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观(纯真 美好 坚贞不渝 理智 道德 积极 健康)
前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爱情文学圣典,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感情真挚自然,质朴纯真,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
然而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它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
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然而爱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不是因为社会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爱情,爱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约了人们的表达方式。纯真的爱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们追寻„„
正文:
一、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 紧贴现实生活, 不作无病呻吟, 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感情真挚自然, 毫不掩饰地歌唱了心中对爱情的渴望,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强烈追求。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对爱情的表达既大方又泼辣,又不失含蓄和浪漫。
但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经》中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是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其实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南宋的朱熹则对《诗经》中的这些爱情元素予以了比较强烈的谴责,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之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逐步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
二、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於追求爱情 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褰裳》中,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看上去咄咄逼人,但却辣而不憨,是真情的流露,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坦率中带着一点纯真的野味儿,其实这种试探中也包含着对爱情主动、大胆的追求。女孩无论在举止或态度上都充满着个性张扬,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二)追求恋爱自由、要求自主婚姻
《鄘风·柏舟》是写一个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 的迫切愿望。
(三)崇尚忠贞不渝的爱情
《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意思是:我的心不是石不是席,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永远不变心。
《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余不信,有如敫日”这是描写一位女子对男子的的坚贞爱情的誓言。如果把这句誓言翻译为白话文,那就是“活着如果不同住一室,纵然死了也愿意同埋一穴。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上天作证有太阳!”由此可见这位女子誓言的坚定和对爱情的忠贞
《郑风·东门》表达了一个男子情有独钟而矢志不移的忠贞之恋。虽然东门外美女“如云”、“如茶”,诗中男子不为所动,不被诱惑,依然挚着、坚定地爱着家中那位“缟衣綦巾”衣着朴素的人儿。应证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风·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此诗“言寡妇感时节而生哀思,次由哀思而至墓地悼念,由墓而归,夜寝哀之情”。最后以“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达自己愿百岁之后与夫同穴的决心,透出妻子那份对丈夫至死不渝的坚贞。
《邶风·谷风》一诗与《卫风·氓》一样,是一首弃妇诗。按理说弃妇对负心的丈夫的指责应是咬牙切齿的,但她仍“哀而不伤”,还念念不忘先前与丈夫的恩恩爱爱,这种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实在令人感动,《关雎》的首句以雎鸠和鸣起兴,含义深刻。关于雎鸠,闻一多在《诗经通义》中说:“相传此鸟雌雄情志专一,其一或死,其一也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极笃于伉俪之情。”古人也认为这种鸟有固定的配偶,从不相乱。这说明,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十分推祟那种情志专一的爱情,比之《诗经》中的爱情专一,现代人“爱如烟花,只开一瞬” “天亮以后说分手”,甚至“天不亮就说分手”“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爱情观不得不让人有些感喟。
(四)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涛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关雎》一诗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是一首美丽的情歌,唱出了君子对淑女的悉心爱慕和情志专一。诗中讲述的是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以河中荇菜“左右无方,顺水而流”的状态比喻君子对淑女的情思绵绵.荇菜参差错落,无拘无束,顺水漂摆,恰似君子追求淑女那忽忧忽喜、极不平静的思绪。“寤寐求之”、“寤寐思服”,写出涛人对姑娘的迷恋之深,渴求之切。无论白昼或是黑夜,姑娘的倩影都时刻占据着他的心,挥之不去。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初涉爱河的小伙子兴奋难耐,躁动不安,甜蜜憧憬的复杂心境。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己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赢得姑娘的芳心,姑娘的爱。他要主动接近、亲近姑娘,用各种方法使姑娘愉快、幸福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五)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情况时有发生。《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其中以《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最为代表。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邶风·谷风》一诗与《卫风·氓》一样,是一首弃妇离开夫家时倾诉自己不幸遭遇的诗。《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在危难时期,相依相靠,但在安乐时候,却将她抛弃。当初丈夫与她一起发出 “及而同死”的山盟海誓,新婚之时“宴尔新婚,如兄如弟”的欢乐与幸福,结婚之后丈夫变得无情无义“既生既育,比予我毒”(日子慢慢好起来,丈夫厌弃我好似毒虫)“有光有溃”(朝我动武暴怒)。这位弃妇实在令人同情,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
