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课程的考试 70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根据本讲,法国大革命中,()率先发起的反抗为未来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革命的先声。
A.僧侣 B.资产阶级 C.贵族 D.农民
2.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3.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
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4.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
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根据本讲,托克维尔所强调的,也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和()。
A.断层性 B.连续性 C.暴力性 D.反复性
2.根据本讲,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原因是()和()之间的矛盾。
A.利益集团 B.国家的发展逻辑 C.宗教分裂 D.军事叛变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3.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4.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正确 错误
第二篇: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2.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3.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4.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a.文人政治家 b.军事领袖 c.专制政府 d.民主政府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托克维尔所强调的,也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和()。a.断层性 b.连续性 c.暴力性 d.反复性
2.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下没有()自由和()自由,致使每一种公众激情都乔装成哲学;政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a.政治 b.出版 c.游行 d.言论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4.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正确
错误篇二:《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二o一三年十一月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二o一三年十一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导读,具体的题目是走向平等自由之路,在讲课之前我想跟大家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影响史。这本书是在1959年出版的,出版的当时这个作者托克维尔他非常不自信的在给他英国妻子写信中写到,他说我这本书可能不会讨好任何一派,保皇党也不会看到一个旧制度的完美的图片,革命派可能也看不到对革命的赞赏。只有自由派可能会喜欢,但是自由派又非常少,所以他对这本书的前途非常担忧。但是没想到,他在1956年出版之后,他1959年去世,他去世之前这本书就已经再版了四次,而且相继被翻为各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而我们国家是在135年之后才有了中译本,当然这主要是有政治的和历史的一些原因。
一、大革命和旧制度概要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这本书,所以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把法国旧制度的情况和革命进程,革命结果大致的线索跟大家描述一下,这样呢大家也容易理解书本身所指的内容。
首先呢跟大家讲一下法国的旧制度,法国的旧制度其实是在欧洲是最经典的封建制度,所谓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就是他造成的是一个等级制,所谓等级制是这个社会中他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其他不是僧侣,不是贵族的,都属于第三等级,包括什么土地上的农民,包括工商业章,其他市民啊等等,这些都是第三等级,而这个等级是怎么建立的呢,他是在公元四到五世纪的时候,蛮族入侵,进入到了法国土地的时候,当时蛮族入侵的军事首领,他为了上次他底下的亲兵,没有东西赏赐,他只有是赏赐土地,那赏赐土地的时候就划这一块给他,划那一块给他。划这土地的同时,他同时把土地连通土地上的人民赏赐给他了,这样一来呢,就在得到这个土地的亲兵,最后就演变成领主,所以领主就是,他是这片领土的主人。而在这个领土上的人民,是从从属于他的臣民。这个领主呢,他对国
王效忠是用打仗服兵役这样一种形式效忠。而底下的臣民他要对领主尽义务的是要给他服劳役,地租,要给他食物地租,要给做种种事儿,甚至包括什么打扫卫生,看孩子等等,而这个领主呢,这个领地本身就是属于那个领主的,封建主的。大小不同的领主,也后来我们所只有的法国贵族的公侯伯子男。他们是因出身而造成的贵族。就咱们所说封建社会是出身的不平等。就你永远不可能。因为当初你不是贵族阶层里的,你永远不可能是贵族。这是当时旧制度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等级制,就是不平等。
第二个特征就是封建专制制度,所谓封建专制,咱们知道路易十四,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路易十四他所造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专制制度,一切都是他的。他最经典的话就是朕即国家,我就是这个法兰西。他把所有的权力都掌在自己手里。那大家可能会问了,贵族干吗呢,贵族他不是在底下还有他的权力,他掌握地方权力,这就是专制制度和贵族制度他们本身共融在一体,他们矛盾所在,路易十四他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为了削弱大贵族的权力,他呢,建立一个凡尔赛宫,这大家都知道,极尽奢华,建立一个凡尔赛宫,建立一个凡尔赛宫它的一个政治目前就是要把贵族从剥离他们和他们领主上人民的关系,使他们集结到凡尔赛宫来,铸建以他所派的行政官员,咱们现在说官僚体制,以官员去取代原来的贵族。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法国旧制度特点,第一,不平等,三个等级制,而这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用祷告为国王服务,第二等级用剑用战争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呢,承担着全部的国家的财政负担,因为第一第二等级他是也免税权的。这时当时的一个极不合理极不公平极不平等的这样一个贵族体制。这是大革命前的大致状况。
我再跟大家介绍一下大革命中,革命的状况。革命开始呢是1789年5月份召开三级会议为开始点的,当时并不是想革命,当时是因为国王要贵族纳税,因为国家财政困难,要贵族纳税,贵族拒不纳税,因为他们有史以来,从来都不纳税,所以他们要求召开三级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三级会议是什么呢,是法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会议,这个会议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是征收新税的时候召开三级会议,批准征收新税。在王权最鼎盛的时候,路易十四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开这个会议了。国王本身就是我要征新税,我就有权征新税。而现在当贵族反叛国王的时候,他就要召开三级会议,召开三级会议之前呢,全国有一个,后来看是革命动员过程。要求各个等级,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他们分别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当时叫陈情书。陈情书的起草过程等于一场革命的发动。因为人们都在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我想怎么着,我想怎么,而这时候大家想到,法国的旧制度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旧制度,不再是路易十四时代的,这时候新的精神,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都出现了,人们思想都受了这个引导,所以人们要求改变现状。最后第三等级的会议召开之后,原来是按等级投票,每一个等级投一票,所以一共就三票,僧侣和贵族很显然是站在维护通知阶级的,再一个就是说第三等级。第三等级永远是一票,其他两个等级呢他是两票,这个会议召开呢就是第三等级要求按人头投票,因为第三等级他们最大的长处,他们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人数多。所以这样呢就人们寄希望于第三等级会
议发生变化,其实是对过去的表面上是个程序上的变化,其实是对旧制度的一个革命性的推翻。人们都在等着,就寄希望于这个三级会议,人们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这个时候人们等不及了。因为这个会议没有满足人们的欲望。所以等不及了,咱们只是,7月14号,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个作为革命的开始。当时很有意思的一个镜头就是仆从跑到国王路易十六哪儿去,说国王不好了,说市民暴动了,他说是一场骚乱吗,他说,不,这是一场革命。就这时候人们已经看到,革命已经爆发了,已经像摧毁一切的这样一种形式爆发了,真正爆发之后呢,法国革命和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是他一波又一波的革命者投身与革命,然后后来的革命者把前面的革命者又推向前进,推上断头台,把革命推向前进。先是代表大资产阶级,代表贵族的,他们被称作是斐扬派,斐扬派他们要实行一定的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啊等等,就是废除贵族的免税特权等等。但是后面这个阶级,他们按照理想的要求,觉得还不够,还要往前推,第二个是吉伦特派,吉伦特派把前面一派推向断头台之后,他们推行更激进的革命,制革更激进的革命就是他要把国王杀死,然后送上断头台,满足工商业者的要求,把革命推向前进。到后来,连吉伦特派也不能满足,因为以平等的要求来进行号召,进行革命,它是一个非常激进的,能够调动最底下处于不平等阶层体制下最底层人民的革命能动性,所以他们第三代上来的雅各宾派,雅各宾派又吉伦特派推向了断头台,然后他们推行更激进的,比如平分土地等等。法国一个很特殊的一个国界环境就是,当法国进行革命的时候,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来遏制法国革命,括已经进行了革命的英国,英国组织反法联军,扼杀法国革命,法国革命一次两次三次粉碎干涉军。革命这样振荡,一步一步往前推,在这个推的过程中呢,断头台垫地,革命在吞噬自己的儿子,把原来的革命者一波一波的推下去,最后达到革命的顶峰,其实这个革命的顶峰已经超过了法国所能允许的法国历史所能允许的一个限度。这样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已经疲惫了,革命停不下来,人们需要秩序的时候,这个时候,咱们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八零几年,拿坡仑回来,他作为执政府,实施了午夜政变,最后他建立起来了拿坡仑帝国,而拿坡仑帝国呢,他是怎么样一个,他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统治,或者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统治的一个帝国。他甚至比被推翻的那个旧制度更加专制,他尽管设了几个院,什么保民院什么等等,一个学者对他的评价就是,他对宪法起草过程是从左手到右手。其实他操纵了所有的过程,尽管表面上是民主的形式。这样一个帝国建立,他其实是以革命的名义建立的。因为他的名言就是说,我就是大革命,和前面的路易十四,朕即国家基本是相似的。就是说法国在经过了个革命的过程,推翻了那种专制,最后出现的还是一个专制的国家。拿坡仑领导了,他确实是通过拿坡仑法典把法国革命基本的成果,比如说小土地制度,固定下来,私有权,咱们所说的物权法,固定下来,而且他一个最大功绩就是他领导法国打败了几次反法联盟,但是他走的太远了,他再往前走已经为欧洲所不允许,法国也无能为力了,在欧洲的反法联盟的情况下,拿坡仑帝国倒台,倒台之后出现的是什么,是复辟王朝回来,复辟王朝再回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是
说,过去的25年他们什么都没学会,什么也没有忘记。回来的贵族,他要想重新回到大革命之中他所失去的一切,要找会他的一切,土地啊,爵位啊,他的特权等等,但是法国人民不允许了,中间出现一个拿坡仑的百日王朝,拿坡仑就兵不血刃,带着一千骑兵在法国登陆以后,然后直接走到了巴黎,人们就希望英雄再来主持他们,但是又为当时的封建制度所不允许,封建的欧洲所不允许,最后出现了复辟王朝,复辟王朝之后,1830年又出现一场革命,建立了西野王朝,西野王朝之后呢,1848年,法国再一次出现革命,这次人民又要求共和,但是又没有成功,最后出现的是什么,是第二帝国,1851年建立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帝国,它是拿坡仑的侄子,咱们知道波拿巴,他顶着拿坡仑的旗号,头上有拿坡仑的光环,人们就相信他,因为那是选出的皇帝,他是靠民主的方式选出这个皇帝,推上了领导的位置,这时候他又实行专制,但是到末期的时候,到第二帝国末期的时候,开始了一些自由的改革,最后呢,法国才真正朝向了他革命者当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最后到了1875年的时候,第二帝国已经垮台了,这个时候,法国才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法案通过之后,共和国还是摇摇欲坠,意识到一战前咱们看到法国政府也非常软弱,一直到二战之后,到1958年的时候,戴高乐再次出山的时候,他对前面的法国整体的改革,一改革就是第五共和国,第四共和国和前面第三共和国,所不同之点就是他提高了行政权力,提高了政府的权威提高了总统的权力,然后保留的人们的选举制度。而总统是人民选出来的,直接选举出来的。这样一来,就是说法国他最后他希望的一个,就是说,这是法国革命的结果,就是说,他希望一个能以他们的名义来掌控的一个政府,这时对法国民族特性的一个看法。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大致的法国革命前革命后的过程,而这个国家恰恰是我们理解旧制度和大革命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实中去理解托克威尔如何进行思考的。下面呢我们就开始解读接制度与大革命。
就这样一本小书,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说明这本书本身它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和智慧肯定它是会超越时代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大家要学这本书的原因。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这本书具体内容,背景、内容、影响和意义。
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讲,首先第一个是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思考,第二个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就是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三个是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吗?这里对是否要进行革命提出了置疑,当然最主要是对托克维尔的置疑。第四个我们要讲的话是法国革命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二、革命的震荡与时代的思考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出现的背景,这本书是在1956年出版的,当时在18—19世纪,正是西方要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转型的一个时代。在当时整个时代的主题就是如何
