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第六学习主题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六学习主题测试题
大足区复隆实验学校王安华
件有很多,下列哪一皇帝就是外戚夺权()
A、隋文帝B、北魏孝文帝C、隋炀帝D、唐太宗
2、如果某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场景剧,请你为此场景剧挑选出应该出场的人物()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唐高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下列对隋朝特点的剪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B、节俭盛行C、二世而亡D、短暂而繁荣
4、右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人们用它()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5、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D、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
6、右下图为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对其评价最恰当的是()
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开元盛世”是我国唐朝的盛世之一。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开元年间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8、杜甫的“忆昔开元盛世时,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A、唐玄宗经济繁荣B、唐太宗政治清明
C、唐太宗对外开放D、唐玄宗文化昌盛
9、见右图著作,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下列哪一位帝王统治国家的文韬武略()
A、秦始皇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10、在武则天和唐玄宗时都担任过重要职务的是()
A、房玄龄和杜如晦B、魏征和长孙无忌 C、魏征和房玄龄D、宋璟和姚崇
11、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12、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13、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
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从何时开始吗?()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满
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内阁制
15、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突厥
16、他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筪、657部;回国后又潜
心译经19年,翻译经纶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
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其为“中国的脊梁”。他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
17、“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
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A、日本B、朝鲜C、印尼D、越南
18、“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
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A、日本B、朝鲜C、天灾D、越南
19、如果给右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政启开元,请宏贞观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20、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到的,请在括号内划“○”。
(1)唐太宗、唐玄宗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唐太宗、唐玄宗都重用人才()
(3)唐太宗被北方各民族拥戴为“天可汗”。()
(4)唐太宗不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5)唐太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三、填图、识图题第222题4分第23题6分共10分
22、观察《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将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4分)
A、长安B、天竺C、吐蕃D、波斯
23、根据右图,请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
(2)、简要评价她的统治。
四、材料分析题(第224题10分第25题6分共16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2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2分)
(2)、唐玄宗的哪些通知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复振?(2分)
(3)、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句子。(2分)
(4)、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到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么做?(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641年,„„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请回答:
(1)、“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是唐朝哪一个皇帝?(2分)
(2)、根据材料,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作用。(4分)
五、加大体(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共24分)
26、观察右图,此人曾说过“为君之道,必须生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割大腿肉来充饥),腹饱而身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1)、此人是谁?(2分)
(2)、上述话语,表达了唐太宗的“为君之道”,唐太宗的“为君之道”是什么?(2分)
(3)、此人也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反映了他在哪方面的统治措施?正因为如此人们拥戴为什么称号?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4分)
(4)、这些措施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2分)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2分)
27、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出现了哪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4分)
(2)、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4分)
(3)、隋唐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4分)
第二篇: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泄塘处处蛙”所描述的地区是()
A.华南地区B.江淮地区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2.两千多年前,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就与西部地区的人们相互往来。他们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开凿,了贯穿东西的路线,这条路线获得的美称是()
A.商业之路B.瓷器之路C.丝绸之路D.石油之路
3.如果你要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客人,从地理的角度可以有哪些形式()
①画一幅包含信息的地图②写一篇充满激情的记叙文
③ 写一篇调查报告④ 邮寄一本家乡的县志
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③
4.东北地区运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以()最为珍贵
A.矿产资源B.原始森林C.动物资源D.农业耕地
5.中学生联谊会上,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下列表述属于西藏自治区的是()
A.我们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远方的客人B.我的家乡群山环绕,是“天府之国”
C.我们这里石林广布,吸引了众多游客 D.我的家乡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6.我国著名的水乡主要集中分布在()
A.鄱阳湖流域B.洞庭湖流域C.洪泽湖流域D.太湖流域.
