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与环境的关系。月
人与环境的关系月中落桂子
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已是人们必须重视的课题。我们已经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环境问题所给我们的警告。人与环境的关来具有辩证性质,但人类对它的反思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逐渐成熟起来。环境指的是围绕着人和一切生物的一切外在条件,包括环境、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心态以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山水有灵,天人和一”“人与天地相应”这是传统中的宇宙观,这不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也表达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与环
境的关
系。
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的真正贡献,不在于指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茉系,而在于揭示了消解人与环境之间悖论的契机和基础。在马克思看来,要真正走出人与环境的悖论所造成的怪圈,必须诉诸于人的现实活动,亦即实践。这正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不同于也优越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只能诉诸于人的实践的历史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与环境之间异化关系的彻底扬弃,只有通过历史的无限发展才能完成。而历史的发展又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实现。因此,人与环境矛盾的最后克服,只能诉诸于实践及其发展。所谓“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就是说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人化、人的文化化和文化的人化的彻底完成,亦即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异己化关系被最终超越,从而使人的改变与环境的改变不再表现为两种互为外在的而且相互否定和矛盾的规定,而是完全变成两种互为内在的同一个过程。
当今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在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规定。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对的,也是相生的,在“相对”的阶段中,人改变环境,让环境来顺应人,或人被环境改造,一旦度过相对的阶段,人与环境便会进入“相生”的阶段,彼此“和平共处”,但这种“相生”是好是坏则因环境、因人而异。每个不同的阶段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也不同。当代视野下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应当立足于人的存在及人的自我反思这一参照系来加以审视。
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特定历史际遇看,把握人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应注意对环境的理性和价值的双重审视。由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生存和行为在范围上已经大大扩大,上也大大丰富与加深,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是要解决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全面要求与提高生活的质量;充分地满足人们置身环境中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因此,人们对其自身环境生存与行为质量认识程度,以及环境的美化、科学化、合理化和完善化的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意人与环境和价值的和谐关系。
人应如何在当今环境背景下定义自己,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东西。当今“和谐”是我们在不断努力的目标,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无疑都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然而,只有当这种互动关系具有平等对话的性质时,它才是健全的和积极的,我们才能真正与我们的环境和谐共生。
第二篇:人与环境关系的综述
人与环境关系的综述
刘腾
(生命科学学院
11级生科3班
20113164)
摘要:本文概述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对协调他们的关系和环境保护治理提出来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 人类 关系 协调
所谓“环境”,是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外界条件。那么,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究竟是怎样呢? 环境是人类的“仆人”、“主人”、还是“朋友”呢?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即人类周围事物的境况。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外界条件。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到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如,人们符合自己的要求来创建乡镇、城市、工矿区、风景游览区等。因此,社会环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社会环境总是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具有依附性;
2、社会环境总是按照人们的需要创建的,因而它具有显著的主观愿望性。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有以下几点: 1.环境对人类有反馈作用。
随着社会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能量的增加,同时通过消费活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返过来又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称之为反馈作用。2.人类同环境息息相关。
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要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必须占有含有媒质(空气、水)的一定空间;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还要具有容纳并消除和改变这种代谢产物的能力。所以,人类生活离开了这个特定的环境,就无法生存和发展。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从古人类的被动适应,到现代人的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使之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体现出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人类从树栖到穴居,从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发展农耕、畜牧等,这些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人与环境的统一过程。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创造出更能适应人类生存发展、又与环境协调的空间,以达到统一关系的最高境界。例如: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要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地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地向着更高阶段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普及有关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环境科学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广应用现代新技术保护和治理环境。
3、控制人中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治理环境应根据污染源,重点是治理“三废”,将它资源化,化害为利。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绿化环境,净化环境,美化环境,使人们在清洁美好的环境中生活。
不言而喻,人类惟有尊重自然规律,爱惜自然财富,维护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持和谐优美的关系,明天的太阳才会更红,明天的海水才会更蓝„„环境也将会是我们的朋友。
参考文献:
《人类环境学 》刘洪杰,李文翎主编 科学出版社 《环境与人类 》武宝玕,韩博平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人与环境的关系综述
