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3分)
A磐石(pán)含蓄(xù)白皙(xī)钦佩不已(qīn)
B荒漻(miǜ)筹划(chóu)赫然(hâ)兀兀穷年(wù)
C彷徨(páng)暑名(shǚ)深邃(suì)迥乎不同(jiǒng)
D涉猎(shâ)迭起(diã)彭湃(bài)义愤填膺(yīng)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
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高高地翘起的唇沟,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下列各句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作成的。
C.《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
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20题)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0分)
(一)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回答问题:
(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并解释它?(2分)
(2)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联系你的体会,说说读书有哪些益处。(2分)
(二)诗文默写(10分)
9.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6)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7)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8)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9)当人们发现离别多日的朋友才学长进时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表达对对方的赞叹之意。
(10)人们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存在不同的缺点。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0.文中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对邓稼先给予高度评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第一段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
袁隆平的“寻梦园”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选自《语文读本》)
14.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5.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①梦寐以求:②功成名就:
16.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2分)
17.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袁隆平的可贵之处是什么?(3分)
18.你做过什么“美好的梦”?你准备如何圆自己的“梦”?(30字左右)(3分)
四、作文能力考查(考生从19、20题中任选其一作答)(40分)
19.命题作文:
近日,在深圳新闻网论坛上,一个名为《真正的深圳好交警》的帖子成了热帖。发帖网友抓拍了交警姚壮在路口中央帮助抛锚车辆司机推车的画面,这温馨一幕感动了很多网友,也引发热议。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姚壮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常年默默无闻地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无名英雄,用真挚的笔触写下对他们的赞歌!
(1)请你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20、半命题作文
本单元我们领略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风采,感受到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与非凡的才华,除了这些名人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呢?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请以“向你介绍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介绍名人风采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
1.A2.B3.A4.D5.C(每小题3分)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0分)
(一)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6、(1)当道、当权(1分)
(2)粗略地阅读(1分)
7.(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岂欲”、“治经”各占0.5分,学生应翻译为反问句,否则扣0.5分。)
(2)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准确流畅给满分,其中“才略”、“非复”各占0.5分
8.(1)“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均可(1分)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吴下阿蒙:本文指吴县的吕蒙,后泛指却学识浅薄之人。
(注:两个成语解释对一个即可)(1分)
(2)此题答案多元化。能说出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等相关意思的即给分。(2分)
(二)古诗文默写(10)(每空错、漏、多一字,整空不给分)
9.(1)落花时节又逢君(2)苍苍竹林寺
(3)凭君传语报平安(4)此夜曲中闻折柳
(5)野渡无人舟自横(6)明月来相照
(7)夜发清溪向三峡(8)闲敲棋子落灯花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分)(注:“即更”可写可不写)
(1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1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5)
(一)课外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分)
11、两弹元勋(2分)
12、热爱祖国(2分)
13.结尾点题,点睛之笔。(2分);联系实际,表述对邓稼先的钦佩、学习之情或意思相近即给分。(2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考查(15)
14.这篇文章叙写了被人们视为“神农”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3分)
15.(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2分)
(2)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2分)
16.因为他是个衷于自己事业的人,他的讲话的话题永远自己的事业,讲起来当然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或:因为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水稻育种,对水稻育种工作的全过程了如指掌。(2分)
17.辉煌、荣耀、名利面前不自满,在功成名就之后仍不断追求。(3分)
18.设统一答案。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有序即可。(3分)
四、作文能力考查(40分):按中考标准评分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cuyi/103047.htm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同学们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否有困难呢?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旌旗()对峙()jùn()工 镶qiàn()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硝云散,……些许残存的断垣颓璧,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旁证。
②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璧辉煌,豪华非凡。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豪华的凡尔赛宫,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上的“自由钟”,从空中往下看,真是栩栩如生。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爬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层。
D.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应当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设计成果。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B.《巍巍中山陵》一文从内容看,“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了“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新 课 标 第 一 网
