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猜题】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4 18: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师猜题】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师猜题】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名师猜题】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

2017年高考冲刺: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练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里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的表现较前一届奥运会差强人意,要求主帅李永波....“下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国家体育总局还没对此事做出回应。

②G20杭州峰会开幕前,将在会议期间上演的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名为“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最后的彩排。....③在改变互联网、银行、物流等行业后,今天又传出了马云拿下肯德基、必胜客在中国的业务这一振聋发聩的消息。....④由于当前美育素质高低与升学关系不大,真正落实到工作中,美育还是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纸上谈兵的状况。....⑤新华网发文质问电信诈骗为何越治理越泛滥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电信诈骗难....以根除的最主要原因并不都是技术、法律问题,而是利益驱动。

⑥面对这些困难,领导一定要率先垂范,埋头苦干,这样群众才会看到希望,上行下效,齐心协力,共同应对。....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巴萨头牌球星梅西,就对恩里克的 非常不满,梅西甚至认为球队到了换帅才能扭转危局的时刻.②那些年风雨一起,那些年,那些年我混过也爱过,到最后各奔前途,我也曾经憧憬过,后来没结果。

③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3日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将使日本朝着危害亚洲、危害世界,甚至危害日本自身的危险方向越走越远。

A.独断专行 飞扬跋扈 一意孤行 B.飞扬跋扈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C.一意孤行 飞扬跋扈 独断专行 D.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飞扬跋扈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军演,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马革..裹尸,也要捍卫主权。..②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③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⑤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⑥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刘俊海提出,希望政府部门加大行政指导、监督和处罚力度;对经过政府、业主、媒体三番五次教育还知错不改的物业公司,要有所作为,不能姑息养奸。....②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良莠不齐,出版社、学校老师赚得盆满钵满,学....生拿到手的却是定价高、质量差的教材。

③违规用工业明胶冒充食品添加剂或药用明胶,早已不是新闻,但连耳濡目染....的知名药企也卷入其中,着实令公众出离愤怒。

④很多高校学生都认识到就业前的实习非常重要,然而,许多实习生都在做端茶倒水送材料的简单工作,这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⑤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天上掉馅饼”的事,很少有人能淡然处之,很多人都会....像腾冲市民一样参与疯抢。然而,这种反应既是常态也是病态。

⑥2016年8月18日,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决赛结束争夺。中国队不.孚众望,以3∶1击败日本队夺得金牌,日本队获得亚军。...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扬州古琴历史悠久,在用材、工艺方面都很考究,可如今扬州古琴厂家泥沙俱下,这对....扬州古琴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②朝鲜外部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③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④近几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到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坐山观虎斗,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⑥有些人热衷于购买彩票,他们希望中上500万巨奖,却不知道这种概率无异于海底捞针。....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获奖作家队伍中既有宝刀不老、摘取“最佳中篇奖”的知名作家,又有获得....“最佳构思奖”的年轻新秀。

②他不但不肯放弃教育的理想,而且自己开始着手教育自己,安步当车,从不....搭乘公交车,把午饭钱也省了下来,把钱攒起来买了许多书。

③传统文学作品的产业链往往是小说、剧本、影视作品,但是新型的网络文学作品产业链是小说、剧本、影视作品、网络游戏、衍生产品等,是盘根错节的。....④不遗余力的扶持加之自身的努力,文学新人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年轻一代所特有的锐气和生气。

⑤一些经营者借助微信渠道,以发展下线成员来提取所谓的比例费用,这暴露出微商管理仍存不足,传销披着微商外衣大行其道,消费者应提高警惕。....⑥这位老师说,后来参加工作有了工资,藏书渐丰,衣带渐宽,每每遇到随心....的佳文,都拿来与学生共享。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为了观赏这山村美景,我早早地起了床,只见四周白茫茫一片,在雾气中传来牝鸡司晨....的声音。

B.如果员工不小心犯了错误,作为管理者,是应该对其进行批评,但要不为己甚,不能过....于严厉,以免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舞蹈《蝶恋花》的舞台色彩设计颇具匠心,穿着一袭白衣的舞者在满场艳红中分外抢眼,她舒展身体,茕茕孑立,显得高雅脱俗。....D.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用再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了,但那种一饭千金的“豪....爽”也是应该唾弃的。

10.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欧洲学者认为,倘若日本右翼保守势力一意孤行,东亚将面临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威胁,而且不排除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②月圆之夜,“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举国上下弹冠相庆。“天宫二号”翱翔天....外,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应用发展的新阶段。③负责人说,公司这几年正是从破茧到蝶变,再到起舞的过程。理顺了内部和外部的架构,接下来的增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④老龄化社会正大步走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这种现实,泰州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⑤在校园贷暂时烟消云散一段时间后,近期各类分期消费平台开始“侵占”校....园市场,而事实上分期平台是校园贷的一种“变身”。