人与环境关系综述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人类生活在环境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好坏。自然环境和社会坏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后,山于人类大规模盲目干预自然界的活动,使环境受到了空前的破坏,己经严重的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与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协调:防止景观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开展国土整治,改善人们生活,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世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人类应该从更长远的发展高度来看待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问题,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同时,过度开发,掠夺性开发,让自然环境不能承载我们的经济发展,结果环境就要惩罚我们,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毁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很烂的摊子,我们的子孙后代他们可能就没有很好的阳光,没有很好的水,没有健康的安全的食品,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能更加的恶劣。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我们一部分人考虑的问题,它是我们整个社会要考虑的问题。因而,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与认识对我们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个良好的环境直接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山东农业大学坐落于泰山脚下,又是百年老校,校园环境十分优美。可以说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树了。
学校里随处可见高大的梧桐树,在给学校带来静谧,安宁的环境的同时,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带来了一定的效率。每天总能看到许多学生在小树林或者广场上背书,老人在锻炼身体,小孩在大人的陪伴下戏玩耍,就像一个小型的森林公园。每次从大街上进入校园,整个人的心境都变得不一样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感觉真的能达到那种心外无物的境界。
然而,于此相反的是,糟糕的环境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影响就不那么美好了。
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被环境污染所困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出行。
就像左边这张图里看到的那样,黄沙漫天,人们出行不得不做好万全的防护措施,以防吸入太多的粉尘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危害。
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也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路上的每个人都是严肃,痛苦又无奈的表情,身为小百姓,最无辜的,受害最大的,始终是他们。他们也不想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但那些无良的开发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全然不顾他们的行为所能带来的危害,一心想着发展。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我们过去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然而,现在看这种观点非常片面,甚至也可以说是不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的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稳定增长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来支撑。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我们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我们要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一切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来办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更要以人文精神做前提,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和谐则有利于发展,不和谐则会造成停滞和倒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除了法律法规的硬性制约外,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自律意识和公德观念,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心态,为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出一份力。
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一旦环境受到污染将会对与它赖以生存的事物造成影响,如水、大气、光污染 等以及“土地沙漠化”。一旦污染超标,将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周边的环境向人们敲响警钟,也呼吁人类保护和善待我们周边的环境。而保护环境更需要人们的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一个有道德的公民会自觉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则社会风貌也会更加高尚。
第四篇: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周围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环境与人类的生活细细相关,与人类密不可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属于自己生活的美好环境空间。农村虽然经济不够发达,但它的环境让人神往,特别是它的山清水秀,在那里生活,我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着那里清新淡雅的气息。然而当我带着大学梦来到了城市,原来它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城市虽然蕴含着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但它的生态环境却不尽人意。
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之间影响人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当前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就城市生态环境我做了调查。首先我在街道随机抽取3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12人,占 40%;回答不会的有6人,占20%;回答偶尔会的有12人,占40%
二、你会主动做一些事情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6人,都是老人,占20% ;回答学校要求参加植树活动的有15人,占50%,都是小学生;有30%的年轻人都回答不会
三、当你发现别人在做破坏环境的事情,你会上前劝说吗? 回答会的有3人,占10%;90%的人都回答会视而不见的
四、报纸,媒体的宣传会让你对保护环境引起重视吗?
回答会的只有3人,仅占10%;其余的人都对此不屑一顾,很茫然,觉得保护环境与自己无关。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无动于衷,不太会去关心。
为了更全面的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又对我们学校进行一次调查,人数为50人
1.你如何处理废旧的电池?
A、随手扔掉
B、扔进专门的垃圾桶
C、看自己的心情
选A的有9人,选B的有5人,选C的36人 2.你主动实行垃圾分类吗? A、实行
B、不实行
选A的有17人,选B的有33人 3.你赞成使用塑料袋吗?
A、赞成 B、不赞成 C、无所谓
选A的有30人,选B得有10人,选C的有10人 4.你经常吃饭打包吗?
A、会的 B、偶尔会
C、从来没有过 选A的有30人,选B的有15人,选C的5人 5.你会买路边烧烤吃吗? A、经常B、有时 C、从不
选A的有25,选B的有 17人,选C的有8 6.你有没有随地吐痰的习惯? A、有 B、没有 C、有时有
选A 的有5人,选B的有27,选C的有18人 7.你认为本校最短缺的一种资源是什么? A、清新空气B、电力资源 C 水资源
选A的有27 人,选B的有7人,选C的有16 8.你认为环保是怎么一回事?
A、植树造林 B、不乱扔垃圾 C、提高自身素质 选A的有20人,选B的有23人,选C的有7人 9.下列哪种行为你最厌恶?
A、随地吐痰 B、餐前便后不洗手 C、在公共场合大声呼叫 D、衣装不整 E、乱扔垃圾 F、践踏草坪 G、打架、骂人、说脏选 选A有3人,选B有1人,选C 有0人,选D有3人,选E有12人,选F有21人,选G有10人 10.您选择的原因?
