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与现状

时间:2019-05-14 18: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与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与现状》。

第一篇: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与现状

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与现状

[摘 要]回顾了我国二十世纪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阐述了二十一世纪的研究现状和指出今后需要克服的困难。

[关键词]可燃冰;勘探开发;历程与现状;

中图分类号:P7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9-0164-01

相对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日本等国家,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俄罗斯在1969年开始商业开采可燃冰,但在1990年停止生产,说明在商业开采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2017年5月10日至7月9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连续点火60天,标志着我国深海可燃冰试采成功,但要实现商业开采而言,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努力攻关。目前国内外仍然没有成熟的商业开采技术,基本上处于勘探研究和试采阶段。

一、二十世纪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历程

虽然国内在可燃冰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关单位和学者主要对国外调查研究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并对我国可燃冰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可燃冰资源远景作了初步预测。九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与俄罗斯相关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地进行了可燃冰人工合成实验。随后,中国科学院翻译出版了《国外可燃冰研究进展》等一系列科研文献和著作,较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可燃冰的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1]。

我国永冻土具备形成可燃冰地质及热力学形成条件有:青藏高原的祁连山、羌塘盆地和大兴安岭漠河盆地。2008年,我国在青海木里地区钻获可燃冰实物,证实在青藏高原上主要含油气盆地中存在巨厚的海相地层并具有丰富的生烃能力和在浅部地层永冻土中形成可燃冰能力[2]。

二、二十一世纪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现状

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全面启动海域可燃冰研究工作。一是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大陆坡可燃冰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成藏机理研究重要方向性项目。二是中德联合考察发现香港九龙甲烷礁,自生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3-4]。三是国家863计划启动可燃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2007年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钻探取样得到可燃冰岩芯。钻探揭示可燃冰藏埋在浅部未胶结地层,厚度达数十米级别,测得的可燃冰饱和度在30%左右,可燃冰分解气达90%以上为甲烷。四是国家科学技术部启动了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南海可燃冰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五是2008年在我国祁连山木里地区冻土带发现可燃冰。

近年来,我国可燃冰国家专项结题,同时启动了第二轮国家可燃冰研究专项[5]。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完成多个站位的可燃冰钻探及测井取心工作,其中多个站位有明显的测井异常显示并获得了可燃冰样品。2015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施多口探井,均发现可燃冰,圈定矿藏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在琼东南海域、南海北部西沙海槽、琼东南海域、神狐海域和东沙海域开展了可燃冰资源调查。

我国在南海北部陆坡开展了可燃冰勘探研究及钻探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概括为两方面[4,6]:

1、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分层次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发现了深层-浅层-表层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和生物等指示可燃冰存在的异常标志,圈定了多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若干个成矿区带、数十个有利区块、预测南海北部海域可燃冰远景资源量相当丰富。

2、从可燃冰形成的稳定条件、气体来源、气体运移、储集条件及其时空演化匹配五大要素出发,对可燃冰成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可燃冰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机制、异常特征及响应机理、富集特征及分布规律,形成了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成矿区带、成矿控制因素、成因模式以及动态成矿过程等重要理论成果。

三、今后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需要克服的困难

1、目前世界各国对可燃冰储量的计算伸缩性很大,方法也众多,如何较准确估算可燃冰的资源量仍然是摆在广大勘探开发科研工作者面前一个挑战。

2、目前对海底麻坑、泥火山、气烟囱、海底丘、BSR、空白带等明显的可燃冰地球物理现象了解较多,而对不明显的隐藏的地球物理现象仍需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攻关。

