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2019-05-14 17:5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二单元测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二单元测评》。

第一篇: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二单元测评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英国圈地运动的后果是

①农民转化为雇佣劳动者 ②农业资本主义化经营 ③贵族地主成为新贵族 ④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杠杆之一,使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冲击了原来的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自由劳动力。

2.早在13世纪时,英国就形成了对抗王权,限制王权的民主政治倾向。下列文件与这一倾向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①《大抗议书》 ②《权利请愿书》 ③《自由大宪章》 ④《牛津条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都产生于17世纪。3.斯图亚特王朝的倒行逆施主要有

①实行无议会统治 ②推行王室垄断制度 ③迫害“清教徒” ④任意增加税收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13世纪出现的议会对封建王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大肆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专制统治。题目中①②③④都是其倒行逆施的表现。

4.1628年,议会通过的《权利请愿书》直接针对的是 A.詹姆士一世的专制行为

B.英国与法国、西班牙的战争行为 C.查理一世的任意征税行为 D.斯图亚特王朝关闭议会的行为 答案:C

解析:1628年,英国已处在查理一世的统治之下,他实行无议会统治开始于1629年。5.1628年,国王查理一世批准议会的《权利请愿书》,主要是因为 A.《权利请愿书》有利于巩固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急需获得金钱补助

C.斯图亚特王朝代表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D.急于缓和国内矛盾 答案:B

解析:当时英国被拖入同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急需大量的战争经费。6.1629年,查理一世驱散议会,主要是因为议会 A.反对国王对外扩张B.要求实行宗教自由 C.反对国王擅自征税D.提交《权利请愿书》 答案:C

解析:查理一世虽然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不久他又故意曲解请愿书的原意,继续不经议会擅自征税。当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时,他于1629年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7.1638年,苏格兰人民发动起义,主要是反对查理一世的 A.宗教迫害B.擅自征税C.穷兵黩武D.腐化堕落 答案:A

解析:苏格兰虽然自1603年以后与英国共有一个国王,但它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独立的议会和教会组织。但查理一世却强迫苏格兰人接受英国的宗教仪式,对违反者以叛国罪加以逮捕。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税收问题是国王和议会矛盾激化的导火索。该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宗教势力之间的矛盾 C.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新思想与封建专制理论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议会主张限制国王征税的权力,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因此,税收问题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9.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主要是利用议会的何种权力同国王进行斗争的

A.征税的权力 B.废立国王的权力 C.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 D.监督国王的权力 答案:C

解析:在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权力,因此政府征税必须经议会授权是英国的传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结成反对派,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了斗争。

10.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在护国政体下 A.议会行使立法权 B.“护国公”四年一任 C.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D.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答案:D 解析:护国政治下,克伦威尔的话就代表法律,凌驾于议会之上,使共和制度名存实亡。11.克伦威尔统治时期,曾用武力镇压中下层人民的运动,其目的在于 A.防止旧王朝的复辟

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C.稳定英国国内政局

D.充分显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威力 答案:B

解析:作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克伦威尔采取的一切措施,基本的出发点是维护其代表的利益。

12.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恢复共和政体 B.重建封建王朝 C.推进宗教改革

D.维护革命成果 答案:D

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目的在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维护革命的成果。

13.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接查理二世在英国复辟和发动“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都是为了

A.在英国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C.尊重英国人民的习惯和传统 D.实践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设想 答案:B

解析:克伦威尔死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政府和军队的统治不力深表不满,不惜用恢复王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复辟的封建王朝再次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时,又发动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14.1660年,查理二世在英国复辟时,他曾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许诺 ①赦免一切革命者 ②实行宗教自由 ③恪守《权利请愿书》的规定 ④尊重议会的权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15.在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查理二世采取的反动措施不包括 A.恢复英国国教

B.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实行军事管制

D.用恐怖的手段迫害参加过革命的人 答案:C

解析:C项是克伦威尔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

16.在英国复辟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二世推行的政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的是 A.不经议会同意擅自征税

B.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用恐怖手段镇压革命者 D.在英国全面恢复天主教 答案:D

解析:A项属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采取的措施,B、C两项是复辟后查理二世推行的反动措施。詹姆士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从更大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也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17.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为限制国王的封建专制而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请愿书》 B.《大抗议书》 C.《人身保护法》 D.《权利法案》 答案:C

