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1

时间:2019-05-15 05: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1》。

第一篇: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1

德才高中高一当堂检测卷(历史)

习题内容:第三单元试卷编号:54

命题人:郭莹试卷总分:20分

班级:学生姓名:检测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检测目标】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解体原因、凯恩斯主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8分)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政策。这里“干预”的本质含义是()

A.实行全面救济B.全面整顿金融C.压缩补贴农业D.加强计划调控2、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4、凯恩斯理论中“看不见的手”指的是()

A.资本家的生产B.劳动者的消费

C.市场对经济的自发调节D.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二、简答题(12分)

5、本单元学过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经济改革有哪些?请列举实施者和改革名称。

成功来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

第二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

兰亭集序学案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通“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2)一 其致一也

()

悟言一室之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

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2)形容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二、文言虚词 1.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其欣于所遇()

(3)暂得于己()(4)终期于尽()3.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已为陈迹()4.之

(1)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仰观宇宙之大()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及其所之既倦()

(5)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3)齐彭殇为妄作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仰观宇宙之大(3)俯察品类之盛(4)不能喻之于怀

《赤壁赋》文言知识学案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3、凌:凌万顷之茫然()

4、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溯:击空明兮溯流光()

6、方、破:方其破荆州()

7、下:下江陵()

8、渚:渔樵于江渚之上()

9、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

10、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

”)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

缪:山川相缪(通“

”)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②西望夏口()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②而卒莫消长也(3、然: 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于是饮酒乐甚(5、白: ①白露横江()②不知东方之既白(6、歌: ①歌窈窕之章()②歌曰()

③倚歌而和之()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

2、舞:舞幽壑之潜蛟()

”)

3、)))))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

4、正:正襟危坐()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

②今义:)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

②今义: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

②今义:)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

②今义: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凌万顷之茫然

5、渺渺兮予怀

6、客有吹洞箫者

7、何为其然也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固一世之雄也

10、而今安在哉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2、而又何羡乎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游褒禅山记》教案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

2.名之曰褒禅。名:

3.有泉侧出。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

6.而其见愈奇。见: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

8.火尚足以明也。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

传:

名: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六)多义词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③良乃人,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2.道

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

⑤策之不以其道()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文过饰非()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吴广以为然()

③有穴窈然()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其

⑴始舍于其址。()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⑶距其院东五里。()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⑸其文漫灭。()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⑻问其深。(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⑿盖其又深。(⒀则其至又加少矣。()⒁既其出。(⒂则或咎其欲出者。()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⒅其孰能讥之乎?()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七)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

今义: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

今义: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今义: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今义: 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

今义:)))))))

第三篇: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经济恢复初步阶段

1.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乱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无法生产和制造汽车、飞机和各种设备。

2.结果:仅用三年时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工农业生产超历史水平,完成经济恢复工作。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三大改造)“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的转变。

(2)过程: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3)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3.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四、错误的探索 :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结果:失败

改革:1959~1961年,面对我国出现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实行了十六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起开始恢复,1965年基本完成。

2.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第十二课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于思想界,引发思想大讨论

2.基本内容 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3.重要意义 确定了党和国家发展、工作的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房从此拉开序幕。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继续】城市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改革促进了城市企业改革的实行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篇: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小结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权利法案》的制定

1、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

2、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3、意义: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2、“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集几位重要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3、后来,国王不在出席内阁会议。

4、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统而不治: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突出。

2、议会权力至上: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及两党制的形成;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由邦联到联邦

1、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2、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2、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每届任期四年。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批准方可生效。

3、司法权:归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员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4、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议员不得担任政府官员(立法和行政分开)。

三、两党制

1、形成:(1)19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2)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今。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四、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1、相同点:(1)建立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相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2)国家权力的中心相同: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相同;(3)司法权独立。

2、不同点:(1)政体类型不同:总统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2)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英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产物,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主义的阻挠;(3)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和职权不同:美国总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选举产生并有任期;英国的国王世袭、终身、礼仪性。(4)议会和政府关系不同:美国行政与立法机关独立;英国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5)与政党制度关系不同:美国是总统与政党相结合,英国是与议会相结合。

第九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的作用。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时间:1875年

2、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2)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作用: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