⑥高德纳的研究部负责人维沙尔·特里帕蒂曾说,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比印度要强很多。中国手机的销量仍然很高,印度只能望其项背。....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街道边,两只宠物小狗见面后互相咬起来,其中一名中年妇女斥责对方的宠物狗,而对方则认为她是指鹿为马,于是,一言不合,大打出手。....②红豆家纺虽然是有着市场经济经验的老品牌,仍然受到了经济整体大环境的巨大影响,而转型加盟联营模式之路,正是他雕琢自己,实现凤凰涅槃的过程。....③李克强在会上要求,对今年主要目标任务进展和完成的情况要加强督查,最终结果年底要盘点交账,对尸位素餐、违法乱纪的人必须严肃问责。....④大多数厂商只是把大理石瓷砖销售作为一个“利润点”,虽然现在时常上推广大理石品牌瓷砖的厂商众多,但真正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空谷足音。....⑤人往往会以自己为中心,觉得别人都要理解自己,其实,把自己看得过重的人才会患得..患失,因此,人要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⑥一些企业从海绵城市建设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形成一哄而起和鱼龙混杂的局面。....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对成功者我们习惯捧之上天,而对失败者往往无人问津。获得了金牌,我们....就让他站在世界之巅;一旦出了问题,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②“我曾在浙江工作了6个年头,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参与和见证了这里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③有些悲苦,是需要在那种人类共同情感支撑下,才能获得的感同身受。人之....所以设身处地地观察他人,首先是因为能够在经验、阅历上有近距离的接触。

④鹤立鸡群的武汉大学工学部第1教学楼轰然倒下。这座当时耗资近亿元修建....的高层教学楼,因为破坏了整个东湖的风貌,竣工之后就饱受诟病。

⑤一些公款宴请中,有人将明令禁止购买的香烟设定为“yan1—40”这样的特殊菜名,以便暗度陈仓,偷偷消费。....⑥该安置点的每个房间都有发放给转移群众的宣传彩页,这些彩页绘声绘色地....展示了暴雨过后的相关防疫知识。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市场上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择善而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B.这次中秋灯展中,我们以灯光营造出满月造型,就像是把钟灵毓秀的月亮搬到家中一样,....瞬间让家庭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C.老校长不但治学有方,而且具有高超的演讲能力,每次演讲,都能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D.国家画院研究员王艺是一位才高气清、儒雅谦和的文人,在写诗、作词、书法、刻绘、....雕塑、摄影等领域都有不凡建树。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举重若轻: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第①句显然不符此意,应改为“简明扼要”。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或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第③句应改为“改弦易辙”。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第④句应改为“相比”。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2.B 解析: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等数量繁多,十分丰富。用来形容典籍,使用正确。刮目相看: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看人。句子中没有新旧对比的意思,使用错误。一言九鼎:比喻一句话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也形容说的话信誉极高,分量很重。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使用错误。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去寻找好马,多比喻依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句中指按照踪迹去寻找罪犯,使用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很有气势。符合句子语境,使用正确。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形容春天景象。此处属望文生义。

3.D 解析:①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望文生义。②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③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合语境。④纸上谈兵: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⑤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短促而能切中要害。⑥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么做,多指不好的事。褒贬不当。

4.A 解析:独断专行:只凭自己意志行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飞扬跋扈:①骄横放肆,贬义;②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中性词。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5.A 解析:①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②横生枝节:比喻意外地插进一些问题,干扰了主要问题的解决。③涸辙之鲋: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④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使用对象错误。⑤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不合语境。⑥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使用对象错误。

6.B 解析:②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不能用来形容市场。③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可用“耳熟能详”。⑥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应为“不负众望”。

7.B 解析:泥沙俱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不合语境。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不合语境。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不合语境。

8.B 解析:①宝刀不老:比喻虽然年龄已大,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使用正确。②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正确。③盘根错节:指树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成语使用错误。④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使用对象是事物,不可用于人。⑤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使用正确。⑥衣带渐宽: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都显得肥大了(或指身体消瘦)。成语用错了对象,也不符合语境。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

9.B 解析:A项,牝鸡司晨:雌鸡像雄鸡般鸣啼。比喻女性专权。对象误用。B项,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使用正确。C项,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个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不合语境。D项,一饭千金:比喻受人点滴恩,必以厚报。不合语境。所以选B。

10.D 解析: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用在句中不合语境。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用在句中对象用错。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不合语境。所以选D。

