊本等。

《绿阳亭集》二卷,杂著,清·陈奕禧著。此书原本为陈氏手书墨迹,道光中李树香得之,后孙云鸿曾刊于味古书屋,宋泽元又刊入 《忓花庵丛书》。

《隐绿轩题识》一卷,杂著,清·陈奕禧著。文见清·顾湘《小石山房丛书》。

《金石遗文录》十卷, 著录,清·陈奕禧著。

《六艺之一录》四百零六卷,续编十二卷,著录,清·倪涛编。有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著录,清·孙岳颁、宋骏业、王原祁、吴暻等奉敕编著。有清康熙内府刊本、静永堂刊本、《四库全书》本、1984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扫叶山房本。

《书画考略》四卷, 杂著, 清·杨宝镛著。有稿本、传抄本。

《大瓢偶笔》八卷, 书论,清·杨宾著, 杨霈编。有清道光丁未(1847)粤东粮道署刊本。

《侯氏书品》一卷,书论,清·侯仁朔著。文见清·宋泽元《忏花庵丛书》、清·李元春 《清照堂丛书》。

《玉燕楼书法》一卷,书论,清·鲁一贞、张廷相著。文见《美术丛书》。

《隶辨》八卷,又名 《隶书字典》,书体,清·顾蔼吉著。有清康熙年间项氏玉渊堂本、乾隆年间黄晟重刊本、《四库全书》本、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

《分书笔法》一篇,书论,又名《分书》、《笔法》,清·顾蔼吉著。文附作者 《隶辨》一书之后。

《隶八分考》一篇,书论,清·顾蔼吉著。文附作者《隶辨》一书之后。

《隶书偏旁五百四十部》一卷,书体,又名《分书偏旁五百四十部》,《偏旁五百四十部》。有《隶辨》附刊本。

《中州金石考》八卷,著录,清·黄叔璥著。文见民国《顾氏金石舆地丛书》。

《续金石录》无卷数,著录,清·叶万著。本文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书法论》一卷,书论,清·蒋衡著。文见 《游艺秘录》。

《拙存堂题跋》一卷,杂著,清·蒋衡著。文见清·陈洙《房山山房丛书》。

《瘗鹤铭辨》一卷,书论,清·张绍著。文见清《昭代丛书》、《张亟斋遗集》。

《寓意录》四卷,著录,清·缪日藻著。文见清道光年间上海徐氏寒木春华馆刊本、清光绪年间《湖海楼丛书续编》、《春晖堂丛书》。

《石经考异》二卷,书论,清·杭世骏著。文见《四库全书》、《杭大宗七种丛书》、《食旧堂丛书》、《石经汇函》、《明辩斋丛书》。

《墨缘汇观》六卷,又名 《墨缘汇观录》,著录,清·安歧著。有清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天瓶斋书画题跋》二卷, 杂著, 清·张照著。有清乾隆年间原本,《丙子丛编》本、《美术丛书》本。

《天瓶斋书画题跋补辑》一卷, 杂著,清·张照著, 张兴载辑。有丙子丛编》本。

《书画缘》三十六卷, 史传,清·沈辰著。有嘉庆年间刊本。

《玉台书史》一卷, 史传, 清·厉鹗著。有清 《昭代丛书》本、《赐砚堂丛书》本、《述古丛钞》本、《翠琅玕馆丛书》本。

《草韵汇编》二十六卷,书体,清·陶南望著。有清乾隆间南村草堂原刊本、道光年间刊本。

《一角编》二卷,著录,清·周二学著。有清·吴昌绶《松邻丛书》本、民国七年(1918)仁和吴氏双照楼刊本、上海美术出版社1986年的校点本。

《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十卷,附录二卷,著录,清·王澍著。本书有正八年(1730)天都汪玉球秋藕花居刊本、乾隆间冰壶阁刊本、《四库全书》本、《后知不足斋丛书》。

《古今法帖考》一卷,著录,清·王澍著。文见作者《淳化秘阁法帖考正》之后。

《论书剩语》一卷,书论,清·王澍著。文见冰壶阁《淳化秘阁法帖考正》附刊本。

《竹云题跋》四卷,杂著,清·王澍著。有乾隆初钱氏人龙刊本、乾隆戊申(1788)温氏重刊本、海山仙馆本。

《方石书话》一卷, 书论, 清·于令淓著。有嘉庆间原刊本。

《九宫新式及初学要论》一卷,书论,又名 《九宫新式》,清·蒋骥著。文见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蒋氏游艺秘录》、《古今文艺丛书》。

《续书法论》一卷, 书论, 清·蒋骥著。文见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 《蒋氏游艺秘录》、《古今文艺丛书》、《美术丛书》。

《秘殿珠林》二十四卷,续编八册,三编四册,著录,清·张照、阮元、英和等奉敕编。有《四库全书》本、续编有传抄本、三编有传抄本、民国三十七年(1948)影印本。

《汉谿书法通解》八卷,书论,清·戈守智著。有清乾隆霁云阁刊本,民国上海朝记书庄石印本、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沈培方校正本。

《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十二卷,简称《三希堂法帖》,著录,清·梁诗正等奉敕编。有乾隆抔本、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984年 《北京日报》出版社影印本、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影印本。

《石渠宝笈》四十四卷,著录,清·张照、梁诗正等奉敕编。本书有清《石渠宝笈续编》、《石渠宝笈三编》,有《四库全书》本、民国七年(1918)上海涵芬楼石印本。

《吴越所见书画录》六卷,著录,清·陆时化著。有清乾隆年间怀烟活字本、风雨楼铅印本。

《书画说铃》一卷,杂著,清·陆时化著。文见清乾隆年间怀烟阁《吴越所见书画录》附刊、清·许增 《榆园丛刻》。

《频罗庵论书》一卷,书论,清·梁同书著。文见清·许增《娱园丛刻》、民国 《美术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频罗庵书画跋》一卷, 杂著, 清·梁同书著。文见 《美术丛书》。

《笔史》一卷, 器具, 清·梁同书著。有《美术丛书》本。

《书法菁华》八卷,书论,清·刘墉编著。有民国十三年上海图书公司石印本。

《书法辑要》六卷, 书论,清·江垂青著。有清乾隆年间刻本。

《湘管斋寓赏编》六卷,著录,清·陈焯著。有清陈氏听香读画楼刊本、民国 《美术丛书》本。

《书苑拾遗》四卷,书论,清·张牧仁著。有清乾隆年间孝友堂精刊本。

《草字汇》十二卷,书体,清·石梁著。有清乾隆年刻本、道光年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扫叶山房石印本,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

《隶八分辨》一卷, 书体, 清·方辅著。有清乾隆年间刊本。

《论书十则》一卷,书论,清·邹方锷著。今有 《艺海一勺》本。

《蒋氏游艺秘录》二卷, 书论, 清·蒋和著。有清乾隆年间刊本。

《汉碑隶体举要》一卷,书体,又名《汉隶异体举要》,清·蒋和著。有清乾隆年间 《蒋氏游艺秘录》本。

《学书杂论》一篇,书论,清·蒋和著。文见《蒋氏游艺录》、《古今文艺丛书》。

《书法正传》四册,书论,又名 《书法正宗》,清·蒋和著。有清乾隆年间刊本。

《笔法精解》四册, 书论, 清·蒋和著。有清刊本。

《论书法》一篇, 书论, 清·王宗炎著, 文见 《美术丛书》。

《书势》一篇,书论,又名 《笔势》、《书势五事》,清·程瑶田著。文见清 《通艺录》、民国 《美术丛书》。

《评书帖》一卷, 书论, 清·梁𪩩著。文见清·方士淦诗文集《啖蔗轩全集》之后, 民国 《美术丛书》。

《承晋斋积闻录》八篇,书论,清·梁𪩩著。有民国三年(1914)安徽宦纸印刷局排印本、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洪丕谟点校本。

《国朝隶品》一卷, 书评, 清·桂馥著。文见 《雪堂丛刻》。《环宇访碑录》十二卷,著录,清·孙星衍编著。有清 《平津馆丛书》本、《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民国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飞白录》二卷,著录,清·陆绍曾、张燕昌编著。有民国《静园丛书》本。

《南北书派论》一篇,书论,清·阮元著。文见作者《揅经室三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1987年华人德《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注》。