C.《凡尔赛宫》一文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的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D.《黄鹤楼》和《于园》两文在语言上的相同点是句式多变,多用对隅。
5.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于园》,完成6-10题。(12分)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瓜洲步五里铺 _________(2)非显者刺 _________
(3)以实奇 _________(4)缘坡植牡丹 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
(2)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
8.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2分)
_____________
9.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2分)
_______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段,回答11-13题(6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1.第1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数字说明,有确数,也有概数,请举例说明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写大平台上近观远眺,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文笔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
B.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C.这四个比喻又构成两组对偶句。“城犹潜蛇,山若伏鳖”是比喻兼拟人。
D.“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来气势磅礴。
E.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在说明文中运用描述性文字,是为了使读者有所感。
13.第2自然段中的加点字分别说明了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14-18题。(10分)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官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
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4.凡尔赛宫外部建筑的特征是什么?内部陈设的特征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挥想像,说一说,除了瓷器外,凡尔赛宫中还可能放有哪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写出两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一句中的“对称”
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中“远眺”到了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辨析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
(1)全宫占地11l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2)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3)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4题。(15分)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9.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21.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25.以“家,建在我想像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想像大胆、合理;
②运用说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③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kuī wù 竣 嵌
2.硝→消 璧→壁 璜→潢 璧→碧
3.A
4.D
5.(1)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而高中生被动回答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2)建议在校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6.水边停船的地方;投下名帖;因为;沿着。
7.略
8.特点是假山奇特。三个方面“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
9.不能。根据游园顺序来安排顺序。由前而后的顺序。
10.不能。瓜洲众多园林和于园一样,凭借假山而有名。这一层不仅写了假山建筑的过程,而且也赞颂了能工巧匠和主人的艺术构思。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1.“宽135米,深30米”是确数,确切地说明了大平台的宽度和深度。“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是概数(约数),说明了每段石阶大致的步数。
12.E(“有所感”应改做“有所知”。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使读者“有所知”。而记叙文中的描写,才是使读者“有所感”。)
13.“重檐歇山”说明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或四坡的屋顶,叫重檐歇山)“花岗石”说明圆柱砌成的材料。“黑色”说明大理石的颜色。“中央偏北处”是说明中山石像的位置,“端坐平视”是说明中山石像的姿势和眼神,“栩栩如生”是说明中山石像的高度艺术性。
14.宏伟、壮观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15.比如书法、绘画、丝绸等等。
16.南宫与北宫相对称。
17.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18.(1)列数字(2)作比较(3)举例子
19.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住人的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基本意思对即可。
20.D
21.强调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一切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基本意思对即可。
22.提及西方的建筑是为了比较中西方在栖居理念和栖居方式上的不同。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传统的中国建筑更多的讲究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东西。基本意思对即可。
23.表达了作者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梦想中的家”的向往、期待和对现代生活中文化传统缺失的无奈之情。这样结尾,在结构上,“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与开头。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在内容上,进一步强调园林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从而凸现了文章的中心。
24.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同意或者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回答可以从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个角度去分析,发展经济、“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产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人似乎成了一个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的民族。不同意的回答可以从兼收并蓄这个角度去分析,即追求“安心”的同时也可以讲究“实用”。中国的土地上也是可以盖西式的楼房的,关键是不能抛弃传统文化。
25.略
第三篇: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Fengsuorongniaodaodexiexijixu
()()()()()Baoyuanxinshuilaosaoyouyuzhicheng
()()()()()Bubeibukangbotaoxiongyongqinnikaixiao
()()()()
二、辫子组词。
枕()绣()锁()肠()沈()锈()琐()汤()椅()监()喝()洪()倚()临()渴()哄()蹈()允()截()歇()稻()充()戴()揭()
三、选词填空。
平静冷静寂静安静
1、夜深了,四周一片(),我们的老师还在伏案工作。
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顿时()下来。
3、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的头脑要保持()。
4、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的心久久不能()。
果然居然突然偶然必然
5、才一个月,他()完全康复了,我们惊喜万分。
6、我来到这里一看,才知道朋友说的()是真的。
7、我们决不能把()发生的事情当作(),否则会闹出笑话来。繁华繁茂
8、春天过后,树枝上的树叶十分的()。
9、王府井和西单是北京著名的()商业区。