18.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先后两次有人向议会的权威提出挑战,他们是

A.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二世 B.詹姆士一世 查理一世 C.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D.克伦威尔 查理二世 答案:C

解析: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查理一世曾宣布讨伐议会,克伦威尔曾用武力驱散议会。

19.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议会两次受到严重挑战的事实说明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B.议会政治不得人心

C.议会政治已不适应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需要 D.英国复辟势力强大 答案:A

解析:民主政治的建立要受到来自各方面传统势力的挑战,其艰难曲折的历程,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20.下列对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各阶层与新贵族妥协的结果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D.从国情出发解决了政权问题 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英国资产阶级各阶层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符合英国的国情,是由当时英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即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分落于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本来还给英国士兵一种债券,作为以后领取土地之用。但许多士兵因缺乏现款,将债券折价出售,债券也落入军官之手。虽然如此,士兵们由于得到债券,逐渐变质,失去了原来的革命精神。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的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由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在1653年4月,克伦威尔将不驯服的“残余议会”解散;另外在7月4日召开了一个“小议会”„„由一部分温和派议员在1653年12月12日提议“自动退职”,“小议会”就这样召开以后几个月解散了。随后,由高级军官组成的会议拟订了一个新的宪法草案“施政文件”,根据这个文件,成立护国公制度。12月16日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公”。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护国公的主要职能无非是防止并镇压中、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起着防范刚刚被推翻的封建王党分子的阴谋叛乱的作用。

——《英国史》

请完成:

(1)在克伦威尔征讨爱尔兰和苏格兰取得胜利后,英国军队的性质有何变化?(2)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英国实行护国公政治的目的是什么?(4)据以上材料,评价克伦威尔的统治。

答案:(1)军官变成了大土地所有者,士兵也得到了有价债券,英国军队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

(2)保护和发展英国的贸易。(3)镇压人民和复辟势力的反抗。

(4)克伦威尔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在革命取得成功后,他对外进行扩张,保护英国的海外贸易,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内实行军事专政,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但是,他也逐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22.16、17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根据相关知识请完成:

(1)简要分析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2)《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和《人身保护法》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各有何作用?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试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和掠夺、发展资本主义的农村和牧场;圈地运动的不断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

(2)《权利请愿书》: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一世不经议会同意任意征税并强行借债,议会同国王的矛盾由于税收问题而激化。查理一世急于获得金钱补助,违心地同意了请愿书。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和。《大抗议书》: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在议会中结成反对派,提出国会的权利和限制王权的问题,通过了该法案。它的通过,使国王与议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人身保护法》: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国王查理二世的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操纵国会通过了该法案。这个法案对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3)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矛盾重重;被推翻的旧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断进行反扑。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回答第(1)问,要注意思考的角度,从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政府的政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回答第(2)问,要注意答案的简洁。回答第(3)问,要结合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着手进行分析。

第二篇:八下第二单元测评(模版)

八下第二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7.“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

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

16.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五十年代D.七十年代

17.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①由上海蔓延到全国的“一月风暴”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三大改造的继续

20.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

A.“解放”牌汽车B.“长安牌汽车”C.“吉利”牌汽车D.“奇瑞QQ”牌汽车

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

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ABCD

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二、非选择题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 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22.阅读下列三幅历史照片: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三幅历史照片反映的情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1分)

(2)据照片表明,我国政府实施的三项政策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拥护。请你指出没一项政策的作用。(3分)

(3)半岛中学决定近期举办一个名为“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市农村面貌的变化”的主题讲座。假如你是主讲人,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搜集相关资料?(2分)你认为开展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2分)

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C B C D D A C D B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A C C A C C B C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

29、(1)

(一)、(三)、(二)。(1分)

(2)作用:照片

(一)《土地改革法》实施后,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照片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为乡镇企业提供了劳动力;

照片

(三)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回答其中任何一项的作用均得2分。只要回答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得2分)

(3)途径:如上网、上图书馆、访问、实地考察等。(考生只要回答两项合理有效的途径即得2分)

意义:通过讲座,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市农村面貌的变化,认识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历史学习的感受和体验等。(2分。考生的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第三篇:人教第一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邛崃一中

梁波

如何读现代散文

一、披文入境,把握形象。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那么阅读文本,“披文入境”,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阅读鉴赏散文的第一步。