7.青藏地区发展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草场面积大②气候寒冷、干旱,适合牧草生长③耕地面积小 ④牧草的营养成分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因为它们()
①耐寒②对牧草的需求不大③能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④能适应低气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下列对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B.京九铁路与京沪铁路在这里交汇
C.上海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D.上海是仅次于北京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回答第10~12题。10.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图片①代表的省区,物产有()
A.石油、天然气B.哈密瓜、柑橘C.三河牛、三河马D.长绒棉、牦牛
12.对图片④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民居以竹楼为主B.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很高D.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13.下面是同学小陈收集的资料,其中属于他家乡的经济特征的是()
A.位于太湖之滨B.气候温和C.盛产鱼虾D.地势平坦
14.主要生活在牧区的一组少数民族是()
A.高山族、朝鲜族B.维吾尔族、苗族C.满族、壮族D.藏族、蒙古族
1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行为不合适的是()
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
C.在黑龙江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D.在浙江开展海洋水产养殖
16.李二经营一家旅馆,为沙漠中来往的商旅提供食宿、休息和饮水。请问,这家旅馆最可能设在下列哪一地区()
A.内营古B.新疆C
.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17.读右图,下列对图中四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有①A处平原辽阔,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②B地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区
③C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此处地势崎岖不平
④D区牧民冬季主要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地牧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19.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位于
A.纽约B.巴黎C.莫斯科D.北京
20.我国东部沿海和西部在自然条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
A.水资源丰富B.平原面积广大C.气候温暖湿润D.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2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B.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是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线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2.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
A.黄土高原B.宁夏平原C.东南丘陵D.青藏高原
23.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青稞、水稻B.高梁、玉米C.玉米、水稻D.水稻、小麦
24.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5.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
①故宫②胡同③四合院④长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它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之一。它通过地下通道将很远的雪水引下山,灌溉农田。
(1)上图所示的是哪一种水利设施?它分布于我国的哪一地区?(2分)
(2)这种水利设施有何优点?当地发展了何种特色的农业?(4分)
(3)请简要说明这一水利设施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4分)
27.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和世界上不同区域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主要特点。王丽决定对家乡进行一次调查,以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其显著变化。王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请你帮助她完成。(11分)
(1)王丽可以调查家乡自然环境的哪些方面?(2分)
(2)王丽可以调查家乡人文环境的哪些方面?(2分)
(3)王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文字资料?(3分)
(4)如果王丽想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乡人民是如何看待家乡的发展的,请帮她设计两个调查
问卷的题目。(4分)
28.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2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
“___________”,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
级阶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西藏
与___________(国家名)的边境上。(3分)
(3)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
(4)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适合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支柱产业是 ___________,代表性的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_______。(4分)
(5)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2分)
A.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和泥石流B.地质条件复杂,多桥梁,投资大
C.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D.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6)说说青藏铁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9.观察“太湖流域图”,回答问题。(13分)
(1)请写出图中字母
所代表的水域
名称。(2分)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太湖流域城镇分布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会有此特点?(4分)
(3)苏州素有“江南水乡”之美称,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你认为造成苏州缺水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新时期水乡城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4分)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
21-22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学段历史学科自我诊断评估
(开卷考试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
1.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某同学心想那儿不就是我的家乡嘛!因此该同学应该是哪里人()
A.北京 B.重庆 C.云南 D.四川
2.在北京人发现以前,世界上特别是非洲已经发现了比它时代早得多而且又十分丰富的人科化石。但是,北京人为研究距今70万-20万年左右的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资料。因此,对北京人的研究有利于()
A.了解古人类进化的历史 B确定它是中国人的祖先
C.了解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 D.确定它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3.1954年春,半坡遗址发掘出46座房屋、出土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粟、菜籽遗存等。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可以证明()
A.距今约5000年前华夏文明出现 B.河姆渡人处在旧石器时代
C.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农业遗存 D.半坡人会制造精美的陶器
4.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5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6.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该大战是()
A.涿鹿之战 B.城濮之战 C.牧野之战 D.阪泉之战
7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舜帝“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尧、舜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原因是他们()
A.都是部落的首领 B.拥有强大军事实力
C.都是贤德之人 D.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8.在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发现了一个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为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个遗址应属于()
A.夏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西周时期 D.战国时期
9.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这段铭文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商汤灭夏 B.西周灭亡 C.阪泉之战 D.牧野之战
10.如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e)其上铭文记载:(周王)命克做燕国的君侯,统领羌、微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管了土地和政府机构此记载印证了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缴纳贡品、定期朝觐
D.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人民
1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这表明商朝时青铜器()
A.制作工艺高超 B.地域分布广泛 C.功能逐渐丰富 D.使用完全普及
12.右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3.在央视播出的《探索·发现》考古专题节目中,一组与生产工具相关的文物激发了观众的兴趣。以下是观众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正确的是()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青铜农具
D.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一铁制农具
14.“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洛流域(黄河流域的一部分),并向周王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问鼎中原”故事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是()
A.楚庄王对青铜鼎很有兴趣
B楚庄王非常贪婪且有称霸野心
C.楚国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15.根据下图信息提示,这个诸侯国是()
信息一: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
信息二:春秋时期曾称霸中原
信息三:战国七雄之一
A.齐国 B.晋国 C.韩国 D.赵国
1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铁器牛耕、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争霸称雄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国家的建立
17.“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它”是战国时期修筑的一水利工程,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防洪、灌溉 B.蓄水、发电
C.航运、旅游 D.养殖、科研
1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答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1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与此相关的思想流派及思想家分别是()
A.道家、老子 B.墨家、墨子 C.儒家、孔子 D.儒家、孟子
20.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还倡导节俭”。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60分)
21.请结合图片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2分)
