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通识课考古发现与研究
1.1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标准不包括
A 研究对象 B 研究方法 C 研究目的 D 研究年限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傅斯年B 李济 C 张忠培 D 梁思永
从1921年起,我国考古学已经经历了三代学者的交替×四代 甲骨文的文物发现是在
A 1899.0 B 1900.0 C 1901.0 D 1902.0 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取资料的×考古学 通过科学发掘 文物学 通过征集手段 1.2 下列按出现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 铜器 石器 铁器
B 石器 铜器 铁器
C 石器 铁器 铜器
D 铁器 铜器 石器
下列哪项属于遗迹的特点
A 可携带
B 不可移动
C 人为加工
D 完整性
科学考古学的诞生条件包括
A 地质学的发展
B 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
C 古物学的发展
D 历史学的发展
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 文物学不使用科学发掘的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 1.3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不包括
A 磨制石器出现
B 陶器出现
C 动植物的驯练与培养
D 合成金属材料
在石器时代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时代是
A 旧石器时代 新时期时代
B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C 新时期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
D 铜石并用时代 旧石器时代
从300万年前开始,直到一万年前,石器通过磨制方式制作,称为旧石器时代×打制 在青铜时代,青铜器主要被用来
A 装饰
B 祭祀
C 生产工具
D 建筑
从一万年前开始,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革命息息相关√ 2.1 考古学家不包括
A 学者
B 技工
C 后勤人员
D 领导者
考古学家的标准是 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较强的行政能力 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夏鼐
B 苏秉琦
C 严文明
D 王巍
中国的考古研究被称为“黄金时代”√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 生态建设
B 基础设施建设
C 农业用地
D 旧城区改造 2.2 下列行为对考古没有危害的是
A 文物的非法买卖
B 祖传文物的流通
C 鉴宝节目
D 走私
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
A 明确的地层信息
B 历史信息准确
C 科研价值低
D 科研价值高
继承和被赠予的文物都不能买卖× 下列哪种事物被划分为遗迹
A 房屋
B 生产工具
C 生活用品
D 礼仪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2.3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 唐朝陵墓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是
A 唐肃宗墓
B 武则天墓
C 唐太宗墓
D 唐玄宗墓
考古不仅是调查、研究,还有
A 欣赏
B 模拟
C 保护
D 传世
自然带来的文物破坏中,较为严重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西伯利亚
B 秦始皇兵马俑
C 三峡大坝
D 河西走廊 文物展厅需要自然光而非人工光× 2.4 考古学文化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 有特定空间分布区域
B 有特定时间范畴
C 具有特色文化特征
D 被特定的人群所认同
有的地区在农业和家畜业产生后还没有发明陶器,因此这一阶段不属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制造铁器,战国中叶得以普及,东汉时取代青铜器√ 下列关于青铜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硬度高
B 致密
C 不容易出沙眼
D 熔点高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体上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
A 早期智人阶段
B 能人和直立人阶段
C 晚期智人阶段
D 智能发展阶段
新时期时代的三大特征:磨制石器为主,发明陶器,农业家畜饲养业产生,人类从过去“掠夺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对于铜石并用时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红铜开始出现 B 陶器发展迅速 C 石器仍是主要工具 D 掌握一些铜的冶炼技术 2.5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两个不同点为
A 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不同
B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不同
C 研究类型与研究主体不同
D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不同
明十三陵定陵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 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人类学范畴×历史学 下列不属于历史考古学阶段的是
A 秦汉考古学
B 隋唐考古学
C 宋元考古学
D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中国的可查祖先位于
A 非洲
B 我国西北
C 我国西南
D 我国东南
2.6
目前考古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不包括
A 田野考古
B 史前考古
C 历史时期的考古
D 明清时期的考古
下列哪项不属于田野考古学
A 水上考古
B 水下考古
C 航空考古
D 地下考古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是
A 陶器是打制还是磨制石器
B 是否有人工种植的农业
C 人类是否住在水边
D 人类是否能够加工家畜肉类
标志着人类结束史前时代的遗存为文字、铁器与群居生活×文字金属(铜器)城 2.7 实验考古学以实验模拟的方式来判断有关古人行为的理论√ 民族考古学通过一些先进文明的民族的生活生产工具来研究× 郭沫若不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是由于
A 研究对象不正确
B 偏向研究文献资料
C 没有从事野外实地考古工作
D 他是历史学家
田野考古的工作方式包括
A 查阅 挖掘
B 调查 发掘 清理
C 调查 发掘 修复
D 研究 潜水 水下考古除了发掘水下遗址,打捞沉船与文物,还研究
A 海上交通
B 古代气候
C 岛屿条件
D 国际关系 2.8 科技考古主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文化遗存和相关自然遗存√ 在青铜中,为加强硬度,应该添加哪种元素的剂量
A 铅
B 铜
C 锡
D 铝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
A 秦始皇兵马俑
B 越王勾践剑
C 商纣王剑
D 越书
对古代人骨进行基因性检测属于下列哪种考古
A 航空考古
B 田野考古
C 科技考古
D 民族考古
航空考古学是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根据肉眼所得的遗迹分布来研究× 2.9 下列哪一项被认为是一类遗存对象而非一种遗存对象
A 宗教考古学
B 植物考古学
C 动物考古学
D 陶瓷考古学
植物的起源与栽培和动物的驯养的成因理论被称为
A 进化论
B 细胞学说
C 动能守恒
D 动力学研究
如果要寻找2000年前的遗址,应到何处找寻
A 山洞
B 山沟
C 码头
D 靠近水源的平原
环境考古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材料指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古代植物遗存× 2.10 聚落考古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 聚落中的人际关系
B 聚落中单独的器物
C 聚落中的贸易关系
D 聚落中的战争
北方岩画所采用的方式为
A 浮雕
B 刻制
C 涂绘
D 彩画
在古代,我国多偏好使用软玉;其他国家偏好使用硬玉√ 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偏好使用铜器
A 西部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始于新石器时代× 3.1 考古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经过考古学家修复后的状态√ 中国考古之父是
A 夏鼐
B 张忠培
C 李济
D 郭沫若
下列属于自然遗存的是
A 遗物
B 遗迹
C 遗痕
D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物
衡量考古的成绩,主要是看
A 发掘结果
B 发掘方法
C 发掘过程
D 发掘主体
3.2 人工遗存与自然遗存全都存在于
A 考古遗址
B 陵墓
C 考古环境
D 模拟实验
考古遗存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考古资料,具有研究价值,是由于
A 保存时间长
B 保存形态完好
C 经过官方鉴定
D 存在于特定环境中
考古学上所说的“透物见人”是指透过器物研究当时人类的情况,该情况不包括
A 器物本身的构成 B 当时的生产状况
C 家庭及社会关系
D 宗教信仰
遗痕是遗迹形成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对考古资料的保存就是保存遗迹和遗物× 3.3 在文物产生到被挖掘之前,它的有机物与无机物都会发生改变√ 下列那种现场可以保存的比较好
A 长期风化
B 经历自然灾害
C 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D 瞬间被破坏
庞贝古城是经过漫长的风吹雨淋而形成的破坏× 中国人考古经历了三个过程,依次为
A 单体 群体 整体
B 单体 整体 群体
C 整体 单体 群体
D 整体 群体 单体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力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泥石流
B 火山爆发
C 盗墓
D 海啸 3.4 软遗址在绝氧的环境中,如沼泽地,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下列哪项属于硬遗址
A 北京故宫
B 埃及金字塔
C 应县木塔
D 苏州园林
软遗址的保护比硬遗址要难,信息消失的更多√ 下列哪些不属于人为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生产
B 地震
C 盗墓
D 大型工程建设
考古学中文物的价值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历史价值
B 艺术价值
C 商业价值
D 科技价值 4.1 现在考古学更多的是运用拉网或地毯式调查√
试掘采用的方法是挖一条长方式的、四壁垂直的坑,考古上叫做探沟√ 地面调查往往是通过地面挖掘来完成的× 收集遗存的方法有三种,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A 田野调查法 试掘钻探法 航拍取样法
B 田野调查法 航拍取样法 探方发掘法
C 田野调查法 试掘钻探法 探方发掘法
D 试掘钻探法 航拍取样法 探方发掘法 古人的选址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哪项与选址无关
A 水源
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较早的选址在山脚处
D 集市贸易条件便利
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依次为
A 收集遗存 整理遗存 研究遗存
B 研究遗存 收集遗存 整理遗存
C 收集遗存 修复遗存 研究遗存
D 研究遗存 修复遗存 拍卖遗存 4.2 没有被人扰动过的土壤是生土,被人扰动过的是熟土√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按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方法是
A 探沟发掘
B 试掘发掘
C 田野发掘
D 探方发掘
探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A 主体 隔梁 关键柱B 承重墙 主体 底部 C 隔梁 主体 底部 D主体 底部 关键柱
试掘是地面调查的一种
简述钻探的优点: 能直接深入地下取样观察,直接准确地取得一定地点的文化堆积资料,比发掘省工,破坏性小,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较大面积的地下情况。探铲源于清末盗墓者所使用的工具,又名
A 西安铲
B 洛阳铲
C 平阳铲
D 阜阳铲 4.3 考古队的组成人员不包括
A 民工
B 考古队员
C 实验员
D 队长
盗墓者按照土层堆积原理挖掘,并没有破坏埋藏环境 下列对隔梁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出土 修边
B 承重 挖掘
C 承重 观察剖面
D 出土 承重
挖掘时要按不同颜色的土层清理√ 地面土层的堆积遵循一定的原理,即
A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上
B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下
C 交错堆积
D 年代越早,土层颜色越浅 4.4 记录包括三种,即
A 文字 口述 影像
B 口述 绘图 影像
C 口述 文字 绘图
D 文字 绘图 影像
关键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挖掘的√
探方日记只是记录每个探方的人员配置× 厚葬与薄葬转化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经济的兴衰
B 国外文明的影响
C 观念的转变
D 盗墓的猖獗
拍照整理文物的目的是
A 鉴定
B 留下影像资料
C 为之后的研究做准备
D 为了更好的修复 4.5 解释遗存的过程依次为
A 判断年代 遗存关系 透物见人
B 判断年代 透物见人 整理修复
C 透物见人 继续挖掘 整理资料
D 判断年代 遗存关系 修复整理
考古学中年代被划分为
A 绝对年代 非绝对年代
B 史前年代 史后年代
C 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
D 有文字年代 无文字年代
所有的文物上面都有文字×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A 碳十四测定法
B 铀系法
C 铝铍埋藏测年法
D 钾氩法
碳十四的测定条件是
A 无机物 范围五年
B 有机物 范围五万年
C 碳水化合物 范围五万年
D 蛋白质 范围八万年 考古的断代要靠文物出土的地层来判定√ 我国科学家将北京人的生存时间推进为
A 距今100万年
B 距今200万年
C 距今77万年
D 距今88万年 4.6
考古学中确定年代的方法为
A 地层学 类型学
B 地层学 元素学
C 类型学 年代学
D 地层学 年代学
树木年轮测年法的原理在于年轮,年轮的宽窄在于
A 树龄
B 气候条件
C 人工培植
D 树的种类
简述考古学的目的:
总结材料,使它们更具有系统性。
通过排序,建立实物资料的相对年代排序。
通过类型比较分析,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并为讨论社会关系作准备。器物风格(形状 纹饰)的变化常常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
地层学原理为:地层堆积是按照时间早晚,自上而下依次堆积形成的√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理论方法,也叫层位学√ 类型学主要对古文化遗存在结构、材料、功能、装饰方面的特征进行
A 断代
B 统筹
C 细化考量
D 归类排比 4.7
以器物来研究历史,这被称为
A 透人见物
B 以史为镜
C 以物论史
D 本末倒置
文物的特点为
A 鉴定真伪 贩卖 欣赏
B 鉴定真伪 断代 鉴赏
C 断代 鉴赏 保存
D 鉴定真伪 断代 修复
考古先前的一系列工作,如发掘、整理等,都是为复原历史服务的。√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 器物“豆”按年代变化的规律是
A 早期胖 晚期瘦
B 早期瘦 晚期胖
C 早期矮 晚期高
D 早期高 晚期矮
4.8
在一定时间范畴和空间分布内,有一定共同的器物特征,我们将这样的一群遗存称为考古学文化√
“透物见人”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种不属于它的方法
A 只研究文献
B 民族考古
C 模拟实验
D 宗教考古
类型学制造某个特定时空范畴,通过人们使用的器物来了解当时人类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包括
A 国家的地形与气候
B 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
C 心理因素
D 传统习俗
8000年前,“满天星斗”是指中国各地的文化是
A 频繁交流
B 尚未成型
C 开始萌芽
D 独立发展
简述中国六大器物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以最后一次发现文物的地点来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5.1 《宣和博古图》是宋徽宗敕纂,记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839件青铜器√ “西清三鉴”不包括
A 《西清古鉴》
B 《宁寿鉴古》
C 《西清续鉴》
D 《宁寿续鉴》
金石学是正经补史,史学意味浓厚,系统研究古物,在下列哪个朝代兴起
A 南宋
B 北宋
C 北齐
D 南唐
《先秦古器图碑》是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考古”二字最早出自于《考古图》,此时指的是
A 考证文物
B 考察历史
C 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
