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单元训练(人教版选修4)

时间:2019-05-15 00:0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单元训练(人教版选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单元训练(人教版选修4)》。

第一篇: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单元训练(人教版选修4)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人教版选修四单元训练

(二)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称誉孔子为“万世师表”的皇帝是()。A.汉武帝 B.康熙帝 C.唐太宗 D.乾隆帝 3.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4.孔子由被子路等人所侍奉的“圣”,后被尊为“先师”、“圣人”,主要依据是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被统治者器重 B.受到历代帝王祭祀礼拜

C.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5.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 A.“仁”的主张太柔弱,不适应当时的战争需要 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C.当时社会紧张,没有处理好与各国国君的关系 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6.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

A.君主专制社会 B.民主共和社会 C.法治社会 D.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

7.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其最主要原因是

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8.孔子、孟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

A.克己复礼 B. 性本善思想 C.仁的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9.“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10.孔子认为立国立身的基础是 A.仁

B.礼

C.德

D.中庸

11.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A.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B.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1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13.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 B.系统学习哲学

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D.自由选择科目 14.下列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直接关系的是()

①“吕克昂”学园 ②“逍遥学派” ③“中道”理论④“三段论”推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促使雅典的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的直接因素是()。

A.希波战争 B.伯利克里改革 C.提洛联盟的形成 D.伯罗奔尼撒战争 16.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B.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C.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国 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

17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一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18.柏拉图对他的学生说道:“„„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这学生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米修斯 D.阿波罗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19.“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使永生的。”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

A.政治学说 B.教育学说 C.伦理学说 D.逻辑学 20.关于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中间三种状态 ②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 ③中间能获得成功和赞赏 ④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专门从事教育学术研究的,不包括

A.杏坛 B.阿卡德米学园 C.吕克昂学园 D.雅典娜神庙 22.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②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③两者都赞成奴隶制社会 ④两者的思想都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对“人”的重视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关于“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 B.说明仁爱是有等级的 C.体现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 24.亚里士多德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到的有()

A.生物学 B.物理学 C.哲学 D.近代天文学 25.赞赏中庸之道的思想家或政治家是:①梭伦 ②孔子 ③柏拉图 ④亚里斯多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题 17分,共50分)

26.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请回答: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15分)27.阅读下列材料:

27题18分,第28

讲,校方赠送切尼礼物。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材料一 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 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9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5分)28.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请回答: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1)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尊敬的人”指的是谁?(2分)(2)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10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D 7.B 8.C 9.D 10.B 11.C 12.B 13.C 14.D 15.B 16.C 17.C 18.B 19.D 20.D 21.D 22.B 23.B 24.D 25.D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

27.答案:(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4分)

(2)儒学创始人,中国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9分)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5分)28.答案:(1)柏拉图(2分)

(2)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 他还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的设想不符合实际。(10分)(3)尊敬但不盲从 体现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5分)

第二篇:高二历史选修4第五单元测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4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法、俄 C.英、美、德 D.英、法、德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阶级矛盾激化 B.工人阶级觉醒 C.马、恩的努力 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巴黎公社“只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B.无产阶级夺权时机只在巴黎城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5、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由于他们

A.善于研究理论 B.善于吸取前人的精华 C.把社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D.精诚合作

6、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C《资本论》的出版 D.巴黎公社革命

7、下列能够表明恩格斯与马克思几乎同时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因素是: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 ②受《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影响 ③都密切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 ④都出身在德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夺取国家政权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立无产阶级政权 D.夺取全部生产资料 9、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在悼词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的两大历史功绩,你认为是: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②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③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④写出了光照后世的《资本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马、恩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的是:①改造正义者同盟 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完成《资本论》④参加1848年欧洲(德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德法年鉴》 D.《共产党宣言》

12、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唯物主义思想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13、马、恩合写的第一部著作中的观点标志着他们在创立科学理论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此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新莱茵报》

14、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15、下列关于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贡献表述正确的是:①反复教导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要加强国际合作 ②继续领导第一国际,并创建和领导第二国际 ③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次系统探讨人类社会的史前史 ④深入研究垄断组织、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等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6、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取消了自由贸易 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17、1917年的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其中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在