在摧毁传统的封建的制度之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是当时人们所思考的中心问题。托克维尔他也说,他说不只是法国和欧洲已经公开显明的这是旧的社会制度已经永远消失了。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贵族制消失的废墟之上,如何进一步和审慎的重组一个没有君主制的新的民主社会。
就是说这个课题是当时整个时代思考的课题,如何建立新的民主社会?它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所以托克维尔他所要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思考,解答的是这样一个时代要思考的问题。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我们再看看法国,法国从1789年革命爆发到1814年,拿坡仑帝国垮台。法国在革命的浪潮中翻滚了1/4世纪,当时的人们在创造历史,但是没有人来精心来思考历史。当革命振荡余波消逝之后,人们才开始了对革命的反思,对历史的思考。
19世纪在法国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学家,而且非常著名,这些人基本上都出生在革命的动荡年代。而且他们亲身经历了革命的这种时代,他看到了阶级之间的碰撞,所以他们在聚焦革命这个核心命题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都用企业斗争的观点来解释法国大改革。他们或者是描述,或者是讴歌,或者是复活革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而他们这些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作为一种思想的遗赠给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源泉。
在这一些关于法国革命的历史中只有托克维尔他是卓尔不群的。他不站在任何阶级的立场上,既不批判,也不讴歌。他没有很偏执的明确的立场,而恰恰是从历史出发。他的研究应该说是卓尔不群的,把19世纪法国革命的研究推向了最高峰。他这本书里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是穿越时代和跨越国界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他的思想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这本书是在1850年酝酿的,这个时候大革命已经过去了30年,30年是一个足以让人们有历史眼光的一个时段。虽然革命的振荡的余波还在存在着,革命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但是人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它了。当时托克维尔刚刚写完《论美国的民主》,这是他的另一篇名著。而且因此获得了法国科学院院士的一个称号,这个时候在1850年12月的时候,他就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说我一直在酝酿写一本新著。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设法说明使人们明白构成这个时代链条的主要环节,那些重大事件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他认为这些思想不仅应该涉及那个时期,而且要涉及此前和此后的时期,涉及他的特点,涉及完成帝国的那位卓越人物。当然指的是拿坡仑,涉及他给法国大革命的运动、国家命运以及真个欧洲命运所昭示的方向。
从他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托克维尔他所要做的不是叙述历史,而是思考历史。不是涉及某一段的具体的历史,而是要昭示发展方向的历史。他认为要把他强力的光线,投向前一个时代和后一个时代的历史思考。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托克维尔选择篇三: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
错误 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正确
错误
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 托克维尔。
正确
错误
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
错误
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正确
错误
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
错误
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
错误
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
错误
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
错误
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16-17 17-18 18-19 19-20
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
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
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
宗教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工农阶级
中产阶级
16、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
雅克卢梭
涂尔干
托克维尔
17、()法国出现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大都亲身体验过革命的剧烈变革,感受了阶级之间的碰撞。19世纪 18世纪初 19世纪末 18世纪
18、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在聚焦法国革命这个核心命题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革命。
叙述
讴歌
复活
以上都是
19、《美国的民主》 第二卷是在()年完成。1835 1840 1845 1855 20、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年后,有了中译本。125 130 135 140
21、大革命是在()的情况下爆发的。
经济相对繁荣
经济相对没落
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
22、()的发展使得贵族不再行使中世纪以来的管理职能,但贵族还享受着免税特权和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优先的特权,这使得法国的封建权利特别不能容忍,比在其他国家更加令人民憎恶。
革命制度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专制王权
23、统治阶级已经无“资格”,也无“能力”来治理国家了,“资格”关系到()。
治理的“技艺”
合法性问题
贵族发展
资产阶级
24、根据本讲,贵族的没落不仅体现在(),还表现在他们不能审时度势。
情感
经济
政治 文化
人性
25、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
1848年革命》
《论美国的民主》
《理想国》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旧制度与大革命》
26、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第三篇:《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二O一三年十一月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二O一三年十一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导读,具体的题目是走向平等自由之路,在讲课之前我想跟大家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影响史。这本书是在1959年出版的,出版的当时这个作者托克维尔他非常不自信的在给他英国妻子写信中写到,他说我这本书可能不会讨好任何一派,保皇党也不会看到一个旧制度的完美的图片,革命派可能也看不到对革命的赞赏。只有自由派可能会喜欢,但是自由派又非常少,所以他对这本书的前途非常担忧。但是没想到,他在1956年出版之后,他1959年去世,他去世之前这本书就已经再版了四次,而且相继被翻为各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而我们国家是在135年之后才有了中译本,当然这主要是有政治的和历史的一些原因。
一、大革命和旧制度概要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这本书,所以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把法国旧制度的情况和革命进程,革命结果大致的线索跟大家描述一下,这样呢大家也容易理解书本身所指的内容。
首先呢跟大家讲一下法国的旧制度,法国的旧制度其实是在欧洲是最经典的封建制度,所谓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就是他造成的是一个等级制,所谓等级制是这个社会中他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其他不是僧侣,不是贵族的,都属于第三等级,包括什么土地上的农民,包括工商业章,其他市民啊等等,这些都是第三等级,而这个等级是怎么建立的呢,他是在公元四到五世纪的时候,蛮族入侵,进入到了法国土地的时候,当时蛮族入侵的军事首领,他为了上次他底下的亲兵,没有东西赏赐,他只有是赏赐土地,那赏赐土地的时候就划这一块给他,划那一块给他。划这土地的同时,他同时把土地连通土地上的人民赏赐给他了,这样一来呢,就在得到这个土地的亲兵,最后就演变成领主,所以领主就是,他是这片领土的主人。而在这个领土上的人民,是从从属于他的臣民。这个领主呢,他对国王效忠是用打仗服兵役这样一种形式效忠。而底下的臣民他要对领主尽义务的是要给他服劳役,地租,要给他食物地租,要给做种种事儿,甚至包括什么打扫卫生,看孩子等等,而这个领主呢,这个领地本身就是属于那个领主的,封建主的。大小不同的领主,也后来我们所只有的法国贵族的公侯伯子男。他们是因出身而造成的贵族。就咱们所说封建社会是出身的不平等。就你永远不可能。因为当初你不是贵族阶层里的,你永远不可能是贵族。这是当时旧制度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等级制,就是不平等。
第二个特征就是封建专制制度,所谓封建专制,咱们知道路易十四,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路易十四他所造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专制制度,一切都是他的。他最经典的话就是朕即国家,我就是这个法兰西。他把所有的权力都掌在自己手里。那大家可能会问了,贵族干吗呢,贵族他不是在底下还有他的权力,他掌握地方权力,这就是专制制度和贵族制度他们本身共融在一体,他们矛盾所在,路易十四他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为了削弱大贵族的权力,他呢,建立一个凡尔赛宫,这大家都知道,极尽奢华,建立一个凡尔赛宫,建立一个凡尔赛宫它的一个政治目前就是要把贵族从剥离他们和他们领主上人民的关系,使他们集结到凡尔赛宫来,铸建以他所派的行政官员,咱们现在说官僚体制,以官员去取代原来的贵族。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法国旧制度特点,第一,不平等,三个等级制,而这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用祷告为国王服务,第二等级用剑用战争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呢,承担着全部的国家的财政负担,因为第一第二等级他是也免税权的。这时当时的一个极不合理极不公平极不平等的这样一个贵族体制。这是大革命前的大致状况。
我再跟大家介绍一下大革命中,革命的状况。革命开始呢是1789年5月份召开三级会议为开始点的,当时并不是想革命,当时是因为国王要贵族纳税,因为国家财政困难,要贵族纳税,贵族拒不纳税,因为他们有史以来,从来都不纳税,所以他们要求召开三级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三级会议是什么呢,是法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会议,这个会议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是征收新税的时候召开三级会议,批准征收新税。在王权最鼎盛的时候,路易十四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开这个会议了。国王本身就是我要征新税,我就有权征新税。而现在当贵族反叛国王的时候,他就要召开三级会议,召开三级会议之前呢,全国有一个,后来看是革命动员过程。要求各个等级,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他们分别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当时叫陈情书。陈情书的起草过程等于一场革命的发动。因为人们都在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我想怎么着,我想怎么,而这时候大家想到,法国的旧制度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旧制度,不再是路易十四时代的,这时候新的精神,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都出现了,人们思想都受了这个引导,所以人们要求改变现状。最后第三等级的会议召开之后,原来是按等级投票,每一个等级投一票,所以一共就三票,僧侣和贵族很显然是站在维护通知阶级的,再一个就是说第三等级。第三等级永远是一票,其他两个等级呢他是两票,这个会议召开呢就是第三等级要求按人头投票,因为第三等级他们最大的长处,他们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人数多。所以这样呢就人们寄希望于第三等级会议发生变化,其实是对过去的表面上是个程序上的变化,其实是对旧制度的一个革命性的推翻。人们都在等着,就寄希望于这个三级会议,人们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这个时候人们等不及了。因为这个会议没有满足人们的欲望。所以等不及了,咱们只是,7月14号,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个作为革命的开始。当时很有意思的一个镜头就是仆从跑到国王路易十六哪儿去,说国王不好了,说市民暴动了,他说是一场骚乱吗,他说,不,这是一场革命。就这时候人们已经看到,革命已经爆发了,已经像摧毁一切的这样一种形式爆发了,真正爆发之后呢,法国革命和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是他一波又一波的革命者投身与革命,然后后来的革命者把前面的革命者又推向前进,推上断头台,把革命推向前进。先是代表大资产阶级,代表贵族的,他们被称作是斐扬派,斐扬派他们要实行一定的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啊等等,就是废除贵族的免税特权等等。但是后面这个阶级,他们按照理想的要求,觉得还不够,还要往前推,第二个是吉伦特派,吉伦特派把前面一派推向断头台之后,他们推行更激进的革命,制革更激进的革命就是他要把国王杀死,然后送上断头台,满足工商业者的要求,把革命推向前进。到后来,连吉伦特派也不能满足,因为以平等的要求来进行号召,进行革命,它是一个非常激进的,能够调动最底下处于不平等阶层体制下最底层人民的革命能动性,所以他们第三代上来的雅各宾派,雅各宾派又吉伦特派推向了断头台,然后他们推行更激进的,比如平分土地等等。法国一个很特殊的一个国界环境就是,当法国进行革命的时候,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来遏制法国革命,括已经进行了革命的英国,英国组织反法联军,扼杀法国革命,法国革命一次两次三次粉碎干涉军。
