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

时间:2019-05-14 18:3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庞村中学 常小芳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四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从题量上看共四个大题,设计出了20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检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有从教科书上选取,也有课外的理解性材料,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试卷情况: 此次考试的结果让人较为担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历史是闭卷考试,应在七年级时就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记忆书本上重要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今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如“材料二董仲舒的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一题有不少学生将的内容作为答案。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第二大题简答题,部分学生答得比较好,多数能讲出理由。但部分学生回答时考虑不够周全,口语化严重。此题出现少部分学生无作答情况。此题整体得分率较低。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课本知识的应用,注重题目设问的多样性。

6、平时多提醒学生要注意卷面。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每小题3分,共60分)1.我国境内最早人类发现于()

A、四川省

B、云南省

C、贵州省

D、山东省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水稻种植是在(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

D、淮河流域 3.禅让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是()A、.黄帝、尧、炎帝

B、启、炎帝、黄帝、C、炎黄、部落

D、尧、舜、禹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于()A.公元前1600年

B、公元前1046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2070年 5.我国最早的文字来源于()A、夏朝

B、西周C、商朝

D、秦朝 6.下列哪项不是战国时期的()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7.秦国强大的原因是()

A、重视兴修水利

B、铁器的推广

C、商鞅变法成果

D、牛耕的推广

8.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辩证思想的是()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飞 9.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夏商时期

10.秦长城东到辽东,西至()A、鸭绿江

B、嘉峪关

C、临洮

D、东海 11.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A.刘邦、陈胜 B、项羽、吴广

C、刘邦、项羽

D、陈胜、吴广 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中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A、安西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府

D、西域都护

13.下列选项中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有()

①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

②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③班超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 ④张骞通西域 A.①②③ B、③ ④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春秋和战国共有的国家是()

A、韩赵魏

B、秦赵魏

C、齐楚秦

D、秦楚魏 15.丝绸之路从西方运往汉朝的商品是()A、漆器

B、丝织品

C、铁器

D、石榴 16.被后世医学界称为外科鼻祖的是()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

D扁鹊 17.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指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18.下列人物中《史记》中不可能记载的是()A、汉武帝

B、黄帝

C、孔子

D、华佗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商朝

B、唐朝

C、夏朝

D、秦朝 20.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加强全国的统治

C、排除异性诸侯

D、建立军事屏障,团结同族诸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请回答:(1)改进造纸术的是谁?什么时期改进?(4分)

(2)他用哪些原料来造纸?(2分)

(3)这种纸有何优点?(2分)

(4)此人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22.毛泽东《沁园春》中的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请回答:

(1)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4分)

(2)为了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在思想方面采取什么措施?(2分)

(3)汉武为实现大一统,拓展疆域,派哪两位大将北伐匈奴?(4分)(4)汉武为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的经济权,统一铸造什么货币?(2分)(5)秦皇统一六国在哪一年?(2分)

(6)秦皇为巩固统一,发展经济采取哪些措施?(8分)

23.他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封建时代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请回答:(1)材料中的他是谁?(2分)

(2)他的思想主张由哪两部分组成?(2分)

(3)他的言论记录在哪部作品里面?(2分)

(4)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2分)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初一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 66人,其中80分以上的有

人,占参考人数的%;60分以上的有

人,占参考人数的%;平均分为

分;最高分为

分,最低分

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从这次七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第三大题的2、3两个试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对丝绸之路的考查,第二小题对三国知识的考查,第四大题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考查,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有如第三大题

(一)题的2、3小题设计较难,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1、8、9试题,第三大题的(一)的2、3小题等,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30分,70%的学生得分在2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得分4—8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7、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非选择题

1、按顺序排列朝代,全对的占30%,得2分的占40%,有个别学生得0分。2、3、4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主要是3题的A、C,学生不能正确的书写答案,错别字较多。整个

(二)大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较少。

(三)材料分析题

1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学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间,失分主要是(2)、(3)小题,学生对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名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学的比较死,从西域引进的水果,学生能全回答正确的较少。

2题考查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所出的题目不难,但考查面广。其中(1)(3)题比较简单,(2)题稍有难度,难在审题上,尤其是,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答不出来。这个试题学生得分大多在7---8分。这个试题不仅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还把学生的档次很好的拉开了。3题考的是两次改革,学生得分多在5分左右,失分主要是(1)题和(3)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问法,很多学生产生了歧义,因而导致出错。

(四)综合探究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七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122人,其中70分以上的有24人,占参考人数的21%;60分以上的有44人,占参考人数的35%;最低分15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填图题、问答探究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二大题第四大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对丝绸之路的考查,第二小题对三国知识的考查,第四大题对汉武帝的考查,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有如第三大题

(一)题的2、3小题设计较难,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1、8、9试题,第三大题的(一)的2、3小题等,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40分,70%的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得分4—8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分析题

1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学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间,失分主要是(4)小题,学生对知识学的比较死,主观性问题往往答不到要点。

2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知识,所出的题目不难,但考查面广。其中(1)小题第二问学生容易和第二小题混淆,得分率不高。

(三)填图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四)问答题

本题综合性较强,设计汉武帝的知识并未集中在某一课,学生往往需要较强的归纳能力。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失分较多。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大刘庄中学

刘美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秋长中学

黄旭雄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初一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 720多人,其中80分以上的人,占参考人数的%;60分以上的人,占参考人数的%;不及格的人,占

%;均分为

分;最高分为

分,最低分

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卷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三大题的第27小题,28题两个试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三大题的27题,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考查,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有如第三大题28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设计较难,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1、3、9、14等试题,第二大题等,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三、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部分选择题比较模糊。如出错率较高的是4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看图填空

有部分学生对图的认识不够,往往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如图4、5有学生都认为是《水经注》。错别字较多,失分也较多。

(三)材料分析题

27题考查的是看图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有关知识,学生对两人不能准确分辨,有些同学把秦始皇答成汉武帝。

28题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本题比较直观学生做的比较好。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2010

01

下载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1春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会泽县金钟镇第三中学一、基本情况 1、题型、题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40分;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2、本次参考人:100人总分:5893......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在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其主要目的是既为学生提供考查能力的机会,又为教师提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前进方向。......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商丘外国语中学 黄萌 一、试题评价 (一)命题依据: (二)题型与题量: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题型包括选择题、组合例举、材料解析题和分析探究题四大类。总......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08——2009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高村镇实验中学刘文彦 2006—2007学年度考试阅卷工作刚刚结束,我们对学生的历史试卷,认真进行了成绩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 基本......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一、选择理由: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特对期中历史试卷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共三道题,分别为单选题、材料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文山州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统一测试 丘北县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考试目的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和在学习中掌握的能力,考察同学们这个学......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七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