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45-黄晓静(关于代沟主题班会)
“我想更懂你”关于代沟主题班会
2011112145-黄晓静
(前言页)以案例的方式引入: 1、2009年下学期,15岁的文文(化名)经常逃学夜不归宿,父母多次管教,文文产生逆反心理。12月13日晚,文文和17岁的校友军军(化名)行至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一河堤,文文给妈妈打电话谎称脚崴了。妈妈赶到后,军军突然从背后抱住她,文文用菜刀在妈妈头部连砍两刀„„二人将尸体藏匿后逃离。2010年3月27日,尸体被村民发现。
2、2011年11月4日晚,在湖南路一居民家中,一名高三女生没完成作业挨家人批评后,一时想不开竟割腕自残,幸运的是治疗及时,才没出大事。3、2010年1月,一名美国青少年因为妈妈管教太严厉而雇凶杀亲,并且手段残忍,在其母亲身上连刺36下。据悉,17岁的丹尼斯是一名美国中学模范生,他因非常不满母亲塔萨·卡安对他的严格管教,雇佣同学努尔·穆罕默德杀害她。
这3个故事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故事的对象,即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主要的原因就是“代沟”。那我们班上的同学与父母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是否有时觉得很难跟父母进行沟通。(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与家长之间的烦恼)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当教师发现学生难以沟通,家长发现孩子难以管教的时候,有人便提出“代沟”现象。(目录页)
一、代沟的含义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三、正确看待代沟
四、解决代沟的途径
五、解决代沟问题的方式
师:今天的课按照上面那五个方面来讲,在进行内容的详细讲解前让学生先看一个小视频(“代沟,我们伤不起!”)
看完视频后,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很多像刚刚那个视频里面所提到的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代沟的含义)。(内容讲解页)
一、代沟的含义: 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是指子女成长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代际冲突”即由这一差异而导致的两代人在解决问题方式、评价问题标准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
代沟所表示的时间长度是十到二十年。而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人们的认知的增长,思维意识的提高,每个人的个性化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出现了障碍,人与人之间的想法、观点出现了分歧,共鸣减少。这种现象与社会发达程度有关,思想越发达的地方,代沟的时间差距越小。有些地方,甚至是同龄人之间也存在代沟。与其说是代沟,更不如说是年沟,因为只是一两年的差距。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上个世纪的特点。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1、身心状态的剧变
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2、时代的烙印
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差异)
①进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了,我们认为自己正在变成“大人”。但是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儿”因此,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误解、矛盾和冲突。
②由于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③在这个时期,我们喜欢探索,争论和批判,同时缺乏足够的理智。因此,我们往往会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态度对待父母。这又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时代发展
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4、心态浮躁
由于子女处在青春期,容易与父母闹矛盾,也经常容易产生浮躁,赌气等心理。
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如何看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具体表现有: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等等。
①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②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
③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1、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
2、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5、父母的不理解
孩子的一些新奇潮流的服装,发型或者是行为语言,通常让父母难以理解,也就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存在的隔阂。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从而使亲子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分歧,因此出现了一条心理鸿沟,致使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有事宁可与同学商谈,而不愿向家长诉说;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代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也是困扰交流与沟通的难点,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见和歧视的可能性,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所以要通过种种途径,做各种努力来跨越代沟、填平代沟。代沟是一种心理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代际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的顺畅和相处的和谐。
三、正确看待代沟:
一、代沟是必然产生的,有它好的一面(如:孩子在成长等等)——不必为它高兴,有它坏的一面(如:不利于沟通)——不必为它伤心。
二、代沟是应该适当解决、又不能(不可能)完全解决的。沟通对两代都有利。沟通要适度、要打动内心、不要强迫。
三、很多事情没有是非标准,但是有2点近乎真理:
1、父母有更多的社会经验、社会认识等等。
2、父母会真心地为孩子着想,这种提携的观念应该鼓励。
对于“代沟”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悲观主义者认为,“代沟”是两代人 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孩子少年不懂事,需要不断地教育、批评甚至惩罚才能使他们懂得人生的道理,才能使他们遵守社会的规范,于是古训中的“棍棒里面出孝子”成为他们的教育信条;理想主义者认为,可以通过不懈地努力来填平“代沟”,达到完全的和谐和理解,于是他们不分长幼、不讲原则,处处迁就。事实上,两种极端的观点都不利于对学生、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只有客观分析和看待“代沟”现象,才能真正找到两代人正确的相处之道,有利于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
