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古诗(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7: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上)古诗(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上)古诗(最终版)》。

第一篇:二年级(上)古诗(最终版)

二年级(上)古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4.《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7.《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9.《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0.《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11.《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送朱大入秦》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13.《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5.《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6.《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7.《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附:必读书目

《波普先生的企鹅》

《山居鸟日记》

《香草不是笨小孩》

《笨狼的故事》

推荐书目

《我有友情要出租》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小蛙人游大海》

第二篇:二年级上必备古诗

二年级上必备古诗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31、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dùn)逃。欲将轻骑(jì)逐(zhú),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唐)刘禹(yǔ)锡(xī)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fù)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éi)苔(tāi)草映身。(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4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唐)杜牧(m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二、儿童诗(3首)1.悄悄话(钱万成)雨点儿,是云朵的悄悄话,太阳一出来,就闭上了嘴巴。露珠儿,是花儿的悄悄话,想听听不到,谁也没办法。梦,是枕头的悄悄话,夜里讲给我,早晨就忘了。

2一 个 人(钱万成)一个人

就像一棵小树 只要离开林子 就会变得孤独

一个人

就像一只小鸟 只有凑到一起 才会热热闹闹

一个人

就像一条小河

只有汇聚在大海里 才会拥有快乐

一个人

就像一棵小草 只有大家站在一起 才不会被狂风吹倒

3.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洪建全)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绿树对我招手,花儿对我挤眼,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从今要做个好孩子。就这样,突然间,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三、笠翁对韵(二冬)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二年级(上)课内背诵目录 1.识字一 2.秋天的图画

3.《黄山奇石》2、3、4自然段 4.植物妈妈有办法

5.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6.一株紫丁香 7.欢庆

8.《北京》全文 9.识字四 10.识字五 11.识字六 12.假如

13.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14.红领巾真好

15.《清澈的湖水》1、2、3自然段 16.父亲和鸟 17.识字八

18.《我是什么》全文 19.四季的脚步 20.《积累运用》“读读背背’ 二年级(上)推荐读物 必读书目: 1.《蚯蚓日记》(美)朵琳 2.《这是谁的脚踏车》3.《獾的礼物》(英)华莱 4.《不一样的卡梅拉 》前5册 5.《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6.《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 7.阅读并会讲8个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杯弓蛇影凿壁偷光一叶障目囫囵吞枣 郑人买履 煮豆燃萁鹬蚌相争选读书目:

1.《不想洗澡的爱玛》 2.《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3.《鼹鼠的月亮河》(王一梅)4.《新语文读本》第二册

第三篇:二年级上古诗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8首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秋浦歌[唐.李白]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白 发 三 千 丈,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缘 愁 似 个 长。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不 知 明 镜 里,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凉州词[唐.王翰]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一字诗 [清.陈沆] 一 帆 一 桨 一 渔 舟,一 个 渔 翁 一 钓 钩,一 俯 一 仰 一 场 笑,一 江 明 月 一 江 秋。

前出塞[唐.杜甫] 挽 弓 当 挽 强,用 箭 当 用 长。射 人 先 射 马,擒 贼 先 擒 王。何 处 得 秋 霜。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 辞 白帝 彩 云 间,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长 恨 春 归 无 觅 处,不 知 转 入 此 中 来。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 勒 川,阴 山 下。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天 苍 苍,野 茫 茫,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识记生字53个,认识部首5个,积累相关词语42个,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能够按照正确的笔顺案田字格里范字认真描摹34个生字,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正确朗读课文6篇,有选择地背诵两篇课文的片段,背诵古诗一首。

3、用已经掌握的三套识字工具和狮子方法,用自己喜欢和合适的方法自主识字,进一步增强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并能在识字中不断创造新的识字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尊敬师长的感情。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独立自主学习生字。能在语境中认读生字48个,能认真描写29个生字,积累词语36个。

2、能较熟练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唱读、顿读,能熟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读懂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3、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听说活动,培养看懂图意,清楚表达的能力。

4、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永不满足,不断向前,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明白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失败;感受到小男孩的纯真、善良;感受人鱼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真诚称赞会给人带来自信、勇气和愉悦。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44个,认识部首2个,积累词语42个,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29个生字,重点写好草字头的字。

2、能正确朗读本单元5篇课文,能有选择地背诵课文片段和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古诗1篇。能了解课文内容,大体知道课文词语的意思。

3、能主动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会用各种方法识字,并能不断地创造新的识字方法。

4、知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57个。积累词语不少于46个。在十字活动中,认识一些国家的名称和首都。正确书写34个汉字,在写字练习中,重点写好有绞丝旁的字。

2、学习逗号、句号、问号和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3、能正确朗读本单元6篇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通、读懂全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课文后面的填空,停歇等练习。背诵课文片段一次。能背诵一首古诗。结合课文进行通说活动6次。

4、从童话、语言故事中增长知识,学习自信、守信,富有爱心,不轻易相信别人,但要尊重别人等做人的道理。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2个。认识部首4个。积累词语43个。正确书写40个汉字,在写字练习中,中每个点写好带有足字旁的字。