二、深入剖析,品味情感。一方面通过解读文章语言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形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了解作者自身的生平际遇,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三、聚焦妙处,赏析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因文而异,就全文而言,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以小见大。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就是我们阅读鉴赏的重点。散文的精妙之处有时还体现在文章的局部,我们同样要作一番赏析。

四、反复诵读,咀嚼语言。现代优秀散文往往文情并茂,所谓“文”,即:“在遣词造语时,要注意文字表情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和回环之美;要讲究文字达意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力争做到简、雅、达,使写出的散文能观之悦目,读之上口,抑扬顿挫,文采斐然。”所以反复吟咏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深沉的情思、文章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 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3、揣摩语言还要学会抓取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1)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总结概述语句;(2)有称代和特指词语的语句;(3)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4)运用各种修辞格的语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语句;(6)运用“虚化迁移”手法或词类活用的语句;(7)语法结构复杂的语句;(8)有特别生动的词语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探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素、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他的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三、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再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着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巳无福消受了。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

3.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

四、具体赏析课文的美

1.赏析文章的“画面美”。

(1)提问:由文题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写“荷塘”,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学生明确:4、5、6段。

(2)学生齐读4、5、6段。

(3)教师提示:写景,须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一些文学技法,力求形象、灵动。请具体分析这三个段落写景的妙处。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负担一个段落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文章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这样三个问题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负责相同段落的两个小组可以私下交流一些看法。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文本显示如下,请学生完成A、B部分)

A景 B特点 C修辞

荷叶 —— 圆形舒展 —— 比喻

荷花 ——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 比喻、拟人

荷叶 —— 若有若无、轻淡飘渺 —— 比喻、通感

荷波 —— 凝碧 —— 拟人、词语的移用

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

例: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以耳当目,以目当耳,视觉、听觉互换,正写出指挥家高度专注如痴如醉的神态,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

通过对第4小节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中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修辞手法的运是举足轻重的。它能使写景状物更加生动形象鲜明。

师:刚才是从修辞中品位了这段语言的精妙。你们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段景物描写呢?

[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不求一致] 生:层次感、立体感

生:写景角度有远到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

生: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层层”“田田”…… 生:……

多媒体展示(上:层次 中:角度 下:音节)

师:这时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这见智,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合起来却有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但我们却能欣赏到如此优美的景致。朱自清不愧是散文大家。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口语表达或写作中能借鉴一下,尝试多角度的表达。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第4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动静结合。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晤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第二,文章不写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课文第5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朦胧、恬静、柔美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怖、杨柳的倩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虚实结合。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结合,写出了一种摄人心魂的意境。第二、侧面烘托衬托手法。单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案。

课文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本段在写景方面的特色主要是浓淡相间和以声写静。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迷蒙的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浓。然后,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声,随意点染,这是淡写,这也衬托了月下荷塘的寂静。

五、师生互动,赏析4、5、6自然段。

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

(一)、我们分成两组,第1组同学朗读第4段,第2组同学注意: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5)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6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6)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

教师分析:

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课件7)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课件 8)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9)

明珠——晶莹剔透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10)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11)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

闪电——突出快速

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

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12)

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2、两组交换,赏析5、6段。(课件13、14)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第5、6段:

重点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15)

重点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16)

重点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17)

重点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课件18)

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打出课件19)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六、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情景交融。

问题5:荷塘月色如此迷人,但朱自清回到家中时,是不是完全摆脱了心灵的苦闷了呢?

学生回答:没有。(如学生回答找到了,就引导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问题6:从后文的哪些抒情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

1、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打出课件20)

家———小路—————荷塘————家

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

教师补充小结: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第四篇:人教九年级思品第三单元测评

第三单元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05·贵州毕节)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反映出()①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② 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③ 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共同制定的 ④ 我国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A.解决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

B.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在我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是()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外资经济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就是()A.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培育“四有”新人

C.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依宪治国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政府机关依法行政

D.人人都自觉守法

6.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只能由_______规定。()A.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民事诉讼法

7.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A.三者互不相干

B.三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C.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文明 D.精神文明无足轻重

8.下列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基本分配制度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水平,而基本分配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B.基本经济制度与基本分配制度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C.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决定基本经济制度

D.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是相互适应的 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集体经济 10.公民的政治权利,就是()A.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建议权和监督权 C.人民当家作主

