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汇编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
m,1m=
dm=
cm=
mm=
um=
nm。光年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
”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多次测量取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2)1h=
min =
s;1min=
s;30min=
h(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4、误差是
与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的物体叫。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2)公式:。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1m/s=
km/h(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这种运动叫做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比。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程度。变形公式有:路程s= ,时间t=
第4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2、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的,一切、、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作介质传播的;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同、不同)。声在 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使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
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用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HZ~
HZ。人们把高于
HZ的声叫做
波;把低于
HZ的声叫做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第3节 声的利用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
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
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产生声音---空气等
传播声音---鼓膜的 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2)阻断噪声的 3)防止噪声进入。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 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3)在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5、右图是的标志。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4.70C”读作
或读作。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和
;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 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每10格是
,分度值为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
决定。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3、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保持,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不断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叫做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叫做
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6、熔化
热,凝固
热。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
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2、(1)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但要持续的热。水沸腾时的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
(同否?)(3)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蒸发:(1)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
,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作用。
5、液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做
。所有的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
液化;而有的气体
单靠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
热。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2、判断物态变化:(1)碘变为碘蒸气是
,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
;冰冻的衣服干了是
;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
。早上打霜是
;白炽灯灯丝变细是
;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
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雾。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吸热,空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遇暖气流
成雨水。(2)雾、露的形成是
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 水蒸气 遇冷
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
;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
;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
。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后
。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
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时
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
吸热;吃冰棒凉快是因为
吸热。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
后
;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
(是、不是)光源。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和,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是
m/s。在水、玻璃中逐渐
(变大、变小)。
3、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 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
比
快。光年是
单位。
第2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夹角。反射角 指的是
与
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两类反射都遵循
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
度,入射角为
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
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两种方法作图。平面镜的应用:一是可以
,二是可以。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相同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所成的是
虚
像。像和物关于
镜面
对称。
第4节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初步规律:(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
线两侧。(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但增大的度数不等。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
些。(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等于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3、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向 上 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4、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 像,是经光的 形成的。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
(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
,是光的 形成的;小孔成像是
像,是光
形成 的。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的。
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而成的。这是英国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
色上衣,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
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
。(2)、红外线的作用:(1)
(2)
(3)
(4)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2)杀死
灭菌。(3)能使
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1、透镜的概念: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
表示。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图一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图二
3)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图三
3、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
镜。照相机成的是
、的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镜。投影仪成的是
、、的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
镜。放大镜成的是
、、的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光屏
(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或两侧)。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镜、镜,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形成的 像。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过程:①、、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的中心大致在;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3)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应
用
u>2f
f u=2f v=2f------ f v>2f u=f 不成像 u 像 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一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分 ;物近像 像变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上,再通过 把信息传入,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 、的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方。可以戴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镜和 镜组成,都是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的镜头,成。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成。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镜头,使远处的物体成 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镜,目镜成 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1、质量:(1)定义: 叫做质量。用字母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 kg,1kg= g= m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2)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的桌面上,之后把 放在标尺左端的处,调节,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砝码加在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后加质量的,最后加,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质量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它不随物体、、、的改变而改变。 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 (变、不变)。 第2节 密度 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 2、密度:(1)定义、叫做密度,用字母 表示密度。密度的公式是 ;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为 ,密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换算1g/cm3= kg/m3 2.7×103 kg/m3= g/cm3 3、水的密度为 kg/m3,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思 ;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答。 4、密度的大小由 决定,还与物质的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一般相同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铝的密度 铁的密度 铜的密度 水银的密度;盐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冰的密度 木块的密度。(填大于活或小于) 5、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 (有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密度 (同否),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6、图象:右图所示:ρ甲 ρ乙 7、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密度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体积 、密度。 8、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 ,体积,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定物质密度,首先要用 测出物质的质量,用 测出物质的体积,用公式ρ= 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用途:用量筒测,(量筒上的标度单位是 毫升(ml) 使用方法:首先要观察量筒的 和 值,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m3 = dm3(升)= cm3(毫升)= mm3。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ρ,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ρv求出质量。 3、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ρ求得 4、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 变小 5、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6、水在℃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 层,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而不会结冰。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案 (一)知识和技能: 1.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2.学会区分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征。 3.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与声有关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练习: 1、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声波—— ——(或其它组织)—— 听 ——大脑;其它传递途径:。 4、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 ;简称为,符号为) 5、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6、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 声波; 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 声波。 7、声音的强弱叫做。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越大,响度越。 9、声音的三个特征:、和。 10、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1、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12、用牛皮纸刮动梳齿,纸片振动起来,并发出声音。快速刮动梳齿比慢速刮动梳齿时纸片振动得,快速刮动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 13、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 14、遇到大风天气,路旁架设的天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 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嗡嗡声是靠 传播来的。 