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含5篇)

时间:2019-05-14 18: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巴中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和“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8.32亿元,增长14.3%,超历史最快增速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2亿元,增长65.1%,创历史最大增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8亿元,增长1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7亿元,增长20.2%,一般预算支出87.4亿元,增长27.26%;农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增加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8元,增加1337元,突破万元大关,创历史最大增额;城镇化率29.3%;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8%;人口自然增长率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过去一年,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的一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扎实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破除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清醒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和方向,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了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上来。

过去一年,是抢抓机遇、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巴中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更大支持。省政府专题召开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会议和金融支持巴中加快发展座谈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全国工商联在巴州区曾口镇开展重点帮扶工作。市政府先后与省商务厅、省开行、省电力公司等9个省级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在全市上下的艰辛努力下,共争取各类项目2500余个,总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4亿元,增长56.7%,乐巴铁路已经开通,广巴高速公路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全面开工,“六路”巴中境内总投资达316亿元,是建区设市以来交通建设投资总和的3倍多。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二郎庙水库建设加速推进,红鱼洞水库等四座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整治病险水库52座,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37万亩;成片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5%;整理土地11.94万亩,新建标准粮田7.1万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巴城总规修编通过省级评审,完成了黄家沟等6个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火车站及连接线初步建成,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加快实施。能源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了兴文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和南江、通江、平昌110千伏变电站扩容,启动了通江220千伏、平昌和南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电力供需矛盾不断缓解。

过去一年,是爬坡上行、市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一年。坚持发展抓产业,着力保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92个工业项目列入全省优势产业振兴计划,南威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29个在建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对南江矿业等16户重点企业实施了技改扩能,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作有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01亿元,增长33.1%。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启动了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通江银耳等9个特色农业产业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基地建设,巴州区和通江县纳入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实现农业增加值75.76亿元,增长4.7%;粮食总产量176.36万吨,增长4.4%;实现畜牧业产值64.05亿元,增长4.7%;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3.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7亿元,分别增长1.7%、32.6%。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光雾山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评定,全年接待游客36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6亿元,分别增长14%、38%;“万村千乡”、“双百”、“双进”等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农机购补”、“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有效推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1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86亿元、贷款余额102.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3.17%、23.14%;实现保费收入8.24亿元,理赔1.69亿元。

过去一年,是务实创新、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一年。积极推进各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确权颁证770余万亩;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建立了市级投融资平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顺利实施,兑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86项,县(区)平均减少93项。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组团参加了第十三届西洽会、第二十届西交会、第十届西博会和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北京、上海展示展销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26.51亿元,增长16.4%;外贸出口3750万美元,增长4%。

过去一年,是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的一年。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58项。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校舍58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47万平方米;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市高考本科上线6356人,增长8.65%。人才工作力度加大,面向全国公开引进博士、硕士和“211工程”重点大学本科生28名。文体事业卓有成效,《巴山背二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皮影》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化部“太阳神鸟铜奖”,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对140家网吧进行了专项整治,停业8家,吊销营业执照3家;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市中心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通过评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站335个,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扩散。人口计生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350个点,新增509个自然村通电话、53个乡镇通宽带。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审计、统计、物价、档案、保密、新闻出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地震、对台、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是惠民利民、改善民生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年。化解“四难”纵深推进,新建通乡油(水泥)路355公里、通村公路1233公里;新解决了20.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58.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12.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5.2万名中职学生享受政策性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291.7万人、参合率91.7%,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43%;对城乡12万名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7400万元。依法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法律援助件数增长40%。启动73个重点贫困村建设,扶持9.4万贫困人口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省政府在通江县沙溪—瓦室、巴州区上八庙—青木两个贫困片区开展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预计投资达4.4亿元。全市2.08万人纳入省水利水电移民后期扶持,兑现扶持资金1251.8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培训农民工12万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通江县纳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4.4万户10.88万人、农村8.8万户28万人享受低保。农村解决了1383户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城镇新增廉租住房3300套。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巴河流域10个集镇的污染进行了专项治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超额完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过去一年,是同心协力、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推进的一年。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981个,完工1208个,完成投资56.4亿元,占总投资的54.1%。农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全面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拆除重建基本完成。加固危桥21座,完成了S101线南江—下两段、S202线乐坝—沙河段恢复重建。修复震损水库48座,恢复重建村镇供水工程590处。重建校舍21.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35.2万平方米;重建医疗卫生机构137个,维修加固6.2万平方米。南江县、巴州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分别通过国家和省中期评估。

过去一年,是依法治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的一年。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认真贯彻《监督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150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04件,办结率达100%。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工作得到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现场办结率达97%。传承“红军精神”和弘扬“王瑛精神”,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规定,不断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工作卓有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隐患整治和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真爬坡,真流汗,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可喜成绩。这些,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巴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巴中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弱、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缺乏,保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地方财力薄弱,融资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六路”、“六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发放压力很大;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贫困人口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维护安全稳定的压力较大;一些工作推进困难,行政效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和困难表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我国经济回升的环境还在变化。目前,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逼人,由于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造血功能差,我们的发展仍然是低基础上的新发展、增长仍然是低水平上的新增长、进步仍然是低起点上的新进步,在全省综合排位仍掉队在后。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直面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机遇与希望来自于: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和灾后恢复重建力度,宏观经济环境好于去年,政策环境依然比较宽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更加支持巴中老区发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巴中老区发展。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奋发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抢先发展、加快发展,缩小同兄弟市州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建设“一节点、两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等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两个强力推进”,攻坚破难建枢纽,开放合作兴产业,以人为本惠民生,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粮食总产量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200元;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切实把握和突出以下重点:一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抓发展保增长。发展是解决巴中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根本。要牢固树立不发展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的思想,坚持把抓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工业发展要突破,农业发展要争先,旅游发展要创优,扶贫开发要有效,加快发展,提速升位。二是扭住项目“第一抓手”,抓项目增投资。巴中的经济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增投资必须抓项目。要千方百计抓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巴中大发展。三是推进交通“第一工程”,抓枢纽打基础。巴中的瓶颈制约在交通,巴中加快发展的关键也在交通。要切实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当前全市“一号工程”来抓,全力开展交通大会战,力争通过三至四年努力,把巴中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外快内畅、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枢纽。四是牢记为民“第一使命”,抓民生促和谐。民生是和谐之本。要始终牢记总理嘱托和为民宗旨,以扶贫和教育为重点加强民生建设,深入解决“四难”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五是落实稳定“第一责任”,抓安全创平安。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要清醒认识安全稳定形势,认真落实安全稳定措施,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以安全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两个加快”。

2010年工作安排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大部署和要求,以加压提速、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强项目工作,保持投资持续增长

全力以赴抓项目,把项目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拉动投资快速增长。

尽快竣工一批项目。按照“加快”和“提前”的要求,切实加大在建项目的推进力度,乐巴铁路和广巴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正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扩能等35个工业项目要尽快竣工投产,基本完成753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抓紧开工一批项目。积极做好已立项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双桥水库等65个水利项目,西华山隧道左洞、回风大桥等261个交通项目,市第二水厂等10个市政工程项目,港澳援助、外国政府紧急优惠贷款等39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南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22个电网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接续、快速推进。

努力争取一批项目。紧紧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机遇期,突出抓好以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天然气开发为重点的产业培育项目、以科教文卫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和以解决“四难”为重点的民生改善项目争取,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盘子。

提早储备一批项目。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灾后重建等重大政策,敏锐把握政策投向和支持重点,前瞻性筛选、规划、论证、编制、储备一批项目,重点抓好干环线公路改造升级、农村断头联网路、建材、天然气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储备,为项目立项争取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加强枢纽建设,尽快形成区域中心

举全市之力,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打好交通枢纽建设攻坚战。

完善枢纽规划。按照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着眼全省枢纽建设总体布局,开放性地做好市域交通发展规划,力争把全市五至十年内应该建设的大交通项目全部规划出来,尽力纳入全省枢纽规划之中。要统筹兼顾高速公路、铁路和市内干环线的规划建设,努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推进枢纽建设。切实肩负起当代“筑路人”的使命,强力推进“六路”建设。加快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建设进度,力争分别完成总投资的34%、15%、20%、12%。启动唐巴公路等4条147.7公里干线公路改造,加快巴城老城区二环路和南江县城过境路建设,基本完成通江至达州公路改造。

强化枢纽保障。全力支持和保障枢纽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推进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强化项目推进中的各类要素保障,及时解决建设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配套资金等问题,创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在建交通项目加速推进;加强同周边市的工作协调,协同作战、合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

三、着力加强产业培育,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着眼枢纽建设,区位条件逐步改善,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突破发展工业经济。科学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围绕融入成、渝、西经济圈,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突破发展资源型工业,抓好天然气化工、建材、绿色食品加工、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狠抓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强化品牌争创和市场开拓,做强做大南江矿业、南威水泥、江口醇和小角楼酒业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落实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对我市工业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片规划,切实加快以食用菌、畜牧业、干果、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今年要启动2个省级、2个市级和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入推进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取得大的突破。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35%;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素质,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扎实推进以“六库”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郎庙水库、牛角坑水库建设进度,努力做好红鱼洞水库、天星桥水库和湾潭河水库的立项争取工作,完成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整理土地5.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0万亩;加强生态建设和通信发展工作;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余口;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具,提高耕播收机械化水平。

积极开拓服务产业。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和川陕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开拓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启动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继续抓好诺水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接待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7亿元。着手编制巴中市商务发展区域总体规划和商贸、物流中心详细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精心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双进”和“新网”工程建设,抓好“家电下乡”、“农机购补”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保障商品供给,保持物价稳定。

