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

时间:2019-05-14 22:2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篇: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 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 碗了”。这 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2、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3、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对立 的举措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实行分封制 C.统一文字与货币 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 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6、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皇帝 A.丞相 尉

7、公元前222年,秦以吴越地为会稽郡,置钱塘、余杭、富春等县。下列有关会稽郡守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B.是该郡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御史大夫 丞相 太

C.在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地 D.有权直接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8、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9、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10、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沿用或完善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均田制 ③租庸调制 ④科举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11、“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

12、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特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C.缓和阶级矛盾 D.完善各项政策

14、北方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的直接原因是 A.与吐蕃建立和亲关系 B.在西突厥故地设北庭都护府 C.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D.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15、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16、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17、下列关于贞观年间唐都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专门接待外国商人的机构鸿胪寺 B.长安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D.有来自亚、非、美洲地区的学者、艺术家

18、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19、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20、吴三桂曾引清兵入关,后来又在西南地区扯起反清大旗,并自立皇帝,对此正确的评论是

A.降清丧气节,反清是搞分裂,前后都应否定

B.降清是大势所趋,反清是搞分裂,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 C.降清丧气节,反清终有觉悟,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 D.降清是大势所趋,反清是坚持民族立场,前后都应肯定

21、康熙帝用武力消灭台湾郑氏政权,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对此最确切的的评价是:

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B.进一步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C.扑灭反清武装 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

22、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23、康熙帝加强民族团结的史实有①南巡曲阜,崇尚儒家文化②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③尊重喇嘛教④册封**和**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列关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于中国 B.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属于中国 C.中俄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D.清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5、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6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0分,共计50分。

26、(2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注: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5分)

材料二(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 本纪》

(2)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廷尉”是主管什么部门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李斯升任丞相,请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试概括自秦以来以“廷尉”、“丞相”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5分)

(3)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4分)

材料三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4)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6分)

(5)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6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点。(6分)(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4分)(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4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供”。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二(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议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荷兰殖民者)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2)材料二所说的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材料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有哪些?(4分)

(3)对“台湾弃留”问题,清圣祖作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和影响?(4分)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6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0分,共计50分。

26、(26分)(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5分)

(2)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廷尉”是主管什么部门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李斯升任丞相,请

第6 / 9页

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试概括自秦以来以“廷尉”、“丞相”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5分)

(3)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4分)

(4)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6分)

5)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6分)

27、(14分)(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点。(6分)(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4分)

第7 / 9页

(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4分)

28、(10分)(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

(2)材料二所说的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根据材料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有哪些?(4分)

(3)对“台湾弃留”问题,清圣祖作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和影响?(4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6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0分,共计50分。

26、(26分)(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舍我其谁„„(5分)

(2)主管司法 皇帝集行政等大权于一身。职责: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第8 / 9页

职位特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

基本原则: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5分)(3)郡县制 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

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4分)

(4)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作用:长城和蒙恬所率领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并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6分)

(5)焚书坑儒 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6分)

27、(14分)(1)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6分)

(2)唐太宗采取在东突厥旧地设羁縻府州,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告诫他们守唐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4分)

(3)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

28、(10分)(1)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与台湾的关系属于中国的内政,而与高丽的关系属于外交关系。(2分)

(2)在清军进入台湾后。观点:留。理由:台湾地理位置重要;战略地位重要;台湾物产丰富;荷兰对台湾仍有侵略野心。(4分)(3)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发展,巩固了中国的海防。(4分)

第二篇: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导学案高二历史备课组韩金英崔彦爱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专题概述:分为三个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北宋社会弊病形成的原因,认识北宋政策的弊端和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了解北宋在庆历年间所做的革新尝试。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熟悉其变法的举措并非系其积极意义。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和失败原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其影响和失败原因,正确实施王安石本人;过程与方法:数据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其变法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改革的过程和成果,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改革是一国强盛的根本,形成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成效影响及结果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必修一)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学习任务】

一、自学基础梳理(完成练习册课前自主预习的填空部分)自主预习检测(互查):练习册22页、25页随堂练习巩固

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并展示)

1、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2、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3、列表归纳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成就;