从这些弃妇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六)真挚淳朴,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中的爱情, 感情真挚自然, 摒弃了世俗偏见,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也就是这些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譬如《周南·关雎》 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周南·关雎》这首诗中热情地表达了一位君子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
诗中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而君子追求淑女时采取的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积极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
因此孔子评价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这小伙子对姑娘的追求行动在欢乐之时并不过分(没有违背道德准则),在“求之不得”之时也不过于悲伤(能自制而没有自卑自残或图谋不轨),因此它具有“正风俗”的良好的教化作用。“君子”那“求之不得”(失败了)却仍坚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君子风度和高尚的品格确是值得赞赏。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青年男女美好的形象,而且表现出积极而健康的思想感情.全诗着意抒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给人的感受是:“情深而不淫渎,热烈而不轻狂。”正如孔子中肯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广大人民对于于婚姻恋爱的正确认识和严肃态度。
(七)重视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婚姻不是儿戏。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义务和责任。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所以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重视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
《郑风·将仲子》:“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中女主人公委婉地劝告自己的情人不要采取“逾墙”“逾园”“折杞”“折桑”等不文明的行为,要注意她的父母、兄弟以及邻里社会舆论的影响。有人评论说这首诗歌中的“人言可畏”是写父母兄弟邻里以及社会对姑娘有压力,妨碍了她的恋爱自由,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笔者却不以为然。因为这位姑娘所要强调的是谈情说爱应遵守道德规范,不能越轨,要注意社会舆论的影响,循礼而行。从这首诗歌中可见当时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对人还是很有约束力的。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中男女爱情那含蓄多情的传统也是在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舆论的约束之下而逐渐形成的。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 是一首感情单纯而真挚的恋歌。这首诗展现了一对雎鸠鸟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鸣叫求偶, 此情此景, 触发了主人公对河边采荇姑娘的爱慕与追求。“鱼的外形是女阴崇拜的象征, 鱼的多子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这是古人性观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鸟口中有鱼就不再鸣了, 男子有妻就不用再求了, 这正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直接比照。这种觅偶、择偶的过程, 也反映了周民在两性关系上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有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制, 而且表明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诗中男子择偶的标准是貌美(窈窕)且心美(贤淑), 说明周人的爱情观中不仅有审美观, 还有道德观。
《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此“逑”非彼“求”。
再者,《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重视的,要求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召南·行露》中,通过一个不畏强暴的女子,在法庭上对仗势欺人的男子据理力争,使之受到应有惩罚的描述,表明了道德观念已在先秦时代普遍化。《庸风·鹑之奔奔》以一个有见识、明事理的女子之口,谴责了她平时视为有德有义的君子、实为无礼的男子;而在《庸风·君子偕老》中,对清扬红颜、仪表威严而行为不端的宣姜斥之曰:“子之不淑,云如之何?”在《齐风·敝笱》、《齐风·载驰》中,对齐姜与其兄齐襄公的乱伦行为极尽讽刺、揭露,表现了汉民族在感情生活中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
(八)含蓄多情
《诗经》中的传统爱情往往是以男才女貌为美,以含蓄多情为美。无论是少男还是少女,无论是役夫还是少妇,他们表达爱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含蓄多情。
《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兰兮” “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首诗歌描写一群青年男女在溱、洧水旁游春之时相赠以兰草(大泽兰)与芍药之花,他们又说又笑,互相赠送表达爱情的鲜花,多么热烈浪漫啊。这首诗歌中所写的青年男女用鲜花传情达意和所说的双关爱语又是多么含蓄多情。“采兰赠药”作为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 固定成语流传了下来,它成了中华民族表达爱情的一种特有的形式,而《邶风·静女》中那“贻之以彤管”的传情形式与“采兰赠药”本质是相同的。
《诗经 王风 采葛》一诗中,男女思念对方的心意由「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直到「如三岁兮」,用时间的变化,表达对对方思念情感的加深,虽然在时间表达方面有些许夸张,不过简单的表现方式,却让人觉得爱之单纯和强烈.“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委婉含蓄地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九)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热烈而浪漫,真挚纯洁,自然和本性的情感流露
周代,礼仪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情侣互赠芍药以定情。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被污为“淫于色而害于德”。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男女欢会对于恋爱中的青年来说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个恋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恋人们对于爱情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恋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从他们相会时的情态表现出来。上古时代,青年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纯洁的,是脱去了脂粉与物质外壳束缚的,是人之性灵的本原状态的自然流露。《国风·邶风·静女》便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清新真纯的感情:“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这“彤管”看似平常,实不一般,它代表着女子的一片诚心和对他的纯真爱情。情感细腻而真挚。这首诗将少男少女纯洁浪漫的初恋情怀表现的极为生动传神,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天真慧美,男子的淳朴痴情,而且表现了他们情深意挚,欢乐、健康和真诚相爱的感情。