D 考证古人类生活
5.2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是出自谁的名言
A 墨索里尼
B 亚里士多德
C 丘吉尔
D 拿破仑
简述金石学的特点:1.带有文字的是其主要著录对象2.皇家参与收藏3.这些器物都是经过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 传世品的缺点在于
A 不能流通
B 无商业价值
C 无法修复
D 很难断代
西方国家有野外挖掘的传统,我国则以家族遗传为主√ 发掘品由于缺少堆积土层的情况,所以很难确定其年代× 中国金石学与西方古物学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缘于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信心
B 都出于对文物的热爱
C 都缘于人类对过去美好世界的向往
D 都出于对艺术摆设的好奇 5.3
美术史学家‘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是
A 常书鸿
B 王国维
C 罗振玉
D 王懿荣
1900年前后的三大发现,汉简、甲骨、敦煌,后来都成为显学√ 由王国维提出,用地下出土文物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为
A 二重证据法
B 二元法
C 对照法
D 文献法
三大发现只能成为考古发现,不能成为文物发现× 由刘鹗所写,第一本著录甲骨的出版书籍
A 老残游记
B 铁云藏龟
C 京华烟云
D 孽海花 5.4
五四运动把中国传统学科的治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解构,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式√
“甲骨四堂”之一,早期发掘殷墟的考古工作者是
A 罗振玉
B 董作宾
C 郭沫若
D 王国维
《史记》所书写历史的真实性被甲骨的发现而否定× 参与河南仰韶文化开发的学者是
A 丹斯基
B 桑志华
C 安特生
D 步达生
简述甲骨四堂的人物及作用: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甲骨文的刻字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刻在
A 猪骨 羊骨
B 牛肩胛骨 龟甲
C 猪骨 龟甲
D 贝壳 龟甲 5.5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年
A 3000年
B 5000年
C 6000年
D 9000年
安特生在论证彩陶发现时,深入()做调查
A 河套平原
B 陕西
C 安阳
D 河西走廊
瑞典考古学家参与了彩陶的发现√
我们在山西等地发现大量彩陶,通过断代认为
A 东方陶器早于西方
B 东方陶器晚于西方
C 中原陶器早于西南
D 中原陶器晚于西南
彩陶中的内彩盆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实用盆,不是礼器× 5.6
梁思永是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考古的科学手段的发展√ 日本用“考古”这两个字的时间要比中国晚×
1927年,中瑞签订了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第一个平等协定,结束了外国探险家随意进出中国“建功立业”的时代√
发掘安阳殷墟,是中国考古的摇篮,其意义不包括
A 标志我国现代化科技考古手段已经成熟
B 取得举世瞩目的发掘成果
C 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一套田野考古的方法体系
D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考古人才
周人破坏商王在安阳的大批陵墓,原因是
A 保护不当
B 战争
C 破坏政权象征,防止复辟
D 工程建设
1926年由()主持的山西夏阴村遗址发掘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
A 安特生
B 李济
C 梁思永
D 徐旭生 5.7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是用来形容考古作业方式的一句话,出自于
A 梁思永
B 梁思成 C 安特生
D 傅斯年
发掘殷墟的过程中,采取了()的方法
A 土质土色
B 人类学
C 类型学
D 民族学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所长是梁思永× 1936年,考古人员在一个定名为H127的坑中发现大量龟板√ 在殷墟不但发现了大量甲骨,还发现了
A 大规模陵墓
B 大量随葬品
C 商代的部分都城
D 生产工具 5.8 考古学家往往不是在山上的洞里工作,而是在平原的土里工作 × 安阳博物苑是世界文化遗产√
于1913年在北平创办,成为我国早期地质工作者摇篮的机构是
A 中国社科院
B 中央地质调查所
C 中央考古小组
D 中国科学院
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的考古学家是
A 裴文中
B 陈旭生
C 贾兰坡
D 梁思永 中国考古的启蒙者与中国考古学之父依次为
A 苏秉琦 李济
B 安特生 李济
C 李济 梁思永
D 裴文中 严文明 6.1 地质年代的等级单位被划分为
A 年、代、纪、世、期
B 天、月、年、纪、世
C 宙、代、纪、世、期
D 宙、时、代、世、纪
()一书暗示了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A 《进化论》
B 《天演论》
C 《物种起源》
D 《细胞论》
在非洲为揭开人类的神秘面纱而工作,有“考古、人类学第一家族”之称的是
A 路易斯家族
B 洛克家族
C 撒丁家族
D 利基家族
我们现在的环境气候,可以追溯到第三纪×
一万年前,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由寒冷干燥变得温暖湿润√ 6.2 路易斯·利基提出一项假说式的理论,影响深远,该理论是
A 人类由非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B 人类从亚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C 人类从欧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D 人类从美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利基族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代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在生物学意义上,进化相当于演化,指向好的方向变化× 第一代利基家族发现了
A 腊玛古猿
B 南猿
C 北京人
D 甲骨文
人类经历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直立人等阶段√ 7.1 成人有206块骨骼,骨骼之间用()连接起来
A 结缔组织
B 软骨
C 肌腱
D 关节和韧带
成人骨骼中,有6块听小骨属感官器,除此之外,躯干骨的数量最多× 体质人类学研究时不需要分年龄× 下列不是用以区分男女骨骼的部位是 A 下颚
B 盆骨
C 肩骨
D 牙齿 人类学的两个分支为
A 体质人类学 民俗人类学
B 宗教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C 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D 社会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7.2 世界普遍出现大型能聚集很多人口的城市,即城市革命,时间是
A 6000年前
B 5000年前
C 3000年前
D 1000年前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少与当时人口稀少有很大关系√ 人类第一次学会的合成材料是
A 石器
B 陶器
C 铜器
D 铁器
男女骨骼年龄的鉴别,通常的鉴定部位是
A 颅骨
B 尾骨
C 胸骨
D 盆骨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有两种,分别是人骨和工具√ 7.3 从南方古猿过渡到人类阶段,()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 能人
B 智人
C 古猿
D 路西
能人是最早()的人
A 直立行走
B 区分性别
C 使用工具
D 群居
古猿阶段大致在400万年前×
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的能力
A 有声语言
B 文字
C 劳动生产
D 使用工具 能人的脑容量比路西要高,更接近人类√ 7.4 未来人的三种理论中,不包括
A 未来人类有可能会死亡
B 未来人类体力会更发达
C 未来人将变成大头人
D 未来人和现在人差别不大
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一个非洲女性祖先后代的理论是
A 进化论
B 物种起源
C 夏娃理论
D 迁徙学说
人从起源开始面临的几种关系中,不包括
A 人与社会
B 人与自然
C 人与生态
D 人与环境
与“多地区起源”学说并列的学说是
A 多地区繁衍论
B 单一地区发展论
C 单一地区起源论
D 多地区迁徙论 黑猩猩的分化要晚于大猩猩的分化√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大红猩猩× 7.5 山顶洞人时期还未曾发现有钻孔、墓葬、用火等手段× 诸多体质人类学者认为,中国的人类起源于
A 非洲
B 欧洲
C 中国本身
D 印度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两种迁徙路线,包括北线与东线。现在占主流的东线学说,其路线是
A 由非洲经印度洋到东南亚到我国
B 由非洲到欧洲过西亚到我国
C 由非洲经大西洋到美洲
D 由非洲到北欧经俄罗斯到我国 时间比元谋人早,位于河北省阳原县的遗址为
A 殷墟
B 夏阴村
C 小长梁
D 周口店 8.1 关于农业的富裕采集文化理论,错误的是
A 美国考古学家索尔于50年代提出
B 农业发生在天然条件富饶的环境
C 农业发源于食物的减少
D 理想地区位于东南亚
当一个地区人口资源失衡时,代价最小的方式是向外移民√ 世界最早的稻谷发现在()。
A 湖南澧县彭头山
B 浙江余姚河姆渡
C 湖南玉蟾岩
D 山东泰安大汶口
关于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磨制的石器
B 群居部落的形成 C 畜牧业的产生
D 陶器的制作和使用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出现过倒退阶段√ 8.2 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是
A 出现了大量磨制石器
B 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变异稻
C 出现了酿造酒类的现象
D 标志进入了农业社会
推翻了中国古代农业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南方没有农业起源发展的事件是
A 跨湖桥遗址的人工变异稻发现
B 长三角地区农业发达的证明
C 湖南玉蟾岩最早稻谷的发现
D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
推动长三角水稻农业发展的动力是人口压力× 安徽贾湖遗址中酿造酒类的发现证明了
A 竞争宴飨现象推动了当地农业
B 当地文化当时已进入农业社会
C 人口压力增大推动了当地农业
D 自然资源减少推动了当地农业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 8.3 下列不属于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种类的选项是
A 地穴式建筑
B平地式建筑
C 泥土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上野猪图案的变化证明了当时已经有了驯养野猪的现象√ 环境因素是影响远古时期建筑样式的主要因素√ 人类最早的炊具诞生于以下哪种材料的使用时期
A 铁器
B 铜器
C 石器
D 陶器 下列现象标志这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是
A 农业的诞生
B 陶器的使用和制作
C 磨制石器的出现
D 畜牧业的出现 9.1 下列不属于新旧石器时代在物质上的区别是
A 农业生产工具
B 陶器
C 建筑
D 家畜、农作物
城市中轴线最早的考古发现是秦汉时期×
社会分工的出现最早是伴随着下列哪个现象出现的A 城市的出现
B 农业的出现
C 建筑的出现
D 人类开始定居
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间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的遗址是
A 半坡遗址
B 东山村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进入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结束√ 9.2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
A 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西向东
D 由东向西
中国古代瓷器最早出现于唐代×
下列不属于新石器时期制陶工艺的是
A 贴塑法
B 慢轮加工
C 快轮加工
D 石磨加工
考古学还未证实最早的犁耕农业时期犁的动力是来自人还是牛√ 中国古代的社会动荡与分裂主要是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 气候变化
B 人口压力
C 社会变革
D 外蛮入侵 9.3 文化区系划分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环境气候差异
B 物质文化特点
C 人类行为
D 地域差别
新石器时期考古主要划分了几大文化圈
A 4.0
B 5.0
C 6.0
D 7.0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哪个文化圈
A 北方文化圈
B 中原文化圈
C 东方文化圈
D 环太湖文化圈
中国古代各文化圈的文明发展都是持续不断进步的×
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 9.4 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人类的器物开始丰富
A 前期
B 早期
C 中期
D 晚期
下列哪个文化区域在当时制作彩陶的工艺发达
A 黄河上游
B 山东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期独立的文化圈还没有与其他文化交流的情况× 中国出现最早使用玉的文化史
A 贾湖文化
B 兴隆洼文化
C 大汶口文化
D 仰韶文化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 9.5 关于龙山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B 彩陶发展非常迅速
C 龙山遗址位于山东境内
D 玉器在平民中普遍使用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六七千年),考古界对该阶段使用了哪个文化名称作为概括
A 半坡文化
B 环太湖文化
C 龙山文化
D 仰韶文化
在中原文化圈(陕、晋、豫)的考古史中没有出现过缺环现象√ 铜器最早出现在人类结束新石器时代后的文明时期× 人类“礼制”的出现以后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时期是
A 仰韶文化时期
B 龙山文化时期
C 夏代
D 商代 9.6 客省庄二期文化出土了新的制陶工艺——夹砂陶,主要用于下列哪种器具的制作
A 炊器
B 食器
C 盛器
D 水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彩陶的制作和使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平等生活的分化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重要的象征√ 空心足的制陶工艺主要优点是
A 节省工艺材料
B 增大受热面积
C 增加容积
D 减少重量和体积 新石器时代中下列哪一个文化开始出现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
A 仰韶文化
B 龙山文化
C 大汶口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9.7 下列不属于良渚文化特点的是
A 玉器更加复杂
B 有礼器玉琮 璧
C 有金属的使用现象
D 有城市遗址
下列不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是
A 城市
B 阶级出现
C 金属使用
D 文字出现
良渚古城的发掘证实了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呈现一种东部玉器多、西部铜器多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红山文化特点的是
A 有自己的玉器文化
B 有泥塑雕像
C 有大型祭祀遗址
D 有城市遗址 9.8 考古学与历史的编写、修订是息息相关,相互渗透的√ 完整的中国史前历史《中国史前时代》的作者是
A 白寿彝
B 梁启超
C 苏秉琦
D 郭沫若
中国古代开始有规模的战争时期是
A 仰韶时期
B 龙山时期
C 夏代
D 周代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过程的是
A 列国
B 古国
C 方国
D 帝国
简述中国考古学的使命:
在世界考古发现中,东西方的文明都是连续性的文明× 10.1 商王的墓葬一般有四个墓道√
中国古代宫殿的主要建筑形式是
A 地穴式建筑
B 台基式建筑
C平底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下列关于妇好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保存较为完整 B 有甲骨文记载C 地面还未出现封土的结构 D 是商朝发掘最大的墓葬 商代国家的主要职能是祭祀和战争√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位于河南安阳 B 中国考古时间最长的遗址 C 商朝前期的都城 D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10.2 商代墓葬区还未发现陪葬品中有先前其他文化的器物× 墓葬中砖的使用和砖室墓的出现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A 商
B 春秋战国
C 汉
D 唐
历代皇帝都是去世前就先行修墓葬的× 先秦时期考古发现最大的墓葬是
A 妇好墓
B 秦景公墓
C 楚庄王墓
D 齐宣王墓 金缕玉衣等器具的出现在墓葬中的作用是
A 防止腐烂
B 彰显墓主身份
C 宗教形式
D 当时风俗习俗 10.3 下列哪个文明区域不是和其他三个选项一起开始城市革命的A 两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中国黄河流域
