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图片有奖征集活动启事
一、民间音乐
1、国家级
南音(泉州南音)、泉州北管
2、省级
福建北管(泉州闽南什音)、晋江深沪褒歌、泉州笼吹、德化山歌
3、市级
德化三通鼓、南安道教音乐、永春闹厅、泉州大鼓吹、泉港打正鼓、泉港文管、车鼓阵、山后五音吹、泉州道教音乐
二、民间舞蹈
1、国家级 泉州拍胸舞
2、省级
泉州踢球舞、泉州鲤城火鼎公火鼎婆、泉州跳鼓舞
3、市级 永春鼓队舞
三、传统戏剧
1、国家级
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打城戏、高甲戏(柯派)
2、省级
泉州南派布袋戏、惠安南派布袋戏、闽南讲古
3、市级
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咸水腔芗剧
四、民间美术
1、国家级
惠安石雕、灯彩(泉州花灯)、永春纸织画、竹编(安溪竹藤编)(扩展)
2、省级
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惠安木雕技艺、木雕(潘山庙宇木雕)
3、市级
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漆线雕、泉州布雕画制作技艺、潘山庙宇木雕、泉州木雕(张坂木雕、木偶头雕刻技艺、古建筑木雕、木偶雕刻技艺)泉州剪纸
五、传统手工技艺
1、国家级
德化瓷烧制技艺、剪纸(泉州〈李尧宝〉刻纸)、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民居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南安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
2、省级
惠安石雕工艺、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安溪蓝印花布、泉州传统竹编工艺、安溪县成珍桔红糕制作技艺、泉州金苍绣技艺、泉州锡雕技艺、泉州春生堂酿酒技艺、源和堂蜜饯制作技艺、永春漆篮制作技艺、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作技艺、福船制造技艺、漆线雕(泉州)、竹藤编技艺(安溪)、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清源山茶)、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永春佛手茶)
3、市级 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晋江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蚵壳厝营造技艺、酿制技艺、安海庐山国佛雕技艺、泉州泥金线画制作技艺、泉州杨氏戏剧道具制作技艺、泉州书画裱褙技艺、泉州润饼皮制作技艺、凤冕斋木偶神像头戴制作技艺、酸茶制作技艺、衙口花生制作技艺、安溪竹藤编技艺、毛笔制作技艺、武夷清源茶饼制作技艺、龙雀铁罗汉茶制作技艺、永春香制作技艺、传拓技艺、泉州南音乐器制作技艺、山腰海盐晒制技艺、渔网具制作技艺、泉州佛像雕塑技艺(神像木雕技艺、天竺国佛雕技艺)、安海土笋冻制作技艺、泉州绿豆饼制作技艺、泉州面线糊制作技艺、泉州肉粽制作技艺、泉州水丸制作技艺、泉州石花膏制作技艺、泉州贡糖制作技艺、泉州元宵圆制作技艺、泉州土豆仁汤制作技艺、泉州蚝仔煎制作技艺、泉州豆花制作技艺、“涂岭红”红茶制作技艺
六、民俗
1、国家级
惠安女服饰、元宵节(泉州闹元宵习俗)、元宵节(闽台东石灯俗)、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蟳埔女习俗、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民间信俗(清水祖师信俗)
2、省级
石狮蚶江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泉州祭祖民俗、德化窑坊公信俗、关岳信俗(泉州)、广泽尊王信俗(南安)、妈祖信俗(泉州)、保生大帝信俗(泉州)、关帝信俗(安溪)
3、市级
闽台博饼习俗、抢七星灯习俗、城东祭十班习俗、德化纸狮习俗、粗脚头、安溪清水祖师信俗、九日山祈风仪典、泉州妆阁、蚶江王爷船巡海信俗、石狮城隍信俗、田都元帅信俗、安溪善坛妈祖信俗、泉州保生大帝信俗、泉州嗦啰嗹习俗、泉州传统嫁娶习俗、泉州笋江泛月习俗、蓝田牌楼灯、闽台郑成功信俗、燕山黄氏家庙元宵灯会、洪濑天香巡游、洪濑蜈蚣阁、晋江型厝香龙习俗、双灵菩萨信俗
七、传统医药
1、国家级
中医养生(灵源万应茶)
2、省级
泉州老范志神粬
3、市级
泉州留章杰中医针灸、泉州鹏山堂吊膏、泉州保和堂白塔疔膏
八、民间文学
1、国家级 陈三五娘传说
2、省级
灯谜(石狮)、灯谜(晋江)、洛阳桥传说、姑嫂塔传说
3、市级
仙公山传说、鲤城老地名、鲤城五色话、泉州歌诀(童谣)、郑成功传说、李五传说、闽南念四句、南少林传说、闽台部岩功德院传说、蔡襄与洛阳桥的传说
九、杂技与竞技
1、国家级
五祖拳、泉州刣狮
2、省级
南安蛇脱壳古阵法、俞家棍
3、市级 南少林武术、曾郁水操队、湖头水车阁、沙格龙舟赛、掷铙钹、永春白鹤拳
十、曲艺
1、国家级
2、省级 闽南讲古
3、市级
第二篇: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时间:2014年12月 地点:泉州地区 调查人:
一.概况简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上,泉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代闽越土著文化和从海上传播而来的域外文化相溶,形成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调查,截至2014年11月,泉州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34项,其中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有11项,第二批有17项,第三、第四批各有三项;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76项,其中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0项,第二批有25项,第三批有16项,第四批有15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中原古汉语与闽越语、外来语融合的闽南方言文化;以陈三五娘等民间传说及存量丰富的泉州歌诀为典型的口传文化;音乐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遗存梨园戏、蜚声世界的木偶戏、艺术个性独特的高甲戏、珍稀的宗教仪式剧种打城戏和承载闽越族遗风的拍胸舞等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南派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传统美术文化;特色鲜明的惠安女、蟳埔女服饰;举世闻名的惠安石木雕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瓷烧制、远销国外的铁观音茶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闽南古厝、庙宇等传统建筑文化等等。