四、着力加强民生改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按照“改善民生、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合项目、创新机制、突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通江县、巴州区两个贫困片区的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继续实施好新村、产业、劳务、村道、沼气等扶贫工程和全国工商联重点帮扶乡镇项目,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启动72个重点贫困村的新村扶贫工程,扶持7.3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十年农村扶贫规划。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抓好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搞好科普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传播。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抢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继续强化网吧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抓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工作。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力推进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开展,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继续抓好人才、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地震、外事、对台、侨务、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各项工作。

扎实搞好灾后恢复重建。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8月底前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9月底前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体育设施恢复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切实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管,确保规范操作,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质量。

深入实施八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抓好通江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维权法律援助,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继续推进农村“四难”破解,新建通乡油(水泥)路60公里、乡际联网路和通村通畅公路1050公里,加强乡村公路管护;新解决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做好城镇“超大班”化解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加强节能减排,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巴河流域污染治理,建成南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开工建设通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平昌县垃圾处理厂,完成5家重点工业企业、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加快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步伐。

五、着力加强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活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产权流转市场,促进规模经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投融资平台,提高投融资能力。实施政府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和规范部门工作职责。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快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岗位设置管理,稳步实施绩效工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抓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努力扩大开放合作。坚持把实施充分开放合作作为加快老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加强同周边市州和成渝西在枢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双赢。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引资促开发,借力谋发展,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以上。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集中有限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开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规范民间融资;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我市建设农村金融创新试验区。支持保险业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六、着力加强环境整治,塑造城乡崭新形象

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管理,注重风貌,提升品位,努力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

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围绕建设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按照省委提出的“四注重、四提升”要求,着力抓好巴城规划建设。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加强总规、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小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做到既体现地域特色又传承历史文化、既个性突出又整体协调,年内启动南坝小区控制性详规和巴城河岸景观规划编制。规范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都必须依规而建,特别是老城改造,必须统一规划、连片拆建,坚决杜绝见缝插针、无序开发。今年在抓好市污水处理厂、中杨干道、黄家沟大桥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城市违规违法建设和征地拆迁遗留问题,着力抓好建筑立面、园林绿化改造和高品位小区建设,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品位。

突出抓好村镇风貌改造。按照省委提出的“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着力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扎实抓好新农村农房建设。搞好乡镇规划,严格控制在公路两侧夹道建房、以路代街。搞好村落规划,依山就势,合理布局,错落有致,适度集中,充分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搞好民居设计,融合地域和民俗文化,外观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提高农民群众居住质量。今年要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每个县(区)抓2—3个村镇风貌改造示范点,抓点带面,逐步推广。

突出抓好城乡环境治理。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相结合,深入持久地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抓好“五乱”治理、实施“三个整治”、开展“七进”活动,大力推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村集中、乡收集、县处理制度,积极探索通过村(居)民自治加强城乡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消除恶习,摒弃陋习,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营造城乡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秩序井然、整洁卫生、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大应急投入保障,着力加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和救援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从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入手,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在环境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制度,积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构建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预防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人人抓落实、事事落到实的工作格局。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监管,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委托乡镇执法工作,突出抓好道路、矿山、水上、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旅游景区、建筑施工和公共场所等事故多发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加强平安创建。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公安“三项建设”和城乡基层警务工作,抓好“两所一庭”建设后续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扩大“天网”工程覆盖面,着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积极有为,真抓实干,着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开放理念、前瞻眼光和科学思维,结合当前与未来,兼顾现实与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问题,以新思路落实新任务,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以更加科学的理念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和政府新闻发布等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以更加过硬的作风务实为民。认真落实省委“四个特别”和市委“三个永远”的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切实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着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逗硬执行“三问”,促进快节奏、高效率工作。

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勤政廉政。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财政监督,重点抓好灾后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政府投资性项目资金和港澳援助资金的监管和审计。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为重点,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腐败案件。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减会议、文件,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和“王瑛精神”,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倍加珍惜机遇,倍加苦干实干,爬坡上台阶,蓄势求突破,为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两个加快”:即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2、“四个特别”:是省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

3、“四注重、四提升”: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城市风貌的规划和建设提出的要求,即: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装饰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4、“三打破、三提高”: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村镇建设规划提出的要求,即: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

5、“一节点、两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等城市”:是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中对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提出的目标定位。“一节点”即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两中心”即建成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三基地”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基地;“一示范区”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经济示范区;“一中等城市”即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

6、“三项制度”:是省委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提出并实施的制度,即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7、“两集中、两到位”:即所有行政审批部门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将该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8、“两个强力推进”:即市委提出的强力推进项目工作、强力推进“五个突破”。

9、“三个永远”:是市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永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永远为了人民、迎接“赶考”。

10、“六路”:即广元至巴中、巴中至南部、巴中至达州、巴中至川陕界高速公路和乐坝至巴中、巴中至达州铁路。

11、“六库”:即牛角坑水库、二郎庙水库、双桥水库、天星桥水库、湾潭河水库、红鱼洞水库。

12、“五乱”治理: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问题。

13、“三个整治”: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集中整治乡容村貌、集中整治交通沿线、集中整治重点部位。

14、“七进”活动: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开展的“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活动。

15、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标地。国家旅游局在2009年提出开展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以推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取消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工作。

16、并联审批:指改变以前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家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1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商务部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在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最终实现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优质商品、享受便捷服务。

18、“双百”市场工程:国家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19、“双进”市场工程: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通过在社区建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为居民提供家政、代理等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20、“家电下乡”: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在全国推行的农民可以购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享受财政补贴。

21、“农机购补”:即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在全国推行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加强农机装备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

22、“汽车摩托车下乡”:国家财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国推行的一项惠农强农工程,鼓励农民换购轻型载货车、购买微型客车和摩托车,实行财政定补。

23、“新网”工程:指供销社系统以服务“三农”、帮农增收为目标,以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流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24、“天网”工程:指对城市主要街区、道路全天候监控、重点单位全方位设防、热点部位多元化防控的监控报警网络。

25、公安“三项建设”:指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26、“两所一庭”: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

[1]

第二篇:2016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17日在巴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冯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主动作为,有效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0.6%。除城乡居民收入指标略低于预期,其他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综合施策稳定经济增长。密切关注和科学研判经济走势,及时出台稳增长16条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9条措施和加快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4条措施,稳定发展预期。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园区和企业争取到国家基本目录电价、富余电量消纳等政策;改革创新财政支持发展方式,设立规模2.35亿元的“五项基金”,促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投资关键作用,创新项目推进机制,重点项目投资7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0亿元、增长21.5%。积极参加全省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举办地方性促销活动100余场次,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整顿和监管,大力提振市场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5亿元、增长13.5%。

持续发力改善基础设施。巴中恩阳机场开工建设,巴达铁路建成通车,巴陕高速和巴广渝高速建设加快,改善国省干线公路155公里。红鱼洞、天星桥等6座大中型水库建设进展顺利,黄石盘水库项目可研报告经水利部审查通过,小农水示范市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新开工建设一批输变电项目,清江11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竣工。推进“智慧巴中”和“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建成“全光网市”,巴中城区在全省率先开通免费wifi(一期)。

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加快培育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四大重点成长型工业,石墨资源勘探实现突破,完成石墨产业发展规划。工业投资180.4亿元,新增规上工业4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推进核桃、茶叶、巴药“三百工程”,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合组织300个、家庭农场102个,建成特色农业基地19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48个,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创建成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淘宝网巴中馆、秦巴农产品网上交易中心启动营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70家。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光雾山5A级景区加速创建,玉湖—长滩、驷马水乡创建为4A级景区,米仓山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入选全省“十大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旅游收入130.7亿元、增长45.9%。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机构11家,新增贷款112.8亿元,增速连续四年居市州第一。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互联网+”八大行动,发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家,启动巴中经开区和平昌星光工业园智慧园区建设,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统筹推进城乡重点建设。完成巴中城市立体规划优化提升。“一城两翼”建设加快,兴文新区核心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恩阳新城重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力推进,巴城江南二环路等市政工程竣工,回风、黄家沟、北龛寺等拓展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扎实抓好3个县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县域承载功能进一步拓展。9个全国重点镇和12个省级试点镇建设有力推进。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推进巴山新居工程,新建中心村21个、聚居点301个、巴山新居5.49万户。城乡建设领域“三违”整治力度加大,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

更加扎实扩大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清理公布了市、县(区)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和行政权力清单,被确定为全国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试点市。实施了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和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深入实施,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加快农村改革,新流转土地15.8万亩、林地12.6万亩,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深入开展产业招商年活动,引进大中型企业99个,到位资金406亿元。

全面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新实施15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扎实抓好精准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1.17万人。省下达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和市定10件民生实事目标全面完成。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幼儿园18所,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川师大附属第四中学建成招生。市中心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11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1.05亿元,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2个、村卫生室355个。深入实施“文化四大工程”,市体育馆、游泳馆投入使用。

就业再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加大,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不懈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健全会前学法、法律顾问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切实强化监察、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抓好法治惠民实事,加强法律援助和农民工维权,依法化解了一批老难信访案件。推进平安巴中建设,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建成国家级安全社区1个、省级9个。健全四级监管责任网络,全面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改善,全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的五年。这期间,我们既面临加快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双重挑战,又肩负着新常态下稳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双重任务。面对复杂的形势,市委统揽全局,科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负重前行、推车上坎,完成了“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成就。

经济发展跨越新的台阶。五年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连续跨越3个百亿台阶,突破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330亿元,增长3.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7.4%,翻了两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翻一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倍。工业投资年均增长34.2%,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8:46.6:36.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基础改善实现历史突破。五年里,恩阳机场实现立项并开工,新建成铁路1条、高速公路3条,完成国省干线改造660公里,新增国道570公里、省道1240公里。红鱼洞大型水库开工,建成中型水库枢纽3座,新增蓄引水2.7亿立方米、有效灌面9.9万亩,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4万立方米。实施重点电力项目18个,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投入营运,一批110千伏以上变电站竣工,乡镇和部分村通宽带,有线电视数字化率90%。