A.推翻了沙皇君主专制政体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全国性的苏维埃政权

18、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平息农民的暴动和骚乱 C.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9、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产品的权利 B.禁止农产品的自由贸易 C.农民自由支配交纳国家后的剩余农产品 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相结合的标志是

A.列宁建立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B.列宁创办《火星报》 C.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建立 D.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21、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是

A.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建立 B.列宁主义的诞生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召开

22、“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马克思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 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D.以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

2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B.一战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备条件

24、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是 A.领导不同 B.性质不同 C.主力军不同 D.结果不同

25、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26、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它是产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同 C.它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D.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7、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C.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28、(2006北京)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定《不列斯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恢复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29、(2006全国)十月革命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由此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改造中国的新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30、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关键时期是

A.五四运动时期 B.参加中共一大后 C.井冈山时期 D.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

31、下列毛泽东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井冈山斗争》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之所以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主要是指:①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②毛泽东被选为党的最高领导 ③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④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3、遵义会议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主要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C.敌军采取步步为营战术 D.根据地尚不巩固

3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1935.10,陕北会师 B.1935.10,会宁会师 C.1936.10,陕北会师 D.1936.10,会宁会师

35、“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是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井冈山斗争 D.湘赣边界起义

36、“文化大革命”为后人提供的主要教训有:①要防止个人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②要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③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37、毛泽东下列“左”的错误,主要在于违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38、(2005全国)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3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谈到:“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由于“人家封锁”给我们带来了困难 B.我们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而导致困难 C.“人家封锁”和我们“闭关自守”都是错的 D.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0、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1、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中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

A.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B.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C.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精神

42、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不断完善,其中十三大提出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理论

4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六大

44、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③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 “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45、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都是中共集体智慧的产物 C.都是从农村开始着手的 D.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46、构成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四项基本原则 D.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7、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是在于

A.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B.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48、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 A.1966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92年

49、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实事求是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0、毛泽东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项创举是

A.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并举 B.和平赎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没收官僚资本 D.农业合作化

二、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材料二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

材料三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材料四

图1---列宁宣告苏维埃

政权的成立(1)(2)材料五 图2---国内战争时期的

红军战士

请回答: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4)分析材料五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结果。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争取一省与几省的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借红军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1)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作出的选择有何异同?

(2)李立三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

53、(2006·北京)“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请回答:

(1)“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请说明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

(2)请说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启示。

5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55、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惧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56、(2006·上海)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位同学学习时说:本世纪中外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请你列举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

第三篇: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二单元测评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英国圈地运动的后果是

①农民转化为雇佣劳动者 ②农业资本主义化经营 ③贵族地主成为新贵族 ④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杠杆之一,使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冲击了原来的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自由劳动力。

2.早在13世纪时,英国就形成了对抗王权,限制王权的民主政治倾向。下列文件与这一倾向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①《大抗议书》 ②《权利请愿书》 ③《自由大宪章》 ④《牛津条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都产生于17世纪。3.斯图亚特王朝的倒行逆施主要有

①实行无议会统治 ②推行王室垄断制度 ③迫害“清教徒” ④任意增加税收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13世纪出现的议会对封建王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大肆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专制统治。题目中①②③④都是其倒行逆施的表现。

4.1628年,议会通过的《权利请愿书》直接针对的是 A.詹姆士一世的专制行为

B.英国与法国、西班牙的战争行为 C.查理一世的任意征税行为 D.斯图亚特王朝关闭议会的行为 答案:C

解析:1628年,英国已处在查理一世的统治之下,他实行无议会统治开始于1629年。5.1628年,国王查理一世批准议会的《权利请愿书》,主要是因为 A.《权利请愿书》有利于巩固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急需获得金钱补助

C.斯图亚特王朝代表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D.急于缓和国内矛盾 答案:B

解析:当时英国被拖入同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急需大量的战争经费。6.1629年,查理一世驱散议会,主要是因为议会 A.反对国王对外扩张B.要求实行宗教自由 C.反对国王擅自征税D.提交《权利请愿书》 答案:C

解析:查理一世虽然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不久他又故意曲解请愿书的原意,继续不经议会擅自征税。当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时,他于1629年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7.1638年,苏格兰人民发动起义,主要是反对查理一世的 A.宗教迫害B.擅自征税C.穷兵黩武D.腐化堕落 答案:A