革命这样振荡,一步一步往前推,在这个推的过程中呢,断头台垫地,革命在吞噬自己的儿子,把原来的革命者一波一波的推下去,最后达到革命的顶峰,其实这个革命的顶峰已经超过了法国所能允许的法国历史所能允许的一个限度。这样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已经疲惫了,革命停不下来,人们需要秩序的时候,这个时候,咱们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八零几年,拿坡仑回来,他作为执政府,实施了午夜政变,最后他建立起来了拿坡仑帝国,而拿坡仑帝国呢,他是怎么样一个,他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统治,或者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统治的一个帝国。他甚至比被推翻的那个旧制度更加专制,他尽管设了几个院,什么保民院什么等等,一个学者对他的评价就是,他对宪法起草过程是从左手到右手。其实他操纵了所有的过程,尽管表面上是民主的形式。这样一个帝国建立,他其实是以革命的名义建立的。因为他的名言就是说,我就是大革命,和前面的路易十四,朕即国家基本是相似的。就是说法国在经过了个革命的过程,推翻了那种专制,最后出现的还是一个专制的国家。拿坡仑领导了,他确实是通过拿坡仑法典把法国革命基本的成果,比如说小土地制度,固定下来,私有权,咱们所说的物权法,固定下来,而且他一个最大功绩就是他领导法国打败了几次反法联盟,但是他走的太远了,他再往前走已经为欧洲所不允许,法国也无能为力了,在欧洲的反法联盟的情况下,拿坡仑帝国倒台,倒台之后出现的是什么,是复辟王朝回来,复辟王朝再回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是说,过去的25年他们什么都没学会,什么也没有忘记。回来的贵族,他要想重新回到大革命之中他所失去的一切,要找会他的一切,土地啊,爵位啊,他的特权等等,但是法国人民不允许了,中间出现一个拿坡仑的百日王朝,拿坡仑就兵不血刃,带着一千骑兵在法国登陆以后,然后直接走到了巴黎,人们就希望英雄再来主持他们,但是又为当时的封建制度所不允许,封建的欧洲所不允许,最后出现了复辟王朝,复辟王朝之后,1830年又出现一场革命,建立了西野王朝,西野王朝之后呢,1848年,法国再一次出现革命,这次人民又要求共和,但是又没有成功,最后出现的是什么,是第二帝国,1851年建立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帝国,它是拿坡仑的侄子,咱们知道波拿巴,他顶着拿坡仑的旗号,头上有拿坡仑的光环,人们就相信他,因为那是选出的皇帝,他是靠民主的方式选出这个皇帝,推上了领导的位置,这时候他又实行专制,但是到末期的时候,到第二帝国末期的时候,开始了一些自由的改革,最后呢,法国才真正朝向了他革命者当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最后到了1875年的时候,第二帝国已经垮台了,这个时候,法国才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法案通过之后,共和国还是摇摇欲坠,意识到一战前咱们看到法国政府也非常软弱,一直到二战之后,到1958年的时候,戴高乐再次出山的时候,他对前面的法国整体的改革,一改革就是第五共和国,第四共和国和前面第三共和国,所不同之点就是他提高了行政权力,提高了政府的权威提高了总统的权力,然后保留的人们的选举制度。而总统是人民选出来的,直接选举出来的。这样一来,就是说法国他最后他希望的一个,就是说,这是法国革命的结果,就是说,他希望一个能以他们的名义来掌控的一个政府,这时对法国民族特性的一个看法。
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大致的法国革命前革命后的过程,而这个国家恰恰是我们理解旧制度和大革命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实中去理解托克威尔如何进行思考的。下面呢我们就开始解读接制度与大革命。
就这样一本小书,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说明这本书本身它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和智慧肯定它是会超越时代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大家要学这本书的原因。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这本书具体内容,背景、内容、影响和意义。
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讲,首先第一个是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思考,第二个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就是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三个是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吗?这里对是否要进行革命提出了置疑,当然最主要是对托克维尔的置疑。第四个我们要讲的话是法国革命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二、革命的震荡与时代的思考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出现的背景,这本书是在1956年出版的,当时在18—19世纪,正是西方要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转型的一个时代。在当时整个时代的主题就是如何在摧毁传统的封建的制度之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是当时人们所思考的中心问题。托克维尔他也说,他说不只是法国和欧洲已经公开显明的这是旧的社会制度已经永远消失了。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贵族制消失的废墟之上,如何进一步和审慎的重组一个没有君主制的新的民主社会。
就是说这个课题是当时整个时代思考的课题,如何建立新的民主社会?它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所以托克维尔他所要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思考,解答的是这样一个时代要思考的问题。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我们再看看法国,法国从1789年革命爆发到1814年,拿坡仑帝国垮台。法国在革命的浪潮中翻滚了1/4世纪,当时的人们在创造历史,但是没有人来精心来思考历史。当革命振荡余波消逝之后,人们才开始了对革命的反思,对历史的思考。
19世纪在法国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学家,而且非常著名,这些人基本上都出生在革命的动荡年代。而且他们亲身经历了革命的这种时代,他看到了阶级之间的碰撞,所以他们在聚焦革命这个核心命题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都用企业斗争的观点来解释法国大改革。他们或者是描述,或者是讴歌,或者是复活革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而他们这些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作为一种思想的遗赠给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源泉。
在这一些关于法国革命的历史中只有托克维尔他是卓尔不群的。他不站在任何阶级的立场上,既不批判,也不讴歌。他没有很偏执的明确的立场,而恰恰是从历史出发。他的研究应该说是卓尔不群的,把19世纪法国革命的研究推向了最高峰。他这本书里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是穿越时代和跨越国界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他的思想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这本书是在1850年酝酿的,这个时候大革命已经过去了30年,30年是一个足以让人们有历史眼光的一个时段。虽然革命的振荡的余波还在存在着,革命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但是人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它了。当时托克维尔刚刚写完《论美国的民主》,这是他的另一篇名著。而且因此获得了法国科学院院士的一个称号,这个时候在1850年12月的时候,他就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说我一直在酝酿写一本新著。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设法说明使人们明白构成这个时代链条的主要环节,那些重大事件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他认为这些思想不仅应该涉及那个时期,而且要涉及此前和此后的时期,涉及他的特点,涉及完成帝国的那位卓越人物。当然指的是拿坡仑,涉及他给法国大革命的运动、国家命运以及真个欧洲命运所昭示的方向。
从他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托克维尔他所要做的不是叙述历史,而是思考历史。不是涉及某一段的具体的历史,而是要昭示发展方向的历史。他认为要把他强力的光线,投向前一个时代和后一个时代的历史思考。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托克维尔选择了法国大革命来做准备,他为了完成他这个思考,他为这本书做了五年的精心准备,很艰苦卓绝的材料准备。最后在1956年的时候,这个旧制度与大革命出版了。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都有了一本,而中国是在136年之后有了这个中译本。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这本书,它其实是由问题组成,它不像一般的历史从头叙述到尾。它是由问题组成,这本书一共是三编,由25个问题组成。每一个问题都只逼法国革命法国历史的深处,而有学者说,说他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写成一本书。我想真正做起研究来可能不一定是一本书就能够完成的。所以他这问题提出的都非常尖锐,我们举一个要领,我们大家看一下。我相信大家手里也都有这本书,他提出问题,法国革命如何是以一场宗教革命形式开始的政治革命,其原因何在?何以几乎全欧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如何到处限于崩溃?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使人憎恨?法国特有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这些如此相似的人,如何比以往更加风格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
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如何导致了几乎使所有旧制度灭亡的毙命?这种制度下自由的种类及其大革命的影响,尽管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进步,和与18实际法国农民的处境竟比13世纪还糟。下面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到了18世纪中叶,文人何以成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结果如何? 法国何以先要革命后要自由。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制度最繁荣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何以减轻了人们的负担,反到激怒的人民,何以一次巨大的行政革命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大革命如何从以往事物中自动产生,这里我仅仅是列举了它其中的这些问题,其他还有很多问题,涉及了法国的方方面面。
从刚才我们念的这些问题里大家可以看到,这连串的问题,它中心围绕的就是探讨法国革命如何发生。想揭示旧制度和大革命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内在的历史联系。它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他究竟要揭示什么问题? 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他在自己写的前沿中,他对自己写作的目标有了非常明确的表述。
他说我献给公众的这部著作的宗旨是要阐明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伟大革命为什么爆发于法国,而不是在别处?为什么他好像自发产生于他即将摧毁的那个时代。最后旧君主制怎么会如此彻底,如此突然的垮台?首先我要和他们一起经历1789年最初时期,那个时候对平等与自由的热爱,共同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不仅想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建立自由的制度。不仅要摧毁各种特权,而且要确认各种权利使之神圣化。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他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他,而且在很长时间内,他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人不得安眠。
另外他还要进一步揭示什么?他说在阐释大革命进程的时候,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国人,由于哪些事情,哪些错误,哪些失策最终抛弃了他们最初的目的,忘却了自由,那这里他所说的忘却了自由,他们追寻的是平等。而只想成为平等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利取消了以如此高昂的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了空洞无物的自由的表象。
这个政府如何把选举人的普选权标为人们的主权,而选举人既不明真相,又不能共同议政,同时不能进行选择。他如何把议会的屈从和默认认为表决权。这里他想说的是拿坡仑时代,它是以平等的名义,以人民的名义,大革命的名义最后剥夺了人们的自由,这里面实际上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革命是以自由和平等的名义而进行的。最后人们失去了自由,争取的是平等,所以这个也是法国特色。这是法国革命不同于其他革命,不同于当时进行的美国革命的另一个特点。它更主要目标是争取平等,所以我们把我们这个题目定为走向平等自由之路。大家可能会以为,平等自由,自由平等,原本就是咱们一般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为什么把它给区别开来。
首先在历史上它就是不一样的,争取平等是人人一致的,争取自由是思想行动经济方面的自由,而在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完全一样。他们的内涵本身也是不相同的,这可能涉及到其他的问题,更广大更深刻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做展开。不过有一点想提醒大家,就是在法国,它更主要的是以平等的名义,是因为法国社会的不平等而造成这场革命。所以贯穿于全书的一个最中心的思想,最主要的思想就是如何来建一个平等的社会。所以这是当时法国所要解决的主要内容,也是托克维尔所思考的最中心的内容。
通过刚才我们对这个书的大致介绍,可能大家也能看到。正式在对诸如革命如何爆发,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的关系,经济繁荣对革命的启示,政府改变对革命的影响等等这样的问题思考中,托克维尔完成了他俯拾即是的真知卓见。也完成了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哲学的思考。刚才我们介绍的是这本书产生的背景,和他写这本书当时的主要目的和这本书的结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因为刚才我们跟大家说了,它是由20多个问题组成,我们在介绍的时候想就主要的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主要是引导大家去如何理解如何阅读它这本书。我想这里我们主要举几个例子想说明它怎样来阐释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
首先第一个是社会不平等与贵族的没落,这是第一个他要解释的问题。第二个是民讼怨恨情绪的增长。第三个是经济繁荣时期人们的欲望。第四个是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第五个是政治自由的缺失与革命话语的引导。从这几个方便看它是怎么样把他的目光射向法国的内部来寻找旧制度和大革命的联系。
首先看第一点社会的不平等和贵族的没落。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法国大革命它不是在经济非常困窘的情况下爆发的。它是在经济相对繁荣的情况下爆发的,革命的原因不是经济贫困。贫困有时候会引起骚乱,但不能够造成这样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中的不平等,所以革命它是源自于它所针对的旧制度的腐朽和旧制度统治者的没落。