统筹城乡迈出关键步伐。五年里,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新增城镇建设用地3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8.3个百分点。完成市、县城市总规修编,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全域规划,建成市规划馆。兴文新区实现扩区移位,新区建设初具规模。恩阳设立县级行政区,城市建设有力有效推进。巴城建成西、北环线,秦巴大道、巴恩快速通道,东门、回风大桥和西华山第二隧道等重点市政工程,实施了城区风貌塑造等一大批市政园林配套项目,新建城市绿地65公顷,巴河治理强力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园林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表彰,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县城改造持续发力,增加县级新城新区4个;镇村建设深入推进,启动建设全国重点镇9个、省级试点镇12个,建成巴山新居25.2万户,独具特色的四级城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向城乡一体发展演进。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里,完成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以行政审批改革为突破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成四级政务服务体系,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农村八权一股、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社会领域改革坚实迈进,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农村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实施了分级诊疗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和丧葬补助金制度。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和带动性强的大项目,累计到位招商资金131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6倍。

民生社会事业整体进步。五年里,共计减少贫困人口55.3万人,建设农村公路8103公里,解决了180万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83.5万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8万户,灾后农房重建3.1万户,改造棚户区11.8万套,建设保障性住房27.2万套。2016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6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教育助学、助教等惠民政策落实,9万多名农民工子女随迁就读问题妥善解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到97.3%、养老保险达到90%,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水平逐步提高。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4万人,年均增长6.8%。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16个百分点、普高毛入学率提高18个百分点,建成巴中第一所大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千人床位、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增长104%、66.9%、173%,乡镇、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提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建成川东北首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授权专利872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体系加快完善,多项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大奖,成功创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和10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米仓古道(蜀道)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连续两年举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建成市体育馆、游泳馆和望王山、佛头山等运动公园,结束了没有大型体育综合性场馆历史。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健全、能力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提高2.6个百分点。依法治市纲要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巴城和五县区创建为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区)。其它事业和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始终以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为目标,扎实工作,奋力拼搏,既取得显著成绩,又获得深刻启示:必须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既稳当前又促长远,既提速度又上质量,跑好发展的“马拉松”。必须坚持把群众期待作为努力方向,关切群众的疾苦,回应群众的呼声,办成群众的事情,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方略,强力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奋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必须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根本保障,崇尚宪法和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改革发展稳定强化保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支撑能力较弱,贫困发生率较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欠账较多,投资软环境不够优,社会治理水平需要提升,政府自身建设需要加强等。我们将努力克服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巴中发展,各方面给予了宝贵支持,全市干部群众秉承关怀而奋起努力,付出艰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巴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巴中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三五”主要考虑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既有较多利好因素,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国家深入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省统筹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打造川东北城市群培育多点多极支撑新兴增长极,如果把握得当,我们可以更多分享到战略叠加的“红利”。经过前五年的努力拼搏,我市总体上进入了基础设施改善期、城镇化加速期、产业发展提升期、脱贫攻坚关键期、开放合作活跃期,经济发展具有潜在空间和后发优势。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可能仍然趋紧,我市经济对投资的“路径依赖”短期内较难摆脱,创新发展能力薄弱,市场体系不健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型升级难度大,这些都对我市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只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充分发挥利好因素的作用,积极稳妥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就能够实现追赶跨越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着重从两个方面简要说明。

关于奋斗目标。《纲要(草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即:确保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建成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明显提升现代文明法治程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两个高于、三个翻番”,即:经济增速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明显高于“十二五”;到“十三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二五”翻一番多。脱贫攻坚是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要如期实现31.8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9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些目标顺应我市发展趋势,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发展愿望,更考虑了宏观环境和支撑条件,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关于发展路径。《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定走好结合巴中实际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道路。坚持创新发展方面,围绕解决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问题,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构建创新载体和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坚持协调发展方面,围绕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对提升巴城首位度、发展壮大县域中心城市、推进中心城镇特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巴山新居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方面,围绕解决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对发展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成长型工业和石墨产业,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和旅游等先导型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构筑生态文明巴中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坚持开放发展方面,围绕解决形成高水平合作共赢发展格局的问题,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引资引智引技、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创新开放体制机制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坚持共享发展方面,围绕解决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问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社会依法治理提出了方向和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基础设施仍然是巴中的“短板”,必须加快弥补,因此对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供水配置能力、强化能源保障、推动信息化提出了方向和要求。我们坚信,经过今后五年的奋斗,遵循既定发展路径,实现既定目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会有更大进步,人民生活会有更大改善,城乡面貌会有更大变化,老区形象会有更大提升。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追赶跨越总要求,坚持供需双向发力,努力推动巴中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创新突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保障,着力稳增长、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坚定不移保持追赶跨越发展态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5%、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确定经济增长8.5%以上的目标,符合中央、省委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充分考虑了我市经济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的现实需要和可能,是科学理性、务实奋进的。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我们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爬坡实干,为之付出艰辛努力。

一、切实强化项目投资

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项目为统揽,保持投资高位增长。今年拟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90个、投资773亿元。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项目实施。抓好30个工业项目开工、20个工业项目竣工,推进农业“三百工程”,实施好商贸物流项目96个、旅游项目21个。全年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65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巴中恩阳机场主体工程,建成巴广渝高速,加快巴陕高速桃园段建设,开工建设巴万高速,抓好国道过境干线公路建设和省道等级改造。开工黄石盘水库,加快红鱼洞水库等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建设和小农水项目。推进江北、通江周子坪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实施70个村的农网改造,争取开工城西220千伏变电站。全年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256亿元。加快实施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大力推进巴山新居工程,抓好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民生项目计划投资252亿元。同时,立足持续扩大投资,积极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重大工程包,做好汉巴南快速铁路、镇巴渝高速公路和青峪口、江家口水库项目等前期工作。

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强化领导干部挂联责任。对重点项目建立项目清单、时序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实行专班推进、专题研究、专人挂联、专项督办。坚持以集中开工方式倒逼项目建设,坚持月检查、季考核、年终奖评,做到全程跟踪管理。注重强化要素保障,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协调服务会,督促承诺事项兑现落实,确保项目尽快竣工投产。

二、推进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质量优先,着力建设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突出打造生态产品区、生态产业群,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大新型工业规模。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动工业产业企业两转型、规模效益双提升。大力提升产业园区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建设营运机制,优化配套服务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力争巴中经开区列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平昌星光工业园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支持通江县春在工业园创建省级绿色食品工业园。加快培育四大成长型工业,突破发展石墨产业,启动建设南江坪河高碳石墨生产线、巴中经开区高性能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坚持精准定向、分类施策,加强50家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和服务,加大小微企业培育力度,抓好困难企业扭亏为盈或转产重组,力争新培育规上企业3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抓好天然气开发和转化利用。积极推动“网络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城乡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新建4G基站1000座,1190个行政村通宽带。2016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积极落实“五个一”+“一”帮扶责任,加快实施15个扶贫专项方案,实现生产和就业扶持脱贫8.87万人、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脱贫3.95万人、低保政策兜底脱贫2.31万人、医疗救助脱贫3.27万人、灾后重建帮扶脱贫2.16万人,239个贫困村“销号”。

深入推进连片开发。继续实施“1+6”扶贫攻坚行动,新启动13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完成297个村水泥路建设,新发展核桃7.8万亩、茶叶1.4万亩、巴药6.2万亩,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校舍9.5万平方米,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免费开展技能培训10万人次,实施贫困人口免费诊疗服务,整合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80个,新建社区书屋31个,建成科技扶贫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16个。

创新脱贫攻坚机制。完善贫困对象退出办法,建好全市精准扶贫数字管理系统,做到台账式、信息化、动态管理。做大精准扶贫专项基金,推广扶贫小额信贷,通过股权量化、托管经营、资产入股、代理理财等方式创新投资收益模式,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益。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脱贫攻坚问责机制,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强化群众主体作用,扶贫先扶志,扶贫重扶智,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五、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办好民生大事实事。大力抓好省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和市定10件民生实事,继续办成一批群众急需的事情。开工建设危旧房棚户区改造3.1万户,完成县区拆迁安置还房建设218万平方米,结合“三区”综合治理、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4.8万户。实施通村通畅工程1096公里,新解决10万城乡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抓好1105个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改善30所乡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45个乡镇卫生院和200个边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城市污水管网30公里、乡镇污水处理站40个,实施1350家大中型明厨亮灶建设。全市新增停车泊位10000个、公交线路13条。创建省级安全社区6个。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新建城区校舍9万平方米,按新标准装备中小学50所,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创建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校3所,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5%。做好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扩模,强化引领作用,促进四级职业教育发展。建成投运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一期),加快发展老年病医院、精神病康复医院等特色专科医院,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3个,省级卫生乡镇、村覆盖率提高5%。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健康协调发展。加快四级综合性文化场、馆、站、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市文化馆新馆,完成南龛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建设,继续实施巴中石窟本体保护、红军石刻标语群保护等重大项目,抓好“文化四大工程”,举办巴人文化艺术节。抓好县区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建设,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0个,深入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加快培育山地运动品牌。