《北碑南帖论》一篇,书论,清·阮元著。文见作者《揅经室三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1987年华人德《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注》。

《石渠随笔》八卷,杂著,清·阮元著。文见清·伍崇曜《粤雅堂丛书》。

《小沧浪笔谈》四卷,杂著,清·阮元著,有清·阮亨辑《文选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淳化秘阁法帖源流考》一卷,著录,清·周行仁著。有清道光年间《昭代丛书》本。

《淳化阁帖跋》一卷,书论,清·沈兰光著。文见清道光年间《昭代丛书》辛集别编。

《滋蕙堂法帖题跋》一卷,书论,清·曾恒德著。文见清道光年间《昭代丛书》。

《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著录,清·王昶编著。有清经训堂刊本、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书学捷要》二卷, 书论, 清·朱履贞著。文见清 《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苏米斋兰亭考》八卷,著录,清·翁方纲著。有清苏斋刊本, 《粤雅堂丛书》、《后知不足斋丛书》、《美术丛书》。

《两汉金石记》二十二卷,著录,清·翁方纲编著。文见作者《苏斋丛书》、《贩书偶记》著录。

《天际乌云帖考》二卷, 书评, 清·翁方纲著。文见 《美术丛书》。《苏斋题跋》二卷,杂著,清·翁方纲著。文见《涉梓旧闻》、《丛书集成初编》。

《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一卷,书评,清·潘世璜著。有清山阴吴氏聚珍本及《美术丛书》本。

《初月楼论书随笔》一卷,书论,清·吴德旋著。文见清·蒋光煦辑《别下斋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聩聩斋书画记》四卷,著录,清·谢诚钧著。有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书学》一卷,书论,清·钱泳著。文见作者《履园丛话》、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汉碑大观》一册八集,著录,清·钱泳编著。有碧梧山庄影印本,中国书店1984年影印本。《书概》一卷,书论, 清·刘熙载著。文见清 《昭代丛书》、《古桐书屋六种》、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江苏美术出版社 《刘熙载书法论注》。

《颜书编年录》四卷,著录,清·黄本骥著。文见冯兆年《翠琅玕馆丛书》、《艺术丛书》。

《惜抱轩法帖题跋》三卷,书论,清·姚鼐著。文见作者《惜抱轩全集》、民国 《四部备要》。

《国朝书画名家考略》四卷, 续编六卷, 清·晏棣著。有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三年(1852)先后刊本。《草法汇考》十二集,书体,清·姚燧著。有道光十八年(1838)刻本。

《辛丑消夏记》五卷, 著录, 清·吴荣光著。有清南海吴氏刊本。

《安吴论书》二卷, 书论, 清·包世臣著。文见 《咫进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美术丛书》、《艺舟双楫》、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艺舟双楫》六卷,附录二卷,书论,清·包世臣著。文见清《安吴四种》、《国

学基本丛书》、《艺术丛书》、《艺林名著》、1987年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的视嘉《艺舟双楫疏证》、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法津梁》二卷,一本四卷,书论,清·包世臣著。有民国上海三益书局石印本。

《书法金鍼》一卷,书论,清·白德馨著。有洗砚斋原刻套印本。

《一亭考古杂记》一卷,杂著,清·毛庆臻著。有清原刊本,民国南陵徐乃昌影印袖珍本。

《临池心解》一卷,书论,清·朱和羹著。文见清·葛元煦《啸园丛书》、民国《美术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南村帖考》四卷, 著录, 清·程文荣著。有清 《聚学轩丛书》、《续槜李遗书》。

《右军年谱》一卷,著录,清·鲁一同著。有清咸丰五年(1859)刊本、民国 《美术丛书》本。

《临池管见》一卷, 书论, 清·周星莲著。文见民国二十五年(1936)《美术丛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书画鉴影》二十四卷,著录,清·李佐贤著。有清同治年间刊本。

《芳坚馆题跋》四卷,杂著,清·郭尚先著。文见《述古丛钞》、《芋园丛书》、《吉雨山房全集》。

《楷法溯源》十四卷,又名 《今隶篇》、《隶篇》,书体,清·潘存原辑, 杨守敬编。有清光绪间原刊本。

《帖目稿》十一卷,著录,清·杨守敬编著。有清光绪年间稿本。

《学书迩言》不分卷,书论,清·杨守敬著。有原稿本、日本东京东西书房樋口铜牛 《学书迩言疏释》本, 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陈上岷注本。

《邻苏老人手书题跋》二卷,杂著,清·杨守敬著。有民国五年(1916)武昌杨氏观海堂石印本。

《禊帖余绪》四卷,书论,清·曾廷枚著。有清光绪年间原写刻本。

《书学绪闻》一卷, 书论, 清·魏锡曾著。文见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 《美术丛书》。

《字学忆参》一卷, 书论, 清·姚孟起著。文见民国二十五年(1936)《美术丛书》

《艺林悼友录》二集,史传,清·郭容光著。有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清仪阁金石题识》四卷,杂著,清·张廷济著,陈其荣编。有光绪十八年(1892)石埭徐氏观自得斋刊本。

《董华亭书画集》一卷, 著录, 清·青浮山人编著。文见清·江标辑《灵鹣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

《曲园墨戏》一卷,杂著,清·俞樾著。文见作者《春在堂全书》。

《续三十五举》一卷,书论,又名 《黄氏续三十五举》,清·黄子高著。文见民国六年(1917)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神州国光社《美术丛书》。

《广艺舟双楫》六卷,又名 《南海书镜》、《书镜》,书论,清·康有为著。文见光绪十九年(1893)康氏万木草堂本,《艺林名著丛刊》,上海书画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崔尔平校注本。

《张文襄公论书语》一册,书论,清·张之洞著。有清武进赵氏惜阴堂仿宋骤珍本。

《古缘萃录》十八卷,著录,清·邵松年著。有光绪年间石印本。

《国朝书人辑略》十二卷,史传,清·震钧编著。有清光绪年间金陵刊本。

《书品》一卷,书评,清·杨景曾著。文见民国 ·何藻《古今文艺丛书》。

《游艺卮言》二卷,杂著,清·叶德辉著。文见作者《观古堂所著书》、作者 《 园生先全书》。

《稿诀集字》一册,书体,又名《增改草字诀》,清·王世镗编著。有文物出版社1980年影印本。

《迟鸿轩所见书画录》四卷,著录,原题清·杨岘著。有民国苏州《江氏聚珍版丛书》。

《语石》十卷,书论,清·叶昌炽著。有清宣统年间原刊本,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集古求真》八册,补正四册,续编四册,著录,清·欧阳辅编著。有民国十二年(1923)江西开智书局石印本。

《玉烟堂帖本急就章草法考》九卷,书论,清·李滨著。有民国三年(1914)石印本。

《玉烟堂帖本急就章偏旁表》二卷,书体,清·李滨著。文见民国三年《玉烟堂帖本急就章草法考》之后。

《草说》十五卷,书体,清·李滨著。有宣统三年(1911)石印本。

《我川寓赏编》一卷,著录,清·佚名著,文见民国 《美术丛书》。

《我川书画记》一卷,附录一卷,著录,清·佚名著,文见民国《美术丛书》。

《盛京故宫书画录》七册,著录,清·金梁编著。有民国刊本。

《习字诀》一篇,书论,清·陈介祺著。文见现代·张超《书论注释辑要》、教育科学出版社 《书论辑要》。

《书法》一篇,书论,清·李象梓著。有清光绪年间《艺苑零珠》本。

《古籀拾遗》三卷, 书体, 清·孙诒让编著。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

《古籀余论》三卷, 书体, 清·孙诒让著。有清光绪十九年(1903)刻本。

《名原》二卷, 书体, 清·孙诒让著, 有民国年间石印本。《论书绝句》一卷, 书论, 清·胡元常著。有中国书店排印本。

《草字入门》一册,书体,清·许桐君著。有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

《皇清书史》三十二卷,史传,清·李放编者。有《辽海丛书》本。

《铁云藏龟》一书, 书体, 清·刘鹗编著。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抱残守缺斋石印本。

《墨史》一卷,器具,清·程义著。有清·邓之诚五石斋藏有孤本。

《书学源流论》一册,书论, 民国 ·张宗祥著。有民国八年(1919)印本。

《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十四卷,著录,民国·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编。有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国朝画家书小传》四卷, 史传, 民国 ·叶铭著。有西冷印社铅印本。