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现状
为客观分析泉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现状,特选取了个别访问和查阅网络资料结合的调查方法。但因精力有限,不能顾及全部,只能选取其中一两个例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做佐证。
(一)个别访问
(1)江碧峰师傅制作木偶头已经有37年,其儿子江东林也有10个年头。在与江师傅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他对于这项艺术的钟爱,其希望能有更多的后人来学习这项技艺,将这项技艺传承于世,“我父亲在世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来学习,虽然最后坚持下去的只有一名,可是到了我,来看的人不少,却没人愿意学。真怕什么时候这门手艺断了。”对于正在学习的小儿子,江碧峰赞赏有加,但并不要求他以这个为主业。“人总是要谋生,一旦市场对这个东西不再需要了,还是应该以养家糊口为主。”不过,江碧峰表示,无论如何都会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废了。”
(2)“泉州南音乐团”是全国有名的南音表演专业团体,在问及政府对于南音的保护重视程度时,团长告诉我,从南音艺苑的建设就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南音这一古老文化的重视。在问及南音艺苑的经营情况时,我了解到主要以外来游客为主,而当地的观众较少。但另外一方面南音这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措施也已经启动,现在中小学生都开设了南音课,泉州师范学院在早几年就已经开设了南音专业,目的是培养一批南音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到各中小学校去授课,阻止文化断层现象的出现.泉州市政府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中小学生南音比赛,也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文献资料搜集--龚万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分析》
1、当地党委政府长期以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作当家的宝贵财富,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市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郑道溪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闽南文化保护区”的建议,认为设立保护区有助于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闽南语系的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2、社会参与,艺术家和传承艺人的倾心投入。泉州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间文艺社团,对其加强管理指导,引导它们健康发展。全市现有民间南音社团232个,民间职业剧团168个,以及数目众多的各类十音队、北管乐队、民间舞蹈队、家庭文艺队等。它们由社会力量兴办,依靠社会各界赞助和城乡演出市场生存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间剧团年上演场次达4万场,演出收入超亿元,从业人员达5000人之多。
3、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梨园戏、提线木偶戏的精品生产,拓展了这两个剧种生存的空间,促进了对它们的保护。德化瓷工艺、惠安石雕在当地政府的精心呵护下,目前均已漂洋过海,独闯天下,真正实现了“保护—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在惠安崇武,全省最大、最具有专业性的汉白玉雕塑企业——惠安振华雕塑,融传统与现代雕塑意念于一体,颇具中外合璧之鲜明特色,备受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客商、收藏家的青睐。
4、注重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拆迁、村落城镇化、开发区大量上马、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大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村落、建筑物等面临拆除的危机,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正不断消失。大量依附于婚丧喜庆而存在的富有特色的技艺、演艺如花灯、纸扎、大鼓吹、笼吹、高跷、拍胸舞等,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而市场萎缩,导致艺人生活无着,出现生存危机。针对这种情况,适时予以引导,让其在新的时空环境中生存。政府出面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采取政府资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向艺人订购花灯,基本上保证每个艺人每年有上万元的收入。
5、加强人才培养,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不断补充新生力量。1956年以来,特别是1977年以后,市政府坚持办好泉州艺校,根据泉州民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设立南音、戏曲、群众文化、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各国办艺术团体和民间文艺社团输送了一批批年轻的专业人才共1000多名。1990年以来,市政府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文化和教育主管部门连续15年举办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涌现出数百名南音演唱新秀。去年,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南音专业,招收本科生,进一步提高南音人才培养的档次。