强化社会保障工作。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格执行失业保险稳岗政策,扶持3万名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确保省级创业型城市通过验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加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电子社保”。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权益,做好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9.6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和7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洁化、绿化、美化工程,大力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监管专项检查,强化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综合整治,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开展工作,加快发展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抓好档案、地方志、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保密、防灾、地震、气象、人防、消防、保险等工作。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促进军地融合发展。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更加扎实务实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权力规范公开运行,尽快建成智慧政务平台和政务大数据中心,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深化投融资体制和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规范和扩大产业发展等基金,设立回引创业、科技创新、旅游发展等基金;抓好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探索市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推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准备工作。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改革,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推进乡(镇)农村文化市场委托协管机制,积极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加快建设三大创业平台,建成大众创业园并入驻小微企业30户,争取置信新型产业园纳入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新发展各类众创空间5家以上。抓好回引创业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力争回引创业3400人,新增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65个,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200人。举办第四届青年创业大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众创空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家以上,引进推广科技成果、专利50项以上。务实开展开放合作。坚持更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开放合作。依托北京东城、上海虹口、福建泉州等友城平台,深入开展企业交流和产业承接转移。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川陕苏区、川东北经济区等合作,抱团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渝洽会等重大平台活动,积极举办知名企业巴中行和四大重点成长型产业、石墨产业专题投资推介会,集中签约一批项目。进一步创新招商项目政务服务、要素保障和考核考评机制等,提高项目落地率、竣工率。全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0个,竣工投产项目70个,到位招商资金480亿元。

七、全面加强社会治理

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创新理念和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两会专题。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深化和完善政务服务,加强社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探索下放一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城乡社区基层组织,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建设、基层集体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强化特殊人群管控,推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深入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校车等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深化依法治理。大力推进“法律七进”和法治宣传教育。

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拓展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力争法律援助应援尽援。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大信访法治化治理力度,依法解决群众诉求。深化平安巴中建设,健全网格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暴恐、黄赌毒、邪教、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政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始终坚持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觉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舆论、公众监督,深化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能,实施依法决策,进一步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许可项目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依法化解矛盾、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转。始终坚持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认真改进文风、会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努力建设一支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公务员队伍。始终坚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强化廉洁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加强审计和行政监察监督,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努力建设服务型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为巴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对巴中美好前景充满希望,信心坚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肩负责任,抓住新的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五项基金:指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农业担保基金、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基金、创业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2、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指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

3、全光网市:全光网是以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并用光纤将光节点互联成网,采用光波完成信号的传输、交换等功能,减少信息传输的拥塞、延时,提高网络的吞吐量。2015年6月,巴中全面实现将铜缆用户改造为光纤用户,建成全省首批“全光网城市”。

4、三百工程:指到2020年建成核桃150万亩、茶叶100万亩、巴药100万亩。

5、互联网+八大行动:指互联网+强基、工业、农业、商务、创新创业、旅游、金融、惠民行动。

6、一城两翼:指巴州城和东翼兴文新区、西翼恩阳新城。

7、建设领域三违:指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销售。

8、文化四大工程:指文化人才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环境工程、文化惠民工程。

9、法律七进:指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

10、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1、四大片区:指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

12、五位一体: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3、四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4、三大发展战略:指省委提出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5、一核六园:指以南龛文化产业园为核心;六园指兴文传媒文化产业园、平昌佛头山文化产业园、南江米仓古道文化产业园、通江红军文化产业园、巴州区晏阳初文化产业园、恩阳古镇文化产业园。

16、一控规两导则:指覆盖中心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导则、土地细分导则。

17、五创联动:指联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

18、房九条:指2015年市制定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9条措施,包括调控市场供需、加强金融服务、鼓励使用公积金、缓免相关规费、实施购房补贴、落实税收优惠、维护环境秩序、优化行政审批、规范中介行为等。

19、五险合一: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实现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征缴和统一稽核。

20、“五个一”+“一”:指每个贫困村有1名领导挂联、1个部门帮扶、1个驻村工作队、1名“第一书记”、1名农技员,每户贫困户都有1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1、1+6:指基层组织建设+巴山新居、产业培育、乡村道路、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生态环境六大扶贫工程。

22、三区:指洪水淹没区、地质灾害区、高寒山区。

23、先照后证:指公民注册企业或公司时,先颁发营业执照,再续办其它各种法定证书的工商注册改革机制。

24、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指将原来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25、三个必须:指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26、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27、三严三实: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第三篇: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巴中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和“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8.32亿元,增长14.3%,超历史最快增速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2亿元,增长65.1%,创历史最大增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8亿元,增长1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7亿元,增长20.2%,一般预算支出87.4亿元,增长27.26%;农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增加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8元,增加1337元,突破万元大关,创历史最大增额;城镇化率29.3%;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8%;人口自然增长率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过去一年,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的一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扎实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破除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清醒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和方向,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了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上来。

过去一年,是抢抓机遇、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巴中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更大支持。省政府专题召开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会议和金融支持巴中加快发展座谈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全国工商联在巴州区曾口镇开展重点帮扶工作。市政府先后与省商务厅、省开行、省电力公司等9个省级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在全市上下的艰辛努力下,共争取各类项目2500余个,总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4亿元,增长56.7%,乐巴铁路已经开通,广巴高速公路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全面开工,“六路”巴中境内总投资达316亿元,是建区设市以来交通建设投资总和的3倍多。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二郎庙水库建设加速推进,红鱼洞水库等四座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整治病险水库52座,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37万亩;成片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5%;整理土地11.94万亩,新建标准粮田7.1万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巴城总规修编通过省级评审,完成了黄家沟等6个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火车站及连接线初步建成,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加快实施。能源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了兴文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和南江、通江、平昌110千伏变电站扩容,启动了通江220千伏、平昌和南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电力供需矛盾不断缓解。

过去一年,是爬坡上行、市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一年。坚持发展抓产业,着力保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92个工业项目列入全省优势产业振兴计划,南威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29个在建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对南江矿业等16户重点企业实施了技改扩能,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作有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01亿元,增长33.1%。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启动了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通江银耳等9个特色农业产业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基地建设,巴州区和通江县纳入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的步伐;实现农业增加值75.76亿元,增长4.7%;粮食总产量176.36万吨,增长4.4%;实现畜牧业产值64.05亿元,增长4.7%;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3.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7亿元,分别增长1.7%、32.6%。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光雾山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评定,全年接待游客36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6亿元,分别增长14%、38%;“万村千乡”、“双百”、“双进”等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农机购补”、“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有效推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1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86亿元、贷款余额102.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3.17%、23.14%;实现保费收入8.24亿元,理赔1.69亿元。

过去一年,是务实创新、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一年。积极推进各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确权颁证770余万亩;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建立了市级投融资平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顺利实施,兑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86项,县(区)平均减少93项。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组团参加了第十三届西洽会、第二十届西交会、第十届西博会和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北京、上海展示展销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26.51亿元,增长16.4%;外贸出口3750万美元,增长4%。

过去一年,是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的一年。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58项。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校舍58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47万平方米;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市高考本科上线6356人,增长8.65%。人才工作力度加大,面向全国公开引进博士、硕士和“211工程”重点大学本科生28名。文体事业卓有成效,《巴山背二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皮影》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文化部“太阳神鸟铜奖”,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对140家网吧进行了专项整治,停业8家,吊销营业执照3家;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市中心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通过评审,建成标准化村卫生站335个,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扩散。人口计生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350个点,新增509个自然村通电话、53个乡镇通宽带。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扎实开展,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审计、统计、物价、档案、保密、新闻出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地震、对台、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是惠民利民、改善民生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年。化解“四难”纵深推进,新建通乡油(水泥)路355公里、通村公路1233公里;新解决了20.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58.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12.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5.2万名中职学生享受政策性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291.7万人、参合率91.7%,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43%;对城乡12万名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7400万元。依法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法律援助件数增长40%。启动73个重点贫困村建设,扶持9.4万贫困人口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省政府在通江县沙溪—瓦室、巴州区上八庙—青木两个贫困片区开展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预计投资达4.4亿元。全市2.08万人纳入省水利水电移民后期扶持,兑现扶持资金1251.8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培训农民工12万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通江县纳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4.4万户10.88万人、农村8.8万户28万人享受低保。农村解决了1383户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城镇新增廉租住房3300套。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巴河流域10个集镇的污染进行了专项治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超额完成,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过去一年,是同心协力、灾后恢复重建扎实推进的一年。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981个,完工1208个,完成投资56.4亿元,占总投资的54.1%。农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全面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拆除重建基本完成。加固危桥21座,完成了S101线南江—下两段、S202线乐坝—沙河段恢复重建。修复震损水库48座,恢复重建村镇供水工程590处。重建校舍21.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35.2万平方米;重建医疗卫生机构137个,维修加固6.2万平方米。南江县、巴州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分别通过国家和省中期评估。

过去一年,是依法治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的一年。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认真贯彻《监督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150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04件,办结率达100%。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工作得到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现场办结率达97%。传承“红军精神”和弘扬“王瑛精神”,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规定,不断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工作卓有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隐患整治和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真爬坡,真流汗,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可喜成绩。这些,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巴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巴中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弱、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缺乏,保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地方财力薄弱,融资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六路”、“六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发放压力很大;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贫困人口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维护安全稳定的压力较大;一些工作推进困难,行政效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和困难表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我国经济回升的环境还在变化。目前,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逼人,由于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造血功能差,我们的发展仍然是低基础上的新发展、增长仍然是低水平上的新增长、进步仍然是低起点上的新进步,在全省综合排位仍掉队在后。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直面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机遇与希望来自于: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和灾后恢复重建力度,宏观经济环境好于去年,政策环境依然比较宽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更加支持巴中老区发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巴中老区发展。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奋发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抢先发展、加快发展,缩小同兄弟市州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建设“一节点、两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等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两个强力推进”,攻坚破难建枢纽,开放合作兴产业,以人为本惠民生,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粮食总产量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200元;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切实把握和突出以下重点:一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抓发展保增长。发展是解决巴中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根本。要牢固树立不发展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的思想,坚持把抓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工业发展要突破,农业发展要争先,旅游发展要创优,扶贫开发要有效,加快发展,提速升位。二是扭住项目“第一抓手”,抓项目增投资。巴中的经济仍属投资拉动型经济,项目是投资的重要载体,增投资必须抓项目。要千方百计抓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巴中大发展。三是推进交通“第一工程”,抓枢纽打基础。巴中的瓶颈制约在交通,巴中加快发展的关键也在交通。要切实把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当前全市“一号工程”来抓,全力开展交通大会战,力争通过三至四年努力,把巴中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外快内畅、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枢纽。四是牢记为民“第一使命”,抓民生促和谐。民生是和谐之本。要始终牢记总理嘱托和为民宗旨,以扶贫和教育为重点加强民生建设,深入解决“四难”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五是落实稳定“第一责任”,抓安全创平安。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要清醒认识安全稳定形势,认真落实安全稳定措施,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以安全稳定的大好局面促进“两个加快”。