3、加快可燃冰绿色开发技术的研究步伐,如何减少开发产生的海底陆坡滑塌等海洋地质灾害、可燃冰分解造成气候异常和海平面变化。

4、可燃冰开采方式上针对不同的储层采取不同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减压法、加热法和抵制法。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发不同类型储层方面仍然需要科研工作者进行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史斗,孙成权,朱岳年,等.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2] 夏楚林,彭润民,张文,彭杨伟,张依娜.青海木里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进展综述[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 黄永样,SuessE,吴能友,等.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地质―中德合作SO-177航次成果转报.地质出版社.2008.[4] 黄永样,张光学.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前景.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5] 张光学,黄永祥,祝有海,等.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远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22(1):75―81.[6] 孙春岩,牛滨华,王宏语,等.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及成藏模式研究[J].地学前沿,2005,(1):318―326.作者简介

戚志海(1967-),男,硕士学位,广东省开平市人,中国石油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从事海洋油气勘探研究工作。

第二篇: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发达与否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水平高低的显著标志。同时,人力资源作为金融业的核心资源,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势在必行。文章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来完善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一、金融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金融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也是科技含量高、创新步伐快的产业,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而成为现代金融业的核心资源,因此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成为金融业界的共识。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市场具有竞争性,竞争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成为低成本的领先者或者研发出差别化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开发金融企业的特殊技能或核心能力,这就意味着金融企业必须要依赖有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员工,因为他们具有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的能动特性。因此,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人力开发,离开了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难以为继。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首先,金融企业的管理目标是由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实施和控制的,但在工作过程中,只有恰当的选用员工,才能圆满地实现金融企业预定的目标。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优秀的能力素质,理解管理者的真正意图。其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决策,在金融机构中,作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需要有人力资源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作为保障。因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组织体系更健全,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与机遇,更好地为金融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金融企业实现竞争环境下的具体目标,是金融企业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金融业技术领先的保障

金融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金融行业的发展,而先进的技术及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先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发展依赖于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配合和开发先进的金融技术,实现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使金融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金融企业技术领先的保障。

二、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大部分金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都出身于传统的人事工作部门,他们将一些落后的人事管理理念和方式带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习惯于将自己传统的观念灌输给员工,认为员工必须服从于领导,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员工的理解,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能使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被员工真心地接纳。这种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正常发展,也阻碍了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二)存在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问题

很多金融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详细的合理规划,在制定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盲目地追求简洁便利,使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造成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正确合理地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高效率运作具有重要影响,而所谓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就是使员工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一个工作挑战性越高,未来发展前景越好,薪酬分配越公平合理,就越能吸引高素质的员工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

当下,大多数金融行业普遍缺乏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大多数金融企业存在着薪酬分配不合理及结构单一的问题。例如,大多数金融企业存在着工资和奖金随意发放的现象,过于重视部门领导的个人意愿,缺少对员工个人业绩的正确评价,没有达到激励应有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损失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金融业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部门对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论和实践脱离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担心投入大量培养经费后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会流失。所以,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投入较少,培训效果不明显。

