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利弊权衡延迟退休及其利弊硕士论文答辩技巧(精)
谈利弊权衡延迟退休及其利弊硕士论文答辩技巧
内容导读:退休。如果延迟退休年龄,这部分人将占用很多宝贵的人力资源,让有能者不能居之,下岗人员也将失去许多再就业的机会。尤其对于公务员群体,延长退休年龄制度必然使他们走在前列或成为受益主体,这对处于社会中低层的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是很不公平的。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综上,笔者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均预期寿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提高退休年龄提上议程。本文从延迟退休提出背景,合理性及可能引发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认为应当延迟退休,并就政策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退休年龄;政策实施
一、前言 源于:如何写论文
退休是一个特定经济概念,它不仅指劳动者步入老年,逐步退出生产劳动领域这一经济现象,更主要指在特定的社会保险制度下,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具有特定经济内涵的现象。因此,确定法定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的核心内容。退休年龄指一个国家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即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制定该政策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半个世纪过去,我国经济、社会、国民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退休年龄规定却沿用至今。改革我国偏低的退休年龄已成为热议。
二、延迟退休的合理性
(一)年龄结构改变和预期寿命提高背景下的客观要求。随着卫生保健提高,中国出现了老龄化。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以2010 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60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13.26%。延迟退休能提高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从而减轻国家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在一定时期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与领取年限正相关。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受到退休年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领取年限的长短同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有关。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要缓解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延迟退休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人力资本利用。随着身体素质增强,不少人到了五六十岁仍具备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能。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也推迟了就业起始年龄。假如退休年龄不相应延长,劳动力的就业年限、也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将缩短,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
三、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加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矛盾: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同样突出。自动化大生产和科技经济发达导致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减少,大学不断扩招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这些问题本来就使得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如果大批老年人力资源继续延长工作年龄,必然致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矛盾更为突出。
(二)对养老统筹基金贡献不明显,反而损害大众利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已达万亿,按照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减缓的基金缺口为200亿元,延迟退休作用可谓杯水车薪。而为了填补这200亿元的资金缺口,按人社部最新数据,光算参保职工,至少有1亿多人受到影响。加上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差不多2亿人的利益将受损。
(三)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局部导致社会不公:许多老一辈劳动者跟不上时代节奏,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拿着钱不做事,等着退休。如果延迟退休年龄,这部分人将占用很多宝贵的人力资源,让有能者不能居之,下岗人员也将失去许多再就业的机会。尤其对于公务员群体,延长退休年龄制度必然使他们走在前列或成为受益主体,这对处于社会中低层的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是很不公平的。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综上,笔者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日渐不合时宜,应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而针对其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如下建议:
(一)政策实施应程序妥当。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最终都涉及到大众的利用。延迟退休政策也应当先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再推出并施行。而不是以一种保密的、刚性的、匆忙的通告方式公之于众。
(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避免“一刀切”。提高退休年龄应提早规划,找准时机,小步渐进。弹性退休制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即充分考虑到某一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老年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收入及心理状况,分阶段、有步骤地渐进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多管其下,解决养老负担。延迟退休的同时应大幅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把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模式转为积累型模式。这样的制度条件,有利于解决与储蓄率相关的未来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及早扩大个人账户积累也有利于缓解养老负担。
参考文献
林义.社会保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3-114.司马媛.改革我国退休年龄的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3]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4(4).
第二篇:延迟退休制度的利弊
延迟退休制度的利弊
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退休年龄要往后推迟的说法,已经是传了好几年了。
XX年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
对于延迟退休改革方案什么时候公开?尹蔚民称,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对于延迟退休,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对于一些刚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觉得,延迟退休可以让自己在岗位上多做一些贡献。不过,也有市民表示,延迟退休很可能会对个人利益和年轻人就业产生不好的影响。那么延迟退休有何利与弊呢?