2、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6篇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片段和古诗1首。

3、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要求圈划词语。

4、单元听说活动一次,结合课文教学说话若干次。进行以鸟岛为主题的识字活动。

5、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58个,认识部首两个。自主识字若干。积累词语49个。会写52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6篇课文,并能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在阅读中,能格局要求圈划出有关词句。背诵古诗1首。

3、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口头语言练习6次,并根据要求进行组词、选词填空、看图续写句子、选词抄写、根据要求写词、听写句子等练习。

4、通过阅读有关科普常识的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欲望,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45个,正确书写生字34个,认识部首1个。积累词语40个。

2、正确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古诗1首。

3、逐步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

4、激发学社我那个专心思考,尊敬师长、谦虚好勤学苦练的情感。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57个,正确书写生字40个,学习部首4个,积累词语45个。

2、正确朗读本单元6篇课文,边读边想。选背课文4节,古诗1首。

3、结合课文进行听说6次。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体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观察兴趣,激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

第四篇:二年级上古诗过级~

二上 基础 1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独坐敬亭山

唐:李 bai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5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过级诗目: D级

1.D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3.出塞

唐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级

1.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2.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3.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4.劝学

宋 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中空。5.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B级

1.对雪 唐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2.秋风引

唐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3.金陵图

唐代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3.乌衣巷

唐代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寒食

唐代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A 级

1.回乡偶书【其二】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征人怨

唐代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3.桂州腊夜

唐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4

秋日偶题

清 魏源

传舍官如住寺僧,半年暂主此荒城。湖边无处看山色,但爱千家带雨耕。

5.寄人

唐代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第五篇:二年级上学期古诗及欣赏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鬓毛衰: 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衰:衰败。

慈仁寺荷花池

(清)何绍基

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注释】

①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②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

③想见:由推想而知道。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

④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萤火虫:昆虫名,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诗。夏天夜晚,人们坐在荷花池边,看到天空的银河和池塘内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银河里一般。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水也没兴起波纹。可以想象,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水面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兼写,以动衬静。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写想象之景。实景写静,而想象中的虚景,却以萤火飞动,映入水中,以动写静,动与静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山亭夏日

(唐)高骈(pián)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作者小传】: 高骈(pián),字千里,唐代著名武将、诗人。【注释】:

1.水精帘:又作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2.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意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诗,主要是捕捉夏日凉快的一面,在炎夏或者烦闷气躁时读来倍感清凉安详。作者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绿树荫浓、池塘倒影,这些景象都可消除暑气,让人的心很自然的平静下来,如果再看到微风轻拂水晶帘,吹动满庭花香,那么就更能感觉出夏日的可爱,而不觉得它的漫长与闷热了。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诗的第三句中“水精帘动”是比喻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châ);微风吹来,水光潋(liàn)滟(yàn),碧波粼粼(lín),这一景象,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美妙而逼真,多美啊!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释】:

1.绥: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垂绥”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2.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3.流响: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4.疏桐: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5.居高:身在高处。

6.藉:借,凭借,借助。后两句指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简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 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绥(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杨义)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简析】: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长干曲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注释】:

1.长干:在金陵。

2.横塘:在今南京西南麒麟门外,与长干相近。3.九江:泛指江水,而非浔阳九江。

4.借问:船家女真直率也,才问罢郎家何处,不及回答,旋而自言横塘人。【简析】:

这两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 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现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沈熙乾)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题解】:

这是一首邀朋友喝酒的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时年四十六,正在江州司马任上。刘十九大概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名字不详。很多选本认为是彭城人刘轲,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考证,非也。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云:“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刘十九为河南登封县人。“十九”,是指排行。【句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晚来”,就是晚上。“来”,是语助词。“雪”,即下雪,此处用作动词。“无”,是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否”、“么”。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价说:“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千载下,如闻声口也。”

【评解】: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唐诗三百首》评价说:“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中国文学网 作者:陈才智)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释】:

1.宝剑:伍子胥过江,解剑曰渔:剑中有七星北斗文,其直千金。

2.赠:故人去长安,长安五陵多豪侠,不可无剑也,故解剑相赠以壮豪情凌云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何等珍贵,岂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 ;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 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登泰山

(明)杨继盛

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

【赏析】

泰山又称岱岳、岱宗,为五岳之首,历代文人学士,题咏者不知凡几,有才人之诗,有英雄志士之诗,有哲人之诗,登临赞颂,着眼不同,诗也各异其趣。作者这首《登泰山》诗,只有二十字,但内容独特,诗中无一字一句涉及泰山雄伟的形势与奇丽的景胜,纯从意理着笔,而意趣盎然发人遐思,可以说是志士之诗。