《石渠宝笈三编目录》三册,著录, 民国 ·罗振玉编。有民国六年(1917)上虞罗氏影印本。1968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影印《罗雪堂先生集》本。

《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著录,民国·罗振玉编著,有民国二十六年上虞罗氏百爵斋影印本、1976年台湾大通书局《罗雪堂先生全集》本、1983年中华书影印本。

《雪堂书画跋尾》一卷,著录,民国·罗振玉著。文收入作者《永丰乡人稿》、《罗雪堂先生集》。

《流沙坠简》三册,著录,民国·罗振玉、王国维编。有民国三年(1914)罗氏宸翰楼影印本、1969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影印 《罗雪堂先生全集续集》。

《宸翰楼所藏书画目录》一卷,著录, 民国·罗振玉编著。有民国年间铅印《贞松老人遗稿》本、台北 《罗雪堂先生全集》本。

《殷文存》二卷,书体,民国·罗振玉编。有民国六年(1917)影印本。

《殷墟书契考释》三卷,书体,民国·罗振玉著。有民国年间石印本。

《殷墟书契菁华》一册,书体,民国·罗振玉著。有民国年间石印本。

《碑别字补》五卷,书体,民国·罗振玉著。有槐庐丛书校刊本。

《碑别字拾遗》一卷,杂著,民国·罗振玉著。有1939年墨缘堂刊印本。

《增订碑别字》五卷,书体,民国·罗振、罗振玉编著。有民国十七年(1928)上虞罗氏石印本、1957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影印罗氏本。

《书学源流论》一卷,书论, 民国 ·张宗祥著。有民国八年(1919)聚珍本。

《海上墨林》四卷,史传,民国·杨逸著。有民国九年(1920)原刊本。

《十六家墨说》二卷, 器具, 民国·吴昌绶编。有民国十一年(1922)仁和吴氏双照楼刊本。

《绛帖题跋》一卷, 杂著, 民国·罗原觉著。有民国十二年(1923)南海罗氏排印本。

《金石家书画集小传》一册,书史,民国 ·西冷印社编。有西冷印社仿宋聚珍本。

《论书》一篇, 书评, 民国 ·党晴梵著。有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三秋阁书画录》二卷, 著录, 民国 ·关冕钧编。有民国十七年(1928)关氏铅印本。

《文征明汇稿》二卷, 史传, 民国·神州国光社编。有民国十八(1929)神州国光社铅印本。

《谈艺录》一卷, 杂著, 民国 ·邓实编。有《美术丛书》本。

《美术丛书》四集,杂著,民国·黄宾虹、邓实编。有上海神州国光社铅印本四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改为三册精装影印本。

《艺术丛编》四十五种,杂著,民国·保粹堂编。有民国年间保粹堂印本。

《章草考》一册, 书体, 民国·卓定谋著。有民国十九年(1930)《自青榭丛书》铅印本。

《增订草诀歌》一册,书体,民国·佚名著。有民国年间卓氏自青榭本, 艺苑真赏社本。

《壮陶阁书画录》二十二卷,著录, 民国·裴景福编。有民国二十(1931)中华书局聚珍仿宋本。

《书法南鍼》一卷, 书论, 民国·徐仙舟编著。有民国十二年(1933)知行斋石印本。

《弄翰余渖》一册,书论,民国·刘咸沂编著。有民国年间成都排印线装本一种。

《书画书录解题》十二卷,书论,民国·余绍宋著。有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铅印本, 198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影印本。

《画苑秘笈》初编八种八卷,二编五种八卷,著录,民国·吴辟疆编。有民国年间辟疆画山楼排印本。

《书法》一册, 书论, 民国·张鸿来著。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北平文化学社本。

《清人书评》一卷,附录二卷,书评,民国·王潜刚著。有民国年间石印袖珍本。

《书通》不分卷, 书论, 民国 ·高道天著。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艺海一勺》四册, 杂著,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书林藻鉴》十二卷,史传, 民国·马宗霍著。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4年文物出版社据1935年版与 《书林记事》合订一册重印。

《书林纪事》四卷, 史传, 民国 ·马宗霍著。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4年文物出版社据1935年版与 《书林藻鉴》合订一册重印。

《书法》一册, 书论, 民国·陈钟年著。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铅印本。

《艺林名著重刊》七种, 杂著, 民国·朱剑芝编。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国学整理社铅印本、1983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标准行书之研究》一册, 书论, 民国 ·黄仲明著。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石印本。

《法帖提要》七卷, 书评, 民国 ·张伯英著。有1936年稿本。

《书法精论》一册,书论,民国 ·丁文隽著。有1936年印本,1940年再版, 1983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

《石鼓文研究》一册, 书论, 民国 ·郭沫若著。有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商务印书馆本,1954年人民出版社重印,1982年科学出版社 《郭沫若全集》收入。

《中国书学浅说》一册,书论,民国 ·诸宗元著。有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百科小丛书》本。

《书法秘诀》一卷,书论,民国·杜锡五著。有民国年间无锡锡成印刷公司排印本。

《中国文字与书法》一册,书论,民国 ·陈林和著。有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本。

《西泠印社全书》七十一种,杂著,民国·吴隐编。有民国年间活字本。

《行草书例》一册,书体,民国·陈公哲编著。有1988年影印本。

《名山书论》一卷,书论,民国·钱振锽著。有《名山全集·名山丛书》本。

《金石学》一册,书论,民国·朱剑心著。有1940年商务印书馆本,1948年再版,1955年重排再版,1981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笔志》一卷,器具,民国·胡蕴玉著。有民国年间《朴学斋丛刊》本, 《古今文艺丛书》等本。

《石刻题跋索引》一册,著录,民国 ·杨殿珣编著。有1941年商务书馆本、1957年增订再版。

《汇帖举要》二卷,著录, 民国·郑裕孚编著。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阳曲郑氏排印本。

《颜鲁公之书学》一册,书论, 民国·蒋星煜著。有1944年排印版,1986年武汉古籍书店影印本。

《书学格言》一册,书论,民国·祝嘉著。有1944年上海教育书店初版、1948年修订再版、1987年成都古籍书店校订重排本。

《益州书画录》一卷, 史传, 民国·薛天沛编著。有民国三十四(1945)成都崇礼堂刻本。

《书学史》一册,史传,民国 ·祝嘉著。有1947年上海教育书店初版, 1984年成都古籍书店重排再版。

《标准草书》一册,书体,民国·于右任著。有中华书局1948年第六次修正本。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一册,著录,现代·郭味蕖编著。有1958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初版、19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重印本。

《中国书法简论》二卷,书论,现代·潘伯鹰著。本书上卷曾于1955年由上海四联出版社以 《中国的书法》为名出版,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1年出版增订本。

《草书写法》一册, 书论, 现代·邓散木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本。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一册, 书论, 现代·邓散木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本。

《孙过庭书谱笺证》一册,书论,现代·朱建新笺证。有1972年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初版、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版。

《艺舟双辑疏证》一册, 书论, 现代·祝嘉著。有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年版本。

《篆刻学》一册,现代·邓散木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本。

《汉印分韵合编》一册,印体,现代·上海古籍书店编。有上海古籍店1979年版本。

《帖考》一册,书评,现代·林志钧著。今有稿本、1962年有陈叔通校印本。

《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一册,书论,现代·沈尹默编著。有196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影印本。

《古代字体论稿》一册,字体,现代·启功著。有文物出版社1964年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本、1979年第二次印刷本。

《甲骨文编》一册,古文字学论著,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1965年中华书局版,有1982年重印本。

《兰亭论辨》一册,书评,现代·文物出版社编。有1973年北京文物出版社铅印本。

《书法美学简论》一册, 书论,现代·刘纲纪著。1970年湖北人民版社出版, 1980年重印本。

《书法论丛》一册, 书论, 现代·沈尹默著。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本。

《沈尹默论书丛稿》一册,书论,现代·沈尹默著,马国权编。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1年版、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本。

《鉴余杂稿》一册,杂著,现代·谢稚柳著。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本。

《历代书法论文选》平装两册,精装一册,书论,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本。

《现代书法论文选》一册,书论,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编选。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版本。《书谱译注》一册,书论,唐·孙过庭著,现代·马国权注。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版本。《古文字类编》一册,字体,现代·高明编著。有中华书局1980年版本。

