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常用虚词整理及训练

时间:2019-05-14 17: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常用虚词整理及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常用虚词整理及训练》。

第一篇:八年级常用虚词整理及训练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虚词训练 林晓伟

1、是炎帝之少女

2、常衔西山之木石

3、往古之时

4、河阳之北

5、惩山北之塞

6、出入之迂也

7、以君之力

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投诸渤海之尾

10、隐土之北

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3、跳往助之

1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5、汝之不惠

1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7、汝心之固

18、虽我之死

19、操蛇之神闻之 20、告之于帝

21、汉之阴/冀之南

22、故敢献之

23、以待饥者而食之

24、扬其目而视之

25、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26、众争取啖之

27、非其有而取之

28、忘路之远近

29、渔人甚异之 3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1、具答之

32、处处志之

33、高尚士也,闻之

3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5、何陋之有

36、水陆草木之花

3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8、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花之君子者也

39、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40、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

41、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42、请先言人之老少

43、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44、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45、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

46、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47、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

48、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49、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 50、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51、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

52、故今日之责任

53、春冬之时

54、心乐之

55、乃记之而去

56、山川之美

57、实是欲界之仙都

58、若脱笼之鹄

59、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60、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61、凡曝沙之鸟 62、呷浪之鳞

63、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64、郊田之外 65、未之知

66、余之游将自此始 67、局促一室之内 以

1、以堙于东海

2、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断鳌足以立四极

4、杀黑龙以济冀州

5、积芦灰以止淫水

6、以君之力

7、以残年余力

8、河曲智叟亡以应

9、以示玉人

10、玉人以为宝也

11、我以不贪为宝

12、尔以玉为宝

13、若以与我

14、以待饥者而食之

15、以至于斯也

16、以堙于东海

17、可以调素琴

18、不以疾也

19、全石以为底

20、卷石底以出

21、以其境过清

22、自康乐以来

23、夫不能以游堕事 于

1、饮于河渭

2、女娃游于东海

3、以堙于东海

4、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5、达于汉阳

6、告之于帝

7、以至于斯

8、至于夏水襄陵

9、相与步于庭中

10、乍出于匣也 为

1、化为邓林

2、故为精卫

3、玉人以为宝也

4、积芦灰以止淫水

5、尔以玉为宝

6、黔敖为食于路

7、武陵人捕鱼为业

8、不足为外人道也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0、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

11、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12、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13、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

14、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

15、全石以为底

16、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7、念无与为乐者

18、山峦为晴雪所洗

其1、弃其杖

2、其上多柘木

3、其状如乌

4、其鸣自詨

5、其妻献疑

6、其如土石何?

7、惧其不已也

8、不若人有其宝

9、扬其目而视之

10、非其有而取之

11、其中往来种作

12、得其船

13、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14、其道大光

15、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16、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17、有作其芒

18、其间千二百里

19、飞漱其间 20、其岸势犬牙差互

21、不可知其源

22、以其境过清

2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4、问其姓氏

1、道渴而死

2、溺而不返

3、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4、面山而居

5、聚室而谋

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7、而山不加增

8、何苦而不平

9、以待饥者而食之

10、扬其目而视之

11、从而谢焉

12、终不食而死

13、非其有而取之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5、濯清涟而不妖

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18、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19、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20、而全在我少年

21、潭西南而望

22、乃记之而去

23、隶而从者

24、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6、泉而茗者

27、罍而歌者

28、红装而蹇者

2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0、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31、而此地适与余近

3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

1、用作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①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②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③学而时习之(《论语》)——代物,指知识,可译作“它”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指示代词,“这”

2、用作助词

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鄙二僧》)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③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④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如: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动作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物件,译为“把”“用”“拿”等;或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把

②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凭借

③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因为

2、作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作“用来”,“而”;或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相当于“而”(表承接)。如:

①以堙于东海(《女娲补天》)——用来

②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以致

③无从致书以观。【译:没有办法买到书来看】(《送东阳马生序》)——相当于“而”(表承接)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玉人以为宝也(《人有其宝》)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向”“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wéi,被,表示被动关系

②不足为外为道也。(《桃花源记》)——wèi向,对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wèi,给,替

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wèi,当、等到

⑤为宫室之美。【译:为了住宅的华美】(《鱼我所欲也》)——wèi,为了、为着(表目的)

⑥为溪在州右。(《右溪记》)——wèi,因为、由于

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是”“成为”“做”“称为”“作为”“认为”等,如:

①玉人以——为宝也(《人有其宝》)——是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成为

③黔敖为食于路(《嗟来之食》)——做

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称为,叫做 ⑤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作为

⑥孰为汝多在乎》(《两小儿辨日》)——认为

其1、“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册》)——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2、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如:

①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他(们)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他们的

③蜀人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鄙二僧》)——其中的④不若人有其宝。(《人有其宝》)——指自己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递进、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例如:

①敏而好学(《论语》)——表并列关系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并且,表递进关系

③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就,然后,表承接关系

④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却,但是,表转折关系 ⑤面山而居。(《愚公移山》)——着,也可不译,表修饰

1.说明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

例句:(1)女娃游于东海 于:在。

(2)饮于河渭

于:到。

2.引进行为的处所、环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法。

例句:(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于:在„„。

(2)乍出于匣也

于:从„„。

3.引进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给”“对”等。

例句:(1)操蛇之神闻知,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于:向。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给。

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于:被。

5.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例句: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6.表引进动作的范围、方面,译为“在„„中”“在„„方面”。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在„„上。

综上所述,“于”字从语意上讲,似乎可以表示多种关系,既“表比较”“表被动”,又能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方位等。其实,“于”字本身并不能把种种关系区别开来,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关系才能明确。

常用虚词答案

1—5 用来

6—7 凭借

8、用来

9、把

10、认为,动词

11—13 把

14、连,用来

15、以致

16、用来

17、用来相当于“而“的用法

18、似

19、用

20、以致

21、因为

22、时间界定 23因为

为 成为

2、叫做

3、是

5、作为

6、做

7、作为

8、时间

9、替,给

10、做

11、成为

12、是

13、成为

14、成,是

15、作为

16、成为

17、做18被

其1、代夸父

2、代发鸠山

3、代鸟

4、代鸟

5、代愚公

6、加强语气

7、代愚公家人

8、指配

9、代黔敖

10、指配

11、这

12、代渔人

13、难道

14、代,它的,指太阳

15、代他,指衰老国家

17、领有,相当于“它们的”

18、这,指示代词

19、指代,那

20、代,小溪

21、它(溪流)

22、这23指代这美丽的景色24人称代词 他

1、承接

2、承接

3、承接

6、修饰

7、转折

8、修饰(因果)

9、承接

10、修饰

13、承接

15、转折

16、并列

17、前一个:递进

后一个:承接

18、递进

19、修饰

20、转折

21、修饰

22、承接

23、并列24,25,26,30,31,32顺承 27修饰 28并列 29转折

4、结构助词“的”

6、主谓之间

12、助词,的

14、代人

15、主谓

16、助词

17-18主谓之间,无义

19-20、代事

21、助词,的 22-

24、代人

25、助的 26-

27、代物

28、助

29、代词

30、指示代词,这

31、代人

32、补足音节

33、代事

34、主谓间

35、宾语前置,无义

36、助的

37、主谓

38、助的

39、宾语前置,无义

40、主谓间

41、助的

42、助的

43、助的

44、代事

53、助的

54、代物

55、代物

56-

57、助的 58,61,62,66助词的59,60主谓间取独63结构助无义64,67表限定 以

1,到 2,在3,向4,在5,到6,向7,到8,介词表对象处所9,在10,从 说明:此中解释有争议的教师可不讲解:而8,11,30,31,于8以22

第二篇:八年级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  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纲解读:

所谓“”,就是《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复习重点:

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2、辨明词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

3、通晓古今。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用法例释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7.【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①车后若干递送夫。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11.【也】

(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①固以怪之矣。②日以尽矣。2.通“已”,止。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⑫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13.【因】

(一)介词。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14.【于】

(一)介词。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15.【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三)动词。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3.对付。①庞煖易与耳。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5.赞许,同意。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16.【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①《论语》六则。2。准则,法则。①以身作则。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则则】赞叹的声音。①连呼则则。17.【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18.【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练习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 B.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E.作计何不量?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G.徐公何能及君也?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解释语句中“乎”的含义与用法。A.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D.嗟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 E.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F.等死,死国可乎? G.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H.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I.其皆出于此乎? J.吾尝疑乎是