当时的革命它主要起源于社会不平等,所以这里我们首先要看一下,当时法国的这个封建制度,原本就是非常非常的不平等,是严重的不平等。社会的权利,一个power,一个right,他们是完全不平等的。正是这样的不平等,导致了对现行制度的一种怨恨,最终导致了革命。法国的贵族制度在欧洲是非常典型的,它建立起来,它是以等级制度著称,所谓等级制度就是在法国制度封建它是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等级,用祷告为国王服务。第二个等级是贵族等级,它是以剑为国王服务,就是当兵打仗这样一个形式来为国王服务。第三个等级是所有的除了僧侣和贵族之外的人都算第三等级,不管你是有钱没钱,是农民还是本家资产阶级,还是工商业者,那时候不能说完全的这样一个资产阶级的存在,但至少工商业是存在的。所以除了贵族和僧侣之外,这个第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它是一种什么状态?每一个等级之间都是有隔断的,是不可以流通的。
就是咱们所说的那种出身的不平等,而且是完全封闭的不平等,你出生贵族就是贵族,如果你出身不是规则,永远不可能得到贵族。贵族僧侣第一第二登记,他们享受什么特权呢?就是第一第二登记他们是免税的。当然现在研究他们免税也不是完全的。但至少在理论上他们是免税的,而国家的其他的所有的财政负担都落在了第三等级身上,所以这个对权利上是极端的不平等。这样一种不平等的状态,本身就造成了社会的差异极大。
咱们知道社会差异太大了,它会造成问题,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在专制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憎恨。而到大革命之前,人们对等级制度是非常非常憎恨,原因是在于什么呢?不仅是这个制度本身不平等,而且贵族没落了。为什么说贵族没落了?它和这个等级制度有什么关系?法国的贵族建立过程是这样,当蛮族入侵的时候,军事首领他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他在论功行赏的过程中,他就把特地划成一块一块的,分给他底下亲兵。他在划分土地的同时,这个土地上的人民也都划给了这个亲兵,这些亲兵后来就发展成为法国的贵族,他们以剑为国王服务。
他们既然是成为土地上的领主,他们只大兵打仗来尽他的义务。他对比人民他是有一定的责任的,这个责任是什么?就是说你给我服劳役,就是他底下人民可能以各种方式为他服劳务,他对底下的臣民他是有一定意义的。他要实施管理,当你家里出现天灾人祸的时候,或你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他要进行一定的所谓庇护。这样就是一个在西欧来讲,非常经典的一个庇护制。但是随着法国专职王权的发展,这个贵族他不再行使中世纪以来的管理职能,那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贵族,他有的贵族非常大,王权在建立的过程中,他首要的目标要剥夺削弱贵族在地方上的势力。咱们大家知道的很著名的凡尔赛宫,光知道它是凡尔赛宫古典主义的经典建筑。它的一个非常大的政治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路易十四他为了削弱贵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他建了这么个宫殿。邀请那些大贵族们在宫殿里每日的狂欢举行宴会。人们都希望享受,希望在国王面前来邀宠。所以用托克维尔的话说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民,而他们展现他们唯一伟大之处的平台就是在凡尔赛宫里。
这样一来就造成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就是贵族脱离了原来在他突然上的人民。他也不再行使对土地上的人民进行管理的这样一种职能,不再行使这个职能,他所失去的是人民这个权利的核心,而他同时所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是和国王较劲,和国王叫板的这样一个基础。因为他不再是统领人民了,他只在凡尔赛宫里过那种宫廷生活。所以这样一来,就等于说王权在加强的过程中使得贵族逐渐的失去了或者不再行使中世纪以来他在地方上的管理职能。贵族的生活发现这样的变化,这是大贵族,小贵族,他们当然不能被国王邀请到宫殿去,小贵族原本他们就不用种地,不用去做事,所以他在乡间闲散着。不干别的,只是令人讨厌。因为他利用他的种种特权,他这个特权不仅仅是不交税,不交税仅仅是其中之一。
比如他佩戴这个剑,比如他穿什么衣服,很多很多特权。再比如,如果你修道,走道路等等都必须在领主他所属的道路你都要纳税。所以这样一来小贵族在相间中利用他的特权来生活着。大贵族也不再行使在地方上的管理事物,跑到了宫廷里去。他不再行使他的管理,就是原来的权利和义务是挂钩的。就是说你一方面你要管理这个人民,另一方面人们向你纳税,服务劳务地租食实物地租等等。而随着专制制度的垮台,把他们分割开了。贵族不再行使他的权利,但是他还享受着免税特权和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优先权。
这样一来就使得法国的封建制度特别的不能另别人容忍,它比在其他国家更令人们憎恶。因为别人看到的游手好闲的,或不干任何事的,无所事事的令人厌恶的一个贵族。这是衰落的一方面,就是他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再有任何职能,不再有任何作用了,这是一方面。
实际上在旧制度的末期,在等级社会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流动。前面我们讲三个等级,贵族等级,僧侣等级,原本它是非常封闭的。就是不可以,如果你不是出身贵族,你不可以进入贵族的行列。但是在旧制度末期出现了一部分社会流动,这主要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所谓穿袍贵族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行政官员,他们国王把大贵族弄到宫廷里去寻欢作乐,地方事务最得有人管吧? 他就派了一些官僚的贵族,这些人他可能在执掌政权很长时间,也可能花钱买了这样一个贵族身份。他们到了这个贵族行列,这样一来,穿袍贵族,他的政治能量和他的经济力量都在增长。这个都在挑战着原来的旧贵族,就是所说的土地贵族。
原来的土族贵族在社会中这种独揽天下的局面,遇到了挑战,遇到这种挑战,如何对待这种挑战?所以这也看出贵族它没落本身的一种体现。贵族没落不仅体现在它在经济上政治上衰落,还表现在他们不能审时度势。在一个已经变化,已经变革的时代,他们还要恢复他们过去的一切。所以这一点可以在法国革命前的贵族的《陈情书》里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后边有附录,托克维尔他阅读了好多法国革命陈情书,什么叫陈情书呢?法国国家召开的时候要召开三级会议,征收新税,在召开三级会议之前,因为三级会议已经一百多年没召开了,要求各个等级表达自己愿望,就是要开这个会,我们需要要做什么?这里每一个等级都写了自己的陈情书,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
要想看他们革命前的愿望,只有去寻找阅读他们陈情书。托克维尔阅读了贵族的陈情书的时候,他发现贵族本身至少是贵族的大部分,他们还在要求他们过去以往的一切。他们虽然也同意做出一些让步,大固执于旧制度的原来的原则,他们感觉到他们是为自身的生存而战斗。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和这个特权等级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看一下,贵族陈情书它是怎么表述的? 贵族陈情书坚决要求维护贵族特权等级的地位,甚至要求设法保持贵族等级的完全纯粹,禁止以金钱为代表获取贵族的头衔。在某些场合不允许再授予贵族的头衔,只有长期为国家立了功劳的才可以得到贵族头衔。同时这个贵族的陈情书还希望对甲贵族进行追查和起诉。所有的陈情书最后都要求维护贵族的全部荣誉,一些陈情书甚至要求给贵族办法一种从外表上就即可以看出的这种特殊的标记。
贵族原本就享受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特权,比如穿衣服、佩剑、免税等等,他现在甚至要求要办法一种从外表上可以认出他们特殊的标记这样一种要求。所以这个看出它已经是远远偏离了那个时代。虽然贵族他们也做了一些让步,比如减轻赋税等等,但是一涉及到贵族的特权他们就寸步不让。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贵族之所以为贵族,就是因为他们在和一个法定的特权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这个法定特权,他们就什么都不是,所以维护了特权就维护了他们自己。同时也维护了封建秩序本身的这样一个基石,因为这个封建制度原本就是登记制,它维护了这个登记制就维护了这个封建特权,同时维护了他们自己。这样来看就是说一方面旧制度发生了变化,但是贵族们不接受这些变化。他在时代变化的要求已经非常强烈的情况下,他们还要完全维护贵族以往的一切,同时甚至要更往前走,甚至颁布那种能表明他是贵族这样一种标记。说明这个制度本身它已经腐朽了,已经在变化。他在地方上,地方又不行使这种管理职能了。所以托克维尔说到,他说旧制度根源是久远的,因为他从很早中世纪以来几千年建立起来。善于依靠传统的道德,悠久的习惯,古老的信仰,但是他崩溃了。崩溃的原因呢?就是当时的统治阶级由于麻木不仁,自私自利,腐化堕落,因而既无能力又无资格来治理国家。导致了那些人失权利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们已经变得不配拥有这种权利了。这里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统治阶级它已经无资格,也无能力,不配治理这个国家了。所谓的资格,它涉及它的合法性的问题,就是你的统治的合法性的问题。
我们讲了,原来的封建制度权利和义务之间大是有契约的,你为我服劳役,你为我做什么,我要给你一定的庇护的,要行使一定的职责的。而现在这个职责他不再行使了,这就使得它的这种合法性受到了置疑。同时,当时启蒙运动,思想也在传播。他是不是天经地义就应该享有这份权利,也受到了置疑。就是它的资格受到置疑,它的合法性受到置疑。另一方面无能力进行治理了,就涉及一个能力的问题,它现在已经大贵族在凡尔赛宫去寻欢作乐,而中小贵族在相间无所事事,不再行使这种管理的职能。
而且这个更关键是我们刚才讲到了,当革命的要求已经非常强大的时候,他们还要完全维护他们曾经所有的一切。所以这么以来,就使他已经是不合时了。最后只能是被时代的或革命的潮流所淘汰。贵族,其实法国贵族也并不是完全都是这样的。也不全部是这种对时代的抗拒,其实法国贵族中有一部分自由贵族。比如拉法耶特、米拉波,在革命前期的时候,他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也觉得这种特权制度不能够再维持下去了,但是贵族的大部分,他们是我们刚才所描绘的那个样子。他们不希望失去自己原有的一切,这些即便是我们刚才在说的这种自由派贵族,就是这些希望变革的贵族。他们真正变革起来也来的太晚了。
最后在革命爆发后,咱们知道1789年7月14号攻陷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爆发,这时候革命潮流已经滚滚而来。在1789年8月4日之夜,这天晚上贵族代表发言,他发言之后很多贵族都同意,就是要废除一切纳税特权。原来他们是不纳税了,而现在又废除这种不纳税特权而取消徭役。就是他的领地上的人民不再为他服徭役,而且要取消其他的一些人身的奴役,对实物的权实行赎买。这样来看,贵族在做出让步,但是他这个让步维持太晚了。因为革命的洪流已经掀起了洪波巨浪,革命已经爆发了,最终革命冲毁了贵族所赖以存在的等级制度。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旧制度大革命里面他们之间关键的两个问题就是制度本身的不平等和贵族的没落。因为贵族的没落使得制度本身的不平等显得更加突出,使得人们更加难以忍受,这是第一个问题。
三、旧制度与大革命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讲民众怨恨情绪的增长,大家要问了,既然这么不平等,早干嘛来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来发生革命? 这也是托克维尔提出的一个问题。托克维尔指出在法国专职制度的发展,我们讲这个王权的发展,使贵族作为一个整体不再执行治理国家地方事物的职能,我们讲了,为了他的王权,他要削弱贵族的权利。把贵族都聚集在凡尔赛宫,贵族不再行使他治理地方的这样一个职能。但是他们还享受着免税特权和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优先权。
这样一来就使得法国的封建权利,虽然不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加沉重,但是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令人民厌恶。因为它不再行使职责了,而且这些权利全部都在损害着突然耕种者的利益。伤害的农民因拥有了土地而生的自豪感和独立感,所以这个在这本书的第二编第一章里,托克维尔提出的为什么在法国的封建权利比其他国家更另人憎恨,说简单了就是这个问题。
这里有一个背景知识跟大家说一下,法国农民其实是比欧洲其他农民,特别是德国农民,它这个解放道路来的更早一些。德国是什么?德国是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时候,他有一个农奴制再版,农奴再一次被固着的土地上,让领土交实物地租。他交实物地租本身承认了它这种半农奴的身份。而法国农民在很早,因为他们世世代代耕种土地,世世代代耕种土地向领主交实物地租,或者是交纳税。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得到了这片土地,所以法国农民那种感觉要比德国农民来的要好一些。因为他们的解放步伐迈的更早一些,更快一些。农村对于自己世世代代热望的土地是有一种非常深厚的感情的。
当我有了这份土地,他这种感觉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既然是这样,它有了一定的经济上的自由、经济上的独立,但是残余封建制度还在骚扰着他们,还在恶心着他们。我们看托克维尔他是怎么描述的?他说不管农民在干什么,哪怕你经过河流渡口你也要交税,那你要磨面磨米,特别是磨面,欧洲主要吃面,也要到领主的磨坊里去磨,你要压榨葡萄,你要到领主的机器上压榨。烤面包等等,就是你不管做什么事,贵族的特权都在搅乱他的幸福,妨碍他的劳动,吞食他的产品。因为领主原则上它是在一块土地上的最高所有者,所以所有的都是原则上都是属于他的,所以你不管做什么都要向他纳税。托克维尔他说了,他说请设想一下,这位农民的处境、需求、特征和感情,并且计算一下如果你能够的话,农民心中给予了多少仇恨和嫉妒? 这是在第二编第一章里他所要解释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法国的封建权利比其他国家更另人憎恨,就是他已经解放了。已经在走向解放的这个过程中,但是残余的封建权利特别不可以容忍。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而且时时刻刻发生的,刚才我们讲的不管你是渡口是道路是模仿是烤面包等等,你都要经受贵族的盘剥,时时刻刻发生的极度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是使得引发人民的愤怒,导致革命的一个根本原因。贵族不仅保留了,而且增加了他们在金钱上的豁免权,就刚才我说的纳税的免税权。同时他还是享有特权的封闭阶级,他又不让别人来往上走。所以他如此令法国人厌恶,无外乎法国人一见到他们心里就激起了民主的愿望。一看见到就讨厌,一看见他就想到我们的不公平,一看到他人们心里就觉得不舒服,所以这是法国贵族当时的一种处境。
所以托克维尔在托克维尔在他的第三编第八章里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现实存在的不平等造成法国人对不平等猛烈而无法遏制的仇恨。他以一种持续而无法抵御的力量,促使法国人去摧毁中世纪遗留的一切制度。扫清场地之后,建立一个人道所允许的,人人彼此相象地位平等的社会。这个是大革命之前,法国人心中普遍的愿望。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说,为什么说法国革命它主要针对的是不平等的问题,而他所要追求的是一个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的原因,因为它历史上非常不平等。
托克维尔在这里,我们看全书以后就能看到,他主要提到是不平等,同时也提到了一些自由,这个自由的愿望,他主要是工商业者,他们需要的这种经商的自由,经济活动的自由等等。那他并不完全涉及最底下的农民,而农民的主要要求的是这个平等。既然也有自由的要求,旧制度末期,两种激情同样的真诚和强烈,两种激情混合在一起,融为一起。互相鼎力最终点燃了整个法兰西的心,这就是1989年大革命。
我们刚才说这段大家可能也看到,原来的世界本身不平等,随着社会的变化,这个不平等的残余部分还存在,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独立的经济地位之后,有了一定土地,这个不平等就格外的另人不能忍受,所以是这种社会的极端的不平等,点燃了整个法兰西的心。最后引发了这场1789年大革命,所以我们经常说法国革命它所要求的是平等,和美国革命不一样,美国革命要求的是自由。脱离的宗主国这些一个一种自由,这个在后面我们再讲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史时还会涉及到。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这个涉及托克维尔的贝伦之一,就是革命为什么会在经济繁荣时期爆发,而不是在经济危机时候爆发。这一节的题目,我们所讲的就是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欲望的增长。所以这是托克维尔里一共提出两个悖论,一个革命是在经济繁荣时期爆发的,再一个为什么改革会导致革命,已经改革了,问题已经在解决为什么会导致革命,现在我们涉及的是第一个悖论,就是何必繁荣反到加速的革命的到来。为什么革命爆发在繁荣时期?