“代沟”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在时间上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同时又是一个生物事件。前者是指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使老年人和青年人有着不尽相同的社会经历,历史发展了,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任务肯定会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一个人由青年到老年,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带来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变化。
我们充分理解两代人的差异是一个历史和生物过程,就能正确处理“代沟”。老年人在正确处理“代沟”问题时,要用理解和宽容的方法。然而理解并不一定意味着赞同,也不意味着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而是一种宽容,即允许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其中包括老年人自己。宽容是以理解历史和生物变化为基础的。因而理解并宽容,老年人就会解脱“代沟”所带来的困扰。
四、解决代沟的途径:
1、相互理解
父母应该努力学习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不要过于浮躁,要有耐心,慢慢地学会去理解与关怀.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不要因为父母的一些观点跟不上潮流,就做出一些不当的举动,要学会理解。
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技法就是:
主动交流,创造机会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①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唠叨”,要理解父母殷切希望,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
②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要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另外,作为子女的我们在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的态度。③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父母平时最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我们就要主动向父母汇报这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多和父母聊聊天,缓解她们工作中的压力。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同父母一起讨论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
2、具体方法
学会沟通,怎样沟通呢?主要做到以下方面:
接纳: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弄清对方的意见和态度后,接纳对方正确、合理的部分,放弃自己的偏见。
融合:青年人可以从老年人那里学到经验,而老年人可以从青年人那里学到新观念,两者可以取长补短,融合成更完美的方案。折中:对于两代人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可以来一个折中方案,双方在各作一些让步的基础上,兼顾双方的利益。
并存:如果自己的行为不损害对方的利益,双方意见不同也没涉及原则性问题,可以各持己见,互不干涉。
搁置:对于原则性问题,双方看法不一,也不要针尖对麦芒,争得面红耳赤,伤了和气。可以暂时将问题搁置,静观发展,等日后有机会再解决。
★我的父母对我的心事总是不以为然,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才是重要的,小孩子的事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所以,当我有烦恼的时候一般都不对父母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不会重视我的感受,不会来安慰我,有时甚至还会笑话我。
★我根本无法与爸妈说话,对我的话,他们总认为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不愿听我的解释。★我和爸妈话不投机,在一起聊天是很少的,我篮球打得挺好,喜欢和他们聊聊NBA、CBA,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在家里爸妈也只会说要把学习搞好,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可我特烦这些个话题。★我平时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爸爸已经有好久没有和我在一起了,我根本就不知道他整天到底在忙些什么,哎!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我们之间已经很陌生了,仿佛他不是我的父亲,我也不是他的儿子,不见面才好呢,省得又挨一顿臭骂。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在关心我,没有属于我的东西。
★每次我想说心里话的时候,爸妈总是先罗里罗嗦地说一通大道理,总会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妈妈总说她只是把她的思想介绍给我,实际上是只有我赞同了她才能停下来,只要我不赞同,她就会不停地说。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跟同学谈心,不喜欢跟你们谈心么?因为跟同学谈话很轻松,可以各抒己见,而跟你们呢,是被强行灌输,而且你们还经常大眼瞪小眼的。
五、解决代沟问题的方式:
(1)承认代沟:面对代沟,不要回避,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不必计较,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沟通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个性的共振。两代之间不能伤感情,不然,不但无法沟通,而且会加深隔阂。
(2)及时沟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主动创设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这种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父母最好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否则会使彼此间的距离感增强。
(3)宽松要求: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要求。对子女要求过高,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重压,致使孩子把家庭看成“集中营”。家长应争取给孩子创造宽松和睦的环境,不能按自己的好恶和标准来评价与要求孩子。
(4)相互尊重:不要给孩子过分的爱,而要给孩子一片“情感自留地”。青春期的少年渴望独立,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评价能力,因而不愿事事听命于大人,而喜欢批评、反抗权威与传统。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尊重,承认其独立意向和人格尊严。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内心烦躁,产生抵触情绪,报复和逆反心理也会日趋严重。