K.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L.不牵乎卑辞之话,不夺乎众多之口

3. 解释下边语句中“也”字的含义。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何可胜道也哉

E.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F.俱其不已,告立于帝

4.解释语句中“者”的含义。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旁皆大松,曲者如盖

E.今者项庄拔剑舞

F.陈胜者,阳城人也

G.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H.客如来见者,吾必唾其面

I.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J.言之,貌若甚戚者

K.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L.王者之事毕矣

5.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今君乃亡赵走燕。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刿曰:“肉食者鄙,末能远谋。”乃人见。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6.对下列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②不出,火且尽。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④河水清且涟漪。⑤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⑥吾今且报府。⑦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⑧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7.比较下列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⑪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⑫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⑬得全首领以没 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⑮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 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⑰(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⑱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⑲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⑳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⑴敛赏财以送其行 A.⑪与⑫相同,⑱与⑲相同 B.⑬与⑭相同,⑳与⑴不同 C.⑮与⑯不同,⑰与⑳相同 D.⑪与⑴不同,⑯与⑰不同

8.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军解,因大破之 ②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 ⑤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 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⑦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⑧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⑨因此怒,遣人追杀之 ⑩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A.②与④相同,③与⑦不同

B.⑥与⑦不同,⑨与⑩相同 C.①与⑤相同,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⑧不同,②与③不同

9.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于”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③逢蒙学射于羿 ④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⑤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⑥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末为忠臣也 ⑦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 ⑧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⑨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⑩每自出于管仲、乐毅

A.①与⑤相同,③与⑧不同 B.①与④不同,⑨与⑩相同 C.⑥与⑦相同,④与⑩不同 D.②与③不同,⑥与⑦不同 10.对下列各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⑫唇亡则齿寒

⑬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⑭今刚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⑮非死,则徒尔 ⑯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⑰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乎 ⑱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⑲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⑳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⑴项羽则受璧,置之座上 ⑵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⑷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A.⑪与⑫不同,⑬与⑮不同 B.⑯与⑰不同,⑫与⑲不同 C.⑭与⑷相同,⑵与⑶不同 D.⑱与⑳相同,⑴与⑷相同 11.对下列各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像)②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无义)③天若有情天亦老(假如)④吾翁既若翁(好比)⑤宋人有嫁其子者……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假如)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你)⑦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或者)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⑦ C.①③⑥⑦ D.③⑤⑥⑦

12.对下列各句中“所”字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父去里所,复还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安之③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④抚军不忘所自 ⑤太祖为流矢所中⑥皆生毛,长一寸所⑦夜以火指鼓所⑧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13.对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进行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府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以架亡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④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⑤战而不克,为诸侯笑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⑦便于四方,不能专利,虽多,亦莫以为⑧今故告之,反怒为

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⑧|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⑧|⑤ 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14.对下列各句“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②吾与汝毕力平险。③可得闻与?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⑤吾与点也。⑥子非三闾大夫与?⑦桓公知天下诸候多与己也。⑧朝过而夕改,君子与之。

A.①②|③⑥|④⑦|⑤⑧ B.①|②|③⑥|④⑦|⑤⑧ 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D.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15.对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余有叹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③且焉置土百? ④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⑥永之人争奔走焉。⑦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⑧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A.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B.①⑧|②④|⑤⑥|③⑦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D.①⑧|②⑤|④⑦|③⑥

16.选出“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⑪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⑫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⑬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⑭辍耕之垄上 ⑮哀秋冬之绪风 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⑰衷南夷之莫吾知分 ⑱白马之自也,无以异于自人之自也 ⑲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 ⑳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绪绅间 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⑪⑰|⑫⑬⑲⑴⑵|⑭⑯⑳|⑮⑱ B.⑪⑰⑵|⑫⑬⑲⑴|⑭⑯⑳|⑯⑱ C.⑪⑰|⑫⑬⑲⑳|⑭⑯|⑮⑱⑴⑵

D.⑪⑰⑵|⑫⑬⑲|⑭⑯⑳|⑮⑱⑴

17.对下列句中的“其”字的不同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⑪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⑫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⑬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⑮此皆言其可睹也⑯其熟能讥之乎⑰其若是,孰能御之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⑲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⑳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⑴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A.⑪⑬⑭⑳|⑫⑮⑯⑲|⑰⑱|⑴ B.⑪⑬⑭⑮⑳|⑫⑯⑲|⑰⑱⑴ C.⑪⑭⑮⑳|⑫⑯⑰⑱⑲|⑬⑴ D.⑪⑭⑮⑳|⑫⑯⑲|⑬⑴|⑰⑱

18.下列句中的“而”字已按意义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⑫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⑬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⑭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村成荫而众鸟息焉⑮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⑯秦军灭滑而还⑰人莫能左画方而右画圆也⑱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⑲而母,婢也⑳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⑴0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⑵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壁移兵先击之 A.⑪⑱|⑫⑮|⑬⑴|⑭⑳|⑯⑲|⑰⑵ B.⑪⑰|⑫⑵|⑬⑱|⑭⑳|⑮⑯|⑲⑴ C.⑪⑱|⑫⑰|⑬⑮|⑭⑯|⑲⑴|⑳⑵ D.⑪⑰|⑫⑱|⑬⑲|⑭⑳|⑮⑯|⑴⑵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此而上不惊者 为:治理,动词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治理,动词 B.若毒之乎 若:你,代词

更若役,复若赋 若:你,代词

C.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从,介词

青,取之于蓝 于:从,介词

D.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故:变故,名词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故:变故,名词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岂吾相不嫦娥侯耶?且固命也

②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B.①临视,则虫集冠上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C.①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D.①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

2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黑质而白章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②是进亦忧,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 C.①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②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D.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蒙故业,因遗策 B.①晏子见疑于景公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D.①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②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2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辍耕之垄上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文言文翻译

1、歧路亡羊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2、多多益善

原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3、问津

原文: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4)执舆:即执辔。(5)之:与。(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8)怃然:怅然,失意。

4、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练习参考答案

1.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B怎么样,把……怎么办;C代词,什么;D代词,哪里;E副词,多么;F代词,为什么;G副词,怎么;H通“呵”,呵问。

2.A词尾,同“然”,……的样子;B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标舒缓语气,不译;C语气助词,用在分句后表提顿,可译作“啊”;DEFGHI皆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分别表感叹、祈使、是非问、反问、特指问和猜测问;JKL都是介词,同“于”,分别是对、在、比、被的意思。3.都是语气助词。A用在句末,表判断;B用在句末,表确定;C用在句末,表祈使;D用在句末,加强疑问;E用在句中词语后,表停顿;F用在句中分句后,表提顿。4.A指示代词,这样;BCDL均为特指代词,分别是“……的原因”“……的人”“……的松”“……的”的意思;EFGHI皆虚化为结构助词,放在词语或句子后表提顿:提顿时间词;提顿主语;提顿数词,……种;提顿假设分句,……的话;定语后置的标志;J结构助词,与“如”“若”配合,表比喻,像……的样子;K语气助词,表判断,相当于“的”。5.C(副词,才,就|副词,竟然,却|动词,是|代词,你的)6.B(连词,并列|副词,将要|副词,将近|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让步)7. A(⑪⑫⑴来;⑬相当于“而”;⑭拿;⑮在;⑯⑱因,由于;⑰率领;⑲因为;⑳与)8.C(①⑤于是;②③根据;④⑥⑧依靠,凭借;⑦沿袭;⑨因为;⑩趁着)9.C(①⑤被;②⑥⑦对于;③向;④给;⑧在;⑨根据;⑩引进对象)10. C(⑪就是;⑫⑲⑳那么;⑬连词,就;⑭⑷假若;⑮⑯⑰⑱⑴⑵就;⑶却)11.C(①好像;②或;③假若;④⑤⑥你(的);⑦或)12.A(①⑥表数目;②⑦表处所;③④⑤⑧助词)13.D(替,介词|因为,介词|为了,介词|表疑问,副词|被,介词|在,介词)14.B(介词,替|连词,和|助词,表疑问|动词,亲附|动词,赞同)15.对下列各

句中“焉”字A(助词,用于句末不译|代词,他|句中助词,形容词尾|兼词,于之)16.B 主谓间结构助词|代词|动词|结构助词“的”17.D 代词/语气词/助词/连词18.D 表并列|表转折|代词,“你”|表因果|表顺承|表假设19.D(后一个“故”应为“仍旧”,副词)20.D(A①且:词,抑或,还是;②同。B①则:词,原来,已经;同。C①犹:词,尚且;同。D①“之”与“者”连用,构成固定格式,表示定语后置;②之:结构助词,无实义;者:指示代词,……的地方)21.B(A①而:表并列,连词;②同。B①然:副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连词,表转折,可是。C①所;表被动;②同。D①以;连词,因为;②同。)22. A(A①介词,趁机;②遵循,沿袭。B①介词,表被动;②同。C①与:结交;②同。D①则:连词,表 承接;②同)23.D(①之:的,结构助词;②之:去,到,动词;③则:就是,是,副词;④仅,只,副词)

文言文翻译答案

1、《歧路亡羊》译文: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2、《多多益善》译文: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

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3、《问津》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4、译文: 陈宠字昭公,年轻时曾担任过州县的小官,后来被征召到司徒鲍昱府做事。当时司徒府上的小官员十分喜欢结交游玩,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八年级英语口语训练材料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八年级英语口语训练材料