实际上在法国革命前的三四十年的时间里,正是法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公共财富在增加,政府的国帑是越来越少,但是人民在富足起来。这个环境变好了,所有人的欲望都被调动起来了,人们都希望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也像我们现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之后,大家现在整个的欲望都被调动起来了。当时托克维尔他在文章中写到,他说整个民族都动了起来了,在他的第三编第四章里边所说到的。他说请注意,这不是就生命的复活,推动着这个巨大躯体精神的是新的精神。它使得躯体复苏片刻,无非是为里使之解体。人们复苏了,复活了,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欲望了。但是同时最后的这个欲望导致了这个体制的解体,他还描写了,这个我们可能是对照我们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形式社会环境可能大家能够理解到。托克维尔他又这样描述,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环境中焦虑和兴奋着。好了还想再好,努力再改变处境,追求更好的东西。但是这是一种使人焦虑的一种追求,因为你得不到了你才焦虑,你的欲望提高了,那你才焦虑。所以他说这是一种使人焦虑的追求,以人赌咒过去,人们开始明白了,人们开始赌咒过去。梦想与现在完全相反的一种状况。人们认为以前我怎么会过那样一种日子,他们现在日子好了,情况变化了,每个人都在赌咒过去,都希望情况更好。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所以他说经济的繁荣使得精神上不安定了。一方面人们的欲望在增长,另一方面是启蒙思想的传播。他说人们更加惶惑不安,就是不知道自己未来在哪,特别希望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完全和过去不一样的未来。所以公众的不满在加剧,经济好了,不满情绪反倒在加剧。对一切旧的规章制度的仇恨都在增长,所以整个民族明显的在走向革命。
还说刚才那个问题,为什么在专职制度非常强烈的时候,人们没有这样对革命的要求,人们没有这么多欲望。托克维尔这里又做了解释,他说在以前的时候,在专职制度最鼎盛的时候,人们耐心的忍受着苦难,因为他们以为这是天经地义,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就是你耕种这块土地,你为领主尽一定的义务,然后你才能守住这块土地。所以他们觉得天经地义,本来就是应该如此。但是一旦有人告诉他们,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应该可以改变,而且可以消除,这样一来,这种苦难就变得无法忍受了。
原来以为它是可以忍受的,原来觉得是天经地义的,而现在是觉得无法忍受了。所有被消除的流弊,就是已经被消除流弊,甚至更容易使人感到其他流弊的存在。就是改革和社会的变化已经消除了一些流弊,但是这些流弊的消除使人们更加显赫的看到还有其他流弊的存在,所以人们更加不满足了。于是,人们的情绪更加激烈,痛苦已经减轻了,但是感觉在加剧,感觉在更加敏锐了。一方面痛苦在减轻,但另外一方面感觉更敏锐了,所以你感觉到更加痛苦。所以托克维尔说,他说封建制盛行时并不比其即将灭亡时更能激起法国人心中的仇恨。
就是他盛行的时候人们觉得天经地义,就是如此,所以人们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仇恨。而现在是人们觉得不可容忍了,他说路易十六时轻微的专横举动,所户比路易十四整个专职制度更另人难以忍受。实际上路易十四的时候是专职制度的顶峰,这个顶峰是农民他在扎扎实实的履行他所有的封建义务。他并没有如此痛苦,而是感觉不是如此敏锐。但是当社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人们的思想在发生变化。当这些东西都一起到来的时候,人们对左残余的这些封建权利感觉非常非常敏锐,所以他就觉得更加难以忍受。
所以在第三编的第四章,托克维尔他又继续说到,他说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它不是说你越来越不好的时候。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私的人民,原本在高压强权没有意识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的时候奋力反抗。他并不是我压迫重的时候我来反抗,而是稍有放松的时候奋起反抗,挣脱枷锁。而且托克维尔进一步说到,他说历史的经验证明,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优于前任政权。他其实是至少路易时代,咱们说的腐朽了,没落了,及时是这个专职制度本身在发生变化,他至少毕竟他开始了改革。它不是要把所有权利都基于自己一人之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应该是优于路易十四时代,尽管他在经济上或者是政治上没有路易十四时代 强大,但毕竟它是在变化。
所以托克维尔又说,他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是他开始改革的时候。开始改革了,人们的期望值更大了。人们对痛苦的这种感觉更加敏锐了,所以这也是我们刚才要讲的为什么经济繁荣时期人们的欲望增长,而且为什么革命是在革命繁荣时期爆发。而经济繁荣最后促进了大革命的到来,这是他所解释的这个原因。
三、旧制度与大革命
我们接着讲第四个问题,就是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前面我们讲了旧制度本身的不平等和贵族的没落,再讲就是说为什么民众怨恨情绪的增长,因为贵族没落了,因为制度在发生变化,民众的怨恨情绪在增长。再有就是讲了,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在经济繁荣时期,因为经济繁荣的到来,社会的变化提升了人们的欲望,人们都希望过的更好。它对过去更加憎恨,已经改革的流弊使得他们更加注意还仍然存在的流弊。所以每个人都在惶恐之中,惶惑之中,都希望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所以,这样来讲就对原来所存在的不平等更加敏感,导致了他们无法再忍受世世代代已经忍受过的苦难,他们希望能变革这一切,这些导致了最后点燃了1989年的法国,点燃了大革命。
现在我们讲第四点就是政府改革奴婢的努力的失败。实际上在旧制度末期的时候,人们都意识到这个制度本身的问题,在1760年到1788年之间君主国家也曾经尝试过一次一次的改革,比如在税收方面,比如在官职方面如何提升官职方面,比如在高等法院,比如行政运作机制等等,这写在这个书里都提到了。当时的改革的为了是为了挽狂澜于既倒,希望能够维护这个专职制度,但是最后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为这个失败因为改革,用托克维尔的话说不仅改变了事物的秩序,就是原来的社会它是有一定秩序的,甭管它是合理不合理,甭管它是残暴、封建、自由、现代等等,它毕竟是有一定秩序的。而这次改革它不仅改变了秩序,而且改变了人们相对的地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的权利,在社会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个就造成了一种无序的状态。
托克维尔说,他说征服的形式还没有得到改变,规定个人各位和政府事务的那些附属法律却已经被废除或者修改了。社会中的很多关系,不仅不同以往,而且不确定。而且我特别注意到托克维尔在书中还说到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情况,就是一方面人们骂旧制度,人们憎恨旧制度。但是另一方面,他又非常以来这个旧制度,因为成为一种习惯,你原来就是这么做得,你这么一改我无所适从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这种茫然状态,也是人们心中造成一种惶惑的这样一种状况。城市中下层阶级骤然间落入了这种茫然的无政府状态,一旦人们在政治舞台再次开始出现的时候,那这种形势就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他们到后来是怎么样呢?就是说因为改革引起了一些混乱,而且又触及了每个公民的意义。
因为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秩序的重新分配,社会蛋糕的重新切割,社会利益的重新分割,原本改革就是这样。历史上所有的改革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社会关系的问题,当时法国旧制度改革也不例外。这样一改革了以后,人们或者是还依赖于过去,或者还希望更好,这种状态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说到这我不由的联想到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那个改革当时也是,他要打破原来的,他觉得他比前任来的更加激进。他要再往前走,但是他走他有一个底线,而这个底线是他万万不可以突破的底线,但最后没想到他所引发的或者他所进行的这厂改革最后造成把整个底线冲破,造成了苏联的解体。
就是改革本身使得人们欲望期望值在提高,或者在依赖过去,或者希望更好。这个漫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很纠结的过程,当时法国的旧制度改革也是出现这样一个状况。它引起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社会关系的变化,同时也触及了每个人的利益,所以使得人们情绪变得更加惶惑。
人们要求更多的这个政治自由,法国人不再要求政府的改良了,他们要求亲自来改革。你改来改去改不好,那我来改革吧,这样一场全面酝酿的革命即将爆发了。使得旧制度所包含的好和坏的东西同归于尽。那这说明什么?旧制度里,用托克维尔的话说,其实看旧制度里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现代的东西已经在发生,而且在生长。这些好的东西,在生长的这些好东西,当你要推翻整个制度的时候,好和坏全部同归于尽。因为你要进行一场革命,你在革命的时候分不清哪是好,哪是坏,你只把他附属于你所憎恨的那个旧的制度。
为什么改革进行不下去?这个涉及一个国家的发展逻辑和君主制贵族阶级特性两者之间它有一个矛盾的问题。就是说你这个改革它有一个底线,而这个底线如果不突破的话,你这个改变实行不了,大不到你所要改革的目的。但是如果突破了这个底线,那就不是改革,而是一场革命了。而所有的统治者的改革,它不会冲破自己的底线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在于旧制度对于它所包含的现代性的成分来说太陈旧的,所以人们要改革它。
而对于他本身古老过时的东西又太新了,因为他试图改革,是想往前走,而它所包含的那些等级制、专制制,所有这些最古老的因素就是因为已经太新。因为你在进行变化,你在发生变化,在进行改革。所以这个制度两级,国家和社会之间,他们这个矛盾就已经难以相容了。社会要求往前走,而国家它试图通过改革来满足社会的要求,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来发生变化,来调节国家和社会的矛盾。但是它有个底线,突破不了底线,他就走不下去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法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法国历史上,你从中世纪传下应该是两大遗产。一个是等级社会,我们刚才讲的分三个等级。再一个是它的专制制度,在三个等级之上,端坐着的是它这个专制主义。他们两个专职主义和等级制度,他们应该说是构成了旧制度的经纬线。它是等级的,又是专制的。但是他们之间也陷入到了没有退路的一种冲突,我这么说其实已经在指出。实际上专制制度和贵族等级他们之间也是有矛盾的。
贵族率先发起了反抗,为为了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革命的先声。贵族是怎么反抗的呢?首先还是从它最关键的问题,贵族所享有的这种免税特权开始。我们刚才讲了,在经济发展的时候,社会在发展,社会财富在增加,但是国家本身的财富并没有太多的增长,并没有跟着这个时代变化本身增长。所以在1787年和1788年,当时国家财政非常非常极度困难。当时政府国家就想向享有免税特权的贵族征税。
这个贵族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置国家于不顾,他们拒不缴纳税款。因为他不缴纳税款,所以显贵会议,就是法国历史上存在的大贵族,它是一个贵族的最高机构,是咨询机构。这个显贵会议和最高法院也是贵族保持的一个司法部门。他们要求要召开三级会议,我们想这个三级会议就是这个三个等级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从开始建立封建制度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但是随着专制制度的发展,这个三级会议,它的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在增收新税的时候要通过三级会议的讨论。但是在路易十四那个时候,专职王权的时候,他想到处南征北战,开疆辟土。他在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他没有召开三级会议,君主自己本身就下令增收新的税收。
这个三级会议就已经很长时间不存在,有一百多年没有召开了。而这一次当国家面临困境的时候,政府又想像贵族征税。贵族他们就要求召开三级会议,想用这个来借此抑制国王的专制权利。但是他们没想到,正是因为他们的反抗,最后把王权推向了死胡同。因为我们知道法国大革命的召开是三级会议发动的,因为要召开三级会议,各个阶级都要协陈情书表达自己阶级的愿望。而这个陈情书的起草过程,就是一个革命的发动过程,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经过了契蒙运动。在这个新的时代,每个阶级都在表达自己的愿望。你让我们表达愿望,人们就期望你政府落实,所以这个三级会议的召开本身就是一次革命的发动,本身就是一次革命的发动。而革命召开的时候,三级会议原来是按三个等级投票,僧侣投一票贵族投一票,第三等级投一票。但是这次开会之后,这个三级会议提出来什么?第三等级,因为按三个等级投标可能是贵族和僧侣是站在一起,第三等级永远是一票,所以它永远不会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
所以它要求是按人头投票,而不是按等级投票。按人头投票意味着什么?因为第三等级人多,他们的愿望可能得到满足,可能得到实现。因为前面你有陈情书了,我刚才讲的已经改革发动的。所以当这个第三等级要求按人头投票的这样一种要求,其实是一种革命要求。它所颠覆的是什么呢?它所颠覆的是原来按等级投票。这个本身就是革命的一种尝试,人们在焦急等待的过程中,人们的欲望被提升了,所以在7月14号就出现了攻占巴士底狱,革命才发生。
所以其中一个很有趣的一个历史故事就是,当时这个仆人匆匆忙忙去告诉路易十六,说国王不好了。巴黎出事了,当时这个国王就说,是不是一场骚乱?他说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就不再是以往那种小打小闹的骚乱了,而是要颠覆整个旧制度一场革命。这个三级会议召开原本是贵族反叛王权的这样一个要求,最后把王权推向了死胡同,也把这个封建制度推向了死胡同,就导致了这个革命的爆发。
下面我们讲第五个问题,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里的第五个问题,就是我们带领大家或者是引导大家去看这个三级会议究竟是怎么样分析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关系的。第五个就是政治自由的确实与革命话语的引导。我们大家知道,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激进的一场革命,而且为时最长的一场革命。在革命中,人们已经非常暴力,非常激进的方式来进行革命。它先后出现了从开始的斐扬派,后来的棘轮特派,然后再雅各宾派,斐扬派是最大的资产阶级。棘轮特派是中间阶层,雅各宾派它所代表的是中小阶层,中下阶层。
每一派在进行革命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没有激昂,推翻了前面的推翻的旧制度推翻了以前的东西。当他走到一定的程度上,走不下去的时候,就毅然决然的把他们推上了断头台,然后再往前推进革命。到最后,到雅各宾派上台的知道,咱们知道实行的是一种革命的恐怖,把以前的革命者杀掉推到了断头台,然后他在往前推进革命。所以在当时来讲,革命就是一层一层往前推进。就是咱们现在说一浪高过一浪,把前浪拍倒在沙滩上。它这样推进革命之后最后造成了一个什么结果呢?最后咱们知道,最后是拿坡仑来终结了一场不断推进的这样一场革命。这个革命,革命过程本身它显现的一种朝着理想主义,甚至是无理性的一种,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激烈爆裂的过程。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过程?它是按照理想中应该怎么样来走,而不是按照根据社会事实可能怎么样,能够怎么样来走,这是法国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它朝向最理想的目标来走,所以它造成一带一带的把前面革命吞食自己的儿子,把最初的革命者推向断头台,然后再往前推进。这是法国大革命的它的历史进程,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特点,就是这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是这样?所以这个托克维尔他其中有一个在第三编第一章里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人何以成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结果如何?