目前,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以讲座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仅仅几次讲座不能从根本上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误区,培养效果不佳。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内容大部分是员工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对其他方面的培训涉及很少,使员工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了对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认知与规划。另外,部分金融企业对人才培养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不合理,只是注重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希望运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培养的缺乏导致了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匮乏,这种不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发展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我国金融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树立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真正认识到员工是单位所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本,认识到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就需要从理念着手,站在员工的角度和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角度,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胆引进和使用人才,实现金融企业人才队伍的充实,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应树立公平竞争、人事相宜的管理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支撑下合理选用适宜企业良性发展的人才,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竞争的过程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从而实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的管理目标,进一步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二)制订有效的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金融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制订和实施人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设立战略性的人才储备库。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回暖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总数量仍将会增加,业务种类和规模也有望继续扩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会更为激烈。为此,应当依据金融行业今后发展的走势,早做策划、早做准备,加大对重点人才的吸引力度,制定科学的人才选聘机制,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金融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和管理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业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是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的关键所在。在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之前,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金融企业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金融业应采取全面的薪酬体系,对员工工资和奖金的发放要合理公平。首先要制定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严格依据按劳分配、按能分配的原则,做到公平分配。金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应做好绩效考核的工作,对业绩突出及贡献较大的员工实行奖励制度,实现人才激励机制的目标。其次,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时,还应该格外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训,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激励机制的制定要注重其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除了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还应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加强精神方面的激励,充分发挥激励的效力,使企业得到员工的认可,同时达到金融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构建新型的金融业人才教育体系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在金融行业快速崛起的过程中,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技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构建一套新型合理的人才教育体系,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增强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要注重人力资源的连续性开发,吸引和留住现有人才,以及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内部金融人才的培养水平,建立现代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将高校对金融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功能进行拓展和强化,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端人才培养、金融技术创新等支持,为金融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各金融机构要对培训加以重视,构建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联动。各个金融机构要制订适宜自己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规划,尽力改善自身以讲座为主的单一培训模式,形成多元化并且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人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中与员工的互动,达到培训的目标。此外,除了加强员工基本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训外,金融机构还应该对员工进行新技能和新知识的教育,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帮助员工合理规划其职业生涯。还要合理规划培训和教育经费的使用,在注重短期培训的同时,更要有长远的人才培训计划,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从而多方面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应注重金融人才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以适应各类用人机构的需要。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以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为载体进行个性化、专门化的培训,从而提升金融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当下,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尚未完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行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冲击,这就要求金融业必须要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通过改变理念、完善体系、增强培训等方式,做好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尽力挖掘员工的潜能与价值,保证金融企业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为使我国金融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与管理,只有具有了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才能确保我国金融企业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瑞文,张爽.中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06).[2]苏继新.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念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07).[3]王继红.现代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4]徐坚成,张爽.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J].经济纵横,2014(03).[5]余红君.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的途径研究[J].经管空间,2014(05).(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第三篇: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黄金市场共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冻结民间黄金买卖,鼓励黄金生产(1949-1978)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1957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组织群众生产黄金的指示》,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采取了诸如提高黄金收购价格、取消黄金生产课税、增加财政补贴等措施落实国务院指示,以此鼓励黄金生产。1963年初国家停止了对金、银饰品加工原料的供应,银行所收购的金、银饰品也不再对外销售。

2、统一管理,统购统配(1978-1993)

改革开放以后,冻结民间黄金买卖的管制政策开始出现松动。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铸造发行纪念币、投资性金银币。1982年我国放开了中断20多年的黄金饰品零售市场,中国金币总公司也从这年起开始发行著名的熊猫金币。在此阶段中,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黄金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完善。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和1984年1月发布《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对我国金银的生产、收购、配售、加工、使用、回收、进出口等提出明确的法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黄金市场价格,适时调整国内黄金价格,以此调节国内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

3、逐步市场化(1993-2001)

从1993年开始,黄金生产企业开始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统购统配”计划外的黄金交易破土而出,出现一些地方性的黄金交易市场。1999年12月28日,白银放开交易,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中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给中国黄金市场的放开打下了基础。2000年8月,上海老凤祥型材礼品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开始经营旧金饰品收兑业务,成为国内首家试点黄金自由兑换业务的商业企业。

4、全面市场化(2001-至今)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2001年6月11日,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2003年4月,人民银行取消了黄金生产、加工、流通审批制,改为工商注册登记制,标志着黄金商品市场的全面开放。在现货交易蓬勃发展的基础上,2008年1月9日黄金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至此我国黄金市场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我国黄金市场的现状:

1、中国的黄金生产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金矿资源比较丰富,总保有储量超过四千吨,局世界第七位。中国最有名的山东的胶东金矿,产金量一度局世界第五位。200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黄金生产国,目前中国为世界第三大黄金生产国。

2、黄金消费大国

2006年消费量高达269.3吨,占世界黄金消费总量的9.23%。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量有望大幅增长至500吨。

3、黄金市场格局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黄金市场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场内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以交易所为核心,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为黄金现货和黄金期货两大场内交易市场。