1、时间:1871年

2、内容:(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3)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4)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3、作用: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相同点:(1)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2)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可以统帅军队;(3)下议院的权力较小,立法权都受到限制等。

2、不同点:(1)国家元首方面: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2)行政和立法机构关系方面:法国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两院制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打败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限制;德国皇帝任命帝国政府的宰相,帝国议会虽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案都须经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3)官员和代表产生方式方面:法国总统和参议院议员由民间间接选出,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和自由市民任命的代表组成。总之,法国的代议制比较完善,德国的代议制不够完善和彻底,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四、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的作用。

1、历史意义: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变为时间,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避免了专制独裁,代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2、现实作用:有利于欧美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是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途径和保证。世界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局限性:政党在代议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胜选后的掌权期间,往往以本党利益为先,损害了民众利益而被在野党攻击,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补充资料:

一、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的条件:

1、前提(政治条件):取得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2、必要性(现实原因):邦联制的弊端,要求强化统治;

3、理论来源(思想基础):欧洲启蒙思想;

4、个人作用:华盛顿等人的努力。

二、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1)进步性:

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2、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经历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确立了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4、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2)局限性:

1、没有反映人民的权益;

2、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3、妇女、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三、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的作用:

1、德国资产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2、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3、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4、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相同点

1、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2、元首拥有大权,可以统帅军队;

3、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立法权都受到限制。

(2)不同点:

1、国家元首方面:法国是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意志帝国是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有大权,可以聚集或解散议会。

2、行政和立法机构关系方面:法国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两院制议会,总统由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参议院和总统限制;德意志帝国由皇帝任命宰相,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它通过的法案需要经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才能生效。

3、官员和代表产生的方式:法国总统和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德意志帝国皇位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

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

1、从法律上正是确立了共和政体;

2、共和派逐渐掌握实权;

3、与君主专制、帝制相比具有进步性;

4、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六、本单元常见政治制度要点

1、君主立宪制(英国):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2、邦联:多个主权州之间的松散政治联盟,中央权力小,地方权力大;

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治组织形式(防止独裁,保障民主);

4、总统制: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使联邦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5、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第五篇: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英语必修2 第三单元短语和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一、重点短语归纳和总结

1.have something in _________ 和„„有共同之处 2.comman ______ 惯例 3.from ______ on 从现在起 4.from ______ on 从那时起

5.as a _______ of 作为„„的结果 6.with the _______ that 结果是

7.result ___________ 由„„造成;因„„而产生 8.result ____________ 引起(某种结果);使获得(某种结果)9.solve a _________ 猜字谜

10.reach a goal =__________ a goal = ___________ a goal 实现目标

11.be of great value= be very ___________ be of no value= be ______________

be of great use = be very _____________

be of no use =be __________

be of great interest = be very __________ be of no interest = be _______________ 12.make the best of =make the __________ of 充分利用= take full __________ of 13.come ____________ 实现;成为现实

14.give ________(to sb.)成交; 交上; 屈服; 让步

15.give __________ 分发; 发出气味热等;发表公布;耗尽;筋疲力尽 16.give _________ doing sth.放弃;不再做„„ 17.in the way= in __________ way 挡道;妨碍 18.in ________ way 用这种方法 19.in _________ way 绝不

20.by _________ of 经由; 通过„„方式 21.by the _______ 顺便提一下; 另外

22.with one’ help = with _____ ______ of 在„„的帮助下

23.do with 常与连接代词_________ 连用; deal with 常与连接副词________ 连用。24.watch ______ 期待;等候

25.________ out 注意;小心(用于提醒某人)26.go ______ 走过;经过

27.so „„_________ „„如此;以至于 28._________ sth.with sb.与某人分享某物 29.as __________ as 也;和;既„„又„„ 30.__________ high quality 高质量的 31.human _______ 人类

32._______ fact 事实上; 实际上 33.________ a way 在某种程度上 34._______ all 毕竟

35.deal _______ 处理; 对付 36.watch __________ 看守;监视

1.common 2.practice 3.now 4.then 5.result 6.result 7.from 8.in 9.puzzle 10.obtain=achieve 11.valuable valueless useful useless interesting uninteresting 12.most advantage 13.true 14.in 15.out 16.up 17.one’s 18.this 19.no 20.way 21.way 22.the help 23.what how 24.for 25.watch 26.by 27.that 28.share 29.well 30.of 31.race 32.in 33.in 34.after 35.with 36.over