三、总结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诗经》歌咏的是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概括来说就是纯真和美好,积极和健康,坚贞不渝,理智和道德。
参考文献:
胡敬君 《诗经》爱情诗的文化解读 新华网2004、1 《诗经欣赏与研究(一)》糜文开 裴普贤著.三民书局印行.尤拉新浪BLOG: 寻找《诗经》中的爱情 飘雪文学社区 《诗经》中的女性婚嫁意识 《诗经》的教育价值_中外教育史 优势网
韦刚 《3000年前、后的爱情观的比较》 04级汉语言文学 闻一多 《诗经通义》
姜桂芳《从<诗经>中的成语看孔子所提倡的中国传统的爱情观》 朱熹《诗集传》
《诗经快读——先民的歌唱》 《诗经三百首(译析)》 《论语》 《毛诗序》
第二篇:诗经中的爱情观
思无邪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六百年左右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论语》中也有对诗经的评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整部诗经的内容,也都是思想纯正毫无邪念的。诗经中有大量诗以爱情为主题,也体现着“思无邪”。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可见其在整部诗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所体现出的爱情观也可以作为诗经里爱情观的代表。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君子”对“淑女”从单方面的爱慕到喜结良缘的过程中,君子内心的情感变化。无论是爱慕时的思念还是喜结良缘之后的喜悦,写的都是男子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的感受,而女子的内心变化却丝毫没有涉及。这与一段爱情中,都是男子主动有关。在我国古代的婚姻爱情观里,只有男子主动追求女子才被视为合理的,而女子即使早已对男子有了倾慕之情,也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主动追求,这样才显得矜持而守礼数,大不同于西方女性的热情奔放。《关雎》或许可以称之为一首古代的情歌,却又不同于现代流行歌曲的大胆直白,显得含蓄委婉。“君子”和“窈窕淑女”的结合,在古代可以看作是理想的结合,从中也可以看出《诗经》的爱情观中对于男子和女子的理想标准,男子要求是社会地位高、品行端正的君子,与之相配的是文静美好的淑女。除了“君子”与“淑女”体现了一段爱情里男子和女子的理想标准外,《关雎》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理想爱情的标准。诗中的君子对于淑女的爱慕,并不是短暂的邂逅,也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付诸行动去追求,以走向美好的婚姻为最终目的。这样有始有终、负责任的爱情,是被社会所认可和赞扬的。因此,诗经中的爱情,并不推崇短暂的不负责人的爱,而是推崇以婚姻为目的,完美结合的爱情。《关雎》既承认了男女之间产生爱情是自然而然的事,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约束和克制,使其符合礼教和道德的标准,因此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含蓄之美。孔子也赞扬《关雎》之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如果说《关雎》表现的是古代人民对于爱情的美好期望,那么《蒹葭》则是对凄美爱情的叹惋。《关雎》中的君子通过努力追求到了心爱的女子,而《蒹葭》的主人公却因重重的阻碍而未能与心爱的女子结下良缘。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江水阻隔了他的理想,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但主人公仍对隔着遥远距离的女子心生爱慕,他想冲破重重的阻碍去追求心爱的女子。然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见追求之难,艰险重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白鹭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见追求的时间之长。“苍苍”“凄凄”“采采”描写了芦苇颜色由苍青到凄青再到泛白,渲染了深秋凄凉的氛围,日子一天天地流逝,而主人公却一直等待着,表现了男子对于爱情的执着和真诚。全诗虽然是写男子对于女子的爱慕,却也显得凄婉而含蓄,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真是蒹葭长,露为霜,美人隔秋水,相思无限。虽然这段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充满了遗憾,但男子的爱之真,心之诚,展现出了一段“思无邪”的爱情。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女子外貌的句子,例如《卫风 硕人》中写卫庄公夫人庄姜的一段,“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手指到笑容再到神态,人们对庄姜的赞美毫不吝啬,不同于以往古诗的含蓄委婉之风。从这些热烈而真挚的句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位无从考证的作者对庄姜的爱慕之情。然而,女子仅凭着姣好的外貌就能轻易得到他人的爱慕,这不免让人怀疑诗人的初衷是否有些肤浅。这个问题在诗中的最后一句得到了解答,“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主人公庄姜一方面希望爱情就像这河水一样缓缓流淌,滋润她干涸的心田,而另一方面她又希望那个读书郎快点离开,不要扰乱她宁静的生活。她渴望爱情,但最终还是恪守本分,做一个忠贞的女子。因此,诗人对于庄姜的爱慕,并不是肤浅地基于她的形态美,而是对她美好品质的欣赏。对主人公外貌的直接描写,也不仅仅只是赞美她的外表,更是通过外在来表现出内在的美好品质。诗经中并不推崇女子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而更多的是赞扬忠贞的传统女子。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诗经中对于女子的审美标准,忠贞、内敛被视为内在美的体现。诗人对于庄姜的爱慕也不是肤浅的赞美其外在,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她的内在品质。因此,诗经中的爱情,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
《桃夭》表现的是一位出嫁的女子对于婚姻爱情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憧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像桃花一样鲜艳夺目,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而少女只有貌若桃花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宜室”、“宜家”“宜人”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婚姻爱情的观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艳若桃花的女子很美,但仅有外表的美丽是不行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贤良淑德,恪守礼教,这样才是完美的婚姻爱情。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还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而家庭和婚姻是爱情的升华,走向婚姻的爱情,在整部诗经中都得到了赞美。《桃夭》总也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生儿育女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家庭中出现了“丁克家庭”,即一个家庭中只有夫妇二人而没有子女。但在《桃夭》当中,子女是一个美满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诗经中的爱情观里,生儿育女的思想是婚姻爱情观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内容丰富多彩,有写相知相识追求真爱的,也有写闺中少妇的幽思,更有弃妇的哀怨。但无论是怎样的爱情,其思想都是纯洁的,体现着诗经”思无邪”的爱情观。
