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迟退休制度的利弊
延迟退休制度的利弊
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退休年龄要往后推迟的说法,已经是传了好几年了。
XX年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
对于延迟退休改革方案什么时候公开?尹蔚民称,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对于延迟退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对于一些刚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觉得,延迟退休可以让自己在岗位上多做一些贡献。不过,也有市民表示,延迟退休很可能会对个人利益和年轻人就业产生不好的影响。那么延迟退休有何利与弊呢?
首先,这一制度会加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矛盾: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都将超过2400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也只有l200万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在l200万以上。如此来看,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本来就供过于求,如果大批应退休人员延长工作年龄,必然致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矛盾更为突出。而大量的社会成员无法找到工作,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意味着今后养老金积累更加困难,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进入老年后,其养老问题将会成为一个更加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养老基金巨额空帐的问题。按照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扩大。针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和如此快速的增长,即便是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养老基金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可以减缓资金缺口200亿元,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增量的保障措施来缓解这个缺口,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推迟退休年龄上。
最后,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可能加剧行业间不平等,损害社会公平。目前我国实行退休制度双轨制。国家公务员退休后,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支付。企业人员则为在职时由本人和所在企业向社保机关交纳养老保险金,退休后按所交保险金的多少计算本人的退休金。企业职工和政府公务员相比起来,公务员的待遇相对高且有保障,企业职工则完全不同。而且,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在职并不意味着有保障,企业效益不好的话,随时面临着被裁员下岗等风险,而对于年龄较大但又不到退休年龄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不但要自谋生路维持生活,还要自己缴纳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如果再推迟退休年龄就意味着还要缴纳更多的费用,这样无疑是更拉大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有损社会公平。
第二篇: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摘 要:2016年2月28日,人社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社会中引起了密切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从就业以及养老金的缴纳与支付等视角对延迟退休的背景及利弊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延迟退休;背景;利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技术进步,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由建国初的40.5岁增至目前的75.5岁,老年人口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之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养老金压力加快了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步伐,日前人社部研究所所长已经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之一。
一、延迟退休的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4亿人,占比10.5%。按照国际上通常说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老龄化。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二)养老金缺口巨大
2014年一份名为《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实际上,我国的养老金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拓宽资金的来源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当前经济发展不景气、养老金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自然就成弥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一剂“灵丹妙药”。
(三)劳动力年龄人口开始下降
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于2011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走“下坡路”。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已从2011年的9.4亿减少至2015年的9.1亿,且依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预计在2030年以后劳动力的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四)延迟退休已成国际潮流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的规定于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至今已将近40年。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都在推行延迟退休,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普遍达到了65岁,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最低退休年龄也以达到了60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延长的国情以及国际上普遍延迟退休年龄的潮流,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二、延迟退休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减缓养老金支付压力
据《20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征缴收入2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45亿元。从账面上看,养老金并无缺口,而且还“绰绰有余”,这明显与学界对养老缺口的担忧形成巨大反差。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是因为《社会保险法》出台实施以后,全国各地的社保部门扩大了对养老金的征缴范围并加大了征缴力度,同时国家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允许部分人群一次性补缴的措施,这才导致基金征缴收入剧增。
实行延迟退休一方面可延长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数,另一方面也可推迟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从而增加养老金的积累量。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若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就可增收40亿元,减支达160亿元,合算起来仅一年便可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大大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2.应对劳动力人口减少现状