2010年工作安排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大部署和要求,以加压提速、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强项目工作,保持投资持续增长

全力以赴抓项目,把项目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拉动投资快速增长。

尽快竣工一批项目。按照“加快”和“提前”的要求,切实加大在建项目的推进力度,乐巴铁路和广巴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正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扩能等35个工业项目要尽快竣工投产,基本完成753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抓紧开工一批项目。积极做好已立项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双桥水库等65个水利项目,西华山隧道左洞、回风大桥等261个交通项目,市第二水厂等10个市政工程项目,港澳援助、外国政府紧急优惠贷款等39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南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22个电网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接续、快速推进。

努力争取一批项目。紧紧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机遇期,突出抓好以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天然气开发为重点的产业培育项目、以科教文卫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和以解决“四难”为重点的民生改善项目争取,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盘子。

提早储备一批项目。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灾后重建等重大政策,敏锐把握政策投向和支持重点,前瞻性筛选、规划、论证、编制、储备一批项目,重点抓好干环线公路改造升级、农村断头联网路、建材、天然气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储备,为项目立项争取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加强枢纽建设,尽快形成区域中心

举全市之力,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打好交通枢纽建设攻坚战。

完善枢纽规划。按照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着眼全省枢纽建设总体布局,开放性地做好市域交通发展规划,力争把全市五至十年内应该建设的大交通项目全部规划出来,尽力纳入全省枢纽规划之中。要统筹兼顾高速公路、铁路和市内干环线的规划建设,努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推进枢纽建设。切实肩负起当代“筑路人”的使命,强力推进“六路”建设。加快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建设进度,力争分别完成总投资的34%、15%、20%、12%。启动唐巴公路等4条147.7公里干线公路改造,加快巴城老城区二环路和南江县城过境路建设,基本完成通江至达州公路改造。

强化枢纽保障。全力支持和保障枢纽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推进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强化项目推进中的各类要素保障,及时解决建设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配套资金等问题,创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在建交通项目加速推进;加强同周边市的工作协调,协同作战、合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

三、着力加强产业培育,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着眼枢纽建设,区位条件逐步改善,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突破发展工业经济。科学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围绕融入成、渝、西经济圈,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突破发展资源型工业,抓好天然气化工、建材、绿色食品加工、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狠抓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强化品牌争创和市场开拓,做强做大南江矿业、南威水泥、江口醇和小角楼酒业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落实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对我市工业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片规划,切实加快以食用菌、畜牧业、干果、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今年要启动2个省级、2个市级和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入推进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取得大的突破。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35%;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素质,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扎实推进以“六库”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郎庙水库、牛角坑水库建设进度,努力做好红鱼洞水库、天星桥水库和湾潭河水库的立项争取工作,完成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整理土地5.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0万亩;加强生态建设和通信发展工作;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余口;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具,提高耕播收机械化水平。

积极开拓服务产业。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和川陕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开拓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启动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继续抓好诺水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接待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7亿元。着手编制巴中市商务发展区域总体规划和商贸、物流中心详细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精心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双进”和“新网”工程建设,抓好“家电下乡”、“农机购补”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保障商品供给,保持物价稳定。

四、着力加强民生改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按照“改善民生、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合项目、创新机制、突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通江县、巴州区两个贫困片区的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继续实施好新村、产业、劳务、村道、沼气等扶贫工程和全国工商联重点帮扶乡镇项目,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启动72个重点贫困村的新村扶贫工程,扶持7.3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十年农村扶贫规划。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抓好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搞好科普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传播。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抢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继续强化网吧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抓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工作。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力推进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开展,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继续抓好人才、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地震、外事、对台、侨务、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各项工作。

扎实搞好灾后恢复重建。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8月底前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9月底前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体育设施恢复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切实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管,确保规范操作,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质量。

深入实施八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抓好通江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维权法律援助,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继续推进农村“四难”破解,新建通乡油(水泥)路60公里、乡际联网路和通村通畅公路1050公里,加强乡村公路管护;新解决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做好城镇“超大班”化解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加强节能减排,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巴河流域污染治理,建成南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开工建设通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平昌县垃圾处理厂,完成5家重点工业企业、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加快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步伐。

五、着力加强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活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产权流转市场,促进规模经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投融资平台,提高投融资能力。实施政府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和规范部门工作职责。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快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岗位设置管理,稳步实施绩效工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抓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努力扩大开放合作。坚持把实施充分开放合作作为加快老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加强同周边市州和成渝西在枢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双赢。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引资促开发,借力谋发展,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以上。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集中有限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开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规范民间融资;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我市建设农村金融创新试验区。支持保险业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六、着力加强环境整治,塑造城乡崭新形象

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管理,注重风貌,提升品位,努力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

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围绕建设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按照省委提出的“四注重、四提升”要求,着力抓好巴城规划建设。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加强总规、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小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做到既体现地域特色又传承历史文化、既个性突出又整体协调,年内启动南坝小区控制性详规和巴城河岸景观规划编制。规范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都必须依规而建,特别是老城改造,必须统一规划、连片拆建,坚决杜绝见缝插针、无序开发。今年在抓好市污水处理厂、中杨干道、黄家沟大桥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城市违规违法建设和征地拆迁遗留问题,着力抓好建筑立面、园林绿化改造和高品位小区建设,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品位。

突出抓好村镇风貌改造。按照省委提出的“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着力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扎实抓好新农村农房建设。搞好乡镇规划,严格控制在公路两侧夹道建房、以路代街。搞好村落规划,依山就势,合理布局,错落有致,适度集中,充分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搞好民居设计,融合地域和民俗文化,外观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提高农民群众居住质量。今年要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每个县(区)抓2—3个村镇风貌改造示范点,抓点带面,逐步推广。

突出抓好城乡环境治理。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相结合,深入持久地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抓好“五乱”治理、实施“三个整治”、开展“七进”活动,大力推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村集中、乡收集、县处理制度,积极探索通过村(居)民自治加强城乡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消除恶习,摒弃陋习,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营造城乡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秩序井然、整洁卫生、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大应急投入保障,着力加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和救援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从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入手,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在环境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制度,积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构建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预防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人人抓落实、事事落到实的工作格局。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监管,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委托乡镇执法工作,突出抓好道路、矿山、水上、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旅游景区、建筑施工和公共场所等事故多发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加强平安创建。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公安“三项建设”和城乡基层警务工作,抓好“两所一庭”建设后续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扩大“天网”工程覆盖面,着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积极有为,真抓实干,着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开放理念、前瞻眼光和科学思维,结合当前与未来,兼顾现实与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问题,以新思路落实新任务,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以更加科学的理念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和政府新闻发布等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以更加过硬的作风务实为民。认真落实省委“四个特别”和市委“三个永远”的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切实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着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逗硬执行“三问”,促进快节奏、高效率工作。

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勤政廉政。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财政监督,重点抓好灾后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政府投资性项目资金和港澳援助资金的监管和审计。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为重点,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腐败案件。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减会议、文件,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和“王瑛精神”,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倍加珍惜机遇,倍加苦干实干,爬坡上台阶,蓄势求突破,为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两个加快”:即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2、“四个特别”:是省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

3、“四注重、四提升”: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城市风貌的规划和建设提出的要求,即: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装饰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4、“三打破、三提高”: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村镇建设规划提出的要求,即: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

5、“一节点、两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等城市”:是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中对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提出的目标定位。“一节点”即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两中心”即建成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三基地”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基地;“一示范区”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经济示范区;“一中等城市”即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

6、“三项制度”:是省委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提出并实施的制度,即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7、“两集中、两到位”:即所有行政审批部门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将该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8、“两个强力推进”:即市委提出的强力推进项目工作、强力推进“五个突破”。

9、“三个永远”:是市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永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永远为了人民、迎接“赶考”。

10、“六路”:即广元至巴中、巴中至南部、巴中至达州、巴中至川陕界高速公路和乐坝至巴中、巴中至达州铁路。

11、“六库”:即牛角坑水库、二郎庙水库、双桥水库、天星桥水库、湾潭河水库、红鱼洞水库。

12、“五乱”治理: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问题。

13、“三个整治”: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集中整治乡容村貌、集中整治交通沿线、集中整治重点部位。

14、“七进”活动: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开展的“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活动。

15、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标地。国家旅游局在2009年提出开展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以推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取消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工作。

16、并联审批:指改变以前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家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1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商务部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在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最终实现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优质商品、享受便捷服务。

18、“双百”市场工程:国家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19、“双进”市场工程: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通过在社区建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为居民提供家政、代理等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20、“家电下乡”: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在全国推行的农民可以购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享受财政补贴。

21、“农机购补”:即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在全国推行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加强农机装备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

22、“汽车摩托车下乡”:国家财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国推行的一项惠农强农工程,鼓励农民换购轻型载货车、购买微型客车和摩托车,实行财政定补。

23、“新网”工程:指供销社系统以服务“三农”、帮农增收为目标,以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流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24、“天网”工程:指对城市主要街区、道路全天候监控、重点单位全方位设防、热点部位多元化防控的监控报警网络。