第三篇: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1 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三)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情况时有发生。《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其中以《卫风•氓》最为代表。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从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四)真挚淳朴,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爱情, 感情真挚自然, 摒弃了世俗偏见,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也就是这些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譬如《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周南•关雎》这首诗中热情地表达了一位君子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
诗中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 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而君子追求淑女时采取的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积极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
(五)重视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婚姻不是儿戏。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义务和责任。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所以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重视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此“逑”非彼“求”。
再者,《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重视的,要求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六)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热烈而浪漫,真挚纯洁,自然和本性的情感流露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男女欢会对于恋爱中的青年来说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个恋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恋人们对于爱情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恋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从他们相会时的情态表现出来。上古时代,青年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纯洁的,是脱去了脂粉与物质外壳束缚的,是人之性灵的本原状态的自然流露。《国风•邶风•静女》便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清新真纯的感情:“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这“彤管”看似平常,实不一般,它代表着女子的一片诚心和对他的纯真爱情。情感细腻而真挚。这首诗将少男少女纯洁浪漫的初恋情怀表现的极为生动传神,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天真慧美,男子的淳朴痴情,而且表现了他们情深意挚,欢乐、健康和真诚相爱的感情。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诗经》歌咏的是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概括来说就是纯真和美好,积极和健康,坚贞不渝,理智和道德。
第四篇:浅析《诗经》中女性的爱情观(定稿)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诗经》中女性的爱情观
【摘要】《诗经》中的爱情诗情感真挚、自然明快、热烈高雅、纯朴清新,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精神面貌及当时人对爱情的憧憬向往、追求甚至怨恨。以现代人的视角从不同角度理解当时女性的爱情观:女性的择偶标准、女性怎样看待爱情、女性对爱情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些爱情观去感受时人怎样追求幸福美好的爱情,怎样面对爱情的悲欢离合。【关键词】 诗经 女性 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至今,诞生了不少以爱情为主题的经典诗歌。《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众多经久不衰的爱情诗。这些诗歌情感真挚、自然明快、热烈高雅、纯朴清新,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精神面貌及当时人对爱情的憧憬向往、追求甚至怨恨。“《诗经》中的爱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展示了完整爱情的过程,凡属恋爱婚姻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悲欢离合,都在这些诗里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在这里既有初恋时的甜美羞涩和抨然心动,也有热恋时的激情澎湃和海誓山盟,既有沉述于爱的忘乎所以和欢乐飞扬,又有爱无所爱的无可奈何和凄切哀伤;既有恋爱过程的现实场景和具象细节,又有对爱憾真谛的精神叩问„„”[1](p1),“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竭的动力之一”[2],《诗经》中的女性怎样看待爱情,怎样面对爱情,她们的爱情观究竟如何,下面将从现代人的视角品读《诗经》中的爱情诗,走进女性的内心世界,可以体会当时女性所具有的爱情观。
一、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择偶标准
“诗经时代的爱情,尽管处处昭显着远古时代的古朴痕迹,但它早已不再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纯生理本能的需求了,在他们追求异性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择偶标准,他们表达着自己内心真实、高尚、纯洁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健康的、质朴的,也是动人的、严肃的”[3],所以爱情有了一见钟情、日久生情,《诗经》中的女子一见便倾心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男子,为什么这样的男子就能获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取芳心。虽然诗经中的女子没有直接表达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对象,但仔细品读《诗经》中有关女性的爱情诗,不仅可以透视她们内心对爱情的憧憬,对爱情的渴盼,还可以了解当时女子的择偶标准,了解她们对爱情的认识。
(一)金玉其外
