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78年底
(2)内容:思想上、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影响(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5)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措施:①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冤案被彻底平反)②加强立法工作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对内改革: ①对农村改革
(1)1978年开始。政策措施(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影响: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②对城市改革:
(1)时间:1985年起,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3)党的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对外开放:
(1)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对外开放扩大为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3)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他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1982年,党的十二大,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党的十三大,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是: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答: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6、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
①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20世纪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答:“他”指邓小平。探索有:①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一国两制”③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
(7)歌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 答:歌曲里“春天” 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圈”指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8)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请写出其中一句话。答: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 提出时间是: 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2.我国的民族政策是: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作用)是: 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居住格局(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时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目的: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5、“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一国两制”首先成功运用解决了香港问题。
三、香港、澳门回归
1、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七子之歌·澳门》的的作者是:最早侵占台湾的国家是: 澳门回归时间是:1999年澳门能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为统一开辟了新途径;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的回归为澳门的回归提供了范例
四、台湾问题
1、党的对台基本方针(国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3、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4、实现和平统一台湾的基础和前提是:
第二篇:第三单元复习题
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你能填对吗?
1、(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2、战争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4年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持续了(6)年之久。
4、(1945)年(8)月(6)日,美国将原子弹投向了日本广岛。
5、为了制止战争、(实现和维护人类和平),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6、(1945)年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生日。几十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和平)、(缓解冲突)、(促进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7、安理会全称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8、(1955)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处理各国
事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到2004年,已先后参加了(11)项维和行动。参加的人口超过(2000)多人。
10、(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11、(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12、(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不断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
13、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遇到问题,必须(共同面对)。
14、(2003)年春,SARS(非典)肆虐中国;(2003)年(12)月(24)日,美国发现疯牛病。
15、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是:(同一个
世界),(同一个梦想)。
16、从(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每年的(9月21日)。
17、中国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于(2003年4月)走进了距
离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
18、(1990)年,中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参加了国际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活动。
二、小小评判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战争离我们很远。(×)
2、战争带来的苦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消除的。(√)
3、谁破坏和平,我们就攻打谁。(×)
4、把高科技用于战争,将会给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5、伊拉克战争引发的油井燃烧仅仅给海湾地区造成了污染。(×)
6、战争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伤亡,对我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7、世界人民呼唤和平,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
8、维护世界和平是军人和国家干部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10、2003年12月24日,英国出现疯牛病。(×)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
三、交流园。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战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更给人类的心灵留下的阴影;战争使环境受到破坏和大量文物损毁;战争还使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2、为什么说在战争中,儿童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因为儿童还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也不明白死亡是什么,他们没有反抗和逃亡的能力,在战争中他们只有恐惧和哭泣。
3、说说联合国会徽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徽底为蓝色,图案为白色,它的图案是一幅从北极看去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有陆地和海洋、经线和纬线,底部和两侧为橄榄枝环,世界地图象征着整个世界,橄榄枝象征着环绕世界的和平,体现着联合国的宗旨,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
4、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形式表明了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什么态度?表明了联合国通过平等协商的圆桌会议用对话代替暴力,实现和平解决
冲突的态度。
5、我国政府赠送给日本的“和平少女纪念像”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我国人民的什么愿望?
象征着和平,表达了我国人们渴望和平,愿与日本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愿望。
6、我们国家现在是和平时期,为什么还要加强国防?人民解放军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加强国防并不意味着战争,它是维护我国国家政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我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7、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成为了“邻居”,这说明了什么?
1、交通更便捷。
2、沟通与交流方式的进步。
3、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享有同样的人们可以享有同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4、不同地区的人们关注同一件事情,表达着同样的感受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8、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合作解决?
1、反对恐怖主义。
2、防止艾滋病。
3、保护臭氧层。
9、你知道哪里还有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吗?你能帮助他们吗?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帮助他们呢?
汶川还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我能帮助他们,可以通过捐钱、捐物、写慰问信帮助他们。
第三篇:第三单元 宇宙 复习题
第三单元
宇宙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运行。
2.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是地球的(1/6)。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的(大小)、(方向)也不同。
6.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7.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9.“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10.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11.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大约大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13.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四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今年是第(6)个“中国航天日”。(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文昌)发射成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021)年(4)月(29)日,我国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二.简答题
1、日食成因是什么?要求会画
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月食成因是什么?(会画图)
答: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后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的光就会被地球挡住,就会发生月食。
3.什么叫月相?
答: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4.什么叫太阳系?
答: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5.为什么说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答:⑴宇宙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⑵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⑶有些恒星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些恒星不断地向外扫射物质。所以说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6、月球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具有哪些特点?