一、根据所给提示用英语进行交谈 Asking the Way 提示:假如有人问你附近有没有旅馆,你说附近没有,最近的旅馆离这儿约两公里,最好乘20路或35路公共汽车前往,车站就在街道右边。

A: Excuse me, is there a hotel near here? B: No, there isn’t.A: How far is the nearest hotel? B: It’s about two kilometers away.A: How can I get there? B: You’d better take a bus.A: Which bus should I take? B: The No.20 bus or the No.35 bus.A: Where’s the bus stop? B: It’s over there on the right.A: Thank you very much.B: You’re welcome.Taking about Zhalong 提示:假如有人询问有关扎龙的情况,你回答说,扎龙在东北黑龙江省,它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每年有许多旅游者去那里观鸟。扎龙给各种不同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其中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鸟类。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鸟儿在那里以蠕虫、小鱼、植物为食。

A: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Zhalong is? B: I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A: Why do a lot of tourists go to Zhalong every year? B: Because it’s a nature reserve.They go there for birdwatching.A: What kind of birds live there? B: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birds live there, including some endangered ones.A: What does the reserve provide for the birds? B: It provides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m.A: What do the birds eat there? B: They eat worms, small fish and plants.A: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so much about Zhalong.At the Doctor’s

提示:假如你感到不舒服,去看病。你告诉医生自上星期四以来你一直头痛,但在过去的几天里仍每天照样上学,今天早晨你不想吃东西,也没有吃过药。

A: What’s your trouble? B: I’ve got a headache.A: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B: Since last Thursday.A: Did you go to school in the past few days?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B: Yes, I did.I went to school as usual every day.A: Did you eat something for breakfast? B: No, I didn’t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A: Have you taken any medicine? B: No, I haven’t.A: Let me have a look.Oh, you’d better take some medicine and have a rest.Taking about a Favourite Pet 提示:假如你的朋友和你在谈论宠物,你说你最喜欢扇尾金鱼,因为这种金鱼易于照料,价格不贵。你还说,与一般金鱼稍有区别是扇尾金鱼都长着长而漂亮的鳍。你也喜欢鹦鹦,但不喜欢狗,因为狗发出吠声,养狗需要悉心照料。

A: What’s your favourite pet? B: Fantail fish, I think.A: Are they different from other goldfish? B: Yes.They look a little different.They have long and beautiful fins.A: Why do you like fantail fish so much? B: Because they’re easy to look after and they aren’t expensive to buy.A: What other pets do you care for? B: I like parrots too, but I don’t like dogs.A: Why not?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B: They’re noisy and need a lot of care.A: But I like my dog because I can play with him in the park.Making a Telephone Call 提示:假如海伦打电话来找你的同学李明,李明不在。你在电话中询问对方是谁,并告诉对方李明刚去书店买书,不知他何时返回,只知道他中午肯定回校吃饭。有事可代为转告。

A: Hello!Could I speak to Li Ming, please? B: I’m afraid he’s out at the moment.Who’s calling, please? A: This is Helen speaking.May I know when he’ll be back? B: Sorry, I don’t know.A: Where has he gone? B: He has just gone to the bookshop to buy some books.A: Will he have lunch at school? B: Yes, he will be back for lunch.A: Can I leave a message? B: Sure.A: Please ask him to give me a ring as soon as he comes back.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提示:假如你的朋友出差在外,来电询问家乡的天气情况,你说在下雨,气温为摄氏22至29度。你还说这场雨是从星期三下午开始下的,但雨天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收音机里说雨随后就会停。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our home town now? B: It’s raining.A: What’s today’s temperature? B: It’s 22 to 29℃.A: When did it begin to rain? B: Last Wednesday afternoon.A: Will the bad weather last long? B: No, it won’t.It’ll get better soon.A: How do you know that? B: The radio says the rain will stop later on.A: Really? I think you can go out for a walk then.Shopping 提示:假如你去商店买东西,你告诉营业员你要两双26码的短袜,一双是棕色的,另一双是白色的,不要其他东西。

A: What can I do for you? B: I’m looking for socks.A: What size are you wearing? B: Size 26.A: How many pairs do you want? B: Two pairs.A: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B: One brown pair, and one white pair.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A: Is 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do for you? B: No, nothing else.Thanks.A: OK, here you are.Talking about New Year’s Day

提示:假如你们将在元旦举行英语晚会,你没有确定给英语老师什么节日礼物,你的同学建议送一张自制贺卡,你认为很好,并说要在贺卡上用英语写上“新年快乐!”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New Year’s Day? B: We’re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evening party.A: What are you going to give our English teacher for the special day? B: I’m not sure.A: Why not make a card for him? B: That’s a good idea.A: What will you write on it? B: I’ll write “Happy New Year!” A: Will you write the words in English? B: Yes, I will.A: OK.I’ll give him a card, too.二、根据所给话题和内容介绍情况。个人介绍

例一 要点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1、我叫李雷,15岁。

2、初中七年级学生,学习努力;今夏毕业。

3、喜欢阅读和听音乐,是校足球队队员;

4、父母来自上海;我在上海出生,但现在我们住在南京。

My name is Li Lei.I’m fifteen years old.I’m a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I’m in Grade Seven.I study hard.This summer, I’ll graduate from my school.I love read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s well.I’m on the school football team.My parents come from Shanghai.I was born there but we live in Nanjing now.例二 要点:

1、李雷是初中七年级学生,数学很好;喜欢玩计算游戏,喜欢游泳,今夏毕业;

2、礼貌,乐于助人,老师、同学都喜欢他; 3、1991年出生于上海,全家现在住在南京。

Li Lei is a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He’s in Grade Seven.He’s very clever at Maths.Li Lei enjoys playing computer games.He loves swimming.This summer he’ll graduate from school.Li Lei is polite and helpful.Both his teachers and his classmates like him very much.Li Lei was born in Shanghai in 1991.Now his family lives in Nanjing.学校生活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例一 要点:

1、约翰在伦敦附近的林地学校8年级读书;该校是个男女生在一起学习的混合学校;

2、最喜欢的学科是家政课,喜欢学烹饪;上这所学校之前,不知道自己怎样做事,现在会做健康美味的饭菜;

3、学校每年有一个“读书周”,他和他的同学们喜欢这个“读书周”,他们可以读到学校图书馆的任何一本书。他很喜欢他的学校。

John is in Year 8 at Woodland School near London.It is a mixed school, where 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His favourite subject is Home Economics.He likes learning how to cook.John did not know how to do things for himself before he came to the school.But now, he can cook healthy and tasty meals.His school has a Reading Week every year.John and his classmates love it.They can read any books from the school library.John loves his school very much.例二 要点:

1、南希14岁,在洛基山学校9年级读书;

2、放学后打垒球,每周两次;喜欢这项运动,花很多时间练习;

3、每周一,去“同伴俱乐部”,在那里,她和其他学生给新生讲学校生活情况;很喜欢这个;同伴朱莉,12年级学生,曾帮助她全面了解新学校情况,帮助她完成课外作业,听她讲她关心的事;朱莉是她的好朋友。

Nancy is 14 years old.She’s in the 9th grade at Rocky Mountain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School.Twice a week, she plays softball after school.She loves this game and spends a lot of time practicing.Every Monday, Nancy goes to a Buddy Club, where she and other students talk to new students about school life.Nancy enjoys this a lot.Her buddy is Julie, who is a student in the 12th grade.Julie used to help Nancy learn all about her new school.She helped Nancy with her homework and listened to her concerns.Julie is her good friend.饮食与生活

例一 要点:

1、为了健康,我改变了饮食;

2、以前,很少吃水果、蔬菜,却吃许多甜的零食,喜欢糕点、糖果、可乐;

3、我知道甜的零食对我没有好处;现在,早餐时总吃个苹果,常喝牛奶;正餐时,通常吃肉和蔬菜;不再吃甜的零食。

4、身体越来越健康,学习情况也大大改善了。

I changed my diet because I want to be healthier.Before, I seldom ate fruit and vegetables.I ate a lot of sweet snacks between meals.I liked cakes, sweets and Coke.I know that sweet snacks are not good for me.Now, I always eat an apple for breakfast, and I often drink some milk.I usually eat meat and vegetables for dinner.I do not eat sweet snacks between meals any more.I’m now becoming healthier and healthier.Because of this, my studie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例二 要点:

1、以前,李雷喜欢糕点和汉堡包;午餐时,总吃汉堡包,很少吃水果和蔬菜,吃很多甜的零食;

2、现在,因为要健康,他已改变了饮食;不再吃快餐食品;早餐时,通常喝果汁吃面包;正餐时,通常吃鱼和蔬菜;

3、李雷健康多了,知道改变饮食很重要,对学习也有好处。Before, Li Lei loved cake and hamburgers.He always ate hamburgers for lunch.He seldom ate fruit and vegetables, but he ate a lot of sweet snacks.Now, he has changed his diet because he wants to be healthier.He doesn’t eat fast food any more.For breakfast, he usually has some juice and bread.He usually has fish and vegetables for dinner.Li Lei is much healthier now.He knows it’s important to change one’s diet.It does good to his studies as well.野生动物

