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7:5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阅读理解》。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 ..

C.愿王察之: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 ..

2.翻译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边远的地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依仗、凭借)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感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A、天下事有难易乎?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请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与文段中加点的“且”、“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对的—个成语。()

(A)画饼充饥(B)画地为牢(C)画虎类犬(D)画龙点睛

(六)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选出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

A.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

C.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2.这段方框中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选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

B.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

C.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

D.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

3.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从根本上说,是由陈尧咨的什么心理引起来的?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自矜B.自卑C.谦虚D.嫉妒

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矜_____________

5.“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佩服卖油翁的高超技艺,表示虚心向他学习。

B.始终不信服卖油翁“惟手熟”的说法。

C.争强好胜,不愿当面接受。

D.打心里感谢卖油翁的有益教诲。

6.《卖油翁》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2)宜燔()(3)烹燔半焉()(4)已而索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C.择其善者而从之。D.朝而往,暮而归。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②,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⑥之甚!身⑦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②中济:渡到河水的中间。③寻常:古代以八尺为寻,两寻为常。④侣:同伴。⑤怠:懒惰,松懈。此为疲倦无力。⑥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⑦身:自身,自己。

1、解释加点的字。

永之氓咸善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

是以后 何不去之 益怠 ....

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

A水暴甚 暴病身亡 B绝湘水夜久,语声绝 ...

C汝善游最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D身且死 立岸上呼且号曰 ....

3、翻译句子:

①汝愚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徐:慢。顾:看。

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二)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我现在是活不成了,你快离开吧!

3、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三)1、C2、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3、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4、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四)1、主观努力或立志

2、到过南海这件事或“之”

3、D(难道)

4、第一次表探询的语气,第二次轻蔑的语气或第一句表疑问,第二句表不屑一顾)

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

6、D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五)1、年且九十亡以应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画)上脚呢?

3、D

(六)1、A2、D3、A4、忿笑

5、C6、熟能生巧

(七)1、牵引 应当 烧 寻找

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C4、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八)1、都 他的 你 因此 抛弃 更加

2、AC3、①你太愚蠢了。②你最善于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后了?

4、讽刺了那些贪而无厌、爱财如命的人。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建本》)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

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5.恐:恐怕,担心。

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7.何:为什么。

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9.安:怎么,哪。

10.戏:作弄,戏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3.闻:听说,听闻。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阳:阳光。

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得好啊!

20.善:好。

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23.好:爱好。

24.为:作为。

25.少:年少。

26.欲:想,想要

点评: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暮,何不炳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 虎持虎头。”又问曰:

“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国悉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 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

“中士杀人用后端。”又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孔子与子路》)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子路出而弃之

丢弃

B.是欲死我使……死 ..

C.取水还

回来

D.乃怀石盘

怀里 ..答案:D 解析:怀里揣着。这里是名词作动词。

18.下列句子与“孔子尝游于山”句式相同的是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B.加之以师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大王来何操 答案:B 解析:都是状语后置句。A.被动句;C.定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19.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恚孔子”“欲中孔子”生动刻画了子路的粗鲁形象。

B.孔子的回答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机敏。

C.孔子明知有虎,却让子路去取水,说明他置学生的安危于不顾。

D.语言简洁传神,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答案:C 解析:孔子并不知有虎,孔子“置学生的安危于不顾”也不符合实际。

2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子路在水所这个地方遇到老虎,与虎搏斗,打死老虎,割下虎尾,放入怀中。

B.子路在水所这个地方遇到老虎,与孔子共同打虎,割下虎尾,放入怀中。

C.子路在取水的地方遇到老虎,与虎搏斗,抓着虎尾把虎打死,割下虎尾,放入怀中。

D.子路在取水的地方遇到老虎,与虎搏斗,抓着虎尾把虎打死,将虎放入怀中。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是在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与落实。

第二篇:阅读理解20篇文言文20篇

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虏了。这种小草会咬人,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⑥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得老远,那咬人草的干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

⑦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⑧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一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

⑨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

⑩然而,关于这咬人草的故事,我是很难忘记了。1.咬人草从外表看是“普普通通”,骨子里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 中的两个成语概括)2.咬人草成了“我的俘虏”后,作者接着写了“河豚的有毒”、“海胆的有刺”、“贝类的有 壳”,作用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特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咬人草的态度经过了好奇——淡忘——敬佩——难忘的变化过程。B.“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一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咬人草的同情。C.“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一句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D.作者借写咬人草意在赞美平凡的生命中所蕴含的刚强不屈的性格。