从哪个朝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开始有了贸易和经济功能
A 汉
B 唐
C 宋
D 元
如今中国教育界考古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城市的出现后,贵族和百姓是一起生活在城市里的× 中国城市的建立往往是根据以下哪个因素为中心的A 政治中心
B 文化中心
C 经济中心
D 自然资源元素 10.4 中国文明的发展一直是以哪种因素为中心进行发展的 A 经济
B 文化
C 政治
D 资源
以下世界文明中最具连续性的文明是
A 埃及文明
B 中华文明
C 两河流域文明
D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的经济形态一直是以哪种形式发展的 A 牧业形态
B 渔业形态
C 农业形态
D 贸易形态
中国各个区域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呈现一种连续性的文明方式× 黄河中心论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适应中国文明进程的√ 10.5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考古发掘时间最长的遗址
B 是世界文化遗产
C 其中商王墓大多保存完整
D 位于河南安阳
砖室墓穴取代土坑竖穴墓是从秦朝时期开始的× 从商朝开始的厚葬的习俗并不是一直延续发展的√ 商王墓一般有几个墓道
A 3.0
B 4.0
C 5.0
D 6.0 考古发掘的先秦时期的最大的墓葬是
A 秦景公墓
B 楚庄王墓
C 齐宣王墓
D 妇好墓 10.6 从哪个时期开始城市内开始取消宵禁开放夜市
A 东汉
B 隋
C 宋元
D 西汉
从哪个时期开始都城内开始有居民居住的现象
A 曹魏
B 唐
C 宋元
D 西周随着朝代的推延,墓葬与宫殿的位置越来越远√ 九经九纬的建筑布局是那个时代开始记载规划的 A 商
B 周 C 秦
D 汉
梁思成先生对北京老城墙的保护规划被采取了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11.1 秦始皇陵的设计者是
A 秦始皇
B 秦二世胡亥
C 赵高
D 李斯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中国考古成就的是
A 良渚文化
B 北京猿人
C 秦始皇陵兵马俑
D 殷墟
活人殉葬的现象始于
A 新时期时代晚期
B 殷商时期
C 春秋战国
D 秦汉时期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在考古学专业中称为遗址博物馆√ 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11.2 秦始皇陵兵马俑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数量大约为
A 6000.0
B 7000.0
C 8000.0
D 9000.0
关于不提倡挖掘秦始皇陵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事
A 破坏旅游业收入
B 研究水平欠缺
C 管理水平不足
D 保护手段、理念不够先进
秦始皇陵兵马俑对于考古、历史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兵马俑的生产形势都是模具式生产× 秦始皇陵的建筑的主要材料形式是
A 木料
B 砖石
C 土坑式
D 未考证
第二篇:尔雅通识课程考古发现与研究
1.1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标准不包括
A 研究对象 B 研究方法 C 研究目的 D 研究年限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傅斯年B 李济C 张忠培 D 梁思永
从1921年起,我国考古学已经经历了三代学者的交替×四代 甲骨文的文物发现是在
A 1899.0B 1900.0 C 1901.0 D 1902.0 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取资料的×考古学通过科学发掘文物学通过征集手段 1.2 下列按出现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 铜器石器铁器 B 石器铜器铁器
C 石器铁器铜器
D 铁器铜器石器 下列哪项属于遗迹的特点
A 可携带B 不可移动
C 人为加工
D 完整性 科学考古学的诞生条件包括
A 地质学的发展
B 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
C 古物学的发展
D 历史学的发展
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 文物学不使用科学发掘的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 1.3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不包括
A 磨制石器出现
B 陶器出现
C 动植物的驯练与培养 D 合成金属材料 在石器时代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时代是
A 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
B 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C 新时期时代铜石并用时代
D 铜石并用时代旧石器时代
从300万年前开始,直到一万年前,石器通过磨制方式制作,称为旧石器时代×打制 在青铜时代,青铜器主要被用来
A 装饰 B 祭祀
C 生产工具
D 建筑
从一万年前开始,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革命息息相关√ 2.1 考古学家不包括
A 学者
B 技工
C 后勤人员D 领导者
考古学家的标准是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较强的行政能力 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夏鼐
B 苏秉琦C 严文明
D 王巍 中国的考古研究被称为“黄金时代”√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 生态建设
B 基础设施建设
C 农业用地
D 旧城区改造 2.2 下列行为对考古没有危害的是
A 文物的非法买卖B 祖传文物的流通
C 鉴宝节目
D 走私 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
A 明确的地层信息
B 历史信息准确 C 科研价值低
D 科研价值高 继承和被赠予的文物都不能买卖× 下列哪种事物被划分为遗迹
A 房屋
B 生产工具
C 生活用品
D 礼仪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2.3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 唐朝陵墓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是
A 唐肃宗墓B 武则天墓
C 唐太宗墓
D 唐玄宗墓 考古不仅是调查、研究,还有
A 欣赏
B 模拟C 保护
D 传世
自然带来的文物破坏中,较为严重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西伯利亚
B 秦始皇兵马俑
C 三峡大坝 D 河西走廊 文物展厅需要自然光而非人工光× 2.4 考古学文化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 有特定空间分布区域
B 有特定时间范畴
C 具有特色文化特征 D 被特定的人群所认同
有的地区在农业和家畜业产生后还没有发明陶器,因此这一阶段不属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制造铁器,战国中叶得以普及,东汉时取代青铜器√ 下列关于青铜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硬度高
B 致密
C 不容易出沙眼 D 熔点高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体上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
A 早期智人阶段
B 能人和直立人阶段
C 晚期智人阶段
D 智能发展阶段
新时期时代的三大特征:磨制石器为主,发明陶器,农业家畜饲养业产生,人类从过去“掠夺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对于铜石并用时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红铜开始出现 B 陶器发展迅速 C 石器仍是主要工具 D 掌握一些铜的冶炼技术 2.5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两个不同点为
A 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不同
B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不同
C 研究类型与研究主体不同D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不同 明十三陵定陵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 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人类学范畴×历史学 下列不属于历史考古学阶段的是
A 秦汉考古学
B 隋唐考古学
C 宋元考古学D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中国的可查祖先位于
A 非洲
B 我国西北C 我国西南
D 我国东南 2.6 目前考古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不包括
A 田野考古
B 史前考古
C 历史时期的考古D 明清时期的考古 下列哪项不属于田野考古学
A 水上考古
B 水下考古
C 航空考古
D 地下考古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是
A 陶器是打制还是磨制石器B 是否有人工种植的农业
C 人类是否住在水边
D 人类是否能够加工家畜肉类
标志着人类结束史前时代的遗存为文字、铁器与群居生活×文字金属(铜器)城 2.7 实验考古学以实验模拟的方式来判断有关古人行为的理论√ 民族考古学通过一些先进文明的民族的生活生产工具来研究× 郭沫若不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是由于
A 研究对象不正确
B 偏向研究文献资料
C 没有从事野外实地考古工作
D 他是历史学家 田野考古的工作方式包括
A 查阅挖掘B 调查发掘清理
C 调查发掘修复
D 研究潜水 水下考古除了发掘水下遗址,打捞沉船与文物,还研究
A 海上交通
B 古代气候
C 岛屿条件
D 国际关系 2.8 科技考古主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文化遗存和相关自然遗存√ 在青铜中,为加强硬度,应该添加哪种元素的剂量
A 铅
B 铜 C 锡
D 铝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
A 秦始皇兵马俑B 越王勾践剑
C 商纣王剑
D 越书 对古代人骨进行基因性检测属于下列哪种考古
A 航空考古
B 田野考古C 科技考古
D 民族考古
航空考古学是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根据肉眼所得的遗迹分布来研究× 2.9 下列哪一项被认为是一类遗存对象而非一种遗存对象
A 宗教考古学
B 植物考古学
C 动物考古学
D 陶瓷考古学 植物的起源与栽培和动物的驯养的成因理论被称为
A 进化论
B 细胞学说
C 动能守恒D 动力学研究 如果要寻找2000年前的遗址,应到何处找寻
A 山洞
B 山沟
C 码头 D 靠近水源的平原 环境考古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材料指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古代植物遗存× 2.10 聚落考古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 聚落中的人际关系B 聚落中单独的器物
C 聚落中的贸易关系
D 聚落中的战争 北方岩画所采用的方式为
A 浮雕B 刻制
C 涂绘
D 彩画
在古代,我国多偏好使用软玉;其他国家偏好使用硬玉√ 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偏好使用铜器
A 西部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始于新石器时代× 3.1 考古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经过考古学家修复后的状态√ 中国考古之父是
A 夏鼐
B 张忠培C 李济
D 郭沫若 下列属于自然遗存的是
A 遗物
B 遗迹
C 遗痕 D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物 衡量考古的成绩,主要是看
A 发掘结果B 发掘方法
C 发掘过程
D 发掘主体 3.2 人工遗存与自然遗存全都存在于
A 考古遗址
B 陵墓
C 考古环境
D 模拟实验
考古遗存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考古资料,具有研究价值,是由于
A 保存时间长
B 保存形态完好
C 经过官方鉴定 D 存在于特定环境中 考古学上所说的“透物见人”是指透过器物研究当时人类的情况,该情况不包括 A 器物本身的构成 B 当时的生产状况
C 家庭及社会关系
D 宗教信仰 遗痕是遗迹形成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对考古资料的保存就是保存遗迹和遗物× 3.3 在文物产生到被挖掘之前,它的有机物与无机物都会发生改变√ 下列那种现场可以保存的比较好
A 长期风化
B 经历自然灾害
C 得到有关部门重视D 瞬间被破坏 庞贝古城是经过漫长的风吹雨淋而形成的破坏× 中国人考古经历了三个过程,依次为
A 单体群体整体B 单体整体群体
C 整体单体群体
D 整体群体单体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力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泥石流
B 火山爆发C 盗墓
D 海啸 3.4 软遗址在绝氧的环境中,如沼泽地,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下列哪项属于硬遗址
A 北京故宫 B 埃及金字塔
C 应县木塔
D 苏州园林 软遗址的保护比硬遗址要难,信息消失的更多√ 下列哪些不属于人为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生产B 地震
C 盗墓
D 大型工程建设 考古学中文物的价值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历史价值
B 艺术价值C 商业价值
D 科技价值 4.1 现在考古学更多的是运用拉网或地毯式调查√
试掘采用的方法是挖一条长方式的、四壁垂直的坑,考古上叫做探沟√ 地面调查往往是通过地面挖掘来完成的× 收集遗存的方法有三种,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A 田野调查法试掘钻探法航拍取样法
B 田野调查法航拍取样法探方发掘法 C 田野调查法试掘钻探法探方发掘法
D 试掘钻探法航拍取样法探方发掘法 古人的选址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哪项与选址无关
A 水源
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较早的选址在山脚处 D 集市贸易条件便利 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依次为
A 收集遗存整理遗存研究遗存
B 研究遗存收集遗存整理遗存
C 收集遗存修复遗存研究遗存
D 研究遗存修复遗存拍卖遗存 4.2 没有被人扰动过的土壤是生土,被人扰动过的是熟土√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按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方法是
A 探沟发掘
B 试掘发掘
C 田野发掘D 探方发掘 探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A 主体隔梁关键柱B 承重墙主体底部 C 隔梁主体底部 D主体底部关键柱 试掘是地面调查的一种
简述钻探的优点:能直接深入地下取样观察,直接准确地取得一定地点的文化堆积资料,比发掘省工,破坏性小,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较大面积的地下情况。探铲源于清末盗墓者所使用的工具,又名
A 西安铲B 洛阳铲
C 平阳铲
D 阜阳铲 4.3 考古队的组成人员不包括
A 民工
B 考古队员C 实验员
D 队长 盗墓者按照土层堆积原理挖掘,并没有破坏埋藏环境 下列对隔梁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出土修边
B 承重挖掘
C 承重观察剖面D 出土承重 挖掘时要按不同颜色的土层清理√ 地面土层的堆积遵循一定的原理,即
A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上B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下
C 交错堆积
D 年代越早,土层颜色越浅 4.4 记录包括三种,即
A 文字口述影像
B 口述绘图影像
C 口述文字绘图D 文字绘图影像 关键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挖掘的√
探方日记只是记录每个探方的人员配置× 厚葬与薄葬转化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经济的兴衰B 国外文明的影响
C 观念的转变
D 盗墓的猖獗 拍照整理文物的目的是
A 鉴定
B 留下影像资料 C 为之后的研究做准备
D 为了更好的修复 4.5 解释遗存的过程依次为
A 判断年代遗存关系透物见人
B 判断年代透物见人整理修复
C 透物见人继续挖掘整理资料
D 判断年代遗存关系修复整理 考古学中年代被划分为
A 绝对年代非绝对年代
B 史前年代史后年代 C 绝对年代相对年代
D 有文字年代无文字年代 所有的文物上面都有文字×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A 碳十四测定法
B 铀系法
C 铝铍埋藏测年法D 钾氩法 碳十四的测定条件是
A 无机物范围五年B 有机物范围五万年
C 碳水化合物范围五万年
D 蛋白质范围八万年 考古的断代要靠文物出土的地层来判定√ 我国科学家将北京人的生存时间推进为
A 距今100万年
B 距今200万年C 距今77万年
D 距今88万年 4.6 考古学中确定年代的方法为
A 地层学类型学
B 地层学元素学
C 类型学年代学
D 地层学年代学
树木年轮测年法的原理在于年轮,年轮的宽窄在于
A 树龄B 气候条件
C 人工培植
D 树的种类 简述考古学的目的:
总结材料,使它们更具有系统性。
通过排序,建立实物资料的相对年代排序。
通过类型比较分析,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并为讨论社会关系作准备。器物风格(形状纹饰)的变化常常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
地层学原理为:地层堆积是按照时间早晚,自上而下依次堆积形成的√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理论方法,也叫层位学√ 类型学主要对古文化遗存在结构、材料、功能、装饰方面的特征进行
A 断代
B 统筹
C 细化考量D 归类排比 4.7 以器物来研究历史,这被称为
A 透人见物
B 以史为镜 C 以物论史
D 本末倒置 文物的特点为
A 鉴定真伪贩卖欣赏B 鉴定真伪断代鉴赏
C 断代鉴赏保存
D 鉴定真伪断代修复
考古先前的一系列工作,如发掘、整理等,都是为复原历史服务的。√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 器物“豆”按年代变化的规律是
A 早期胖晚期瘦
B 早期瘦晚期胖 C 早期矮晚期高
D 早期高晚期矮 4.8 在一定时间范畴和空间分布内,有一定共同的器物特征,我们将这样的一群遗存称为考古学文化√
“透物见人”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种不属于它的方法
A 只研究文献
B 民族考古
C 模拟实验
D 宗教考古 类型学制造某个特定时空范畴,通过人们使用的器物来了解当时人类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包括
A 国家的地形与气候
B 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
C 心理因素
D 传统习俗 8000年前,“满天星斗”是指中国各地的文化是
A 频繁交流
B 尚未成型
C 开始萌芽D 独立发展
简述中国六大器物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以最后一次发现文物的地点来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5.1 《宣和博古图》是宋徽宗敕纂,记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839件青铜器√ “西清三鉴”不包括
A 《西清古鉴》
B 《宁寿鉴古》
C 《西清续鉴》 D 《宁寿续鉴》 金石学是正经补史,史学意味浓厚,系统研究古物,在下列哪个朝代兴起 A 南宋B 北宋
C 北齐
D 南唐
《先秦古器图碑》是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考古”二字最早出自于《考古图》,此时指的是
A 考证文物
B 考察历史C 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
D 考证古人类生活 5.2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是出自谁的名言
A 墨索里尼
B 亚里士多德
C 丘吉尔D 拿破仑 简述金石学的特点:1.带有文字的是其主要著录对象2.皇家参与收藏3.这些器物都是经过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 传世品的缺点在于
A 不能流通
B 无商业价值
C 无法修复D 很难断代 西方国家有野外挖掘的传统,我国则以家族遗传为主√ 发掘品由于缺少堆积土层的情况,所以很难确定其年代× 中国金石学与西方古物学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缘于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信心
B 都出于对文物的热爱
C 都缘于人类对过去美好世界的向往
D 都出于对艺术摆设的好奇 5.3 美术史学家‘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是
A 常书鸿
B 王国维
C 罗振玉
D 王懿荣
1900年前后的三大发现,汉简、甲骨、敦煌,后来都成为显学√ 由王国维提出,用地下出土文物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为 A 二重证据法
B 二元法
C 对照法
D 文献法 三大发现只能成为考古发现,不能成为文物发现× 由刘鹗所写,第一本著录甲骨的出版书籍
A 老残游记B 铁云藏龟
C 京华烟云
D 孽海花 5.4 五四运动把中国传统学科的治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解构,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式√ “甲骨四堂”之一,早期发掘殷墟的考古工作者是
A 罗振玉B 董作宾
C 郭沫若
D 王国维 《史记》所书写历史的真实性被甲骨的发现而否定× 参与河南仰韶文化开发的学者是
A 丹斯基
B 桑志华C 安特生
D 步达生
简述甲骨四堂的人物及作用: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甲骨文的刻字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刻在
A 猪骨羊骨B 牛肩胛骨龟甲
C 猪骨龟甲
D 贝壳龟甲 5.5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年
A 3000年
B 5000年C 6000年
D 9000年 安特生在论证彩陶发现时,深入()做调查
A 河套平原
B 陕西
C 安阳D 河西走廊 瑞典考古学家参与了彩陶的发现√
我们在山西等地发现大量彩陶,通过断代认为 A 东方陶器早于西方
B 东方陶器晚于西方
C 中原陶器早于西南
D 中原陶器晚于西南
彩陶中的内彩盆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实用盆,不是礼器× 5.6 梁思永是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考古的科学手段的发展√ 日本用“考古”这两个字的时间要比中国晚×
1927年,中瑞签订了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第一个平等协定,结束了外国探险家随意进出中国“建功立业”的时代√
发掘安阳殷墟,是中国考古的摇篮,其意义不包括 A 标志我国现代化科技考古手段已经成熟
B 取得举世瞩目的发掘成果
C 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一套田野考古的方法体系
D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考古人才
周人破坏商王在安阳的大批陵墓,原因是
A 保护不当
B 战争C 破坏政权象征,防止复辟
D 工程建设
1926年由()主持的山西夏阴村遗址发掘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
A 安特生B 李济
C 梁思永
D 徐旭生 5.7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是用来形容考古作业方式的一句话,出自于 A 梁思永
B 梁思成 C 安特生D 傅斯年 发掘殷墟的过程中,采取了()的方法
A 土质土色
B 人类学
C 类型学
D 民族学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所长是梁思永× 1936年,考古人员在一个定名为H127的坑中发现大量龟板√ 在殷墟不但发现了大量甲骨,还发现了
A 大规模陵墓
B 大量随葬品C 商代的部分都城
D 生产工具 5.8 考古学家往往不是在山上的洞里工作,而是在平原的土里工作× 安阳博物苑是世界文化遗产√
于1913年在北平创办,成为我国早期地质工作者摇篮的机构是
A 中国社科院B 中央地质调查所
C 中央考古小组
D 中国科学院 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的考古学家是
A 裴文中
B 陈旭生
C 贾兰坡
D 梁思永 中国考古的启蒙者与中国考古学之父依次为
A 苏秉琦李济B 安特生李济
C 李济梁思永
D 裴文中严文明 6.1 地质年代的等级单位被划分为 A 年、代、纪、世、期
B 天、月、年、纪、世 C 宙、代、纪、世、期
D 宙、时、代、世、纪
()一书暗示了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A 《进化论》
B 《天演论》 C 《物种起源》
D 《细胞论》
在非洲为揭开人类的神秘面纱而工作,有“考古、人类学第一家族”之称的是 A 路易斯家族
B 洛克家族
C 撒丁家族D 利基家族 我们现在的环境气候,可以追溯到第三纪×
一万年前,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由寒冷干燥变得温暖湿润√ 6.2 路易斯·利基提出一项假说式的理论,影响深远,该理论是 A 人类由非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B 人类从亚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C 人类从欧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D 人类从美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利基族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代 A 二B 三
C 四
D 五
在生物学意义上,进化相当于演化,指向好的方向变化× 第一代利基家族发现了
A 腊玛古猿 B 南猿
C 北京人
D 甲骨文
人类经历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直立人等阶段√ 7.1 成人有206块骨骼,骨骼之间用()连接起来 A 结缔组织
B 软骨
C 肌腱D 关节和韧带
成人骨骼中,有6块听小骨属感官器,除此之外,躯干骨的数量最多× 体质人类学研究时不需要分年龄× 下列不是用以区分男女骨骼的部位是 A 下颚
B 盆骨
C 肩骨D 牙齿 人类学的两个分支为
A 体质人类学民俗人类学
B 宗教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C 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D 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7.2 世界普遍出现大型能聚集很多人口的城市,即城市革命,时间是 A 6000年前B 5000年前
C 3000年前
D 1000年前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少与当时人口稀少有很大关系√ 人类第一次学会的合成材料是
A 石器B 陶器
C 铜器
D 铁器 男女骨骼年龄的鉴别,通常的鉴定部位是 A 颅骨B 尾骨
C 胸骨
D 盆骨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有两种,分别是人骨和工具√ 7.3 从南方古猿过渡到人类阶段,()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 能人
B 智人
C 古猿 D 路西 能人是最早()的人
A 直立行走
B 区分性别C 使用工具
D 群居 古猿阶段大致在400万年前×
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的能力 A 有声语言
B 文字
C 劳动生产
D 使用工具 能人的脑容量比路西要高,更接近人类√ 7.4 未来人的三种理论中,不包括
A 未来人类有可能会死亡B 未来人类体力会更发达
C 未来人将变成大头人
D 未来人和现在人差别不大
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一个非洲女性祖先后代的理论是 A 进化论
B 物种起源C 夏娃理论
D 迁徙学说 人从起源开始面临的几种关系中,不包括
A 人与社会
B 人与自然 C 人与生态
D 人与环境 与“多地区起源”学说并列的学说是
A 多地区繁衍论
B 单一地区发展论C 单一地区起源论
D 多地区迁徙论 黑猩猩的分化要晚于大猩猩的分化√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大红猩猩× 7.5 山顶洞人时期还未曾发现有钻孔、墓葬、用火等手段× 诸多体质人类学者认为,中国的人类起源于 A 非洲
B 欧洲 C 中国本身
D 印度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两种迁徙路线,包括北线与东线。现在占主流的东线学说,其路线是 A 由非洲经印度洋到东南亚到我国
B 由非洲到欧洲过西亚到我国
C 由非洲经大西洋到美洲
D 由非洲到北欧经俄罗斯到我国 时间比元谋人早,位于河北省阳原县的遗址为 A 殷墟
B 夏阴村C 小长梁
D 周口店 8.1 关于农业的富裕采集文化理论,错误的是
A 美国考古学家索尔于50年代提出
B 农业发生在天然条件富饶的环境
C 农业发源于食物的减少
D 理想地区位于东南亚
当一个地区人口资源失衡时,代价最小的方式是向外移民√ 世界最早的稻谷发现在()。
A 湖南澧县彭头山
B 浙江余姚河姆渡 C 湖南玉蟾岩
D 山东泰安大汶口
关于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磨制的石器 B 群居部落的形成C 畜牧业的产生
D 陶器的制作和使用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出现过倒退阶段√ 8.2 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是
A 出现了大量磨制石器B 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变异稻
C 出现了酿造酒类的现象
D 标志进入了农业社会
推翻了中国古代农业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南方没有农业起源发展的事件是 A 跨湖桥遗址的人工变异稻发现
B 长三角地区农业发达的证明
C 湖南玉蟾岩最早稻谷的发现D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 推动长三角水稻农业发展的动力是人口压力× 安徽贾湖遗址中酿造酒类的发现证明了
A 竞争宴飨现象推动了当地农业
B 当地文化当时已进入农业社会
C 人口压力增大推动了当地农业
D 自然资源减少推动了当地农业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 8.3 下列不属于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种类的选项是
A 地穴式建筑
B平地式建筑C 泥土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上野猪图案的变化证明了当时已经有了驯养野猪的现象√ 环境因素是影响远古时期建筑样式的主要因素√ 人类最早的炊具诞生于以下哪种材料的使用时期 A 铁器
B 铜器
C 石器D 陶器 下列现象标志这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是
A 农业的诞生B 陶器的使用和制作
C 磨制石器的出现
D 畜牧业的出现 9.1 下列不属于新旧石器时代在物质上的区别是
A 农业生产工具
B 陶器C 建筑
D 家畜、农作物 城市中轴线最早的考古发现是秦汉时期×
社会分工的出现最早是伴随着下列哪个现象出现的
A 城市的出现
B 农业的出现
C 建筑的出现
D 人类开始定居 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间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的遗址是
A 半坡遗址B 东山村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进入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结束√ 9.2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
A 由南向北B 由北向南
C 由西向东
D 由东向西 中国古代瓷器最早出现于唐代× 下列不属于新石器时期制陶工艺的是
A 贴塑法
B 慢轮加工
C 快轮加工D 石磨加工
考古学还未证实最早的犁耕农业时期犁的动力是来自人还是牛√ 中国古代的社会动荡与分裂主要是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 气候变化
B 人口压力
C 社会变革
D 外蛮入侵 9.3 文化区系划分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环境气候差异
B 物质文化特点
C 人类行为D 地域差别 新石器时期考古主要划分了几大文化圈 A 4.0
B 5.0
C 6.0
D 7.0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哪个文化圈 A 北方文化圈B 中原文化圈
C 东方文化圈
D 环太湖文化圈 中国古代各文化圈的文明发展都是持续不断进步的×
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 9.4 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人类的器物开始丰富 A 前期
B 早期C 中期
D 晚期
下列哪个文化区域在当时制作彩陶的工艺发达
A 黄河上游
B 山东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期独立的文化圈还没有与其他文化交流的情况× 中国出现最早使用玉的文化史
A 贾湖文化B 兴隆洼文化
C 大汶口文化
D 仰韶文化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 9.5 关于龙山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B 彩陶发展非常迅速
C 龙山遗址位于山东境内
D 玉器在平民中普遍使用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六七千年),考古界对该阶段使用了哪个文化名称作为概括 A 半坡文化
B 环太湖文化
C 龙山文化D 仰韶文化
在中原文化圈(陕、晋、豫)的考古史中没有出现过缺环现象√ 铜器最早出现在人类结束新石器时代后的文明时期× 人类“礼制”的出现以后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时期是
A 仰韶文化时期 B 龙山文化时期
C 夏代
D 商代 9.6 客省庄二期文化出土了新的制陶工艺——夹砂陶,主要用于下列哪种器具的制作 A 炊器
B 食器
C 盛器
D 水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彩陶的制作和使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平等生活的分化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重要的象征√ 空心足的制陶工艺主要优点是
A 节省工艺材料B 增大受热面积
C 增加容积
D 减少重量和体积 新石器时代中下列哪一个文化开始出现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 A 仰韶文化
B 龙山文化C 大汶口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9.7 下列不属于良渚文化特点的是