要点:

1、人们都喜欢大熊猫,它们只生活在中国;大熊猫黑白相间,貌似熊,平静而安祥,吃竹笋、竹叶;

2、现仅存一千只左右,数目越来越少;

3、熊猫生活的地方正在变在农田,人们在取其毛皮而猎捕它们;如此下去,世界上很快将再无熊猫。

All people like giant pandas, which only live in China.Giant pandas are beautiful black-and-white animals.They look like bears.They are quiet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and peaceful.They eat bamboo shoots and leaves.Now, there are only about a thousand pandas in the world.Their number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because their living areas are becoming farmlands.Also, people hunt them for their fur.If this continues, soon there will be no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例二 要点:

1、熊猫宝宝名叫“希望”,出生时重约100克,每天喝母奶长达14个小时;4个月时重约10千克;6个月时,开始吃竹笋和竹叶;

2、可悲的是,熊猫在野外很难存活;猎人一旦抓住它,就会杀害他们以取其毛皮;农夫一旦砍掉树和森林,熊猫将无生存之处。

3、我们应当尽力保护它们。

The baby panda is called Xi Wang.It means “hope”.When she was born she weighed about 100 grams.She drank her mother’s milk for up to 14 hours a day.At four months, she weighed about 10 kilograms.When she was six months old, she started to eat bamboo shoots and leaves.Sadly, it is difficult for giant pandas to survive in the wild.If hunters catch a giant panda, they will kill it for its fur.If farmers cut down trees and forests, giant pandas will have nowhere to live.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giant pandas.最好的朋友

例一 要点:

1、我想告诉你关于我最好的朋友马克斯的一 些情况:他很高,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几乎有1.75米;因为夜晚在电脑上做太多的工作,视力很差,戴一副小而圆的眼镜,显得很精神;

2、很久以来,我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为人慷慨,愿意与朋友们分享他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乐于助人,常帮助我做课外作业,在公共汽车上总将座位让给需要的人。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my best friend, Max.He is very tall-almost 1.75 metres.He has poor eyesight because of too much computer work at night.He wears small, round glasses and they make him look smart.We have been best friends for a long time.Max is generous.He is willing to share things with his friends.He is also ready to help people any time.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homework.When on the bus, he always gives his seat to people in need.例二 要点:

1、凯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住在我家隔壁,我们做朋友已经快10年了;

2、她高而苗条,一头长发;非常聪明,乐于助;有幽默感,常讲笑话逗我笑;

3、长大后想当个歌手,周游世界;我们可能不会经常见面,但我们将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Kate is my best friend.She lives next door and we have been friends for almost 10 years.Kate is tall and slim.She has long hair.She is a very clever girl.She likes to help people.She has a good sense of humour.She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often tells funny jokes and always makes me laugh.Kate wants to be a singer an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en she grows up.If she succeeds, we may not get to see each other often but we will always be best friends.自然灾难

例一 要点:

1、地震开始时我正在购物中心;

2、起先,我感到一阵轻微的摇动穿过体内;然后,听到地下像炸弹爆炸一样的巨响,地开始摇晃;

3、人们四处逃散,我拼命跑到街上;玻璃碎片和砖头砸了下来,墙也开始坍塌;

4、最后,响声和摇动都停了下来;周围一片漆黑,我甚至不知身在何处。

I was in a shopping centre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At first, I felt a slight shaking through my body.Then I heard a big noise like bombs below the ground.The earth started to shake.People ran in all directions.I tried my best to run out to the street.Pieces of glass and bricks fell down, and the walls began to come down too!Finally, the noise and shaking ended.It was dark around me.I did not even know where I was.例二 要点:

1、昨天,暴风雪袭击北京,下午情况更为严重;

2、放学后,贝蒂和她的妹妹米莉合撑一把伞,向汽车站走去;

3、天气坏极了,狂风在她们四周呼啸;大雪继续下着,突然,一

专注于中小学全科培优

阵大风从身后刮来,卷走了她们的伞,姐妹俩几乎跌到,只能在暴风雪中慢慢地走向汽车站;

4、最后,她们上了汽车,回家了。

A snowstorm hit Beijing yesterday.It got worse in the afternoon.After school, Betty shared an umbrella with her sister, Millie, and they walked to the bus stop.The weather was really terrible.The wind howled around them.Snow continued to fall around them.Suddenly, a strong wind came from behind.They lost their umbrella in the wind and nearly fell over.They could do nothing but walk slowly in the storm.At last, they got on a bus and went home.

第四篇:八年级作文训练

八年级作文训练

第一节

人物在描写中站立

一、写作导航。

要把人物写得生动感人,就必须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来表现其外貌特点、个性特征、思想情感等。不仅要画其形、描其神,更应铸其魂。‛应展开细腻的描写刻画人物。

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展开细腻的描写应注意三点。描写要真实。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一写正面人物就是完美无缺,一写反面人物就是一无所是,应该辩证的描写人物的优点与缺点,给读者真实的感受。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踏实善良可他懒惰有私心好色,唐僧一心向佛、不怕艰辛,可他不变忠奸、不分人妖。

描写要细腻。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外貌,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和神韵;写动作,应精选动词,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写心理,应善于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写语言,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描写要抓住特点。可运用生动的细节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可将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来抓住人物特征;也可利用其他人物的介绍、评价,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特征。

描写人物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忌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差异;忌主次不分。

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一)外貌描写

1.抓住人物特征: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

如: 三毛长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仅有三根稀稀拉拉的头发,人们就管他叫三毛。

2.符合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

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

3.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二)语言描写 1. 符合人物身份与个性

2.抓典型化的语言

如: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这段话,表明了不同身份的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不同。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县官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财主不愁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当然要埋怨骂人。

(三)动作描写 1.显示人物性格 2.符合生活真实

如: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照眼眶眉梢一拳,打得眼棱裂缝、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二、名作欣赏

小桔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1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母亲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母亲。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母亲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1个大髻。门边1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母亲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1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1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父亲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母亲的枕头边。

小桔灯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1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父亲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母亲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1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妈妈的消息。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父亲一定早回来了。她母亲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写作借鉴

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的形象。作者从小处着手,选取了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与“我”攀谈、做小橘灯送“我”这几件平凡的事情,对小姑娘的外面、语言、动作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将一个早熟、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乡村贫苦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作者在叙事之后所写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它深化了主题,揭示了小橘灯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蕴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种,象征着光明。[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生活里的微感动

要求:结合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人物个性,字数600字以上。

四、范文引路

生活里的微感动

河南考生

百无聊赖的日子,总觉得这世界缺少一点味道,这生活缺少一点兴致。除了学习、做作业,剩下的,就是无聊。

‚儿子,院子里的月季花开了,去看看。‛一直以来,爸爸对我这种无聊、淡漠的精神状态都很在意,总想设法改变我。

花果真开了,一片生机勃勃。风儿吹来,它们轻轻地摇晃,一丝隐隐的香气,缭绕在我的鼻端。

‚看,花儿真美啊,可是,你明白花儿为什么开吗?‛爸爸问我。

‚花儿为什么开?‛我茫然地问。‚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爸爸说。‚那,它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我问。

‚它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送给人们一份美丽,一抹香气。‛

我的心里忽然涌起一份微微的感动,仿若长久干涸的河床忽然涌出一股清泉。一朵花,尚且懂得生命的价值,兀自怒放,我好好的一个人,却为何整天无所事事,觉得生活没意思?其实是因为我不懂生命的价值,没有上进的动力啊,我不禁为自己羞愧。

‚儿子,你在想什么?‛爸爸小心翼翼地问。很长时间了,他对我都是这样小心翼翼的,好像我是玻璃做的,他声音大点,我就会碎似的。

‚我在想生命的价值。‛我说,然后我转头看看爸爸,他的头发灰白,身形瘦小,而且微微佝偻。在我的印象中,爸爸一直是头发乌亮,腰板挺直的,他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看着爸爸说:‚爸,你怎么……这么老?‛

爸爸不在意地说:‚因为你在一天天长大,所以我会变老啊。‛ 我心里又涌起一阵感动,长久干涸的河床又涌来一股更宏大的清泉。我想起爸爸早出晚归为我挣钱,供我上学,想起我从小到大他接送我上学,想起他关心我的生活,关注我的成长,包括这次为了改善我的心境拉我来看花。爸爸每时每刻都在关爱我啊,爸爸都是为了我变老的啊!为了爸爸,我也应该努力上进,活出生命的精彩啊。

我一把拉起爸爸:‚走,我们爬山去!‛

爸爸惊喜地说:‚好啊,儿子,你怎么……突然有兴致了?‛ 我说:‚因为我第一次发现生活里有那么多虽然微小却能触动我心灵的感动。从今天起,我开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了。‛