(1)材料一中图1图2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古代民以食为天,列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其它时期我国使用什么材质的农具?(举一例即可)(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
(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8分)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8分)
23.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6分)
(1)这幅图片反映的古代什么制度?(4分)
(2)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简述一下该制度的具体内容?(8分)
24.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2分)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充分体现了青铜制造工艺的高超,请你模仿“越王勾践剑解说词”为国宝司母戊鼎写一篇解说词。(解说词应包含示例中的要素,12分)
第四篇:有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
导语:是啊!亲情,像一壶茶,温暖每个人的心灵;亲情,像一把扇子,为每个人解除夏天的炎热。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是()
A.西周B.商朝C.夏朝D.春秋
2.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3.周武王联合其它部落打败商朝xx,是在()
A.阳城 B.殷 C.牧野 D.镐京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5.《墨子》一书中写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说明()
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④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 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史书《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A.祭祀与发展农业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D.祭祀与打仗
7.下列阶层中,属于夏商西国家的统治阶层的有()
①天子②诸侯③卿大夫④士⑤平民⑥奴隶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9.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B.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C.奴隶消极殆工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0.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1.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 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2、“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奖励耕战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D.建立县制
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A.金文B.甲骨文C.隶书D.楷书
1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
16.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1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A.都江堰 B.长城C.大运河 D.赵州桥
18.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A.大禹治水B.烽火戏诸侯C.卧薪尝胆D.立木为信
19.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B.乱世出英雄
C.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
20.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15分,共30分。
21、列举题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请列举五个这样的成语。
22、阅读材料
材料一:魏国首开变法之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李悝注重改革内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吴起重点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抗。楚悼王去世以后不久,贵族们就发动政变,吴起死难。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惨遭车裂而死。
――——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②从材料二中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讲给大家听听。
③由材料一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吴起和商鞅为此都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
④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应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C2、D3、C4、C5、D6、D7、B8、A9、D10、C11、D12、A13、C14、B15、D16、B17、A18、D19、C20、C
二、非选择题
21、仁义之师、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合纵连横、退避三舍
22、①在诸侯争霸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②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对国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地方进行改革。而且,只要是对社会和生产力在有推动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都要实行。
③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改革为秦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他人死了,但规格是成功的,毕竟,在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成为七个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消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④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23.(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2)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2分)。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欢迎大家浏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A.女娲捏出出来的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C.猴子变化而来的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2.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A.元谋县我国海拔最高的地
B.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C.元谋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D.半坡原始人
4.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6.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D.“金石并用时代”
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9.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
10.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
11.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12.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1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4.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
15.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6.“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17.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18.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
19.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20.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
二、识图题
21.读右图回答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旧时代被称作什么时代?
22.右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判断题
23.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去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钻木取火,因为他要用陶锅做香喷喷的大米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列举题
2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典型聚落和它们异同点。
25.列举我国距今5000年左右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首领。
五、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1958年5月,在我们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狮子岩的洞穴里,当地农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积物作肥料时,发现了一个中年男性的头骨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考古学家如获至宝。经鉴定,那个头骨化石是1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因为这个头骨化石是在马坝发现的,考古学家便将之命名为“马坝人”。马坝人把石块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艰难地掀开了珠江流域光辉历史的扉页。
──据《韶关历史》改编
(1)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来看,马坝人生活在什么时代?
(2)马坝人的生活状况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古人类最相近?
(3)材料说马坝人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能想象一下马坝人的生活情景吗?
27.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8.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回答:
(1)从材料
一、材料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跟课本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3)通过以上材料与课本内容的对照,你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B5.C6.B7.D8.B9.D10.C11.C12.B13.B14.A15.A16.A17.C18.D19.B20.B
二、识图题
21.(1)北京人(2)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70—20万年前(3)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旧时器时代
22.(1)A半地穴式;B杆栏式(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3)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三、阅读判断题
23.(1)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2)北京人还没有铁工具(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4)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不会单独劳动(5)北京人生活时期没有水稻
四、列举题
24.半坡原始聚落种植粟和蜀;河姆渡原始聚落种植水稻。
25.黄帝、炎帝、蚩尤
五、材料解析题
26.(1)旧石器时代(2)北京人(3)他们往往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27.(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4)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
28.(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3)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9.(1)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禅让制(2)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课本上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具有自己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3)古代的很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