其实他这里所归结的就是,把革命过程变得如此这么激进,如此暴力。他们是归结于对革命的启迪的思想。所以刚才我们讲到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激进的一场社会革命,它不仅仅是政治革命,而是社会革命。整个社会秩序全部推翻,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它的进程激进浪漫,翻云覆雨,血雨腥风,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派革命者都毫不犹豫的把前一辈推上断头台,然后实现更激进的措施,把国家推向前进。而这一过程,这一特征,和旧制度下法国特有的政治文化的指引有关系。我们先看一下,就是在大革命旧制度的末期为什么会有文人来引导民众?首先第一点就是贵族这种文化领导能力的丧失。我们知道在旧制度的时候,在封建专制的时候,贵族它不仅仅是人民行政上的一种管理,实际上是精神上的一种尊崇。人们仰慕他们,听从于他们。但是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是这样,但是到了旧制度末期的时候,随着我们前面讲到的贵族经济力量的衰弱,政治它也不再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能。这样随着它权利的丧失,它的信誉也在消失,也在慢慢的低落。贵族在精神领域上一直占有了这种统治已经成为一种真空了。贵族不再直接和人们接触,贵族意志不再得到体现,所以精神上的一种权利真空的时代。所以托克维尔说正是因为这个真空的时代使得作家能够在那里尽情的扩张,来占有这个位置。这是第一点,就是贵族它的这种影响能力的丧失。
第二点就是旧制度它尽管自身在改革,但是他没有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我们看到的都是文人,但是一想起法国,想到他们沙龙,他们的启蒙运动,是因为思想家在写出,作者在写出表达自己意志。它不像现代社会,它有一个意会,或者有一个表达,它还不像现在有一个社会监督机制,有一个报纸、媒体、电台,还有这些东西存在,那些时候,能够占有这个文化空间的,它是没有政治自由的。他们有的这些作家,这些文人们,他们所表达的因为没有政治家去表达自己,所以只能由这些文人来表达。
所以文人表达他只能是从里面出发,每一种的公共激情都被乔装成一种哲学。政治生活被强烈的推入到了文学之中,作家控制了舆论的领导。作家它占据了在自由国家里面通常由政党所占据的位置。就是他引导人民,它不是靠政党,应该怎么,可以怎么做来引导。而是他朝向一种理想目标,启蒙思想朝向一个自由平等博爱,朝向这样一种理想目标或者三权分立、共和国、君主立宪等等,他们提出一种蓝图,一种思想上的蓝图。而恰恰是这种思想上的蓝图在引导着民众,所以这两点,一个是贵族信誉的丧失,再一个旧制度下没有政治自由和言论制度。
这两点是使得文人能够在革命前期引导民众的情绪,引导社会舆论的关键。我们下面看它是怎么引导的。由于旧制度下没有政治自由,所以那些没有从政经验的文人们,他们更热爱普遍的思想和体系,他是从他的这个道理出发,他觉得人应该怎么样?他们认为应该用从理性和自然法中所汲取的法则,道理上应该怎么样?所谓自然法,我在这地方讲一下,自然法实际上就是说相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自然享有你的权利,这是自然法的天赋人权,这个基本是它最主要的核心的东西。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他从理性和自然法的这个中汲取的这个法则,他认为用这个来代替统治社会的传统习惯。因为在以前,几千年的过程中,人们习惯于这种旧制度。但是在新的改革即将来临的时候,这些文人们,它是从自然法,从理性的这个角度。它从道理上觉得应该是怎么样?用这个东西来启迪民众。他们的思想在革命之前主导民众,凡是受到不平等的均已摊派损害的纳税人,无一不被人人平等的思想感到振奋。所以他感觉不平等了,前面我们用了很多篇幅讲到,当时法国社会不平等。贵族有很多权利,它可以要求你底下的臣民们去作这个事,做那个事。
这样一来,当人们觉得你天赋平等,人们被这个不平等的均已摊派的纳税人和无以不被人人均应该平等的这样革命思想所歌舞着。他觉得这个是不合理的,应该是朝那个合理的社会。而且听说一切特权都应该受到理性的选择,因为他们最反对的是这种特权,所以无不为之雀跃。
那老百姓们,这些臣民们,他觉得原来是天经地义的,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他,这个不平等,这个不应该。从理性的角度从自然法则上这个不应该,所以人人都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为自己要求支撑的一种理论。之所以造成这样一种现象,根据原因不在于旧制度的社会不公,不仅仅在于旧制度的社会不公平,而且还在于旧制度的言论自由的缺失。
人们没有表达自己的渠道,所以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上的反对精神,既然不能够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就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而作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作家他不用考虑怎么操作,怎么更合适一些,他仅仅是给你描绘一个理想蓝图。所以用托克维尔的话说,很可悲的,或者很危险的是伟大的人民的政治教育是完全由作家来进行的。人们按照理想的理念告诉人们该怎么做,由这个来完成的。所以这样一种启蒙,一方面,它确实直接导致了大革命,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在革命中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行进,而不是考虑当时法国社会具体情况怎么样?革命的钟摆应该停止在什么样一个程度上,这样就失去了控制。所以托克维尔说这种情况也许最有利的决定了法国革命本身的特性,使得法国在革命后呈现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容貌。因为他写的时候是在1850年,那个时候法国国家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最后法国共和国的曙光是在1875年的时候,它以一票的多数才通过这个共和国法案。真正的共和国稳定下来是在1958年,等到第五共和国建立的时候,法国才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民族气质的这样一个法案。有权威,有体现了民众精神,国家的一个特点就是一方面它要革命,它要和过去撤离诀别。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他又希望一个能代表他们意志的权威来领导这个国家。所以他既崇尚革命又崇尚权威,这也是法国民族特性的一点。
而托克维尔他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种容貌,就是在1950年的时候,就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还没有看到这种革命最终的结果。先是文人领导,文人领导民众究竟会怎么样呢?所以托克维尔他在书中他也是这样写到,他说在阅读陈情书的时候,他说我非常惊恐的发现,人们要求的是同时系统的废除所有现行的法律和惯例。就是说决裂,决裂,我立即看到了,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危险的一场革命。就是这个革命它要和过去彻底断裂,真是一场我们所界定阴影上的革命,和过去完成实行断裂。
那些明天就要成为牺牲品的人们,对此全然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要成为革命的牺牲品,一带有一带的,一波有一波的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来跳进革命的洪流,最后被革命的洪流所吞噬。他们以为,这些人以为借助理性,光靠理性的效力就可以毫无震撼的对如此复杂如此陈旧的社会进行一场全民而突然的改革。
我说这个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就是说在这之前,文人,这些启蒙思想家们,他所告诉人民的是这个社会应该怎么样,从理性和自由法则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样。而这个人们应该怎么样呢?这种应该怎么样的思想启迪和人们自身对不平等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革命的热情,而这种革命的热情,因为它不是按照政治家的这个思维模式。它是按照一个文学家所理想中的思维模式来启迪民众的。所以在陈情书中托克维尔就已经看到了,他说我惊恐的发现,人们要求废除现行所有的制度和所有的习惯。所以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危险的一次革命。很多人最后成为革命的牺牲品,原因就在于他们完全按照理想中的状况去进行。
他们以后通过这样一场理想中的革命就完全可以和旧制度革命决裂,建成一个新的社会,其实他们不知道历史本身是连续的。就是你这个思想本身,它也是从旧制度中生长出来的。一会儿我们再讲法国大革命启迪的时候,我们会跟大家集中讲这个问题。
托克维尔在第三编第一章里进一步说到,他说这些革命者他们竟然忘掉了400年前用当时朴实而有力的法语表达的那句格言。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谁就是在寻求过大的奴役。所以这里有一个辩证法,这个社会它不可能是,人人都最大限度的获得自己的满意,它一定要有一个平衡的。每个人都寻求最大满足的时候,最后你可能得到的是最大的奴役,法国革命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些。咱们知道大革命之后是拿坡仑帝国统治,拿坡仑帝国统治之后又是七月王朝,然后1848年革命,最后又出现了第二帝国,它推翻了一个专制,最后出现了两个专制帝国。
最后到了第二帝国末期开始再向自由民主方向改革,最后才出现了到1875年才建立了共和国。所以这个就是说朝向理想目标行动的这样一场革命,它未必就能最快最迅速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也是托克维尔在书中所给我们的一个历史的提示,而它这个提示其实是人们后来津津乐道或者乐此不疲一直在读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四、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
下面我们讲第三个,我们这个讲座的第三部分就是法国革命的结果。所谓讲法国革命的结果实际上也是提出我们最先说的那个问题,就是一定要走向平等之路,一定要通过革命的这道门槛,就是一定要通过革命才能走向自由平等的这个道路。托克维尔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前面已经给大家读到了。托克维尔在写这个书的时候,他就说我要向大家证明,大革命是从旧制度中自然而言的引导出来的,它是旧制度发展的一个结果,本身他在为革命辩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的时候,我们见面举例给大家讲的这五点大家已经看到。他说这些东西都在导向革命,因为他还有很多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在导向革命。他在证明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上形而上学的极端,他不仅分析大革命对旧制度的锻炼和改造,而且记住大革命对旧制度的继承和延续,他不仅发现旧制度下已经存在着革命者所希望建立的新东西的端倪,而且关注革命之后随处可见的传统,他在看旧制度的时候,不是把旧看得完全地腐朽,没落完全不行了,其实旧制度他看出很多新时代的因素,革命之后,19世纪中叶,他所看到就是我看到满眼都是传统,根植于法国历史中的传统,这里也看到他的思想本身,不是绝对,不是偏激,所以人们说他一方面在为革命辩护,另一方面又在批判革命。
首先我们看他怎么为革命辩护在第一编的第五章,他就说如何评价发展大革命的功绩,他已经写到革命摧毁了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绝大部分人民的,通常为称作封建制度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基础。这点说,他首先强调是一场政治大革命,不仅仅是政治,同时是一场社会革命,它摧毁了专制制度的基础,奠定了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基础,这是他对大革命最高的评价。
在评价革命的成果同时,他也有批判,他说这次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情都更加惊人。他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来领导,人是任凭感情来摆布。这些是对革命过程的一些批判,是批判革命过程,同时也看到了结果不是人们所想想象的,我通过一场革命马上建立一个理性的光明世界,用我们的话说革命其实是欲速则不达,他想的是彻底推翻过去,但其实过程中不是由原则领导的,而是任凭感情来摆布。他说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因为最后大家都在一代一代往前推,推到后来又是都政府,又是执政府人们实在是精疲力竭了,整个国家和民族在革命的洪流中折腾了十多年,最后人们找到了他们的代言人,以平等的名义来通知人们的拿坡仑,所以这里他有一个很精彩,很精辟的描述。
他说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者丧失锐气的时候,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或软弱无力的时候,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这是大革命的振荡,最后结果当疲惫了,无力了,人们寻找新的主人,寻找秩序的时候,专制制度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那位天才人物,他讲的是拿坡仑轻而易举地发现了这个机会,所以那个黑格尔说拿坡仑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的那种天赋使他能够准确地感悟到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脉搏,而且不仅感悟到,马上付诸行动,他在关键时刻,马上发动了雾月政变,最后夺取的政权。拿坡仑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他用拿坡仑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我就是大革命。在他之前,路易十四的时候有一个跟他非常相似的一句话,朕即国家。每一个人每一个专制者都以他们个人,都以一个民族的名义,一个革命的名义来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合法性。这也是法国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他们的悲哀。