《中国书法大字典》一册,著录,现代·林宏元,欧洋、白金编著。有光华出版社1980年版本。

《米芾的书法艺术》一册,书评,沈鹏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本。

《丛帖目》四册,二十卷,著录,现代·容庚编。有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0年分册出版铅印本。

《广艺舟双楫注》一册,书论,清·康有为著,现代·崔尔平注。有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版本。

《中华书法史》一册, 史传, 现代·张光宾著。有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本。

《元刻草诀百韵歌笺注》一册,书论,现代·马国权著。有香港万里书店1981年版本。

《书法百问》一册,书论,现代·邓散木提纲,邓国治补文。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本。

《增补校碑随笔》一册,著录,清·万若著,现代·王杜弘增补。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版本。

《启功丛稿》一册,书论,现代·启功著。有中华书局1981年版本。

《书画鉴定简述》一册,杂著,现代·王以坤著。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本。

《碑帖叙录》一册,著录,现代·杨震方编著。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本。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三卷,书论, 现代·高二适著。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本。

《书学论集》一册,书论,现代·侯镜昶著。有华东师范大学1982年版本。《论〈兰亭〉书体》一册,书论,现代·刘汉屏著。有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本。

《书法探求》一册,书论,现代·冯亦吾著。有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本。

《草字编》四册,书体,现代·洪钧陶编著。有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本。

《蔡襄书法史料集》一册,史传,现代·水赉佑编著。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本。

《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一册, 史论, 现代·徐邦达著。有上海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本。

《中国书法简史》一册, 史传, 现代·包备五著。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本。

《云南古代石刻丛考》一册, 书论, 现代·孙太初著。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本。

《篆刻丛书》二册,杂著,现代·中国书店编。有中国书店1983年版本。

《印学史》一册,史传,现代·沙孟海著。有杭州西泠印社1983年版本。

《善本碑帖录》一册,著录,现代·张彦生著。有中华书局1984年版, 文又见 《考古》1986年第五期。

《科学书法论》一册,书论,现代·梁厚甫著。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本。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4年本。

《云南碑刻与书法》一册,书论,现代·顾峰著。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本。

《中国书法大辞典》二册,著录,现代·梁披云主编。有香港书谱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联合出版本。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册,书论,现代·熊秉明著。文见1980年第六卷第三期起至1981年第七卷第五期香港《书谱》杂志,有香港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本。

《书法美学谈》一册, 书论, 现代·金学智著。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版本。

《古代书法家轶事百则》一册,史传,现代·洪丕谟、沈培方著。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版本。

《书学论集》一册,书论,现代·中国书学研究会编著。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本。

《简牍书法》一册,书体,现代·黎泉著。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本。《日本书法史》一册,史传,日 ·榊莫山著,现代·陈振濂译。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本。《金文编》一册,书体论,现代·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有中华书局1985年版本。《云峰诸山北朝刻石讨论会论文选集》一册,书论,现代·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书协山东分会编。有齐鲁书社1985年版本。

《文征明书画简表》一册,著录,现代·周道振编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本。

《书画论评》一册,书评,现代·沈鹏著。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本。

《中国楷书大字典》一册,书体,现代·严庆祥、范韧庵编。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

《历代印学论文选》二册,印论,现代·韩天衡编订。有西泠印社1985年版本。

《篆刻丛谈》一册,印论,现代·叶一苇著。有西泠印社1985年版本。

《碑帖鉴定浅说》一册,书评,现代·马子云著。有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版本。

《怎样临帖》一册,书论,现代·邓散木著。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本。

《日本现代书法》一册,史传, 日·金子、手岛、宇野主编,现代·郑丽芸、曹瑞纯译。本文译自日本《现代书专典》(昭和四十五年初版》,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本。

《书法通论》一册, 书论, 现代·丁

文隽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本。

《中国书法》一册,书论,现代·蒋彝著。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版本。

《书法艺术》一册,书论,现代·王冬龄著。有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本。

《怀素自叙帖书法析解》一册, 书论, 现代·冯景昶著。有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本。

《书法述要》一册, 书论, 现代·陆维钊著。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本。

《书法概论》一册,教材,现代·启功主编。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本。

《治印管见录》一册,杂著,现代·黄高年著。有天津古籍书店1987年影印本。

《沙孟海论书丛稿》一册,书论,现代·沙孟海著。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本。

《中国历代书法》一册,史传,原名 《书的历史——中国篇》,现代·(日)伏见冲敬著, 陈滞冬译。有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本。

《中国书法史论》一册, 史传, 现代·陈云君著。有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本。

《中国书法简史》一册,史传,现代·吕更荣著。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本。

《书法美学引论》一册, 书论, 现代·叶秀山著。有北京宝文堂书店1987年版本。

《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三册,著录,现代·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有文物出版社1984年至1987年出版铅印本。

《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集》一册,书论,现代·沙孟海主编。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精装本。

《书法小辞典》一册,著录,现代·谢德萍、孙敦秀、杨增权合编。有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本。

《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注》一册,书论,清·阮元著,现代·华人德注。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本。

《海外书迹研究》一册,书论,现代·(美)傅申著,葛鸿桢译。有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本。

《历代书论选注》一册,书论,现代·楼鉴明、洪丕谟合注。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本。

《海岳名言评注》一册,书论,现代·洪丕谟编注。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本。

《中国书法理论史》一册,史论,现代·(日)中田勇次郎著,卢永璘译。有天津古籍出版社版本。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一册,书论,现代·王景芬著。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本。

《书论辑要》一册, 书论,现代·张超编著。有教学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本。

《中国美学史资料类编·书法美学卷》一册,书论,现代·侯镜昶主编。有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本。

《中国历代书法鉴赏》一册,著录,现代·董文编著。有辽宁大学1988年版本。

《中国书论辑要》一册,书论,现代·季优昆编著。有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本。

《书法常识》一册,杂著,现代·启功、秦永龙著。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本。

《书法与现代思潮》一册,书论,现代·(日)伊福部隆彦著、徐利明译。有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本。

《苏轼论书选注》一册,书论,现代·李裕康编注。有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本。

《书法学习心理学》一册,书论,现代·张天弓著。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本。

《中国书法美学》一册,书论,现代·陈廷祐著。有轻工出版社1989年版本。

《民国书法》一册,著录,现代·王朝宾主编。有河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本。

《尚意书风郄视》一册, 书论, 现代·陈振濂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本。

《中国书学论著提要》一册,著录,现代·陈滞冬编著。有成都出版社1990年版本。

《书概评注》一册,书论,现代·金学智编注。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版本。

《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一册,著录,现代·张潜超主编。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版本。

《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一册,著录,现代·李名方、常国武主编,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本。

《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一册,史传, 现代·佟韦编著, 有河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本。

《书法艺术大观》一册,杂著,现代·徐利明主编。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本。

《中国书学》一册, 书论, 现代·韩玉涛著。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本。

《中日书法艺术比较》一册,杂著,现代·陈振濂著。有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本。

《徐渭书法艺术》一册,书论,现代·苏东天著。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本。

《书法学》二册,书论,现代·陈振濂主编。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本。

《书论》书论,现代·李志敏著。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本。

来自: http://hi.baidu.com/%D2%BB%C9%FA%B3%A3%D0%A6%B0%

第二篇: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

历代书法名家论书法

东汉 蔡邕(蔡文姬之父):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译文:从事书法活动,要散淡心智。动笔之前,须心胸舒展,任凭性情恣意,继而挥毫书写,若是被迫应事,即使用中山产的兔毫佳笔,也写不出佳品来。在书写之前,还要静坐默思一番,将适意的构想记忆在胸,言不出口,气息平和,聚精会神,如同面对圣贤至尊,那就没有写不好的。作为书体的间架结构,须赋予它多种的形态,譬如:犹如端坐行走,犹如飞翔舞动,犹如往来回转,犹如俯卧腾起,犹如愁苦喜笑,有的犹如虫食木叶,天然雕饰,有的如同利剑长矛,威风凛凛,有的如同强弓硬箭,遒劲疾射,有的如同水火,澎湃燃烧,有的仿佛云烟迷雾,若隐若现,有的好比太阳月亮,光洁明媚。总之,在字体结构的纵横分布中,广为汲取自然现象的美妙风姿,方能称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三国魏 钟繇:

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译文: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

东晋 卫铄(卫夫人,王羲之老师):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译文: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真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叫它“筋书”,多肉少骨的叫它“墨猪”,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从其间吸取奥妙、体会真谛,并且合理地运用它。)

东晋 王羲之:

夫书,不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译文:所以书法最重要的并不是写得端正整齐给人安稳的感觉。先是用笔,有的用笔是卧势,有的是仰势,有的笔画互相依靠,有的笔画是倾斜的,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每写一个字,可以如同刀刻出来的那样,可以像鸟儿的头那样圆转,可以像隶书那样铺散,可以写成八分书体;可以写得到处留白,就像虫咬过的树叶,可以写得头大身细,像水中的蝌蚪那样;可以写得苍劲有力,像威武的壮士佩带着宝剑,可以写的婀娜柔媚,像苗条的女子.)

