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原创)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朱元璋“即皇帝位”是在哪一年?()
A.1366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2.下列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
B.唐朝——6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 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3.“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4.明初,大学士宋濂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这个故事实际上说明了()
A.宋濂唯唯诺诺,是皇帝的忠顺奴仆 B.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 C.明太祖利用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D.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 5.2010年9月,陕西省首个“闯王”纪念馆在延安市富县太平村正式建成开馆。“闯王”曾于1644年攻入北京。该馆的修建是为了纪念哪位人物()A.陈胜 B.吴广 C.黄巢 D.李自成 6.下列皇帝中与朱元璋称帝的过程最相似的是()
A.刘邦 B.刘备 C.赵匡胤 D.李世民 7.明清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君臣关系完全变成主仆关系的典型事件是()
A.设立廷杖制度 B.设立特务机构 C.设立军机处 D.实行科举制度 8.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称赞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0.有人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依据是()
A.《瑷珲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清朝疆域图 11.1727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2.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制定“金瓶擎签”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3.下列制度,能够说明明朝时期皇权空前强化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宰相制度 C.内阁制度 D.行省制度 14.1757年,清政府准许与外国商人通商的唯一海上通商口岸是()A.广州 B.福州 C.泉州 D.宁波
15.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1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出自于一位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之口,他是()
A.戚继光 B.岳飞 C.韩世忠 D.文天祥 17.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A.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A.属于平等的边界条约 B.是清军被迫求和的结果 C.规定割乌第河给俄国 D.埋下中俄冲突的隐患
19.某剧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拍摄一部历史剧,准备了如下素材,你认为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平定三藩叛乱 20.下列关于清朝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发生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五世 B.册封五世**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二.判断改错题(10分)
1.明朝前期,郑成功七次下西洋。
错误: 改正:
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理解,再解题发挥,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
错误: 改正: 3.乾隆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错误:
改正:
4.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参与制定了《大清时宪历》。
错误:
改正: 5.金曾灭辽,后来又出现了一个“金”,史称“后金”,建立后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
错误: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32分)1.材料一:“今之文人,一涉之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舰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人心世道,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略与杨蓉诸明府书》 材料二: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风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存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⑵.出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什么影响.(3分)
2.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天妃之神灵应记》 ⑴.材料中的“永乐三年”是指哪一年?这一材料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航海壮举?(3分)
⑵.这一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6分)
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材料中反映的这一重大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3.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1793年,乾隆帝在致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⑴.材料一、二中的“夷”各指什么?(4分)
⑵.据材料,概括唐朝、清朝统治者各自推行的政策,分析各自政策的最主要影响(8分)
四.探究题:话说清朝那些事(18分)【屹立于世界东方】
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分)【奠定中华版图】
⑵清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疆域北界①,东北至②,东临太平洋,东南到③,南及④,西南抵⑤,西越⑥,西北达⑦,是亚洲最大的国家。(7分)【强化君主集权】
⑶雍正时,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2分)【多民族的统一】
⑷清政府在西藏、新疆、台湾设置的机构(或官职)分别是什么?(3分)
【抗击外来侵略】
⑸17世纪,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个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第二篇: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四)200811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历史第三单元综合练习2009-11
一、单项选择题:
1.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平和平解放 D.开国大典
2.有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影片叫《开天辟地》,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3.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你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军)抗日”
4.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那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彝海结盟 D.吴起镇会师 5.“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6.《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7.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下列人物中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A B C D 8.“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南昌起义 9.下列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B.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下列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标志着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1.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A.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12.—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的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A.湘江 B.松花江 C.乌江 D.赤水河
13.为了解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的情况,你准备采访亲历这一事件的红军战士,假如当时他18岁,今年(2009年)他的年龄应是
A.62岁 B.72岁 C.82岁 D.92岁
14.小华为“建军82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其中与纪念南昌起义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15.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6.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参观,那么,游人在纪念馆里看不到的内容有 A.李大钊参加一大时的照片
B.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C.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7.“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与此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进军井冈山
B.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转战陕北
18.“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 ④井冈山会师 ⑤新四军成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9.从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
①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其重要历史意义在于
A.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任务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结束了中国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1.“它诞生于白色恐怖中,如同一粒革命的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开始点燃,并将书写中国革命的伟大篇章”,“它”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五四运动
D.长征胜利 22.北伐战争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指的是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消灭封建军阀势力 C.建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D.没有建立共产党的政权 23.五四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是
A.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奋力抗争
B.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改变中国命运 C.中国无产阶级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D.全国人民全部投入到运动中去 2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开始于
A.中共一大召开
B.北伐战争结束
C.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D.遵义会议召开
25.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中,都起到领导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光辉的篇章。请回答:
(1)今年是五四运动多少周年?