6、开展珍贵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和初步保护,全面开展综合性试点工作。泉州市在长期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决定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大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全面普查、声像留录等工作。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许多珍贵的文献,编辑出版了“泉州地方戏曲丛书”16卷,“泉州民俗文化丛书”4卷,《中国民间乐曲集成·泉州市分卷》、《南音指谱大全》、《明刊戏曲弦管选集》等,并建立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泉州南音戏曲陈列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抢救和初步保护工作,是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7、开展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契机,积极组织民间文化展示,市政府连续主办了8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5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暨闽南文化节和国际风情节、28届戏剧会演、5届旅游文化节,承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37届年会等。泉州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深深融入群众之中,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泉州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前,泉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虽然有各界人士的全心投入,工作进行得很不错,但不可否认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的非物质文化流失严重,甚至于销声匿迹,这里面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现代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一直以来,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忽略传统、抛弃民俗而融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也因此而衍生出了所谓的快餐文化。这样的一些文化不断地在吸引年轻人,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他们把时间花在欣赏欧美电影、欧洲足球、卡拉OK等等,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关注。传统文化在青年人的心目中正越来越失去地位,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濒临灭绝,例如江加走的木偶头雕刻、李宝尧的刻纸艺术,惠安女服饰等,保护传统文化迫在眉睫。(二)传统艺术失去市场
随着城市拆迁、村落城镇化、开发区大量上马、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大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村落、建筑物等面临拆除的危机,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正不断消失。大量依附于婚丧喜庆而存在的富有特色的技艺、演艺如花灯、纸扎、大鼓吹、笼吹、高跷、拍胸舞等,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而市场萎缩,导致艺人生活无着,出现生存危机。
(三)传统艺术后继乏人
以前的一些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是父传子、师传徒,传承人可以借此谋生。但现在,生活水平迅猛提高,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渠道增多,不必拘泥于传统模式。而大部分传统工艺如十音铜锣制作、妆糕人等技艺都是手工操作,缺乏改革的余地。目前,以传统手工艺谋生已很难养家糊口,哪有人愿意去学习和继承。因此,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
五、保护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以下是我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的建议,1.政策保护:有改革、有创新地建设“闽南文化保护区”,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闽南语系的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2.财政支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亟待保护的传统文化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例如予艺人们津贴,保障其生活费用。
3.经常性开展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适时予以引导,利用各种契机和形式,积极组织民间文化的展示与宣传。不遗余力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使之深入人心,更广泛地唤起全民保护意识。
4.培训入手:文化部门可以低价甚至免费办一些培训班,让对泉州文化有兴趣的人来学习,例如可以举办木偶班、民俗班、高甲戏班、梨园戏班等。特别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免费培训,因为大学校园可以自由组织各种社团。通过培养大学生在木偶或戏剧方面的一技之长,带到校园,让更多省内外的学生了解、喜欢、学习泉州文化。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了解到:历史的源远流长造就了泉州这座历史文明古城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这座古代远离中原的城市,能够在远离中原的纷飞战火,不断吸收和融合中原文化,从而形成特有的闽南文化。
