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8:5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

第一篇: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

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

“十二生肖”的称呼源自汉语,英语中无此说法。但依据动物的形象、习性和生活环境将动物入比在各种语言中都很常见,人们赋予其喻意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汉语和英语中的这十二种动物比喻作一番比较。

在汉语中,以“鼠”做比喻的习语绝大部分是贬义的。例如,比喻卑鄙胆小的人叫“鼠辈”,目光短浅叫“鼠目寸光”,仓惶逃窜叫“抱头鼠窜”,比喻有恃无恐地为非作歹的人叫“城狐社鼠”,比喻微末轻贱的人或物叫“鼠肝虫臂”,比喻强暴势力叫“鼠牙雀角”,这种比喻比比皆是。这些比喻与老鼠生性胆小多疑、惯于暗中行动的生活习性是密切联系的。老鼠长相丑陋,毁坏家具,偷吃粮食,肮脏不堪,传播疾病,实在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所以在英语中也往往赋予“rat”一词贬义。如,as poor as a rat(穷得像老鼠,一贫如洗),as drunk as a rat(醉得像老鼠,烂醉如泥),like a rat in a hole(像洞里的老鼠,瓮中之鳖)等等。可见,老鼠在人们心中都是邋遢猥琐的,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意义也大致相通,都承载了负面意义。

因为“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畜力,因此以“牛”作比喻的习语使用频率很高,关于“牛”的比喻有多褒义的。像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思想上放得开,敢作敢为,用“老牛舐犊”比喻人的爱子情深,用“小试牛刀”比喻初步显示强大的本领,用“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但是由于耕牛体型庞大、性格温顺、卖力苦干甚至愚忠,所以关于“牛”的比喻也有不少是贬义的。如用“牛声马哮”来骂别人声音粗野难听,用“骑牛找牛”来比喻忘其本而别有所求,用“老牛破车”来比喻做事缓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等。在英语中,指“牛”的词语形形色色,但是不像汉语中那样使用得频繁,因为英国是岛国,多山地,平原少,他们用得更多的牲畜是马而非牛。像“cattle”一词,本义为“牛(总称)”,但是又可指“卑鄙的人”,骂人时指“畜生”;“cow”一词本义为“奶牛”,但是又可指“又脏又胖的女人”;“ox”一词指“被阉割的公牛”,“black ox”喻灾难、灾祸;只有“bull”(公牛)一词可以看到一些褒义,通常取其“健壮有力”的意思,比如形容一个人强壮有力就可以说“as strong as a bull”。

在汉语中,关于“虎”的成语有270多个,如“龙腾虎跃”、“猛虎出山”、“人中龙虎”都向来取虎“凶猛有力”的特点,来形容“强劲有力”、“生机蓬勃”;但也有“暴虎冯河”、“虎头虎脑”这样的成语指人力气大而无智慧;又有“如狼似虎”、“狼吞虎咽”、“虎背熊腰”,专门模仿虎的长相、吃相的成语;还有“虎踞龙盘”、“虎啸龙吟”、“龙翔虎跃”表现险要宏大气势的成语,等等。总之,都是抓住了虎威猛强有力的特点的。英语中也有关于“虎”的习语,不过很少,很显然,因为虎在中国广泛分布,而英国没有分布。这跟“牡蛎”(oyster)在英语和汉语中入比多少是一样的道理。英国渔业发达,盛产牡蛎,他们把牡蛎发展成了常见且重要的海产品;而中国虽说海岸线漫长,但是古代中国对于海洋所知不多,以“鱼”入比的习语都少,很多人更是连“牡蛎”为何物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用来比喻了。所以,“虎”在英语中的比喻少显然与英国人的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少数几个如,“work like a tiger”,指“像老虎一样带劲工作”;“three cheers and a tiger”,意为“三声欢呼一声吼”,这里取老虎咆哮的声音入比。

“兔”在两种语言中可谓褒贬不一。在汉语中,“兔”一则用来比喻动作迅捷,如“动如脱兔”、“兔起鹘落”,形容仓皇逃窜用“狼奔兔脱”,大概也是因为兔子跑得快才这样比喻的。二则古代传说中月宫里有玉兔,因此用“兔”指代月亮,如“兔走乌飞”、“兔起乌沉”、“兔缺乌沉”、“东兔西乌”都指日月的变化,亦可比喻时间的流逝;三则,“兔”似乎成了被调戏的对象,有各种“死”,如“兔死狗烹”、“犬兔俱毙”、“兔死犬饥”、“兔死狐悲”、“兔死凫举”、“狡兔三窟,仅免一死”等;另外还几个用兔子的身体部位来入比的,例如,“兔角龟毛”、“兔角牛翼”、“兔头麞脑”。英国人对于兔子的情感也较为复杂。如“rabbit foot”(兔子后脚,喻幸运符),“rabbit ball”(兔球,指弹性极好的棒球),“as fast as a hare”(跑得像兔子一样快),“Cows can catch no rabbits.”(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不过也有这些比喻,“rabbit warren”(兔居,指成片的贫民区,类似于汉语词“蜗居”),“rabbit job”(成堆的作业),as mad as a March hare(像三月份的兔子一样疯,喻发狂、愚蠢);因为兔子多产,所以也有以这一特点入比的习语,“breed like rabbits”(孩子生多了难养)。

