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假里的一天
暑假里的一天 一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雨,今天终于晴天了。我的院子里出现了好多的蜻蜓,我连忙从屋子里拿出一把扫帚,追起蜻蜓来。开始我怎么也扑不上,累的我够呛了。于是我干脆举着扫帚站在那里等着吧。一会果然有蜻蜓放肆的从这飞来飞去,我猛地扑了过去,果然扑中了。小蜻蜓长的可真可爱,圆圆的脑袋上有两只鼓鼓的大眼睛,还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扑到了好几只蜻蜓,我把它们都放在了窗纱上,想让它们帮我捉蚊子。到了下午,等我睡醒了午觉。赶紧跑去看那些可爱的小蜻蜓,可是我发现竟然有一只小蜻蜓死了。我很难过,我不想让它们都死去,于是我捧着这些蜻蜓跑到院子,使劲往上一扔,蜻蜓都飞走了&&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例如有一篇题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四、浓要与淡结合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五、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第二篇:暑假里的一天
暑假里的一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海边的游泳。当我在海水里游泳时,看见有一条大船远远的在海里航行。我们知道,一块铁甚至一枚小铁钉放入水中都全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问爸爸,爸爸是工程师,知道的东西可多了,我想他一定也会知道的。
但是,爸爸却神秘地对我说:“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吧。”
爸爸我来一团橡皮泥,把它捏成碗状,又神秘地问我:“现在我们再把橡皮泥放入水中,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呢?”我茫然地摇摇头:“不知道。”
“眼见为实,你看清楚了。”爸爸说着,把捏成碗状的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只见橡皮泥静静地浮在水面上。
“咦,没有下沉!”我惊奇地叫了一声:“为什么,同样的一块橡皮泥,捏成碗状以后就不会下沉呢?”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
“这和船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是一样的。你好好查查资料,相信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爸爸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提问。虽然有点失望,但这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迅速查起了资料。
原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比如,我们把可乐瓶压入水中时,手总会感到有一个力把可乐瓶往上托,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时,手感觉到的向上托的力即浮力也越大。同时,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重量,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一方面重量使它们下沉,另一方面,水又把它们向上浮起,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浮力。如果上浮的力量比物体重量大,物体就会上浮,直到浮力与物体的重量相等时,物体就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如果上浮的力量小,物体就会下沉。
把铁块放入水中时,物体的重量比浮力大,所以铁块就会下沉。但是,把铁做成空心,造成船以后,船排开水的体积就大大增加,四周会有很多水把它向上托起,产生很大的浮力,船就会浮在水面上了。
不过,如果船被撞破了,水就会进入轮船里面,那样船排开水的体积会变小,受到向上托的浮力也就减少了,轮船就会下沉,造成沉船事故。因此航海时特别要小心触礁。
现在我终于知道大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了。
第三篇:暑假里的一天
暑假里的一天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姑姑、小叔叔、哥哥一起去成都欢乐谷玩儿。
我们来到紧张刺激的漂流。买好了雨衣,又排了好久的队。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坐上了皮筏艇,出发了。我们漂上了运输带,来到一条水流道,皮筏艇撞在了墙壁上,激起的水流了进来。后来,我们流进了回水涡,然后又流到了瀑布下,水流进来了许多,我们一身都打湿了,还被岸上的人用水枪打湿了。我们成了落汤鸡。我们上了岸。高兴地去其它地方玩了。后来,我们又去了魔幻城堡……
过了没多久,我们就走了,欢乐谷留下了我们快乐地脚步。
那天,我们高兴极了。
第四篇:暑假里的一天
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坐着厂来到了目的地。哇!这里的橡皮船真多呀!红的、蓝的、黄的……我迫不及待地穿好救生衣,三步并作二步地跳上了船,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漂流,心里好激动啊!
