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释格式
一、中文专著、学位论文、学术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0。
2、张三.物权立法的本土资源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27-28。
二、中文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3、李国海.论反垄断法制裁手段及其范围.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93-198。
三、中文专著及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载: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如:
4、张光斗.也谈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见:林功实.立足国内培养跨世纪研究生.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05~110。
四、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5、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http://,1998-10-04
五、外文文献
所引用语种通常注释体例。例如:
6、Scholkopf B, Smola,A.Learning with Kernels.Cambridge: MIT Press, 2002
注释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① 作者 : 《题名》,《刊名》,××××年第 ×期,第 × 页
引自专著: ② 作者 : 《书名》,出版者及×××× 年版,第 × 页
引自报纸: ③ 作者 : 《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1] 作者(所有作者全列—下同).题名[ J].刊名 , 出刊年 ,卷(期): 起止页码.引自专著:[2] 作者.书名[ M].版次(初版不写).译者(指译著, 所有译者全列).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页码.引自报纸:[3] 作者.题名[ N].报纸名 , 年-月-日(版次).引自论文集:[4] 作者.题名[ A].见 : 论文集编者.文集名[ C].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第二篇:注释-中西部+格式
格式:
专著:[12]王沪宁.反腐败:中国实验[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期刊:[1] 张玉胜.“一把手”分权,筑牢反腐制度笼子[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3).论文:[5] 黎宇.我国国家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3.报纸:[58]郝建臻.完善协调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07-15.部分文献注释: [1]闫亚林,宋鸿雁等.中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调研报告[J].法学教育研究,(第6卷)
[2]郭捷,王麟等.中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研究[J].法学教育研究,(第6卷)
[3]张建锋,李玉基.“卓越计划”契机下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基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4]李德进.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刍议[J].社会科学家, 2013,(5).[5]袁翔珠.双向建构:西部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前沿,2010,(2).[6]马骁.探析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问题——以贵州省为视角[J].凯里学院学报,2013,(2).[7]何显兵.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8]任世丹.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3,(251).[9]刘春兵,汤富强.中西部地方工科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张树兴,赵娴.对适应云南省”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J].教育文化,2011,05(上)[11]吾热古丽.阿吉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及其法理学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3.[12]李朝开.云南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改革浅析[J].政治法律研究2003,(6).[13] 鲁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种美德三国法律教育比较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14]滕锐.李仙.科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15] 周珩.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法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研究报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
[16]汪习根.美国法学教育的最新改革及其启示_以哈佛大学法学院为样本[J].法学杂志.2010(1)
[17] 杜志淳.国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述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3)[18] 汪习根.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机制与方法----基于“研究性学习”新视角的分析[J].法学杂志.2011(5)
[19]刘铁光,胡正昌等.地方性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模式---以差异性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9)
[20]朱世文.郑珊珊.论法学人才的培养---以案例式教学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为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12)[21]饶艾.李永泉.,利用工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21世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1(12)
[22]徐兵.张淦锋.理工院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为例[J].湖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12)
[23]董志峰.“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24]郭捷.建设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J].,法学教育研究第5卷
[25]郭捷等.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培养—来自西部的研究与实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
[26]王健.西方国家怎样培养法律人才_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法学教育研究第3卷
[27] 黄中显.适应性法律人才开放式培养理念与路径选择----以中国_东盟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J].东南亚纵横2009(9)
[28]冯丹荔.英国法律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与启示[J].东岳论丛.2008(1)[29]黄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观念、模式与机制[J].法学教育研究第8卷 [30]廖益新等.英国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法学2004(10)[31]吾热古丽.阿吉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及其法理学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
[32]付子堂.构建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推动法学教育模式与机制创新[J].法学教育研究第10卷
[33]包玉华.“3321”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的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6)
[34]黄清华.“走出去”战略与中国法律人才培养--关于国际化复合型中华情法律人才的思考[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35]吴汉东.协同创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战略选择[]].法学教育研究2013(01)[36]何勤华.推进协同创新,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法学教育研究2013(8)
第三篇:参考文献注释格式
参考文献和注释的标注格式1.参考文献格式:
按照专著、论文的顺序依照出版或发表时间排列,也可根据主题类型排列(如把有关一般理论方法的放在一起,把有关具体对象的评论和研究著述放在一起等,分类排列时,还是依照专著在前,论文在后,依时排列),一律不加序号。每条索引须完整规范,格式如下:
专著 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号。
论文 作者:《篇名》,《报刊名》报刊号(如有必要注明年月号)。
规范的样式:
田仲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