“龙”在两国语言中可以说是分歧最大的。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施云布雨的天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图腾,华夏民族自称龙的传人,可见,龙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汉语中的“龙”完全是一个喻含褒义的词。像“真龙天子”、“乘龙快婿”、“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等等都是含褒义喻意的。当然,中国的龙是一种虚构的动物,而西方文化中的龙则完全不同,西方的龙不是神兽,而是依据恐龙形象演变而来的多长着三到九个头,嘴里能喷火的邪恶怪兽。《圣经》中,魔鬼撒旦化身一条大红龙,“龙”则成了魔鬼的代名词。因为“龙”代表着邪恶、恐怖,由此西方文化中也产生了许多屠龙的故事,如阿波罗屠杀了一条叫皮松的巨龙;尼伯龙根杀死巨龙法夫那等等。像“dragon’s teeth”,字面义为“龙齿”,比喻“引起争斗的祸根”;“the old dragon”,字面义为“老龙”,比喻“魔鬼”。可见,“龙”在汉英语言中的喻意是完全相反的。近年来,一些英语影视作品中开始出现与“中国龙”类似的不长翅膀有着蛇一样身体的龙,但是纯属盗版、曲解,他们搬出来的这些龙仍然是按照他们的龙性来塑造的,仍然是邪恶的化身。当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稿中有龙娃,但是最终没有入选也是因为汉英语中龙喻意的分歧,为“中国龙”正名我们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十二生肖中喻意差别最大的无疑属“龙”了。

汉语中以“蛇”入比的习语大致只有两类。一类源自人类对毒蛇行踪诡异、剧毒致命的畏惧,将人的虚伪丑恶、残忍恶毒用蛇来比,像“蛇蝎心肠”、“一蛇两头”、“三蛇七鼠”、“蛇口蜂针”、“佛口蛇心”等等都属于此类;另一类是模仿蛇身体细长、游走神速的特点创造的一些成语,且多用于形容书法,如“一字长蛇阵”形容像蛇那样一长条的阵势,“笔走龙蛇”、“龙蛇飞动”、“惊蛇入草”、“飞鸟惊蛇”都是形容书法有一定造诣的,“行行蛇蚓”、“春蚓秋蛇”则是比喻字写得不好的。在西方文化中蛇同样使人联想到阴险奸诈。比如《圣经》中就记载了蛇诱使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触犯原罪而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农夫怜悯冻僵的毒蛇,将它放入怀中让它取暖,蛇醒来后却咬死了农夫。这则寓言故事使英语里多了一个成语“snake in one’s bosom”,字面意思是“怀里的蛇”,比喻“忘恩负义的人”。英语中还有个成语“snake in the grass”,出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作《牧歌》,字面意思是“藏在草丛中的蛇”,比喻“阴险小人”。

古代中国,“马”与战争密切相关,在有关“马”的比喻中,与战争相关的占了大多数,而且多具有优良品质和正面意义,这在十二生肖比喻中可谓独领风骚。像“千军万马”、“金戈铁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革裹尸”便是如此。前文已提到,英国是岛国,多山地,马是主要的畜力和交通工具,因此以“马”入比的习语在英语中也有很多,且也多是正面意义的。如“black horse”(黑马,比喻意料之外的胜者),“A good horse cannot be of a bad colour.”(好马无劣色。),“A running horse needs no spur.”(奔马无需鞭策。)。

“羊”在汉语习语中比较复杂。其中不乏以羊肉味美进入习语,像汉字“美”就是“大”字和“羊”字组成的,“鲜”字是“鱼”字和“羊”字组成的,成语“羊羔美酒”、“牵羊担酒”、“肉袒牵羊”、“昌歜羊枣”、“卖狗悬羊”、“不吃羊肉空惹一身骚”便属于此类;但是用“羊”做比喻则紧扣羊胆小驯服、处于弱势的特点,像“羊入虎群”、“羊质虎皮”、“使羊将狼”、“驱羊攻虎”、“牛羊勿践”、“饿虎扑羊”等成语中,“羊”都处于弱势地位,或狐假虎威或任人宰割;汉语习语中也以羊与其他动物的价值对比来进行浅显比喻的,如“争鸡失羊”、“以羊易牛”、“亡羊得牛”等;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汉语习语中也用“羊”来比喻官吏,但并非是依照羊弱小的特点来进行比喻的,如用“羊狠狼贪”、“如狼牧羊”、“十羊九牧”比喻官吏的残酷剥削,用“素丝羔羊”比喻为官清廉。英语中也有相似的比喻,也是抓住“羊”弱小的特点进行比喻的,像“sheep”一词本身就可比喻“胆小鬼”和“羞答答的人”;另外,像“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 sheep among wolves”(羊入狼群),“as a sheep among the shearers”(落在剪毛工手里的羊),“a silent lamb”(沉默的羔羊)都是将羊当做弱势群体来比喻的;“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for a lamb”(偷大羊还是小羊都得受绞刑,译为一不做二不休)则是以一整只羊的价值入比的;此外,还有跟“黑马”一样的比喻,英语中有来自《圣经》的“black sheep”(黑羊),译为“败家子;害群之马”,《圣经》中还有一个短语“sheep and goats”,本指“绵羊和山羊”,却比作“好人和坏人”;“羊”在英语中也被认为是没有方向感、容易产生群盲的动物,像“follow like a sheep”(像跟着一只羊一样),比喻“盲从”,“a lost sheep”(丢失的羊),类似于汉语成语“歧路亡羊”,可译作“歧路之羊”,比喻“迷失正道的人”,“sheep that have no shepherd”(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比喻“乌合之众”。