4、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谈谈你的认识;

5、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

【拓展延伸】

1、概括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2、直击高考:26页“高考真题回顾”第2题

【巩固提升】课后强化演练七、八 【历史常识】

1、杯酒释兵权:

2、关于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照理说应该特别富有文人情趣。事实上,虽然他也很有“闲情逸致”,但他的“闲情轶事”却常

常让人大跌眼镜——下棋不动脑子

王安石爱下棋,不过他的棋艺实在不敢恭维,因为他从不思考,总是随手而应,落子极快,发现要输了,便痛快地推秤认输,从未有柳暗花明之想。有人劝他,每走一步棋都需深思熟虑,起码要想出后几步棋的应对之策„„他听得不耐烦,回答说:“下棋本来就是图放松,既然要劳神费力,不如算了。”说完起身就走了。佳茗利于吃药

一次,王安石去拜访书法家蔡襄。蔡襄很高兴,对他盛情接待。蔡襄是茶道大家,亲自选择了绝品茶叶,清洁了茶器,并亲手烹点。经过一系列堪称艺术的复杂程序,一杯飘着浓浓香味的茶水终于端到了王安石面前。然而王安石仔细看了一下茶汤,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撮药末,撒入茶杯里,晃了几下,一饮而尽。蔡襄不禁大惊失色,他从未见过有人竟将佳茗当作服药的凉白开来喝。王安石却神情自若地说: “茶味很好。”风流等于行善

王安石只有一个老婆,不纳姬妾,从政多年也从未有过绯闻。夫人看不下去了,便偷偷把一个侍妾送到他的书房,说这是安排来伺侯他起居的,若是看得上就留下,说完就关上门走了。王安石正在读书,也没在意。过了很久之后,他才发现一个美貌的女子站在身边,很是吃惊。再三追问之下才知道,这侍妾本是一个军官的老婆,老公因为弄丢了公粮,不得已把老婆卖了还债。王安石不仅没有纳这个侍妾,还让女子回到了丈夫身边,并免了他们的债务。一场本该美妙的风花雪月,变成了行善做好事。不是只有鱼才吃鱼饵

宋仁宗请大臣们到御花园钓鱼,不管谁钓上来鱼,一律交给御厨去做。大家都觉得这种请客方式很有趣,顿时兴致高涨。唯独王安石呆坐在一边,不知道在想什么,他一边发呆,一边把手边的鱼饵往嘴里送,没多大会儿就把一盘鱼饵吃光了。白吃饭需要智慧

王安石小时候,经常在离家不远的街口面馆吃面。一天,老板有心考考他,就让他自己去厨房端面。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说: “这碗面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如果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并保证不泼一滴汤,我就免费让你吃。”王安石灵机一动,用筷子轻轻地把面条挑起来,碗内就只剩下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着汤碗,右手拿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3、宋仁宗的故事

这一日,早朝升殿后,宋仁宗问阅卷官,京城大考已毕,按惯例,每年榜首要选三人,不知今年所中的是什么人。阅卷官慌忙把

前三名的试卷呈给皇帝。仁宗打开第一卷,阅罢,龙颜大悦,说,此卷做得极好,只可惜,中间有一个错字。

阅卷官大恐,伏问皇上所错何字。仁宗说,是一个“唯”字,这个字本应从“口”旁的,怎么从了“厶”旁?阅卷官听罢,禀奏道,两偏旁形似,可以通用。皇帝没有理睬阅卷官,接着问考生的情况。阅卷官说,此考生乃西川成都人,姓赵,名旭,字伯升。正在客店候着消息的赵旭,旋即被宣入朝,觐见皇上。赵旭俯伏在地,惶恐不安。仁宗说,卿所做试卷极好,只可惜,中间错了一个字。赵旭伏问何字,仁宗说“唯”字。赵旭听后,小心解释说,这两个偏旁,是可以通用的。仁宗突然不高兴了,取了御案上文房四宝,愤然写下八个字,说,既然“口”“厶”两个偏旁可以通用,那么你看看,这八字能一样吗?赵旭一看,仁宗皇帝写下的是这样八个字:私和、去吉、矣吴、台吕。

