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蓝色新时代
8.走进蓝色新时代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洋经济的作用。
2.感受海洋经济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活动重难点:
了解海洋经济的作用。感受海洋经济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图文资料。
2.学生交流什么是蓝色经济?山东哪些地区属于蓝色经济?
3.小结:21世纪是蓝色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蓝色引擎”。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热潮迅速兴起。蓝色经济引领未来。
二、聚焦蓝色经济
蔚蓝色的大海拥抱着美丽的山东半岛。以3000多千米海岸线为主轴,山东正在描绘一幅壮阔的海洋经济新画卷。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1.出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空间范围示意图(1)学生读图,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看后谈感受。
(3)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2.补充介绍山东海洋经济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海洋经济的发展及产生的效应,深刻感受海洋经济的意义和价值。
(二)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的指示,给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的山东指明了方向。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一片蔚蓝色经济版图正在山东半岛陆海两域隆起。从20年前的建设“海上山东”,到眼下规划中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海洋优势的山东,再一次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胆量扬帆起航。蓝色经济区,是山东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建设蓝色经济区归根到底要靠现代产业体系来支撑,经认真研究,山东初步确定了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的8大现代海洋产业,其中重点是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是生物产业中独具特色的领域,是当代最前沿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为配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海洋生物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已初步完成,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占全国海洋生物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2008年的37.6%提高到40%以上,继续巩固全国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聚集区的地位。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山东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3.小结:海洋科技力量正在转化为蓝色经济的新亮点。在发展蓝色经济的主体上,以新能源、新教材、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聚集在山东半岛。
(二)昂起龙头迎接机遇
海岸线上起跳的青岛,最为悦目的色彩一直是蓝色。潮涌般崛起的蓝色经济强力推动着青岛振翅腾飞。
面对重大的战略机遇,我市明确提出,青岛要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走在前面,当好龙头;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坐标。到2015年顺利完成青岛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规划,成为中国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核心区的宏伟目标。为发展蓝色经济,青岛市提出了“优化提升一产,发展壮大二产,突破发展三产”的具体要求,并成立了专门的蓝色经济办公室,成立了3个专家委员会——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带规划委员会、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带规划工作推进协调委员会、蓝色经济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三委一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起草完成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5)》框架初稿,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总体布局的思路。到2020年,青岛的目标则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
根据《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发展纲要》,初步筛选了20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000亿元,近期重点推进船用柴油机及研发基地、武船重工海洋工程与特种船、海洋船舶及游艇制造、海洋仪器装备、水下焊接技术、海洋防腐材料等产业化项目;推进红树林会展休闲度假、海上嘉年华、小麦岛综合改造、国际游艇俱乐部、董家口港40万吨矿石码头等服务项目;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所4000吨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明年我市的蓝色经济建设方面,将重点推进七个方面的工作。
率先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根据国家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按照省里统一部署,组织编制《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试点方案》,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建立考评体系。根据国家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并做好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三是开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试点、海陆统筹管理新模式、深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我市蓝色经济区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加快推进蓝色经济载体建设。加快推进董家口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物流园区、保税园区和临港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快西海岸经济区转型发展,发挥保税港区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三是积极推进高新区发展倍增计划,构建区域创新创业、投资服务和公共事业运营体系。四是积极推进鳌山湾会展旅游区、临港产业区及小岛湾科研教育区建设等。五是新启动建设一批蓝色示范园区、基地,强化对外招商推介,吸引国内外各类高端要素集聚。
三、活动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蓝色经济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天会更蓝,海会更美!