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

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译文:如果要写上一面字,则必须每个字的意境不同,不能重复.写虚字用强笔,写实字用弱笔,虚实相生,强弱有致,就会跌宕起伏而达到感人的艺术境界.)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注:王右军此段对老师有微词,有失厚道,但其书技已超卫夫人,性情使然尔)

唐朝 孙过庭:

《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译文:《书谱》里说:观察笔法中,悬计垂露似的变异,奔雷坠石般的雄奇,鸿飞兽散间的殊姿,写舞蛇惊时的体态,断崖险峰状的气势,临危据枯中的情景;有的重得像层云崩飞,有的轻得若金蝉薄翼;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顿笔直下类似山岳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布列银河;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壮观,似乎进入决非人力所能成就的妙有境界。的确称得上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心手和谐双畅;笔墨不作虚动,薄纸必有章法。)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译文: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楷书如欠缺点画工夫,仍可记述文辞。)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译文: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既然掌握了平正的法则,重点就要力追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老成阶段,那么人也进入老年时期。)

唐朝 欧阳询: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注:这是欧阳询给善奴书写的书法秘诀。看似笔法,又关笔势,连书写者应具备的心态也涉及到了。“细详缓临,自然备体”,强调的是以虚静心态达到审美创造的境界。四个“不可”追求的是“中和"法度,至于如何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就看各人的努力和悟性了。)

唐朝 柳公权:

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译文: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上奏折。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你)很久了。”随即拜柳公权为侍书学士。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用笔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唐穆宗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用书法下笔来进谏。

唐朝 怀素颜真卿师徒: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注:屋漏,雨水顺墙下流,不会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书法的竖画,就应当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个比喻是颜真卿琢磨出来的。有一次,他向草书大家怀素请教笔法。怀素用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和壁坼之路即墙壁裂开的痕迹作比喻。颜真卿说:“如何是屋漏痕?”怀素很高兴握着他的手说:“得之矣。”)

唐朝 韩愈

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译文: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柯交错。苍劲钩连像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像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宋朝 苏轼: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注:神采、气韵、骨力、筋脉、血色——书法五大法宝。

神:书家精神和风采含蕴,书家个性、情意和生命

力量。

气:书法中生气、气势、韵味、韵致

骨:笔画线条质感,雄强硬朗的力度美。筋,肉之力也,筋骨、筋力。脉络联通。

肉:字的肌肤视觉美感。通过点画的方圆、肥瘦、墨色,显现姿媚、丰研、华润、艳丽等风采。

血:血色。血气充盈。水墨燥湿合度,血润丰满。)宋朝米芾: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锺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

(注:所谓八面,就其字面含意而言,指的是四方和四隅(角)。照米芾的意思,所谓“八面具备”,就是指每个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屈伸正侧、每个字乃至整篇书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空间的大小疏密、笔致的动静疾徐等,都要富于变化。就笔画而言,不可大小粗细如一;就笔势而言,不可劲健到底或姿媚到底;就布白而言,不可平均分配,状如算子。米芾批评欧、虞、褚、柳、颜诸家为“一笔书”,主要指他们的字着意安排,缺少变化,失去古法。)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期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注:米芾的传世书评被引得最多的,恐怕要数《海岳名言》中的这一段。“蔡襄勒字”。此处之“勒”系雕琢、迟滞之意。米芾的一段书评可作此字的注脚:“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沈辽排字”,谓其笔画字体大小划一。“黄庭坚描字”,谓其以画法入书法,颇现做作。可参阅明代王世贞语:“山谷道人以画竹法作书。”“苏轼画字”,“画”字之义近于“描”字。米芾此处或隐指苏轼书法肉多于骨。前引米芾书论中之“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中之“画”,即与此“画”同义。米芾自评之“刷”字可理解为迅速与率意。苏轼评米芾书:“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庭坚云:“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炎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注:毋庸置疑,在米芾并不算丰富的书论遗产之中,那占有醒目地位的贬斥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人书法艺术的过激之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书论的影响和声誉。冯班说他以颜真卿的书法为“恶俗”,是虚妄不实的“欺人之谈”;李东阳说他把颜、柳视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亦过矣”;“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的这一番话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时尚”的。因而董其昌说“宋人书多以平原为宗”,“宋人无不写《争座位帖》”,并非无缘而发。那末,米芾贬斥颜、柳等人的思想根源何在呢?他是从什么角度立论的呢?值得一探。)

元朝 赵孟頫: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足名家

清朝 包世臣

所著《艺舟双楫》云:

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版刻

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

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

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

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

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

清朝 康有为

所著《广艺舟双楫》云:

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

《爨龙颜》为雄强茂美之宗,《灵庙碑阴》辅之。《石门铭》为飞逸浑穆之宗,《郑文公》《瘗鹤铭》辅之。《吊比干文》为瘦硬峻拔之宗,《隽修罗》《灵塔铭》辅之。《张猛龙》为正体变态之宗,《贾思伯》《杨翚》辅之。《始兴王碑》为峻美严整之宗,《李仲璇》辅之。《敬显俊》为静穆茂密之宗,《朱君山》《龙藏寺》辅之。《辅福寺》为丰厚茂密之宗,《穆子容》《梁石阙》《温泉颂》辅之。

《张玄》为质峻偏宕之宗,《马鸣寺》辅之。

《高植》为浑劲质拙之宗,《王偃》《王僧》《臧质》辅之。《李超》为体骨峻美之宗,《解伯达》《皇甫摐》辅之。《杨大眼》为峻健丰伟之宗,《魏灵藏》《赓川王》《曹子建》辅之。

《刁遵》为虚和圆静之宗,《高湛》《刘懿》辅之。《吴平忠侯神道》为平整坤净之宗,《苏慈》《舍利塔》辅之。《经石峪》为榜书之宗,《白驹谷》辅之。《石鼓》为篆之宗,《琅琊台》《开母庙》辅之。

《三公山》为西汉分书之宗,《裴岑》《郙阁》《天发神谶》辅之。

(注:上为康有为所列各名碑之长处。)神品:《爨龙颜碑》、《灵庙碑阴》、《石门铭》 妙品上:《郑文公四十二种》、《晖福寺》、《梁石阙》 妙品下:《枳阳府君碑》、《梁绵州造像》、《瘗鹤铭》、《泰山经石峪》、《般若经》、《石井阑题字》、《萧衍造像》、《孝昌六十人造像》

高品上:《谷朗碑》、《葛祚碑额》、《吊比干文》、《嵩高灵庙碑》、高品下、《鞠彦云墓志》、《高勾丽故城刻石》、《新罗真兴太王巡狩管境碑》、《高植墓志》、《秦从三十人造像》、《巩伏龙造像》、《赵珊造像》、《晋丰县造像》

精品上:《张猛龙清德颂》、《李超墓志》、《贾思伯碑》、《杨翚碑》、《龙藏寺碑》、《始兴王碑》、《解伯达造像》

精品下:《刁遵志》、《惠辅造像记》、《皇甫摐志》、《张黑女碑》、《高湛碑》、《吕望碑》、《慈香造像》、《元宁造像》、《赵阿欢三十五人造像》

逸品上:《朱君山墓志》、《敬显俊刹前铭》、《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逸品下:《武平五年灵塔铭》、《刘玉志》、《臧质碑》、《源磨耶祗桓题记》、《定安王元燮造像》

能品上:《长乐王造像》、《太妃侯造像》、《曹子建碑》、《隽修罗碑》、《温泉颂》、《崔敬邕碑》、《沙门惠诠造像》、《华严经菩萨明难品》、《道略三百人造像》、《杨大眼造像》、《凝禅寺碑》、《始平公造像》