爸爸眼眶湿润了:‚儿子,你懂事了。‛ 看着爸爸湿润的眼眶,我明白,今天,我也带给了爸爸一份微感动。

【品味点评】

1.描写细腻。爸爸对‚我‛说话是‚小心翼翼的‛,爸爸过去是‚头发乌亮,腰板挺直的‛,而现在却是‚头发灰白,身形瘦小,而且微微佝偻‛,作者用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关心儿子、为儿子终日操劳的慈父形象,让人感动。

2.富于哲思。整篇文章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思考,诠释了要善于发现生活里的微感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主题,富于哲思意味,能给人带来思考和启迪。第二节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

——让心理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一、写作导航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我们文学殿坛里面,其实像雨果那样能关注人的心灵,并用他们手中的笔精彩地描绘出各色人物和丰富多彩内心世界的例子多得数不清。下面列举几种心理描写的方法: 1.内心独白法。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如: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2.梦幻描绘法

梦幻描绘法:即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内心世界。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五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觉。第五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3.环境衬托法: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因而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如: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4.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写作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紧张内心世界。

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小结:

上述种种方法在我们实际写作之时,无论采用哪种心理描写方法,都要注意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符合特定的环境。可以综合起来运用。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和表达心理的方式也不同,只有把这种‚不同‛表现出来,才能展示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形成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运有用上述种种描写方法外,还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就能掌握一枝生花的妙笔,写出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来。

二、名作欣赏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下敲击,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写作借鉴

文章以优美的文笔描绘出一位母亲的感人形象,成功之处除了对母亲的细致描写,还有作者本人的心理描写。比如: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作者的心理独白包含着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求:(1)写出人物的真实情感;(2)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办法总比困难多

江苏考生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最后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哦——‛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品味点评】

这篇文章以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自我的心理暗示,中间妈妈的话语鼓励,结尾战胜困难后的感悟和收获。开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引起下文,结尾‚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中间有多处心理描写,如:‚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节

人物在事件中展现

一、写作导航

记叙文写作一般都要写人,写人就要有事件,如何写事件呢?

(一)迅速确定人物品质与性格

大凡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表现写人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这是写人作文的特点与规律。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运用到作文当中去,以做到快速作文。只要是写人的记叙文,首先迅速确定所写人的品质与性格。这是在短时间内减少思维徘徊、迅速确定中心的重要一环。

如:写《难忘的一个人》这个题目,首先迅速确定要写的这个人的性格与品质:是写他的助人为乐,或是写他的热爱事业、执着追求,或是写他的默默无闻、遵纪守法的高尚品质,在众多选项中首先确定缩写人物的品质与性格。

(二)根据任务性格品质选择材料

人物的性格品质确定后,第二步就是快速打开自己积累素材的宝库的大门,尽快辐射发散,找到能足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材料。在筛选与确定材料是,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新颖性。

(三)根据中心和材料布局 材料定下来后,接下来就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选定材料进行布局安排。若选取几个事例要表现所写人几方面的品质,则可用片段组合法来布局。若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的品质,则可用时空构想法或词语连接法安排材料。

1.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2.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叙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概括交代和具体叙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运用对比写法,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

(4)多侧面写一个人。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二、名作欣赏

乡路上蹒跚的脚步声

安庆

父亲去地里一次都困难了,千把米的距离要歇几次。

每走一截父亲要找一个土墩、一片草地或者在渠边坐下来歇歇,满是皱纹的手牵着佝偻的腰,摸到可以坐下的地儿慢慢地把屁股放下去,心里想着即将走到的土地。

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人的使命,走不动了还要去他去了多少次的地里。好像是固定的,父亲每隔几天从村庄出发,千层底的布鞋印在乡村的路上,很短的路要分几次走,春夏秋冬的风往他佝偻的身上吹,一年四季都坚持这样走着,这样的行程是谁也劝不住的。父亲在他愈来愈老的时候,越来越对事物想得开,不再眷恋更多的东西,对我们要给他添的衣裳差不多都是拒绝,说我还能穿几件穿几年啊!父亲不看电视,陪伴他的是一个小收录机,几盘地方戏的磁带他反复听。他雷打不动地听新闻,听天气预报,然后告诉我们气的情况。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我出门的时候被他喊住,不行,要变天的,你拿把伞或多带件衣服。

但父亲放不下土地,舍不下村庄到地里的那段路程。无法计算一个老人走过的路,这是一个复杂的算式,一个农民一生往地里走多少趟是无法计算的也是算不清的,也没有谁记录这样的过程。

父亲有时越过很多很多的庄稼地,那时候他还年轻。他徒步去县城为我买书,找城里的亲戚说我们家宅基地的事。其实父亲来县城的遭数屈指可数,一个农民一辈子不进城,但不可能一年半载不去他的地里,一个农民恋家是怕离他的土地太远。终于有一年,父亲走了他平生最远的路,是去了三叔工作的 城市。从三叔那儿回来,他撇过村庄径直去了 地里,在地里趟了几个来回才放心回家。更多时候,父亲越过庄稼地是赶着毛驴。父亲赶着驴车大多是去某一个地方收骨头,把一天收来的骨头拉到家,在攒够大约一千斤后,集中拉到一个城市的骨胶厂。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父亲就是赶着毛驴在村与村、村庄与县城间穿梭,供养了我们,撑持了一个家。

一个农民的一生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农民和庄稼地的关系,就是收了种,种了收。问一个农民这辈子干了些啥,回答的大都两个字:种地!如果再说到一些细节,可能就该是种地——娶媳妇——养儿女——送儿女上学——娶儿媳——女儿出嫁——养牛养羊养猪,等等。那年我们家的一头猪跑到地里,在地里过了整整一个秋天,玉米收割时它藏不住了,它已经长成了一头大猪。有些事是无法说清的,很多人围住它时,它最后跑 到我家地里才被捉住,好像它知道那是 我家的地。宰了猪,父亲把肉一家一家地送。说猪吃了大家的庄稼我们不能独吃。庄稼人总有庄稼人的道理。

很多个黄昏父亲睡在地里,庄稼没拉完睡在地里,浇地的时候睡在地里,没有缘由地想睡地里就躺在地头睡着了。村里现在还传着父亲年轻时的一件事,父亲看秋,半夜说呓语把一个偷玉米的吓跑了。一个善良的呓语吓跑了一个贼,可见正直的呓语也有力量。父亲常常念叨我们家种过多少块地,哪一块地多长多宽,都种过啥。父亲竟然拿出一个发黄的小本,上面记录着我们家的种地过程,某年麦季和秋季的产量,画着图,画着地边的树、树上的小鸟。有一幅图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儿,父亲说那小孩是他曾经带着去地里的孙子。

父亲去地里歇几次也不固定,走快走慢,反正地都会在那儿等着。地是有良心讲感情的,地是庄稼的亲人,有些话是常要和地唠唠的,长时间不唠会显得生分。一天黄昏,父亲还没有从地里回来,我去了地里,麦苗儿刚刚拔节,风暖暖的,夕阳铺在苗上,地垄间泛着一层金黄。我看见父亲正在回家的路上,前后走着几个像他一样的老人,一溜排开。我在乡村的夕阳里站着,聆听着路上蹒跚的脚步,路边的庄稼、路边的树、路边的草都在深情地送着老人。

写作借鉴

文章主要运用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父亲从地里回家的情形,生动地表现了父亲与地里的庄稼和路边的树草结下的深厚情谊,与文章标题遥相呼应。作者特意将父亲以及像父亲一样的老人在金黄的夕阳中走在从地里回家的路上的事件写下来,浓墨重彩地予以描绘,意在使老人的形象与富有浪漫色彩的乡村风光融为一体,给人以油画般的美感和质地,令人为之心动,为之欣喜,为之陶醉。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要求:(1)要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2)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重庆考生

一直来不及的感谢,但愿你不会介意。——题记

我想用‚数学逆袭‛来形容初中那时的自己。在遇到你之前,成绩极差,长相平平,无任何优点,爱抄作业,背地里爱骂老师……

我曾将你布置的作业撕个粉碎从三楼扔下;我曾背地里大声骂过觉得那些词语只适合你的脏话;我甚至曾经觉得你忒讨厌我……那个时候,那个年龄,并不适合叛逆,但我唯对你产生芥蒂。

三月的春风恰到好处,四月的阳光略显柔情。这恰到好处的季节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你突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了我,当时我认为只有三好学生才配拥有的词语竟全都用在了我的身上。原因是我的课时作业正确率百分之八十五,我低着头不敢看你,因为你或许不知道此刻压在我手下的参考答案多么刺眼。但我还是那么高兴。心灵鸡汤哪有那么神奇,几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但我最终还是变了,因为我的世界从此亮着一盏灯。