解析:苏格兰虽然自1603年以后与英国共有一个国王,但它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独立的议会和教会组织。但查理一世却强迫苏格兰人接受英国的宗教仪式,对违反者以叛国罪加以逮捕。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税收问题是国王和议会矛盾激化的导火索。该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宗教势力之间的矛盾 C.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新思想与封建专制理论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议会主张限制国王征税的权力,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因此,税收问题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9.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主要是利用议会的何种权力同国王进行斗争的

A.征税的权力 B.废立国王的权力 C.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 D.监督国王的权力 答案:C

解析:在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权力,因此政府征税必须经议会授权是英国的传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结成反对派,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了斗争。

10.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在护国政体下 A.议会行使立法权 B.“护国公”四年一任 C.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D.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答案:D 解析:护国政治下,克伦威尔的话就代表法律,凌驾于议会之上,使共和制度名存实亡。11.克伦威尔统治时期,曾用武力镇压中下层人民的运动,其目的在于 A.防止旧王朝的复辟

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C.稳定英国国内政局

D.充分显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威力 答案:B

解析:作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克伦威尔采取的一切措施,基本的出发点是维护其代表的利益。

12.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恢复共和政体 B.重建封建王朝 C.推进宗教改革

D.维护革命成果 答案:D

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目的在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维护革命的成果。

13.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接查理二世在英国复辟和发动“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都是为了

A.在英国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C.尊重英国人民的习惯和传统 D.实践英国启蒙思想家的理论设想 答案:B

解析:克伦威尔死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政府和军队的统治不力深表不满,不惜用恢复王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复辟的封建王朝再次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时,又发动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14.1660年,查理二世在英国复辟时,他曾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许诺 ①赦免一切革命者 ②实行宗教自由 ③恪守《权利请愿书》的规定 ④尊重议会的权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15.在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查理二世采取的反动措施不包括 A.恢复英国国教

B.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实行军事管制

D.用恐怖的手段迫害参加过革命的人 答案:C

解析:C项是克伦威尔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

16.在英国复辟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二世推行的政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的是 A.不经议会同意擅自征税

B.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 C.用恐怖手段镇压革命者 D.在英国全面恢复天主教 答案:D

解析:A项属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采取的措施,B、C两项是复辟后查理二世推行的反动措施。詹姆士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从更大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也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17.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为限制国王的封建专制而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请愿书》 B.《大抗议书》 C.《人身保护法》 D.《权利法案》 答案:C

18.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先后两次有人向议会的权威提出挑战,他们是

A.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二世 B.詹姆士一世 查理一世 C.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D.克伦威尔 查理二世 答案:C

解析: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查理一世曾宣布讨伐议会,克伦威尔曾用武力驱散议会。

19.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议会两次受到严重挑战的事实说明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B.议会政治不得人心

C.议会政治已不适应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需要 D.英国复辟势力强大 答案:A

解析:民主政治的建立要受到来自各方面传统势力的挑战,其艰难曲折的历程,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20.下列对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各阶层与新贵族妥协的结果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 D.从国情出发解决了政权问题 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英国资产阶级各阶层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符合英国的国情,是由当时英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即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分落于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本来还给英国士兵一种债券,作为以后领取土地之用。但许多士兵因缺乏现款,将债券折价出售,债券也落入军官之手。虽然如此,士兵们由于得到债券,逐渐变质,失去了原来的革命精神。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的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由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在1653年4月,克伦威尔将不驯服的“残余议会”解散;另外在7月4日召开了一个“小议会”„„由一部分温和派议员在1653年12月12日提议“自动退职”,“小议会”就这样召开以后几个月解散了。随后,由高级军官组成的会议拟订了一个新的宪法草案“施政文件”,根据这个文件,成立护国公制度。12月16日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公”。护国公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护国公的主要职能无非是防止并镇压中、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起着防范刚刚被推翻的封建王党分子的阴谋叛乱的作用。

——《英国史》

请完成:

(1)在克伦威尔征讨爱尔兰和苏格兰取得胜利后,英国军队的性质有何变化?(2)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英国实行护国公政治的目的是什么?(4)据以上材料,评价克伦威尔的统治。