认识父亲

⑪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⑫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⑬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⑭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⑮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

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卖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1.本文先写物,再写表现北平秋天的特点。

2.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

3.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 ①诏 ②奇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

①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释: 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

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 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1、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翻译:

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1、解释:①既 ②弟子 ③从

2、翻译:

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 ② ③ ④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

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长 ⑦辄

2、理解:

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解释: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

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1、解释: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 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第三篇:诗词名句和文言文理解

一、名句识记

1.,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3.,零丁洋里叹零丁。

4.,此事古难全。5.伤心秦汉经行处。6.山气日夕佳。7.金樽清酒斗十千。8.安得广厦千万间。9.瀚海阑干百丈冰。10.浩荡离愁白日斜。

二、理解背诵

1.《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2.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两诗句是。3.《相见欢》中描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的句子是。

4.《清平乐·村居》中最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是

。5.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7.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8.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9.《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他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13.李白的《 行路难(其一)》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14.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1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16.李白也有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是:“。”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出自(作者)的作品。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得名的由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文章如何描写潭水清冽的?(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7 岳阳楼记

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岳阳楼重新修建后,有变化的句子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文中具体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文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去国怀乡,忧馋畏讥),“喜”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8、作者从正面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10、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8 醉翁亭记

11、文中描写早晚四时的句子。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1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也是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13、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别有用心,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29 满井游记

14、作者用(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用(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用两个长句作比喻,水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新奇生动。30 诗五首

1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6、《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格调高昂,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向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9、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1 与朱元思书

20、文中总说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1、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

22、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3、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4、写出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2 五柳先生传

25、课文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与其相呼应的是“赞语”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

26、归纳出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7、与“不戚戚于贫贱”相呼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23 马说

28、千里马的处境(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受到哪些不公正待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9、食马者的愚蠢无知的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5 诗词曲五首

30、.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1、杜牧的《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3、苏轼《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

附:课后诗十首

3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3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7、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9、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送别的诗句。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雪的诗句。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战争的诗句。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部分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0.《扁鹊见蔡桓公》中,表明蔡桓公对医生持反感态度的语句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用现代汉语概括成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

11.《扁鹊见蔡桓公》中,点明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原因的语句是: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12.《狼》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语句是:屠暴起,以刀辟狼首,又数刀毙之。

13.《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狼》中,写屠户与狼斗争有了转机的句子是: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15.《两小儿辩日》中,写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这体现了他求学态度,与他在《论语十则》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两句是相一致的。

16.《乐羊子妻》中,乐羊子妻为劝夫向善,引用了两个典故是:(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7.《为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18.《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无他,但手熟耳。

19.《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汝亦知射乎,我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20.《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对陈康肃的箭术不屑一顾的语句是:但微颔之。

21.《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语句是: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2.《宋定伯捉鬼》中,表现鬼多疑的语句是:卿太重,将非鬼也?

23.《宋定伯捉鬼》中,表现了宋定伯从容和机智的语句是:我新鬼,故身重耳。

24.《宋定伯捉鬼》中,表现宋定伯谨慎细致、除恶务尽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恐其变化,唾之。

25.《宋定伯捉鬼》中,告诉人们的道理是:鬼没有人的思维,只要无所畏惧,机智勇敢,就一定能战胜它。

26.《宋定伯捉鬼》中,表现鬼怕人的语句是:惟不喜人唾。

27.《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2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9.《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30.《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2.《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3.《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4.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35.《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6.《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37.《桃花源记》中,写“村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语句是:与外人间隔。

38.《口技》中,最能表现口技者表演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善。

39.《口技》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词语是:是时。

(2)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时间词语是:少顷、未几、俄顷。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的时间词语是:既而。

(4)表示同时发生的时间词语是:一时。

(5)表示突然发生的时间词语是:忽、忽然。

40.《口技》中,强调舞台、道具简单的语句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1.《口技》中,赞扬口技人摹仿声响无所不有的语句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2.出自《孙权劝学》中的三个成语是:(1)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3)士别三日(形容人分别的时间很短)

43.《孙权劝学》中表明吕蒙已经认识到读书重要性的语句是: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44.《伤仲永》中,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语句是: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5.《伤仲永》中,说明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持的正确态度的语句是:受于人(或:受之人)。