前二句表明作者之登泰山,是因有“欲小天下”之志,所以不辞登临绝顶,期以启迪心扉,开拓怀抱。《孟子·尽心上》载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盖谓所登愈高,则所见愈广,所视之对象亦愈见其小。鲁国在春秋时代,是一个地方千里的大国,但登上东山再看鲁国,立足点高了,鲁国的四境历历在目,所以鲁国也就显得小了。泰山巍峨宏伟,登上泰山,胸襟顿觉宽广,于是人们便产生了包举八荒、吞吐万象的气概,天下虽大,此时也就不显其大。“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天下也便显见其小了。“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旧注谓圣人之道无所不包,涵泳于圣人之道,便觉大道如日月之无所不照,与天地万物共生,与宇宙相终始。“登泰山而小天下”,道理正在于此。作者服膺儒家学说动,作此诗时正当英年,他登泰山的目的,本在于励志,并非来此游览风物、留连光景。所在在诗句中说:“志欲小天下,特来登泰山。”前句写因,后句以“特来”一词显示有此因,乃有此主观行动之果。惟其如此,所以不须在登临之后,写上“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中峰翠压徂徕色,绝顶青收碣石寒”(王世贞《登岱》)这样雄奇壮丽的诗句。

后二句另转一义,写登上泰山绝顶之后所产生的顿悟,使自己的心胸更加豁朗。“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作者此时不写纵观,不写俯视,只写仰观。只见泰山顶上,仍有悠然自在的白云,来往于太空浩气之间,因而意识到泰山虽然盘根齐鲁,耸峙苍穹,庄严伟大,但它的上面,却有飘浮的白云,岂非泰山之高也只是相对的。高峻的山岳之上,仍然有更高的东西,可见大道也并无止境,圣哲之人也从不以其所秉赋之道自满。山外更有高山,白云之上也还有日月星辰,此种理趣,本为人所周知,但无人道出,作者有感于此,可谓领悟独多。诗句虽极简朴,却能显示作者志在高远,不为物囿的执着追求精神;对于读者心智的启迪,也是无穷无尽的。

古诗

(东汉)无名氏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 《诗经》里面提到的一百三十二种植物中,作为蔬菜的大约有二十多种,如荇、荼、苕、荍、莱、芑之类,不过已退出餐桌,成了野生植物了,譬如葵菜即是。《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亨葵及菽”的诗句。这证明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生活在黄河流域地区的先民们已经以葵为蔬了。其它古籍也多有记载,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曰:“葵,菜也”,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述栽培冬葵的技术,并以《种葵》列为蔬类第一篇;元代王祯《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葵菜地位可见一斑,有的文献中干脆把葵尊为“百菜之主”了。葵菜本是我国古代先民日常食用的菜蔬之一,是一种非常古老又令人难以忘怀的蔬菜,它在汉朝极为盛行。大约在唐宋以后,因其它蔬菜的兴起,各地对葵的载种有所减少,到了明代已经很少有人种葵了。因为古人嫌弃冬葵“性太滑利”。明代的学者王世懋说:“古人食菜必曰葵,今乃竟无称葵,不知何菜当之”。

不过今天在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还有少量种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江南等地已开始恢复栽培。《内经·素问》中谈到了五谷、五畜、五果、五菜,其中五菜即:葵,韭,藿,薤,葱。葵者,现在一般称之谓冬葵。历史上葵有很多名字,有葵菜、露葵、冬葵菜、滑菜、卫足、马蹄菜、蕲菜、滑肠菜、金钱葵、金钱紫花葵、冬寒菜、冬苋菜、茴菜、滑滑菜、奇菜等称呼。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为滑菜。”葵菜的采摘,是割取大小、老嫩适当的茎叶食之。太嫩不足取,采摘了可惜;太老不可食用,且采摘慢了不利于葵菜生长。采摘冬苋菜,可视“初生叶大如钱”者,“日日常拔,看稀绸得所乃止”,“周而复始,日日无穷”。

葵菜开紫黄花或白花,很美。南朝鲍照有《园葵赋》极尽华美之辞:“......乃露乃映,勾萌欲伸,嫩华将放;霏云四委,飞雨轻洒,......春风夕来,秋日晨映,独酌南轩,拥琴孤听,篇章间作,以歌以咏。鱼深沉而鸟高飞,孰知美色之为正。”

葵菜在古代极为普通,又被古人喜爱,于是便和日常生活,品行道德联系在一起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北朝乐府民歌《长歌行》把园中绿色的葵菜比喻成人生,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莫到老年只能后悔而悲哀了。

还有民歌“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友莫羞贫,羞贫友不成。”从葵菜种植之法,引申交友之道,可谓语重心长。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朱大名去非。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何等珍贵,岂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 ;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下载二年级(上)古诗(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上)古诗(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集 1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①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一岁除:一年已过去。③屠苏:......

    二年级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落直下三千尺,疑......

    二年级古诗

    二年级古诗 1. 《池上》(唐) 白居易9. 《所见》(清) 袁枚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二年级必备古诗

    二年级必背古诗词 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推荐]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 1.游子吟(yín)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

    古诗(上)

    一、按要求默写。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本诗点睛之笔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

    小学二年级上必背古诗(精选五篇)

    二年级上必背古诗 1.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