开始漂流了,爸爸用力的划着船桨,船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驶去。我双眼注视着前方,心里即激动又紧张。“啊!不好了。”不知谁叫了一声,只见有一条船“底朝天”了,船上的叔叔落水了,但叔叔们个个都是游泳高手,他们迅速地爬上了船。
紧接着我们的船进入了旋涡式的隧道,隧道很窄,水又急,两旁是悬崖峭壁,一个巨浪迎面扑来,爸爸“英勇”落水了。只见爸爸在水里手舞足蹈,嘴里还叽哩呱啦,真是一幅狼狈像。不过,爸爸像一位勇敢的水手很快又上了船。刚想喘口气,我们的船又不由自主进入了“Z”字隧道的“黑手”。由于我们接受了前面的教训,把好舵谨慎行驶,终于顺利地闯出了险滩,我和爸爸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船继续乘风破浪,我和爸爸就像勇敢的水手迎接着新的挑战…… 漂流真是太好玩、太惊险、太刺激了!
暑假里最难忘的一天,应该是7月24日下午爸爸带我和表弟去“浙中第一漂”安地镇郑 宅村漂流。
在路上我的心情兴奋不已,汽车盘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四周青山、茂密的树林里有许多既粗壮又高大的毛竹。还有一个庞大的水库,水面犹如镜子般的清晰。
游客们在水池里等待漂流之时,大家都素不相识,疯狂地打起了水战。有的拿起安全帽直接向他人泼水、有的拿起船桨往水里死打、还有的拿起水枪直接向别人身体上打。悦耳动听的广播声说漂流马上开始,大家非常有秩序,接二连三地漂下去。当我漂下去时,放声大叫、吓得我半死、冲天的浪花直接打向我的脸。船碰撞到旁边这些巨石时,我们的船以旋转的方式漂流下来,把游客们搞得晕头转向、忽忽悠悠、不知不觉漂到了山脚下。看见了每个游客衣服都湿了,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
这一次漂流简直让我在嚎吼与尖叫中挑战自己的勇气,放飞心情、静静地享受、其乐无穷、难忘......名师点评:
从题目中就能感受得到小作者的开心快乐,因为漂流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小作者这篇文章讲述了暑假里难忘的一天。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写了旅途中的所见,然后详细讲了漂流的经过。文章重点讲了打水仗、漂流这两个游戏项目,用生动详细的语言,写出了游乐的精彩,快乐的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在炎热的夏日,漂流确实是一件舒畅的事情。文章最后表达了对漂流的依依不舍。这篇文章层次感分明,重点突出,很好地表达了漂流时的快乐与难忘的心情!
第五篇:暑假里的一天
暑假里的一天,我在书上看到一个名字叫“滴水不漏”的游戏,觉得很好玩,就试着做了做。
我先准备了一个酸奶瓶和几张纸,往瓶子里灌满水,用纸盖在瓶口处,用手按住瓶口的纸,慢慢翻转使瓶口朝下,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手抽走。只听“哗啦”一声,水像瀑布似的一下子洒在了水池里。“唉,这次实验以失败告终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我问妈妈。妈妈说:“可能是因为纸没有把瓶口密封好,倒过来时纸就托不住水了。”我不气馁,进行第二次实验,对这次实验,我充满了信心。实验中,我注意用纸把瓶口密封结实,当我把按纸的手拿开时,水竟然没有漏出来,纸牢牢地粘在了杯子上。“耶!我成功喽!我成功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虽然实验成功了,但我却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我问妈妈:“为什么杯子里的水不会漏出来呢?为什么一张普普通通的纸,能够托住满满一杯水呢?”妈妈告诉我:“不让水流出来的是大气压。当杯子里盛满水时,杯外的大气压要大于杯内的大气压,纸下方的大气压力支撑住了纸,水自然就不会流出来了。”
通过这次游戏,我懂得了:我们的生活处处和科学有关,如果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一定会发现很多科学知识的。
【指导教师点评】:作者记叙了自己做过的一次游戏。通过这次游戏,作者懂得了:如果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一定会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科学知识。文章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