46.《伤仲永》中,写出仲永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的语句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7.《伤仲永》中,点明仲永才能衰退原因的语句是:不使学。

48.《愚公移山》中,说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9.《愚公移山》中,侧面表现愚公移山艰难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50.《愚公移山》中,写出愚公达到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1.《愚公移山》中,愚公斥责智叟的句子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2.《愚公移山》中,愚公坚信移山会成功的理由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3.《愚公移山》中,写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4.《愚公移山》中愚公反驳智叟观点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5.《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6.《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7.《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8.《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9.《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0.《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1.《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2.《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3.《陋室铭》中,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4.《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或: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5.《陋室铭》中,起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6.《黔之驴》中,用来比喻“本来就没有多大本领,就那么一点点本事已经使完了”的成语是:黔驴技穷。

67.《黔之驴》中,用来形容“表面巨大而实际虚弱的东西”的成语是:庞然大物。

68.《工之侨献琴》中,写出工之侨对琴进行伪装的语句是:作断纹焉;作古窽焉;匣而埋诸土。

69.《工之侨献琴》中,献琴得到最后评价的语句是:稀世之珍也。

70.《工之侨献琴》中,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得到的评价的语句是:弗古。

71.《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沿溯阻绝。

72.《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3.《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林寒涧肃。

74.《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5.《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6.《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游看到的景色的语句是(或: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7.《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积水空明。

78.《闲情记趣》中,描写作者儿时游乐感受的语句是: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9.《闲情记趣》中,描写作者神态的语句是:呀然惊恐。

80.《周处》中,义兴百姓说“三害”指的是:周处、水中蛟、山中白额虎。

81.《晏子故事两篇》中,说明楚人“为小门于大门而延晏子”的原因的语句是:楚人以晏子短。

82.《五柳先生传》中,点明先生性格和节操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83.《五柳先生传》中,写五柳先生读书方法和读书乐趣的语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4.《五柳先生传》中,最能反映五柳先生生活清贫却安然自得的语句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85.《五柳先生传》中,写五柳先生志趣与愿望的语句是: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6.《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语句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87.《小石潭记》中,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8.《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89.《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0.《小石潭记》中,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1.《小石潭记》中形容溪身形状的语句是:斗折蛇行。

92.《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犬牙差互。

93.《观潮》中,描写参赛船舰之多的语句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94.《观潮》中,写出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95.《观潮》中,写出双方交战激烈的语句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96.《观潮》中,从听觉角度描写潮水水势大的语句是:声如雷霆。

97.《观潮》中,文中所说的“五阵”指的是:两、五、专、参、偏。

98.《寓言四则》中,“画蛇添足”的寓意是: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99.《寓言四则》中,“塞翁失马”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说明的道理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的。

100.《寓言四则》中,“滥竽充数”的寓意是: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货充好货。101.《寓言四则》中,“买椟还珠”的寓意是: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02.《公输》中,与“吾知子所以距我,吾不言”相照应的一句是: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03.《公输》中,墨子为了激怒公输,为下文劝说作铺垫的一句话是: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104.《核舟记》中,点明雕刻品的主题的语句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105.《核舟记》中,写出雕刻技艺的精湛、雕刻人手艺之精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06.《核舟记》中,总写舟首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是:舟尾横卧一楫。

107.《核舟记》中,点明舟上所刻文字的特点的语句是: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108.《核舟记》中,对核舟给予高度评价的语句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109.《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为了说明“庸夫之怒”与“士之怒”,引用了三个事例是: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

110.《荔枝图序》中,说明荔枝树形的语句是:树形团团如帷盖。

111.《荔枝图序》中,说明果味的语句是:浆液甘酸如醴酪

112.《荔枝图序》中,说明写作目的的语句是: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13.《荔枝图序》中,说明荔枝不易保鲜的语句是:一日而色变,三日而味变。

114.《山市》中,给奂山蒙上一层面纱,唤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的语句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115.《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远大志向及抱负的语句(或:起画龙点睛的语句)是:嗟乎,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

116.《陈涉世家》中,体现陈胜、吴广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语句(或: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语句)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7.《陈涉世家》中,点明陈涉起义原因的语句是:失期,法当斩;天下苦秦久矣。

118.《陈涉世家》中,表达陈涉有福同享的朴素阶级意识的语句是:苟富贵,无相忘。

119.《陈涉世家》中,写陈胜、吴广在起义准备过程中,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鱼腹置书和篝火狐鸣。(限填四字)