十二生肖中,“猴”与人类最为相似,用来作比喻最像人,或许正是这种极强的相似性,削弱了人类自认为在自然界的崇高地位,而使得人类对猴不满,汉语中以猴入比的习语绝大部分是贬义的。像“沐猴而冠”比喻外表像样,本质却未改变,“教猱升木”比喻引导坏人去干坏事,“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激荡散乱,“尖嘴猴腮”比喻丑陋或无福之人,“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用来骂人不像人等等。极少的几个比喻是不含贬义的。《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便用“猿鹤沙虫”比喻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百姓;“猴儿戴胡子——还真有一出”,比喻人有看家本领,是褒义的。“猴”(monkey)在英语中则是“好玩好动、胡闹捣蛋”的形象,像“monkey around”意为“鬼混,胡闹”,“monkey business”指“假把戏,胡闹,恶作剧”,“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意为“戏耍某人,使某人出丑”。

“鸡”大概是中国古时最常见的家禽了,在汉语习语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或许正是因为常见而显得平庸,汉语中有很多用“鸡”比喻“渺小、微不足道”的习语,如“小肚鸡肠”、“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虫得失”、“缚鸡之力”、“杀鸡焉用牛刀”、“宁为鸡首,毋为牛后”等。“鸡”也常与“狗”(或“犬”)共同使用入比,但是两者同时出现的词基本上就含贬义了,如“鸡肠狗肚”、“鸡鸣狗盗”、“偷鸡摸狗”、“鸡犬不宁”、“鸡犬不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打鸡骂狗”等就是两者在一个习语中作比喻的,都含有贬义色彩。只有极少数几个含有鸡的叫声的习语是褒义的,像《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的词“鸡鸣狗吠”形容百姓安居乐业;出自《诗经·齐风·鸡鸣》的“鸡鸣之助”则指妻室之助,即“贤内助”;《晋书·祖逖传》记载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后用“闻鸡起舞”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英语中向来爱抓住动物的相貌神情入比,像“公鸡”通常以“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形象入比,指“神气十足的人,头头、首领”。如“cock of the walk”(人行道上的公鸡,比喻支配别人的人),“a cock of the loft”(小地方的公鸡,比喻地头蛇),“live like fighting cocks”(像斗鸡那样过活,比喻生活过得好)。

尽管现代中国人对于狗的态度已经大有改观,但是古代中国人则完全不这么认为,在他们所创造的绝大多数习语中,“狗”是贬义的,像“人模狗样”、“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娘养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极尽贬低之能。而在英语中,“狗”的喻意绝大部分是褒义的,像“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狗在家门口就成了狮子。),“Every dog has his day.”(每条狗都有它自己的好日子过,比喻人人都有得意时。),“a lucky dog”(一条幸运的狗,比喻幸运儿)等等,都赋予其正面、积极的意义。这与双方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中国人历来就是仇狗的,尽管狗为人们做各种服务,但是碍于狗向来对人摇尾乞怜、展示各种媚态,又改不了吃人屎的恶习,而且由于中国人的尊卑等级观念严重,狗不可能与人平等,居于同样的地位,所以便成了人们贬低厌恶的对象。而在英国的文化习俗中,“狗”是忠诚的象征,也多与人类生活相联系,他们多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且多数家庭养狗,把狗当做家庭一员。“狗”在汉英语言中的比喻意义的分歧之大仅次于“龙”。

“猪”在中国人心中除了提供猪肉,留下的似乎就是“蠢”和“脏”的形象了。像“狼奔豕突”、“猪狗不如”、“猪狗朋友”、“猪头狗脸”、“泥猪瓦狗”、“人怕出名猪怕壮”、“死猪不怕开水烫”等等不是说吃猪肉就是说猪下贱说猪蠢。英语中的“猪”有多个单词对应,但多是说猪“吃得多、迟钝懒惰、肥胖肮脏而无大用”,像“make a pig of oneself”,指“吃得多”;《圣经·马太福音》中一短语“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放在猪猡面前),喻为“对牛弹琴”;“You can’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猪耳朵做不成丝质钱包。),比喻“劣石难成美玉”。另外还有一些较为荒诞的比喻,如“pigs might fly”(除非猪会飞),比喻“无稽之谈”;“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教猪吹笛子),比喻“做荒诞的或不可能的事”。

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的比较研究,其趣味无穷无尽,对其进行挖掘也可更进一竿,本文浅尝辄止,做抛砖引玉之用。

第二篇: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世界各民族 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 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 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 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 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 语言中 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 语言中 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 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 语言中运用 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 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 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 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 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 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 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 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 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 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 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

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 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些词语的褒贬色彩便产生分化,英语 语言中此类词语多含贬义,例如“chick-hearted(怯懦、胆小)”、“fishwife(泼妇)”等。“龙(dragon)”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传承。在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观中,“龙”是帝王、权力、富贵的象征,因而汉语中有关“龙”的词语都被赋予积极的含义。如:“潜龙”、“卧龙”、“龙凤呈祥”、“卧虎藏龙”、“望子成龙”等,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巨龙自称。而英语中“龙”则是贬义,象征魔鬼、邪恶。所以西方人在看到中国人如此钟爱雕刻有龙的东西时会表示诧异。在对待“狗(dog)”的情感上,中国人多持消极态度,含有“狗”的词语几乎都含贬义色彩,如:“走狗、落水狗、癞皮狗、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狗彘不若、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3]391而西方文化中,狗是人们的宠物,人们对狗充满了爱怜、褒扬之词,如:“a lucky dog(幸运的人)”、“a clever dog(聪明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爱吾及犬)”。[4]269-271