D.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11.(2003·湖北黄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内容有()① 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 什么是犯罪 ③ 国家的根本制度 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⑤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⑥ 环境保护)⑦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⑧ 国歌

⑨ 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⑩ 国旗、国徽、首都 A. ②④⑦

B. ⑤⑧⑩

C. ②⑥

D. ①③⑨

12.(2003·湖南长沙)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的是()① 国家根本制度 ② 国家的经济制度 ③ 消费者权益保护 ④ 国家标志 ⑤ 中学生行为规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二、非定项选择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3.(2005·汕头)当前许多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努力构建社会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网络,培养和造就各类人才。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活动属于()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文化建设

D.民主政治建设

14.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个大政策的()A.前提是承认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B.条件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C.功能在于形成示范效应 D.目的在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5.目前,我国农村还有1 400多万贫困人口,城镇也有2 000万人生活在最低保障线以下。你认为我国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A.开展扶贫救助

B.控制人口增长 C.抑制消费需求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民主法制建设

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7.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说明()A.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充满活力 B.非公有制经济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C.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D.动摇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8.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思想道德体系,就是要()A.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B.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

C.使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互促进 D.开展广泛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宣传

19.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要()

A.执法必严

B.有法可依

C.违法必究

D.有法必依

20.(2003·广东广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这是因为()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C.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是保障宪法实施的思想基础 D.宪法规定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法律问题

21.(2003·湖南长沙)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等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A.宪法包含了其他法律法规

B.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C.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D.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反之打×。)22.混合所有制经济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23.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4.个体、私营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25.公有制经济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26.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等支出比重迅速上升。()

27.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28.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29.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看,宪法与普通法律没有什么区别。()30.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我们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31.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四、简答题

32.什么是国有经济?其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五、辨析题

33.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六、分析说明题

34.(2004·江苏无锡)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材料二: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将更有利于宪法发挥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阅读材料后回答: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什么机关?

(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颁布,全国再一次掀起了学习宪法的热潮。请问,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有何意义?

七、透视自我

35.在谈到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教师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小明说:“我国传统文化早就过时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意味着彻底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小方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开传统文化就无从谈起。” 请你对这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八、为我加油

36.在我国经济大舞台上,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既有集体经济,也有个体经济。国家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五篇: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三、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四、课文分析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补充资料: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幽居:指隐居处.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译文: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眼看此女走近又离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或许是那女子气质高雅,使人想他应住在这种“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的华屋吧。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从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来,写了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心全乱了,愁绪满怀。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烟草,偏此时又下起梅雨,满

城飘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时确实使人恼啊。

贺铸一生所识女子颇多,为何只对此女有这种情思,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产生“移情”心理;二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贴近,使用权他一见而钟情。

宋•苏轼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小团月是一种名品茶(在当时是贡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

例子: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课堂小练习:

在诗中的括号内,填入六个字,构成六幅画。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淮山数点青如(),江帆几片疾如(),山泉千尺飞如()。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塞鸿一字来如()。

原诗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四)阅读下列文字,说说修改稿好在哪里?

原稿: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看样子60岁左右,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晴空一样,晴朗又透明又深沉。

修改稿: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晴朗又深沉。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下载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二单元测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二单元测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2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综合测评(二)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

    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单元训练(人教版选修4)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人教版选修四单元训练(二)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

    人教语文四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练习题班别: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wéichícáifùzūnyánmènɡmèiyǐqiúshǔyúxǔpèichēkùjiānɡxīnbǐxīnchuíbèijiānɡyìnɡhàomǎzǒujiēchu......

    第二单元过关测评答案

    www.xiexiebang.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第二单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清醒谦恭(谦虚、谦逊) 谨慎(小心) 站起(站立) 2.参考示例: 土壤肥沃 北坡......

    初二政治第二单元测评

    第二单元测评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公民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不受任何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我国法律禁止招收......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评

    第二单元测评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jīnɡzhàndàodã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8分)尊严(zūn zhūn)中彩(zhōnɡ zhînɡ)教诲(huǐ huì)天津(jīn jīn......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_菩萨蛮(其二)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菩萨蛮(其二)教案 设计者:陈少玲 教学目标: 品读意象、鉴赏词句,把握诗歌情感,解读中国文人梦的清美与苍凉。 教学工具: 多媒体......

    人教七上历史知识点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