11.B 解析:②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不符语境。⑤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句中校园贷并没有消失,只是有一段时间没出现。不符语境,应用“销声匿迹”。⑥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①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③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④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12.C 解析: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于此处词义轻重不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得以重生。使用正确。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使用正确。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望文生义。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使用正确。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此处对象不当。13.A 解析:①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②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娓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③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此处可换成“切身感受”。④鹤立鸡群: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一个人才能或仪表出众。此处对象错误。⑤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活动。⑥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强调描述者,一般指表演或表现出色。此处可用“图文并茂”。

14.D 解析:A“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使用对象不当。B“钟灵毓秀”指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形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该成语不能用来修饰“月亮”。C“出神入化”指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使用对象不当。D“才高气清”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使用正确。

15.B 解析:“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的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的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第二篇: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司马光专练

司马光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悉修城池楼櫓,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徙知许州,趣入觐,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C.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D.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

B.永兴军,文中指永兴军路,北宋行政区划名,治所在京兆府(今西安市),辖境约为今甘肃、山西、河南三省的部分地区。

C.西京,北宋四京之一。宋朝建立初,以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为西京,应天府为南京,大名府为北京。西京是北宋的首都。

D.释老,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文中指佛教道教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学说主张。在宋代,儒释道三家并立,而以儒学较为尊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平素生活简朴,学识渊博。他对财物没有嗜好;少年老成,聪颖过人,读书异常刻

苦,曾考中状元。

B.司马光敢于犯颜直谏,力请建储。他与当时的谏官范镇一起,冒死劝说仁宗皇帝早立继承人,皇上被说服。

C.司马光熟知地方政务,治理得法。他反对在内郡招募奇兵、修建城池,反对在国家贫弱的情况下发动战事。

D.司马光为人忠信正直,遵守礼法。他每次回故乡扫墓,必定要去看望兄长司马旦,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2)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10.B(3分)

11.C(3分)

12.A(3分)

13.(1)宣抚使的命令,都不敢听从,如果缺乏军需,我应当承担这个责任。(“从”,“乏”,“任”各1分,语意通顺2分)(2)妻子去世,出卖田产用来安葬她,穿简朴的衣服,吃清淡的饮食度过了一生。(“丧”,“以”,“终”各1分,语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七岁时,就显得凛然老成,很喜欢听人解说《左氏春秋》,随后讲给家人听,便明白了书的大意。从此,手不释书,到了废寝忘食,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仁宗宝元初年,考中进士甲科。应庞籍之请,担任并州通判。麟州的屈野河西岸好田地很多,西夏不断蚕食,成为河东的隐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前去调查,司马光建议:“筑两座城堡制约西夏人,招募百姓耕种,耕种的人多粮食就便宜,也可以逐渐缓解河东从远处高价买粮的忧虑。”庞籍接受了他的计策,可是麟州守将郭恩大胆狂妄,夜间领兵渡河,不加防备,全军覆没,庞籍得罪罢官。司马光三次上书,引咎自责,朝廷没有答复。庞籍去世后,司马光在堂上跪拜庞籍妻子,像待对自己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人们对他的行为很赞赏。

起初,仁宗的身体不适,没有立继承人,天下都很担心,却没人敢说。谏官范镇第一个提出来,司马光在并州得知后也跟着上奏,还给范镇写信,劝他以死相争。到后来,司马光又当面对仁宗说:“臣过去担任并州通判时,曾经三次上奏,请陛下决心实施。”仁宗沉思了一会儿,说:“是不是说要选宗室继位?这话忠臣才会说,一般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臣上奏这件事,自己还以为一定是死罪,没想到陛下能接受。”仁宗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种事。”

司马光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出任永兴军知军。宣抚使下令分派义勇去戍守边疆,挑选各军中的骁勇士卒,招募街市上的无赖少年作为奇兵;征调民众做干粮,修筑城池、攻守的器械,关中地区民心动摇。司马光极力上言:“官府、百姓都疲惫不堪,不可发动对外战争,况且京兆路都是内地州郡,修筑城池不是急务。宣抚使的命令,都不能执行,如果军需有缺,臣来承担责任。”于是,这一路百姓幸免骚扰。调任为许州知州,神宗催促他进京朝见,他不去;请求任命为判西京御史台,回洛阳居住,从此绝口不谈国家大事。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厚正直,节俭守信,生活起居,遵守礼法。在洛阳的时候,每次回夏县扫墓,一定要去看望他的哥哥司马旦,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周到如同对待严父一样,关心体贴,如同照顾婴儿一样。司马光对财物看得很淡,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对于学问,无所不通,只是不喜欢佛教和道教,他说:“它精妙的道理不如儒家,荒诞的内容我不相信。”他在洛阳有三顷田,妻子去世,出卖田产用来安葬她,穿简朴的衣服,吃清淡的饮食度过了一辈子。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B.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C.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D.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故有“内相”之称。