能品下:《魏灵藏造像》、《张德寿造像》、《魏元预造像》、《司马元兴碑》、《马呜寺碑》、《元详造像》、《首山舍利塔铭》、《宁甗碑》、《贺若谊碑》、《苏慈碑》、《报德碑》、《李宪碑》、《王偃碑》、《王僧碑》、《定国寺碑》

(注:以上系康有为将历代名碑分为神品、妙品、高品、精品、逸品和能品。)

以古为师以魏晋绳之则卑薄已甚,若从唐人入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

清朝 刘熙载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清朝 杨守敬

一要品高,下笔不落尘俗;二要学富,有书卷气。

清朝 梁山舟

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

毛泽东

早年在《讲堂录》中说文贵颠倒簸弄,故曰做;字须振笔疾书,故曰写。以禅论书

书法当排除一切尘滓俗秽,追求心灵空明澄净之境界。

(夏海涛为书法小组同学整理)

第三篇:历代书法理论书目

历代书法理论书目

/ 6

历代书法理论书目

由于历代书论繁杂,各发各家言,难以全述。下面列出历代书论名录,以便爱好书法的朋友选取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性阅读。

秦汉

李斯《用笔法》 蔡邕《篆势》 蔡邕《隶势》 蔡邕《笔论》 蔡邕《九势》 崔瑗《草书势》 许慎《说文解字序》赵壹《非草书》 魏晋

卫夫人《笔阵图》 卫恒《四体书势》 鲍照《飞白书势》 江式《论书表》 成公绥《隶书体》 索靖《草书状》 钟繇《用笔法》

王羲之《书论》

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 王羲之《自论书》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南北朝

虞龢《论书表》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王僧虔《笔意赞》 王僧虔《论书》 王僧虔《又论书》 颜之推《论书》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萧衍《草书状》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袁昂《古今书评》 / 6

庾肩吾《书品》 王愔《古今文字志目》 江式《论书表》 鲍照《飞白书势》 隋唐五代

释智果《心成颂》 李世民《指意》 欧阳询《八诀》 欧阳询《传授诀》 欧阳询《用笔论》 欧阳询《三十六法》 张怀瓘《书断》 虞世南《笔髓论》 虞世南《书旨述》 孙过庭《书谱》 窦臮 窦蒙《述书赋》 张怀瓘《书估》 张怀瓘《二王等书录》 张怀瓘《书议》 张怀瓘《文字论》 张怀瓘《六体书论》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徐浩《论书》

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李阳冰《论篆》 蔡希综《法书论》 李华《二字诀》 李嗣真《书后品》 韩方明《授笔要说》 卢携《临池诀》 释亚栖《论书》 林蕴《拨镫序》 张彦远《法书要录》 韦续《墨薮》 李煜《书述》

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宋代

欧阳修《试笔》 欧阳修《六一论书》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米芾《砚史》 / 6

米芾《书史》 米芾《海岳名言》 米芾《宝章待访录》 朱文长《续书断》 陈槱《负暄野录》 无名氏《三十六法》 苏轼《论书》 蔡襄《论书》 黄庭坚《论书》 朱熹《论书法》 赵构《翰墨志》 姜夔《续书谱》 元代

盛熙明《法书考》 郝经《移诸生论书法书》 郑杓 刘有定《衍极并注》陈绎曾《翰林要诀》 虞集《论书》 吾丘衍《学古编》 无名氏《书法三昧》 明代

项穆《书法雅言》

杨慎《墨池琐录》 杨慎《书品》 汤临初《书指》 祝允明《奴书订》 祝允明《评书》 徐渭《书论》 徐渭《执笔法》 徐渭《七字书诀》 丰坊《书诀》 丰坊《童学书程》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费瀛《大书长语》 宋啬《书法纶贯》 赵宧光《寒山帚谈》 张绅《法书通释》 潘之淙《书法离钩》 方孝孺《评书》 解缙《春雨杂述》

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钱谦益《绛云楼题跋》 莫云卿《论书》 / 6

清代

钱泳《书学》

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梁章钜《学字》 朱履贞《书学捷要》 笪重光《书筏》 阮元《南北书派论》 阮元《北碑南帖论》 宋曹《书法约言》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 傅山《作字示儿孙》 傅山《散论》 周星莲《临池管见》 包世臣《艺舟双楫》 何绍基《书论》 王铎《论艺摘录》 刘熙载《艺概》 冯班《钝吟书要》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桂馥《国朝隶品》 侯仁朔《侯氏书品》 王宗炎《论书法》

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蒋骥《续书法论》 杨守敬《书学迩言》 梁巘《评书帖》 魏锡曾《书学绪闻》 万经《分隶偶存》 姚配中《书学拾遗》 曾国藩《书论语录》 清人原著《书法秘诀》 孙光祖《六书缘起》 文伯子《书法辑要》 王澍《翰墨指南》

王澍《论书賸语》(节录)近现代

沈曾植《寐叟论书六则》 黄宾虹《书史两则》 黄宾虹《笔法两则》 弘一《谈写字的方法》 鲁迅《写字就是画画》 于右任《书论七则 》 沈尹默《学书有法》 胡小石《书艺略论》 / 6

郭沫若《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林语堂《中国书法》 沈子善《学书捷要》 闻一多《字与画》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丰子恺《艺术的园地》(节选)邓散木《临池偶得》 林散之《笔谈书法三则》 白蕉《白蕉论艺》

祝嘉《论书法中的“疾涩”》 林风眠《书法的影响》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 商承祚《说篆》

梁实秋《书法的前途》 潘伯鹰《书法杂论》 陆俨少《笔墨技法简论》 徐邦达《五体书新论》 启功《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 启功《启功给你讲书法》 黄绮《书中五要》 马国权《爨宝子碑》研究 金开诚《颜真卿的书法》 丁梦周《书法线条的品格》 茹桂《试谈书法欣赏》

邱振中《“写字”与“书法”》 孙晓云《书法有法》

/ 6

第四篇:历代茶书法欣赏

历代茶书法欣赏

「荼」出于「尔雅」,从木旁的是「梌」字,出于「本草」,「茶」从草旁,出于「开元文字音义」,这三个字都是现在所谓的茶。

茶还有几个别名,「槚」也就是茶树,「尔雅.释木篇」称之为苦茶。「蔎」是茶的别名。「茗」;晚采的茶为茗,也就是较老的茶,初采的茶才是茶。「荈」;是指最晚采的茶。陆羽着「茶经」才将荼字去掉一划,写成茶,一直通用到现在。元赵孟俯临汉史游的急就章中的茶字写法还「荼」。

古代茶书法欣赏

晋 谢安(含茶字)

《苦笋帖》[唐] 怀素

绢本

长25.1厘米,宽12厘米

上海博物馆收藏

唐代僧人怀素所书。怀素(725—785),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他的俗家姓钱,幼年出家做了和尚。怀素是以书法而闻名的,特别是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苦笋帖》,绢本,长25.1厘米,宽12厘米,字径约3.3厘米左右,清时曾珍藏于内府,现藏上海博物馆。

《茶录》[北宋] 蔡襄 《茶录》碑帖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而《茶录》本身就是一件书法杰作。

《茶录》问世后,抄本,拓本很多。见诸记载的有:

“宋蔡襄书《茶录》帖并序……小楷。在沪见孙伯渊藏本,后有吴荣光跋,宋拓本,摹勒甚精,拓墨稍淡。此拓本现或藏上海博物馆”。(《善本碑帖录》)

“宋蔡襄《茶录》一卷。素笺乌丝栏本,楷书,今上下篇,前后俱有自序,款识云: 治平元年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引首有李东阳篆书„君谟茶录‟四大字,……后附文征明隶书《龙茶录考》,有文彭、久震孟二跋”。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也藏有一卷《楷书蔡襄茶录》,规格为高34.5厘米,长128厘米纸本,无款。

其他还有《绢本茶录》。《绢本茶录》原件已轶。在明代宋珏《古香斋宝藏蔡帖》的《茶录》刻本,就是按绢本茶录刻的,其中或见其端倪。

《精茶帖》[北宋] 蔡襄

《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其文曰: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思咏帖》[北宋]蔡襄 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应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逗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继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邂逅钱塘的好友冯京(当世)留了一封手札,这就是《思咏帖》。信札全文如下:

“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 “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信中所载“唐侯”,即唐询(彦猷),为福建路转运使。“唐侯言: 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一句,据徐邦达先生考证认为:“是指有关茶的事情。唐氏曾官福建路转运使,福建是产茶的地方,可知那时唐氏正在任上。”(《古书画过眼要录》)所谓“有关茶的事情”,也就是当时的斗茶活动。

根据信中语气揣测,王白、游闰两人,均当为蔡襄、冯京和唐询所熟识。“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这条“战况”,由唐报蔡,再由蔡达冯,又说明他们都是斗茶圈子中人。通过这条消息,我们不难透视到宋人斗茶的激烈程度,斗茶已成“一春之盛事”,而且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出现了不少的高手。蔡襄对此事的评语,虽只有“大可怪也”的寥寥四字,却形象地表现了王白作为一个常胜将军,而今失手于游闰,令一代茶艺权威惊呼“大可怪也”,并郑重其事地与好友通报,足以证明了斗茶一艺在宋代士大夫们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思咏帖》尾后两行所书“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其中的“大饼”,当指当时的贡茶大龙团;青瓯,则当是浙江龙泉青瓷茶碗。在这一茶友间的礼尚往来中,我们还能感觉到,在茶具的使用上,除斗茶所必用的兔毫盏外,日常品茶,恐怕还是多取青瓷的。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蕴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则真是呼之欲出,袅袅不绝。

宋 蔡襄 即惠山煮茶

《新岁展庆帖》[北宋] 苏轼

纸本,行书

纵34.4厘米,横48.69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帖亦称《新岁未获展庆帖》,是苏东坡写给好友陈(季常)的一通手札。共十九行,247字。《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摹刻,《墨缘汇观》著录,该贴用笔精良,章法上也多过人之处,正如岳珂所评: “如繁星丽天,照映千古”。据其内容来说,该帖不仅是苏轼书迹中的一件杰作,也是茶文化的一件珍贵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宋四家”之一。

在谈该帖之前,让我们先看两首苏东坡的诗:

次韵黄夷仲茶磨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

予家江阳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次韵周种惠石铫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前一首诗,是讲茶磨生成是基于臼和碾,作为一种碎茶工具,它与石质的好坏有相当的关系,苏轼认为衡山之石磨要比巴蜀的好,但由于地处四川江阳(即今之彭山县东)难得此佳物,感到很遗憾。

后一首诗则富含理趣,是赞誉周氏送给他的“石铫”的许多优点。由诗中可知,这种壶状饮具为青黑色石料所成,隔热性能良好,大腹无足,很是稳固。

在苏东坡的眼里,茶具不仅是烹茶的器皿,也是一种艺术品。因而当他得知季常家有一副茶臼时,便赶快修书去借来,让工匠依样制造,以饱眼福。《新岁展庆帖》中就记录了这样的一件事:

“……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出。乞暂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

根据《次韵周种惠石铫》诗中“铜腥铁涩不宜泉”一句,可知茶具不宜用铜器等金属制作。《新岁展庆帖》里,东坡欲请铜匠铸茶臼,大概是因为建州茶臼的形状很好,而仿造以便欣赏的,当然,仿造的毕竟不如真的好,所以,苏东坡在信中又说,假使有人到福建去,还是要请人去买一副木质的来。

为了借一副茶臼,东坡在大年初二写了这封信,并派专人去取。如此在意,其癖好可见一斑。那么,建州木茶臼子到底妙在何处,是什么魅力让苏轼如此费心呢? 我们不妨看一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少游)所写的《茶臼》一诗,它简直就是《新岁展庆帖》的注脚:

幽人耽茗饮,刳木事捣撞。巧制合臼形,雅音伴。虚室困亭午,松然明鼎窗。呼奴碎圆月,搔首闻铮纵。茶仙赖君得,睡魔资尔降。所宜玉兔捣,不必力士扛。

愿偕黄金碾,自比白玉缸。

彼美制作妙,俗物难与双。

《啜茶帖》[北宋] 苏轼 纸本

纵23.4厘米,横18.1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一夜帖》[北宋] 苏轼

纸本,行书

纵27.6厘米,横45.2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宋文人陈慥,字季常,与苏轼友善,两人书信来往甚频,《一夜帖》即为其中之一。《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牍》。《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其文曰: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

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其诗曰:

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

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压声喧万壑雷。

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

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干雷。

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

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

宋 苏过 手札

《苕溪诗帖》[北宋]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又因嗜古物如命,不拘小节,世有“米颠”之称。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诗曰: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道林帖》[北宋] 米芾

米芾自书诗帖,诗曰: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诗中描写的是: 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中,有一座寺院,僧人一见客人到来,便“拥帚”、置茗相迎接。“拥帚”亦称“拥慧”,扫地之意。古人迎候尊贵,惟恐尘埃触及客人,常拥帚以示敬意。“茶细旋探檐”,意为从屋檐上挂着的茶笼中取出细美的茶叶。“探檐”一词,生动地表现了寺院僧人以茶请客的同时,也记录了宋代茶叶贮存的特定方式。蔡襄的《茶录》中曾有“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的论述。米芾的诗,正可谓是这个论述的注脚。

《赐茶帖》[北宋] 赵令畤

赵令畤,字德麟,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四年(1134)。绍兴初,官右朝请大夫,袭封安定郡王。著有《侯鲭录》等行世。《宋史》卷244有传曰:“令畤,字德麟,燕懿王玄孙也。早以才敏闻,元佑六年签书颖州公事,时苏轼为守,爱其才,因荐于朝……四年,薨,贫无以为殓……”

《赐茶帖》为行书五十七字九行信札。观其用笔结体,平实而不失灵性,颇有东坡风韵。其文辞精练,释录如下:

令畤顿首: 辱惠翰,伏承久雨起居佳胜。蒙饷梨粟,愧荷。比拜上恩赐茶,分一饼可奉尊堂。馀冀为时自爱。不宣。令畤顿首,仲仪兵曹宣教。八月廿七日。

赐茶一事为宋朝之制度,与贡茶一道,亦属君臣上下之礼。龙团凤饼,北苑春色,所谓“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宋梅尧《七宝茶》句),尽显皇恩浩荡。有宋一代,凡受茶之惠者,无不欢欣鼓舞,珍爱有加,或藏之秘箧,或分享友朋,或孝敬严慈,或品题自怡。宋人王元之有诗云:“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龙凤茶》)赵令畤缘于对佳友的“梨栗”之报,以茶为礼,将上赐之茶旋即奉献“仲仪”乃及父母,故知其交谊之深,亦更知上茶奉于高堂,实为宋人之孝道也!然“馀冀为时自爱”一语,则将惜茶宝茶之情坦露无遗。

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等。浙江吴兴人,出生于南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赵孟頫的书法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巨大。

明 宋克草书

《煎茶七类》[明] 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

徐渭对茶文化作出的贡献也是杰出的,他不仅写了很多茶诗,还依陆羽之范,撰有《茶经》一卷,《文选楼藏书记》载: “《茶经》一卷, 《酒史》六卷,明徐渭著,刊本。是二书考经典故及名人的事。”可惜的是,徐渭的《茶经》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

与《茶经》同列于茶书目录的尚有《煎茶七类》。徐渭曾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过该文的内容,此处主要介绍一下徐渭该文该书的有关情况。

徐渭一生坎坷,晚年狂放不羁,孤傲淡泊。他的艺术创作也反映子这一性格特征。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有关茶的并不多,而行书《煎茶七类》则是艺、文合璧,对茶文化和书法艺术研究均属一份宝贵的资料。

徐渭自称: “吾书第一、诗

二、文

三、画四。”如此的评价,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相当自信的。后来的人也称其“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评价也不可谓不高。徐渭的书法多作行、草书,除了师法晋唐名家外,主要是汲取了宋代米芾、黄庭坚及元代倪瓒之神韵,由此而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性格来,他的传世作品多为56岁以后所作。

行书《煎茶七类》刻帖的原石,现藏浙江上虞文化馆。此后为《天香楼藏帖》的一部分,共分五帧,每帧31×76厘米,横式。前有隶书题额“天香楼藏帖”五字,其下有白文“王望霖印”和朱文“济苍”两印。书迹最后有王望霖小楷尾跋: 此文长先生真迹。