A 玉器更加复杂
B 有礼器玉琮璧C 有金属的使用现象
D 有城市遗址 下列不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是
A 城市 B 阶级出现
C 金属使用
D 文字出现 良渚古城的发掘证实了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呈现一种东部玉器多、西部铜器多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红山文化特点的是
A 有自己的玉器文化
B 有泥塑雕像
C 有大型祭祀遗址D 有城市遗址 9.8 考古学与历史的编写、修订是息息相关,相互渗透的√ 完整的中国史前历史《中国史前时代》的作者是 A 白寿彝
B 梁启超 C 苏秉琦
D 郭沫若 中国古代开始有规模的战争时期是
A 仰韶时期B 龙山时期
C 夏代
D 周代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过程的是 A 列国
B 古国
C 方国
D 帝国 简述中国考古学的使命:
在世界考古发现中,东西方的文明都是连续性的文明× 10.1 商王的墓葬一般有四个墓道√ 中国古代宫殿的主要建筑形式是
A 地穴式建筑B 台基式建筑
C平底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下列关于妇好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保存较为完整 B 有甲骨文记载C 地面还未出现封土的结构D 是商朝发掘最大的墓葬 商代国家的主要职能是祭祀和战争√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位于河南安阳 B 中国考古时间最长的遗址C 商朝前期的都城 D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10.2 商代墓葬区还未发现陪葬品中有先前其他文化的器物× 墓葬中砖的使用和砖室墓的出现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A 商
B 春秋战国C 汉
D 唐
历代皇帝都是去世前就先行修墓葬的× 先秦时期考古发现最大的墓葬是
A 妇好墓B 秦景公墓
C 楚庄王墓
D 齐宣王墓 金缕玉衣等器具的出现在墓葬中的作用是
A 防止腐烂
B 彰显墓主身份
C 宗教形式
D 当时风俗习俗 10.3 下列哪个文明区域不是和其他三个选项一起开始城市革命的
A 两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中国黄河流域 从哪个朝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开始有了贸易和经济功能 A 汉B 唐
C 宋
D 元
如今中国教育界考古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城市的出现后,贵族和百姓是一起生活在城市里的× 中国城市的建立往往是根据以下哪个因素为中心的
A 政治中心B 文化中心
C 经济中心
D 自然资源元素 10.4 中国文明的发展一直是以哪种因素为中心进行发展的 A 经济
B 文化
C 政治D 资源 以下世界文明中最具连续性的文明是
A 埃及文明B 中华文明
C 两河流域文明
D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的经济形态一直是以哪种形式发展的 A 牧业形态
B 渔业形态C 农业形态
D 贸易形态
中国各个区域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呈现一种连续性的文明方式× 黄河中心论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适应中国文明进程的√ 10.5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考古发掘时间最长的遗址
B 是世界文化遗产 C 其中商王墓大多保存完整
D 位于河南安阳 砖室墓穴取代土坑竖穴墓是从秦朝时期开始的× 从商朝开始的厚葬的习俗并不是一直延续发展的√ 商王墓一般有几个墓道
A 3.0 B 4.0
C 5.0
D 6.0 考古发掘的先秦时期的最大的墓葬是
A 秦景公墓
B 楚庄王墓
C 齐宣王墓
D 妇好墓 10.6 从哪个时期开始城市内开始取消宵禁开放夜市 A 东汉
B 隋C 宋元
D 西汉
从哪个时期开始都城内开始有居民居住的现象 A 曹魏
B 唐
C 宋元
D 西周
随着朝代的推延,墓葬与宫殿的位置越来越远√ 九经九纬的建筑布局是那个时代开始记载规划的 A 商B 周C 秦
D 汉
梁思成先生对北京老城墙的保护规划被采取了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11.1 秦始皇陵的设计者是
A 秦始皇
B 秦二世胡亥
C 赵高 D 李斯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中国考古成就的是 A 良渚文化
B 北京猿人C 秦始皇陵兵马俑D 殷墟 活人殉葬的现象始于
A 新时期时代晚期B 殷商时期C 春秋战国
D 秦汉时期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在考古学专业中称为遗址博物馆√ 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11.2 秦始皇陵兵马俑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数量大约为 A 6000.0
B 7000.0
C 8000.0
D 9000.0
关于不提倡挖掘秦始皇陵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事
A 破坏旅游业收入
B 研究水平欠缺
C 管理水平不足
D 保护手段、理念不够先进 秦始皇陵兵马俑对于考古、历史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兵马俑的生产形势都是模具式生产× 秦始皇陵的建筑的主要材料形式是
A 木料
B 砖石
C 土坑式 D 未考证 下列哪项属于遗迹的特点:不可移动 甲骨文的文物发现是在:1899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标准不包括:研究年限 科学考古学的诞生条件包括:地质学的发展
下列按时间出现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石器 铜器 铁器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是:张忠培 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取资料的:否
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是 文物学不使用科学发掘的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是 从1921年起,我国考古学已经经历了三代学者的交替:否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生态建设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不包括:合成金属材料 在青铜器时代,青铜器主要被用来:祭祀
从一万年前开始,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革命息息相关:是 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否 考古不仅是调查、研究,还有:保护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严文明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生态建设
在石器时代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文物展厅需要自然光而非人工光:否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是 下列行为对考古没有危害是:祖传文物的流通 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科研价值低 我国的可查祖先位于:我国西南 考古学家不包括:领导者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严文明 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人类学范畴:否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两个不同点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不同
郭沫若不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是由于:没有从事野外实地考古工作 目前考古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不包括:明清时期的考古 唐朝陵墓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中可能是:武则天墓 下列哪项不属于田野考古学:水上考古
明十三陵定陵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是
民族考古学通过一些先进文明的民族的生活生产工具来研究:否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是:是否有人工种植的农业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越王勾践剑
如果要寻找2000年前的遗址,应到何处找寻:靠近水源的平原 下列哪一项被认为是一类遗存对象而非一种遗存对象:宗教考古学 田野考古的工作方式包括:调查 发掘 清理
在青铜中,为加强硬度,应该添加哪种元素的剂量:锡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是
环境考古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是
科技考古主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文化遗存和相关自然遗存:是 衡量考古的成绩,主要是看:发掘方法 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偏好使用铜器:西部 下列属于自然遗存的是:与人活动相关的自然物
植物的超源与栽培和动物驯养的成因理论被称为:动力学研究
航空考古学是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根据肉眼所得的遗迹分布来研究:否 考古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是
考古遗迹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考古资料,具有研究价值,是由于:存在于特定环境中 中国考古之父是:李济
在古代,我国多偏好使用软玉;其他国家偏好使用硬玉:是 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经过考古学家修复后的状态:是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始于新石器时代:否
中国人考古经历了三个过程,依次为:单体 整体 群体 人工遗存与自然遗存全都存在于:考古遗迹
古人的选址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哪项与选址无关:集市贸易条件便利 下列哪些不属于人为作用对文物破坏:地震 地面调查往往是通过地面挖掘来完成的:否
在文物产生到被挖掘之前,它的有机物与无机物都会发生改变:是
试掘采用的方法是挖一条长方式的、四壁垂直的坑,考古上叫做探沟:是 遗痕是遗迹形成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否
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依次为:收集遗存 整理遗存 研究遗存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力作用对文物的破坏:盗墓 下列对隔梁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出土 修边 探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主体 隔梁 关键柱
收集遗存的方法有三种,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田野调查法 试掘钻探法 探方发掘法 没有被人扰动的土壤是生土,被人扰动过的是熟土:是 试掘是地面调查的一种:否
软遗址的保护比硬遗址要难,信息消失的更多:是 碳十四的测定条件是:有机物 范围五万年
把发掘区化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按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方法是:探方发掘 考古队的组成人员不包括:实验员
地面土层的堆积遵循一定原理,即: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下 关键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挖掘的:是 挖掘时要按不同颜色的土层清理:是
盗墓者按照土层堆积原理挖掘,并没有破坏埋藏环境:否 现在考古学更多的是运用拉网或地毯式调查:是 记录包括三种,即:文字、绘图、影像
厚葬与薄葬转化的原因不包括:国外文明的影响
树木年轮测年法的原理在于年轮,年轮的宽窄在于:气候条件 考古学中年代被划分为: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 拍照整理文物的目的是:为之后的研究做准备 所有的文物上面都有文字:否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理论方法,也叫层位学:是 器物风格(形状 纹饰)的变化常常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否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否 文物的特点为:鉴定真伪 断代 鉴赏
考古学中确定年代的方法为:地层学 类型学
金石学是正经补史,史学意味浓厚,系统研究古物,在下列:北宋朝兴起 我国科学家将北京人的生存时间推进为:距今77万年 解释遗存的过程依次为:判断年代 遗存关系 透物见人 以器物来研究历史,这被称为:以物论史
地层学原理为:地层堆积是按照时间早晚,自上而下依次堆积形成的:否 考古学的断代要靠文物出土的地层来判定:是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否 “考古”二字最早出自于《考古图》,此时指的是: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 “透物见人”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只研究文献不属于它的方法 传世品的缺点在于:很难断代 8000年前,“满天星斗”是指中国各地的文化是:独立发展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是出自:拿破仑的名言 《先秦古器图碑》是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否 西方国家有野外挖掘的传统,我国则以家族遗传为主:是 发掘品由于缺少堆积土层的情况,所以很难确定其年代:否 参与河南仰韶文化开发的学者是:安特生
我们在山西等地发现大量彩陶,通过断代认为:东方彩陶早于西方
由王国维提出,用地下出土文物与 传统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为:二重证据法 被称为“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美术史学家是:常书鸿
《宣和博古图》是宋徽宗敕纂,记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839件青铜器:是 《史记》所书写历史的真实性被甲骨的发现而否定:否
五四运动把中国传统学科的治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解构,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式:是
三大发现只能成为考古发现,不能成为文物发现:否
第三篇:2015尔雅通识课考古发现与探索考试答案
1.彩陶在距今大约多少年开始消失b A、6000年 B、5000年 C、4000年 D、2000年
2.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c A、生产工具 B、武器 C、墓葬 D、礼仪用具
3.自然带来的文物破坏中,较为严重的是下列哪个地区d A、西伯利亚 B、秦始皇兵马俑 C、三峡大坝 D、河西走廊
4.墓葬里面的自来石需要用什么来打开d A、直接推 B、石头撞击 C、沙土挤压 D、拐钉钥匙
5.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起源于哪一年b A、1900.0 B、1921.0 C、1935.0 D、1947.0 6.带彩陶的文化称为()。c A、河姆渡文化 B、龙山文化 C、仰韶文化 D、良渚文化
7.计量地球历史的等级单位不包括()c A、宙 B、代 C、光年 D、世
8.下列哪个人物曾提出薄葬制度b A、商汤 B、曹操 C、秦始皇 D、李世明
9.秦始皇的兵马俑是谁设计的a A、李斯 B、商鞅 C、赵高 D、嬴政
10.陶寺遗址在哪个省份c A、山东 B、河南 C、山西 D、陕西
11.良渚文化遗址群里共有多少遗址b A、121.0 B、136.0 C、155.0 D、167.0 12.下列哪项属于叠压关系c A、井 B、地窖
C、早期在下面,晚期在上面自然形成的底层 D、房基
13.农业起源于竞争宴享理论是哪国科学家提出来的c A、美国 B、瑞典 C、加拿大 D、中国
14.殷墟是在哪一年正式发掘的?()b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7年
15.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c A、明确的地层信息 B、历史信息准确 C、科研价值低 D、科研价值高 16.考古学家不包括d A、学者 B、技工 C、后勤人员 D、领导者
17.被称为“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美术史学家是()。A、常书鸿 B、王国维 C、罗振玉 D、王懿荣
18.类型学构建某个特定时空范畴,通过人们使用的器物来了解当时人类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包括()。c A、国家的地形与气候 B、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 C、心理因素 D、传统习俗
19.下列人类进化阶段中,属于最早的是a A、古猿阶段 B、南猿阶段 C、猿人阶段 D、智人阶段
20.旧石器时代中期大体上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a A、早期智人阶段 B、能人和直立人阶段 C、晚期智人阶段 D、智能发展阶段