B.四六,即四六文或骈体文。其文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

律,并注重藻饰和用典。

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D.曹参代萧何,指萧何死后曹参任国相,推翻萧何在任时立下的规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国家的体系,且取得成功。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自幼聪颖,手不释卷。因读书多见识广,故能关键时刻砸缸救人,成就佳话,并为他后来步入仕途打下基础。

B.宋神宗要把司马光提拔为翰林学士,司马光却以自己不能作四六文为由加以推辞。然而终究推辞不掉,只好赴任。

C.司马光认为治理天下就好比住房子,房子坏了就修补一下;没有倒塌就不要另造新房。吴申认为司马光所言切中要害。

D.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书陈述利害。当皇帝要重用司马光时,王安石以韩信树汉赤色旗为喻,表示反对。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2)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10.【答案】D

(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A项,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讲述两件事情,应分开;B项,父池/天章阁待制,讲的是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的官职,它是个判断句,中间应分开;C项,爱之退/为家人讲,理解有误,应为“爱之/退为家人讲”,意为“喜爱它(左氏春秋),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

11.【答案】D(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中“推翻萧何在任时立下的规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国家的体系”错,应是按照萧何当年立下的规矩治理国家,“萧规曹随”是也。)

12.【答案】A(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强加因果,此项中所讲司马光读书多见识广、关键时刻砸缸救人以及后来步入仕途这三件事之间均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13.(1)汉武帝采取高祖变乱更易规定的措施,(结果)盗贼布满了半壁天下;元帝更改孝宣帝时的政策,汉朝的王业从此就衰落了。

(2)皇帝说:“现在天下一片混乱,这大概就是孙叔敖所说的‘国家现在执行的政策,是民众所厌恶的’。”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少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鞠其子如昆弟,时人多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命光按视

按:巡查

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报:批复

C.又奏赋以风

风:使……知道

D.不赀之富

赀:计算,估量

11.下列对文中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鞠其子如昆弟,时人多之。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10.C

11.C

12.B

13.(1)

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又奏赋以风”的意思是“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所以“风”同“讽”,意思是“讽谏”。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说法错误,“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设譬引喻”“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说法错误;异兽和日食事件中司马光并没有设譬引喻,还有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没”,同“殁”,指死;“升堂”,上堂;“光升堂拜其妻如母”,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鞠”,指抚养;“昆弟”,亲兄弟;“鞠其子如昆弟”,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多”,称赞;“之”,代词,他,指司马光。(2)中“臣”,臣子自称,翻译成“我”;“向”,先前;“意”,指心想;“即行”,立即施行;“春秋鼎盛”,指正当壮年;“遽”,立即;“为”,做。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稍微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第三篇: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范仲淹专练

范仲淹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滋甚。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召还,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由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元昊反,改陕西都转运使。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鄘、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帝皆用其议,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仲淹内刚外和,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灵乌灵乌。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虽死而告,为凶之防。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节选自范仲淹《灵乌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其/仲淹不苦也/

B.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C.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夫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D.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琪/仲淹不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即被推荐参加进士科考试,中选后按成绩等第进行录取则称为“举进士第”。

B.崩,指去世,古代社会不同的人去世叫法不同,帝王去世叫“崩”,平民去世叫“卒”。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宋代的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主要协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

D.生祠,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庙,文中老百姓借立生祠来表达对造福当地的范仲淹的感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乐善好施,生活节俭。他曾经用自己的俸禄资助天下云游之士,并在里巷中设立义庄赡养族人;显贵后依然保持俭朴的作风,妻儿的衣食仅能自足。

B.范仲淹施行德政,为民拥戴。江淮蝗旱大灾发生后,他开仓赈济灾民,禁止百姓祭祀;所到之处对百姓留有恩德,受到邠、庆百姓和归属羌人的称颂感念。

C.范仲淹统兵机变,因势而谋。延州各寨大多陷落时,他聚兵分部操练,根据贼寇的多少轮流抵御;他没有执行入境讨伐的诏命,而是据边境形势灵活应对。

D.范仲淹恪守原则,心定意坚。他认为谏官不能决定执政大臣的任命,坚决拒绝朝廷参知政事的委任;自比灵乌,表明报答恩遇之心不会因他人议论而改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2)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

14.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态度?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10.C

11.B

12.B

13.(1)仲淹叩首道谢说:“我以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夷简并无怨恨”(2)只管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允许我逐渐以恩信招附他们。