以后,寝室里半夜的墙壁多了一个认真的影子,厕所里多了一分背单词的声音,课堂上少了一个睡觉的身影……夕阳透过老旧的木门洒在我本子的左下角,那里是你写着的‚加油‛。

或许是因为拼命,或许是上天眷恋,成绩突然上去了。所幸,你肯帮我,还好我愿努力。时间从岸上出发,拖着陈旧的板船,一晃三年竟至。学习进入了白热化,说不上有压力,就是突然名次后退了。父母担心,打电话给你,你帮我说了好多好话给他们,听到父母久违的声音,看到站在旁边的你那般焦急的眼神,我哭了。你帮我檫泪,说了很多安慰的话,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生路上的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我想说好多好多的话,但最后只是羞怯地说了声让你听着生硬的‚谢谢‛。

曾幻想用如何惊艳的词语,如何美丽的措辞,如何高雅的句子来形容那么伟大那么漂亮对我那么重要的你,但当我真的用笔写下这份感动时,平静得只剩下真挚的感动。

我不善表达,我把对你的感谢写成文字,以文代水,以水代茶,以茶代酒,感谢你——老师,谢谢您成为我生命中那个为我提灯的人,让我从此不孤单,我最爱的老师,干杯!【品味点评】

精于选材,情感真挚。考生选取数学老师作为写作对象,写老师对我的‚夸奖‛‚加油‛‚安慰‛几件事,无一不体现出老师作为‚那个为我提灯的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结尾两段的直接抒发情感,更

是溢满满的感激之情。

第四节

让环境描写成为作文的亮点

一、写作导航

1.什么是环境描写

宁静的夜晚,凉风习习,漆黑的夜空中飘渺着一点星星的痕迹,细细的月牙伸在空中,像死神的钩镰,冰冷的、阴森的。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两旁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夜,更凉了……

——自然环境

夕阳西下,城市中心却像一颗粲灿的星星,犹如白天一般光亮。在城市中心的西北方向很远的地方,一条刚修好不久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黑暗的角落,在这条小路的尽头座落一所历史研究所。

——社会环境

总结:所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2.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孙犁《芦花荡》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沈从文《边城》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水浒传》第二十二回(5)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孙犁《芦花荡》(6)深化作品主题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老舍《骆驼祥子》

3、环境描写的方法:

(1)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同一景物多次使用,递进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2)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二、名作欣赏

雨夜的灯光

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我送送你们吧!‛

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写作借鉴.文章写“我”和父亲遇雨受阻,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的故事,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用来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社区幸福剪影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要有环境描写;(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社区幸福剪影

李晶

幸福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当她轻柔的拂过我的脸庞,撩起我的衣襟时,我也着实感受到了她的馨香。那阵阵袭人的芳香是从哪里来的呢?你去看一看我居住的社区,就会找到答案。

清晨

当新一天的太阳羞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蛋,社区就已经热闹非凡了。街心公园里,老爷爷老奶奶们在扭着他们的‚丰收大秧歌‛;四十多岁的阿姨们在挥动着她们手中红浪般的扇子;年轻人则踏着节拍跳健美操。社区的另一侧,喧闹已被甩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娴熟与悠然。你可以手捧一卷书,去轻轻擦拭历史的痕迹,或是拥抱你热爱的大自然,所以,这里时常能够见到十七八岁的哥哥姐姐们在绿荫中‚之乎者也‛。我相信,他们的明天定会像社区的清晨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在公园,在林荫道边,你都能看到这温暖的情景,大家虽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亲。无论你投入到哪一个小集体,你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得到沁人心脾的轻松与愉悦。

午后

树上的知了开始了它们的演奏,声音一时高,一时低,但却并不使人烦闷。学习了一个上午的小家伙们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喜欢早早地等在楼梯口,准备迎接小宝贝热烈的拥抱。一个不小心,滑了一跤,没关系的,路人一定会将你扶起。不要惊讶于我的肯定,因为我也曾跌倒,幸运的是有一双大手将我扶起,那并不是爸爸的手,而是一位陌生的叔叔。如果你来到这里,即使是在炎热的午后,也定能感到宜人的清凉。

黄昏

夕阳西下,鸟儿倦归,家在心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步伐,投入到一个没有纷扰、没有竞争的幽静世界中来。压力与辛苦溶解在亲人的一杯热茶之中,消失在点点黄昏灯光之下。吃过晚饭,社区的居民喜欢拿起羽毛球拍痛快拼杀一阵,各家各户的老人们总要在棋盘上闯一次自己的‚世界杯‛,更有情调者拿着心爱的毛笔在凉亭里独自陶醉。我则愿意待在家里,坐在阳台上沉浸于我的葫芦丝曲中。这时的社区,也醉了,与渐渐出现的星辰一起唱着眠歌。

我欣赏着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觉得它们是如此优美,你闻到她的馨香了吗?幸福,她给我们带来和谐与舒心,在社区这片净土上,吹绿了树,吹红了花,吹开了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清洁,结出了互相关怀之果。

我的幸福,在社区中成长。

品味点评:本文剪取社区生活的几个场景,有自然环境描写,有人物活动(社会环境描写),表现社区的和谐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当代社会人情之美。

第五节具体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

一、写作导航 所谓具体,词典上解释为:“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一般来说,具体的描写有丰富的细节,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让读者脑子里出现生动、细致的画面的,都是写的比较具体的;而概括的叙述,只能给人一种模糊的印象,读者的脑子里是不能出现细致的画面的。具体生动地记述事件要做到: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如何把文章写具体生动?

(一)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例1:那天,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例2: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二)把握外貌描写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把握外貌描写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三)应用“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去写人记事状物。

即: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心里感到什么,脑里想到什么,有没有动作﹖ 如:《我的烦恼》

“铃,铃”门铃响了,我打开了门,妈妈询问我的数学成绩 ,一听考了95分,妈妈立即就开始发牢骚,她每次都批评我,一点都不理解我,让我心理很烦恼.可以修改为:“铃,铃”门铃响了,我打开了门,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数学测验几分”(听)“95分”我回答道。话音刚落,就看到妈妈一边脱鞋,一边用严肃神情教训说:“你真是的,怎么离100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呢?你看隔壁家小明才刚上一望了。”(听)我听了这话,心里不由自主的难过起来,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味儿。(感)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滚,看着妈妈我多想说:“妈妈,你知道吗?你每次的不理解和责怪不是在为我好,而是在无意间伤了我的自尊,变成了我的烦恼。(想)无奈我只好回自己的屋去。(做)

(四)从多个角度进行追问。

对所描述的事物多问几个“怎么样”,然后用一定的修辞和表现手法来描述这些问题。在写作文之前,对感受最深的部分和与主题关系最紧密的部分,一定要认真想一想,多问——“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是一把能把文章写具体的钥匙,用它去开启内容空洞的锁,一般都灵。

1、a 我到外婆家,看到原本胖嘟嘟的小狗瘦了许多

b 到了外婆家,我发现小白狗那本来圆圆的肚子凹了进去,胸部的肋骨,一根一根地可以数出来。(小狗“瘦”了许多,从哪儿看出它“瘦”了)

2、a果园里各种果树都开花了,真是百花争艳。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得像霞,白的像雪。(“各种”果树指哪些树?百花争艳,是怎么争的,既然是艳都有哪些色?)

3、a 他吃了一口辣椒就辣得受不了。

b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吃辣椒“受不了”时面部表情怎么样?有何动作语言?)

(五)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

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事情的过程分成一些小动作,按一二三……时间先后写下来,使这个行为过程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

如:“他真讨厌,仗着自己个大,一来就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 过程分解:你看,那边来了一个大个子,一入餐厅,他的眼睛迅速扫视了一下四周,便径直跨到队伍前面,侧站着身子站在了队伍的右侧,既能躲避监护老师的监视,又做好了标准而又充分的插队准备工作,他虎视眈眈,等待着时机。他那看似潇洒的外表再也遮掩不住那颗丑陋的心灵了——因为我们都已经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不轨行径。

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插卡机上一插,右手伸向厨窗内,一张馋老鼠似的嘴巴大声喊道:“师傅,我要一份……”那似乎很有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做呕,再看后边的同学,早已有几个在对他指指点点怒目而瞪了……看看表,他的整个过程竟然不到5秒。

(他插队前的表现;他插队时的表现;他插队后周围同学的想法)

二、名作欣赏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写作借鉴:文章围绕一个‚狂‛字展开故事情节: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 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对事情发生的过程分解德细致入微,文章也因此生动感人。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让我想一想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所写事件具体生动;(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让我想一想

南京考生

清浅的月光拉长了我的影子,我伫立在窗前。父亲那双厚实的大手拍着我的肩膀,我回头,迎着他的目光:让我想一想。

初三的课业负担繁重,高中更是不必说了,父母替我考虑,让我放弃每周一次的绘画课程,好让我潜心于学业。

我回到画架前,掷画笔时的赤紫色颜料溅得满纸狼狈。六年啊,六年的学画之路,就这样让它中断了?