A影响校容 B 影响他人卫生 C妨碍他人D其他 选A有18 人,选B有9人,选C有17人,选D有6人 调查结果:
一、公众对环境对环境现状的感触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通过上面的调查表明,多数市民人为我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比较严重,但是当他们把环境问题和其他的比如经济或者收入的问题相比较,则显示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还有大部分的人的环保意识有待于提高。市民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然而又对我市环境状况变化趋势的认识比较乐观。
现代人对卫生、环保一直都非常漠视:为了牟利,人们向江河肆意排放污水,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任意排放工业废气„„种种行为使人们的生存环境一步步恶化。常常有人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的绿化环境不满意,理由大都是:“树草花太少,卫生太差。”一个小区的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各个小区加强管理和沟通、改善环境,让居民满意,成为当务之急。
二、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行为
目前我市市民的环保知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年龄增长与环境知识总体呈反方向关系,青少年的环保知识水平高于中年人,中年人高于老年人。
市民的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公众在购物时考虑到环保因素,百分之十五的人愿意为了环保而接受较高的价格,百分之十的人在处理废弃物时符合环境道德要求。
市民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但市民环保参与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越高,参与环保的水平越高。这一结果有利地证明了全民族的教育水平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市民对我国环保工作的认识与评价 市民对政府近年来采取的环保措施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我国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充满信心,认为环保工作做的最好的是宣传教育工作。市民普遍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应付更多的责任。尽管人们也承认工厂和个人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者,但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责任。
调查结果反映出人们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赞许和期望,但也折射出人们对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化趋势缺乏足够的认识。我认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社会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就要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呵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查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统一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思想认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统一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树立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市人大决议,自觉把生态市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来抓,作为全面创新发展模式、使全市上下形成上下联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态势。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共建生态市的良好氛围。要发挥好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进展情况,及时曝光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规划。从生态市创建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市级和各乡镇的生态建设规划,使我市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更符合常熟实际。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确保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在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功。加快城中村整治改造的力度,改变城中村脏、乱、差和污染的环境面貌,切实提升城市品位。
五是要进一步加大重污染行业和区域性污染整治力度。加快东南开发区工业生产基地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企业内部集污治污设施,高标准抓好重污染行业的整合整治工作。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注重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切实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利用。
总之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更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美化。让我们携手,共创优美的花园城市,给大自然一个满意的答复。
班级:102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020410207 姓名:杨杰
第五篇:论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论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内容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为人类正确解答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
自然是万物生长的环境。大部分的生命的生存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生命的衰老,猎食与被猎食,疾病的感染,各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生命的逝去。不过,原先存在的生命可以孕育新的生命,这些旧的生命的逝去并不意味着永远消失,它会通过新的生命延续下来,继续扮演旧的生命在自然中的角色,维持自然的平衡。
何为自然的平衡呢?自然环境中生命大致分为这几种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将能量带入自然环境推动自然环境这台机器运转的重要角色;消费者是自然环境里的主角,消费者和生产者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构成了我们常说的食物链食物网,能量的传递不能缺少消费者;而分解者是处理死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少了它们,能量将不能重新被利用,能量的循环将会断开。这就是自然的平衡,能量随着生命的诞生与消逝不断循环,循环一旦被打破,将会有严重的后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从最初的敬畏自己身边的环境,渐渐地想改变自己自身的环境,想去征服自己身边环境。而这种改变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当人类还在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道大自然的报复却已经悄然而至,随这全世界耕地面积的减少,水土流失,沙漠的扩大化,森林的面积锐减,还有地球上的种族频繁然灭绝,不少在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还是繁荣的种族,在今天已经变成了濒危灭绝的种类,而这已经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惩罚不仅表现在环境的污染方面,还表现在生态平衡失调,这就是当代的环境问题。今天,无论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遇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我认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固然可以把人类生活带到一个新的生活高度,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的环境也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遭受的污染也是越来越来的严重,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出现了一种对立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很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法观点正是今天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显的犹为重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发扬民主,提倡、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开发人与自然更加自觉的和谐状态,重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理念,在更高的科技水平上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为人类正确解答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在开发和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身体环境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更不能将充满生机的生物圈看成是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因为,人类对生物圈施加的任何影响,生物圈多将按照自身的规律反馈给人类,只有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办事,才能使生物圈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才能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持续拥有着美好的地球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无论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人类也难逃自我毁灭的厄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要是尊重自然并意识到人类是无法支配自然的,尊重不意味着屈服,那说明我们只要在适度的范围内影响自然就可以实现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有我们人类需要从自身做起,遵循科学发展观,尽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来改善自然环境;最后就是与自然界的各物种和谐相处并保护弱势的物种,从而间接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当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受自然界的影响,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保障人类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包含对立又包含统一,我们要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促使自然界适应人的生存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永恒而且关乎命运的重要话题,我们要不断加深对人与自然相处地认识,不断探索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的方式,每个人都要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