25、公安“三项建设”:指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26、“两所一庭”: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 , 1.0gd;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三、着力加强产业培育,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着眼枢纽建设,区位条件逐步改善,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突破发展工业经济。科学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围绕融入成、渝、西经济圈,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突破发展资源型工业,抓好天然气化工、建材、绿色食品加工、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狠抓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强化品牌争创和市场开拓,做强做大南江矿业、南威水泥、江口醇和小角楼酒业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落实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对我市工业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片规划,切实加快以食用菌、畜牧业、干果、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今年要启动2个省级、2个市级和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入推进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取得大的突破。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35%;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素质,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扎实推进以“六库”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郎庙水库、牛角坑水库建设进度,努力做好红鱼洞水库、天星桥水库和湾潭河水库的立项争取工作,完成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整理土地5.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0万亩;加强生态建设和通信发展工作;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余口;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具,提高耕播收机械化水平。

积极开拓服务产业。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和川陕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开拓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启动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继续抓好诺水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接待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7亿元。着手编制巴中市商务发展区域总体规划和商贸、物流中心详细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精心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双进”和“新网”工程建设,抓好“家电下乡”、“农机购补”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保障商品供给,保持物价稳定。

四、着力加强民生改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按照“改善民生、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合项目、创新机制、突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通江县、巴州区两个贫困片区的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继续实施好新村、产业、劳务、村道、沼气等扶贫工程和全国工商联重点帮扶乡镇项目,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启动72个重点贫困村的新村扶贫工程,扶持7.3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十年农村扶贫规划。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抓好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搞好科普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传播。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抢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继续强化网吧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抓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工作。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力推进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开展,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继续抓好人才、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地震、外事、对台、侨务、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各项工作。

扎实搞好灾后恢复重建。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8月底前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9月底前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体育设施恢复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切实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管,确保规范操作,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质量。

深入实施八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抓好通江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维权法律援助,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继续推进农村“四难”破解,新建通乡油(水泥)路60公里、乡际联网路和通村通畅公路1050公里,加强乡村公路管护;新解决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做好城镇“超大班”化解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加强节能减排,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巴河流域污染治理,建成南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开工建设通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平昌县垃圾处理厂,完成5家重点工业企业、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加快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步伐。

五、着力加强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活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产权流转市场,促进规模经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投融资平台,提高投融资能力。实施政府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和规范部门工作职责。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快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岗位设置管理,稳步实施绩效工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抓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努力扩大开放合作。坚持把实施充分开放合作作为加快老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加强同周边市州和成渝西在枢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双赢。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引资促开发,借力谋发展,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以上。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集中有限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开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规范民间融资;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我市建设农村金融创新试验区。支持保险业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六、着力加强环境整治,塑造城乡崭新形象

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管理,注重风貌,提升品位,努力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

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围绕建设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按照省委提出的“四注重、四提升”要求,着力抓好巴城规划建设。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加强总规、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小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做到既体现地域特色又传承历史文化、既个性突出又整体协调,年内启动南坝小区控制性详规和巴城河岸景观规划编制。规范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都必须依规而建,特别是老城改造,必须统一规划、连片拆建,坚决杜绝见缝插针、无序开发。今年在抓好市污水处理厂、中杨干道、黄家沟大桥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城市违规违法建设和征地拆迁遗留问题,着力抓好建筑立面、园林绿化改造和高品位小区建设,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品位。

突出抓好村镇风貌改造。按照省委提出的“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着力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扎实抓好新农村农房建设。搞好乡镇规划,严格控制在公路两侧夹道建房、以路代街。搞好村落规划,依山就势,合理布局,错落有致,适度集中,充分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搞好民居设计,融合地域和民俗文化,外观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提高农民群众居住质量。今年要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每个县(区)抓2—3个村镇风貌改造示范点,抓点带面,逐步推广。

突出抓好城乡环境治理。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相结合,深入持久地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抓好“五乱”治理、实施“三个整治”、开展“七进”活动,大力推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村集中、乡收集、县处理制度,积极探索通过村(居)民自治加强城乡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消除恶习,摒弃陋习,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营造城乡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秩序井然、整洁卫生、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大应急投入保障,着力加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和救援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从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入手,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在环境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制度,积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构建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预防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人人抓落实、事事落到实的工作格局。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监管,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委托乡镇执法工作,突出抓好道路、矿山、水上、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旅游景区、建筑施工和公共场所等事故多发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加强平安创建。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公安“三项建设”和城乡基层警务工作,抓好“两所一庭”建设后续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扩大“天网”工程覆盖面,着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积极有为,真抓实干,着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开放理念、前瞻眼光和科学思维,结合当前与未来,兼顾现实与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问题,以新思路落实新任务,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以更加科学的理念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和政府新闻发布等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以更加过硬的作风务实为民。认真落实省委“四个特别”和市委“三个永远”的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切实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着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逗硬执行“三问”,促进快节奏、高效率工作。

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勤政廉政。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财政监督,重点抓好灾后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政府投资性项目资金和港澳援助资金的监管和审计。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为重点,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腐败案件。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减会议、文件,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和“王瑛精神”,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倍加珍惜机遇,倍加苦干实干,爬坡上台阶,蓄势求突破,为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两个加快”:即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2、“四个特别”:是省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

3、“四注重、四提升”: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城市风貌的规划和建设提出的要求,即: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装饰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4、“三打破、三提高”: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村镇建设规划提出的要求,即: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

5、“一节点、两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等城市”:是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中对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提出的目标定位。“一节点”即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两中心”即建成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三基地”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基地;“一示范区”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经济示范区;“一中等城市”即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

6、“三项制度”:是省委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提出并实施的制度,即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7、“两集中、两到位”:即所有行政审批部门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将该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8、“两个强力推进”:即市委提出的强力推进项目工作、强力推进“五个突破”。

9、“三个永远”:是市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永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永远为了人民、迎接“赶考”。

10、“六路”:即广元至巴中、巴中至南部、巴中至达州、巴中至川陕界高速公路和乐坝至巴中、巴中至达州铁路。

11、“六库”:即牛角坑水库、二郎庙水库、双桥水库、天星桥水库、湾潭河水库、红鱼洞水库。

12、“五乱”治理: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问题。

13、“三个整治”: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集中整治乡容村貌、集中整治交通沿线、集中整治重点部位。

14、“七进”活动: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开展的“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活动。

15、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标地。国家旅游局在2009年提出开展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以推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取消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工作。

16、并联审批:指改变以前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家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1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商务部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在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最终实现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优质商品、享受便捷服务。

18、“双百”市场工程:国家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19、“双进”市场工程: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通过在社区建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为居民提供家政、代理等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20、“家电下乡”: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在全国推行的农民可以购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享受财政补贴。

21、“农机购补”:即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在全国推行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加强农机装备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

22、“汽车摩托车下乡”:国家财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国推行的一项惠农强农工程,鼓励农民换购轻型载货车、购买微型客车和摩托车,实行财政定补。

23、“新网”工程:指供销社系统以服务“三农”、帮农增收为目标,以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流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24、“天网”工程:指对城市主要街区、道路全天候监控、重点单位全方位设防、热点部位多元化防控的监控报警网络。

25、公安“三项建设”:指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26、“两所一庭”: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 , 1.0gd;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三、着力加强产业培育,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着眼枢纽建设,区位条件逐步改善,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突破发展工业经济。科学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围绕融入成、渝、西经济圈,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突破发展资源型工业,抓好天然气化工、建材、绿色食品加工、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狠抓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强化品牌争创和市场开拓,做强做大南江矿业、南威水泥、江口醇和小角楼酒业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落实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对我市工业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园区和示范片规划,切实加快以食用菌、畜牧业、干果、蔬菜、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今年要启动2个省级、2个市级和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深入推进9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取得大的突破。积极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35%;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素质,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扎实推进以“六库”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郎庙水库、牛角坑水库建设进度,努力做好红鱼洞水库、天星桥水库和湾潭河水库的立项争取工作,完成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抓好基本农田建设,整理土地5.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0万亩;加强生态建设和通信发展工作;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余口;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具,提高耕播收机械化水平。

积极开拓服务产业。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生态红色旅游基地和川陕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开拓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启动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继续抓好诺水河、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天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力争接待游客3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7亿元。着手编制巴中市商务发展区域总体规划和商贸、物流中心详细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建设;积极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入驻,精心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双进”和“新网”工程建设,抓好“家电下乡”、“农机购补”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保障商品供给,保持物价稳定。

四、着力加强民生改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按照“改善民生、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合项目、创新机制、突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通江县、巴州区两个贫困片区的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继续实施好新村、产业、劳务、村道、沼气等扶贫工程和全国工商联重点帮扶乡镇项目,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启动72个重点贫困村的新村扶贫工程,扶持7.3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十年农村扶贫规划。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抓好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搞好科普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传播。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抢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继续强化网吧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抓好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工作。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力推进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开展,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继续抓好人才、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地方志、人防、地震、外事、对台、侨务、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等各项工作。

扎实搞好灾后恢复重建。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8月底前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9月底前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和文化体育设施恢复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切实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监管,确保规范操作,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建设质量。

深入实施八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抓好通江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维权法律援助,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的安居问题。继续推进农村“四难”破解,新建通乡油(水泥)路60公里、乡际联网路和通村通畅公路1050公里,加强乡村公路管护;新解决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做好城镇“超大班”化解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加强节能减排,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巴河流域污染治理,建成南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开工建设通江县污水处理厂和平昌县垃圾处理厂,完成5家重点工业企业、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加快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步伐。

五、着力加强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活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产权流转市场,促进规模经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投融资平台,提高投融资能力。实施政府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和规范部门工作职责。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快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岗位设置管理,稳步实施绩效工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抓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努力扩大开放合作。坚持把实施充分开放合作作为加快老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切实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加强同周边市州和成渝西在枢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双赢。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引资促开发,借力谋发展,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亿元,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以上。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集中有限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开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规范民间融资;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我市建设农村金融创新试验区。支持保险业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六、着力加强环境整治,塑造城乡崭新形象

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管理,注重风貌,提升品位,努力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