21.越王勾践剑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c A、铁 B、铝 C、铜器 D、锡
22.探铲在哪一年开始用于考古b A、1921.0 B、1952.0 C、1979.0 D、1981.0 23.炎帝黄帝是在哪起家的a A、河南 B、湖南 C、河北 D、湖北
24.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a A、王国维 B、梁启超 C、章太炎 D、季羡林
25.早期智人大约生活在下列哪个时期b A、旧石器早期 B、旧石器中期 C、旧石器晚期 D、新石器早期
26.兵马俑坑中几号坑最大d A、八号 B、五号 C、三号 D、一号 27.中国文物保护的最高等级是b A、国宝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28.活人殉葬最早开属于哪个朝代d A、春秋 B、战国 C、秦 D、殷商
29.利基家族共有几代人致力于考古学c A、1.0 B、2.0 C、3.0 D、4.0 30.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c A、苏秉琦 B、夏鼐 C、张忠信 D、樊锦诗
31.有理论认为人在未来的发展上哪个部位会变大d A、驱赶 B、手 C、脚 D、脑袋
32.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测量对象是什么d A、铝 B、铍 C、碳 D、石英
33.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不包括d 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目的 D、研究主体
34.收集遗存的方法不包括d A、调查 B、发掘 C、记录 D、整理
35.夏鼐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a A、一 B、二 C、三 D、四
36.在人类演化各阶段中,最早使用工具的人是()c A、南猿 B、智人 C、能人 D、直立人
37.露西是在哪一年被发现的d A、1921年 B、1928年 C、1971年 D、1974年
38.仰韶村是在哪一年发掘的d A、1900.0 B、1901.0 C、1920.0 D、1921.0 39.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谁a A、傅斯年 B、蔡元培 C、董作宾 D、李济
40.人类第一次合成的金属材料是什么a A、铜 B、铁 C、金 D、银
41.发现敦煌藏经阁的是什么人b A、传教士 B、和尚 C、道士 D、学者
42.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水稻当中大约有多少比例的水稻出现了有别于野生稻的变异b A、20% B、50% C、70% D、85% 43.从南方古猿过渡到人类阶段,()是其中的典型代表。d A、能人 B、智人 C、古猿 D、露西
44.下列不属于文物学的特点的是c A、辨真伪 B、断代 C、买卖 D、鉴赏
45.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区别包括()。d A、陶器 B、石器 C、农业 D、以上都对
46.《铁云藏龟》的作者是谁c A、罗振玉 B、王懿荣 C、刘鹗 D、王国维
47.金石学是在哪个朝代发展起来的b A、唐 B、宋 C、元 D、明
48.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的能力。a A、语言交流 B、使用文字 C、劳动生产 D、使用工具 49.探铲又叫做什么c A、安阳铲 B、北京铲 C、洛阳铲 D、南京铲
50.中国城市规划时要有中轴线的规定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d A、唐 B、汉 C、秦 D、三国
二.判断题(共50题,50.0分)
1.甲骨文证明了《史记》中的商代世系是错的x 2.陶器的出现标明了人们开始出现了定居的生存模式√ 3.红山文化发现了泥塑像
4.考古文物的断代主要是根据其出土的土层来判断 5.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 6.中国西部的人特别喜欢玉器 7.妇好墓里有二层台用来摆放随葬品
8.从唐到宋、明、清,皇家陵园距离其皇宫越来越近
9.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10.在北京人发现过程中,裴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研究表明北京人不会使用火x 12.隔梁在考古过程中一定一直存在 13.商朝墓葬中非商王墓是不能用四个墓道的 14.琮是一种可以佩戴在身上的玉器
15.敦煌经卷的劫掠者既包括外国人也包括中国人× 16.郭沫若是甲骨四堂之一√
17.长江流域相对于黄河流域进入铜石并存时期较早 18.在自己田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属于个人所有x 19.研究表明直立人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20.鉴宝节目有利于考古资料的保存 21.硬遗址比软遗址易保存
22.旧石器的考古遗存只有人骨这一种x 23.庞培古城的保存状态很差
24.环境考古学主要研究人类是如何改变环境的 25.马家浜文化的陶器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并且样式精美x 26.奥茨冰人是湿尸x 27.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x 28.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29.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借用于地质学
30.多地区起源说学者认为北京人是中国人直接的祖先√ 31.早期的人类是生活在平原上的
32.气候的变化是影响人类生存生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33.最早著录甲骨的书是《甲骨文》√ 34.石器是人类第一次合成的材料 35.人类历史的进化一直都是积极向前的 36.女性的盆骨比男性的窄x 37.类型学认为特定时段和地点的产物一定不具有可比较性错x 38.在达尔文之前,从来就没有人提出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39.考古过程中挖出的文物可能是假文物
40.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制造铁器,战国中叶得以普及,东汉时取代青铜器√ 41.中国历史上发生分裂的时候往往是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 42.考古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多的了解中国早期文字记录不多的历史 43.汉代的陪葬俑是通过模具做出来的
44.发掘品的科学研究的价值和传世品的一样,没有谁高谁低之说x 45.实验考古学也叫模拟考古学√ 46.清代的帝陵里面在墓室附近有金刚墙√ 47.考古与公安破案有相似的地方√ 48.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 49.曹操墓在西安被首次发掘x 50.考古本身也是一种破坏√
第四篇:通识课论文
社会保障
美国: 美国的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老年、遗属、伤残保险(0ASDI);(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补充收入保障计划。
美国社会保障计划的特点。
1.强制性的与就业相关的计划。一般而言,社会保障计划都是强制性的而且要求参加的人员必须是参加工作的人员。如果社会保障计划要通过收入的重新分配来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则必须使参加人数尽可能的多。
2.雇主全部或部分提供融资。尽管关于保障计划的融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大多数计划的成本都由雇主全部或部分提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为什么社会保障计划是员工福利中的重要项目。
3.福利水平和享有资格由法律进行规定。尽管享受福利的数量和资格要求是由法律来规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参加计划的每一个人所获得的数量是相等的,资格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会由于诸如工资水平的不同,参加工作的时间长短或家庭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但是,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只能通过法律规定的计算公式来决定,享受福利的人员无法增加或减少应得的福利。
4.享受社会保障计划的福利是以其享有者对某种福利有需求为假设前提的。由此,使社会保障计划与社会救济进行了区分。在社会救济中,申请人为获得救济福利必须证明其收入水平或资产低于规定的水平。
5.强调社会公平性。社会保障计划是建立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而非个人公平。这是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不同之处。在社会公平的原则下,福利计划是为所有的享有者,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提供最低的收入保障。超过该水平的保障只能通过个人的储蓄或雇主或商业保险来满足。这种强调社会公平性将导致所缴费用与所享受的福利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在有些计划中,存在着由高收入者、单身或小型家庭以及年轻人对低收入人群、大家庭和退休人员进行补贴的情形。
美国的养老金
1993年规定:月工资在370美元以内部分列为低段,按90%计发;371-2230元部分为中段,按32%计发;22001美元以上部分列为高段按15%计发,然后把三段的数额相加,便是应得的退休金,按这样计算,尽管工资越高退休金仍会越高,但计算退休金的比例却是越低,最低者可低到工资的24%,相反工资越低,虽说退休金相应也低,但计发退休金的比例却越高,最高者为工资收人的57%。但是从整体水平看,美国法定退休金平均占劳工工资收人的41% 美国还规定退休者如有18岁以下子女和65岁以上配偶者,按其抚养人数的多少,还可以再领取本人退休金50%内数额的保险金。并自1972年起,实行退休金与物价挂钩制度,规定每半年调整一次,即物价指数增长3%,退休金调高1%,物价指数增长不到3%时不作调整。医疗补助
美国医疗补助制度主要是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65岁以下残疾人及某些有永久性肾病的人支付部分医疗费用的制度。这一保险制度主要有住院补助和辅助医疗部分。住院补助是为病人提供60天的住院费用,60-90天之间病人每天需支付100美元的共同保险费,而且医生服务费通常不包括在住院补助之内。辅助医疗指在受益人每年支付75美元的医疗费用之后,可以为其支付80%的经过许可数目的内外科医生服务费。此外,还帮助门诊病人支付身体理疗,发音病理费用,并提供额外的家庭保健服务以及其他类型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参考文献:《美国社会保险考察》
日本
文献(日)坂脇昭吉《现代日本的社会保障》
基本现状
同其它国家一样,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利用了保险原理,并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作为主体。
1、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于1960年推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规定人人都必须投保,投保者患疾病时自付所需医疗费的20%至30%。个人缴纳的保险费与其收入成正比。对低收入者采取特殊措施予以减少,医疗保险分为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两类。健康保险是根据1922年的健康保险法建立的。其对象是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投保人每月缴纳工资的4.2%,政府负担保险支出的16.4%,投保者享受补助金为最近3个月平均工资的60%,享受时间最多为18个月。国民健康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员、个体经营者、无业人员。受保人每户年平均缴纳7.8万日元,政府负担医疗费用的45%。
2、社会保险制度
日本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由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其它年金组成。其它年金包括共济年金、福利年金、企业年金等。加入年金是由法律规定的。年金制度除了参加者缴纳保险外,还来自国库的负担。国民年金于1959年10月施行,对象是20岁至60岁的日本国民。厚生年金在日语中是提高生活水平,增进健康之意,该制度创设于1942年,对象是少数未满15岁的民间企业就业人员。福利年金则是针对70岁以上,由于特殊原因而无法享受上述年金或享受数额很少者。
3、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日语中叫雇佣保险,始建于1947年。受保险对象为全部受雇于工业企业的雇员,保险金的资金来源为投保人缴纳收入的0.55%,雇主缴纳工薪总额的0.9%,政府负担救济费支出的25%和管理费。失业救济金的给付条件是被雇佣者在最近一年内缴纳了6个月以上的保险费,失业后又在“职业保障所”登记的人员,领取天数为90天至300天。
4、工伤事故保险制度
保险对象为全部受雇于工业企业之雇员,保险费由雇主缴纳工资总额的0.5%~12.9%。保险范围包括因公引起的疾病、受伤及工作能力的丧失、上下班交通以外引起的事故。工伤补助的标准依暂时性工伤和永久性工伤而有所不同。
(三)作用原因和特点
1、五大作用
事实证明,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稳定器”、“调节器”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1)保障国民生活
战后,从总体上看,日本的社会环境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这从其政局比较稳定,失业率、犯罪率和离婚率一直比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低均可得到充分证明。如在1970、1980、1990和1992四个年份,其刑事犯人数依次为51.9万、33.5万、18.2万、11.9万,总体上呈减少之势。而社会保障至少对保证国民生活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民皆保险”体制的建立,使社会各阶层均获得基本生活和医疗保证;社会保险费运作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各阶层实际收入差距,从而缩小了社会不平等,避免或减轻了因此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失业保险也使失业者不会因生活无着而铤而走险。
(2)缩小贫富差距
在日本,既无可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巨富,也少有美国街头的“无家可归者”。社会保险惠及较多的,还是各类中低收入家庭,而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在日本收入最低的1/5家庭中仅占1.9%。这意味着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起到了对国民收入一定的分配与再分配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3)强化宏观调控
战后,日本之所以能获得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优异的经济发展业绩,与其更为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有着重要因果关系。通过扩大或缩小财政支出规模以刺激或抑制社会有效需求,是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支出又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在1985、1990和1995年3个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关系费在日本中央财政一般会计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20.7%、18.4%和21.9%[9]。因此,增加或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即成为国家强化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4)减缓周期波动
在社会保险费收入方面,当经济周期处于高涨阶段,社会保险机构及各级财政和企业取得的收入也相对较多,从而相应减少了政府和企业的实际支付压力,这无疑会对社会需求从而对经济高涨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以致对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而在社会保险支出方面,经济出现萧条或危机时,社会失业势必增加,社会保险机构必然要支付更多的失业保险金,失业者利用这部分资金购买必要生活用品,即形成对社会需求的有效扩大,而在经济高涨时期则相反。
(5)开发人力资源
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和家庭对劳动力培养和训练费用支出的不足,对培养和开发本国人力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2、三大原因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具有以下优势:
(1)按照本国国情建立,社会保障具有日本特色
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尽管也借鉴了美欧经验,但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一是对社会保障涵义的界定起点高。如何确定社会保障的定义和范畴,是筹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从“劝告”中,我们可知日本在当初确定社会保障范围时,不仅包括所得保障,还包括社会福利和医疗等社会服务。事实证明,这一界定是符合战后社会保障的国际潮流的。二是保险费用负担全民化。日本基本上遵循被保险人、事业主和国家财政拨款“三者负担”的原则[10]。因为政府负担的费用,实际上是靠税收得来,所以,国民皆保险的实质是“全民共同保障全民”的生活。三是保险费的发放体现社会救助与个人能力培养相结合。