(2)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哪一句?
(3)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指的是什么?
(4)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7.材料一: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未来的革命军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材料二:某学校门口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1)这个学校是什么学校?该校建立于何时?当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孙中山在学校任何职?校长是谁?(2)这副对联体现了该学校的什么办学宗旨?该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什么?
(3)我党曾有一位高级领导人物在该校任职,他是谁?任何职?
(4)创办这所军校的意义何在?
28.材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这是谁写的诗?诗中提到的长征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2)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
(3)诗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他们会师是在哪一省的哪一地区?
(4)表现出红军怎样的精神?
29.“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曲?当时在什么军队中传唱开来?
(2)歌词中说的“军阀”当时指的是哪些军阀?“除军阀”的结果如何?
30.图片:
《大渡河上泸定桥》 《高耸的雪山》
请回答:
(1)你能否根据图片说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除了图片提供的信息外,你还知道哪些?
(2)红军长征途经的很多地点,也是今天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你能说出这些省份吗?
(3)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还需要发扬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吗?为什么?
(4)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旅行路线,目的是让游客走长征路,忆革命史。如果你是这家旅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路线,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26.(1)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力量从以学生为主转移为以工人为主。
(2)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3)青年学生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就是今天值得我们提倡的五四精神。
27.(1)这指的是黄埔军校,建立于1924年5月。当时国共两党已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兼任学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2)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办学特点是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
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3)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4)作用在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8.(1)毛泽东。1934年10月,1936年10月。(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4)表现了红军部队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29.(1)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0.(1)体现了红军面临的两种困难:一是军事上要应付敌人的围追堵截;二是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除此之外,党和军队内还存在着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严重影响红军的战斗力。(2)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3)需要。今天的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因此,开发西部仍需要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那种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
(4)此题答案不唯一。答出地点及相关的事件或影响即可。如:遵义,在此召开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
第三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总结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综合测验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角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本次测验,通过选一选、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等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对这单元重难点的掌握情况。这次考试我班的平均分是91.17,优秀率为85.7%,总体达到本单元的要求,但是从学生失分的地方还是反映出了很多问题。第一题:选一选
这题我班只有一个学生在第1小题“选择哪个不是角”时出错,根据考后了解,是因为学生读题不仔细,把“不是”看成“是”而出错。
第二题:辨一辨
该题失分率较高的是最后1小题“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这张试卷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也反映了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辨别直角的方法,只知道用直角三角板去判断,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一点在今后的试卷校对中我要重点复习。
第三题: 画一画
本题有个别学生在第1小题出错,反映学生在掌握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的这一难点还不是很牢固,需要个别加强辅导。在第4小题的“画比直角大的角”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迟迟不敢下笔画,这也是学生对角大小的知识点掌握不够。
第四题:数一数
该题中出现有个很多学生在数角是出现遗漏,这一大题是本次测验最大的失分点。在复习中,我应该着重复习学生不重复不遗漏的数角的能力。
纵观整张测试卷的情况,题量少、分值大,学生在做题时,只要仔细认真的读题、做题,都有比较不错的成绩。
第四篇: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姓名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历史上开始设“丞相”与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分别是()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秦始皇、雍正帝
D.汉武帝、乾隆帝
2.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 300多年,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几经变革。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设东厂
B.废丞相设三司
C.建立锦衣卫
D.设六部
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的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右图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6.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7.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A.紫禁城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
8.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0.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1.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1653年顺治册封“**喇嘛” 1690年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12.有“红毛城”之称的赤崁楼是我国台湾省高雄市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右图为赤崁楼一侧表现郑成功当年接受荷兰人投降的雕塑。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1624年
B.1660年 C.1662年
D.1684年
13.清朝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的是当时思想界的沉闷气氛。回顾历史,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D.“闭关锁国”政策
14.戏曲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昆曲的出现。昆曲在明朝的代表人物是()A.孔尚任
B.马致远
C.洪昇
D.汤显祖
1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A.《窦娥冤》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7.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1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A.“重农主义”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19.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21.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壮举?该壮举始于哪年?(3分)
(2)图一人物的壮举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4)图
二、图三中的人物在反侵略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个人物?(5分)
22.清朝前期,国力比较强盛,清朝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材料二: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
材料三:五世**朝见顺治帝(右图)
(1)材料一中“康熙二十二年”是哪年?“讨平之”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2分)
(3)材料三中,顺治帝赐予五世**什么封号?后来,清朝哪位皇帝册封五世**?封号是什么?(3分)