4、黄金进口渠道不断放开

近年来,我国黄金进口量逐年增加,参与黄金进口业务的商业银行也从原先的四大国有银行逐步扩大到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我国具有黄金进口资格的商业银行已经达到12家,随着黄金进口的有序放开,国内对于黄金的实物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实物黄金的进口量也在快速增长。

5、国内国际黄金市场联动性大大增强

具备代理黄金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在国内黄金市场及国际黄金市场同时运作,国内投资者借此可以展开全天候的黄金市场交易。研究表明,国内黄金价格与国际黄金价格的偏离度非常小,内外市场的联动性大大增强。

调研目的与意义

1、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有关法律制度,了解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

2、走访长沙各个售卖黄金的专柜,了解目前黄金饰品的种类和大多数消费者的偏好,了解金价的行情及其波动,以及各个金店是否接受黄金的回收,如何进行黄金的回收,回收价格的多少,买卖差价;

3、通过去往各大银行、期货公司了解纸黄金、黄金期货、实物黄金的交易情况,黄金是否是大多数市民所愿意选择的投资渠道;

4、设计调查问卷,在河西与河东两大块区域发放问卷,了解长沙市民参与黄金交易的意愿,投资黄金的能力,参与黄金的交易风险意识及风险承受能力;

5、对黄金市场有个大致的了解,预测黄金市场的发展前景。

第四篇: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研究平台软件(Gxplorer)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研究平台软件(Gxplorer)》

一、软件基本情况

《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研究平台软件(简称Gxplorer)》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研究系统,软件以井资料地质研究为基础,能将各类地质资料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和解释成图。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井资料研究和地质分析成图手段,可以形成地层、层序、沉积相、储集层、生油层、盖层及油气水解释等多种类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和图件。

Gxplorer拥有强大的剖面对比、分析和剖面图自动绘制功能,能方便、快捷地生成符合地质规律、表现力强、美观的地层对比、储层连通、沉积相、构造及油气藏等多种类型的剖面图;可以根据相邻井的分层数据推断设计井位的井的分层数据。

Gxplorer平台能方便地处理和分析定向井和水平井,并形成多种常用的定向井和水平井研究图件;并进行斜井轨迹设计和导出相关的数据。

Gxplorer平台具有强大的平面数据自动分析功能,软件提供了自动统计多种储层参数,包括岩性、砂层累计厚度、平均厚度、最大单砂层厚度、砂岩层数、砂/地比、砂/泥比、油层厚度、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地层系数等各种参数的功能,可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Gxplorer同时还提供了多种网格化插值方法,以生成各种等值线图;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属性参数特征,选择不同的网格化算法;单井提取属性,平面沉积相自动成图。Gxplorer平台充分运用了最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显示功能,使用户能够在三维空间直观地分析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的变化,强化图件的表现能力,使地质图件更加直观。

Gxplorer平台具有强大的油气水空间关系分析能力,方便快捷的生成多种风格的栅状图,是直观分析和展示油气水关系,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有力工具。

Gxplorer具有清晰、先进的数据管理功能,能方便、有效地管理钻井、录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测试、分层、解释结果等各类井数据,使平台内不同模块之间能真正的共享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极大地缩短了研究人员解释和描述油藏的周期。

Gxplorer平台能系统地管理各种基础数据和研究成果,从而使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能够形成系统的累积,保持研究工作的延续性。

Gxplorer目前包含十二个功能模块:

1)DataManager(数据管理)

2)Ezwell(井数据处理、解释与成图)

3)Powersection(地层对比、连井剖面解释与成图)

4)Projection(定向井和水平井投影分析)

5)CompositeColumn(多井综合柱状图分析)

6)Ezmap(平面数据提取、管理与成图)

7)Ezfence(油气层连通性分析)

8)3Dview(油气藏属性的三维显示)

9)DesignWellsection(设计剖面)

10)TrajectoryDesign(水平井轨迹设计)

11)LogDigi(测井曲线智能数字化)

12)PDA(油田生产数据分析)