人们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不仅希望自己漂亮,同时把这个漂亮泛化,转移到自己的伴侣身上,她们希望自己的伴侣也能有漂亮的容貌。西方女人把理想的情人称为白马王子,王子难免是玉树临风、潇洒浪漫、气宇轩昂的。而东方人眼中的美男子到底什么样子,且看《红楼梦》中的宝玉,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4](p14)当然,宝玉只能代表部分女子心中的美男子形象。而在诗经中,女人心仪的 “美”男子或身材高大魁梧、或铜筋铁骨、或英俊潇洒、或仪表堂堂、或美如冠玉、或容光焕发、或衣冠楚楚、或健步如飞„„,如《国风﹒邶风﹒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 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5](p34)
这个在公庭上演《万舞》的男子之所以让她心花怒放,那魁梧高大的身材、有力如虎的臂膀、如染色的脸庞在女子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他的形象正好符合女子心中对男子的审美要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5](p119)、“不如叔也,洵美且武”[5](p67)、“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5](p89)
、“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5](p89)、“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5](p89)。这样的男子也是中国传统的美男子形象,她的心完全被他占据,原来他就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梦中的爱人,“有美一人,伤如之何!”[5](p119)。女子既对他有仰慕之思,对他的美赞叹不已,也对他产生了浓浓的爱意,可以说爱情是随着对美的不断追求而产生的。在这过程中,女子爱情择偶观也不断的展现出来:“高大健壮,英俊勇武是 2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时人爱情观中的美学取向”[6](p117)。
(二)美絮其中
美貌当然只是女子择偶标准之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并不是她们想要的结果。中国人对什么事情都喜欢有个圆满结局,尤其对爱情,更希望男才女貌,终成眷属。从古至今,没有哪位女子不喜欢君子,有关君子的解说也举不胜举。就《关雎》中的君子而言,“当指那些品德纯正、有一定的学识的男子”[3]。总之《诗经》中的女子欣赏的他或技艺超群、或幽默风趣、或才华横溢、或情深意重、或德行显赫、或胸怀博大......,他就是品德兼修的化身,如《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5](p49)
用“绿竹”起兴,因为竹是四君子之一,暗含文采奕奕的他如竹有高洁的品质。内秀是当时女子对男子的要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5](p49),光彩照人,精神勇武,德行显赫,美名远播;他“如金如锡,如圭如璧”[5](p49),不仅心胸宽大,举止风雅,还具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5](p49)的浪漫风度,女子羡慕赞叹他的美名德行,高贵品格,如是“终不可谖兮”[5](p49),他的优秀德行将女子的心牢牢抓住。她是完美主义,爱情的产生不是随意的,而是刻意的,刻意地要达到她的审美要求,符合她的眼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5](p68)、“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
[5](p67)、“美且鬈......美且偲”[5](p86)。“高大健壮,英俊勇武是时人爱情观中的美学取向”[6](p117),除此之外,女子也看重男子的德行品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子追求的是爱情中的完美对象,可见对美好爱情的期许。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二、《诗经》中的女性怎样看待爱情
古今中外,人们对爱情的追求都彰显着自己对爱情的个性理解,如刘兰芝与焦仲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死相随,杨振宁与翁帆的忘年相依。《诗经》中的女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同样有着自己对爱情的独特认识与追求。
(一)爱情应是心有灵犀,两情相悦
李商隐在《无题》中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p220),爱情应是你我相识相知,相互理解,相敬如宾,相亲相爱,没有强迫,没有钳制,“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她们能够向父母反抗,向礼教挑衅”[8],自愿已经成为女子追求幸福的前提,所以《诗经》中的女子面对强迫的婚姻表现得如此强烈:誓死不从,追求情投意合。如《国风﹒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5](p15)
这首诗并没从正面对女子的爱情观进行说明,但从“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5](p15)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到她对古代强买强卖婚姻的痛恨和控诉,从侧面证明她对以自由、自愿为前提的爱情观的追求,表明她奉行两情相悦的爱情理想。再如《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5](p80)
诗中小伙和姑娘相约在溱洧河边,互相赠送香草鲜花作为定情信物,“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他们在笑谈声中表达对彼此的爱慕之意。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9]这样的盛会“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劳动青年之间比较自由古朴的恋爱生活”,同时将女子的爱情理想展现得淋漓尽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经过三境界,诗经中的爱情同样也有境界,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可以解释《诗经》中爱情的境界。女子对自由美好爱情的追求是其境界之一。那么为两情相悦的爱情义无反顾地付出是其境界之二。如《召南﹒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5](p15)
诗中男子借用獐子、野鹿向她表白,不是女子经不住诱惑,而是爱上了这位会捕猎的男子。女子追求的是两心相通,崇尚恋爱自由。一旦爱上便全身心地投入,在古代甚至现代社会都很看重女子的贞洁,但是她却能做到无视礼教而真实地展现自己,“让人感到欢愉并无猥亵之感”[5](p21)。宋书功认为《王风﹒丘中有麻》是 “一首非常露骨的性爱诗”[6](p68),《郑风﹒野有蔓草》是一首“男女野合的恋歌”[6](p90)但这样的女子丝毫没有得到任何谴责,这里没有贞洁理论,只有她对爱情的无怨无悔。这就是女子对爱情境界的诠释。
(二)爱情态度———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泰戈尔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爱情不是默默地等待,也不是深深埋藏于心让对方不知而独自承受相思之苦,而是自己勇敢地上前表露心声。诗经中的女子不想对人生有任何遗憾,所以面对爱情,她们大胆、果断、热烈地去追求。不管后果怎样,至少自己应该不错过任何表达的机会,为自己绚烂的生命赌一把,如《大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5](p205)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直爽的少女对爱情的直白:“心乎爱矣,遐不谓矣”[5](p205)。她没有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而是将自己的感情一一阐述,用三个“既见君子”,两个“乐”表达对君子的浓浓心意,最后将内心真实的情感展现给世人:我深深地爱上了你,不能忘记,既然爱你,何不大胆地说出来。她不仅要让男子知道,也在向整个世界宣告。她“对爱情的追求率真、质朴、热烈”[10]再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5](p74)