首先,这一制度会加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矛盾: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都将超过2400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也只有l200万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在l200万以上。如此来看,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本来就供过于求,如果大批应退休人员延长工作年龄,必然致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矛盾更为突出。而大量的社会成员无法找到工作,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意味着今后养老金积累更加困难,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进入老年后,其养老问题将会成为一个更加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养老基金巨额空帐的问题。按照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扩大。针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和如此快速的增长,即便是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养老基金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可以减缓资金缺口200亿元,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增量的保障措施来缓解这个缺口,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推迟退休年龄上。
最后,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可能加剧行业间不平等,损害社会公平。目前我国实行退休制度双轨制。国家公务员退休后,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支付。企业人员则为在职时由本人和所在企业向社保机关交纳养老保险金,退休后按所交保险金的多少计算本人的退休金。企业职工和政府公务员相比起来,公务员的待遇相对高且有保障,企业职工则完全不同。而且,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在职并不意味着有保障,企业效益不好的话,随时面临着被裁员下岗等风险,而对于年龄较大但又不到退休年龄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不但要自谋生路维持生活,还要自己缴纳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如果再推迟退休年龄就意味着还要缴纳更多的费用,这样无疑是更拉大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有损社会公平。
第三篇: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摘 要:2016年2月28日,人社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社会中引起了密切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从就业以及养老金的缴纳与支付等视角对延迟退休的背景及利弊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延迟退休;背景;利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技术进步,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由建国初的40.5岁增至目前的75.5岁,老年人口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之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养老金压力加快了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步伐,日前人社部研究所所长已经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之一。
一、延迟退休的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4亿人,占比10.5%。按照国际上通常说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老龄化。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二)养老金缺口巨大
2014年一份名为《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实际上,我国的养老金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拓宽资金的来源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当前经济发展不景气、养老金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自然就成弥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一剂“灵丹妙药”。
(三)劳动力年龄人口开始下降
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于2011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走“下坡路”。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已从2011年的9.4亿减少至2015年的9.1亿,且依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预计在2030年以后劳动力的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四)延迟退休已成国际潮流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的规定于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至今已将近40年。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都在推行延迟退休,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普遍达到了65岁,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最低退休年龄也以达到了60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延长的国情以及国际上普遍延迟退休年龄的潮流,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二、延迟退休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减缓养老金支付压力
据《20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征缴收入2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45亿元。从账面上看,养老金并无缺口,而且还“绰绰有余”,这明显与学界对养老缺口的担忧形成巨大反差。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是因为《社会保险法》出台实施以后,全国各地的社保部门扩大了对养老金的征缴范围并加大了征缴力度,同时国家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允许部分人群一次性补缴的措施,这才导致基金征缴收入剧增。
实行延迟退休一方面可延长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数,另一方面也可推迟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从而增加养老金的积累量。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若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就可增收40亿元,减支达160亿元,合算起来仅一年便可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大大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2.应对劳动力人口减少现状
在我国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的背景下,保留现有岗位上的劳动者就成为了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方法。延迟退休既可增加劳动者在岗位上的工作年限,也能发挥“老人”在工作岗位上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因此不仅能有效应对劳动力减少的现状,而且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提高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目前我国人民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为:一是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法定年龄,二是缴费年限满15年,且这两个需要同事满足。根据现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月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月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其中: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款÷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由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工资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挂钩,缴费年限越长,计算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的比例也就越大,并且计算比例没有封顶。个人帐户养老金部分,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以社会的平均预期寿命为依据,按照退休年龄的时间来分别对待,退休年龄越晚对应地计发月数就越小,个人帐户养老金就越多。
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延迟退休不仅能增加基础养老金的收入,也能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入,进而使劳动者能够在退休后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二)不利影响
1.挤占劳动岗位,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
工会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大会书面发言透露,目前中国每年退休的人数约有700万人,延迟退休也就意味每年相应期间或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达到2400多万个。虽然年轻人与老年人存在很小的岗位竞争和替代,但是对工作岗位的挤占都是从上级往下级的,需要一个中间层次的接续,而且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因此,延迟退休仍然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加重企业养老金的缴费负担
