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秦朝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罚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叫“族诛”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2.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A.善于用人B.后方巩固C.战术正确D.赢得民心
3.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D.使用小篆
4.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之后B.战国中后期
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后
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
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树立秦的形象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
7.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⑤
8.秦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A、越族B、匈奴C、夷狄D、突厥
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平定“七国之乱”B、恢复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
10.平定“七国之乱”,使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统治者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11.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古字画上的字只可能是什么时期的()
A、西汉以前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D、东汉时期
12.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
13.小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妈妈笑着说不正确。你认为佛教源自()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波斯
14.《史记》叙述的是()
A.从夏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B.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史事
C.从西周到西汉的史事D.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秦朝B.商朝C.西周D.西汉
16.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60年
1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说的,他的()被鲁迅称赞为()
A.班固《汉书》“史家之绝唱”B.司马光《资治通鉴》“绝唱”
C.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D.班超《后汉书》“绝唱”
18.西汉后期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到西方,反映商人途中
经历不正确的是()
A、大批匈奴人抢夺他们的货物B、看见魔术艺人吞刀吐火
C、半路休息吃着葡萄、石榴D、看见天竺僧人传授佛经
19.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正确的是()
A.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B.洛阳—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C.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洛阳
D.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陇西—长安
20.下列有关道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道教起源于西域地区
B.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C.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D.它的主张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材料分析题:(20分)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后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4)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
22、看图说历史(附长城图)
在战国形势图中,我们曾见到过长城。秦长城与战国长城相比有何不同?有人发现秦长城的走向与《战国物产分布》一图中的农牧分界线基本吻合,还发现强大的匈奴过着游牧生活,在没有长城前时常侵犯中原地区。
你能依据地理常识分析一下秦长城的历史作用吗?
23、连连看:
1.项羽纸上谈兵
赵括揭竿而起
陈胜约法三章
刘邦破釜沉舟
2.秦朝孔子开创儒家学说
西汉道教在民间兴起
东汉佛教传入我国
春秋西安兵马俑
24、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D3、B4、D5、D6、B7、C8、B9、D10、D11、D12、B13、B14、D15、A16、C17、C18、A19、D20、A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3题6分,共30分。
21、(1)焚书坑儒;(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统一言论和思想;(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同一的形成与巩固。
22、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23、(略)
24.学生的问题与大一统相关,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问题一:请问汉武帝: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题二: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问题三:尊敬的汉武帝,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第二篇: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一、单项(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表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
A.秦 B.夏 C.商 D.周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统一了六国。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3、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4、秦小篆后,在民间又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
A.大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5、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指导思想接近于: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6、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开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7、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
8、看右图,你认为该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A.秦始皇赢政 B.汉高祖刘邦、C.汉武帝刘彻 D.西楚霸王项羽
9、你认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儒家学说真正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
A.孔子创始儒家学派之后 B.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D.孔子写出《春秋》之后
12、以下古代官员中,直接负责监察工作的是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刺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28年 B.公元前138年与公元120年 C.公元138年与公元119年 D.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
14、“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A.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 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C.西汉想统一的愿望 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
15、被人们誉为“神医”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蔡伦
15、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16、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D.在公元前4~3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17、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18、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9、《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主要是因为它 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20、秦汉时期举世闻名的雕塑艺术作品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带枷的陶俑 B.秦始皇兵马俑 C.乐山大佛 D.卢舍那大佛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22分)
21、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1)秦朝的都城A
(2)秦长城两端西起B
,东至C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D(4)你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22题、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著名的“ ”,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4分)
(2)依据上图看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先后经过哪些重要的地区或国家?(4分)
(3)该商路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请说一说当时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4分)
三、能力擂台(本小题共12分。)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
麻烦一:秦始皇车队进了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和堡垒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
请问:你认为造成上述堵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麻烦二: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请问: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为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四、实践乐园(每小题13分,共26分。)
23、右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从其形制来看,当时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王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的统治。请回答:
(1)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 提出了一项建议,你知道建议的主要内容吗?(2)汉武帝是否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后来结果如何?