她坦率直白地宣称“子不我思,岂无他人”[5](p74),如果你想我念我,就该涉过洧河与我相见,如果你不把我想,“岂无他士”[5](p74),女子反复反问显露出一种娇嗔的状态,其实已经将对男子的爱大胆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诗经》中的女子们对待爱情整体上显得自由而奔放,大胆而活泼。她们对待爱情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张显着自由个性。她们敢爱敢恨,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判断、价值取向。[8] 爱情不是独自承受,而是越过一切担心焦虑将真心送给所爱的人。不仅要向情人袒露,也要向情人证明,也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心动不如行动。如《唐风﹒有枤之杜》: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5](p74)
女子不确定爱人的情感,心中充满疑问,徘徊之后,下定决心:“与其这样没结果的猜测还不如做出行动”[5](p74),邀他相会把美酒拿给他喝,把好吃的东西给他品尝。爱情没有迟疑,当它降临于你,就该紧紧握住那风筝的线,不让它坠落。如《齐风﹒东方之日》: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5](83)
女子的爱情就是天上的风筝,一旦翱翔于空就得把握好风筝的线。珍惜每一个机会,随着风飞舞。所以她大胆主动地与情人幽会,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正如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爱情境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元好问《雁邱词》开篇提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11](p382),爱情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汉乐府民歌《上邪》中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也许爱情是一种永恒。《诗经》中的女子对此也有自己的认识: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的情永不移,生死相依。如《邶风﹒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5](p36)
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吹,雨雪纷纷地下,环境如此严酷,即使面对这样恶劣的天气,只要有你对我的信任和喜欢,只要有你对我的爱,我就可以战胜一切严寒,跟你到天涯海角,比翼双飞。爱情应是“携手同行......携手同归......携手同车”
[5](p36),为爱的人奋不顾身,共同战胜一切苦难,追求风雨同舟共呼吸同命运的精神境界。再如《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瞒。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5](p64)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女子向心仪的对象诉说衷肠,“岂不尔思,畏子不敢”[5](p64)“岂不尔思?畏子不奔”[4](p64),她可以抛弃一切为男子甘心付出,“谓予不信,犹如皦日”[5](p64)她是韧如丝的芦苇,立下誓言:即使生不能结为连理,但死也要同葬墓穴,正如“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5](p102),对爱情的忠贞始终坚定不移如磐石。
翻开《诗经》中的誓言篇,不禁为这些女子惊叹,同时也被她们对爱情的执着深深折服。一旦立下誓言就没有任何外界事物能动摇女子的意念决心。爱情在无形之中支撑着她们的整个生命甚至死后的灵魂。
三、《诗经》中的女性对爱情的深刻反思
《诗经》中的女性面对爱情经历过羞涩而含蓄地渴望、大胆而热烈地追求阶段,她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过爱情的神韵,不断地体会爱情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对爱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反思。
(一)爱情必需经历思念的煎熬
秦观的《鹊桥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2](p139),虽然不能朝暮相见、朝暮相伴、朝暮相守,但对你的思念不会改变,随着太阳东升,伴着月亮西起。长久的感情应是你在外,我持家,和和睦睦;你出门,我默默地等候,将对你的情化作相思泪,如《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5](p102)
诗中的女人因思念丈夫而无心采摘,她把对丈夫的爱全寄托在无限的遐想中,担心他在路途上的艰难与困顿,“云何吁矣”。那浅筐怎么也装不满,因为心思全在他身上,不在采摘之上,相思也就越陷越深。《诗经》中的女人常常喜欢正话反说,明明思念之情很深,但她却不断告诫自己“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无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思远人,劳心怛怛”[5](p85)与“愿言思伯,甘心疾首......愿言思伯,使我心痗”[5](p55)达到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女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浓也。既然思念不得,只能为你祈祷同时打理好一切,不让你担忧。如《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5](p59)
“别后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她想他却不像别的女人,想得首如飞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她不,她把想放在心里,照样笑迎日出笑送日落,该做的活计,一样不落下,养鸡养羊养牛,也种庄稼,她手脚麻利着呢。”[13](p121 p122)这首诗中的女人把思念化作每天劳作的力量,化作持好家的信心,把一切料理得有条不紊,为的是不让他担心分神,等待他的顺利归来。
但“在劳碌的间隙,她会走一走神,想想他。她的数字概念可能很模糊,掰着手指头也不能把别后的日子算准,她只知道他走了很长很长时间了,不日不月。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呢?”[13](p122)她对他的思念就不用再提了,“君子于役,苟无饥渴”[5](p59)才是她最在乎的。望着夕阳,将思念化作对你的祈祷,愿上天保佑你安康。情长久,念无限,心无悔,这就是《诗经》中女子的爱情观。
(二)爱情无法越过界限
“《诗经》里的爱情,简单却执着。对爱情、婚姻的忠贞和专一,是上古时代青年男女最重要的观念。”[14]她们可以为爱人奋不顾身,可以上刀山可以下火海甚至是生命:“谷则异室,死则同穴”[5](p64)“聊与子同归兮”[5](p121)“聊与子如一兮”[5](p121)。但现实中她们不敢逾越鸿沟,“在当时,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青年的婚姻缔结已经开始受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约。这表明,告父母,经媒人,已经逐渐成为当时婚姻缔结的必要程序。可见,那时礼教对男女之情已经逐渐地有所限制了。而具体到女性而言,受到的束缚更多,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9]如《周南﹒汝坟》: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逊。[5](p10)
[5](p10)女子在一个庙会上剪不断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但“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焦急与“虽则如燬,父母孔逊”[5](p10)的警戒形成重重矛盾,她不敢跨越的不仅仅是父母的干涉阻碍,而是当时的礼教,有谁能摆脱礼教的桎梏。《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日月可鉴,天地可证,但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以死来守护他们的爱。死只是让他们超越现实,但真正束缚男女自由恋爱的绳索没有被剪断,它将继续毒害一带又一代年轻男女。爱情染上了世俗偏见,变得不再那么纯真。虽然他们能大胆袒露心声,但爱情终究无法跨越鸿沟。