(5)学会接纳:对待子女我们应学会在接纳、容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学会接纳对方的态度和意见。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对方的意见和态度是否合理之后,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纳对方。或者,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事。(6)调整角色:由于涉世不深,青少年看待事物经常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甚至凭冲动办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由“权威式”、“保姆式”的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关系。
(7)求同存异:如果两代人之间的某些差异极难协调,那么父母就该求大同、存小异,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绝不可将自己偏爱的某种模式强加给对方。
(8)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间万变。青少年没有旧观念、旧模式,凭着对新文化的敏感、认同以及接受能力的优势,必然会走在父母的前面。父母应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力求与子女建立共同语言。例如有一位父亲为找到孩子痴迷网络的缘由,和儿子一起上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贪玩的父亲”获得儿子认同后,对儿子“寓教于玩”,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观看小电影(Pchy参演《代沟(Please mind the gap)》中文字幕(建议宽屏观看)_高清),没有时间的话就不观看了。我想更懂你(音乐)(女)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爱你)请你听听我的真心话你每天看着我长大但你是否了解我内心矛盾的对话你板着脸孔不屑的对着我看我的视线没有能勇气只好面对冷冰冰的地板这就是你这就是我我们之间的互动何时开始慢慢加以冷藏加以冷冻我好想逃我好想躲进一个洞我需要真正了解我的人为我进行解救
rap(男)你曾经说过当我站在十字路口只要有你在我不会经历漫长的夜去等待现在十字路口只有我独自站没有对象寻找答案只好自我反叛看我其实没那么好战我也希望说话可以婉转不让你心烦对你开口好难我想要无话不谈我的人生我的个性其实没那么烂
第二篇:晓静演讲稿
安全常系心中
城区中心校西街小学 郅晓静
有人说,安全是生命之水,是幸福之源;有人说,安全就是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来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同学们,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它关系到你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今天,老师就针对早到的现象,用几个真实的案例来告诫同学们,早到所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案例一: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是省级‘‘百所示范小学’’之一,一天清晨,早到的孩子来到校门口,悲剧突然降临。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出现在门口,挥刀捅向正在入学的孩子们。在短短的1分钟内,该男子捅死捅伤13名小学生,其中3人当场死亡,6人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江苏常州一名学生中午提前到校,与另一名学生发生争执,不小心将这名同学的左拇指弄成骨折,幸运的是医院离学校很近,在热心家长的帮助下,顺利送往医院及时就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三:江苏某校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中午提前到校在二楼做游戏,不慎从楼梯上坠落,学校及时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该生脾脏摘除。
案例四:上海的一名学生下午提前到校后,甲同学甩笔盒使一支铅笔飞出,笔尖正好击中乙同学的右眼,导致乙同学的右眼受到重伤。
孩子们,这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是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所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我们从哪儿去谈学习呢?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老师再次提醒同学们按规定的时间上下学。早上,在家吃好喝好,7:30按时从家里出发;中午在家吃晚饭后必须午休,要养精蓄锐,这样下午才有精神上好每一堂课,记着2:30再从家里出发。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让我们把安全常系心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快快乐乐回家,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安全之花。
第三篇:《送别》-曹晓静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可以算是一首老歌了。在六、七十年代时,它是一首“名歌”,老人、小孩都会哼唱。
“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徐志摩有《沙扬娜拉》一诗中写到:“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日本姑娘与徐志摩离别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令人感到一阵阵辛酸涌上心头。又有一首《再别康桥》中这样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对旧情眷恋和珍视,寻梦的怅惘落寞的情怀又有谁感觉不到呢!
送别,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古人也有同感,像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多情自古伤离别,向况王、杜二人“同是宦游人”,这可是客中送别。但诗人用理智驾驭感情,以豁达的心理相慰相宽,别开生面,一洗送别诗儿女情长,凄凄威威的悲酸之态,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伟词壮句。
再有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人二十五岁时告别亲人远游时所作。诗人第一次离开四川顺江远行,来到楚国故地。展示在年轻诗人眼里的,是不同于蜀川的景象。只见山势随着平原逐渐消失,江水流进了广阔的原野。夜里,江水平静,月影倒映水中,好像天上飞来的镜子;白天,彩云变幻,构成了海市蜃楼。想象神奇美妙,意境高远壮丽。最后两句抒发思乡之情:“自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妙就妙在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乡的水一往情深,远送他到千里之外。虽是思乡,却无愁思烦绪,写得潇洒俊逸。题中“送别”二字,也许就落实在这里。
其实看开点,送别并不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如果没有送别,又何来再见呢!