赵旭看了半晌,终无言以对。仁宗说,你还是回去读书吧。就这样,因为一个错字,赵旭名落孙山。

赵旭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等三年后下一次科考,他干脆流落在京都,每日靠替人写字作文为生,过得落魄潦倒。

一年后,仁宗为一梦所惑,于是,扮作一官人,在苗太监陪同下,微服出宫私访。在酒楼上,仁宗依着栏杆看街,一不小心,手中的一把月样白梨玉柄扇掉在楼下,下去寻时,已杳无踪影。酒罢,二人闲转到一家茶肆,茶肆的墙上有一首词,写得辞清句丽,无限锦绣。仁宗便问作词人是谁。茶博士说,是一位落第的秀才,成都人,姓赵名旭,满腹珠玑,可惜,终日卖文为生,艰难度日。仁宗一惊。

随即,他让茶博士找来赵旭,赵旭并未认出仁宗皇帝。说话间,赵旭于袖中取出一柄小扇,苗太监见之,大惊,说,此扇乃这位大官人的,适才饮酒坠于楼下。赵旭二话没说,当即奉还给了仁宗。仁宗大喜,不是因为宝扇得归,而是他突然看到了赵旭不同寻常的另一面。仁宗问他,为何上科不第。赵旭详细述说原因。仁宗问,你怨恨皇帝吗。赵旭说,在下学问不精,苛责不细,自取其咎,不是皇帝的错。

仁宗说,你是西川成都人,认识一个叫王制置的人吗?赵旭叹口气,说,王制置是西川要员,权居高位,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啊。仁宗说,王制置是我的外甥,我写一封信,你去投靠他,他会提携你的。

令赵旭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两位素不相识的大官人,除了给他一封拜谒的文书,还给了他一个仆人,一些盘缠银两。赵旭感激不尽,一路迤逦前行。不巧的是,快到成都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说王制置已经调任,西川大小官员正在等待新制置的到来。赵旭闻听,不禁喊一声“我命苦啊”。仆人劝他,说,不妨继续前行,看看是何消息。

在接官厅上,西川诸官等了三天,也没接到新任的制置。仆人对赵旭说,咱们到接官厅上看一看。赵旭说,咱们怎么能去那个地方呢?仆人不由分说,把他推到接官厅,撕开文书,高声道:诸官还不赶紧接新任制置?他一指赵旭,说,这就是西川五十四州新任制置赵旭。

原来,所谓文书,是仁宗皇帝的一道圣旨。

仁宗皇帝因为和一个别字较真,让原本可为状元的赵旭流落京都街头;又因为赵旭的才华、诚实和善良,他又和自己的一颗爱才之心较真,最终导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

一个皇帝,两次较真。这样的较真,让人心怀敬意。

第三篇:高二历史选修4第五单元测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4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法、俄 C.英、美、德 D.英、法、德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阶级矛盾激化 B.工人阶级觉醒 C.马、恩的努力 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巴黎公社“只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B.无产阶级夺权时机只在巴黎城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5、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由于他们

A.善于研究理论 B.善于吸取前人的精华 C.把社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D.精诚合作

6、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C《资本论》的出版 D.巴黎公社革命

7、下列能够表明恩格斯与马克思几乎同时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因素是: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 ②受《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影响 ③都密切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 ④都出身在德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夺取国家政权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立无产阶级政权 D.夺取全部生产资料 9、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在悼词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的两大历史功绩,你认为是: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②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③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④写出了光照后世的《资本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马、恩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的是:①改造正义者同盟 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完成《资本论》④参加1848年欧洲(德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德法年鉴》 D.《共产党宣言》

12、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唯物主义思想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13、马、恩合写的第一部著作中的观点标志着他们在创立科学理论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此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新莱茵报》

14、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15、下列关于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贡献表述正确的是:①反复教导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要加强国际合作 ②继续领导第一国际,并创建和领导第二国际 ③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次系统探讨人类社会的史前史 ④深入研究垄断组织、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等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6、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取消了自由贸易 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17、1917年的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其中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具体表现在