突出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围绕建设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按照省委提出的“四注重、四提升”要求,着力抓好巴城规划建设。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加强总规、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小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做到既体现地域特色又传承历史文化、既个性突出又整体协调,年内启动南坝小区控制性详规和巴城河岸景观规划编制。规范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都必须依规而建,特别是老城改造,必须统一规划、连片拆建,坚决杜绝见缝插针、无序开发。今年在抓好市污水处理厂、中杨干道、黄家沟大桥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城市违规违法建设和征地拆迁遗留问题,着力抓好建筑立面、园林绿化改造和高品位小区建设,彰显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品位。

突出抓好村镇风貌改造。按照省委提出的“三打破、三提高”要求,着力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扎实抓好新农村农房建设。搞好乡镇规划,严格控制在公路两侧夹道建房、以路代街。搞好村落规划,依山就势,合理布局,错落有致,适度集中,充分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搞好民居设计,融合地域和民俗文化,外观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提高农民群众居住质量。今年要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每个县(区)抓2—3个村镇风貌改造示范点,抓点带面,逐步推广。

突出抓好城乡环境治理。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相结合,深入持久地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抓好“五乱”治理、实施“三个整治”、开展“七进”活动,大力推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村集中、乡收集、县处理制度,积极探索通过村(居)民自治加强城乡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消除恶习,摒弃陋习,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努力营造城乡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秩序井然、整洁卫生、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努力形成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大应急投入保障,着力加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和救援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从解决社区居民关注的问题入手,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推进社区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充分发挥社区在环境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安全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制度,积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构建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预防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人人抓落实、事事落到实的工作格局。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监管,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委托乡镇执法工作,突出抓好道路、矿山、水上、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旅游景区、建筑施工和公共场所等事故多发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加强平安创建。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公安“三项建设”和城乡基层警务工作,抓好“两所一庭”建设后续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扩大“天网”工程覆盖面,着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积极有为,真抓实干,着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开放理念、前瞻眼光和科学思维,结合当前与未来,兼顾现实与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问题,以新思路落实新任务,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以更加科学的理念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和政府新闻发布等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以更加过硬的作风务实为民。认真落实省委“四个特别”和市委“三个永远”的要求,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切实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着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逗硬执行“三问”,促进快节奏、高效率工作。

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勤政廉政。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习惯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财政监督,重点抓好灾后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政府投资性项目资金和港澳援助资金的监管和审计。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为重点,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腐败案件。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减会议、文件,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和“王瑛精神”,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倍加珍惜机遇,倍加苦干实干,爬坡上台阶,蓄势求突破,为打好老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两个加快”:即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2、“四个特别”:是省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

3、“四注重、四提升”: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城市风貌的规划和建设提出的要求,即: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装饰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4、“三打破、三提高”:指省委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对村镇建设规划提出的要求,即: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

5、“一节点、两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一中等城市”:是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中对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提出的目标定位。“一节点”即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城市;“两中心”即建成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三基地”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基地;“一示范区”即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经济示范区;“一中等城市”即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

6、“三项制度”:是省委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提出并实施的制度,即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7、“两集中、两到位”:即所有行政审批部门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将该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8、“两个强力推进”:即市委提出的强力推进项目工作、强力推进“五个突破”。

9、“三个永远”:是市委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即永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永远为了人民、迎接“赶考”。

10、“六路”:即广元至巴中、巴中至南部、巴中至达州、巴中至川陕界高速公路和乐坝至巴中、巴中至达州铁路。

11、“六库”:即牛角坑水库、二郎庙水库、双桥水库、天星桥水库、湾潭河水库、红鱼洞水库。

12、“五乱”治理: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问题。

13、“三个整治”: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集中整治乡容村貌、集中整治交通沿线、集中整治重点部位。

14、“七进”活动:即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开展的“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活动。

15、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标地。国家旅游局在2009年提出开展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以推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取消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定工作。

16、并联审批:指改变以前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家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17、“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商务部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在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最终实现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优质商品、享受便捷服务。

18、“双百”市场工程:国家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19、“双进”市场工程: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通过在社区建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为居民提供家政、代理等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20、“家电下乡”: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在全国推行的农民可以购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享受财政补贴。

21、“农机购补”:即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在全国推行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加强农机装备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

22、“汽车摩托车下乡”:国家财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国推行的一项惠农强农工程,鼓励农民换购轻型载货车、购买微型客车和摩托车,实行财政定补。

23、“新网”工程:指供销社系统以服务“三农”、帮农增收为目标,以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流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24、“天网”工程:指对城市主要街区、道路全天候监控、重点单位全方位设防、热点部位多元化防控的监控报警网络。

25、公安“三项建设”:指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26、“两所一庭”: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第四篇:巴中市教育局

巴中市教育局

2011年(秋季)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安排,巴中市教育局2011年秋季认定教师资格实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现就2011年秋季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认定范围

1.户口或固定工作单位在巴中市行政辖区内,年龄男不超过60周岁,女不超过55周岁的中国公民。

2.巴中市教育局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种类为: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二、网上报名时间

2011年9月20日-2011年10月19日。

三、网上报名流程

1、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在2011年9月20日—2011年10月19日内,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网址:http://),按照网站提示进入教师资格网上申报系统,根据系统提示填报信息、上传照片等。

2、核对所填报信息。

3、确认无误后提交填报信息。

4、提交成功后,系统将返回此次报名生成的报名号。请申报人员记好报名所填写的姓名、身份证号、密码及报名号等资料,作为以后修改报名信息及现场确认时的重要查询依据。

5、申报人员自行打印“报名号及现场确认信息”、“申请表”,并下载“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如实填写并打印。

6、报名结束后,请点击“退出”按钮关闭报名页面,以免报名信息被他人更改,给申报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现场确认

(一)现场确认时间:2011年10月22日—2011年10月26日。

(二)现场确认地点:巴中市教育局

(三)现场确认需提交的材料: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网报成功后,自己打印,并贴好照片);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4、《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5、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本人工作单位出具的对本人思想品德鉴定材料(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一份(“中国教师资格网”上有统一格式,请自行下载);

6、一吋半身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三张(与报名上传照片同底);

7、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交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成绩单和教育教学实习鉴定表复印件一份(复印件上必须加盖档案管理部门的印章);

8、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交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考合格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9、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的人员需准备高中(职高)相关学科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等资料。

五、体检及能力测试时间

体检:2011年10月22日-2011年10月26日;

能力测试:2011年10月27日(10月26日在市教育局人事科报到)。

六、咨询电话

0827—5253089,***。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第五篇:巴中市纪检监察系统

巴中市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推进了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抓细化,重融合。一是动作快,方向准,特色明。组织机关室主任、部分派驻机构、乡镇纪委纪检监察干部反复讨论,修改完善,确保省纪委监察厅出台的实施方案中的规定动作不漏项。二是方案审批后,及时召开职工会,部门、乡镇纪委书记、相关部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建议和意见,反复讨论修改《“三项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形成更完善、更实在、更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三是结合巴中实际,删掉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不能办到的坚决不写进去,真正把“三项建设”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融入省纪检监察厅的活动部署,融入纪检监察的中心工作。

抓引领,重指导。及时分层召开“三项建设”活动大讨论,切实加强“三项建设”活动宣传动员,认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怀臣书记的重要讲话,切实把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市纪委的要求上来,保证目标一致、步骤一致、步调一致,以“大讨论”活动月为强劲引擎,促进三项建设活动全面快速推进。以“投身三项建设,锻造纪检铁军,彰显先锋本色”为主题,围绕省纪委监察厅提出的“一个分层三个面对”的主要内容,开展大讨论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抓督导,重推进。市、县区建立了指导巡查组,对“三项建设”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全程指导、全程把关,对讨论走过场、心得图应付、工作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都要进行责任倒查,切实增强活动实效。并结合讨论活动的开展,把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目标任务量化、实化、定性化,完善考核细则,逗硬考核奖惩。适时组织对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形象进行民意评价,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群众满意综合指数。

抓提升,重特色。结合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实际,一是在能力素质建设上突出特色。面向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三项建设”征文活动,通过征文活动的开展,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在能力素质上“敢争第一”的勇气和决心;分层分类开展业务培训,对市、县区委局机关、部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对村(社区)纪检小组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全面轮训一遍,培训面达到100%。二是在思想作风建设上突出特色。开展入户问纪、网络问纪、系统问纪“三问纪”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筛选整理,采纳执行。通过在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开展“开诚布公提意见,闻过则喜纳意见”活动,找问题、促整改、改作风。三是在组织建设上突出特色。通过讨论,不断探索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新路径、新领域。完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设置,建立健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纪检组织,探索推进“两新”组织的纪检组织建设。(当前,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正在开展以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为主题的“三项建设”活动,这既是纪检监察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促进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纪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开展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要做到八个着力,树立好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

一是着力加大轮岗交流力度,促使纪检监察干部多岗位锻炼。要合理设定轮岗交流年限,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在某个岗位上工作满期后必须轮岗或交流。可以在同

级纪检监察机关之间进行横向交流,还可以在上下级机关之间进行纵向交流;不仅可以交流领导干部,也可以交流一般干部。这样多岗位煅炼,不仅有利于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还可以避免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产生的消极因素;

二是着力完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可以利用换届、机构改革、干部人事调整等时机,积极向县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提出干部交流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向社会输出合格干部,形成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的有序流动,从而达到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目的;

三是着力探索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可以参照法官、检察官的管理模式,对纪检监察干部实行资格准入制。要求凡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无论是担任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必须具备纪检监察干部资格,这种资格可以通过岗前考试获取。以此抬高纪检监察机关的准入门槛,为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打下基础;