与西欧某些“高福利”国家相比,日本社会保障费的发放掌握尺度较严,这固然与控制财政支出和国民负担的考虑有关,同时也包含着倡导个人自立、自助精神和弘扬勤劳意识等意图。比如在失业保险方面,既组织失业救济,也为失业者创造再就业的能力和机会。
(2)抓住经济发展有利机遇,社会保障完善化、普及化
社会保障事业要得以长足发展,政府的积极扶植,尤其是国家财政的支撑,是首要前提。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总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战后,日本的社会保障大体经历了从战后开始至50年代中期经济恢复阶段的“形成期”;从5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初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充实期”;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到目前为止低速发展阶段的“转换期”[11]。
而1950至1973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经济面貌,而且也给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以60年代为例,日本经济的年均实际增长率达10.9%,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以年均16.3%和15.2%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3%[11]。正是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加速筹建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步伐,到70年代初,这一浩大的“社会工程”已基本完成。
(3)以健全法制作为强化手段,使社会保障得以有效运营和管理
日本政府重视依法治理经济,一项经济制度的出台,均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可以说,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相关法规不断完备和充实的过程。
一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制定。社会保障的四个部门,均有与之相对应的法规和其他法律的有关条款,如社会保险,属于医疗领域的有《健康保险法》等,属于养老金领域的有《厚生养老金保险法》等,属于雇用领域的有《失业保险法》,属于保护领域的有《工伤事故补偿保险法》等,属于社会保险运营及管理领域的有《社会保险审议官和社会保险审查会法》等共28项[11]。又如国家扶助及社会福利,有《生活保护法》等共17项[11]。再如公共卫生及医疗有《医疗法》等共32项[11]。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管理有法可依,确保了其严肃性与稳定性。
二是实行分权式的管理体制。有五大机构:一为立法机构,为国会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二为行政管理机构,中央政府由劳动省与厚生省负责,只管监督,直接运营则由其下属的地方政府或共同法人组织承担。三为经办机构,中央办社会保障中心,地方为社会保障事务所。四为营运机构,为全国各地的保险公司。五为监督机构。
3、三大特点
首先,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广,普遍性强。从内容上讲,到目前为止,已形成包括社会保险、国家扶助、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医疗四大领域以及诸如健康保险、养老金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残疾人福利、老人福利、儿童抚养津贴、母子福利、传染病预防、精神卫生事业及老人保健等46项制度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护系统[11]。就质量而言,例如实行70岁以上老人“医疗免费化”、儿童补贴“制度化”以及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和家属医疗保险支付比率等。从对象上讲,在1961年的良好基础上,更具全民化。
其次,社会保障目的由“扶贫”转向“防贫”。战后,日本的社会保障首先是围绕生活救济失业对策和传染病防治等领域展开的,具有很强的“扶贫”色彩。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贫困面日益缩小,于是从50年代后半期起,日本政府以保证全体国民生活稳定为宗旨,实施“防贫”对策,这意味着日本社会保障已完成了由政府救济向社会保险的过渡。
最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拨款范围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拨款,日本统称“公费负担”,其中属于中央政府部分称作“国库负担”,属于地方政府部分称作“地方负担”[10]。日本采取的是以“国库负担”为主,“地方负担”为辅。“国库负担”以社会保险为重点,“地方负担”分布较均衡,更直接地面向国民生活。
(四)面临的问题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在60年代至70年代初,经济社会环境均较有利的条件下,得到了迅速扩充和完善,呈现出诸多优势特点,并反过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但随着环境的变化,日本的社会保障又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失速
6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迅速扩充和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经济高速增长。然而,到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却呈现出明显的减速与停滞之势。即使在80年代下半期的景气时期,其增长速度也远未达到7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而在步入90年代以后,长期萧条与回升乏力,更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就GNP的增长率来看:1996年~1973年高达9.4%,到1974年~1980年已经降低为4.1%,1981~1990年再降低至3.6%,1991~1995年则只有0.6%[12]。
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失速,至少从两方面对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一是导致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经营收入相对减少,从而导致保障费财源日显不足。1966~1975年,日本中央财政一般会计预算中的社会保险费支出年平均增长达26.3%,而至1975年~1995年却降为6.6%,下降近20%个百分点[13]。二是导致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失业问题日趋严重,以致加重了社会保障在失业保险方面的负担。战后至1973年,日本的完全失业者极少超过100万人,而在1975年达到100万人,以后长期居高不下。尤其在90年代更是迅速增长,1995年平均为210万人,1996年则增至235万人[14]。
2、人口老龄化加快
联合国将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的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70年代以后,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平均寿命大幅度延长等原因,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今已成为日本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19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4.9%,1990年提高到12.1%。据推算,2010年将达29.1%,2020年则为25%[15]。在今天的日本社会中平均7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达到65岁;在65岁的人口当中,平均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在去世半年前需要看护和照顾,其中又有一半的人卧床三年以上[16]。这意味着日本已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这样,日本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将进一步膨胀。日本在2000年4月曾推出了养老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老龄化问题[17]。通过社会保险来共同支持老年护理所需要的设施、服务等费用,国家、地区政府、企业、40岁以上的人都要负担保险费。但该制度尚存在许多问题,其落实普及还需一定时间。
3、雇佣制度与家庭结构的变化
伴随雇佣制度与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企业和家庭在生活和健康等方面的保障功能日趋弱化,原来企业或家庭承担的许多保障事务越来越转向社会承担。
战后日本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雇佣原则是终身雇佣制,它曾大大减缓了失业压力,减轻了社会保障在失业保险方面的负担。另外,企业大都建立了生活、保健、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企业内保障项目和设施,从而替代和减轻了社会保障的负担。步入70年代,由于经济形势的萧条,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日本现今流行的临时雇佣方式必然加剧失业,大量的保障负担被推向社会。
战后以来,日本的家庭结构也处在迅速变化中,其主要趋向是核心家庭化(即至多有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两代构成的家庭),独身家庭化和家庭主妇就业化[7]。传统家庭的相互扶助和赡养能力有所下降,原来由家庭负担的一些保障功能也被推向社会,进一步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
4、政府的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由于政府办的社会保障面临越来越重的财政压力,民间办的社会保障得以迅速发展。但是,政府办的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稳定社会,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功能,还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社会保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弱化了政府的社会保障功能但又不能代替前者,因此,人们对政府的期待和不满有所增加。
俄罗斯
从俄罗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墓本原则和10年来的改革内容来看,社会保障体
制的雏形基本形成,社会保险各主要险种的原则性法律基础也基本建立,各种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但是,目前的改革与政府希望实现的目标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就拿医疗保障改革来说,法律规定的强制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完全实行,改革具有不完整性和局部性缺陷。尽管医疗保健拨款制度中的一些结构性改革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但医疗保健的许多重要原则并没有实现。如1.承保人(保险机构)之间缺乏竞争。许多地区没有建立医疗保险公司,而在建立了医疗保险公司的地区,其业务活动也仅局限于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内,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2.医疗机构之间缺乏竞争;3.对患者来说,自由选择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权力仍只停留在“纸面上”,在实践中很难实现;4.无论承保人、医疗机构,还是医生暂时都没有更有效率地利用资金的动机。拨款机制仍旧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一)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疗保健改革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
第一,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法规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可以说,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在一系列的法律框架下,按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和条例进行的。但是匆忙出台的法律制度本身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殊利益集团的主观偏好。根据这种不健全的法律制度制定的政策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对于转轨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状况来说,现有的法律法规除了具有质量上的缺陷之外,数量上也不能满足客观现实的需要。如有关大规模实行强制医疗保险的法律基础就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俄罗斯医疗保险法明确规定,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是强制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机关,负责保险基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监督和检查医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但法律同时又要求保留医疗保健管理机关。这样一来,在医疗保健体系的管理方面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然而,与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相比,医疗保健机关的官员和工作人员既无权对基金会发号施令,又无权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花费和支出。而且直接由医疗保健机关官员支配的资金额因基金会的出现而大大减少。这种现状必然导致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联邦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会加紧将地区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团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便尽快建立体系内的垂直组织管理结构,与医疗保健机关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医疗保健管理机关的官员们,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使他们所蒙受的损失,必然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改革并设法延缓改革的进程。由此可见,在大规模实行强制医疗保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都是其法律制度不健全的产物。
法律制度不健全还表现在,法律制度多为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没有与原则性规定相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如在强制医疗保险范围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地区间相互结算制度就没有及时制定出来。由此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公民在他生活的地区之外不能获得免费医疗服务。在几个地区之间建立起来的、并发挥地区间治疗中心作用的专门医疗机构,不得不拒绝给其他地区的居民提供免费服务,因为它们的医疗费用仅仅来自其所处地区的预算拨款。
第二,社会保障多头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规范性,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法规之间矛盾突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管理方面存在的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如在医疗保险基金会范围内,联邦基金会和地方基金会之间,基金会、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远没有理顺,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的现象屡见不鲜。
第三,保险基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浪费严重。社会保险基金是用于社会保障的专用基金。但俄罗斯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存在较严重的缺陷,目前被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在1994年中期,积蓄在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的资金平均只有70%用于医疗保健拨款。而剩余的30%存入银行用作商业操作。到1994年年底,银行存款和闲置资金相当于全年进款总额的15%。存款收入使基金会的资金增加了4.4%。依照医疗保健管理部门官员的意见,强制医疗保险资金的这种使用方法是不合理的。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还把大量的资金用来配置电脑、购买小轿车和发放基金会人员的薪金。据统计,1994年用于发放基金会人员薪金的费用占基金会支出总额的3.2%。一般来说,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的劳动报酬状况和工作条件要好于医疗保健管理机关。这种为了满足私人和小集团利益而将保险基金挪作他用的现象,往往伴随着极为严重的资金浪费。