第四篇:“入则静,静则学”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初二(10)班第四周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入则静,静则学
指导思想:营造良好文明的学习氛围,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主持人:
班会进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境,让全体同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并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发展。班长张 震 团支部书记毛 敏班主任开场词 班长宣布班会主题 团支部书记宣读倡议书 全体同学分组讨论 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班长汇总讨论结果 全体同学对倡议书进行举手表决 全体同学宣誓 班主任总结
第五篇:黄静敏毕业论文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黄静敏
广州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与管理系 休闲体育(2)班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休闲体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新农村建设休闲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指出休闲体育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休闲体育发展的参考性对策,以期稳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休闲体育;农村居民
1.前言
休闲体育作为健身娱乐的手段,其特有的健身、文化、经济、教育和娱乐功能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有5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6中明确地提出了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构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提高农村的民族凝聚力和新农村建设的向心力,对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崇尚文明科学的新风尚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美国最有名的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教授指出:休闲不仅可以促进人自身素质的提升,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劳动、创造结合起来的休闲还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休闲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反映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健康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一方面增强居民的体质和健康,愉悦身心,丰富体育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在闲暇时间里选择看电视、吃喝、闲聊、打麻将、玩扑克、赌钱等,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更糜腐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但通过引导居民参与休闲体育,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可以充实了闲暇时间的生活内容,引导居民合理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是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健身场地设施建是体育发展的物质保障,是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二,休闲体育发展推动新农村组织建设。随着新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村体育活动将由居民自愿、自发、无组织的参与逐渐向自主、自觉、自组织参与过渡,体育组织将逐渐增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第三,休闲体育发展促进了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休闲体育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推动了整个农村文化服务的发展,从而使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休闲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的千家万户,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的和谐发展,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休闲体育的发展必将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次调研深入到广州市番禺区,就当地居民的休闲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性的对策,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为番禺区骏兴社区、沙头街、汀根村、太平村、石碁村、大龙街、小龙村、凌边村,抽取16岁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共768人,男性370,女性398人。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调查访问法
数理统计法。3结果与分析
3.1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现状 3.1.1
图1
根据图1,从有效数据可知,每天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有184人,占有效数据的23.6%,每周3次以上(含3次)的有127人,占有效数据的16.3%,每周1—2次的有148人,占有效数据的19%,偶尔参加的有184人,占有效数据的23.6%,而从不参加的有71人,占有效数据的9.1%。3.1.2
图2
根据图2显示,每次锻炼达到60分钟以上的占30%,达到30—60分钟的占41%,在30分钟以下的占29%。通过以上数据说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体育参与频度能够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但仍有大部分居民是偶尔参加,可以说现阶段居民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缺乏规律性。
3.1.3
表1
居民参加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选择
项目
健步走 羽毛球 广场舞 健身跑 乒乓球 篮球 跳绳 游泳 自行车 第一选 频率 359 92 65 43 26 24 12 18 15
百分比 46 11.8 8.3 5.5 3.3 3.1 1.5 2.3 1.9
第二选 频率 41 119 69 52 55 40 37 30 22
百分比 5.2 15.2 8.8 6.7 7 5.1 4.7 3.8 2.8
第三选 频率 26 38 11 43 49 40 36 24 22
百分比 3.3 4.9 1.4 5.5 6.3 5.1 4.6 3.1 2.8 广播操 6 0.8 7 0.9 23 2.9
根据表1可以看出,居民参加体育项目第一选择频率最高的是健步走,占46%,然后是羽毛球,占92%,广场舞占65%;第二选择频率最高的是羽毛球,占15.2%,然后是广场舞,占8.8%,健身跑占6.7%;第三选择频率最高的是乒乓球,占6.3%,然后是健身跑,占5.5%,篮球占5.1%。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参加健步走、羽毛球、广场舞、健身跑、乒乓球、篮球等活动都是民族传统项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参加的活动项目,仍以简单易行、对活动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内容为主。而休闲体育的新兴项目仍未被农村居民所熟悉,例如高尔夫、攀岩、说明了休闲体育在农村发展中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群众受教育程度、观念、认知、经济、场所等制约因素。3.1.4居民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状况
根据调查,当地居民的收入情况并不乐观。接受调查的768居民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39.1%,1001—2500元之间的有38.3%,2051—4000元之间的有10.4%,4001—6500元之间的有2%,6501元以上的仅有1.2%。大部分居民的经济收入仍然很低。再看看居民每月在体育方面消费的情况,没有支出的占34.2%,在10—50元以内的有29.2%,在51—100元的有15.6%,在101—200元的有6.7%,在201—300元的有3.5%,在301—500元的有1.7%,在500元以上的有1.8%。由此可见,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3.1.5居民组织形式状况
