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 高一级历史必修2教学工作计划
历史组
杨巧秀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规定的各项任务。2.教学过程中,在务求使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二、教材分析
高一下学期学习历史必修2“经济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了解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三、学生现状简析
今年任教高一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所以教学将在基础环节中展开。
四、具体措施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4.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展开高效交流
五、教学进度及周考出题和集体备课安排
第1-2周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杨巧秀)第3-4周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薛建华)
月考
第5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张伟)第6-7周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郝爱文)
期中考试
五一长假
第8-9周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常倩倩)
第10-11周 第12-13周 第14-15周 第16-17周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薛建华)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张伟)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杨巧秀)期末考试
第二篇:历史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高一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年级 陈 斌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规定的各项任务。
2.教学过程中,在务求使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二、教材分析
高一下学期学习历史必修2“经济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了解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三、学生现状简析
通过高一上学期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本学期文理分班后,应当及时调整文科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也要端正理科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三、上学期期末试题评价
本次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统一命题。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覆盖了必修一的整个主要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与分析归纳的能力,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利于规范历史学习。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中选择题25道,50分;材料题3道,50分。
四、典型试题分析
(1)选择题:本次选择题以材料型试题为主,既有文字试题,又有图表型试题,可谓图文并茂。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记忆能力,又要有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因为平常练习较少,答题情况不尽理想,只有个别同学答得较好,整体成绩较低。(2)材料题:
学生对这个类型的题目到目前为止,学生还不善于读材料,从材料中捕捉历史信息,把材料看懂后再去看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看材料;可能由于前面学生对于材料题不爱看材料或者懒得读材料,所以虽然题目不难,但在答题时却答不到要点,材料题失分较多,得分率较差。学生不会史论结合,材料与观点联系不强;部分学生不知从何入手解答。
五、对今后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4、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展开高效交流。
5、讲练结合。虽然课时有限,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尽量精讲精练,适当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6、落实学生的知识记忆。史学科的特征是要识记知识点,将知识线索化,所以注重学生课后笔记的整理。
7、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高一阶段,重在积累,重在基础,重在学习规范养成。
第三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生物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新)2014年―201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工作计划 时间:2014.9.2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学品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
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有: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凋亡、遗传和进化、遗传因子、孟德尔实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染色体、伴性遗传、基因本质、dna、指纹技术、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密码破译、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人类遗传病、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应用、生物产业人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基因频率变化与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化石标本的制作与产业、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分为必修一的第六章和必修二的七章内容。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继续以探讨导学案做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导学案让学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导学案编写要以学生为主,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根据上学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导学案编写发生一些小的变化,那就是在每一个知识点的下面附带一个典型例题,自测题里面要有几道近几年的高考例题。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和谐高效”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既要重视概念、原理等知识体系的教学,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接受,轻创新”等传统教学弊病的重演;既要重视让学生全面掌握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继承与衔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
精选试题,提高做题的有效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
篇二: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港城中学 张玉玲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2模块选取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
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六、教学进度: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过程,有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2014年2月22日篇三: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怀集二中 郑国华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六、教学进度:注: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过程,有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2013年2月18日
第四篇:历史必修二会考练习题
历史必修二会考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09年天津会考16 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扬州
D.洛阳
2.(2010年湖南会考1题)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3.(2007年广州会考14 题)清朝康熙年间,工匠用进口的原料画在瓷胎上,这样烧制的瓷器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这种瓷器应该是
A.青瓷 B.青花瓷
C.五彩瓷 D.珐琅彩瓷
4.(2008年8月福建会考13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5.(2010年6月福建会考13题)图3 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集体耕作
6.(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1题)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7.(2011年1月河南会考19题)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8.(2010年6月福建会考14题)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
9.(2010年1月福建会考13 题)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
B.手工业
C.农业
D.商业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21.(2010年湖南会考18题)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2.(2011年海南会考5题)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富尔敦汽船试航
23.(2010年7月新疆会考14题)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
24.(2011年6月广东会考49题)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25.(2010年山西会考15题)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26.(2007年广州会考20 题)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B.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欧洲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27.(2009年黑龙江会考12题)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10年6月福建会考17题)打破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联结通道的事件是
38.(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3题)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为此提出,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来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经济政策
C.自由放任政策
D.罗斯福新政
39.(2009年湖南会考22 题)20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
A.“自由放任”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发动对外战争
D.保护广阔的殖民地
40.(2009年黑龙江会考1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人阶层受惠多。其积极影响是