第二篇: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歌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走进新时代》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新世纪青年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2、聆听和演唱歌曲《走进新时代》,讨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体会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3、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正确表现歌曲情绪,最后达到背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激发兴趣,师生共同参与情感体验。
2、把握歌曲的艺术特点和主题思想,达到背唱歌曲的目的。
三、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图片、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走进新时代》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优美抒情的旋律.2、开始上课,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从新中国成立到今中国所取得重要成就的画面,以《走进新时代》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觉到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3、作品介绍:《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夕。歌曲抒发乐世纪之交,中国人民满怀激情,向往未来的舒展,明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印青(1954——)作曲家,主要作品《党的女儿》,音乐剧《迷人的港湾》,舞剧《妈祖》,歌曲《走进新时代》,《永远跟你走》等。
五、歌曲的学唱。
(1)肢体的放松(头部的转动,肩膀放松等)
(2)集体练声训练。理论的讲解(真假声的应用,混声的学习,放松喉咙,抬高软腭。在发声的时候首先明确声乐中声音的自然放松来自气息的通畅,抬高软腭。打哈欠,啃苹果的感觉)
(3)旋律学唱,跟随钢琴伴奏,老师范唱。多遍练习。
(4)情绪的把握。根据歌词,开始两段部分用亲切,自豪的情绪抒发感情,直到指导高潮部分庄严激动豪情万丈信心十足的情绪来演唱。
(5)分领唱和合唱两部分指导学生演唱,找二到三个同学领唱,为其他学生谱些简单的伴唱声部,到高潮部分时候集体合唱。(6)结束时候整体演唱一遍
六、作业
学会背唱歌曲。要求情感表达准确,
第三篇:走进新时代读后感
读了《走进新时代》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这本书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江苏实际,回顾十三年建设成就,展望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景。旨在学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落实十六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它一共有六章,每章都有“阅读材料”和“学习活动”,其中,我最受感动的文章,就是“爷爷教我爱祖国”。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我”,“我”的爷爷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一天,“我”去奶奶家时,发现一本本子,由此知道了爷爷小时侯只读过一年私塾,家里没钱就去上海做地毯。后来办了一家工厂,和外国人做生意,那些外国人看不起贫穷落后的中国,也常常欺负爷爷。爷爷不甘心受外国人的欺负,就想学英语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好惹的!临解放时,爷爷的同事和乡亲都去了海外,可爷爷不愿离去,因为他一直认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读完这篇文章,觉得: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争气!
这本书上教育我们的,不仅是关于十六大的,更是教我们要热爱祖国!
第四篇:《走进新时代》教案
《走进新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颂歌的相关知识。教材简析: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97年,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质朴优美,充满正气,节奏宽广舒展,歌词健康向上,将民歌风格与时代音调巧妙的融为一体,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学习重点:
学会歌曲,并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学习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
(2)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视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回答问题。(3)简介歌曲
二、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2)引导学生随琴学唱歌曲,纠正学唱过程中易出错的节奏和特殊旋律的演唱。
(3)随范唱演唱歌曲,注意体会领唱与合唱部分情绪表达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检测,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分组展示歌曲,评选出演唱最好的小组,鼓励表扬。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颂歌,并且学习和演唱了颂歌,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欣赏到的颂歌很少,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一首首赞美的歌。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你们听过的颂歌,比比看谁搜集的多。下课!
第五篇:雷锋精神走进新时代
雷锋精神走进新时代
雷锋精神走进新时代——写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五周年之际
今年,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5周年。
假如雷锋依然健在,如今他应该是一位78岁的老人了。今天的孩子们依然亲切地称他“雷锋叔叔”。在雷锋离开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雷锋没有死,甚至不会衰老,他永远年轻!