四是着力探索纪检监察干部挂职锻炼新途径。挂职锻炼可以系统内挂职锻炼,也可在系统外挂职锻炼。在抓好系统内挂职锻炼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优秀年青干部到系统外进行挂职锻炼,既可以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也可以到贫穷落后地区锻炼。让干部充分学习经济管理、宏观调控、组织人事、金融证券等知识,丰富知识面,使工作作风得到有效转变;

五是着力拓宽学习培训渠道,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整体素质。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要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常规业务轮训,保证每个纪检干部每年都有一次业务培训的机会,提高干部的专业水平;对新上任的纪检监察干部实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同时,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业系统培训,及时更新知识。

六是着力抓好业绩考核。要制定纪检监察干部日常工作管理考核办法,把涉及每名干部的出勤情况、工作业绩等内容进行详细量化,并纳入日常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记分,考核结果与评优和奖惩挂钩,作为干部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调动纪检监察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杜绝不正之风。凡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一经查实,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同时,对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实行上级纪检监察机构和派驻单位双重考核制度,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管理。

七是着力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开承诺、岗位责任、首问首办、限时办结、追究问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奖惩措施明确,切实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履职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强对已制定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对有章不循、有据不依,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同时,加强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日常督查,促使纪检监察队伍形成人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的良好风气,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

八是着力抓好社会监督。要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主要标准,来检验“三项建设”活动成效。要面向社会常年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意见信箱,随时接受社会各

界的监督举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高度负责地抓好整改落实,不断改进工作,切实打造出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保障有力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7月17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戴震主持召开市纪委六届第35次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座谈会精神,审议了《关于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戴震就我市下步如何扎实开展“三项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水平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明确“三项建设”活动工作目标。要深刻领会省委书记刘奇葆“务求取得实效”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廉洁内江、效率内江”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细化全市及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各项活动的具体标准,确保“五个进一步”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明确全市“三项建设”活动工作重点。在完成省纪委规定任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加快”、“五大战略”及“新城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创新工作举措,突出内江特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力保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三是要明确“三项建设”活动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层层抓好落实;各县(区)及市级各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取得“三

项建设”活动的实效。(赵钊)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曾晓玲)泸州市合江县立足于“三个实”,精心部署、狠抓落实,采取多项措施

强力推进“三项建设”活动有序开展。

在组织实施上立足于实,完善责任体系

及时组建工作班子。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县“三项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从乡镇、部门抽选5名纪检骨干充实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信息简报等4个工作组,全面负责“三

项建设”组织谋划、协调指导工作。

及时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乡镇、派驻部门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三项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抓好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及时细化工作方案。各单位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切实做到有总体方案,有各阶段的具体方案,有分类分层学习培训的工作方案,保证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在宣传动员上立足于实,强化氛围营造

采取多渠道发动宣传。层层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做到活动目的意义、方法步骤、责任要求“三个讲清楚”,达到100%的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动员,100%纪检监察组织参加活动。

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在合江通讯、电视台、机关内网开辟专栏强化宣传,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宣传展板、宣传栏、学习园地的功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上下迅速

掀起开展“三项建设”活动的热潮。

编印简报进行典型宣传。信息简报组及时采编基层单位好做法、好经验、好举措,积极向省、市“三项建设”办公室定期报送信息,向中央、省、市等上级媒体推荐投稿,扩大我县“三项建设”活动的影响。

在奖惩考核上立足于实,强力推动工作

活动载体落实。对“三项建设”中提出的载体、活动,做到项目、时间、责任人明确,工作环节、时间安排、活动节点清楚,确保规定动作“落地”,自选动作“生根”。

督促检查落实。实行县纪委常委、室主任分片负责制;对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要派员蹲点督导,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责任倒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指导、全程把关;各乡镇、派驻部门采取随机检查、明察暗访、交叉检查、重点督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自身的“三项建设”活动的督导检查。

目标考核落实。把“三项建设”活动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适时召开“三项建设”活动总结表彰大会,通报

表彰一批基层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6月28日上午,四川省纪委召开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建设”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通过学习,个人觉得有几点浅显体会:

一、能力素质建设方面

广大干部职工要将理论学习同工作技能提升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整体干部的政治修养。要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活动,强化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增强自身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深化“走基层访民意查实情”活动,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协调性,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养成勤学、多思、善问的学风和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

思想作风建设,是一个单位、一支队伍、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人民公仆经常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单位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有好的作风,在社会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都能推动本行业各项工作的发展。但是,现在很多单位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都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比如说:慵、懒、散,虽然长期在治理,但是任然有很多多干部存在做事不积极、思想存在惰性等坏毛病,对于这些不足之处必须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重视,及时整改,防止和杜绝类似情况的再度发生。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树立争先创优的思想,强化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廉洁自律、增强法纪观念、不断地转变我们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只有保持良好的作风才能更好地提升业务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三、基层建设

1、建立健全干部职工的制度和机制,夯实干部联系群众的思想基础。提高干部职工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谋发展的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增强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把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当作密切干部职工与群众联系的重要内容来抓。

2、建立健全干部职工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扩大干部联系群众的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规定和安排干部职工一定的时间深入村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增进理解、加强感情。

3、建立健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化解基层矛盾的机制。始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看得高于一切,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积极主动地把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营造一个人人心

情舒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社会氛围。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解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力争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

犍为新闻网讯 7月19日,县纪检监察机关“三项建设活动”“四比四查四提升”讨论会在政府会议室召开。县纪委、县监察局全体干部职工,县纪委“三项建设活动”特邀监督员,部分县纪委委员代表参加会议。

纪检监察干部围绕“三项建设活动”“四比四查四提升”为主题,分别结合自身岗位和工作要求、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当秉公执纪、依法办事,切实推进我县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有序开展。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谭力贤强调,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狠抓主体,紧扣主题。紧紧围绕“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主题活动,针对我县提出的“四比四查四提升”,把各项工作任务抓紧抓实,形成整体联动的强劲态势;充分激发内力与广泛借助外力并举,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推动反腐倡廉有序进行;突出特色,显成效。各机关干部要发挥聪明才智开展“三项建设活动”,既要抓亮点,又要总结经验,提升实践成果,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犍为特色的新载体、新典型、新经验、新亮点。

会议通报了我县纪检监察“三项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宣读了聘请“三项建设活动”监督员的《通知》,为县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特邀监督员颁发聘书;特邀监督员代表及列席的3位纪委委员分别作了发言。

据了解,“四比四查四提升”是县纪委结合“三项建设活动”主题,针对全县的纪检监察干部提出来的。主要指,比业务技能,查是否高效工作,提升履职能力;比思想作风,查是否执纪为民,提升服务意识;比自律观念,查是否率先垂范,提升自身形象;比组织建设,查是否规范运行,提升保障水平。(魏杨乔)记者:巴中怎样结合实际让“五个观念”更好落地?

罗冬灵:首先是入脑入心。采取集中辅导学习、集体研究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通过写心得、谈体会等形式,领会理念实质,切实将“五个观念”融入巴中纪检监察干部的执纪理念中。其次是融入工作找差距。在纪委监察系统开展上评下、下评上和干部互评的自查自纠活动,深入查找差距,对照剖析原因,限期整改落实。三是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强化自律观念,带头严于律己、带头廉洁自律、带头严守纪律、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提升素质,做到“执纪者先守纪、监督者受监督”,树立良好干部形象。

记者:纪检监察干部如何提升素质,创造性将“五个观念”融入纪检监察工作?

罗冬灵:要做好加强 “五个观念”,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要以王瑛为榜样,提升三种能力,树立标杆形象。

提升执行能力。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决杜绝不执行、执行不力、执行不好、执行走样等现象。对决策的重大事项或重点工作,要主动出击,快速执行;要敢于“下深水”,出狠招,逗硬执行;要突出实效,高效执行。

提升协作能力。要树立大局理念,有效服务大局;要坚守党性原则,杜绝是非不论,一团“和气”;要坚持公平公正,公道正派,不搞厚此薄彼,远严近宽。

提升创新能力。在保持好传统、好经验、好思路的同时,更加注重立足新起点、顺应新形势、体现新要求,以新的思维、视野,加强和改进工作。

记者:强化“五个观念”,巴中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罗冬灵:在强化“五个观念”实践中,巴中市纪委以三项建设推动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履职尽责。突出中心强化效能建设。最近,巴中市纪委围绕重大决策、民生、干部作风加强执行力,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监督检查。

投资环境建设。为搬开阻碍巴中投资环境的”绊脚石“,今年10月起,市纪委牵头开展强力清收不良贷款专项行动,清收不良贷款近亿元。

惩防体系建设。在全市各级党组织推行“阳光党务”工作;督促指导南江县开展县委权利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开展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全市有22名领导干部主动上缴礼金24.1万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现金7.7万元、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着力惩贪治腐。推行信访“四公开”,对疑难信访调查处理实行满意度测评;保持查案强劲势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10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10人。

下载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中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中市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巴中革命老区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巴中的指示精神,尽快改变巴中市交通落后面貌,加强巴中革命老区公路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招......

    巴中市教育局文件

    巴中市教育局文件 巴教发[2010]71号 巴中市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活动的 通 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教育直属单位(学校): 根据市教育局主要领......

    巴中市商务局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

    巴中市商务局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要点 上半年,全市商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县(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

    巴中市商务局科技工作汇报

    巴中市商务局 关于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工作 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市委目标督查室: 根据巴委督[2011]3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于后。 一、及时......

    巴中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

    巴中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程序,实现鉴定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维护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依据相关规定......

    巴中市2009年检察院工作报告

    巴中市2009年检察院工作报告2009-2-4 14:27:59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2009年1月10日在巴中市第二届人民代表......

    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学习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有感 学习人:前进军 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已经胜利闭幕,通过对此次党代会精神特别是市委李刚书记代表新一届市委班子所作的《工作报告》......

    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主要精神

    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主要精神 大会时间:9月27日上午,在市文化馆多功能会议大厅隆重开幕。 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