A.推翻了沙皇君主专制政体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全国性的苏维埃政权

18、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平息农民的暴动和骚乱 C.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9、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产品的权利 B.禁止农产品的自由贸易 C.农民自由支配交纳国家后的剩余农产品 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相结合的标志是

A.列宁建立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B.列宁创办《火星报》 C.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建立 D.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21、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是

A.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建立 B.列宁主义的诞生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召开

22、“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马克思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 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D.以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

2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B.一战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备条件

24、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是 A.领导不同 B.性质不同 C.主力军不同 D.结果不同

25、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26、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它是产生在帝国主义时代 B.它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同 C.它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D.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7、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恢复经济、缓和矛盾 C.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逐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28、(2006北京)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定《不列斯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恢复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29、(2006全国)十月革命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由此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改造中国的新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30、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关键时期是

A.五四运动时期 B.参加中共一大后 C.井冈山时期 D.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

31、下列毛泽东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井冈山斗争》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之所以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主要是指:①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②毛泽东被选为党的最高领导 ③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④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3、遵义会议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主要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C.敌军采取步步为营战术 D.根据地尚不巩固

3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1935.10,陕北会师 B.1935.10,会宁会师 C.1936.10,陕北会师 D.1936.10,会宁会师

35、“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是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井冈山斗争 D.湘赣边界起义

36、“文化大革命”为后人提供的主要教训有:①要防止个人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②要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③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37、毛泽东下列“左”的错误,主要在于违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38、(2005全国)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3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谈到:“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由于“人家封锁”给我们带来了困难 B.我们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而导致困难 C.“人家封锁”和我们“闭关自守”都是错的 D.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0、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1、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中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

A.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B.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C.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精神

42、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不断完善,其中十三大提出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理论

4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六大

44、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③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 “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45、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都是中共集体智慧的产物 C.都是从农村开始着手的 D.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46、构成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四项基本原则 D.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7、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是在于

A.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B.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48、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 A.1966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92年

49、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实事求是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0、毛泽东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项创举是

A.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并举 B.和平赎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没收官僚资本 D.农业合作化

二、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材料二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

材料三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材料四

图1---列宁宣告苏维埃

政权的成立(1)(2)材料五 图2---国内战争时期的

红军战士

请回答: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4)分析材料五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结果。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争取一省与几省的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借红军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1)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作出的选择有何异同?

(2)李立三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

53、(2006·北京)“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请回答:

(1)“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请说明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

(2)请说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启示。

5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55、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惧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56、(2006·上海)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位同学学习时说:本世纪中外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请你列举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

第四篇:高二月考历史选修一

新乡县一中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选修一)

命题人:刘乐辰 2013.3.26

一、选择题(40*2=80分)

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雅典公民是()①“平原派”②“山地派”③“海岸派”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6.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7.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8.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9.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10.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11.从商鞅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12、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14.(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亲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15.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易服装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18.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 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推行“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 ②设立三长制

③迁都洛阳 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 ②实行宗主督护制 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22、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3、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A、均田制 B、三长制 C、礼乐制度 D、九品官制

24.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25.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1]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27.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2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2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0.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31.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2.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 33.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 B.教会 C.教皇 D.《圣经》

34、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5.下列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的礼仪 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

36.穆罕默德·阿里对土地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A.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 B.没收违规宗教地产 C.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3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9.“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40.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B.奠定了埃及近代化的基础

C.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D.使埃及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

注:[1]《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东魏杨炫之。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谬(努)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努(奴隶)。——《史记·券68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工业、手工业的生产,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不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这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商业重在货物流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与别人交换的纽带,这也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王安石与守旧派不同之点又是什么?有如守旧派认为“谷重而农劝”,那是很消极的;王安石则主张兴修水利、改良生产工具和土壤,鼓励农民安业、大力垦荒等,官府要积极参与农事、干预农事。又如守旧派对手工业一向忽视,对商贾力求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方式;王安石则主张调节日用器物的需要,官府直接参与并干预其商业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封建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放任政策,扶助商业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主要目的。(2分+2分)(2)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和失败原因是什么?(2分+2分)两次变法在政策上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42.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1——10 ABDDBBABAD 11——20 CCDAABADCD 21——30 CDACDBABDB 31——40 DCDBACCBBD 41【答案】:(1)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分)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以增加社会财富,实现富国强兵(2分)(2)倾向:增强政府组织和发展社会生产的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2分)