二、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

对等性是指英汉 语言在表达某一语义时,词语中所涉及动物名称的一致性或相同性,其 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名称所代表和体现的相同或相近的比喻、联想意义和文化特征。

(一)英汉 语言中有关 动物词语的语义完全对等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虽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某些动物的共同体形特征、生活特征或行为习性,人们在表达某一语义时,两种 语言会借用同一动物名称。英汉 语言中的确存在这些在语义表达和文化内涵上具有对等性的 动物词语,他们有着同样的比喻、象征和联想意义。

1.利用动物形体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

例如,根据蛇的体形及运动特点,英汉 语言中都用“蛇”表示一种行进路线和行进方式,“蛇行”和“snake its way through /across(蜿蜒斗折,沿曲折道路行进)”。又如“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圆滑)”。[5]293-295

2.由于 语言翻译、词语借用和文化交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

例如,汉语中有“纸老虎”之说,英语中有“a paper tiger”。英语中有“a bird’s view”,汉语中就出现了“鸟瞰”一词。又例如:“a dark horse(黑马)”,“an ugly duck(丑小鸭)”,“bull market(牛市)”等。[1]107

3,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

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猴、蛇、狐狸、狼”等动物都有相同的态度,因而他们在两种 语言中表达着大致相同的意义。例如,英语中可以用“horse”指各类人,“a dark horse(黑马)”,“a willing horse(积极工作的人)”,“a Trojan horse(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汉语中有“犬马、驽马、响马、马贼、探马、马前卒、老马识途”等。汉语中有狡猾的狐狸,英语里有“a sly/ crafty fox”,“as cunning as a fox”等。又例如:“a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6]161-162,“as strong as a horse(人强马壮)”,“wolf down(狼吞虎咽)”,“a case of dog eat dog(狗咬狗)”等。此类例子都体现了两种 语言在借用动物名称表达语义的完全对等性。

(二)英汉 语言中 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部分对等性

所谓 动物词语的语义表达部分对等性,是指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不同 语言在使用动物名称会不尽相同。一种 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相同语义时,在另一种 语言里会变为借用其他动物名称的词语。但两种 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都借助了动物名称,因而在表达形式上是部分对等的。

英语中“owl”是智慧、庄严的象征,例“as wise as an owl”(猴精)。而汉语里它是不祥之鸟,倒霉、厄运的象征,汉语用“猴”象征聪明、机灵。“bat”在英语里具有消极否定意义,象征盲目,丑陋、罪恶和吸血鬼,例“as blind as a bat”。[1]207-217而汉语里“蝙蝠”具有褒义色彩,象征幸福、好运、富裕,因为它和“福”谐音。又例如下列词语里,表达同一意义英汉 语言里分别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般的生活

have /hold a wolf by the ears——骑虎难下

a fly in the ointment——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 ike a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 like a drowned rat——落汤鸡 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杀鸡儆猴

donkey’s years——猴年马月[8](57-59)

牛饮——drink like a fish 吹牛——talk horse 害群之马——black sheep 对牛弹琴——cast/ throw pearl before swine 一丘之貉——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三)英汉 语言中 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

一种 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某一语义时,在另一种 语言里这些动物名称则完全消失,不借助任何动物名称。反映两种 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时,选择词语的不同,即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某些 动物词语在另一种 语言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动物名称去表达,这些词语不能盲目的直译和套用。例如,汉语里“白象”是一种电子产品,由于“white elephant”在英语里意为“累赘,昂贵而无用的东西”,所以不可译为“white elephant”。汉语里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英语里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例如: 拍马屁——lick sb’s boots

蜻蜓点水——scratch the surface 黔驴技穷——at one’s wit’s /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马到成功——immediate success upon arrival 英语里也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汉语中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例如: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

a cat-and-dog life——经常吵架的生活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money will make the mare to go——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动物词语体现的文化特征

本研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动物鼠、牛、虎、兔、蛇、龙、马、羊、猴、鸡、狗、猪以及猫、狼、狮子、鱼、蜜蜂、鸟、蝙蝠等31种动物形成的各种词语,包括成语、习俗语、俚语、格言。就英汉 语言中这些动物所代表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比喻、联想、象征意义的探讨,挖掘了它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些有关动物的词语中,中国文化侧重品德和人格意义,注重他们的内在特征,而西方文化侧重外在形象和体征意义,注重他们的外在特征,因而产生了这些词语文化方面的差别。通过以上研究,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这些动物代表的形象及比喻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找到产生这些 语言差异的文化根源,避免 语言交流的障碍和误解。

参考文献:

[1]HORNBY 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2] 陈美芳.英汉词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5(1):33-37.[3]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4] 张廷芳.狗年话狗[M]//教育与文化发展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GU YUEGU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6]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7] 朱亚军.动物生肖的国俗语义研究[A].外语与文化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 覃先美.英语动物文化考释[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cat(猫)