所以这样一场革命最后造成这样一种结果,这也是托克?威尔所深刻批判的,他认为,即使革命没有发生的话,古老的社会建筑或迟或早同样也会坍塌的,不会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翻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一点一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业,这也是他对大革命,一个评价吧,也是在第一编第五章里头大革命的结果是什么,他完成了这些,但是真正要修复革命,修复革命振荡之后法国新社会的建设,法国又付出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代价,这个代价永远得配,你摧毁旧的东西,建立新的东西,摧毁旧的秩序,完全打破,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这个代价你永远得配,以什么方式来配,取决于你国家民族的社会历史条件。他认为没有革命,一点一滴也会生长的,但是革命完成了这个。我们刚才讲,当时的人们,在19世纪的时候,法国人都在讴歌着革命,也有保守派,他们也在赌咒革命和批判革命,但是主流的声音是在赞扬革命,大家都在复活革命,这个时候托克?威尔他用他理性的思维,他不是站在哪一个阶段的角度上,他就颠覆了当时法国的主流研究,把大革命看作法国进入现代社会唯一门槛的成见,就说革命,法国走向民主自由制度,不一定要通过革命来完成,尽管革命完成了。他说其实也可以一点一滴生长的,他认为呢,大革命并没有达到它完全和旧制度决裂的目标,他说大革命最新的根源存在据以往的历史之中,他说我深信,这个他们指革命者,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的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依靠这一切来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革命者本身也是从旧制度中生长过来的,他们利用旧制度的瓦砾来构建新社会的大厦。所以在那样一种摧毁旧制度的废墟之上,你立马建立起一个新的制度大厦,那是不可能的,还要有一个过程。所以也也是他对革命,他们不要寄希望于革命就能解决一切,而就是革命才解决一切,他说只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个时代,才能找到照亮大革命的灯火,对旧社会,对它的法律、它的弊端、它的苦难、它的偏见、它的伟大,若无清晰地透视,就绝对不能理解旧社会以来,60年前法国人的所作所为,但是人们若不深入我们民族性格去,这种透视还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他说民族历史,民族特性是我们理解这场革命的一个关键,民族性本身是一个关键,这是他对法国革命结果的一个判断,尽管他判断革命是摧毁了旧制度赖以生存的一切,而建立了新的制度,但是他一方面为革命辩护,建立了一个代之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基础,对革命的讴歌,但同时也批判了制度如此以对立的矛盾行进着,最后它所造成的是什么,当人们的一切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被挫伤无力的时候,当人们锐气被丧失的时候,当慌乱民族在寻找自己新主人,新秩序的时候,人们选择了一个新的独裁。最后脱出了拿坡仑帝国和第二帝国。他是1856年出版的,那时候正好是第二帝国刚刚建立,他带着对法国大革命的思考,思考是第二帝国的问题,为什么几经革命,最后又出现了一个专制帝国,这是他所思考的问题,平等的目标所谓唾手可及,但是人们看不到,那个曙光几度闪现,但是真正要实现起来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这是他要告诉大家的。
五、法国革命的历史启示
我们现在讲第四个问题,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当时大家知道在18世纪末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两场革命,一个是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独立出来再一个就是法国革命,人民一般来讲,特别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我们国内一般来讲,更看重舆论革命,实际上它的影响力也确实是非常大,因为它提出了这种自由平等的原则,它在革命的实践本身都是旧制度很大的冲击对旧的社会很大的冲击,从而人们在这种恩格斯说的话,就是这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体制下进行的。
这两场革命其实是很不同的,所以当时有些人既参加了美国革命,也参加了法国革命,比如说法国贵族乌拉法?页特,美国革命的时候,他自己出资自己买了一个船,租了一些人到北美去支持美国革命。最后美国革命爆发他又回来,他是一个贵族,又参加了法国革命,所以有人说他是两个世界的英雄。我们也可以把托克?威尔看作是两个世界的思考者,为什么这么说。
他在1835年和1840年的时候,先后出版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论美国的民主》,当时,本来是这个王朝让他当官的,但他拒绝了当官的请求,他所思考的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时代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旧制度的废墟之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审慎建立起新的民主社会,他那时候先去考察了美国民主,1840年出版以后,1856年的时候又出版了一这本书,这样我想我们有必要把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进行一下比较。这样我们能看出革命本身的评价。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和美国革命,我们知道美国革命进行的时间很短,几年的独立战争,最后通过了一个美国宪法,1781年宪法,最后结束了革命。当然他们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法国革命不完全一样,他要解决的是一个自由发展的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在英国统治下殖民地自由发展的问题,这里他的主题我们刚刚才讲,托克?威尔对大革命剖析的时候,一再强调,法国的历史主题所要解决的是平等的问题。就是社会不平等,底下的人要求平等,这是法国革命的主题。美国革命的主题解决是一个自由发展的问题。
美国革命这样的,我们不能说轻而易举,它毕竟经历了几年的战争,这些建立者们,包括民众,民众他们的要求不是要求平等,他们参加革命也是要求能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自由出来,最后通过一个1781年的宪法,很快稳定了革命的结果,巩固下来了。而法国革命我们前面断断续续也跟大家介绍过,法国革命绝不像美国革命那样,法国革命在革命进程中非常急进,一派把前面一派推上断头台,然后一浪高过一浪,一浪比一浪更加激进地推进革命,最后走到了革命已经不能完成的地步,因为它是代表着当时非常不太,不很成熟的中下阶层的意志,革命走过头了,最后革命的钟摆再荡回来,经过几次这么波动,最后拿坡仑把革命停下来,然后拿坡仑又带领着法国民众去抵抗整个欧洲的武装干涉,拿坡仑失败之后,又建立起复辟的王朝,请回了复辟王朝,复辟王朝15年之后,1830年又建立了一个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之后到1848年再次出现革命,人们再一次走上街头,结果人们以为会建立共和国,1851年的时候再次建立了第二帝国,这个革命的振荡尽管25年,但其实波摆涟漪振荡了将近一个世纪,我们前面讲到到1875年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建立共和国的法案,而这个共和国又很摇摆的,还仍然面临着复辟的危险,我记得我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政治气侯是春寒料峭,他一方面能看到春天的来临,同时寒潮依然没有过,大革命的结果是这样一个过程。
和美国革命比较,法国革命极具破坏性,因为它要摧毁是完全的过去。但是平等社会的建立举步维艰,摧毁非常容易,但是举步维艰。美国革命实时地终止了,革命没有吞噬自己革命的儿子,没有把革命参加者本身推倒,美国革命者很快从战场转向会场,大家坐下来,商量一件事,用一部宪法把革命的结果,稳定下来,它适时用一部宪法终止了革命,也维护了革命。而法国革命我们知道最后也是靠一个独裁者,靠拿坡仑把革命的钟摆先停一下,再摆动,最后来完成革命的任务。这样一种思考,这样一种对比,可能就会看到这样一个结果,或者得出这样一种启迪,托克?威尔在这个里面也告诉人们,不能期望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就能够涤荡以往的一切,完成社会的转型。走进一个全新的天地,他说旧制度有大量的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逝了,在几年之后又重新出现了。恰如某些河流沉没于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里看到的是同一水流。这说明什么,表面上看突然消失了,但是实际上走过之后,大革命之后,重新又出现了,在地下涌动着。所以在这里托克?威尔他所强调的,也是贯穿于全书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反复性,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一个非常强烈的,非常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你不能指望革命一蹴而就,解决所有的,从传统社会到自由平等社会迈进这么一个重大的问题。
正是他的这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这种超越阶级,超越时代的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给后人以思想启迪,才使得旧制度的大革命不朽。
第四篇: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2.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4.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a.文人政治家 b.军事领袖 c.专制政府 d.民主政府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托克维尔所强调的,也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和()。a.断层性 b.连续性 c.暴力性 d.反复性
2.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下没有()自由和()自由,致使每一种公众激情都乔装成哲学;政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a.政治 b.出版 c.游行 d.言论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4.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正确
错误篇二:《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课程的考试(100分)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社会因素 b.宗教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2.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农阶级 d.中产阶级 3.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a.马克吐温 b.雅克卢梭 c.涂尔干 d.托克维尔 4.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a.16-17 b.17-18 c.18-19 d.19-20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法国民众的两种激情是指()。a.要求减税 b.要求地位 c.要求平等 d.要求自由
2.根据本讲,贵族的没落不仅体现在()、()和()上,还表现在他们不能审时度势。a.情感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
错误
4.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
错误篇三:《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二o一三年十一月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许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二o一三年十一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导读,具体的题目是走向平等自由之路,在讲课之前我想跟大家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影响史。这本书是在1959年出版的,出版的当时这个作者托克维尔他非常不自信的在给他英国妻子写信中写到,他说我这本书可能不会讨好任何一派,保皇党也不会看到一个旧制度的完美的图片,革命派可能也看不到对革命的赞赏。只有自由派可能会喜欢,但是自由派又非常少,所以他对这本书的前途非常担忧。但是没想到,他在1956年出版之后,他1959年去世,他去世之前这本书就已经再版了四次,而且相继被翻为各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而我们国家是在135年之后才有了中译本,当然这主要是有政治的和历史的一些原因。
一、大革命和旧制度概要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这本书,所以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把法国旧制度的情况和革命进程,革命结果大致的线索跟大家描述一下,这样呢大家也容易理解书本身所指的内容。
首先呢跟大家讲一下法国的旧制度,法国的旧制度其实是在欧洲是最经典的封建制度,所谓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就是他造成的是一个等级制,所谓等级制是这个社会中他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其他不是僧侣,不是贵族的,都属于第三等级,包括什么土地上的农民,包括工商业章,其他市民啊等等,这些都是第三等级,而这个等级是怎么建立的呢,他是在公元四到五世纪的时候,蛮族入侵,进入到了法国土地的时候,当时蛮族入侵的军事首领,他为了上次他底下的亲兵,没有东西赏赐,他只有是赏赐土地,那赏赐土地的时候就划这一块给他,划那一块给他。划这土地的同时,他同时把土地连通土地上的人民赏赐给他了,这样一来呢,就在得到这个土地的亲兵,最后就演变成领主,所以领主就是,他是这片领土的主人。而在这个领土上的人民,是从从属于他的臣民。这个领主呢,他对国
王效忠是用打仗服兵役这样一种形式效忠。而底下的臣民他要对领主尽义务的是要给他服劳役,地租,要给他食物地租,要给做种种事儿,甚至包括什么打扫卫生,看孩子等等,而这个领主呢,这个领地本身就是属于那个领主的,封建主的。大小不同的领主,也后来我们所只有的法国贵族的公侯伯子男。他们是因出身而造成的贵族。就咱们所说封建社会是出身的不平等。就你永远不可能。因为当初你不是贵族阶层里的,你永远不可能是贵族。这是当时旧制度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等级制,就是不平等。