(3)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诗中曾提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汉武指谁?简述他的主要功绩。(16分)
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C C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B B D C A C B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22分)21题、(每空2分,共10分)
(1)A----咸阳(2)B-----临洮 C-----辽东(3)D----大泽乡(4)秦朝的暴政 22题、(12分)
(1)“丝绸之路”、汉朝(4分)
(2)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安息)、欧洲(大秦)(5分)(3)冶铁、凿井、造纸等(3分)
三、能力擂台(本题12分。)23题、麻烦一:秦统一前,各地车辆大小不同。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车辆的轮距为六尺.(6分)
麻烦二:(1)不是故意刁难!因为秦统一前,六国度、量、衡,货币不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6分)
四、实践乐园(每小题13分,共26分。)24题、(13分)
(1)削弱诸侯王的势力。(3分)(2)颁布“推恩令”,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为许多小侯国,势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5分)
(3)将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域,每个区域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4分)25题(13分)
汉武帝;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京师与地方官员。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统治。军事上,进行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汉族的关系。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小题计4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下列说法科学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
B.中国的神话传说认为,人类由女娲抟土创造而来
C.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D.外星人创造了人类
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3.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A.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想将它赶到预先设好的陷阱中去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肿骨鹿
C.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吃完晚饭后,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6.下列远古原始人类,就其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类()
A.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干栏式房子 B.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C.半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子 D.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9.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 ②过上定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相比,说法错误的是()A.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
B.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D.贫富分化距离进一步拉大
11.《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炎帝和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1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怀念先辈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的中国人,包括许多的海外华人,都要聚集到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古庙,举行隆重的祭陵仪式,来表达对这位华夏之祖的景仰之情。人们祭拜的历史人物是()A.炎帝
B.黄帝
C.尧
D.大禹
15.“禹穴居时,以
为兵。”“
”应该填入的是()A.木棒
B.石器
C.铜
D.铁
16.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A.炎黄族
B.半坡氏族
C.华夏族
D.元谋人
①挑选的是有才有德的人 ②受到百姓的爱戴 ③新一任首领在以前都经过了长期实践的锻炼和大家的考察 ④新一任首领的产生,都要经过各部落首领商议后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8.古书《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绘的是什么社会的情况?()
A.原始社会
B.理想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9.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环球旅行时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欧洲人到南美洲7.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与他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17.“禅让制”曾是原始社会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8.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段古文描 1 的火地岛,将一条被子送给岛上一位土著居民,这位居民将被子撕成一条条布片,平均分给了氏族的每一个人。这表明()A.火地岛气候炎热,不需要外人送的被子 B.火地岛上的居民道德水平高,没有私心
C.原始社会早期还没有私有观念,平均分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D.火地岛的居民没有认识到被子的真正价值,所以随意处置
20.学完原始社会的历史后,老师让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的表述中最为贴切的是()A.人类的起源 B.人类的发展 C.从猿到人的演变
D.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8分,22题18分,共36分)21.阅读材料
材料一 “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遭受水土流失的土地,不仅庄稼长不好,连野草也不愿在这里扎根。
──初中语文三年制自读课本《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几个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一样,我国……发生的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它们的伟大成果共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世界历史》第一册
阅读材料一后,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什么?(6分)
(2)古代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必然原因?(6分)
(3)读了上述材料后,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的感想。(6分)
22.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的文物是在我国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吗?(3分)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9分)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呢?(举出两例即可)(6分)
三、动脑探究(12分)
23.下图展示的是某一远古原始人类遗址出土的遗物。
拜祖大典盛况空前
台湾同胞祭祖
陶鬶,最先是原始人使用的一种煮水器,前面有斜伸出来的长嘴,后面有一个把手;椭圆形的肚子下面连着三只空足。陶鬲是煮食物用的,下面多安着三只空足。请观察上面的陶器,分析一下:为什么原始人要设计这种样式的陶器来烧水、煮食物?