曾祖益公所藏书法,奇逸超迈,纵横流利,无一点沉浊气,非凡笔也。望霖敬跋。

《天香楼藏贴》是清喜庆元年至九年(1796-1804)上虞王望霖撰集,仁和范圣传镌刻,共八卷,前五卷为明代人书作,后三卷为清代人书作,共计刻书130余种。人评“此帖选择精审,俱以真迹上石,摹勒亦能逼真,是汇帖中之可观者。”

《煎茶七类》带有较明显的米芾笔意,笔画挺劲而腴润,布局潇洒而不失严谨,与他的另外一些作品相对照此书多存雅致之气。

徐渭行书《煎茶七类》全文如下

煎茶七类。

一、人品。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领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俦。

二、品泉。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并贵汲多,又贵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贮陈,味减鲜冽。

三、烹点。烹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浡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汤少许,候汤茗相浃却复满注。顷间,云脚渐开,浮花浮面,味奏全功矣。盖古茶用碾屑团饼,味则易出,今叶茶是尚,骤则味亏,过熟则味昏底滞。

四、尝茶。先涤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孤清自萦,设杂以他果,香、味俱夺。

五、茶宜。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呤,清谭把卷。

六、茶侣。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然世味也。

七、茶勋。除烦雪滞,涤醒破疾,谭渴书倦,此际策勋,不减凌烟。

是七类乃卢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书,稍改定之。时壬辰秋仲,青藤道士徐渭书于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园。

汪士慎书法

汪士慎是杨州八怪中与茶的交情最深的一位。

汪士慎(1686-1759),安徽歙县人,名慎,或阿慎,字仅诚,近人,号巢林、甘泉山人等等。由于他排行第六,并嗜茶如癖,他的朋友金农常称之为“汪六”或“茶仙”。

不幸的是,汪士慎在54岁时,即乾隆四年(1739)从浙江游历归来后,患疾已久的左眼很快地失明了。

汪巢林67岁时,他的另一只眼睛也渐渐失去了光明,这时,就连最起码的那种自挑荠菜、瓦盂煨芋和自烧松子自煎茶的清贫生计也难以维持下去。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正月,汪巢林与世长辞,终年74岁。

汪巢林的隶书以汉碑为宗,《幼孚斋中试泾县茶》条幅,可谓是其隶书中的一件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条幅上所押白文“左盲生”一印,说明此书作于他左眼失明以后。这首七言长诗,通篇气韵生动,笔致动静相宜,方圆合度,结构精到,茂密而不失空灵,整饬而暗相呼应。该诗是汪士慎在管希宁(号幼孚)的斋室中品试泾县茶时所作。诗曰:

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

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

管希宁是汪巢林的诗友、书友和画友,也是茶友。其字平原,号幼孚斋,别号全牛山人,经常与同好友游春探梅品茶,相互以诗赠答。有时“牵襟挈伴陟高冈”,眺望“白云似水归山急,黄叶垂风扑帽狂”的深秋景象,尽情享受那种“占得清欢在林壑,还携茗具到禅房”的欢乐;有时静斋对饮;也有时携惠泉水赶到汪宅去烹茶。这幅诗书恰是描绘了并非一时的兴到之笔,而是两人日常交游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金农书艺中的“茶” 金农《玉川子嗜茶》

金农(1687—176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很多。金农的书法,善用秃笔重墨,有蕴含金石方正朴拙的气派,风神独运,气韵生动,人称之为“漆书”。浙江的博物馆藏一幅隶书中堂,从中可见冬心先生对茶的见解:

玉川子嗜茶,见其所赋茶歌,刘松年画此,所谓破屋数间,一婢赤脚举扇向火。竹炉之汤未熟,长须之奴复负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侧耳松风,以候七碗之入口,而谓妙于画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尝见《茶经》、《水品》,又尝受其法于高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呜呼,安得如玉川子者与之谈斯事哉!稽留山民金农。

金农的爱茶之心从作品中流露无遗,大约是看到刘松年所画的《卢仝煮茶图》有感而发(金农曾临摹过一幅宋人《玉川先生煎茶图》,不知是否刘氏之作)。从金农所描述的廖廖数语中,破屋数间,玉川子静坐候汤的形象生动地浮现了出来。金农笔锋一转,又谈起烹茶之道来,“茶未易烹也”,的确是一句内行人的话,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曾论到:“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我们从金农作品中可知,他不仅研读过《茶经》和《水品》(明徐献忠著)而且还向烹茶专家学习过此道。因而,对看似容易的烹茶自有深刻的体会,决非附庸风雅,故作清高之词。正因如此,金农对当时一些“烹茶”之道,一眼就能看穿其实质:“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

冬心先生在作品中的一声长叹“呜呼”,深感要找到一位像卢仝那样精通此道的人来切磋茶艺,何其难也。其意似乎已经在“烹茶”之外了。

金农爱茶,其书法中所涉及到茶的虽不如郑板桥等人那么多,但也不是绝无仅有。金农在59岁时还写过《述茶》一轴,内容为:“采英于山,著经于羽,荈烈芳,涤清神宇。”他还书写过苏东坡的茶诗:“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服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同,门外无来辙。”

清 金农

郑板桥书法

郑燮《湓江江口是奴家》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很大,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轶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板桥之画,以水墨兰竹居多,其书法,初学黄山谷,并合以隶书,自创一格,后又不时将篆隶行楷熔为一炉,自称“六分半书”,后人又以“乱石铺街”来形容他书法作品的章法特征。人评“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马宗霍《书林藻鉴》引《松轩随笔》)。

郑板桥喜将“茶饮”与书画并论,他在《题靳秋田素画》中如是说:“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这暇,闭柴扉,扣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书作中有关茶的内容甚多,兹录数件于下。

其一(行书横披):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其二(行书对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其三(行书条幅):

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道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角茶轩》[清] 吴昌硕

“角茶轩”,篆书横披,1905年书,大概是应友人之请所书的。这三字,是典型的吴氏风格,其笔法、气势源自于石鼓文。其落款很长,以行草书之,其中对“角茶”的典故、“茶”字的字形作了记述:“礼堂孝谦藏金石甚富,用宋赵德父夫妇角茶趣事以名山居。……茶字不见许书,唐人于茶山诗刻石,茶字五见皆作荼。……”

所谓“角茶趣事”,是指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字德父、德甫)和他的妻子,婉约派词李清照以茶作酬,切磋学问,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相濡以沫,精研学术的故事:

余建中辛已始归赵氏……赵、李族寒素贫俭。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礼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后来,“角茶”典故,便成为了夫妇有相同志趣,相互激励,促进学术进步的佳话。

清 袁于令

清 刘墉 书札

清 吴昌硕 书札

近现代茶书法欣赏

沙孟海《云液雾芽》

赵朴初《武夷山御茶园饮茶》

赵朴初《1991年为中日茶文化交流800周年赋诗》

赵朴初

不如吃茶去

今人 启功

楚图南书鲁迅品茶句

费新我《卢仝诗》

梁树年

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

蒋北耿书法

李茂荣《茶录》微楷

近人集体创作 百茶字图

第五篇:历代书法精论(上)

历代书法精论(上)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

篆势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觯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

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撝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粲彬彬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闲。嘉文德之弘蕴,懿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九势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国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下载历代书法论著一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代书法论著一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代书法名家小故事

    汉字的起源 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

    经典教育论著推荐

    作者简介 石中英,男,1967年生,安徽寿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学报》杂志社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历代诗歌精选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主页 历代诗歌精选—汉魏 进入页次 汉魏 两晋南北朝 唐及五代 宋代 元明清 蔡琰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

    历代书法论文选之怀素[5篇范例]

    1、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

    教育论著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毛泽东同志盛赞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女士则称其是“万世师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基础,陶先生的教育思......

    教育论著读后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 涞水县三坡学区马各庄小学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历代战书目录

    中国战书--历代战争文书赏析 内容提要 作者 目录讨敌书 厘列劣迹布告天下 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 檄武氏惑主篡国举敬业清妖义旗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拔茅......

    历代经典古文鉴赏大全

    历代经典古文鉴赏大全 【封面】【先秦】1. 曹刿论战2. 宫之奇谏假道3. 子鱼论战4. 烛之武退秦师5. 邵工谏厉王弭谤6. 赵宣子论比与党7. 吴子使札来聘8. 虞师晋师灭夏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