记得六年前的春节,爷爷拉着我一步步走上老家古旧的阁楼。他蹲下身,从沉重的大箱子中翻出一张泛黄的画,递给我。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的作品。我缓缓地展开这幅画,画上有一只用炭笔勾勒的猫。这花猫伏在地上,尾巴弯出好看的弧度,明净的眼在慵懒的黄昏中显得尤其明亮,须毛清晰可见。它的周身都笼罩着一种缱绻的光芒,我差点就真的要伸出手轻轻抚摸它柔软的身子……我盘腿坐在阁楼里端详它,许久才抬头,问爷爷:‚这真的是您画的?‛爷爷点点头:‚从前啊,我也很喜欢画画,可惜……‛他的嗓音很沙哑,似乎还饱含着淡淡的忧伤。但我仍像先前一样激动,一样震撼,仿佛落下去的太阳会突然从西山背后跳出来,金黄耀眼。

我开始学画,开始留意生活中诸多的细微之处,然后试着用画笔去表现。背上画袋,去请老师指点。当对着石膏像百思不得其解,而后疑云散尽时,我常领会到什么叫‚欣喜若狂‛…… 时光的梳篦,让我逐渐有了一种尽管不很成熟,却独一无二的欣赏美的视角。我时常会望着天空出神,漫天流云,在旭日中层层叠叠,相契相接,散发着不同层次的金光,给人以天堂般的遐想……哪怕此刻想到,我的心仍是不住跳动。

我应该感谢绘画,感谢它所带给我无限的美感和心灵的悸动。爷爷的话又在耳边响起,‚绘画好,可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呀……‛我轻轻一笑,坚定地抬起头对自己说:既然热爱,就应该坚持下去。

我把手贴在心上,面对选择,请让我想一想。

画作上的水珠已晕染开来,就像几朵赤紫色的花的痕迹。很美,很美。【品味点评】

本文以要不要在初三学业繁忙时仍坚持学画为线索,由‚我‛与爸爸的争执做开端,自然地引出‚想一想‛的中心。而‚我‛所回想的与爷爷的对话及自己辛苦学画的历程,使‚想一想‛的内容充实饱满,令人信服——这一点正是很多作文中所缺少的。前有分歧,后有决定;前有生气掷笔的狼狈,后有画作上花的绽放——结构完整,构思巧妙。

第六节

烘云托月出彩来

-----记叙文中的侧面描写

一、写作导航

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渲染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也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技法1:以人衬人 如: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超 以听众的反应从侧面写口技人,来衬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技法2:以物衬人

如: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口技道具的简单从侧面来写口技人,以此来表现口技人高超的技艺。

技法3:以景衬人

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些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老舍《骆驼祥子》

通过环境 的恶劣,烘托和渲染祥子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二、名作欣赏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写作借鉴:

以第一人称‚我‛的成长为线索,叙述了‚我‛孩提时代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表达出‚我‛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小说没有精雕细刻的描写,而是通过情境创造,从侧面表现奶奶淳朴、善良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如‚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赶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这一情境,营造了一个甜适、温馨而美好的环境气氛,表达出奶奶对‚我‛的关爱以及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又如‚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这一情境,渲染了一个快乐、幸福而和谐的环境氛围,蕴涵了奶奶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给了读者特别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让我想一想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所写事件具体生动;(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这里也有乐趣

上海考生

一代代人来了,离开了,不曾回来了。

没错,我只是个破旧的老房子,所以不再被人记起了。我只是石库门,仅此而已。

有一天,我看见几个大腹便便的人对我指指点点想要拆掉我,说我太老,说我太旧。我很难过,简直欲哭无泪。看着面前那把熟悉而又破旧的摇椅,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从前……

还记得那是我刚建成的时候,很独特,还融入了西方建筑的文化,人们都抢着搬进来,与我一起生活。那把摇椅就是那时刚搬进的一对年轻夫妇买的……那个年轻姑娘总是喜欢躺在摇椅上晒太阳,生了孩子也是如此,她便整日抱着宝宝晒太阳,讲故事,阳光将她们的笑容映得那么灿烂。

孩子渐渐长大,大概4、5岁时,那孩子便忍不住下地来玩耍,她总是咯咯的笑,穿梭于我的门户之间,胆大的她还爬上窗户甚至屋顶,她的母亲每次见状都无奈的笑笑,连哄带骗地把孩子叫下来,仿佛那时,我就如她们的游乐园,她们轻快而又爽朗的笑声还萦绕在我耳边……

后来她们搬走了,或许是我老了,或许是我不再能满足她们了,她们欣然前往那个钢筋混凝土所搭建的城市中,不再回来了……

直到有一天,我惊喜的知道了国家宣布我为重点保护对象,永不拆除,永久保留。我简直高兴与激动得无法形容了,陆陆续续的,我看见各地甚至国外游客来参观我,与我一同合照、留念。我仿佛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耳边又出现了游客欢笑的声音,就如同曾经那一家人一样。

我多么希望她们还能再回来看看我啊!

请别忘了,这里也有乐趣;别忘了,你们曾经欢乐的岁月;别忘了,你们留下的爽朗的笑声。我还是希望,在那喧嚣的城市中,你们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回忆、体味,重温那份旧时的乐趣——我依旧希望你们能再回来看看…… 【品味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写法独特。作者以一个破旧的老房子的口吻和经历,述说自己曾经给一家人带来的乐趣,后来又‚喜新厌旧‛,远离了‚这里‛的乐趣。从侧面写人们生活的变化,借助乐趣,凸显和反映了文物保护的重大主题,让人警醒,给人启悟。

第七节

记叙文的过渡照应

一、写作导航

(一)过渡:是指各段落、各层次间的连接和转换,通常用‚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来表示。过渡是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的一种结构方法。

文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1.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如,写记叙文,地点转换、时间转换或事件转换时,为了使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

2.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变动时需要过渡。如,由记叙转为议论,或由议论转为叙述,由描写转为抒情,或由抒情转描写时需要过渡;记叙事件采用倒叙、插叙的交接处需要过渡。

过渡的方法: 1.用段落

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2.用词语、用句子

如:宗璞《紫藤萝瀑布》

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魏巍《我的老师》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3.用小标题

如:杨振宁《邓稼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

(二)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也就是要瞻前顾后,首尾圆合。照应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的重要手段。

照应方法: 1.首尾照应

如:朱自清《背影》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与他相见。

2.文题照应

如:朱自清《背影》

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特别是第六段详细地写看到父亲艰难地攀月台买橘子的情景,都紧紧地照应着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前后照应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这样写道‚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二、名作欣赏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写作借鉴:

《母亲的羽衣》从一个新奇的角度讴歌了神圣而伟大的母爱,脱俗生新,匠心独具。文章开首一个女儿反问句:“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羽衣”是本文的“文眼”。文中多处照应文题,那美丽的羽衣是什么?是少女们亮丽的青春,美妙的年华,是她们独有的潇洒,是无羁无绊的幸福自由。“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衣,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身为人母,意味着灿烂美妙的年华将黯然无光,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青春去奉献毕生的爱,更需要饱尝生活的艰辛而无怨无悔。身为人母,青春年华化作了绚丽的梦,她们难免时常思恋、重温旧梦,“甚至会惆怅地开启箱子,用忧伤的目光抚摩那柔软的羽衣,她知道,只要羽衣一着身,她就会重新回到云端,可是她把柔软白亮的羽衣拍了又拍,仍然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取舍,一个母亲的胸怀。默默牺牲自己,换取亲人的幸福与快乐,这就是伟大母亲的形象。文章结尾是一个母亲的回答“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和老妈在一起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注意过渡与照应;(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和老妈在一起

和你在一起,我的世界五彩缤纷。

——题记

童年——保姆

哇,好香呀!我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炸鸡的味道,果不其然,桌子上摆着一碗黄澄澄、脆香香的炸鸡翅!我不由得奔过去,伸开五指山,捏起一个鸡翅就啃。从厨房里走出来的老妈看到我这副馋嘴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急忙叫我去洗手,当她看到我的手指甲长得老长老长的,不禁嗔怪到:‚十岁了还不讲卫生,赶紧把指甲剪掉呀!‛饭后,我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坐在沙发上,伸出手来请求道:‚老妈,你给我剪指甲呀。‛老妈嘴上很不情愿地数落着我,而行动上却早已坐下来开始给我这个小少爷剪指甲。老妈,快给我的指甲再磨一磨呀。刚刚解决了手上工程,我又把脚翘到她的腿上。没办法,一并解决了这双臭脚吧,这小子!我心里偷偷笑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在心里肯定嘀咕着。哎呀,老妈——我亲爱的保姆,和你在一起,真的很舒服!