14.范仲淹献《百官图》指责宰相用人不公,却遭吕夷简污蔑其离间君臣关系而被贬官。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辞”是动词,宾语是“母”,动宾后断开,而且“去之应天府”意思是“离家去到应天府”“去”和“之”动词连用,一起构成连动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二者为时间上的先后承接关系,表示动作的连续发生,意在表明范仲淹“离开家”后“去到”应天府,应合为一读,语意方为紧密贯通。排除AD两项。

“食不给”“食”为主语,“不给”为谓语,主谓语齐全,应在“不给”后断开;“至”意为“以至”“以至于”,句中“至”前应断开,与“以糜粥继之”合为一读,承接上文,表示“以糜粥继之”是“食不给”引出的结果。排除B项。

故选C。

句意为: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没有吃的,以至于接着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平民去世叫‘卒’”错误,《礼记·曲礼下》中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由此可知,“崩”是古代对帝王去世的委婉说法,也称“驾崩”“山陵崩”等,如“一旦山陵崩”(《触龙说赵太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等。“卒”在古代称大夫的死亡,如选文中范仲淹“未至而卒,年六十四”等。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禁止百姓祭祀”错误。“禁民淫祀”意为“禁止百姓不合礼制的祭祀”,“淫”为“过分、过度”之意,如“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论语·八佾》)、“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等。由此可见,“禁止百姓祭祀”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禁止百姓过度祭祀”。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重点词:(1)“顿首”,叩首;“乡”同“向”,“从前”“过去”的意思;“无憾”是“没有怨恨”“没有不满”的意思。(2)

“第”是“只管”“尽管”之意;“稍”是“渐渐”“逐步”之意;“衅”,破绽。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作为范仲淹恪守的人生信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意即“宁可大声疾呼至死不屈,也不愿沉默偷生”,体现的是范仲淹身居高位但不因私利而放弃正言直谏的处事态度,是即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义无反顾。“鸣”“不默”是面对不公有失敢于直言劝正的责无旁贷,据此,可回到文本明确“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则公,如此则私’”一事;“死”“不生”是“忠臣不避重诛”的无所畏惧、决不妥协,据此,可回到文本明确“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由是罢知饶州”的结果。

明确答案所对应语句后,考生只要组织好语言,有条理地说明即可。

参考译文:

(一)范仲淹字希文,两岁时失去父亲,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家到应天府,跟着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没有吃的,以至于接着喝稀粥,别人不能忍受,仲淹却不以为苦。举进士第,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曾经把他的俸禄分着供给四方云游之士。太后去世,召为右司谏。那年蝗旱大灾,江、淮尤其严重。就请求于闲暇时上言说:“皇宫中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帝悲悯,就命仲淹安抚江、准,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而且禁止百姓不合礼制的祭祀。召他回朝,权知开封府。当时吕夷简执政,进用的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仲淹献上《百官图》,按先后次序指着说:“这样是公,这样是私。”夷简愤怒上诉说:“仲淹挑拨离间陛下君臣关系。”因此免官知饶州。第二年,夷简也被罢免。元昊反叛,改陕西都转运使。夷简又入朝为相,皇帝告诉仲淹让他消除前恨。仲淹叩首道谢说:“我以前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对夷简并无怨恨。”延州诸寨大多失守,仲淹自己请求出行。于是大举聚集州兵,得到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各带领三千人,分部教练他们,按贼寇多少,让他们轮流出兵抵御。第二年正月,诏命诸路入境讨伐,仲淹说:“鄜、延很靠近灵、夏,是西羌必经之地。只管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允许我逐渐以恩信招附他们。”皇帝都采用了他的议案。王举正怯弱昏庸不能胜任,谏官欧阳修等上言仲淹有相材,请求罢免举正任用仲淹,就改参知政事。仲淹说:“执政大臣可以通过谏官得到吗?”坚决推辞不拜受。正值病重,请求去颍州,还没到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仲淹内刚外来,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所到之处有恩德,邠、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

(二)灵鸟,生长在慈母所筑的高树上的巢穴,依托于主人家所栽种的嘉树。内心想着应当知恩图报,虽然叫声有时并不好听。但是能警示于无形,防患于未然。即便是因此而死,也要大声啼鸣,只为了防止灾祸的降临。宁可大声啼鸣着死去,也不愿沉默偷生。别人议论我,我是这样,别人没有议论我,我也是这样。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十事。元昊反,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三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着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B.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C.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D.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B.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

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

D.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通晓儒学,倡导时事评论。他博通儒家经典,执经讲学不知倦怠;谈论国家大事奋不顾身,开创当时大夫的新风尚。

B.范仲淹讽喻皇帝,心忧受灾百姓。江、淮、京东发生蝗旱,他婉劝皇上救灾,终使皇上感动;他前往赈灾,并上奏救敝十事。

C.范仲淹主张改革,深受皇上倚重。他认为改革要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曾上疏朝廷十事;皇上全部采纳,以诏书颁行天下。