俗话说“猫有九命”,这是汉语的说法。此外,中国人常戏称嘴馋的人为“馋猫”。

cat在西方是人们宠爱之物(pet),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英语俚语中,cat的含义为a spiteful or unpleasant woman(心地恶毒或令人讨厌的女人)。照此看来,似乎是中国的猫可亲,西方的猫可恶了。

2.dog(狗)

在英语中dog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个人”。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又如:a gay dog(快活的人、好玩的人)。

但dog也有形象不佳之时。如:dog eat dog(注意eat为原形),意指“人们自相残害”;同样,a dog in the manger喻“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在汉语里,尽管狗在某些地方也为宠物,但“狗”的形象总是不雅,因而用来指人时多含贬义。如“狗咬狗”、“哈巴狗”、“走狗”、“狗仗人势”、“癞皮狗”等等。

3.pig(猪)

pig所受待遇可谓最糟,人们总是一边吃猪肉(pork),一边又对猪恶语相加。

汉语里,猪集“懒、笨、馋”于一身,借此喻人具有刻毒之意,其用语不胜枚举。

英国人也给pig以丑恶的形象。a pig意为a greedy,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贪婪、肮脏或无礼貌的人)。注意,最后一喻意似乎未进入汉语。

4.rat(鼠)

汉语中的“胆小如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及“鼠辈”等词语,皆有“畏琐、卑微”及“心胸狭窄”等含义,可见鼠在汉语中简直一无是处。

作为俚语,英语的rat指人时喻意与汉语稍有出入,但也含贬义:a rat即a person who behaves selfishly(自私的人)或a person who is disloyal(不忠的人)。

5.ass(驴)

汉语有“笨驴”之说,用来指人,则表达“愚、笨”之意。

英语同汉语在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an ass意为a foolish person(傻瓜),同义语还有donkey,但常用来指小孩。

6.bear(熊)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熊的形象一般是“行为缓慢”,因而具有“呆傻”之态;指人时常有“熊样”之说;目前形容股市不景气乃称“熊市”。

但英语用bear指人时,则为a bad-tempered or bad-mannered person(粗鄙之人、鲁莽之人);另一习惯用语be 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则表示“脾气暴躁”。

7.lion(狮)

百兽之王狮子在中西方文化中有一点是相通的,即“勇猛”,借此喻人时,汉语有“勇猛如狮”之说;英语也有习语as brave as a lion。

在英语中,a lion亦用来指“名流、社交场合的宠儿”。

8.rabbit(兔)

“兔”在中国人心中可谓形象复杂,有好的一面,如“形如脱兔”(喻快捷);也有差的一面,如“狡兔三窟、兔子尾巴长不了”。后者用来形容人时则分别暗示“狡猾”与“难以持久”之意。

对英国人来说,rabbit的形象亦不美。不过用来指人时,所取喻意同汉语大相径庭:a rabbit意为a person who plays a game badly(蹩脚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李华.议英汉互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空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第三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研究(范文)

摘 要: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动物词语; 语义表达; 英汉对比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也蕴含了各民族文化的内涵,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

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些词语的褒贬色彩便产生分化,英语语言中此类词语多含贬义,例如“chick-hearted(怯懦、胆小)”、“fishwife(泼妇)”等。“龙(dragon)”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传承。在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观中,“龙”是帝王、权力、富贵的象征,因而汉语中有关“龙”的词语都被赋予积极的含义。如:“潜龙”、“卧龙”、“龙凤呈祥”、“卧虎藏龙”、“望子成龙”等,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巨龙自称。而英语中“龙”则是贬义,象征魔鬼、邪恶。所以西方人在看到中国人如此钟爱雕刻有龙的东西时会表示诧异。在对待“狗(dog)”的情感上,中国人多持消极态度,含有“狗”的词语几乎都含贬义色彩,如:“走狗、落水狗、癞皮狗、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狗彘不若、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等。[3]391而西方文化中,狗是人们的宠物,人们对它充满了爱怜、褒扬之词,如:“a lucky dog(幸运的人)”、“a clever dog(聪明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爱吾及犬)”。[4]269-271

二、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

对等性是指英汉语言在表达某一语义时,词语中所涉及动物名称的一致性或相同性,其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名称所代表和体现的相同或相近的比喻、联想意义和文化特征。

(一)英汉语言中有关动物词语的语义完全对等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虽然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但由于某些动物的共同体形特征、生活特征或行为习性,人们在表达某一语义时,两种语言会借用同一动物名称。英汉语言中的确存在这些在语义表达和文化内涵上具有对等性的动物词语,他们有着同样的比喻、象征和联想意义。

1.利用动物形体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例如,根据蛇的体形及运动特点,英汉语言中都用“蛇”表示一种行进路线和行进方式,“蛇行”和“snake its way through /across(蜿蜒斗折,沿曲折道路行进)”。又如“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圆滑)”。[5]293-295

2.由于语言翻译、词语借用和文化交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例如,汉语中有“纸老虎”之说,英语中有“a paper tiger”。英语中有“a bird’s view”,汉语中就出现了“鸟瞰”一词。又例如:“a dark horse(黑马)”,“an ugly duck(丑小鸭)”,“bull market(牛市)”等。[1]107