李怡:《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在意义明确的情况下,可遵循从简原则,如出版社和出版年号之间无需加逗号,一般也不要第某版字样;又如篇名和报刊名之间无需加“见”、“载”等字样。学报后面一般无需加“哲学社会科学版”字样等。2.注释格式
注释格式的基本要求是明了、完整、准确。其基本格式为:
① 书籍类 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年号。
样例:
阿英:《晚清小说史》第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如选自书中某篇,则为:作者:《篇名》,作者(同一作者可省略):《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年号。
样例:
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魏绍昌等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第28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② 报刊类 作者:《篇名》,《报刊名》报刊号(有些老杂志常用“第某卷第某期”的方式标注期刊号,最好在后面加上括号注明年月)。样例:
柯灵:《钱钟书的风格与魅力:读〈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读书》1983年第1期。
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1942年3月11日《解放日报》。
③ 特殊标示:转述的非直接引文可标明“参见”字样,找不到原出处的引文可标明“转引自”
注释同样应遵循从简原则,无需另加“见”、“载”等字样。
无论参考文献还是注释,标点均须齐备,不得用空格代替。
第四篇:论文注释格式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生学位论文注释格式规范
一、封面
二、论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注意:自内容摘要起至正文第一页前用罗马数字标识页数
三、目录
1、正文内容要求提交三级目录标题---(与正文对应页数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2、目录编序格式:
[1]正文内容文字较多的文章 章、节、一、(一)
1、(1)①
[2]正文内容较少的文章,可不用章节目形式
一、(一)
1、(1)①
四、正文-----------(页底正中用阿拉伯数字标识页数)
1、正文的编排、序号、标题、页码等必须与提交的目录编序格式完全一致。
2、正文的字体、大小字号、纸型等技术规范按出版社的规定要求选用。
五、注释
1、要求用页底注,每一页页底注从①开始。
2、引用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具体范例见后
六、书后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正文注释中多次引用的同一部参考文献,在此只须列出一部该文献的名称即可。
七、后记
八、引用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具体范例:
1、著作:作者/书名/卷册/出版单位/出版年/页码。作者与书名之间一律用冒号;作者后署“著”时可酌情省略。
(1)专著: 示例1:
蔡元培:《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示例2:
许毅等著:《清代外债史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2)译著: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放在论著名称之后。示例: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4、5卷合订本,区宗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29-431页。
(3)编著:只列出主编一人。示例: 傅敏主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页。
2、期刊、报纸等: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引用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期刊时,应在期刊题名后括注出版地。
(1)期刊:
示例1:
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示例2: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新青年》第2卷第6号,1917年2月1日。示例3:
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998年3月。
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
示例1:
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2期。示例2:
倪素香:《德育学科的比较研究与理论探索》,《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报纸:作者/文章题名/报纸名/出版年月/版次。示例1: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1986年8月22日,第2版。示例2:
《女子参政同盟会宣言书》,《时报》1912年4月10日,第4版。
3、外文文献: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为准。
引证英文文献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中文相同。作者与书名间用英文逗号,著作书名为斜体,析出文献题名为正体加英文引号,出版日期为全数字标注,责任方式、卷册、页码等用英文缩略方式。
示例1:
Randolph Starn and Loren Partridge, The Arts of Power: Three Halls of State in Italy, 1300-1600,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19-28.示例2:
M.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p.55, 88.示例3:
Heath B.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 Modern China, vol.19, no.2(April 1993), pp.199-215.4、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作者/未刊文献题名/文献属性/编号/收藏单位/页码(选项)。
示例1: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示例2: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2000年6月,第9页。
示例3: 周长山:《对汉代政治的若干考察----以郡(国)县体制为中心》,博士后研究报告,北京大学,2004年,第97-98页。
示例4: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电子文献:论文写作引用的电子文献必须来自国家权威性门户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政府网、东方网等,并须注明所引文献初始来源。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一般须先列出中文网名,再标出英文网站名称。其标注项目与顺序: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http://www.xiexiebang.com。
6、转引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1:
乔启明:《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之研究》,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4年,第17页。转引自马俊亚:《民国时期江宁的乡村治理》,见徐秀丽主编:《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352页。
示例2: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7、间接引文:间接引文通常以“参见” 引领词引导标注项目,应标识出具体参考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参见” 后不加冒号。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示例:
参见邱陵编著:《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29页;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31-32页。
8、内容性注释中的引文:内容性注释是指对正文中的术语、概念、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很多情况下,内容性注释中又出现引文,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都需要标明资料出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资料性注释相同
示例1:
汪荣祖已注意到陈寅恪对胡适推崇《马氏文通》和用西洋哲学条理中国古代思想的批评。参见见汪荣祖:《陈寅恪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262-265页。
示例2:
金毓黻曾说,“论学首贵析理”,而论事则“需兼及情与势;情浃而势合,施之于事,无不允当也”。见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1册,1920年3月18日,沈阳,辽沈书社,1993年,第11页。
第五篇:代码注释格式
////////////////////////////////////////////////////////////////////////// //函数名称: WriteFile //函数功能: 向加密锁创建文件,并且向文件中写入数据,注意写入的数据不宜过大,最好少于2k为最佳 //参数说明: fileSize: 文件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 fileID: 文件在加密锁中的ID, // fileName: 文件在加密锁中的名字 // fileContent: 文件内容
//返 回 值: 如果写入文件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写入文件失败,则返回false.//作 者: luy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