15、“不见其人,只听其声”也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人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 16、目前,国内、国际航线上已经在大量使用超音速客机,以超过声速的速度运送旅 客,则超音速客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以上(空气温度为15℃) 17、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 海豚能随训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 B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 C 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 D 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18、“引颈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 音调的高低 B 响度的大小 C 前者指音调高低,后者指响度大小 D 后者指音调高低,前者指响度大小 19、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 A 音量不够 B 响度不够 C 频率不够 D 音色不好 20、噪声有时也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以下各种噪声中不是有利的应用的()A 有经验的工人凭机器发出的噪声判断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B 足球比赛时,观众喝彩的噪声能鼓舞运动员的士气 C 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D 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噪声烘托演出的效果 21、科学家们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用声纳向海底水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受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求海底的深度。 2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23、一场大雪过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我们会发现周围显得格外的寂静,周围环境的噪生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 初中物理教学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第二节)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体验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之一——骨传导。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残疾人。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重点突破: 1、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不看课本独立完成) 1.声音的传播靠,、和 都能传播声音,不能传声。2.声音在_____、______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m/s. 读课本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 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 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 .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 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 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哪些? (1)一是空气传导;即外界传来的声波→ → → ___ → ___ →听到声音(2)二是骨传导;即外界传来声波→ ____、___ → →听到声音 〖想想做做〗:课本17页1~3分别是哪种传导方式? 〖你知道么〗: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 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 发生了障碍引起的。性的耳聋容易治愈,可以通过 等途径来修复。 〖生活·物理〗: (1)吃甜薄脆饼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别人听到的声音却比较微弱? 这是因为:吃薄脆饼时,自己是通过 传导听到声音的,而别人是通过 ____的振动听到的。这说明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 (2)打雷或有巨大的声响时,我们经常用双手堵上耳朵或张开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为防止强烈的 传到耳膜,把耳膜 (3)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全部是由聋哑人进行排练演出的,她们虽然听不到音乐,却能够通过身体感知舞台下教练的鼓点,这种声音的传导是___________.2、双耳效应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塞紧,让其他同学在身后不同的位置讲话,试一试你能否准确地判断出讲话人的位置.不再塞耳,再试一次.把你感觉到的区别写在下面. 结论:人耳是利用 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声音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测评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3.由于_________,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4.双耳效应是因为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特征不同造成的. 5.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6.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靠骨传导判断的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7.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出现故障不会使人失去听觉的是()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听觉神经 8.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9、用牙轻轻咬住铅笔的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的下端,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用另一只手拿着铅笔并保持原来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一次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我们会发现______传声比______好.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板书设计: 自我点评: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探究过程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声学的知识。 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声的利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点难点:声传递信息与能量 能力立意:学习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学以致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提出问题:①在学校周围影响学生学习的噪声有哪些?为了使教室内的学习免受噪声的干扰,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②学生探讨:人们把超过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大自然活动都伴随_______波产生。声音有哪些应用? 二、自主学习 问题引入:声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声音? 1、声与信息的传递 声与声音一样吗?声要比声音宽广得多,包括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也包括我们听不到的超声和次声。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我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__________;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蝙蝠靠发出__________定位;中医“望闻问切”中的__________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携带的信息 A. 人类的交谈声; B. 隆隆的雷声; C. 心脏、肺的声音。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我们听不到的一些声音携带的信息 A.动物的交谈声。B.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C.地震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 谁还能说一些通过直接发出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学生看课本p28-p29 声呐,回声定位 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尝试对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了解B超及超声波探伤仪工作原理 2、声与能量的传递 声波可以用来清洗_________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利用_________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等都是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的例子。 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设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小实验 A. 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超声波回湿器。 三、小结: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 四、达标检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回声可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出向下的声音,经1.2s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1832.2mB.3674.4mC.918.6mD.1531m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 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C.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 D.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作用,没有危害 8、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内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并作出说明? 六、布置作业: 爱心用心专心 1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明要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历史史实,可以查阅下列哪一个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右图的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城烧、杀、抢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B、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C、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情形D、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洛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6、了解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 B、湖北织布官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7、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真傻,其实他可以逃走 8、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取消二十一条 B、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9、“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李大钊 D、周恩来 10、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11、某校打算暑假组织学生去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举办夏令营,他们应该() A、延安 B、井冈山 C、西北坡 D、北平 12、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13、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4、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5、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当时中国首都,屠杀中国居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七七事变 16、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 A、徐州 B、连云港 C、济南 D、南京 17、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此人是()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孙中山 18、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①看《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拍电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在《天演论》中宣传“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兮”的进步观点的思想家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严复 20、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之一是()A、聂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60分) 21、选用所学知识问答题(10分)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到强侵略,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中艰难开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⑴请你继续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4分)“师夷长技” → 维新变法 → → ⑵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 22、下面是马虎同学写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我的1912年 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头游览一番,还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袁世凯等六人全杀。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⑴(2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⑵(4分)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⑶(3分)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2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2分) ⑵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发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6分) ⑶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2分)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2分) ⑷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⑴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2分) ⑵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2分) ⑶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4分) 26、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的哪一段斗争,或哪一位爱国志士或哪一场运动印象最深?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10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A 2、B 3、D 4、D 5、B 6、C 7、B 8、C 9、B 10、A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A 18、D 19、D 20、A 二、非选择题(共6题,计60分) 21、(共6分)⑴三民主义(2分)民主与科学(2分)⑵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或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2分) 22、(共10分)⑴错误:通过电视 理由:1912年还未发明电视 ⑵错误:在上海 理由: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⑶错误:想去年 理由:维新派人士被杀应在1898年 ⑷错误:袁世凯 理由:被杀的谭嗣同等六人 ⑸错误:《新青年》 理由: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每空1分) 23、(共9分)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2分)⑵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他列举只要是红军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即可得分。答对1点得2分,共4分)⑶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他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就可得到3分,如有学生有创新意识的答案可加1~2分,但本小题总得分不超过9分) 24、(共15分)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⑵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每点2分)(唐柳人民打鬼子等本地的事例,写出一个也可给2分。但本题不能超过6分)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分)台湾(2分)⑷表述一:抗战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第一次胜利。(3分)表述二: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得3分)表述三: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得3分)表述四:用自己的话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得3分) 25、(共10分)⑴孙中山(2分)⑵重庆谈判(2分)蒋介石和毛泽东(2分)⑶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分)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1分)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1分)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关系再度破裂。(1分) 26、写出印象最深的一段斗争、一位爱国志士可得2分,但必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写出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可得3分。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何做,准备如何做,阐述清楚可得5分,要求表述成文,语言流畅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总复习教学案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篇: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