120.《陈涉世家》中,写吴广令将尉“怒众”的语句是: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121.《陈涉世家》中,写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语句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22.《陈涉世家》中,与“宜多应者”相照应的语句是: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23.《陈涉世家》中,陈涉、吴广起义时提出的口号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

124.《马说》中,点明千里马被埋没(或: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或:点明“相马者”的弊病的语句)的原因的语句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125.《马说》中,作者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材比作“千里马”;而以伯乐自喻指的是:能识别人材的封建统治者。

126.《马说》中,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27.《马说》中,写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8.《马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29.《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点明董邵南游河北缘由的语句是: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130.《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直接慰勉董邵南的语句是:董生勉乎哉。

13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体现作者政治思想的语句是: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32.《与朱元思书》中,描绘听觉的句子是: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鸣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3.《与朱元思书》中,写出作者对富春江水之美的总体印象的语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4.《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水动态美的语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5.《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水静态美的语句是:水皆缥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36.《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的山奇特的语句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37.《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的山中景色的语句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鸣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38.《与朱元思书》中,体现作者对富春江山水赞叹的语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9.《西湖游记》中,写西湖全景的语句是: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40.《西湖游记》中,写作者初游西湖时的心情的语句是: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41.《西湖游记》中,中写全文的语句是: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142.《西湖游记》中,反衬作者对西湖上桃花的喜悦之情的语句是:石篑数为余言。

143.《西湖游记》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语句是:艳冶极矣。

144.《西湖游记》中,侧面写出桃花浓艳迷人的语句是: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145.《西湖游记》中,描写“为春”的语句是: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46.《西湖游记》中,描写“为月”的语句是: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147.《西湖游记》中,描写“为朝烟,为夕岚”的语句是: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媚。

148.《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以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的语句(或:写出作者游西山感受最深的语句)是:然后知吾知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49.《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放松、自由的心境的语句是: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50.《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游览时无所不到的状况的语句是: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151.《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与大自然的融合,人的精神得到无限解放的语句是: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52.《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出作者寄情山水的忘情惬意的语句是: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153.《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54.《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5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56.《醉翁亭记》中,描写滁人出游的语句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57.《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宴的语句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8.《醉翁亭记》中,描写众宾欢乐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59.《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0.《满井游记》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61.《满井游记》中,用比喻的方法,写出自己出城游玩的心情和感受的语句是:若脱笼之鹄。

162.《满井游记》中,用比喻的方法,写出山水清澈的语句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63.《满井游记》中,写出雪洗的春山之美的语句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164.《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写粤东峡山与众山不同的景致的语句是: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165.《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写飞泉亭观瀑位置极佳的语句是: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166.《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写粤东峡山古松之奇异的语句是:根分而枝合。167.《峡江寺飞泉亭记》中,“以人之逸,待水之劳”中人“逸”分别指: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

168.《孟子二章》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语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69.《孟子二章》中,点明“战必胜”的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得道多助(得道)。

170.《孟子二章》中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1.《孟子二章》中,用排比句列举了历史上六位多磨难的著名人物依次是: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172.《孟子二章》中,为论证“困境能造就人材”这一道理,相关的语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74.《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广阔浩渺气势的语句是(或:从空间写洞庭湖景色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75.《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7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警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7.《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8.《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登楼之“喜”的语句(或:与“喜”相照应的语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79.《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80.《岳阳楼记》中,写出作“岳阳楼记”缘由的语句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181.《岳阳楼记》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82.《岳阳楼记》中,与“悲”相照应的语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8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184.《岳阳楼记》中,景物描写中最能体现“悲、喜”二字的语句分别是: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185.《越巫》中,概括全文中心的语句是: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186.《世说新语》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写孔文举敏于塞语、表现其才智的语句是: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87.《世说新语》之“陈太丘与友期”中,写元方反驳友人的语句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88.《世说新语》之“魏武将见匈奴使”中,点明魏武让季珪代替自己的原因的语句是:自以形陋。

189.《鱼我所欲也》中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190.《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嗟来之食。

191.《鱼我所欲也》点明“舍生”的原因的语句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92.《隆中对》中,点明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的语句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93.《隆中对》中,写出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方针的语句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194.《隆中对》中,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

195.《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96.《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197.《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最终政治愿望的语句(或: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98.《出师表》中,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语句是:亲小人,远贤臣。

199.《出师表》中,诸葛亮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两汉兴衰原因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0.《出师表》中,写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其中“大事”所指是(用一个典故作答):白帝城托孤。