3.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形成的语义对等性。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猴、蛇、狐狸、狼”等动物都有相同的态度,因而他们在两种语言中表达着大致相同的意义。例如,英语中可以用“horse”指各类人,“a dark horse(黑马)”,“a willing horse(积极工作的人)”,“a Trojan horse(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汉语中有“犬马、驽马、响马、马贼、探马、马前卒、老马识途”等。汉语中有狡猾的狐狸,英语里有“a sly/ crafty fox”,“as cunning as a fox”等。又例如:“a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6]161-162,“as strong as a horse(人强马壮)”,“wolf down(狼吞虎咽)”,“a case of dog eat dog(狗咬狗)”等。此类例子都体现了两种语言在借用动物名称表达语义的完全对等性。

(二)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部分对等性

所谓动物词语的语义表达部分对等性,是指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不同语言在使用动物名称会不尽相同。一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相同语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会变为借用其他动物名称的词语。但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都借助了动物名称,因而在表达形式上是部分对等的。

英语中“owl”是智慧、庄严的象征,例“as wise as an owl”(猴精)。而汉语里它是不祥之鸟,倒霉、厄运的象征,汉语用“猴”象征聪明、机灵。“bat”在英语里具有消极否定意义,象征盲目,丑陋、罪恶和吸血鬼,例“as blind as a bat”。[1]207-217而汉语里“蝙蝠”具有褒义色彩,象征幸福、好运、富裕,因为它和“福”谐音。又例如下面词语里,表达同一意思,在英汉语言中却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

Lead a dog’s life——过着牛马般的生活

have /hold a wolf by the ears——骑虎难下

a fly in the ointment——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

like a drowned rat——落汤鸡

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杀鸡儆猴

donkey’s years——猴年马月[8](57-59)

牛饮——drink like a fish 吹牛——talk horse

害群之马——black sheep

对牛弹琴——cast/ throw pearl before swine 一丘之貉——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三)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

一种语言中有关动物的习俗语、成语、谚语表达某一语义时,在另一种语言里这些动物名称则完全消失,不借助任何动物名称。反映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时,选择词语的不同,即语义表达的非对等性。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某些动物词语在另一种语言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动物名称去表达,这些词语不能盲目的直译和套用。例如,汉语里“白象”是一种电子产品,由于“white elephant”在英语里意为“累赘,昂贵而无用的东西”,所以不可译为“white elephant”。汉语里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英语里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例如:

拍马屁——lick sb’s boots

蜻蜓点水——scratch the surface

黔驴技穷——at one’s wit’s /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马到成功——immediate success upon arrival

英语里也有很多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汉语中不能用具有动物名称的词语表达。例如: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

a cat-and-dog life——经常吵架的生活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money will make the mare to go——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动物词语体现的文化特征

在研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动物鼠、牛、虎、兔、蛇、龙、马、羊、猴、鸡、狗、猪以及猫、狼、狮子、鱼、蜜蜂、鸟、蝙蝠等31种动物形成的各种词语,包括成语、习俗语、俚语、格言。就英汉语言中这些动物所代表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比喻、联想、象征意义的探讨,挖掘了它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些有关动物的词语中,中国文化侧重品德和人格意义,注重他们的内在特征,而西方文化侧重外在形象和体征意义,注重他们的外在特征,因而产生了这些词语文化方面的差别。通过以上研究,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这些动物代表的形象及比喻和象征意义的差异,找到产生这些语言差异的文化根源,避免语言交流的障碍和误解。

参考文献:

[1]HORNBY 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2] 陈美芳.英汉词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5(1):33-3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4] 张廷芳.狗年话狗[M].教育与文化发展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GU YUEGU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6]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7] 朱亚军.动物生肖的国俗语义研究[A].外语与文化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 覃先美.英语动物文化考释[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四篇:英汉语言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摘要:颜色词是人类语言中主要的感官词之一,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思和文化传统。其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申、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颜色词;语言文化;象征意义;文化差异

Abstract: Color words belong to the main sensory words of human language, and they are the indispensable par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 nation.Their unique language function and broad cultural symbolic meaning reflect special color meaning and cultural tradition color words in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some of which, after being extended and converted, have become reverence and taboo words of colors.This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different nations, and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therefore it is a permanent cultural phenomenon.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words.Key words: color words;language and culture;symbolic meaning;cultural differences 一 颜色词

颜色词是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被赋予很强的喻意,用于描写抽象的事物和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使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如:汉语中的白脸奸臣,戴绿帽,黄色书刊,红眼病,等。英语中的blue jokes,blue talk,,yellow streak,green-eyed,,red with anger等。这种颜色词的不同象征意义,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价值观与颜色词之间的特殊关联,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政治取向,也是一个民族独到的色彩意识和文化传统的体现。二 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由于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等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在心理上所引发的象征意义、联想意义、蕴涵寓意却不尽相同,由此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色彩文化内涵。这里,我将以“红,黄,绿,蓝”这几种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进行比较。

1.红色 红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在汉语中,它象征着吉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而“开门红”中的“红”则是代表好运,表示一开始就进展顺利,取得好成绩。而在西方日历上往往用红色标明节日,而用黑色代表普通日子。比如我们经常说的 red-letter day 就是指开心快乐的日子或者值得纪念的日子。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也具有一定的贬义之意,并且具有相当强烈的语气。比如红色代表对于“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 残杀和暴力统治,a red battle 血战,red revenge血腥复仇;同时它也象征危机,如:red alert 空袭报警,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汉语说红糖,英语说 brown sugar;汉语说红茶,英语说 black tea,学生如果没掌握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就容易错译。