在许多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会与工龄挂钩,所以临退休员工的工资会普遍比同岗位的新员工高出很多,相对应地,企业为这些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数额也比同岗位的新员工大。延迟退休会使“老员工”延长自己工作的时间,企业也要依法为其缴纳更大数额的养老金,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缴费负担。
3.损害不同层级劳动者的利益
对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劳动者而言,因为他们工作压力大,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身体损伤也大,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身体就很难负担起工作的强度。因此,这些劳动者都渴望着能早点退休领取自己的养老金,避免自己的身体再受到伤害。
对普通的低收入劳动者而言,他们不会因为延迟退休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自己在岗的工资与退休后的养老金相差不多。所以与延迟退休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相比他们更乐意选择提前退休拿着养老金惬意地生活或者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对高收入劳动者而言,虽然延迟退休会使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他们在工作期间就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由延迟退休所增加的收入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他们需要的是退休后的闲暇时间或是单位返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总之,延迟退休的实行已经不可逆转,它符合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国际潮流。政府应当早做打算,权衡利弊,充分听取民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将延迟退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煜.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2).[2]朱聪芬.从人力资本层面论“延迟退休”[J].教育管理,2013,(9).[3]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2,(2)
[4]苏春红,李齐云.延迟退休年龄效应分析与中国渐进式推进策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4(5)
第四篇: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一、中国的现状
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迅速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专家预测还表明,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3%,到2050年,比例将变为38.6%,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目前,中国采用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这种代际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没有成形的养老保险转制支付机制,造成养老基金账户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而亏空的名义账户要想做实也非一两日就可达成。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据以上中国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结论,其必要性有两点:
第一,可以在中国进入老龄化后,补充市场所缺的劳动力。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必然的事,伴其发生的还有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紧缺的转变,庞大的老年群体去遗享天年了,市场劳动力迅速撤离,这个空缺因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而导致经济发展迟滞。可是现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返聘的现象,这也提醒了人们,很多60岁依然精力旺盛,劳动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从这一现象分析,延迟退休恰恰只是应了人们的呼声和需求,而且对紧缺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补充。
第二,是弥补养老基金赤字的必要措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入,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亏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既能增加缴费年限,也能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数,有专家预算,每延迟退休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少160亿元支出,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从养老基金持续发展来考虑,延迟退休是无奈但十分有效之举。
三、延迟退休利弊分析
制度的改革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维护多数人利益,延迟退退休制度也不例外。
延迟退休的有利方面体现在:
第一,补充市场劳动力,适应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曾加,延迟退休能增加在岗时间,正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弥补了老龄化情况下市场劳动力紧缺的不足。第二,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弥补财政赤字。由完全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增加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延迟退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第一,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出现利益倒流现象。某些行业的职工工作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如果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耗;除此之外,延迟退休“造福”了那些少干活多收益的岗位群体,他们恨不能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而他们却享受这草根阶层人民所缴的税费,那么,延迟退休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利益倒流的现象。
第二,未能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状况下,腾出就业岗位。老年人霸者岗位不退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延迟退休一定要在就业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施行。第三,不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发展观念。中国的传统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带小孩,承包家里的家务,从年龄上计算,延退年龄刚好错过孩子上学前需要人看护的阶段,这就造成老人工作,年轻人不得就业而窝居在家的尴尬局面。
四、延迟退休弊端的解决对策
1、阶梯式退休与温和延迟退休相结合
阶梯式退休就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工种和个体工作者的意愿,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在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温和延迟退休则给了延迟退休一个缓冲期,是每隔几年延迟退休一年,小步渐进、逐步退休的弹性退休政策,这样不仅比较容易被职工接受,而且可以在推进制度实行过程中发现制度转轨存在的问题。将阶梯式退休和稳和延迟退休相结合,大大地减少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阻力,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把缴纳养老金年限作为是否可以延迟退休的考核标准
从缓解养老金压力方面分析,可以将养老金缴纳年限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比如,本应该延退的职工缴纳养老金年限满30年的,如果不想延退,可申请不用延退,如果缴费年限不够30年的,则按照条例执行退休。如果对全部职工规定统一延迟退休,那么缴纳养老金的年限明显超过享受养老金待遇年限,就会造成职工大量退保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养老基金的持续运行。
3、在延迟退休方面赋予职工更多的选择权 , 有关法律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 周岁,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该退休。对于此类工种相关行业,是否延迟退休应完全遵从职工个人意愿,且退休后的待遇与延退后的待遇差距不宜太大。这些岗位上的职工多是盼望提前退休,如果要延退,势必引起大规模职工的不满,只有遵从他们的意愿,政策执行阻力才会减小。
4、男性延迟退休和女性延迟退休错开实行
延迟退休一经提出,各文人学士就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延退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冲击,如果男女退休同步施行,政策执行难度加大,因此,笔者认为,男女延退可以错开进行,这里错开进行包含两方面: 第一,延退互补错开。比如,家里两位双职工老人只要保证其中一位延迟退休即可,剩下的一位老年职工即可下岗回家照看小孩、料理家务,把家里年轻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这比较符合传统家庭发展的观念。
第二,延退执行错开。在制度执行的初期,可以先对女性延迟退休而男性保持不变,待政策执行稳定,就业形势得到改善,再对男性延迟退休,而具体的退休年龄和政策开始执行年份还需进一步预算调整。
五、结论: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只是退休年龄和开始执行年份还有待研讨,延退制度有利有弊,因此,应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来看延退问题。
第五篇:三峡工程利弊谈
三峡工程利弊谈
姓名:张晓华
学号:20100770336
班级:2010级工程管理一班
院系:管理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雷雨
三峡工程利弊谈 导语:近年来,一旦我国西北地区发生强震,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这种说法是否
符合客观事实?从论证阶段到运行10年,三峡工程始终是舆论的焦点。泥沙淤积情况怎样?