第二个特征就是封建专制制度,所谓封建专制,咱们知道路易十四,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路易十四他所造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专制制度,一切都是他的。他最经典的话就是朕即国家,我就是这个法兰西。他把所有的权力都掌在自己手里。那大家可能会问了,贵族干吗呢,贵族他不是在底下还有他的权力,他掌握地方权力,这就是专制制度和贵族制度他们本身共融在一体,他们矛盾所在,路易十四他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为了削弱大贵族的权力,他呢,建立一个凡尔赛宫,这大家都知道,极尽奢华,建立一个凡尔赛宫,建立一个凡尔赛宫它的一个政治目前就是要把贵族从剥离他们和他们领主上人民的关系,使他们集结到凡尔赛宫来,铸建以他所派的行政官员,咱们现在说官僚体制,以官员去取代原来的贵族。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法国旧制度特点,第一,不平等,三个等级制,而这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用祷告为国王服务,第二等级用剑用战争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呢,承担着全部的国家的财政负担,因为第一第二等级他是也免税权的。这时当时的一个极不合理极不公平极不平等的这样一个贵族体制。这是大革命前的大致状况。我再跟大家介绍一下大革命中,革命的状况。革命开始呢是1789年5月份召开三级会议为开始点的,当时并不是想革命,当时是因为国王要贵族纳税,因为国家财政困难,要贵族纳税,贵族拒不纳税,因为他们有史以来,从来都不纳税,所以他们要求召开三级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三级会议是什么呢,是法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会议,这个会议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是征收新税的时候召开三级会议,批准征收新税。在王权最鼎盛的时候,路易十四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开这个会议了。国王本身就是我要征新税,我就有权征新税。而现在当贵族反叛国王的时候,他就要召开三级会议,召开三级会议之前呢,全国有一个,后来看是革命动员过程。要求各个等级,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他们分别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当时叫陈情书。陈情书的起草过程等于一场革命的发动。因为人们都在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我想怎么着,我想怎么,而这时候大家想到,法国的旧制度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旧制度,不再是路易十四时代的,这时候新的精神,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都出现了,人们思想都受了这个引导,所以人们要求改变现状。最后第三等级的会议召开之后,原来是按等级投票,每一个等级投一票,所以一共就三票,僧侣和贵族很显然是站在维护通知阶级的,再一个就是说第三等级。第三等级永远是一票,其他两个等级呢他是两票,这个会议召开呢就是第三等级要求按人头投票,因为第三等级他们最大的长处,他们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人数多。所以这样呢就人们寄希望于第三等级会
议发生变化,其实是对过去的表面上是个程序上的变化,其实是对旧制度的一个革命性的推翻。人们都在等着,就寄希望于这个三级会议,人们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这个时候人们等不及了。因为这个会议没有满足人们的欲望。所以等不及了,咱们只是,7月14号,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个作为革命的开始。当时很有意思的一个镜头就是仆从跑到国王路易十六哪儿去,说国王不好了,说市民暴动了,他说是一场骚乱吗,他说,不,这是一场革命。就这时候人们已经看到,革命已经爆发了,已经像摧毁一切的这样一种形式爆发了,真正爆发之后呢,法国革命和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是他一波又一波的革命者投身与革命,然后后来的革命者把前面的革命者又推向前进,推上断头台,把革命推向前进。先是代表大资产阶级,代表贵族的,他们被称作是斐扬派,斐扬派他们要实行一定的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啊等等,就是废除贵族的免税特权等等。但是后面这个阶级,他们按照理想的要求,觉得还不够,还要往前推,第二个是吉伦特派,吉伦特派把前面一派推向断头台之后,他们推行更激进的革命,制革更激进的革命就是他要把国王杀死,然后送上断头台,满足工商业者的要求,把革命推向前进。到后来,连吉伦特派也不能满足,因为以平等的要求来进行号召,进行革命,它是一个非常激进的,能够调动最底下处于不平等阶层体制下最底层人民的革命能动性,所以他们第三代上来的雅各宾派,雅各宾派又吉伦特派推向了断头台,然后他们推行更激进的,比如平分土地等等。法国一个很特殊的一个国界环境就是,当法国进行革命的时候,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来遏制法国革命,括已经进行了革命的英国,英国组织反法联军,扼杀法国革命,法国革命一次两次三次粉碎干涉军。
革命这样振荡,一步一步往前推,在这个推的过程中呢,断头台垫地,革命在吞噬自己的儿子,把原来的革命者一波一波的推下去,最后达到革命的顶峰,其实这个革命的顶峰已经超过了法国所能允许的法国历史所能允许的一个限度。这样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已经疲惫了,革命停不下来,人们需要秩序的时候,这个时候,咱们知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八零几年,拿坡仑回来,他作为执政府,实施了午夜政变,最后他建立起来了拿坡仑帝国,而拿坡仑帝国呢,他是怎么样一个,他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统治,或者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统治的一个帝国。他甚至比被推翻的那个旧制度更加专制,他尽管设了几个院,什么保民院什么等等,一个学者对他的评价就是,他对宪法起草过程是从左手到右手。其实他操纵了所有的过程,尽管表面上是民主的形式。这样一个帝国建立,他其实是以革命的名义建立的。因为他的名言就是说,我就是大革命,和前面的路易十四,朕即国家基本是相似的。就是说法国在经过了个革命的过程,推翻了那种专制,最后出现的还是一个专制的国家。拿坡仑领导了,他确实是通过拿坡仑法典把法国革命基本的成果,比如说小土地制度,固定下来,私有权,咱们所说的物权法,固定下来,而且他一个最大功绩就是他领导法国打败了几次反法联盟,但是他走的太远了,他再往前走已经为欧洲所不允许,法国也无能为力了,在欧洲的反法联盟的情况下,拿坡仑帝国倒台,倒台之后出现的是什么,是复辟王朝回来,复辟王朝再回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是
说,过去的25年他们什么都没学会,什么也没有忘记。回来的贵族,他要想重新回到大革命之中他所失去的一切,要找会他的一切,土地啊,爵位啊,他的特权等等,但是法国人民不允许了,中间出现一个拿坡仑的百日王朝,拿坡仑就兵不血刃,带着一千骑兵在法国登陆以后,然后直接走到了巴黎,人们就希望英雄再来主持他们,但是又为当时的封建制度所不允许,封建的欧洲所不允许,最后出现了复辟王朝,复辟王朝之后,1830年又出现一场革命,建立了西野王朝,西野王朝之后呢,1848年,法国再一次出现革命,这次人民又要求共和,但是又没有成功,最后出现的是什么,是第二帝国,1851年建立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帝国,它是拿坡仑的侄子,咱们知道波拿巴,他顶着拿坡仑的旗号,头上有拿坡仑的光环,人们就相信他,因为那是选出的皇帝,他是靠民主的方式选出这个皇帝,推上了领导的位置,这时候他又实行专制,但是到末期的时候,到第二帝国末期的时候,开始了一些自由的改革,最后呢,法国才真正朝向了他革命者当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最后到了1875年的时候,第二帝国已经垮台了,这个时候,法国才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法案通过之后,共和国还是摇摇欲坠,意识到一战前咱们看到法国政府也非常软弱,一直到二战之后,到1958年的时候,戴高乐再次出山的时候,他对前面的法国整体的改革,一改革就是第五共和国,第四共和国和前面第三共和国,所不同之点就是他提高了行政权力,提高了政府的权威提高了总统的权力,然后保留的人们的选举制度。而总统是人民选出来的,直接选举出来的。这样一来,就是说法国他最后他希望的一个,就是说,这是法国革命的结果,就是说,他希望一个能以他们的名义来掌控的一个政府,这时对法国民族特性的一个看法。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大致的法国革命前革命后的过程,而这个国家恰恰是我们理解旧制度和大革命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实中去理解托克威尔如何进行思考的。下面呢我们就开始解读接制度与大革命。
就这样一本小书,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说明这本书本身它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和智慧肯定它是会超越时代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大家要学这本书的原因。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这本书具体内容,背景、内容、影响和意义。
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讲,首先第一个是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思考,第二个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讲的就是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三个是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吗?这里对是否要进行革命提出了置疑,当然最主要是对托克维尔的置疑。第四个我们要讲的话是法国革命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二、革命的震荡与时代的思考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出现的背景,这本书是在1956年出版的,当时在18—19世纪,正是西方要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转型的一个时代。在当时整个时代的主题就是如何
在摧毁传统的封建的制度之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这是当时人们所思考的中心问题。托克维尔他也说,他说不只是法国和欧洲已经公开显明的这是旧的社会制度已经永远消失了。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贵族制消失的废墟之上,如何进一步和审慎的重组一个没有君主制的新的民主社会。
就是说这个课题是当时整个时代思考的课题,如何建立新的民主社会?它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所以托克维尔他所要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思考,解答的是这样一个时代要思考的问题。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我们再看看法国,法国从1789年革命爆发到1814年,拿坡仑帝国垮台。法国在革命的浪潮中翻滚了1/4世纪,当时的人们在创造历史,但是没有人来精心来思考历史。当革命振荡余波消逝之后,人们才开始了对革命的反思,对历史的思考。
19世纪在法国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学家,而且非常著名,这些人基本上都出生在革命的动荡年代。而且他们亲身经历了革命的这种时代,他看到了阶级之间的碰撞,所以他们在聚焦革命这个核心命题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都用企业斗争的观点来解释法国大改革。他们或者是描述,或者是讴歌,或者是复活革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而他们这些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作为一种思想的遗赠给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源泉。
在这一些关于法国革命的历史中只有托克维尔他是卓尔不群的。他不站在任何阶级的立场上,既不批判,也不讴歌。他没有很偏执的明确的立场,而恰恰是从历史出发。他的研究应该说是卓尔不群的,把19世纪法国革命的研究推向了最高峰。他这本书里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是穿越时代和跨越国界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他的思想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这本书是在1850年酝酿的,这个时候大革命已经过去了30年,30年是一个足以让人们有历史眼光的一个时段。虽然革命的振荡的余波还在存在着,革命的目标还没有达到。但是人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它了。当时托克维尔刚刚写完《论美国的民主》,这是他的另一篇名著。而且因此获得了法国科学院院士的一个称号,这个时候在1850年12月的时候,他就给他的朋友写信,他说我一直在酝酿写一本新著。要把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设法说明使人们明白构成这个时代链条的主要环节,那些重大事件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他认为这些思想不仅应该涉及那个时期,而且要涉及此前和此后的时期,涉及他的特点,涉及完成帝国的那位卓越人物。当然指的是拿坡仑,涉及他给法国大革命的运动、国家命运以及真个欧洲命运所昭示的方向。
从他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托克维尔他所要做的不是叙述历史,而是思考历史。不是涉及某一段的具体的历史,而是要昭示发展方向的历史。他认为要把他强力的光线,投向前一个时代和后一个时代的历史思考。
第五篇:《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90分卷)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2.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
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3.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
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4.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A.文人政治家 B.军事领袖 C.专制政府 D.民主政府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托克维尔所强调的,也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和()。
A.断层性 B.连续性 C.暴力性 D.反复性
2.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下没有()自由和()自由,致使每一种公众激情都乔装成哲学;政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
A.政治 B.出版 C.游行 D.言论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4.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