四、问题解决题(12分)
24.今年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上万名炎黄子孙齐聚陕西黄陵乔山,公祭黄帝。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的海外人士来陕西祭拜黄帝?在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举行这样的公祭活动,有什么意义?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案:1.C2.C3.B4.D5.C6.D7.B8.D9.C10.D11.C12.D13.C14.B15.C16.C17.D18.A19.C20.D 21.答案:(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3)感想: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2.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3.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1)满分6分。说出两个给满分。(2)满分6分。采意给分,能说出水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等即可。[](3)满分6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山顶洞人(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了爱美等。(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评分说明:总分18分。
(1)满分3分。(2)满分9分。说出磨制、钻孔技术,给4分;说出缝制衣服和爱美给4分。采意给分。(3)满分6分。能举出2种途径,即可给6分,酌情给分。23.答案:三足造型稳定。空足的设计,在煮水或煮食物的时候,因为同火的接触面比较大,所以能够很快地把水煮沸或把食物煮熟。把手安在背上,防止烫伤手。造型美观等。评分说明:总分12分。采意给分,能说出2个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24.参考答案:清明祭祖活动对于提高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意义重大。黄帝作为华夏族的祖先,在当时凝聚起了族人的创造力,开启了中华5000年文明。我们缅怀和祭祀他,就是要继承黄帝的“凝聚”和“创造”的精神,把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创造力凝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评分说明:满分12分。答案多元,采意给分。能围绕“祖先”“凝聚”“团结”去说更好。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案:1.C2.C3.B4.D5.C6.D7.B8.D9.C10.D11.C12.D13.C14.B15.C16.C17.D18.A19.C20.D 21.答案:(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这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3)感想: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2.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3.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1)满分6分。说出两个给满分。(2)满分6分。采意给分,能说出水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等即可。[](3)满分6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山顶洞人(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了爱美等。(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评分说明:总分18分。
(1)满分3分。(2)满分9分。说出磨制、钻孔技术,给4分;说出缝制衣服和爱美给4分。采意给分。(3)满分6分。能举出2种途径,即可给6分,酌情给分。23.答案:三足造型稳定。空足的设计,在煮水或煮食物的时候,因为同火的接触面比较大,所以能够很快地把水煮沸或把食物煮熟。把手安在背上,防止烫伤手。造型美观等。评分说明:总分12分。采意给分,能说出2个优点,言之有理即可。
24.参考答案:清明祭祖活动对于提高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意义重大。黄帝作为华夏族的祖先,在当时凝聚起了族人的创造力,开启了中华5000年文明。我们缅怀和祭祀他,就是要继承黄帝的“凝聚”和“创造”的精神,把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创造力凝聚起来,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
评分说明:满分12分。答案多元,采意给分。能围绕“祖先”“凝聚”“团结”去说更好。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欢迎大家浏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A.女娲捏出出来的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C.猴子变化而来的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2.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A.元谋县我国海拔最高的地
B.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C.元谋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D.半坡原始人
4.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6.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
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9.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
10.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
11.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12.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1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4.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
15.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6.“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17.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18.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
19.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20.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
二、识图题
21.读右图回答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旧时代被称作什么时代?
22.右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判断题
23.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去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钻木取火,因为他要用陶锅做香喷喷的大米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列举题
2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典型聚落和它们异同点。
25.列举我国距今5000年左右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首领。
五、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1958年5月,在我们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狮子岩的洞穴里,当地农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积物作肥料时,发现了一个中年男性的头骨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考古学家如获至宝。经鉴定,那个头骨化石是1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因为这个头骨化石是在马坝发现的,考古学家便将之命名为“马坝人”。马坝人把石块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艰难地掀开了珠江流域光辉历史的扉页。
──据《韶关历史》改编
(1)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来看,马坝人生活在什么时代?
(2)马坝人的生活状况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古人类最相近?
(3)材料说马坝人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能想象一下马坝人的生活情景吗?
27.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8.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回答:
(1)从材料
一、材料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跟课本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3)通过以上材料与课本内容的对照,你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B5.C6.B7.D8.B9.D10.C11.C12.B13.B14.A15.A16.A17.C18.D19.B20.B
二、识图题
21.(1)北京人(2)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70—20万年前(3)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旧时器时代
22.(1)A半地穴式;B杆栏式(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3)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三、阅读判断题
23.(1)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2)北京人还没有铁工具(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4)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不会单独劳动(5)北京人生活时期没有水稻
四、列举题
24.半坡原始聚落种植粟和蜀;河姆渡原始聚落种植水稻。
25.黄帝、炎帝、蚩尤
五、材料解析题
26.(1)旧石器时代(2)北京人(3)他们往往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27.(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4)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
28.(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3)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9.(1)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禅让制(2)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课本上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具有自己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3)古代的很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完整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19.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是()20.30.请你仔细观察 “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二、非选择题(题14分,42题16分,43题17分,44题13分,共计60分。)
41、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管是民族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把和平共处作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某同学准备策划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14分)
(1)爱好和平,反对战争。(4分)
③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3分)
42、(16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昭君出塞,三世无犬吠之警。
请回答: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昭君出塞是因为当时谁向西汉王朝请求和亲?昭君出塞这件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3)张骞通西域
①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
、以西,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分)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哪一行政机构总管西域事务?(1分)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此外,汉武帝在经济上了什么措施?(6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2分)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
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
材料二: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材料三:
(2)材料二: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