眺望盼望
10、孩子们都()“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11、他()着远方,似乎是看见了他未来的梦想。
漂浮飘扬
12、小树叶在水面上轻柔地()着。
13、校园上空,彩旗迎风()。
亲昵亲切
14、课下,老师和我们()地交谈。
15、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他爱读书。他注意做读书笔记。
2、阿诺德工作努力。阿诺德几次提薪。
3、他用力抽水。他一定能喝到水。
五、小小模仿家。(每类写三个)
1、亲如(手足)(带人体部位的成语)
2、举
(一)反
(三)(带数字的成语)
3、闻(鸡)起舞(带动物的成语)
六、火眼金睛,修辞手法巧分辨。
1、太阳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开始了它一天的旅行。()
2、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
3、这个故事怎么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4、小蝴蝶挣扎着站不起来,勇敢地飞向天空。()
七、修改病句。
1、下课了,同学们有秩序地一下子涌出了教室。
2、这一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3、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4、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着。
5、你虽然把生死置之度外,但是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6、我和爷爷兴高采烈地去参观今天晚上的杂技表演。
7、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是孙林很好的优点。
8、经过治疗,小英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9、弯弯的月亮仿佛像一只小船。
10、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迎风招展。
八、小小法官断案。
1、《锁不住的心》是用第二人称写的。()
2、“为什么呀?我可不想停留。”是设问句。()
3、《小溪流的歌》讲的是一条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的小溪。(4、《成长》中的小主人公约翰是因家境不好才外出打工的。()
九、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既„也一边„一边不但„还虽然„但是
1、他()没穿雨衣,()没打伞,仍然笔直地站在街角。
2、()小明生病了,()他没有到校上课。
3、他()不讲理,()仗势欺人呢。
4、妈妈()编制毛衣,()陪奶奶说话。)
5、他()失掉了记忆,()却每一忘记自己的职责。
十、选择正确的理解。
1、小溪流的歌就是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A、因为小溪流特别喜欢唱歌。
B、小溪流懂得只有永不停止,才能不断成长。
2、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A、他把壶里存放的水全都喝了。
B、他喝的是汲水器中汲出的泉水。
3、《差别》一课告诉我们:
A、做事多思考,有主人翁精神,多主动付出,才能得到高的回报。
B、只要对老板吩咐的事,言听计从,不辞劳苦,就一定有高的回报。
4、《给予的故事》是我们领悟到:
A、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B、只要肯放弃一些,你才会拥有更多,做人不要太自私。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锁不住的心》是一首现代儿童诗,诗歌以()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的歌,3、《成长》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他的故事告诉我们:()
4、《给予的故事》这篇文章中的迷路人冒着渴死的危险,把水灌进汲水器是为了()。
十二、阅读。
(一)这是一间废弃的屋子,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找到了一个汲水器,于是,他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然,他发现旁边有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下面有一张纸条,写着:“要先把这壶水灌进汲水器,才能打出水。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水。”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发现水壶里果然有满满的清水。怎么办?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如果导进去之后,汲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性命。
他犹豫再三,终于下定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他把水壶里的清水倒进汲水器,继续抽水。果然,汲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1、解释词语。
小心翼翼:
犹豫:
2、想想这个人为什么会气恼至极?
3、“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问题?
4、这个人能够痛痛快快地喝个够说明了什么?这体现了他什么精神?
5、文中说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这个人为什么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二)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回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卖土豆,共有四十袋。“接着,他介绍土豆的价钱是多少,土豆的质量很不错,他还带回来一个土豆让老板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筐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里的西红柿卖的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进一些,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回来了。”现在,那个农民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听完阿诺德的介绍,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了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1、选文主要讲的是()
A、阿诺德去集市上看看有卖什么的。
B阿诺德汇报土豆市场行情及西红柿的情况。
C、老板想让布鲁诺学习阿诺德的精明。
2、在这两段话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你认为阿诺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4、假如你是老板,你会雇佣谁,为什么?
5、读了这篇选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十三、竞争上岗。
副幅
()度一()画一(()本
眺挑
()望()拨远()
恒垣
残()()久城())锁(()明)心()食)刺)星((
第四篇: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
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
春天觅踪,爱暮自然;科海泛舟,祟尚科学。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周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来到吴店,首屈一指的国家3A级风景区白水寺非去不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保持地球气候环境的适宜,是我们在此星球上生存繁衍的前提。
B、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我们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5.填入文末横线上恰当的句子是()(2分)
我们又乘胜追击敌人,在河下游又缴获了两只船,部队渡得更快了。
A直到第二天下午,全团才完全渡过河B直到第二天下午,全团才能去部渡过河
C 到第二天下午,全团都渡过了河D到第二天下午 全团就能渡过河
6.下列作家.作品表述有误一项是()(2分)
A、《阿长与〈山海经〉》和《五猖会》的作者是鲁迅
B、《使至塞上》和《野望》的作者是王维
C、《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的作者是陶渊明
D、《背影》和《春》的作者是朱自清
7.名著导读。(2分)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主要写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是一部▲的教科书.8、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
(1)把人的喜怒哀乐投射到具体的事物上,以美景衬哀情,这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比如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成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愁”是古今诗词中共同的主题之一。崔颢《黄鹤楼》中的“______________”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4)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9.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现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2分)