二、课本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1.look after 照顾,照料=care for 2.need=want=require 需要

need doing =need to be done 3.a good environment and safety 需要好的环境与安全 4.as a result 结果 5.endangered 濒危的

6.die out 灭绝 die off 相继死去 die of 表示死的原因,die 后既可接介词 of,也可接 from, 两者的区别是:

一、若死因存在于人体之上或之内(主要指疾病、衰老等自身的原因),一般用介词 of。如:die of illness(heart trouble, cancer, a fever, etc)死于疾病(心脏病,癌症,发烧等)

二、若死因不是存在人体之内或之上,而是由环境造成的(主要指事故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一般用介词 from。如: die from an earthquake(a traffic accident, a lightning, a stroke, etc)死于地震(交通事故,雷击等)

三、若死因是环境影响到体内,即两方面共有的原因,则可用 of, from 均可。如:die of [from] a drink(a wound, overwork, starvation, hunger and cold, etc)死于饮酒(受伤,劳累过度,饥饿,饥寒等)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两者混用的情况较多。7.a report on sth 一个关于„„的报告

8.too much后加名词,much too 后加adj或adv.too much dust 太多灰尘 9.remain to be seen 有待于拭目以待

10.in peace 处于和平状态

没有in the peace, 没有in peace of 这样的表达 11.know of = know about 知道了解 12.in danger of 面临危险

13.had always longed to do sth.always 总是,这是完成时的标志。by +时间,since 都是完成时的标志。14.wake up 睡醒

15.a flying carpet 一个飞毯 16.take sb.to sp.带某人去某地 17.at once 立刻,马上 18.fly away 飞走了

19.see an antelope looking sad

see sb.doing sth.看到某人正在做某事 20.make sweaters 制作毛衣

21.so „„that 如此„„以至于

22.next minute 用作连词,表示转眼间 23.turn around 转身 24.take my photo 照相

25.in relief 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26.burst into laughter 突然大笑起来 27.used to do sth.通常干某事

28.without mercy 毫无仁慈

have mercy on sb.对某人又仁慈之心

29.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sth.只有少数的某物 only+单个主语不倒装,only + 状语或状语从句放于句首时,倒装主语,不倒装从句。30.suggest 一是表“建议”,二是表“表明”。suggest doing 建议干某事 表建议:可接that 宾语从句,that从句用should+动词原形,should可以省略.She suggested that the class meeting(should)not be held on Saturday.她建议班会不要在星期六举行.表“暗示、表明”的意思.其主语往往是事物,而不是人.1)接名词或动名词作宾语.The simple house suggested a modest income.这座简朴的房子表明(房主的)收入并不高.Her pale face suggested bad health.她脸色苍白,看来身体不好.The thought of summer suggests swimming.一想到夏天就使人们联想到游泳.31.news 不可数名词,一条新闻 a piece of news 32.protect sb.from sth.保护某人免受某事

protect sb.from doing sth.prevent sb.from doing sth= stop sb.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干某事=keep sb.from doing sth.33.mosquitoes 复数形式+es 34.over my body 遍及全身

35.affect=have an effect on 影响 36.pay more attention to更多注意

37.appreciate doing sth.欣赏,感激某事

I appreciate it if 其中it 做形式宾语 38.no rainforest, no animals, no drugs.没有雨林,就没有动物,也就没有药物了。39.disappear 系动词,无被动语态,不用于进行时

40.do harm to sth.对某物有害

be harmful to sth.对某物有害,注意介词一定用to.41.sell well 很畅销,完成时态:has sold very well 42.go down to 下降到

43.tens of thousands of 成千上万的 44.come into being 开始形成,产生

45.a number of 许多的 后加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46.not only but also 不但„„而且 47.in such a short time 在如此短的时间 48.according to 根据,按照