在人间——朋友

大姐呀,不许动!要钱还是要命?我头扎毛巾,身披浴巾,肩挎冲锋枪,手持AK-47步枪挟持着老妈。哪知道我老妈要钱不要命,宁可往我的枪口上顶,也不愿掏出一分钱来!我哪下得了手呀,只好败下阵来,郁闷!一日,我将留了多日的头发抹上点啫喱、发胶什么的,来一个爆炸头。在老妈面前,眯着小眼睛满屋子哼着菊花残,满地伤-----自我感觉很周杰伦呀!可我老妈冷眼瞧了半天,赏了我一拳,扔了一句:小兄弟,你走错了门吧,这儿不是周府,我可不是周杰伦的妈!我不禁喷饭!唉,唉,唉,老妈——我可爱的朋友,和你在一起,真是快乐无比!

我的大学——老师

“儿子,快来看开心辞典!‛我在房间里琢磨着魔方的六面玩法,老妈在客厅里叫我。她要考考我这读书人。电视上,王小丫出的题目还真是千奇百怪的,比如长江发源于哪里——昆仑山、唐古拉山?我抢得先机,‚唐古拉山!‛老妈面无表情;下面那种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水能、风能、石油?我轻描淡写地说道:‚石油!‛老妈眼角有了些笑意,我愈加得意了,可是这道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句话是谁说的?——张骞、张謇、司马迁、司马光我就不会了,我用眼角的余光瞅瞅老妈,她早就胸有成竹地抛出了答案:司马光。电视上的老先生选择了司马迁,可把我老妈急得要命,好在王小丫放了水,老先生才过了关,我老妈才松了口气!啊呀,啊呀,老妈——我敬爱的老师,和你在一起,还真能学到知识!

老妈,我真的喜欢和你在一起,今生今世你陪伴我,我陪伴你。

仅以此文献给我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妈。——后记

品味点评:文章开头用题记,结尾用后记,可谓首尾照应。中间用小标题替代过渡语言,巧妙自然,每一段的结尾都与标题呼应,可谓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第八节

反差震撼心灵

---欲扬先抑写法指导

一、写作导航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或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尽力去贬低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是不能吸引人的而欲扬先抑的写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这种方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这种方法在写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曲折动人,能使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形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表达效果。

欲扬先抑的具体做法:

(一)题材的选择

选择几件令人讨厌、憎恶的事,加上一俩件令人改变看法的事。可以写人、事、物、景。

(二)线索的安排

在安排线索时,一定要注意‚变化”二字。

比如:写老师可按照“讨厌、害怕——有好感——佩服——敬重”这一线索来组织材料。

《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三)详略的处理

我们在采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要抑少扬多,‚抑”的部分要先写,起铺垫作用,要为“扬”蓄势与“扬”的部分相比要略,“扬”的部分后写,是文章的重点,是要详写的地方,也是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文章中心的地方。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前6件事都是略写而第7件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详写,因为这件事深深打动了‚我‛,产生了新的敬意并深切怀念。

二、名作欣赏

母鸡 老舍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埂,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们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雏鸡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雏鸡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雏鸡。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写作借鉴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三、巩固训练,能力提升 题目: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注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3)不少于600字;

四、范文引路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美,多么令人向往的词汇。而今天,我却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了它。

母亲是个喜欢花的人,搬家前阳台里挤满了花花草草,但都摆放的井然有序。儿时的我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小乐园‛。到了新家后,母亲太忙没有时间去照看那些花,它们自然就少了起来。

有一天,母亲从朋友家里带回一盆仙人掌,放在了我的阳台。它显得那么扎眼。先不看它那七横八竖的叶片和那向四面八方伸展着瘦腰的尖刺,是怎样的充满敌意;就看那叶面吧,遍地布满了皱纹,皱皱巴巴,活像一张老人的脸。那‚遍地‛皱纹就像地雷一样,遍布它的全身,不小心看一眼就会被炸瞎似的。

我很自然地一点也不喜欢它,也不给它浇水。有一次,我站在阳台看风景,它那尖刺直直地、恶狠狠地扎了我一下,痛的我差点哭了慢慢地,它就被我遗忘在那个角落里了。

一天清晨,我依旧慢慢地起床,向阳台走去。‚这是什么!?‛

第五篇:八年级作文训练

一、叙事要详略得当

训练点:叙事要详略得当

目标要求: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训练题目:《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写作要求:你们班是否有这样的“牛人”呢?他们或知识面丰富,口才超强;或者公平正直,令人信服。或是体育健将,或是乐器高手„„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写前指导:

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三、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比如,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最能突出人物性格命运的,最能反映事情发展变化的等。

最需要想写的内容,要仔细琢磨,着力展现。比如,要详写一件事,可以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渲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可以从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结果等方面展现事件全过程;还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事件中的人物;有时候还需要加入一些细节描写等。比如,《信客》想写了信客遭人诬陷的一次经历,展现了信客职业的凶险,突出了信客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略写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交代清楚即可。略写的内容也是与中心有关的内容,或者是行文需要交代的前因后果,或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详写使文章主题突出,略写则使内容完整、全面。

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写中指导:

1、可以集中写一位“牛人”,用几件事表现他突出的某一点;也可以写几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写一件事。

2、写作时要分清材料的主次。如果是写一个人,最能突出他“牛”的材料就要写细,其他交待性的材料则可以简略些。如果是写几个人,就可以选择表现特别突出的一两位进行详写,其余的点到为止。

3、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让大家看看你写的像不像。写后指导:

1、选材是否详略得当。

2、详写是否突出了中心,略写是否使内容更完整、全面。

二、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训 练点: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训练目标: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

写作内容及要求: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不是曾经让你受到过触动?如,一次顺利的或失败的考试,一次故地重游,偶尔一个经久难忘的人„„试自拟标题,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穿插一些议论。不少于600字。写前导引:

一、所谓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同时,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揭示所记写的人或事的本质意义,以表明作者对所记写的人或事的认识态度。

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主体,要有大量材料,议论是缘事而发的,要从具体材料中分析提炼出来。因此,记叙文中首先要把记叙材料写好,而后再考虑穿插议论,把所记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意义准确揭示出来,切忌脱离记叙而空发议论。

在记叙中穿插的议论,一般精炼概括,最好是一语道破,简洁、明确,给人以鲜明印象。

如西蒙诺夫的《蜡烛》末尾: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二、记叙文中议论的穿插要灵活适当

记叙文中的议论如何安排,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议后叙。

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议论,用以表达观点,统帅要写的人、物或事件。这种写法带有抒情、叙述的意味。例如《云南歌会》的开头写道:”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更丰富了我的见闻。“文章开篇议论,既点出了云南民歌的悠久传统和繁荣景象,又突出了云南民歌的精彩,还体现了全文的脉络和作者的情感。

如果一味议论,就不像记叙文的开头了。

2.先叙后议。

先记叙人物或事件,最后议论。这样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在内容上揭示或深化主题。《故乡》中作者在充分叙述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之后,末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和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和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种富有哲理的议论,使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增加了文章的亮色,起到鼓舞人们要有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的作用。

3.夹叙夹议。

在文章中一边叙述人和事,一边发表议论。这种情况常借助于议论来组织记叙的材料,其作用是,既有助于揭示记叙内容的含义,又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楚,结构更严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全文叙议结合,引人入胜。第一总分,开头就引用闻一多自己的话作了概述,“做了再说”“做了不定说”。接着记叙闻一多作为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事略。夹叙夹议,叙为全文的“血肉”,记叙人物事件,使形象丰满感人;议为全文的“骨架”,将一个个鲜明的印象连缀为有机整体。全文脉络清晰,中心突出。

4.与抒情相结合。

记叙中的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感染力。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往往不受严密的逻辑论证所约束,而是以表现作者的情怀,感染读者为主旨,例如《藤野先生》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舞的一个。”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文中紧接着展开议论:“他的对于我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为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段精彩的议论是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将上文对藤野先生品德的赞颂作了深入的开掘,使主题得到了升华。写中指导:

1、所选事例不限于上面提及的,可以广开思路。

2、在叙述中说的道理,叙多议少或议少叙多不限。

3、叙述事情要细致,有细节描写;论说道理要有点哲理意味。写后指导:叙述中是否穿插了议论;论说道理是否有哲理意味。

下载八年级常用虚词整理及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常用虚词整理及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作文训练

    再一次 (一):请以《再一次》为题目,写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问题综述 经阅卷,发现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拟题不新颖,选材雷同。 2、只写这一次,不是“......

    虚词语气词范文合集

    古代汉语虚词语气词 定义: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印欧语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曲折变化和句......

    文言文常用虚词

    一、之 1、用作代词,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1)、作《师说》以贻之。代人,......

    虚词教案

    文言虚词共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

    常用虚词专题(含五篇)

    中考文言文复习——常用虚词初三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孙永健学生姓名: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

    诗经 虚词汇总

    一、疑问词 乎,好不好。【郑风·溱洧】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妹说,去看看好不?哥说,我看过啦。’ 宁,难道。【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没有去会你,难道你从此就杳无......

    步虚词

    步虚词 步虚词,又称步虚洞章,步虚歌、步虚子,简称“步虚”,是道家斋醮时娱神的乐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所讽咏,故曰步虚”。步虚犹言飞升......

    文言虚词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