(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
(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10.学习了第三单元后,语文教师决定在本班举行一次主题为“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相信自己是挺棒的。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宣传标语。(2分)▲
(2)请你仿照示例再写两种活动形式。(2分)活动一:赏桥的图片 活动二:搜桥的俗语
活动三:▲活动四:▲
(3)请仿照示例,架设一座无形的“桥”。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4)在不改变字词的前提下,调整下联的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下过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
调整后的下联:▲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使至塞上》,完成10—11题。(4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诗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诗人
(2分)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品读这一名句见到了什么样的“景”呢?请描述。(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1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山川之美渔人甚异之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
C.与:念无与为乐者选贤与能D.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 ....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2分)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17.(2分)这两篇短文意味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篇?并说明理由。
(三)阅读散文《一碗汤的温度》,完成17—21题。(11分)
一碗汤的温度
叶倾城
①那时,我对自己说:“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两次寒冬。”但也许有的人生活在亚热
带,连秋天都没见过呢。又或者,真正的寒潮会在明天才陡然到达,把我冻僵。啊,我还没减肥成功,史上最胖的一尊冰雕。
②最山穷水尽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工作:钱少得不能提,路远得一塌糊涂。我在百度地图上查到公交车,后来才发现这趟车要绕个大圈子。微有阳光、全无暖意的下午,我扣紧羽绒服所有的扣子,穿过四环积雪未融的桥洞去搭公车,黄花鱼一样贴着边,经常有疾驰的三轮车、电动车与我擦身而过。应该有车水马龙,记忆里却死寂,许是我聋了,要么内心的哭喊太大声。
③在车上,我迟钝地看着窗外,看到一块“周记米粉”的招牌,我下了车。
④是临街民居的底楼,要上几步台阶,一进门暖气扑面,满眼郁郁葱葱的绿叶植物。叫了份“招牌米粉”,我连汤都喝尽,热流一点一滴,在全身弥漫开来,像一只手轻轻拂过我全身。不够给力,不是一把揽我入怀,但已经够让我有力气去搭长长的一程车。
⑤就这样,每天车行此处,我就下来吃一碗米粉。有时是正饭点,一屋子人,更显得热闹。玻璃板下压着井字蓝格桌布,老板娘扬声向后厨报客人点的餐。我的米粉端上来,扑我一脸热气,是食物的舌吻。我突然间,意识到了饿,是知觉被唤醒。
⑥曾经的我,“饿过劲”了。求而不得,于是索性不求——不用因此承担得不到的绝望。真正的无欲则刚。出满足的低吟。
⑧ 即使我还一无所有:爱人离开我,事业正低谷,我与世界爱恨交织。未来是紧闭着的嘴,我渴望它吐出祝福又怕会听到诅咒。但,能有一碗热汤粉吃,就是幸福。
⑨我把菜单看了又看,终于扬声:“老板,给我加一个蛋。”没关系,即使他答“没鱼丸没粗面”,我还可以要牛腩。
⑩握筷在手,我像《胡桃夹子》里被魔法变身的王子,一点点,从指尖开始,从木偶人化回血肉之躯。啊,吃饱了,多么好。
⑾我还不及成为熟客,公司就搬了家,我从此再没有去过那家店。回忆起那段日子,像《海洋》最后的一个镜头,被割去双翅的鲨鱼沉默地、沉默地坠进海底,一动不动,连血色都只有一点点,在海水里很快看不见了。
⑿只有它,有声有色:绿植物,花桌布,老板娘温软的南方口音,常常放着一首歌:《勇气》。以及,冰冷世界里,一碗热汤粉。在我的冬天里,它是一个名叫“春天”的岛屿。虽然,我不曾对它说感激,也没必要——我是规规矩矩付了钱的。
⒀活着,只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只要不饿死,冬天就一定会过完。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4期)
18.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能反映作者心理变化的关键词:①②(2分
19.有人认为第⑦段划波浪线句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20.第⑿段作者为什么说回忆起那段日子“只有它,有声有色”?(3分)
21.读完全文引起了你怎样的触动,请谈谈感想。(3分)
(四)阅读下边说明文,完成21—25题。(13分)
“高铁时代”已到来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广州”动车组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2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3.文章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请具体概括高速铁路有哪些特别的要求?(3分)
24.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
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26.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2分)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酝酿﴾liáng﴿
黄晕﴾yùn﴿
发髻﴾jì﴿
栀子﴾zhī﴿ ....B.唱和﴾hé﴿
肥硕﴾shuò﴿
鳊鱼﴾biān﴿
乌桕﴾jiù﴿ ....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 ....D.澹澹﴾dàn﴿
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作品风格豪迈悲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留有《白氏长庆集》。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3分)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3分)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5.诗词默写:(4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3)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6、下面是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仔细阅读后请说出它的含义。并模仿它的表现手法,为保护学校的草坪拟写一则告示。(只要在表现手法上模仿,不必拘于原来的句式)(6分)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告示: 7.说出下面的对联中所隐含的年龄:(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答:()岁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8-14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而立刻随着()。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含义:
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8.甲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2分)9.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字母填在乙文的括号内。(3分)A.变换
B.变动
C.流动
D.变幻
E.变化
10.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颜色,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11.甲文按______顺序写山色,从“_______”到“______”,展现出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3分)
12.乙文写山色,先写山腰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_____的黄、灰、绿、藕荷色和山顶的颜色,然后重点写________的颜色,并突出其_____的特点。(3分)
1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4.其实写颜色的美态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钟爱。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也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两句写在下面,并注明诗词篇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
》
(二)泰山印象(共20分)
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 3 “到了!南天门!”