49.some reason 某个原因= a certain reason 某个原因

50.survive sth.经历„„得以幸存

survive the earthquake, accident, rainstorm等

Once, lately at night, an Englishman came out of his room into a passage of the hotel and ask the servant to bring her a glass of water.The servant did like he was asked.The Englishman returned his room, and a few minutes later he came into the passage again and once more asked the servant a glass of water.Every a few minutes the Englishman would come out of his room and repeated his request.After half an hour the astonishing servant decided to ask the man what he was doing with the water.“Nothing,” answered him calmly."It's simply that the room is on fire.The most widespread fallacy(谬论)of all is that colds are caused by cold.They are not.They are caused by viruses passing on from person to person.You catch a cold by coming into contac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ith someone who already has one.If cold causes colds,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expect the Eskimos to suffer from them forever.But they do not.And in isolated arctic regions explorers have reported people are free from colds until they come into contact again with infected people from the outside world by way of packages and mails dropped from airplanes.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soldiers who spent long periods in the trenches(战壕), cold and wet, showed no increased tendency to catch colds.In the Second World War prisoners at the 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naked and starving, were astonished to find that they seldom had colds.At the Common Cold Research Unit in England, volunteers took part in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y gave themselves to the discomforts of being cold and wet for long stretches of time.After taking hot baths, they put on bathing suits, allowed themselves to be with cold water, and then stood about dripping wet in a drafty(通风良好的)room.Some wore wet socks all day while others exercised in the rain until close to exhaustion.Not one of the volunteers came down with a cold unless a cold virus was actually dropped in his nose.If, then, cold and we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catching colds, why are they more frequent in the winter?Despite the most pains-taking research, no one has yet found the answer.One explanation offered by scientists is that people tend to stay together indoors more in cold weather than at other times, and this makes it easier for cold viruses to be passed on.31.The writer offered _______ examples to support his argument.A.4 B.5

C.6

D.7 3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he Eskimos suffer from colds from time to time.B.Colds are not always caused by cold.C.People suffer from colds just because they like to stay indoors.D.A person may catch a cold by touching someone who already has one.33.Arctic explorers may catch colds when they are _______.4

A.working in the isolated arctic regions B.writing reports in terribly cold weather C.free from work in the isolated arctic regions D.coming into touch agai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34.Volunteers taking part in the experiments in the Common Cold Research Unit _______.A.suffered a lot

B.never caught colds D.became very strong C.often caught colds

35.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 _______.A.the experiments on the common cold

B.the fallacy about the common cold C.the reason and the way people catch colds D.the continued spread of common colds

通知

1.假如你校学生会(Students’ Union)要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contest),请你用英语写一篇书面通知,以便张贴到布告栏上。通知须包括以下内容:

1.比赛目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2.比赛时间:2002年11月20日下午4点3.比赛地点:四楼阶梯教室(auditorium)4.评比办法:由五位老师做评委其中包括Mr.Smith5.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6.报名办法:到各班班长处报名

注意:1.不要逐条翻译说明内容,通知必须用短文的形式;2.词数100个单词左右。

【参考范文】 NO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poken English, an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will be held by the school Students’ Union in the auditorium on the fourth floor at 4:00 p.m.on November 20,2002.Five teachers, including Mr.Smith, have been invited to be judges.One first prize, three second prizes and five third prizes will be given to the excellent speakers.Anyone who is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he contest, please go to your monitor and sign your name for it.All are welcome to be present at the contest.Students’ Union

下载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英语教案★

    Module 2 Unit 3 Computer Period 1. Warming-up & Intensive Reading 教学设计 Teaching goals: 1.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必修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兰州七中高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一 备课人:李雁玉 王永丽 尹赛华 备课时间:2012-10-7 执笔人:尹赛华 单元: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我国......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度长契大 嬴粮景从 云集响应 不积跬步 B.瓮牖绳枢 摄足行伍 价值连城......

    必修2第三单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必修) 第三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田燕 一.单元综述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本单元所选游记散文都是传诵千古的游记名篇,语言或清新俊朗......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题

    龙驹中学2012春季高一思想政治5月月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四周年。人大常委会的监......

    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学设想

    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学设想 议论性散文 广州三中王殿林 本单元五课六篇文章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而且都是名家名篇,其中中国现代作家的散文三篇(《窗》《渐》《鱼书》),当代......

    必修2第三单元训练

    友好三中 高一政治导学案 编制人:王洪敏 审核人: 王洪敏 姓名: 班级: 编号: 第 周 号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训练(文+理)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本单元基础知识点,培养分......

    必修2第三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2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2007.02 9、议论散文两篇 《窗》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