201.《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把北上伐魏、统一中原视为自己报恩是最好方式,最能表现这种极深的感恩图报感情的语句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02.《出师表》情真意切,是诸葛亮耿耿忠心的写照,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3.《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语句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04.《墨池记》中,点明王羲之书法“善”的根本原因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而不是天生的一句是: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05.《墨池记》中,突出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性格的语句是: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206.《墨池记》中,写出墨池的位置及形态的语句是: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长以方,曰羲

207.《墨池记》中,点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是: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208.《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取信于民的措施的语句是(或:“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或: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09.《曹刿论战》中,点明曹刿入见鲁庄公原因的语句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10.《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对话,强调作战取得胜利,必须取信于民的政治观点。

211.《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反攻时机的语句是:彼竭我盈。

212.《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追击时机的语句是:辙乱旗靡。

213.《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

214.《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点明作者从没见过韩太尉的语句是:而辙也未之见焉。

215.《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点明司马迁的文章风格的语句是:疏荡,颇有奇气。

216.《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苏辙认为文为气所现,气可以养的语句是(或:作者对读书提出的观点):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17.《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点明孟子文章具有宽厚宏博的语句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8.《送东阳马生序》中,全文的中心是(或:写作此文的目的):勉励后学。

219.《送东阳马生序》中,从内容看,“马生”应叫君则,与作者的关系是乡人子。

220.《送东阳马生序》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语句是: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五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言文翻译即是一个高考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必考点。今天我们来系统的学习一下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一)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二)高考链接(2009年山东高考题)

①【原文】: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句中的“信”作动词,讲信用。

【翻译】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②【原文】: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句中 的“止”是使动用法,使……停留。

【翻译】: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 ③【原文】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句中的“信”指相信。

提问: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信实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文句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语言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提问:文言文翻译翻译的原则有哪些?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坚持对译。

字字有落实,句句有对应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关键词语、语法现象)

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三清”“三不”的原则。)

四、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翻译的具体方法----留

适用范围

示 例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公府不就。

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名、度量衡单位等。

翻译的具体方法----换

适用范围

示 例

1、用双音节词换单音词

(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用本字词义换通假字

疏远、信任

3、用普通话词语换文言词语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询-

--都

翻译的具体方法----补

适用范围

示 例

1、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

(1)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2)项王则受璧,置之 坐上。

翻译的具体方法----调

适用范围

示 例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也。

翻译的具体方法----删

适用范围

示 例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1)噫吁戏,危乎高哉!

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当然只掌握这些方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增分点:

五、增分提示: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3、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定语后置)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5、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以上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和翻译的具体方法以及翻译的几个增分点。下面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做一番实战训练。

文言文翻译实战训练

(一)宋王出逃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兄曰:①“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②“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选自《吕氏春秋》)

(1)国危甚矣,若将安适?(2)乡之死者宜矣

检查习题完成情况。

答题指导:

第一句“安适”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安,哪里。

第二句,“乡”“向先前。译时可调整句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答案 :

(1)国家的形势非常危险,你准备到哪里去?

(2)先前探报军情说敌军来了的人真该死。

(二)贾谊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文帝召以为博士。(《汉书·贾谊传》)

(1)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2)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3)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答题指导 :

(1)重点考查实词“属”的翻译和状语后置句式。

(2)“秀才”为古今异义词。

(3)故:旧时。事焉:侍奉他,意即“向他学习”。“征”前省略主语,须补上。

答案 :

(1)凭借擅长背诵诗书写文章在郡里闻名。

(2)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他)。

(3)(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下载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材料)

    奋斗教育2013暑期补习班初一语文(九)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

    文言文《螳螂捕蝉》阅读理解答案

    《螳螂捕蝉》是一篇文言文,很多同学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文言句式给难住了。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现小编整......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五步教学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五步教学法 -----------------学习笔记 陵县一中附中 刘立福 对于中学语文而言,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文言文的阅读呢?一些......

    文言文理解式或运用式默写

    学校:班级:姓名:座号: 文言文理解式或运用式默写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论语》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3.学习别人优点、以别人......

    《夸父逐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大全5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

    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性默写题大全

    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性默写题大全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

    文言文阅读理解:韩世忠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陈书·列传第四文言文阅读理解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梁末,海宁、黟、歙等县及鄱阳、宣城郡界多盗贼,近县苦之。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