失败原因:触及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利益,违背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2分)

政策不同的原因:商鞅变法时小农经济刚刚确立;王安石变法时农业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显著发展。(4分)42【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办理。(4分)

(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

作用: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4分)

第五篇:历史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 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3)成就

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对象 背景(必要性)

形式(途径): 手工业

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

工商业公私合营

意义: 意义问题

农业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牲畜,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机械化工具,影响生产发展和工业化的需要。

对象: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背景(必要性):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备注: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问题

农业

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牲畜,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机械化工具,影响生产发展和工业化的需要。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初步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备注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中共八大1956

(1)内容:①主要矛盾②主要任务(要知道具体内容)(2)意义:良好开端(详见课本27页)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1958年开始 评价:(1)积极: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2)消极: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文革”1966——1976(1)原因

①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②反革命集团利用了毛的错误

(2)两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和林彪反革命集团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重要会议(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会议和谈话 时间 内容 意义 邓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1、思想:彻底否定„„,重新确

立„„;

2、政治:停止„„,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

3、组织: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一个转折,两个开始)

1、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

2、完成拨乱反

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开始酝酿

十二大

1982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概念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十三大

19871、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提出党的党的基本路线

3、提出三步走战略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初步形成(系统概括)

南方谈话

1992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特区姓社不姓资

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

4、发展才是硬道理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

成熟并形成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四大

1992

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五大 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二、改革开放

1、改革

(1)农村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2)城市改革(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企改革)措施如下:

①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②管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开放

(1)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目的(也是意义):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民主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平反刘少奇案)

2、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1)背景、原因:

①民族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②民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2)提出:筹建新中国时

(3)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民族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我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要知道是哪五个)(4)意义:

①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发展:各民族共同发展(1)西藏:重要牧区

(2)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二、祖国统一

1、港澳回归(香港-1997澳门-1999)(1)政策(构想):一国两制

①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

②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意义:洗雪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海峡两岸的交往(阅读本节课课文了解即可)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国防建设

1、海军的建立(1949年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空军的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

3、导弹部队的发展(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二、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意义:国际影响深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会议取得成功。①会议特征(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②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3、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中美建交1979(3)中日建交1972

(4)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

动)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增强。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一、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原子弹、1964和1966导弹、1970人造地球卫星)

2、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1999-无人飞船 “神一”和2003-载人飞船 “神五”)

3、(籼型)高产杂交水稻:1973-袁隆平

4、制定863计划(1986.3)

(1)背景: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发展高新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高科技领域(8个)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二、教育的发展

1、成就(表现)(1)基础教育发面

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②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③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已居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2)、高等教育方面

①规模大、数量多、学科全、结构合理 ②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提高

③科学技术工作(学术工作)成绩显著

2、原因

(1)国家重视教育发展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文化与体育的发展(表现和原因)(内容简单,无需总结,参看笔记和课本)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1表现(内容简单,无需总结,见课本112-113页)

2、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

1、就业制度的变化:“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公开招聘等。

2、社会保障制度向成熟迈进(措施或者表现)(三制度)(1)建立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

下载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度高二会考历史复习题汇总(合集五篇)

    2013年度高二会考历史复习题汇总 【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a a)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牛耕技术春秋战国出现 → 汉......

    高二语文四单元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悼(dào) 上溯(sù)......

    高二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一分,共45分) 1.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涉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

    第一单元阅读复习题

    第一单元阅读复习题 一、 按课文内容及题目要求填空。 1.《燕子》一文以 为线索,是按燕子的 、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 、和燕子 顺序记叙的。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复习题

    八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测 试 1.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

    高二选修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名句摘录集锦 《论语>>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5则范文

    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总结部分: 一、背景: 1、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变革出现的必然性 政治上:幕藩体制与等级制度-----封建割据,阶矛尖锐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

    八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78年底 (2)内容:思想上、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