在我国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的背景下,保留现有岗位上的劳动者就成为了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方法。延迟退休既可增加劳动者在岗位上的工作年限,也能发挥“老人”在工作岗位上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因此不仅能有效应对劳动力减少的现状,而且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提高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目前我国人民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为:一是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法定年龄,二是缴费年限满15年,且这两个需要同事满足。根据现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月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月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其中: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款÷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由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工资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挂钩,缴费年限越长,计算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的比例也就越大,并且计算比例没有封顶。个人帐户养老金部分,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以社会的平均预期寿命为依据,按照退休年龄的时间来分别对待,退休年龄越晚对应地计发月数就越小,个人帐户养老金就越多。
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延迟退休不仅能增加基础养老金的收入,也能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入,进而使劳动者能够在退休后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二)不利影响
1.挤占劳动岗位,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
工会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大会书面发言透露,目前中国每年退休的人数约有700万人,延迟退休也就意味每年相应期间或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达到2400多万个。虽然年轻人与老年人存在很小的岗位竞争和替代,但是对工作岗位的挤占都是从上级往下级的,需要一个中间层次的接续,而且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因此,延迟退休仍然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加重企业养老金的缴费负担
在许多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会与工龄挂钩,所以临退休员工的工资会普遍比同岗位的新员工高出很多,相对应地,企业为这些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数额也比同岗位的新员工大。延迟退休会使“老员工”延长自己工作的时间,企业也要依法为其缴纳更大数额的养老金,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缴费负担。
3.损害不同层级劳动者的利益
对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劳动者而言,因为他们工作压力大,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身体损伤也大,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身体就很难负担起工作的强度。因此,这些劳动者都渴望着能早点退休领取自己的养老金,避免自己的身体再受到伤害。
对普通的低收入劳动者而言,他们不会因为延迟退休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自己在岗的工资与退休后的养老金相差不多。所以与延迟退休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相比他们更乐意选择提前退休拿着养老金惬意地生活或者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对高收入劳动者而言,虽然延迟退休会使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他们在工作期间就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由延迟退休所增加的收入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他们需要的是退休后的闲暇时间或是单位返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总之,延迟退休的实行已经不可逆转,它符合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国际潮流。政府应当早做打算,权衡利弊,充分听取民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将延迟退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煜.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2).[2]朱聪芬.从人力资本层面论“延迟退休”[J].教育管理,2013,(9).[3]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2,(2)
[4]苏春红,李齐云.延迟退休年龄效应分析与中国渐进式推进策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4(5)
第三篇: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一、中国的现状
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迅速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专家预测还表明,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3%,到2050年,比例将变为38.6%,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目前,中国采用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这种代际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没有成形的养老保险转制支付机制,造成养老基金账户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而亏空的名义账户要想做实也非一两日就可达成。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据以上中国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结论,其必要性有两点:
第一,可以在中国进入老龄化后,补充市场所缺的劳动力。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必然的事,伴其发生的还有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紧缺的转变,庞大的老年群体去遗享天年了,市场劳动力迅速撤离,这个空缺因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而导致经济发展迟滞。可是现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返聘的现象,这也提醒了人们,很多60岁依然精力旺盛,劳动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从这一现象分析,延迟退休恰恰只是应了人们的呼声和需求,而且对紧缺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补充。
第二,是弥补养老基金赤字的必要措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入,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亏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既能增加缴费年限,也能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数,有专家预算,每延迟退休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少160亿元支出,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从养老基金持续发展来考虑,延迟退休是无奈但十分有效之举。
三、延迟退休利弊分析
制度的改革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维护多数人利益,延迟退退休制度也不例外。
延迟退休的有利方面体现在:
第一,补充市场劳动力,适应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曾加,延迟退休能增加在岗时间,正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弥补了老龄化情况下市场劳动力紧缺的不足。第二,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弥补财政赤字。由完全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增加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延迟退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第一,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出现利益倒流现象。某些行业的职工工作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如果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耗;除此之外,延迟退休“造福”了那些少干活多收益的岗位群体,他们恨不能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而他们却享受这草根阶层人民所缴的税费,那么,延迟退休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利益倒流的现象。
第二,未能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状况下,腾出就业岗位。老年人霸者岗位不退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延迟退休一定要在就业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施行。第三,不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发展观念。中国的传统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带小孩,承包家里的家务,从年龄上计算,延退年龄刚好错过孩子上学前需要人看护的阶段,这就造成老人工作,年轻人不得就业而窝居在家的尴尬局面。
四、延迟退休弊端的解决对策
1、阶梯式退休与温和延迟退休相结合
阶梯式退休就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工种和个体工作者的意愿,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在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温和延迟退休则给了延迟退休一个缓冲期,是每隔几年延迟退休一年,小步渐进、逐步退休的弹性退休政策,这样不仅比较容易被职工接受,而且可以在推进制度实行过程中发现制度转轨存在的问题。将阶梯式退休和稳和延迟退休相结合,大大地减少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阻力,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把缴纳养老金年限作为是否可以延迟退休的考核标准
从缓解养老金压力方面分析,可以将养老金缴纳年限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比如,本应该延退的职工缴纳养老金年限满30年的,如果不想延退,可申请不用延退,如果缴费年限不够30年的,则按照条例执行退休。如果对全部职工规定统一延迟退休,那么缴纳养老金的年限明显超过享受养老金待遇年限,就会造成职工大量退保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养老基金的持续运行。
3、在延迟退休方面赋予职工更多的选择权 , 有关法律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 周岁,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该退休。对于此类工种相关行业,是否延迟退休应完全遵从职工个人意愿,且退休后的待遇与延退后的待遇差距不宜太大。这些岗位上的职工多是盼望提前退休,如果要延退,势必引起大规模职工的不满,只有遵从他们的意愿,政策执行阻力才会减小。
4、男性延迟退休和女性延迟退休错开实行
延迟退休一经提出,各文人学士就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延退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冲击,如果男女退休同步施行,政策执行难度加大,因此,笔者认为,男女延退可以错开进行,这里错开进行包含两方面: 第一,延退互补错开。比如,家里两位双职工老人只要保证其中一位延迟退休即可,剩下的一位老年职工即可下岗回家照看小孩、料理家务,把家里年轻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这比较符合传统家庭发展的观念。
第二,延退执行错开。在制度执行的初期,可以先对女性延迟退休而男性保持不变,待政策执行稳定,就业形势得到改善,再对男性延迟退休,而具体的退休年龄和政策开始执行年份还需进一步预算调整。
五、结论: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只是退休年龄和开始执行年份还有待研讨,延退制度有利有弊,因此,应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来看延退问题。
第四篇:延迟退休[范文]
延迟退休政策路在何方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个理论问题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牵涉层面多,涉及人群复杂,引起了学术界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在讨论中,对于政策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分为了“挺延派”和“反延派”,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由于退休政策的改变,对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格局的影响。
民众方面,超过93%的人反对延长退休时间,他们多为在社会基层和一线工作的人士,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由于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不大,早点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身体方面的负担,另外一方面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后代,以减轻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仅有不到7%的人支持此政策,他们多为国企事业单位干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延长退休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经验和人脉,同时尽量创造更多的收入。
专家学者方面则多数支持该政策。多数人认为由于我国人均寿命延长,现有的退休时间不尽合理,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弥补庞大的养老金缺口,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而且,延迟退休有助于于技术型人才发挥余热,更好地位社会创造价值。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延迟退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某些利益集团也可能借此谋取更大的私利,不利于社会公平。
我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意义重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首先,退休政策涉及到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全面考虑就业、老龄化、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决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该本着公平、均等和普惠的原则,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这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第三,在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弹性”和“自愿”,最大限度地给予公民选择的权力;最后,现有的“双轨制”退休金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情,所以推进有关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在探索新的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哪怕时间长一些,曲折一些,也要把每一度都踩稳,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不同利益群体面临的不同环境,虽然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但是不搞“一刀切”的总体思路仍然值得称赞。具体到有关延迟退休的问题,我认为在细节方面还是应该多加考虑基层、乡村以及收入偏低的人群利益,毕竟他们对政策的变化相对敏感,也是政府历来关注的焦点。另外,应该适当关注退休政策和退休保障体系的配套与适应。现行的退休政策使得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说延迟退休只是缓解压力的权宜之计,那么根本上还是应该优化现行的“双轨制”支付体系,用更加公平的支付办法来保障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民的生活。
关于退休的问题也许离我们还很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不管如何改革,走向科学,走向共赢,走向和谐,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调是永远不变的。