答:环形山的特点有:⑴这些环形山大多是圆的,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⑵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三.判断题
1.秋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3.月球是一个发光、透明的球体。(×)
4.当发生日食时,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中间。(×)
5.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80。(×)
6.月球看上去明晃晃的,但它不是一个发光体。(√)
7.宇宙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8.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9.天空中月球的变化表现为圆缺。(×)
10.月球本身就是一个发光、透明的球体。(×)
11虽然月球圆周缺时常在天空中变化着,但它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12和地球相比,月球是一个地质活跃的天体。(×)
13当三个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就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14.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能发光的恒星。(√)
10.太阳系里至少有八大行星。(√)
15.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16.银河系由大约1000—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17.人类已经发现超过1000亿个河外星系。(×)
18.在我们的宇宙中,虽然有许多恒星已消失,但它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19.光年是计算时间的单位。(×)
20.月球不明亮的部分总是背着太阳。(√)
21.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
22.宇宙是静止不动的、收缩的。(×)
23.日食、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4.八大行星都分别有自己的卫星。(√)
23.我国是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5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26.月球不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太阳。(×)
27.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的星座。(√)
28.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显著标志。(√)
29.银河系是由许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我国民间又称它为“天河”。它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
30.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木星,体积最大的是水星。(×)
三、选择题
1.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A),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C)A.1/4
B.1/6
C.1/49
D.1/80
2.月球围绕地球(B)运动.A.顺时针
B.逆时针
3.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A)A.太阳
B.月球
C.火星
4.月球公转形成了(B)A.昼夜变化
B.月相变化
C.四季变化
5.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A)A.初一
B.十五
C.初七八
6.观察星座的最好季节是(B)A.春季
B夏季
C.秋季
7.月食发生的原因是(B)
A.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B.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C太阳挡住了月球的光.8.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迹的宇航员是(B)A.嫦娥
B.阿姆斯特朗
C.杨利伟
9.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A)A.恒星
B.卫星
C.行星
10.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说法是(A)A.撞击说
B.火山爆发
C.地震
11.太阳系里,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B),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C).A.金星
B.水星
C.海王星
D.地球
12.银河系大约由(C)亿颗恒星组成.A.10~20
B.100~200
C1000~2000
13.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B)A.1/4
B.1/6
C.1/49
D.1/80
14.月球绕地球运动,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大约是(B)
A.一年
B.一月
C.一星期
D.一天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水的三态是指(水蒸气为气态)、(冰为固态)、(水为液态)。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C)。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B)。A、自来水 B、橘子汁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A)。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6、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D)。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7、火柴燃烧的变化是(B)。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8、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A)物质。A、酸性 B、碱性 C、中性
9、判断下面现象是属于哪一种变化,把正确答案填空在括号里。A、形态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蜡烛燃烧。(B)(2)蜡烛受热熔化或冷却凝固。(A)(3)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4)、面粉做成馒头。(B)
(5)、铁水变成钢锭。(A)(6)、树叶颜色变化。(B)(7)、火柴燃烧。(B)(8)、盐酸滴在石灰石上。(B)(9)、水的三态变化。(A)(10)、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B)
(11)将白糖加热至焦黑。(B)(12)、压扁可乐罐。(A)
(13)、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B)
(14)、将白糖加热至溶化。(A)(15)、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B)
四、问答题
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请你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白瓷)、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干燥烧杯内有一些雾气;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白色的浑浊物。
(3)、将一只白瓷的蒸发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蒸发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实验设计: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材料:三根试管,三个铁钉,少许油,水(普通水和沸水)实验设计:(1)、在第一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加沸水浸没铁钉,加少许油,与空气隔离开。
(2)在第二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盖上试管塞子。
(3)在第三根试管中,只放入浸没铁钉一半的普通水。
(4)观察大约一周以上时间、实验现象:(1)(2)号试管都没有生锈,(3)号试管生锈了。
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刀尔登中心小学)
二、判断题。(15分)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三、选择题。(23 分)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D、去污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A、自来水 B、橘子汁 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D、小苏打
四.问答题:(15分)
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属于那一类变化?为什么?
2、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3、请说一说变色花的秘密。
五、实验设计:(18分)
1.请你设计用紫甘蓝做试剂 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 2.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六.说明道理:
说明肥皂的去污原理(5分)
第五篇:八上历史第三单元
八上历史
第三单元
1.(2013)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A)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 D.抗美援朝
2.(2012·河北).右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D.中国工农红军听长征
3.3.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A)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北京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5.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一场什么运动(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D)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7.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C)A.誓死争回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8.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大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应是(D)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李大钊
9.“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秋收起义
10“大会制定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制定此纲领的时代背景是()1 A.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一战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侵华,北洋政府黑暗统治。C.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
D.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成为时代主题。
11.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以下理解正确的是(D)A.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包含三大政策
C.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惟一途径 D.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灵魂 答案:D
12.2008年5月,中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团访问大陆,在谈判两岸关系时说:“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将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打开历史的闸门。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了(B)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D)
A.北京大学 B.工农革命学校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14.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70周年,江泽民为某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请问,此纪念馆是:(A)
A.南昌起义纪念馆 B.八七会议纪念馆 C.秋收起义纪念馆 D.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15.(2013·吉林长春)“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A)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大别山根据地
16.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C)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7.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8.下面是毛泽东的四句诗词,其中描写长征的是(C)2
八上历史
第三单元
A.“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B.“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9.一名导游向一名游客作如下解说:“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领导在军事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正是由于推行了这些错误主张,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造成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大牺牲。毛泽东的发言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这群游客游览的会址位于(c)
A.北京 B.延安 C.遵义 D.瑞金
20.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反映历史史 实()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 ⑤新四军建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