第四,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现象。社会保障制度中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障标准,造成对某些劳动者(主要指贫穷的居民阶层)的歧视。各种社会保障量化指标没有同缴纳相应的基金数额挂钩,这主要是指暂时失去劳动能力、疗养服务等的补贴数额和失业救济金的发放。结果是缴纳同样的社会保险费,却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这种权利和义务相脱离的情况严重违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这种既无效率又失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反而扩大了社会两极分化,使原本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据俄罗斯报刊透露,目前 64%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不能领取儿童补贴,而这项补贴可能构成其家庭收入的20%—50%,而同时,所支付的60%的儿童补贴却发给了生活富有的家庭。这些补贴仅仅占其家庭收入的1%一3%。如果把不需要儿童补贴的家庭所获得的儿童补贴收回来,那么,所有需要补贴的家庭都能够按月足额地领取儿童补贴。其他的社会支付和补贴的发放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例如,在发放的失业救济金中,这项资金的40%以上发给了富有家庭,而社会上10%最贫困家庭的失业者所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却只占总额的1%。再如,临时丧失劳动能力的补贴也是如此。最富有的家庭约占补贴总额的75%,而最贫困的家庭所占的份额只有28%。
另外,转轨以来持续不断的经济衰退使企业拖欠社会保险基金和各种补贴缴费的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位,致使社会保障资金严重匮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支出的需要。所有这些都是制约社会保障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在进一步改革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改革中产生的上述问题似乎是转轨以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政治经济危机只是影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在整体上实行大规模的“休克疗法”式激进转轨战略的条件下展开的。应该说,它是激进改革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案并不是改革家们深思熟虑的产物,它一诞生就深深地烙上了“休克疗法”的印痕。改革中出现的政策相互抵触,各改革主体行动不统一等问题,是这种改革方案的必然产物。我们认为,这就是影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层次原因。具体来说,是方案设计者对以下情况未能给予实质性的关注。
首先,忽略外部经济环境对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影响。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程中,企业支付能力、预算条件、居民收入等因素都会随着经济环境的波动而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俄罗斯的社会保障改革方案是在假定未来不会发生大的经济危机的前提条件下制定出来的。方案设计者们深信,摆脱中央控制其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地方权力机关和企业,一定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他们认为,在经历改革之初短期的困难时期之后,经济会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而对有可能出现的长期经济衰退根本没有很好地予以研究。然而,事与愿违,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社会经济现状完全是另一种情况。
其次,低估国家的调控作用。改革家们战略上低估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战术上必然忽视中央权力在保证法律实施方面的能力。由此所造成的后果是,组织方面的改革不是只能部分地实现,就是被一再地拖延。而且由于行政管理能力、领导者的利益和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致使各地社会保障组织方面的改革五花八门,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俄罗斯国家作用的削弱、对医疗保健体制改革的性质和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官僚们对改革持不同的态度,这自然而然地影响了改革的效果。但是,无论是医疗保健部还是联邦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都没有足够的权力监督联邦主体对医疗保健法的执行情况。而且在准备推行强制医疗保险的过程中,医疗保健部被改组为医疗保健和医疗工业部,该部的领导变成了以前在军队医院工作的人们。改革并不是他们呕心沥血之结晶,甚至于医疗保险的思想与他们在部队医院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经验和观点也格格不入。在成功地实行了强制医疗保险缴费之后,医疗保健和医疗工业部实际上便停止了规范强制医疗保险法律基础的工作,也没有继续对改革和医疗保险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险各组成要素的推行就只能取决于地方权力机关的主观偏好了。所有这一切造成了各地在改革的彻底性、速度和深度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强制医疗保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法律的有关规定。法律规定,彻底实现从一种医疗拨款制度(单一的预算拨款)向另一种拨款制度(医疗保险)的转变,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是各种制度成分的折中结合。据联邦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的资料,1994年在俄联邦的23个联邦主体中履行承保人职能的只有保险公司,在14个联邦主体中履行这一职能的只有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在34个联邦主体中履行这一职能的既有保险公司,又有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
再次,未能重视政府官员的利益。在改革中失去部分权力,进而失去既得利益的政府官员是改革的主要阻力。然而,俄罗斯的改革者对此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被选举出来的政府官员或议员,也像社会上其他人一样合乎理性地存在着自身的利益,他们企图利用现存制度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的具体行为可能并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至少不是单纯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而是包括:巩固自己的职位并力求获得晋升;更高的薪金;较小的工作负担;等等。而在一个等级制的政体中,上述这些目标的实现,一是通过扩大其下属的人数来间接地实现。对此“帕金森定律”认为,无论政府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或者已根本没有工作了,政府机构的人员数目总是按同一速度递增。二是官僚们直接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各种特权和更多的附加福利(如健康保险、养老金,以及奢侈的豪华办公设备、旅游式的出差,等等)。因此,不能假定一旦他们当选,且成为政府官员,就突然神奇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仅仅谋求公共利益而不再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总之,理论上可以推断的是,政府虽然出于这样那样的动机来试图平衡各种利益集团的要求,从而或多或少地体现公共利益,但政府官员却可能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利益,这种特殊利益自然也会体现在其决策行为中,从而体现在政府所制定的决策中。问题是,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权利的丧失是否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其他好处的补偿,如果得不到补偿,那么,官僚们能否执行侵害其利益的政策法规,就取决于一套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对其违法行为的严厉制裁了。就拿俄罗斯医疗保健体制改革来说,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在执行权力机关领导支持改革的地区,就出现了相当多数量的保险公司,作为非在职居民医疗保险费的预算资金也能上缴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而在官僚们不努力或者阻碍实行强制医疗保险制度的地区,任何法律都无济于事。因此,一切都取决于地方的实力对比,取决于官僚们对实现其利益的新的机会的认识程度。山就是说,它们的行政管理能力并不是用在有关法规的实施上,而是用在了从新情况中为自己挖掘更大的获利机会上。对部分官僚来说,实际上改革为他们提供了获取更多利益(高额保险年金)的可能性。
最后,未曾认识到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非短期性。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能实现。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来说,过渡时期的特征是:投资额下降,主要基金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速度加快。也就是说,职工的劳动保护水平大大降低,生产环境状况严重恶化,劳动强度经常毫无控制地增加回。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性和生产性疾病的发病率、生产性事故就会急剧上升,工人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职业风险水平比较高的部门尤为如此。对许多企业来说,经济上的自主性往往伴随着财政上的不稳定性。这就决定了过渡时期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必须加强社会保险在社会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想增加社会保险金、提高保险基金会的财政支付能力,就需要建立一系列财政“缓冲器”和财政平衡机制。如建立能在主要险种之间开展再保险业务的社会银行;建立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保险互助机制。这一点对职业风险比较高的部门(如煤炭工业)尤为重要,因为在新的条件下,这些高风险部门离不开其他部门的一致帮助。因此,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依法确定不同社会保险部门的保险费数额,定额确立社会保障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水平,建立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保险互助机制。同时还需要建立各种能使保险费与部门赢利率、利润和税收提成相结合的机制。而所有这些社会保险制度都需要在国家的有效协调下渐进地形成。如医疗保健市场上真正竞争的出现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不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将会发生的是:当这种竞争还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的时候,那么,在过渡时期医疗保障筹资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医疗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未来的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社会经济实践中,西方各国根据本国实际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需的。转轨国家吸收和借鉴这些内容,有助于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少走弯路,缩短过渡期。我们认为,对于俄罗斯来说,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确立适应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渐进方式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社会;依靠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征集社会保障基金。
第五篇:通识课心得
通识课心得
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来到了移通,接受了移通学院特有的通识教育,特别是通过上胡玥老师这节课真是让我感触挺深的。还不完全清楚专业课和通识课有什么区别的我们在她将专业课比作智商和学识,把通识课比作情商和见识后,反正我是彻底的领悟了。总算明白以前有的人为什么那么牛,一开口就能跟别人聊得来,而且聊的话题还是千变万化的,就是因为他们有了许多的知识贮备,有的人每天都在学习进步,活到老学到老,还涉及学习不同领域知识,这大概就是受了通识教育的影响。
我作为一个90后,从20世纪跨到了21世纪,处在我们这个年纪也是烦恼,因为在世纪过渡时期或者是每进入新的一个世纪,不管是教育、社会、个人都是会改变的。作为过渡世纪的年轻人,不能像上一代人那样只拥有专业技能就能发财致富,而且是真的不需要太多、太广的知识,只需要在哪一方面精通就行了。而我们这一代从小也就被那样为了一个专业技能人才而被培养长大,从小就失去了多方面学习的机会,从小也是为了应付考一个好的初中、高中、大学而放弃自己独特个性的养成,说实话,那种人才早有一天会被机器所取代的,处在过渡世纪的我们,不能像上一批人那样只精通技术就够了,要想全面发展,可是又不能和人家21世纪的从小各方面培养的全面型人才相抗衡。所以大学面对社会就业压力,我们要相信我们是通识教育下的全面型人才,虽然不能和21世纪从小培养的全面型人才相比较。但是我们一定要自信,相信通识教育在大学带给我们的改变,会让我们自己得到提升,眼界得到开拓,我们决不能成为专业技术型人才,否则在未来某一天会发现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弃,我们要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努力学习通识教育,不断让自己成为一个思维创新的全能型人才。这样才能让通识教育的目的达到。
在我的价值观里,认为通识课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一定的作用。首先,它可以让我们纵观全世界,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嘛,什么奇异的、好玩的东西都可以了解到,自然而然,了解的东西多了,也不至于像有的知识浅薄单调的人和一个学识见识都广博的人谈话却不知从何谈起,它亦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和独特的个性,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对于社会而言想要社会进步,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通过通识教育来提升自己,从容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有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库等当前热点,相信这些随着社会发展也会持续发展壮大的,在通识教育下的人才也会壮大自己,让社会持续发展。最后,对于国家而言,以前总听说,国富则国强,还有历史学过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铭记于心的真理。所谓国富,就是内外兼强,在国内,培养通识性的全能人才,在面对国外的外交时,要摆出自己立场,要站得住脚跟,要形成能够有发言权的国家,想要实现,就是需要我们国家多培养创新型的全能人才。自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我们国家也算实在蒸蒸日上,尽管历经大国霸权实力的挤压,不过在近几年不管是什么一带一路、亚投行、互联网+啊什么的都是有一定作用的,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这就是重视通识人才培养的结果,还有去年我们举行的那个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让各国看到了中国的成长,但其实我认为有许多国家还是对中国不满意的,但我觉得没什么,就像人生一样,人生路漫漫,即使你变得再完美,也会有人不喜欢你,喜欢在背后捅你一刀,国家亦是如此,一个国家再怎么强大,外交再怎么有实力,不可能让每个国家都看好你,这不就成了霸权主义了嘛。总之,通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的。让它伴我们的大学生活翱翔吧。
工管4班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