D.范仲淹抚恤边民,诸羌为宋效力。他做边官,犒赏羌族各部,签订条约,使羌族受命;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使汉羌百姓回归。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诸子至易衣面出,仲淹晏如也。

(2)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

10.(3分)B(正确的标点应为: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11.(3分)D(“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的文臣)

12.(3分)C(“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错,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13.(10分)

(1)(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

(5分。大意2分,“推““食”“晏如”各1分)

(2)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谈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无法实行。

(5分。大意2分,“更张”“规摹”“行”各1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得厉害,用冷水浇脸;食物不够,以至用稀粥充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艰苦。考取进士,做广德军司理参军。因晏珠举荐,担任秘阁校理。范仲淹通晓《六经》,精通《易》学,求学的人大多向他求教,他手捧经典答疑解难,不知疲倦。他曾经把自己的体禄让出来,供养四方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要轮换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安然处之。他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天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范仲淹被召回朝延担任右司谏。这年发生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派遣官员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就问皇上说:“宫廷里的人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皇上显出哀伤的样子,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百姓滥行祭祀,奏请免除庐州、舒州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逐条陈述救治政弊的十事。元昊反叛时,范仲淹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第二年正月,上奏请求修筑承平、水平等要塞,逐渐招回流亡百姓、羌族和汉族的百姓,都一个接一个地回来,重操旧业。当初,元昊叛乱时,暗中诱使归附宋朝的羌人帮助自己。范仲淹到任后就奏请巡视边境,他以皇诏命的名义犒赏羌族各部。给他们订立条约,羌族各部都接受了诏命,自此开始为宋朝效力。范仲淹作将领,对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真诚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的辖区。皇上当时正决心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的大事,范仲淹对人说:“皇上对我信用至极,不过做事情总有先后,长期积累的弊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消除的。”皇上再次赐给亲笔诏书,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皇上正信任范仲淹,全部采纳他的意见,凡应该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去。当初,范仲淹因触犯吕夷简,被放逐多年,士大夫各持一方见解,互相指对方是朋党。等到吕夷简被罢官,朝廷召回范仲淹,依靠他来治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希望他能建功立业。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减那些依靠权幸而被溢授官职的人,考核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的策略。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渐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谈论此事的人都认为无法实行。等到按察使出巡,许多问题被检举弹劾,人人都对(范仲淹的改革)不满。恰逢范仲淹病情严重,请求调任颖州,还没到任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四岁。朝廷加赠他兵部尚书,谥号“文正”。起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久。

第四篇: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世界遗产专练

世界遗产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中国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第一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共有55处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一。其中,以37项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位居世界第五,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法国;以14项自然遗产位居世界第一;以4项双重遗产与澳大利亚并列世界第一。在遗产总数超过40项、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中国是拥有自然、文化与双重遗产最为均衡的国家。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里,中国有58项待提名世界遗产。除这些物质类世界遗产外,中国还有44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3项世界记忆遗产。这些物质类和非物质类遗产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体系。

从宏观来看,凡是人类思维“扫描”过的事物都不可避免地留下文化的印记,这些印记包括精神文化(含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有形可见的文化,含所有的人造物和人类认知的自然物。世界遗产就是物质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器物文化,更蕴含着该国家或民族的悠久历史所积淀的制度与精神文化。从这个角度看,世界遗产是一种物化性质的符号,是特定共同体人群赖以表达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交流的媒介。即便世界遗产本质上有文化和自然的区别,但不可否认,大多数自然遗产仍寄托着人们某种共通的精神、情感或审美体验,并由此使其价值得到认知,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文化遗产作为可以在国内外传播,并得到感知和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观念、理念等重要文化资源。如北京天坛反映的宇宙观;西递、宏村及福建土楼等古村落反映的聚族而居的传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表现;曲阜三孔见证儒家思想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传承儒家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

纯粹的自然遗产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和壮丽河川。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梵净山等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九寨沟、武陵源等是举世罕见的天然名胜奇观;南方地区喀斯特和丹霞地貌见证了中国地质发育与演化的历程,以此形成多样的罕见地貌。至于混合遗产,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的黄山,以“秀山、奇峰、幽谷、险壑”享誉中外的武夷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中国特殊和丰富的地质环境及生物资源,并且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信念等,蕴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思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艺、信仰、习俗等可传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成果。甘肃的花儿等表演艺术体现出强烈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经由长久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信仰和节庆文化——妈祖习俗、端午节和二十四节气等,蕴含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些信仰民俗甚至传播到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并传承至今;活字印刷术、宣纸传统制作等传统技艺,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等兼具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中国现有的13项世界记忆遗产中,无论是记载历史上某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或是记录一些珍贵技艺的档案,如“南京大屠X档案”“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和“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样式雷”建筑图档等,还是记录着古人智慧和文明结晶的文献古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记忆,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中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记忆遗产,都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