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的那一片混沌状态,天地都消失了,只有被山风吹散的云的形骸充斥在这片空间,一条被灯光打亮的石阶像天梯一样垂下。我感到十分可怕,自己从2000米以下的山底千辛万苦地爬上来,想感受一下贴近天空的神圣,体味一下俯看众山小的气势。却发现,在这里,在天地之势的威压下,我在急剧地缩小下去,轻得连脚下的这方土地都不能踏实地把握。山顶上。人们相互依偎,缩成一团,彼此用体温温暖着,仍抵御不了山风的肆虐,瑟瑟发抖。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吗?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轻而易举地就让我们在它巨大的身躯下弯下了脊梁?是在警告我们自然的威力之大远不是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的吗?
天亮了。树木、怪石、山峰,在远远近近清晰起来,十八盘的石阶蜿蜒而下,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昨晚的恐惧和迷茫渐渐退去。五千多级台阶,我不是也爬了上来?一夜的寒风后,我不依然立在泰山的头顶?而它——自然,在冲我恐吓、吼叫了一夜后,现在又只能显出驯服温顺的神色。
下山的路上遇到一队队挑山工,扛着重物快步疾行,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挑起人类的尊严,走向与自然的搏击,步伐是那么自信。走过“回马岭”,我想起了那山上没有石阶的日子,马儿由土路上山,在半腰就只能望山兴叹,在天地的嘲笑声中退下山去。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开始用他们并不有力的手掌,并不宽大的肩膀,抬呀,挑哇,用石头一点点砌起巨人的脚趾,一直爬上了他的头顶,在那里长啸一声,天地为之动容!
一路欣赏刻在石头上的题字,大都是感叹泰山之险峻,造物之神奇,惟有一篇,像是一份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傲然踞于古老的山石上。那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的力量可以挑起天地,震撼乾坤!这使我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人本主义思想,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文艺复兴,把人凌驾于神之上并将其作为天地真正的主宰而赞美!而我们——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的民族,是否也早已悟出这份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站在这里,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就 4 已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直至现在,漫山的香火依然旺盛,仍然有不少人宁愿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天国。难道脚下的青山台阶不能给他们坚实的感觉?难道一身热汗的挑山工不比庙中的冷面菩萨更给人以希望与活力吗?
坐在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泰山在我的视野中越来越小。冥冥中,一个大大的“人”字顶天立地!
15.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肆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段中写“我”夜间登上泰山南天门时有哪些感受?(3分)
17.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表现泰山高峻的句子是哪句?请写在下面。(2分)18.作者为什么称赞挑山工“挑起人类的尊严”?(3分)
19.文中画线的“人类递交给自然的挑战书”指的是什么?(2分)20.“我”登泰山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1.现在在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会有帮人挑东西和用椅子或轿子抬旅客的脚夫,请你对这种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3分)
(三)作文(40分)
22.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愉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谁家新燕啄春泥;稻花香里说丰年。
6.略。
7.141岁
8.《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
9.变动
变化
变换
10.秀美; 灵动(多彩、淡美)
11.空间; 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
12. 山脚;
山腰;多变13.⑴以动写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⑵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
14.略
15.略
16.我感到十分可怕,在自然面前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时也感受到了寒冷。
17.所有的山顶都在我的脚下,蓝天白云抚摸着我的头发。
18.因为他们留下洪亮的吆喝声比那风声还悠远,留下健壮结实的身影比那巨石还强劲,他们在险峻的自然面前写下了人类的自信。
19.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由害怕、自卑到感到人类所涌动的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人类战胜自然征服自然充满了信心。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