西南大旱和三峡工程真有关系吗?……兴建20年、枢纽成功运行10周年,暨连续4年成功
实现175米蓄水之际,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以及近期部分地区发生剧烈的旱涝等极端气
候事件,再度引发了对三峡工程的利弊之争。
摘要: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工程运行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水库进行了优化调度,全面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
合效益,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
关键字:三峡工程;作用;弊端一、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
大综合效益。
1、防洪方面
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
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对近十年来最大的洪水,三峡工程累计拦蓄洪水260多
亿立方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初步测算,去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
济效益达到266亿元。
2、发电方面
三峡工程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截至去
年底,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累计发电8608亿千瓦时。
3、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可
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并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成为黄金水道,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4、其他
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大,有利于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
此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二、三峡工程的弊端
1、文物方面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
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及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
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
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
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2、生态方面
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
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
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3、移民方面
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4、农业方面
对农业,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5、鱼类方面
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 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6、泥沙方面
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 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 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发出警告:水库尾部附近的泥沙流速会加快,在旱季将严重影响上游的通航,水库尾部的泥沙还会抬高河岸。成问题的是还无法准确的预测水库泥沙的沉积速度。此种情况有可能使经济效益比预期的要低很多,即便有可靠的泥沙,沉积速度记录,泥沙沉积的速度与位置也是难以预测。
7、气候方面
新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全球正在变暖,而气候变暖使中纬度地区绛雨增多,到时,我 国黄河流域降水增多,长江流域是否也可以维持流域供水。全球变暖后中纬度降水量增加不确定,全球环境恶化,使得旱涝灾害频发,程度在加剧,也可能华北不缺水,也可能缺的更多。
8、其他
三峡工程还会产生其它多种影响因素,水库所处的地区还是水源传染病易发地区,如血 吸虫病。水库中的水大量政法会减少大坝下游的水流量。该工程的反对者对大坝方形来往船只的连环闸的可靠性也表示担忧。一旦五个密切相连的闸门中的一个出现问题,那么长江的航运将会中断。葛洲坝的船闸升降机就出过类似的问题,而它只有一个闸门,在技术上比三峡工程船闸设计要简单得多,原本自由流动的河流将要变成一个缓慢流动的水库,人们担心被淹没的农田和居民区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和污染物。水库对水流的控制会增加上海市地下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可能,从而影响到上海市的供水,归根结底,三峡大坝造成的影响可涉及的范围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一旦大坝建成,它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
对三峡工程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在三峡论证阶段都已经进行了充分论证,在设计阶段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设计完成了相应的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工程运行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水库进行了优化调度,全面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
结语: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工程对环境与生态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涉及的因素众多,地域辽阔,时间长久。所涉及的问题相互渗透,关系复杂,利弊交织。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和目前还难以预测的影响。对于不利影响,关键在于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组织、资金和技术上使各项措施落实,就不致造成库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2013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
2、记者刘紫凌、李斌、高亢、林晖《三峡工程八焦点:会否诱发地震》;
3、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气候评估报告》;
4、瞭望东方周刊《院士:三峡工程致长江无鱼可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