A.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B.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C.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41.(2010年浙江会考26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42.(2010年山西会考16题)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既实行资本主义,又实行社会主义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43.(2011年6月广东会考5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44.(2009年福建会考17题)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 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52.(2010年湖南会考22题)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经济发展方针是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商业
53.(2010年1月山东会考12题)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54.(2007年江苏会考22题)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
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55.(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2题)1921年,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B.新经济政策
D.土地私有化
56.(2010年浙江会考27题)列宁于1921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当时俄苏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
D.自由主义政策 57.(2007年广州会考24 题)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58.(2009年湖南会考24 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积极提倡种植玉米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59.(2010年海南会考1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文中所说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60.(2010年山西会考17题)前苏联笑话:农夫伊万钓了一条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油。”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柴。”伊万气得将鱼扔回河中,那鱼在水中划了个半圆,高举右鳍说:“斯大林万岁!”该笑话说明()A.新经济政策使经济恢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人民利益
C.工业化建设影响了农民生活
D.美苏争霸使经济受到影响
61.(2010年广东会考23 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
70.(2011年6月广东会考40题)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1.(2008年1月宁夏会考8题)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2.(2008年江苏会考17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73.(2007年广州会考18 题)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74.(2008年江苏会考16题)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75.(2009年7月新疆会考14 题)下列表述反映了民国时期服装特点的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76.(2007年浙江会考13题)某班开展“百年服饰的变迁”图片展览活动,下列四幅图片中展示的服饰,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时尚的列宁装的是
A.图4 B.图5 C.图6 D.图7 77.(2010年浙江会考23题)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78.(2009年黑龙江会考10题)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汀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79.(2010年湖南会考12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80.(2009年江苏会考18题)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81.(2009年7月新疆会考15 题)“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通过什么途径变成了现实 A.宇宙载人飞船 B.天文探测仪 C.电影 D.互联网
82.(2009年湖南会考25 题)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帆风顺
D.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83.(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4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应研究下列哪些组织①欧洲联盟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4.(2010年湖南会考25题)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
0特别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最可能是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着力推进区域政治与经济一体化 C.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 D.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 93.(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4题)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4.(2010年6月广东会考28题)1947年为降低关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中美等国签署了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罗马条约》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95.(2010年广东会考27 题)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美国与欧盟经济合作的产物 B.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C.成员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D.加剧了美苏的经济竞争
96.(2008年1月福建会考19题)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图3标志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盟
97.(2008年8月福建会考18题)小明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里拉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98.(2011年江苏会考27题)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请你为右边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B.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 C.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99、(2008年浙江会考28题)某校同学在观看校园历史板报时,看到解读《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的一段文字:
“市”在东汉时期已有发展,当时“市”的四面建有门、墙,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相
2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材料三
1978 年,安徽风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9 年,风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 年增长49 %,卖给国家粮食4450 万千克。(1)材料一的“不愿少数富人专制”与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相符?(2 分)
(2)罗斯福新政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失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3 分)
(4)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l 分)
102.(2010年6月福建会考34题)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玫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1921年苏维埃政府又采取新的措施。主要内容有:在农业方面,以国家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鼓励下,分期付款制度及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触市场的活跃。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美国已进入了“永久繁荣”阶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维埃政府在建设社会上义道路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2 分)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2 分)
4材料一: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①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分)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1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1分)
②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1分)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1分)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分)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1分)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1分)
第五篇: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经济恢复初步阶段
1.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乱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无法生产和制造汽车、飞机和各种设备。
2.结果:仅用三年时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工农业生产超历史水平,完成经济恢复工作。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三大改造)“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的转变。
(2)过程: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3)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三、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3.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四、错误的探索 :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结果:失败
改革:1959~1961年,面对我国出现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实行了十六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起开始恢复,1965年基本完成。
2.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第十二课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于思想界,引发思想大讨论
2.基本内容 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3.重要意义 确定了党和国家发展、工作的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房从此拉开序幕。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 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继续】城市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改革促进了城市企业改革的实行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