第五篇: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法律服务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解决以及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法律服务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法律服务机构管理混乱、法律普及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才等,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构建公益型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设立更多的法律诊所,来完善农村地区法律服务活动。

[关键词]农村法律服务;乡镇法律服务所;法律诊所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65-02

一、农村法律服务的概述

(一)农村法律服务的概念。农村法律服务,是指针对农村地区和涉农主体,为预防和解决涉农纠纷,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及其他法律事务需求所进行的法律活动。农村法律服务的服务主体包括:乡镇法律服务所、基层司法局、法律援助机构以及调解组织等,农村法律服务的服务活动包括:提供代理诉讼、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调解纠纷、解答法律咨询以及帮助书写法律文书等。我国农村法律服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农村法律服务当时的主要功能是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性纠纷进行调解,并从事代写法律文书,解答基础性法律问题等一些简单的法律服务工作。

(二)农村法律服务的特征。农村法律服务除了具有法律服务体系的一般属性,同时它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即涉农性:一是服务主体的涉农性,在农村地区进行法律服务的主体,包括农村基层的司法组织和城市的司法组织,但是,由于交通条件、收入差距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司法组织居多。二是服务对象的涉农性,农村法律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指那些在农村生产、生活的群众,也就是说其户籍在农村或居住地在农村或主要经济活动在农村。三是服务内容的涉农性,农村法律服务的内容离不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的稳定相关的法律需求。四是服务目的的涉农性,解决农村地区的纠纷是农村法律服务的首要目的,农村地区矛盾纠纷能否及时有效的解决关系到农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三)农村法律服务的功能。农村法律服务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是预防、解决各种涉农纠纷,如预防功能中的公证机构,作为权威证明机构,可以保证公证证明的质量,大力促使当事人履行义务,解决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民调解组织、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农村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法律服务中。二是宣传法制和普及法律,体现在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它是农村各项法律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日趋突出,特别是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方面,农民因自身利益损害而发生诉讼的现象日夜增多。

二、我国农村法律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制的发展模式,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再加上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地域辽阔等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法律服务机构管理混乱。在我国,依法治国已经被写入宪法,而依法治村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村”能够实现的前提之一是农民和农村各种组织能够获得良好的法律服务,乡镇司法所作为农村法律服务活动最常见主体,也存在着问题:一是外部结构混乱,乡镇法律服务所本是自主管理的社会团体,但是实践中,它往往与乡镇司法所“合署办公”,使得乡镇法律服务所受到乡镇司法机构和乡镇政府的双重管理,造成了职权不分,职责不明的混乱局面,这种现象到今天仍然普遍存在。二是内部管理问题,关于乡镇法律服务所,虽然国家司法部、各省司法厅也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但据调查大部分基层法律服务所没有自己内部的人员管理、服务和收益分配制度,从业人员管理松散,违反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村基层法律普及不到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外出流动的频率明显增加,他们通过对外界尤其是对大城市各种人文文化的接触和感知,维权意识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日夜加深,此时,农村基层的普法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目前我国多数农村的普法活动主要集中在政府相关机构散发宣传单页、村委会等组织通过广播宣传法律知识、地方电视台宣传以及一些“普法日”的现场宣传活动,这些普法活动没有事前系统的安排,机构与机构之间宣传的内容具有很大的重复性,也缺少实用性。目前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他们对文字性的宣传吸取有用性信息能力下降,所以各个机构之间的法律普及效率就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分布比较分散,流动性大,加上农村的法律服务工作并没有引起国家有关机关的高度重视,所以政府对农村法律服务的财政支持也是相对比较有限的。