(三)爱情有不幸的结局
“虽然周礼倡导的是‘夫妇有义’的夫妻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的形成,使妇女的命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诗经》中的婚恋诗很多都反映了女子遭弃这一现象。”[15] 曾经的山盟海誓,生死相随只不过是他曾经的甜言蜜语,甚至可以说只是女子单方面对爱情的忠贞。他们的爱情千回百转终成连理,但在茶米油盐的平淡日子里,他忘了他们之间的约定,一切都随淡淡的岁月消逝。爱情没有不移,不移的只有她的心。天长地久的誓言就是那水中月,镜中花,美好而不得,女子最终逃不过被遗弃的命运。如《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求之。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5](p31)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女子虽然和丈夫同甘共苦,最终被无情地抛弃,只能唱着令人同情的悲歌。女子的爱情命运让人感受到她在爱情中的地位是低下的,虽然她们能勇敢追求,但一旦坠入男权社会的情网只会让她尝尽遗弃的痛苦,“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5](p31),情到终点只有无尽的哀伤痛楚,面对男子的无情与决绝,她也只能控诉:“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5](p31)。其实《卫风﹒氓》中的女人有着更令人痛彻心扉的经历,甚至更让人叹惋愤恨。她和男子自由主动地追求爱情,她的丈夫曾经对她痴情着迷,而今却把她抛弃让她走投无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5](p52),什么天长地久你我相依到老只不过是戏言罢了,女子的决绝也是被逼无奈的呼喊:天长地久也有尽头的时候,爱情誓言终会消逝,爱情终究逃不过不幸二字的纠缠。女子的美好爱情到此成为永久的遗憾。
古人的爱情美好也苦涩,一方面她们能按照心中的期盼怀着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大胆热烈地追求;一方面她们无力解开爱情的枷锁,无奈地等候着苦涩的爱情;相爱时能无悔付出,失恋时能果敢控诉,她们给现代人开了怎样表达、怎样追求爱情的先河,给现代人留下永久的执着印象。让现代人在物质世界能重视自己的情感,让真爱也存在于物欲横流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云芳.不得不爱读诗经[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2]丁璐.浅谈女大学生的爱情观[J].南充,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4期 [3]李瑞玲.浅论《诗经》时代的择偶标准[J].北京:科技资讯,2009年第1期 [4]曹雪芹.《红楼梦》[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5]傅璇琮、李克.《诗经》[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6]宋书功.诗经情诗正解[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7]丁子予.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8]姚婷.《诗经》中女性内心的激昂之声[J].合肥:安徽文学,2010年第2期
[9] 车雅琴.《诗经》爱情诗所表现的爱情观[J].合肥: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年第9期
[10]刘晓丹.从《诗经》看先秦时期女性的爱情婚姻观[J].沈阳:兰台世界,2009年第17期
[11]傅德岷、卢晋.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12]傅德岷、卢晋.宋词鉴赏辞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13]丁立梅.诗经里的那些情事[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9.[14]郭洪泷.《诗经》情诗浅析[J].北京: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年第4期
[15]高媛媛.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J].合肥: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7期
Analyses the Book of Songs of Women in
Love
Yang Ling Literature and News Departmen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07302001
【abstract】The book of songs of love poem are emotional sincerity,natural and lively, warm and elegant, simple and pure and fresh, they reaction to the people's inner feelings, mental outlook and the longing for love and the pursuit even resentment of love at that time.Understanding women's love view from different angles by today's perspective:their vision of mate selection and how do them view love and their profound introspection of love, then feeling how people pursue the happiness love and how people face the love of joys and sorrows in that time.【key words】The book of songs
femininity vision of love
再改估计你也改不出来了,完稿吧。提纲、开题报告我也看了,就那样可以。
第五篇:诗经里的爱情观0
美色与深情
--诗经里男女爱情观探讨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系别:08级中文系综合班
导师:李宝龙 学号:2084050187
姓名:田甜
美色与深情
--诗经里男女爱情观探讨
摘要:
《诗经》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光辉起点。《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面貌。对《诗经》中的爱情观进行探讨可以知道先民的生活状态,也可以了解我国爱情观婚姻观的起源与脉络。《诗经》里男女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中有很大不同,美色与深情正是二者的矛盾焦点。男子重色,女子重情,这或许就是千年来爱情悲剧不断产生的缘由。
关键词:
《诗经》爱情观婚姻观美色深情
才势
诗是人类灵魂的语言,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诗经》是我国文学浪潮上一朵灿烂的浪花永远光辉闪耀。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人类永恒歌唱的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歌唱的主题。《诗经》中热烈浪漫、清新纯净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先民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也在婉转悠扬间反映出先民男女爱情观的不同。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国风》中,其中以《郑风》、《卫风》里的情诗最为出名。这些诗主要都是民歌,主人公大多是对爱情有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情诗都毫不掩饰地歌唱出先民对爱情的强烈渴望。从内容上来说,《诗经》中繁多的爱情诗可以粗略地分为五个类型。