(摘编自蔡礼彬、王晨琳《世界遗产事业的中国担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至目前,中国共有55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一,是拥有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最为均衡的国家。

B.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有形可见的文化,含所有人造物和自然物。

C.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观念、理念的文化资源,可在国内外传播,是得到感知和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

D.黄山、武夷山等混合遗产,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信念,蕴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是自然遗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强调了中国世界遗产丰富多样,并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文章从中国世界遗产的四个方面分析,阐述中国在世界遗产中的“中国担当”,论述充分。

C.文章在阐释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既举了大量的实例,又进行了分析、评价,显得有理有据。

D.文章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既有条理,又能做到层层深入,体现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世界遗产,无论是现有的,还是待提名的,数量上都居世界前列。

B.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属于物质文化中的一种。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四种遗产中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

D.记忆遗产中记载的重大事件或珍贵技艺档案,值得全人类珍视和保护。

【答案】

1.D【解析】A项,“是拥有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最为均衡的国家”错误。从文章第一段“在遗产总数超过40项、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中国是拥有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最为均衡的国家”可见,选项把范围扩大了。B项,“含所有人造物和自然物”错误,文章第二段“含所有的人造物和人类认知的自然物”可见,选项中“自然物”前的限定词语被去掉了。C项,“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观念、理念的文化资源”错误,原文第四段“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观念、理念”的应该是文化遗产,而不是文化资源。

2.D【解析】D项,文章并没有层层深入。

3.C【解析】C项,“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在原文无根据。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近日,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先后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继续保持世界遗产总数领先的地位。蚂蜂窝旅行网近期发布《2017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显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当天,旅游热度暴涨了248%;次日鼓浪屿申遗成功,鼓浪屿的旅游热度则增长了16%。“申遗成功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前往当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妈蜂窝旅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表示,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如土司遗址等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并不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分布情况

分类

数量

举例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故宫、拉萨布达拉宫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湖北神农架

(摘编自《2017年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热度暴涨》)

材料二:

世界遗产不只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更属于全人类。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不能求一时一地的商业利益,求的是子孙后代还能从这份宝贵遗产中受益,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以鼓浪屿为例,它展示了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建筑、技术、因林景观方面能看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融合。西风东渐、华侨反哺,闽南白话字和早期的汉语拼音在这里传播;中国的现代医学、音乐教育在这里生根;弘一法师、林语堂、马约翰、林巧稚等在这里留下足迹……人类文明交流史,在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浓墨重彩地演绎。美丽,但是脆弱;珍贵,却又易逝。这正是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记忆的原因,也是世界遗产设置的初心所在。

(摘自《人民日报·保护世界遗产应有历史担当》)

材料三: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为此,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在自然遗产管理方面,美国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排在其使命的首位。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价值一般比较重大,对游客有较多限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森林体系,常分布在国家公园周边,保护价值相对较低,更多地承担旅游功能,大为减轻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国家级遗产的管理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而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从而导致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

(摘编自金磊《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

材料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情况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国际活动。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合作拯救行动。1985年12月22日,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许多经过大量经验、教训和理论锤炼的原则和方法在我国还尚需了解和理解。目前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业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交叉现象。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只有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白英《中国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努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遗成功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B.鼓浪屿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它美丽珍贵却脆弱易逝,因此,要好好保护。

C.美国高度重视自然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如把国家公园体系和国家森林体系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D.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较晚,还需了解和理解国际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很突出,各国应更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

B.当今中国的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因为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

C.只有解决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上存在的交叉现象,才能管理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

D.四则材料都围绕世界遗产进行概括陈述,让读者对申遗意义、怎样管理保护遗产有了基本的了解。

6.在管理规划和管理体系方面,如何更好地管理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C

5.D

6.①国家管理,公益为先。将世界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放在首位,并进行国家层面的管理与限制。②根据价值,分类管理。对于保护价值高的,限制旅游;对于保护价值相对低的,让其更多承担旅游功能。③政企分开,明确职能。让政府与企业分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④区分性质,专业管理。不同的文化遗产应根据性质加以管理保护,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

第五篇: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金庸专练

金庸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材料二:

“侠”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汉代史家司马迁从侠客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神力量和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出发,始对侠客立传,并对侠义精神进行了极度褒奖和强力推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观念、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从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