答案:(1)军官变成了大土地所有者,士兵也得到了有价债券,英国军队失去了原有的革命性。

(2)保护和发展英国的贸易。(3)镇压人民和复辟势力的反抗。

(4)克伦威尔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在革命取得成功后,他对外进行扩张,保护英国的海外贸易,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内实行军事专政,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但是,他也逐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22.16、17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根据相关知识请完成:

(1)简要分析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2)《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和《人身保护法》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各有何作用?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试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和掠夺、发展资本主义的农村和牧场;圈地运动的不断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

(2)《权利请愿书》: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一世不经议会同意任意征税并强行借债,议会同国王的矛盾由于税收问题而激化。查理一世急于获得金钱补助,违心地同意了请愿书。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和。《大抗议书》: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在议会中结成反对派,提出国会的权利和限制王权的问题,通过了该法案。它的通过,使国王与议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人身保护法》: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国王查理二世的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操纵国会通过了该法案。这个法案对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3)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矛盾重重;被推翻的旧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断进行反扑。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回答第(1)问,要注意思考的角度,从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政府的政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回答第(2)问,要注意答案的简洁。回答第(3)问,要结合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着手进行分析。

第四篇:人教第一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邛崃一中

梁波

如何读现代散文

一、披文入境,把握形象。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那么阅读文本,“披文入境”,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阅读鉴赏散文的第一步。

二、深入剖析,品味情感。一方面通过解读文章语言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形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了解作者自身的生平际遇,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三、聚焦妙处,赏析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因文而异,就全文而言,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以小见大。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就是我们阅读鉴赏的重点。散文的精妙之处有时还体现在文章的局部,我们同样要作一番赏析。

四、反复诵读,咀嚼语言。现代优秀散文往往文情并茂,所谓“文”,即:“在遣词造语时,要注意文字表情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和回环之美;要讲究文字达意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力争做到简、雅、达,使写出的散文能观之悦目,读之上口,抑扬顿挫,文采斐然。”所以反复吟咏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深沉的情思、文章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 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3、揣摩语言还要学会抓取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1)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总结概述语句;(2)有称代和特指词语的语句;(3)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4)运用各种修辞格的语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语句;(6)运用“虚化迁移”手法或词类活用的语句;(7)语法结构复杂的语句;(8)有特别生动的词语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探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素、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他的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三、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再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着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巳无福消受了。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

3.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

四、具体赏析课文的美

1.赏析文章的“画面美”。

(1)提问:由文题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写“荷塘”,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学生明确:4、5、6段。

(2)学生齐读4、5、6段。

(3)教师提示:写景,须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一些文学技法,力求形象、灵动。请具体分析这三个段落写景的妙处。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负担一个段落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文章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这样三个问题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负责相同段落的两个小组可以私下交流一些看法。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文本显示如下,请学生完成A、B部分)

A景 B特点 C修辞

荷叶 —— 圆形舒展 —— 比喻

荷花 ——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 比喻、拟人

荷叶 —— 若有若无、轻淡飘渺 —— 比喻、通感

荷波 —— 凝碧 —— 拟人、词语的移用

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

例: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以耳当目,以目当耳,视觉、听觉互换,正写出指挥家高度专注如痴如醉的神态,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

通过对第4小节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中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修辞手法的运是举足轻重的。它能使写景状物更加生动形象鲜明。

师:刚才是从修辞中品位了这段语言的精妙。你们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段景物描写呢?

[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不求一致] 生:层次感、立体感

生:写景角度有远到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

生: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层层”“田田”…… 生:……

多媒体展示(上:层次 中:角度 下:音节)

师:这时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这见智,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合起来却有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但我们却能欣赏到如此优美的景致。朱自清不愧是散文大家。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口语表达或写作中能借鉴一下,尝试多角度的表达。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第4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动静结合。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晤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第二,文章不写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课文第5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朦胧、恬静、柔美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怖、杨柳的倩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虚实结合。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结合,写出了一种摄人心魂的意境。第二、侧面烘托衬托手法。单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案。

课文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本段在写景方面的特色主要是浓淡相间和以声写静。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迷蒙的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浓。然后,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声,随意点染,这是淡写,这也衬托了月下荷塘的寂静。

五、师生互动,赏析4、5、6自然段。

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

(一)、我们分成两组,第1组同学朗读第4段,第2组同学注意: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5)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6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6)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

教师分析:

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课件7)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课件 8)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9)

明珠——晶莹剔透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10)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11)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

闪电——突出快速

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

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12)

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2、两组交换,赏析5、6段。(课件13、14)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第5、6段:

重点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15)

重点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16)

重点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17)

重点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课件18)

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打出课件19)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六、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情景交融。

问题5:荷塘月色如此迷人,但朱自清回到家中时,是不是完全摆脱了心灵的苦闷了呢?