第五篇:延迟退休论文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詹粉玲
吴鸿雁
摘要:伴随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将陷入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困境,因此延迟退休是必然之势。可是延迟退休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延迟退休弊端的对策。关键字:延迟退休
养老
职工
一、中国的现状
据人口年龄结构图分析,在201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呈纺锤形,而过三十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呈倒三角形。换言之,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迅速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专家预测还表明,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3%,到2050年,比例将变为38.6%,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1]。
目前,中国采用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这种代际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没有成形的养老保险转制支付机制,造成养老基金账户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而亏空的名义账户要想做实也非一两日就可达成。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据以上中国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结论,其必要性有两点: 第一,可以在中国进入老龄化后,补充市场所缺的劳动力。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必然的事,伴其发生的还有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紧缺的转变,庞大的老年群体去遗享天年了,市场劳动力迅速撤离,这个空缺因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而导致经济发展迟滞。可是现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返聘的现象,这也提醒了人们,很多60岁依然精力旺盛,劳动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从这一现象分析,延迟退休恰恰只是应了人们的呼声和需求,而且对紧缺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补充。
第二,是弥补养老基金赤字的必要措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入,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亏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既能增加缴费年限,也能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数,有专家预算,每延迟退休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少160亿元支出,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2]。从养老基金持续发展来考虑,延迟退休是无奈但十分有效之举。
三、延迟退休利弊分析
制度的改革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维护多数人利益,延迟退退休制度也不例外。延迟退休的有利方面体现在:第一,补充市场劳动力,适应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曾加,延迟退休能增加在岗时间,正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弥补了老龄化情况下市场劳动力紧缺的不足。第二,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弥补财政赤字。由完全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增加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
延迟退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第一,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出现利益倒流现象。某些行业的职工工作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如果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耗;除此之外,延迟退休“造福”了那些少干活多收益的岗位群体,他们恨不能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而他们却享受这草根阶层人民所缴的税费[3],那么,延迟退休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利益倒流的现象。第二,未能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状况下,腾出就业岗位。老年人霸者岗位不退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延迟退休一定要在就业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施行。第三,不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发展观念。中国的传统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带小孩,承包家里的家务,从年龄上计算,延退年龄刚好错过孩子上学前需要人看护的阶段,这就造成老人工作,年轻人不得就业而窝居在家的尴尬局面。
四、延迟退休弊端的解决对策
1、阶梯式退休与温和延迟退休相结合
阶梯式退休就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工种和个体工作者的意愿,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在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温和延迟退休则给了延迟退休一个缓冲期,是每隔几年延迟退休一年,小步渐进、逐步退休的弹性退休政策,这样不仅比较容易被职工接受,而且可以在推进制度实行过程中发现制度转轨存在的问题。将阶梯式退休和稳和延迟退休相结合,大大地减少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阻力,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把缴纳养老金年限作为是否可以延迟退休的考核标准
从缓解养老金压力方面分析,可以将养老金缴纳年限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比如,本应该延退的职工缴纳养老金年限满30年的,如果不想延退,可申请不用延退,如果缴费年限不够30年的,则按照条例执行退休。如果对全部职工规定统一延迟退休,那么缴纳养老金的年限明显超过享受养老金待遇年限,就会造成职工大量退保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养老基金的持续运行。
3、在延迟退休方面赋予职工更多的选择权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 周岁,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该退休[4]。对于此类工种相关行业,是否延迟退休应完全遵从职工个人意愿,且退休后的待遇与延退后的待遇差距不宜太大。这些岗位上的职工多是盼望提前退休,如果要延退,势必引起大规模职工的不满,只有遵从他们的意愿,政策执行阻力才会减小。
4、男性延迟退休和女性延迟退休错开实行
延迟退休一经提出,各文人学士就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延退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冲击,如果男女退休同步施行,政策执行难度加大,因此,笔者认为,男女延退可以错开进行,这里错开进行包含两方面。第一,延退互补错开。比如,家里两位双职工老人只要保证其中一位延迟退休即可,剩下的一位老年职工即可下岗回家照看小孩、料理家务,把家里年轻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这比较符合传统家庭发展的观念。第二,延退执行错开。在制度执行的初期,可以先对女性延迟退休而男性保持不变,待政策执行稳定,就业形势得到改善,再对男性延迟退休,而具体的退休年龄和政策开始执行年份还需进一步预算调整。结论: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只是退休年龄和开始执行年份还有待研讨,延退制度有利有弊,因此,应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来看延退问题。参考文献:
[1] 月度关键词 英才
[2] 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探讨
中国城市经济 王皎 祝向军 2011-06-05 [3] 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思考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陈宁 2012-08-01 [4]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