接汉而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侠义精神的重要转折点,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文人歌咏时期,由历史写实式书写转向文学想象和浪漫发挥。与两汉相比,侠义精神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促使文人希图立功乱世、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与游侠不爱其躯、仁义至上的人生信条一拍即合,建安骄子曹植不禁发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感叹。六朝以来,文人士子纷纷于咏侠诗中流露出对侠义精神的向往,徜徉乐游于侠的精神世界,侠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追求成为文人理想人格与精神气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唐代宏大的社会气象、强盛的国家实力与巨大的文化融合力更是文人歌咏侠义精神的天然土壤。

宋诗沿着唐诗辉煌的留风余脉继续演绎着千载不衰的侠义精神,诉说着文人耿耿报国之心。此时有岳飞“八百里路云和月”的侠义精神梦幻之旅、“壮士饥餐胡虏血”的国仇家恨,也有晚年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梦萦。此时的侠义精神与国家民族的盛衰荣辱连在了一起,侠义情、家国恨不分彼此、合二为一。在明清时期,古典文化进入整合时期,侠义精神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静态地寄身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集大成的章回小说与历史回忆中,更弘扬于戚继光、俞大猷捐躯赴国难的英雄壮举中。近代文人更是在国家民族遭遇空前危亡变局的关键时刻,以侠义精神著书立说启蒙愚昧国民、激起民族斗志。

(摘编自张吉珍《中国文学中的侠义精神论释》)

材料三:

往昔人们看武侠小说,总认为它们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读物,怡情消遣尚可,要专注研究则似乎太小题大做,正统的文化界对之更是不屑一提。然而,我却不以为然。如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成分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转化而来的,武功招数、人名地名、情节设计、人物性格……其深厚的国学底蕴,是很多现当代小说都难以攀及的。同时,因为武侠小说有着一种更平易近人的亲和态度,让读者消除了和文学之间因敬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够更自然地把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根植在思想之中。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程。

从读者的角度看,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其急促,人们心理的普遍浮躁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在烦嚣和压力之下,要静心看那些厚重沉实的古文经典,耐性听远古的回音,也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武侠小说正在读者与学术的距离中筑建着一个异类的文化架构,摆脱经院文学一直传承的固定思维模式,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

(摘编自宋韵琪《武侠: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著作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

B.金庸对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弘扬,也带有鲜明的批判,其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更具有稳定性。

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武侠小说如今已经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但侠义精神作为正义的体现与象征,已融入民族血脉中。

7.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作品中许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带有很强的区域特征,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

B.汉朝以后,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了文人歌咏时期,其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

C.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金庸小说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D.武侠小说平易近人,让读者消除和文学之间的距离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

8.下列各项,不符合“侠义精神”内涵的是()(3分)

A.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写下“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诗句。

B.关羽陷身曹营,得知刘备下落,保护两家皇嫂千里寻兄,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C.林冲听李小二说有三个人在密谋陷害自己,于是在草料场中X死陆谦等三人,后投奔梁山。

D.面对新冠疫情,各地医护人员放弃春节假期,主动请缨,迅速集结,毅然决然地驰援湖北。

【答案】

6.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错误,由原文“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可知,是“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而不是“每一部经典作品”。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错,由原文“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程”可知,是“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并不是“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而不是“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错误,由原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观念、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从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可知,是汉代以后,游侠从“正史中”销声匿迹。

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错误,由原文“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可知,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魅力”,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内涵的能力。C.林冲的举动是为自己,谈不上侠义。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佛家文化一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

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B.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C.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D.“五四”

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错,“交响乐”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层面;C项,“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错,原文只是认为“《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故选A。

2.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错误。灰衣老僧的事件意在证明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故选C。

3.B【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虚无与消极”推断不合理;C项,“否定”不正确,而是分析与批判的一面;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条件不充分。故选B。

下载【名师猜题】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师猜题】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茅盾专练

    茅盾专练文本一∶大地山河①茅盾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

    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柳宗元专练

    柳宗元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红蕉①柳宗元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回晖②眺林际,槭槭③无遗芳④。(注)①此诗是作者......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网络文学专题练

    网络文学专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视角看,网络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是“在线写作”和“付费阅读”,其中作品方便快捷的“更新”和作者与读者之间......

    2014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 语言运用

    2014高考语文考前20天冲刺 语言运用 1.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

    讲练测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20写作之议论文测含解析

    专题20 写作之议论文 (时间:50分钟,分值:6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任选一题完成,必须写成议论文。) 1.【2017届贵州铜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余秋雨专练

    余秋雨专练文本一:西湖梦余秋雨西湖的文章实在作得太多了,作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作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也许......

    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张谓专练

    张谓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

    高考语文三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戎昱专练

    戎昱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