但是在我的调查查阅中,却发现传统文化的光芒正在慢慢黯淡,许多传统文化有销声匿迹的危险,这其中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许是现代文化的冲击,又或许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足,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天传统文化会再焕发光芒,作为闽南人,我们有责任来弘扬家乡文化,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我相信这也是这份调查作业的初衷及目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家乡人来关心家乡的文化,让家乡文化走出泉州,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让更多家乡青年来热爱家乡文化并以保护家乡文化为己任,加入到保护泉州非物质文化的队伍中来。
第三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追忆传统文化 展望美好明天
一、大赛主旨: 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大学校园生活,为了我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挖掘大学生的亮点,材料系时间与对外联合部策划并组织了这次活动,同时锻炼同学们的上台能力,提升文化底蕴,宣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传统文化月的内含,共同促进校园发展。2参赛对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全体学生
3主办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学生会,赞助商名称。承办单位;材料系实践与对外联络部
活动口号;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追忆传统文化的记忆
比赛规则
每班推举一至两人作为参赛选手,各班选手在赛前进行抽签,选取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然后各选手根据所选主题自制PPT,比赛中参赛选手需在展示PPT的同时对其进行讲解(也可两人配合一人放映一人讲解),展示结束后,选手可表演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来获得更多分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昆曲,古琴艺术,蒙古长调,端午节,中国篆刻艺术,中国书法,中国剪纸,妈祖文化,京剧,中医,皮影戏,算盘文化,中国武术,婚礼风俗的发展,古代餐桌礼仪,评书文化。
活动流程:
(1)主持人上台介绍嘉宾评委活动介绍以及评分规则;(2)参赛选手按照赛前抽签顺序依次上场展示;
(3)比赛进行一半时进行观众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提问,回答正确者有小奖品,互动环节结束后中场休息;
(4)比赛完毕后节目表演;
(5)宣布各参赛选手的分数,后颁奖,后主持人致辞,活动结束。
注:活动前需要各位选手抽取上场顺序并且讲自己所制作的PPT拷入会场电脑统一的文件夹。
评分标准:(1)PPT内容紧扣自己所选主题以及其精彩程度 5分;
(2)表达流畅普通话标准且跟放映内容相贴切讲解精彩 3.5分;(3)服装整洁,仪表端庄 1.5分。
第四篇: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泉州花灯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征
——以福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为例 序言: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摘要: 泉州传统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名家辈出、绚丽精美、品种繁多,泉州花灯、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德化瓷工艺、永春纸织画、安溪蓝印花布等传统民间工艺集中体现了闽南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驰名海内外。以泉州重要民俗文化活动的泉州闹花灯为载体,泉州花灯艺术所体现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为海内外来宾所赞誉。
关键字: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民间美术,灯彩
一、历史概述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上,泉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代闽越土著文化和从海上传播而来的域外文化相溶,形成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至今存留的许多文化 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泉州花灯由中原传入,始于唐,盛于宋,传延至今。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载有“泉州花灯品种色色俱全,莲花灯、百花灯、琉璃灯„„”。明张岱的《桃庵梦记》夸泉州花灯“穷工极巧,造灯十架,凡两年成”、“十年不得坏”,明谢肇 的《五杂俎》中更有“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的记载,泉州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泉州花灯造型美观,技艺精湛,种类丰富,透光性好。泉州花灯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汲取了
泉州优秀的传统艺术和全国各地花灯艺术的长处,经历代花灯艺人的继承创新,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泉州当代花灯艺术。对泉州花灯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闽南文化的艺术特征,透析闽南文化的发展历程,因此,对它的探索研究是有意义的。
二、泉州花灯就其制作工艺分类
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一)彩扎灯。花灯艺人用纸捻将竹篾先绑扎成灯的骨架,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贴在骨架上,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彩扎灯。
(二)刻纸灯。这种灯的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花灯的所有图案全是自己设计,自己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此灯不用骨架,全是用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故叫刻纸灯,之后他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