2.黄色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同时它更代表了一种地位及威严。然而在英语中黄色 yellow 却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 yellow press 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 黄色办报作风)外,还表示胆怯、卑鄙,如我们将卑鄙的人叫做:yellow dog,而yellow-livered 则是代表胆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黄”字也常出现在一些贬义词中,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若直接翻译可能会造成语言不通或者不理解,甚至闹出笑话。比如这里的“黄色”在英语中的意义是 pornographic(色情的),trashy(无聊的、低级的),vulgar(庸俗的,下流的)等。3.绿色 西方文化中的绿色象征意义跟青绿的草木颜色有很大的联系,是植物的生命色。然而在英语中,绿色却常被用来表示嫉妒。如:green with envy,green-eyed 或者 green-eyed monster。可是对于嫉妒的描述在汉语中我们却常用绿色的对应色—红色来表示,比如“眼红”,若直译为英文便是“red-eyed”,这与我们上面提到的“green-eyed”就截然相反了。同时在英语中也常常用绿色表示缺乏经验、缺乏训练或者知识浅薄等意思。如:a green hand 生手,as green as grass 幼稚。而在汉语和英语相似的是绿色代表青春活力、精力充沛。如:a green old age 指老当益壮的人,to remain green forever 指永葆青春活力。绿色也常和植物、蔬菜水果和园艺联系在一起。greenhouse 是温室,a green grocer 指零售新鲜水果蔬菜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它除了表示义侠外,还表示野恶。义狭是正义的,如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绿色还象征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着绿帻,元朝以后凡娼妓都得着绿头巾,以示地位低下,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

4.蓝色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不存在什么象征意义,相对而言,它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就有不少。蓝色在英语中常与社会地位和贵族身份有关,它能象征高贵、深沉、高远、严厉等,如词语:blue blood 代表名门望族,blue laws 严格的法规,而 blue ribbon 是最高荣誉的标志,指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在英语中,蓝色常与不好的心情有关。In a blue mood 和 have the blues 都是指难过,沮丧和抑郁的情绪它又象征忧郁、沮丧,a blue fit 表示不满、震惊或气愤。在美国,blue book 不是指蓝皮的书,而是载有显赫人物,尤其是政府官员名字的书。说蓝色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的意义非常多。三 英汉文化中相同颜色词其象征意义不同的原因

1文化背景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是基于过去中国的封建统治、封建迷信及其原始、落后的科学、教育状况而形成的,所以颜色的象征意义有相当强烈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倾向。而西方文化中的颜色象征则更多地得益于西方民族开放性及科学、教育的普及程度,其象征意义少了神秘,多了些理性。2民族心理不同 因为颜色词有很强的直觉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视觉体验,也刺激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心理感受相同的颜色在不同民族所表达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例如,在英国和美国,白色是他们最喜欢的颜色,因为象征着纯洁和幸运,而其相应的单词“white”在汉语中更多象征着死亡。3 生活环境不同 生活环境的差异往往反映在表示颜色的对象不同。例如,在汉语中,“米色”和“蜜色”表示浅黄色,而在英语中用 cream奶油或 butter 黄油表示“黄”。这些差异产生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有关。4 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注重直觉和形象比较的直觉思维,而西方人注重自然、科学和准确。如,在“红光满面”,“红”意味着健康。而在英语中glow with health 红光满面。.5 价值观不同 在中国人们既注重内在价值也注重外部形式。而在英国,人们注重实用性和价值。例如,品牌为“white elephant(白象)”的产品在中国很畅销,但是这些商品被运输到说英语的国家的时候,没有人显示任何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white elephant 白象”是昂贵的和无用的东西。四 结语

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虽说数量有限,但却反应了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从以上四种颜色词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其象征意义有相似,也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并把握颜色词的基本意义和微妙的象征意义,这将对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工作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252-253.[3]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张韵斐.周锡卿.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张丽.谈英语文化语用教学及颜色词的中西差异[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第五篇:浅谈英汉词汇比较——注意英汉语言中的“真假朋友”现象_英语相关论文

浅谈英汉词汇比较——注意英汉语言中的“真假朋友”现象_英语相关论文_英语论文_论文关键词:对应词复合词自由词组外来语论文摘要:本文就中国学生在阅读和翻

译外国作品时,常发现英语中有些成语和词组,在汉语里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和说法,在翻

译时可直接互相借用。但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其表达

方式和修辞习惯有所不同,有的意思却迥然不同。据此,特别要注意英汉语言中的“真假朋

友”现象。在学习英语,特别是在阅读和翻译外国作品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英语中有

些成语和词组,在汉语里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词语(equivalent)和说法,它们的形式和意义十

分相似,有的甚至完全一致,因而可以互相借用。如下述成语,英汉两种语言说法是一致的 :tohaveathin(thick)skin,脸 皮 薄(厚);tobeonlyskinandbones),瘦 得 皮 包

骨;toplaywithfire,玩火—暗示一个人正做着会导致本身危险的事情;tothrowcoldwateron,泼冷水—比喻打击别人的热情。以上例子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还有些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 :Wallshaveears.隔 墙 有 耳;Misfortunesnevercomesingly.祸 不 单