图4 根据图4显示,参加健身组织最高频率是活动者自发,占54%,村、居委占17%,乡镇、街道文体站占13%,体育协会仅占1%。
3.1.6
图5 根据图5显示,参加健身活动的技术指导情况可知58.3%的居民是没有人指导健身。一方面可以看出,组织数量少且组织能力不强、而大部分居民缺乏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同时有技能的居民则缺乏较高层次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基层政府不重视,开展的体育活动次数少,积极性不高,应加强农村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增加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农村休闲体育的发展。
3.1.7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状况
表2 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
场地设施 体育组织 科学健身讲座 组织开展活动 健身宣传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1.2
3.2
5.4
第一选
第二选
第三选
百分比 2.3 4.7 8.2 10.6 5.8
频率 百分比 频率 百分比 频率 499 94 14 27 9
63.9 12 1.8 3.5 1.2
234 52 111 41
5.5 30 6.7 14.2 5.2 37 64 83 45 参加健身技能培训 136 17.4 629 80.5
如表2所示,接近8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增加场地设施”是目前最需要提供的服务,第二选频率最高的是参加健身技能培训,接着是健身组织;第三选频率最高的是组织开展活动。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要增加对农村体育的财政投入,加大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统筹体育资源,加强体育组织的建设,宣传普及体育健康知识。
3.2主要存在的问题
3.2.1农村体育设施不足,投入少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必备的物质基础,是农村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和主要舞台。虽然2011年广州市亚运会的举办,大众体育应该从中受益,但结果调查显示,体育设施建设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政府在公共服务范围内投入少,导致开展活动场所使用受限制,难以满足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需求。
3.2.2政府宣传体育文化的力度不足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虽然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体育文化事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但对于庞大的人群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政府兴建的健身体育路径设施不多,并没有满足大部分居民的使用。另一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据了解,一些居委或乡镇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有大部分居民并不知道,也没什么了解。这样对于开展活动肯定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举办文化活动的意义。第三方面,农村体育人才队伍薄弱。体育人才队伍是建设体育文化的主体。目前,农村基层体育人才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且结构老化,这样严重弱化了政府对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引导作用。
3.2.3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健身薄弱。
我国现行的体育组织,除了省、市、县有相应的固定机构外,乡、镇一级专门的体育机构和体育组织很少,而且组织也很不健全,开展活动很少。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的体育活动都是自发者组织,导致活动形式单一,而且大多数文化体育活动缺乏专职工作人员指导,没有太多经费投入。
3.2.4农村居民对体育消费层面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消费水平与经济状况、消费意识有密切的关系。保守、滞后的消费观念, 一直是中国人进行消费的最基本特点。这种消费观念, 也制约了我国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5]。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不愿把钱花在休闲体育方面, 他们除了盖房、子女教育、人情消费及生活必须的开支之外, 剩余的钱几乎全部存进了银行。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农民购买的体育用品也只有运动鞋、运动衣等运动、劳动双用途产品,而其他的体育器材农民很少购买。“花钱买健康”的消费理念在农村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4.2.1政府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休闲健康观
充分应用一切新闻媒体,如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讲座、宣传栏等进行宣传,使人们意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体育普及程度的高低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政府为主导,强化体育信息传播,特别是面向农村的,以期转变农村居民的固有观念。开展“全民健身大课堂”活动,发放健身科普知识手册,体质监测,开讲座,科普宣传等工作,引导村民转变思想,树立“要想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体育观。以提高广大居民科学健身意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
4.2.2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拥有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利和义务。推进新农村体育一体化建设,要加快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相带动的发展格局。要强化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的投入,乡镇配备体育专职人员,积极培训农村体育骨干, 合理规划农村体育场地。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投资、赞助等形式支持发展体育事业, 将体育彩票公益金可以按一定比例投入到农村体育事业当中,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 个人和社会捐助办体育的方式。力争达到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一村一个体育场地, 一个篮球场”的目标, 让更多居民享受全民健身的实惠。
4.2.3制定农村体育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休闲体育为特色引导农村发展。
各地农村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体育产业,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 开发与农村体育有关的项目。例如,开展较好的乡村一日游,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推出的农村生态游、探险刺激游、民族体育游等项目, 都可以吸引大量的城市游客,当地农民利用这样的机会, 大力发展餐饮业、住宿业,从而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2.4加强相应体育组织机构管理,配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
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必须加强农村体育事业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协会,俱乐部,文体中心等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以乡镇文体站为中心, 制定工作计划,加强组织管理、指导和监督,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安排一定的活动经费,并且结合其他文化体育工作配备社会指导人员。由区政府牵头,以街道为主体,农村居委为依托,体育活动站位基地,形成健全的农村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结束语
充分认识农村发展休闲体育工作的重要性, 抓住机遇, 积极开展休闲体育工作, 加大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 加强农村体育组织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增强居民体质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