(三)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璀璨夺目。
泉州花灯以她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
除了种类外,从外形上看,泉州花灯的品种也不少,大致可分为四大品种。
座灯安放在地上或是特制的架上,体形庞大、气势宏伟、灯光明亮,并常配有走马灯艺,大多属纸扎工艺,近年来则往往集声光、电动于一身,远观近看皆宜。
挂灯挂在雕梁画栋之下,也吊于树木之间,常见于灯会展示。这种灯体积相对较小,做工却特别精巧,色彩斑斓,图案优美。“料丝灯”、“针刺灯”便是其杰出代表作。
水灯古时泉州古城内有不少池塘沟河,将花灯安放在池塘沟河水面上,也成了元宵夜的温陵一景。这种灯一般都采用防水材料制成,突出灯光亮度和造型美观,以便倒映水中,波光粼粼。水面水下,交相辉映,如同神话中的水晶宫。这种灯大多也属彩扎工艺,“鲤鱼灯”、“水龙灯”是常见的灯。
拉提灯小孩在元宵夜提在手上的花灯,叫拉提灯。它们小巧玲珑,星星点点,大多是模仿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而制,如“玉兔灯”、“公鸡灯”等。
三、赏灯要看“型工色光意”
一盏上品花灯,蕴含着工艺、文化、科技和美学价值,能使观赏者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每年的灯会,如果大家不加留意,可能就会有“年年灯相似”的感觉。其实所谓“赏灯”,并非只图个热闹,那可就真会觉得每年的花灯没有多大新意,可要是大家在看花灯时多注意
一些细节,也许更能体会到元宵赏灯的乐趣。
型:花灯是视觉艺术品,型为直观印象。花灯造型是否美观,结构是否别致,比例是否合理,拟人拟物是否逼真,总体是否有创意,这些都极为重要,也是大多数人通常会注意到的。
工:花灯的工艺水平,这是花灯艺术的核心,也是鉴赏花灯的关键因素。哪种是纸扎灯、哪盏是刻纸灯、锡雕灯是怎么制作成的,细细分辨起来,也够大伙思考一阵的。花灯的手艺包含了骨架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糊裱装拼是否紧密结实,刀刻工艺是否精细,图案纹络是否流畅优美,书画插图是否技艺高超,灯体是否洁净通透等。同样款式的花灯,出自不同工艺师之手,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或巧夺天工之美,或粗鄙陋俗之嫌,由此足见工艺价值之分量。
色:花灯的“花”,相当大的成分是指各种颜色。这里涉及绸布着色技术、彩纸品种选择、主体颜色与陪衬颜色是否协调等。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欣赏的花灯自然不一,赏灯时亲朋好友在各色的光影中有所讨论,也不失为一件雅事。
光:古代花灯的光源用蜡烛、油灯,现代则采用各种颜色的灯泡、日光灯、激光灯、闪烁灯。因此,花灯的各种用料的透光性能就大有讲究了。有的部分需要明亮,有 闽南花灯习俗
四、结语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福建省泉州市的李珠琴、蔡炳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泉州花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花灯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它集绘画、书法、刀刻、糊裱、彩扎、锡雕于一身,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和纷繁夺目的色彩,及其五彩斑斓的灯光,构成绚丽多姿的艺术品,烘托节日喜庆氛围,令人赏心悦目。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268-275.[2]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3.[3]于广海.传统的回归与守护[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65.
第五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内容
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乡土乡情的教育;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及学者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进行技艺传授;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展演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戏曲进校园专场演出;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宣传册;组织开展非遗课外学习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图片巡回展
具体内容:现场展板展示80个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展板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使学生直观、全面了解温州非遗概况。
非遗学堂
具体内容:开设学生喜爱并易学的非遗手工技艺课程,如瓯窑、米塑、剪纸、彩扎、泥塑、脸谱彩绘等,由传承人现场教授,学生在亲自动手中,体验项目制作过程,初步掌握技艺。
手工技艺现场展示
具体内容:邀请我市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现场展示非遗技艺,使学生在观看中了解非遗技艺的精湛,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体会制作的不易。
木偶戏演出
具体内容:生动有趣的木偶戏广受学生的喜爱,在木偶戏表演中,学生可增加对传统戏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温州传统戏剧魅力。
非遗讲座
具体内容:邀请我市非遗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丰富生动的形式,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原本深奥的非遗知识简单明了,带领学生共同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观非遗馆(含贝螺馆)并体验
具体内容:非遗馆以丰富的展陈方式,展出我市150多项上千件非遗精品。参观时,由非遗馆讲解员全面介绍非遗项目,包括贝螺等,并参加“非遗学堂”体验课,体验瓯窑、米塑等非遗项目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