(三)农村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才。我国现行法律服务体系的构成和制度设置上,更多是方便了城市的法律需求,司法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律师、公证机构、仲裁机构的比例还很低,加上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心理习惯,发生纠纷后往往注重调解,很少有人会主动到城市去进行法律咨询,寻求法律帮助,这样就使得这些机构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很少会接触到农村纠纷的案件。而我国目前那些在农村地区进行法律服务工作的工作者多数称之为“法律工作者”,他们多数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在处理农村纠纷时,更多的是抱有热心、责任心和生活常识去进行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专业指导。所以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人才,许多矛盾纠纷没有公平公正的加以处理,农民群众合法的权益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法律保护,使得一些农民群众开始不信任法律,最终也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

三、完善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的合理措施

(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益型法律服务体系。首先,法律服务以是否要求服务对象付出对价,可以分为市场型法律服务与公益型法律服务,目前,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地区发展较为滞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市场型法律服务承受能力也有限,所以在我国目前形势下,农村法律服务应体现整体上的公益性。其次,在构建农村公益型法律服务体系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政府主导为原则,政府是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具体的来说,政府应积极的为农村法律服务的建设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方针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最后,公益型法律服务组织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公益服务主体,包括法律援助机构、群众自治性法律服务部门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由司法局对法律服务组织的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控,确定业务范围,不以盈利为目的,仅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弥补成本和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满足农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评价基层组织的法律服务工作是否成熟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民众的知晓程度,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具体来说,可以从思想、生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着手,使农民群众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守法律,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力求使每一位农民群众懂法、守法、用法,真正做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另外,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要与我国当下的经济、政治等社会形势相关联,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加强普法工作内容和形式上的针对性。一是普法内容上,在解读我国法律制度的同时,联系国际、国内形势,不仅让农民了解自己迫切需求的法律知识,更增加了解国家大事的兴趣,提高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在法制宣传教育时,法律工作者需要先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自己消化过滤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结合典型的案例,将其传达给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明白法律制度,了解法律精神。二是形式上,尽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送法下乡、法律咨询,还可以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如现场授课、针对性辅导,或者利用现代化媒介,如手机、电脑、广播等,对农村基层组织,还可以在村务板报、墙报中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自治、政务管理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三)设立更多服务农村的法律诊所。“诊所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主要是通过高校法学院提供经费、基金或个人捐款等开设,是美国政府主导的法律援助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法律诊所教育具有理论性和实务性的双重特点。另外,我国一些高校的法学院学生对学校的传统理论课程表现出不满,他们渴望自己能够亲身观摩或经历一些真实的案件,以便学有所用,取长补短。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诊所教育模式,将法学院教育纳入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中,从而建立更多的高校法律诊所,充分的利用在校学生所掌握的法律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弥补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本身的不足。

例如,2000年,北京大学就已经开设了诊所法律课程,建立了两个正式的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和社区法律诊所(2001年新设立的),据了解,截止2013年的12月,北京大学法律诊所为社会提供电话、信件咨询服务近万人次,法律援助案件260多件,案件胜诉率达90%以上。它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高校内部设立的一些法律诊所,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成果,据此,我们期待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的法律诊所,它不局限于一线发达城市的高校,像一些较偏远地区的高校也可以开设更多的法律诊所,其服务的区域除了城市,同时也可以更多的兼顾广大农村地区。此外,在设立法律诊所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一些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的实际问题,提前做好必要的规划,例如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比较分散,所以我们可以以乡镇或县为单位来开展工作,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免费的、专业的法律服务。

(责任编辑:桂杉杉)

下载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与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历程与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研究 摘要:在金融领域中,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国际社会中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我国的银行保险......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成 刘天辉 马晏骏 孔令禹 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出现严重不足的......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何春燕 摘 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

    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曹玉明 2013-2-20 15:18:43来源:《中国新通信》2012年第20期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以及公民个......

    我国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1、大量劳动力处于与生产资料分离半分离状态。 2 、就业劳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者普遍的低素质和科技、管理水平的落后使中国的劳......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是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

    我国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出游......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精选五篇]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1.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发展不平衡 首先,由于老年人才以往从事的职业所形成的习惯、观念、人际关系、思维方式和其他专长不同,因此决定了老年人在离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