学生回答:没有。(如学生回答找到了,就引导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问题6:从后文的哪些抒情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

1、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打出课件20)

家———小路—————荷塘————家

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

教师补充小结: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第五篇:人教语文四下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i

chí

cái

zūn

yán

mènɡ

mèi

qiú

shǔ

pèi

chē

jiānɡ

xīn

xīn

chuí

bèi

jiānɡ

yìnɡ

hào

zǒu

jiē

chuàn

xiànɡ

hóu

jié

wài

kuǎn

dài

mèn

mèn

dào

shàn

liánɡ

bǎi

huò

huò

jiě

xiànɡ

bēn

chí

shāo

xìn

miàn

chénɡ

cài

kuì

zènɡ

bèi

kān

ɡǔ

shòu

chái

féi

diàn

huà

lánɡ

tūn

yàn

二、多音字组词。

yàn()

为wéi

()

把bǎ

()

闷mēn()

()

wèi

()

()

mèn()

削xiāo()

难nán

()

扎zā

()

xuē

()

nàn

()

zhā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维()

尊()

喉()

睡()

驰()

唯()

遵()

猴()

捶()

池()

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éi

chí

cái

zūn

yán

mènɡ

mèi

qiú

shǔ

pèi

chē

jiānɡ

xīn

xīn

chuí

bèi

jiānɡ

yìnɡ

hào

zǒu

jiē

chuàn

xiànɡ

hóu

jié

wài

kuǎn

dài

mèn

mèn

dào

shàn

liánɡ

bǎi

huò

huò

jiě

xiànɡ

bēn

chí

shāo

xìn

miàn

chénɡ

cài

kuì

zènɡ

bèi

kān

ɡǔ

shòu

chái

féi

diàn

huà

lánɡ

tūn

yàn

二、多音字组词。

yàn()

为wéi

()

把bǎ

()

闷mēn()

()

wèi

()

()

mèn()

削xiāo()

难nán

()

扎zā

()

xuē

()

nàn

()

zhā

()

三、比一比,再组词。

维()

尊()

喉()

睡()

驰()

唯()

遵()

猴()

捶()

池()

四、填空。

1、言必信。《

2、与朋友交。《

3、己所不欲。《

4、精诚所加。《

5、爱人者,人恒爱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7、《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

;他是这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8、《尊严》一课中,我们学到了

9、写出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10、《将心比心》一课中,我明白了

11、说信:非常地相信叫

。忠实地信仰叫。

确实地相信叫

。坚决地相信叫。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

四、填空。

1、言必信。《

2、与朋友交。《

3、己所不欲。《

4、精诚所加。《

5、爱人者,人恒爱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7、《中彩那天》一文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

;他是这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8、《尊严》一课中,我们学到了

9、写出你对“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

10、《将心比心》一课中,我明白了

11、说信:非常地相信叫

。忠实地信仰叫。

确实地相信叫

。坚决地相信叫。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

下载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单元训练(人教版选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单元训练(人教版选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单元4田家四季歌

    4《 田家四季歌》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第1、2小结中出现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季、吹、肥、农、忙、归、戴”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第1......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_菩萨蛮(其二)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菩萨蛮(其二)教案 设计者:陈少玲 教学目标: 品读意象、鉴赏词句,把握诗歌情感,解读中国文人梦的清美与苍凉。 教学工具: 多媒体......

    第二单元词语训练教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会写、理解并会运用一类字,会认会读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词。 2、掌握多音字“间、更、差、正”的正确读音。 3、认识描写节......

    人教七上历史知识点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

    人教2016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历史。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发展和大一统时期,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

    高二历史选修4导学案:第6单元第4课 牛顿

    高二历史选修四人物 编号:N0.21 编者:孔令权 审核:朱如玲 自学展示模式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评:第六单元第4课牛顿 【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

    人教新课标第八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一、习作内容: 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要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