(4)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独”势力有所抬头。面对分裂祖国的行径,你最想说什么?(3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14分)【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①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②这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③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1)栏目一的三段材料分别是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三项建筑?(3分)
【栏目二】辉煌的文学艺术 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2)“它”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作者是谁?你对“它”作何评价?(4分)
【栏目三】光辉的科技巨著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三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3分)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4分)
24.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明朝、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谁?(2分)
(2)为进一步强化皇权,明朝废除哪个中央官职?清朝在中央增设什么机构?始于哪位皇帝?(3分)
(3)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清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共同危害?(4分)
(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显著的社会特征是什么?(3分)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秦汉帝国》测试A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阪泉之战 D.邲之战 2.右面李白的诗反映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3.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 A B C D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国人暴动C.周武灭商D.商鞅变法 6.在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7.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百家”指的是
A.道家、法家B.诸子百家C.道家、儒家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9.西汉出现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大一统的局面是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0.“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诗中的“胡”是指 A.鲜卑 B.蒙古 C.匈奴 D.氐族
11.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呢?
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x疆
13.2010年5月l7日,中央x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x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昭君出塞
1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15.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16.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17.“仲景”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此商标是利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你知道下列哪部书是他写的
A.《九章算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8.“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被认为发源于青城山的中国本土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回教 D.基督教
19.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在书中他不可能读到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班超 D.汉武帝 20.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其杰出代表是
A.秦陵兵马俑 B.佛塔 C.洛阳白马寺 D.青铜器铭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公元前221年,___________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____,秦朝建立后,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 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推行。
(2)公元前202年,___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__,历史上称为西汉。汉武帝时为加强思想控制.,推行______________的政策 是我国的最高学府。(3)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骚扰,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_;西汉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__________出使两域。
三、组合列举题(8分)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列举我国秦汉时期的4项科学技术成就。
(1)列举我国秦汉时期的4项科学技术成就,并逐项概括其历史地位。(8分)
四、判断改错题(本题6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1).公元前211年秦朝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文字是“隶书”。【 】 改正:
(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改正: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改正:
五、辨析改错题(8分).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x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 订正:(2)错误: 订正:(3)错误: 订正:(4)错误: 订正: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19分,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惜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 册 材料三:
(1)“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2分)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措施是谁建议的?(3分)
(4)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
2..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10分)
⑴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最远可到达。(4分)
⑵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2分)
⑶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1分)⑷“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六、活动与探究题 1.走进秦皇汉武(9分)
⑴图中两位皇帝分别是 和。前者当政时,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修建了著名的。后者在位时,西汉达到鼎盛时期,于公元前119年派 和 北击匈奴。(5分)
⑵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前者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后者接受著名学者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⑶图中两位皇帝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字数不超过50字,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D A A A D C C A A C B B D C B C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秦始皇;咸阳;中央集权;皇帝;郡县制(2)刘邦;长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3)长城;张骞
三、组合列举题(8分)
(1)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3)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4)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5)东汉华佗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东汉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答出其中4项即可,如答其他科技成就及历史地位,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同样正确)
四、判断改错题(本题6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隶书改为小篆(2)×东汉末年改为西汉末年(3)√
五、辨析改错题(8分)
(1)卫青改为张骞(2)洛阳改为长安(3)x藏改为x疆(4)非洲改为欧洲
五、材料解析题
1.(1)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2)“秦皇”:焚书坑儒;(1分)“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3)封国(诸侯、王国)势力过于强大;(1分)颁布“推恩令”;(1分)主父偃。(1分)(4)统一文字和货币。(2分)
2.(1)丝绸之路 长安 陕西西安 大秦(或古代罗马)(4分)
(2)西汉 张骞(2分)
(3)西域都护(1分)
(4)意义:丝绸之路在当时称为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3分)
六、活动与探究题
1.⑴秦始皇;汉武帝;万里长城;卫青;霍去病(5分)⑵焚书坑儒;董仲舒;独尊儒术(3分)
⑶学生可以简要概括地评价;也可以举例说明,如举例应不低于两例;初一的学生引导但在此不要求必须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历史人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