一、描写幸福恋爱生活的情诗。我国古代二月到三月初,青年男女可以到郊外踏青休憩,同时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情,先民的情歌大都是在这时唱出来的,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野有蔓草》、《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
二、描写男女互相倾慕的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悦慕、爱恋是不分男女的。其中有男倾慕女的,如《郑风•出其东门》、《秦风•蒹葭》,也有女倾慕男的,如《郑风•叔于田》等等。
三、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难免有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关雎》、《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
四、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爱情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男女自由恋爱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五、弃妇的怨诗。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妇女常常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所遗弃,因此在《诗经》中还有一些是描写弃妇被遗弃的过程及妇女难平的怨恨之情,如《卫风•氓》、《邶风•谷风》、《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弃妇诗可以说是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而男女两种不同的爱情择向在弃妇怨情诗中表现的也最为明显,甚至是淋漓尽致的。
爱情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爱或者其他。爱情从来都是不纯粹的,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爱情。从古至今,男女在爱情中对伴侣都有自己的心理标准。在对伴侣的选择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在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对方,尤其在婚姻中,不管男女都想改变对方已达到自己的要求。男子主要集中在貌美温柔,贤良淑德,红颜知己等方面,而女子主要集中在一个情字上,情到浓时便是毒药也将美酒饮。常言在爱情中,男女平等但毫无疑问女子更加感性,也就更容易受到伤害,文学史上痴心女子负心汉比比皆是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也并不值得女子以此贬低男子,因为这无疑是将女子放在了弱势地位,天生比男子矮一头。似乎对于女子来说,从一而终是理所当然的。女子受到伤害只能寻求封建社会的同情,而难以保障自己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利益,才女李清照发现丈夫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要状告他,但她自己也入狱。就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当然《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在周王朝时期,封建礼教初步建立,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男女之间主要还是双方的感情为主,不管男女都在诗歌中大胆地流露出对所爱慕之人热烈追求。在当时女子所受的压迫相对较少,作为一个独立人的思想也就更加完整,《诗经》中的爱情诗也更加真实,就更能从本质上能映出男女在爱情中不同的选择,也就是对爱情附加值的选择。
一、容貌
男子第一选择:美貌。赞扬女子美貌的词句多如天上的星星,这些词句有绝大部分是由男子创造。男子对女子的第一印象是容貌,漂 亮容貌让男子恋恋不舍。对女子来说,美貌也是男子目光的不二砝码。常言红颜祸水,但对于漂亮女子,男子还是趋之若鹜。从整理的五类爱情看开,容貌是男子第一选择。
在《郑风•野有蔓草》写到: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男子在野外踏青时偶然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子,他一见钟情,便作了这首诗。诗中描写了野外美丽的景色,小草青青,草叶上还挂着玲珑剔透的露珠。这时,一位女孩走了过来,她眼睛明亮,容貌姣好,亭亭玉立,让男子心动不已。其中,对于女子眼睛的描述是全诗的一个重点,也是男子反复咏叹的地方,“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清新的乡野在一双明亮的眼睛的点缀下,显得生机勃勃,美景与佳人一时共入心怀。
不可否认,这首诗写的很美,完全是偶像剧的完美桥段,绿草漫野的风景,貌美如花的女子,不期而遇的缘分,情投意合的感情,一见钟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假如在那个时段走来的不是西施而是东施呢?还会不会有这么完美的感情?那个男子还会不会美景佳人统揽入怀?恐怕,他会吓得跑掉,哪顾得美景。甚至说不定在以后的每一 个春天,他都不会回到那片田野,享受那份风景,因为那对他来说是一个噩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最为明显的就是《小雅》中的《车辖》。诗中的青年男女的婚姻可以说是由父母包办的,男女在新婚前还未见过对方。男子在迎亲途中看见女子的美貌做了这首诗,若说在《野有蔓草》中男女自由恋爱,通过交谈可以看出双方是否合适,那么此时便是完全凭借美貌而产生的感情,这可靠吗?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而假如女子长得不尽人意,男子会不会就此冷落她,三妻四妾,这样的婚姻会有美好的结局吗?
二、感情
女子的第一选择:感情。常有人说女子心狠,不爱一个人就不给他一点希望。其实,这是女子的忠诚所在。爱一个人就完完整整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常有女子因为爱的太过浓烈而伤人伤己。这时却没有人去了解女子伤人的缘由,只会指责将错归在她身上假如男子能一心一意地爱着这女子,她还会在爱情中遍体鳞伤,以致面目全非吗?
《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自然流露出古代男女,特别是女性对坚贞爱情的执著追求。《诗经》中有很多一心一意在家守候丈夫的妇女,如《国风•殷其雷》中在焦虑紧张中深切盼望丈夫安全回乡的妇女同时,更有许多被抛弃的可怜妇人。在《卫风•氓》中就描写出这样一个可怜可叹的女子。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个遭丈夫抛弃的可怜女子的控诉。男子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至于暴矣”,而女子婚前对男子就体贴到家,没有媒人也约定了婚期定在秋天,婚后更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并无失德之处。这样一个贤良淑德的人却横遭抛弃,在当时的社会她无疑会成为人们的笑柄,这对一个女子来说是最大的灾难。
女子忠于感情,爱一个人往往便是一生。这是女子最美的地方,也是最悲哀的地方,因为遇到一个好人便幸福一生,遇不到便是一辈子的悲哀。爱情,是一个难以用公式表达未知数。它是永远的迷,从古至今。《诗经》作为先民的智慧结晶,情感结晶,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
男女在爱情观上存在着不同,但也并不是说男子不重视感情,或者女子不重视容貌。二者不同主要在于社会的影响和人类天性,爱情对决中谁都有可能受伤,关键还在于自己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李择非-编选诗经.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09.9 【2】 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 唐红秀-浅析《诗经》中的爱情诗与爱情观.山东:高等教育科学2007第11期
【4】 毕同娟-浅析《诗经》中的爱情诗.河南:魅力中国2010第10期
【5】 张彩云-《诗经》爱情诗浅探.湖南: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9第七卷第三期
【6】 梁祥明,胡牧-浅谈《诗经》中的爱情内涵.广西:数字教育论坛.2009.12(总第1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