走访基层部队,总有官兵在说:雷锋诞生在我们这支军队,是我们这支军队的骄傲;作为“雷锋传人”,传承雷锋精神是我们作为人民子弟兵的光荣。
从毛主席、邓主席到江主席、胡主席再到习主席,历任军委主席以不同方式亲切勉励广大官兵:像雷锋那样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雷锋那样做事。
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军队又该怎样走在全社会前列?重温历史往事,回应现实关切,是总结学雷锋实践活动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让雷锋精神走进新时代的庄严召唤。
重温毛主席题词——由繁化简意蕴深刻
雷锋曾3次梦见毛主席。每一次,他都在日记中作了生动记录,表示要“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争取早日见到毛主席。
从1963年到1965年间,毛主席曾先后6次讲雷锋,两次观看话剧和电影《雷锋》。
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如此高度关注一名普通战士,这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少见的。
领袖与群众,统帅与士兵,如此心心相印,是一个奇迹,又是一种必然。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公开发表前,曾委托秘书林克先拟几句话作为参考。林克后来回忆,他大概拟了“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十来句话。几天后,当毛泽东把写好的题词交给林克转《中国青年》编辑部时,却没有用林克拟写的那几句,而是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题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当年,毛主席对林克说了一段寓意深刻的话:“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今天,重温毛主席题词由繁化简的这段历史,对新时代学雷锋仍富有重要启示意义。
学雷锋,重在学精神实质。一方面雷锋人人可学,另一方面不努力又难以达到。如何学得成?怎样学得像?关键的一条是要把握雷锋精神最本质的内涵,唯有如此,才能不学偏、不变形、不流于形式。
领悟邓主席告诫——一个笑话发人深思
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同志在京西宾馆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面部署军队整顿工作。当天,他出人意料地讲了一个笑话:“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是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的,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会场上有人笑了。邓小平没有笑,而是神情庄重地告诫高级将领们:“这方面的例子多得很。如果认为这些都无关紧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
国脉千秋在,江河万古流。
无论从当时来说,还是从现在来看,邓小平讲雷锋,举的是为人民服务这面旗,举的是我军光荣传统这面旗。
回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个时期,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重视物质利益,本身并没有错,但伴随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精神文明领域却出现了困惑和争论,集体主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受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歪曲和诋毁。一段时间内,雷锋精神“工具论”“过时论”甚嚣尘上。
1983年3月4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定,重新发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报纸重登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的题词手迹。与此同时,首都各界隆重举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二十周年大会。
此后,全国学雷锋活动再掀热潮,形成了一种时代呼唤雷锋、人民需要雷锋的强大声势。
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领悟邓主席当年谆谆告诫,蓦然发现:当年那个笑话今天并不过时。
掂量清这个笑话分量有多重,就知道学雷锋这副担子有多重。
人们迷茫的时候,社会呼唤雷锋。
社会转型的时候,人们需要雷锋。
过往的历史经验和今天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为解决社会问题赋予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能。
响应习主席号召——涌现更多当代雷锋
2014年3月11日,习主席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几天后,习主席来到河南兰考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又指出:“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
习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生命短暂和精神永恒的辩证法,有力驳斥了“雷锋精神过时论”,充分证明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曾记否?高小毕业典礼上,雷锋抒发雄心壮志:“我响应党的号召去当新式农民——做个好农民,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土地;将来再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再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民英雄。”
犹记得,雷锋从16岁高小毕业到22岁不幸殉职,6年时间先后换过7次工作:当农民、机关通信员、工人,还当上了兵。
雷锋当然不是预言家,然而他的人生轨迹竟然与小学毕业时的激情畅想完全吻合!
偶然之中有必然。
“苦心人,天不负”,雷锋靠他的执著与善举开辟出脚下一条条阳光路。
就当时客观环境而言,新中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个人发展机遇总是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每个人都被巨大的时代浪潮裹挟着、推动着,欢快地向前奔走着。诚如诗人贺敬之当年用诗化语言所激情宣告的那样:“雷锋”二字并不仅指向一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精神的姓名。
这与迈入新时代的今天何其相似!
昂首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梦与强军梦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新时代革命军人。
习主席说过:“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对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习主席殷殷嘱托: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
对“郭明义爱心团队”和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习主席寄予厚望: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呼唤我们,弘扬雷锋精神,人人学雷锋,个个做雷锋。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雷锋。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雷锋精神不仅能够哺育上世纪的中国军民,还将继续哺育新时代的中国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