行;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这些成语(或谚语)无论在内容、形式或色彩上都相

符合,它们不但有相同字面意义和隐义,而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翻译时,便可直接

互相借用。当然,有时候并不要求用字或比喻完全一致,只要意义(或引申意义)相同,即使

词句不同,比喻相异,也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意思。例如:atone’swit’send,智穷计尽,不 知 所 措;titfortat,针 锋 相 对;byleapsandbounds 突 飞 猛 进。再 如 英 语 的be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六 个 对 半 打,很 容 易 理 解 为 “ 半 斤 八

两”;toburnthemidnightoil,点起午夜的灯油,也很容易理解为“开夜车”;英语的“Lockthestabledoorafterthehorseisstolen“.马被偷后才锁上马厩门,不难理解为“亡羊

补牢”;再如 Loveme,lovemydog,很容易理解为“爱屋及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

强,汉语中有不少词语被译成英语,并广泛应用,很多已被列为正式的英语。如流行于国外的 Kungfu,Wushu 也逐渐被吸收进英语中;再如汉语中的“保全(丢)面子”,也被直译为“save(lose)one’sface”;“走狗”译为“runningdog“;“纸老虎”译为“papertiger”。这

些词语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感到十分传神,所以已正式被英语所吸收。阅读英

文时再碰到这些相应的词语,理解自然颇为容易,汉译时只要使之还原即可。另一方面,汉

语里也有不少习语源于英语,并已为汉语吸收。如“武装到牙齿”直译为“bearmedtotheteeth“;

“夹着尾巴’,来自于英语“withthetailbetweenthelegs”;“圆桌会议”源于脍炙人口的英

国民间故事《亚瑟王传奇》里的“round 一tableconference“。故事中亚瑟王为了使手下的骑士们地位一致,无尊卑之分,于是做了一张巨大的圆桌供开会使用。后来,“圆桌会议”就用来表示出席者人人平等的会议。“火中取栗”源于外国一则关于猴子和猫的寓言中的“topullthechestnutoutoffire”,现用来表示冒险帮别人摆脱困境,往往自己吃了苦头却一

无所获。“打破记录”译自英语里的“tobreaktherecord“,“战争贩子”则是“warmonger”的直译。看到这些英语词语,自然很容易想到它们对应的汉语说法。虽然有时甚至不知道这

些汉语词语原是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即外来语)。对这些词,平时注意收集比较,对学习英

语的确十分有益。http://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

系,其表达方式和修辞习惯有所不同。如英语中有不少词语,汉语中似乎有对应的说法,其

实看上去相似,意思却迥然不同。因此,我们绝不能从汉语的角度去理解英语的意义,拿自

己熟悉的、表面相似的中文词句去套译英文中的词句,否则就会出现错误,甚至闹出笑话。

例如:英语成语“toeatone’swords”,如果从汉语角度理解,很容易误解为“食言”。可实

际上它的意思是“收回前言,认错道歉”。Itwillmakeyouopenyoureyes.很容易误解为“它将使你大开眼界”,可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它将使你膛目吃惊”。再如英语成语tokeepaneyeon的意思是“照看”、“密切注视”,而不是汉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语成语topullone’

sleg 并非汉语中的“拖后腿”,而是“哄骗取笑别人”或“愚弄某人”;tositatone’,feet,并不是“甸甸在某人脚下”,而是指“授业于某人”或“拜某人为师”;短语toraincatsanddogs

指“下倾盆大雨”,而Thecoupleareleadingacat 一and 一doglife.并不是说“这对夫妇现

在过着猫狗般的生活”,而是指“这对夫妇时常吵架”。再如“Giveadogabadnameandhanghim",有些人仅从汉语角度去理解,将它译成了汉语中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视乎倒也不错,但它的实际含义是“一旦给人加个坏名声,他就永远洗刷不掉”,意指“谗言可畏”。自由

词组中也有不少这种情况,若掉以轻心,望文生义,也会造成误解,闹出笑话。如whitecoffee

并不是“白色咖啡”,而是指“加了牛奶的咖啡”;bluefilm 不是“蓝色影片”而是“黄色

影片”;secondself 不是“第二个自己”而是“心腹朋友”;anoutstandingcheque 不是“一

张特殊的(不平常的)支票”,而是“一张未兑现的支票”。再如Heisabad(good)sailor,不

是说“他是个坏(好)水手”,而是说“他常晕船(或不晕船)”。Heisabaddrunk 不是说“他是个很坏的酒鬼”,而是说“他是个不善于饮酒的人”。复合词中也有易造成误解的现象。例如:mad 一doctor 不是“疯医生”,而是“医治精神病的医生”,busy 一body 不是“忙人”,而是指“爱管闲事的人”。再如:red 一 handed 不是“红手的”而是含有“在犯罪现场的”

或“当场的”之意。如Themurdererwascaughtred 一handed.意指“杀人凶手被当场捉住”。

有时,red 一handed 又有“沾满血腥的”之义,如Heisared 一handedman,解作“他是个双

手沾满血腥的人”。由此可见,在学习英语和进行翻译时,既要看到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更要留心它们的不同之点。平时要做到勤查词典,不要存疑,力戒望文生义和字对字的套译、死译。

下载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汉语言中十二生肖动物比喻之比较(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

    十二生肖之动物渡河比赛的故事[5篇范例]

    十二生肖之动物渡河比赛的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

    《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之比较(最终5篇)

    柴俊秀 内容摘要:本文将要讨论的是《动物凶猛》及其电影版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比较问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王朔和姜文同为文革中长大,同为军队大院的孩子,对文革那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