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五上笔下生花“礼物”说课稿(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8: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语五上笔下生花“礼物”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语五上笔下生花“礼物”说课稿》。

第一篇:小语五上笔下生花“礼物”说课稿

礼物传真情,我手写我心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九主题单元“礼物”

“笔下生花”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林勇,来自川大附小东山学校。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话题作文——“礼物”。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礼物”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九主题单元“笔下生花”的内容,学生通过本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三篇拓展阅读的学习,已经感受到礼物蕴涵的真情、真爱。教材又安排了学生做礼物、送礼物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激发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如此安排也体现了本期抓“有详有略、有情有意”两条标准反复练习,螺旋上升的训练重点。今天我呈现的是第一课时,围绕接受礼物这个话题,重点抓心理活动描写指导。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作文开始从段到篇的过渡,多数孩子的习作能达到有详有略。虽然学生在本册第四单元就将有情有意作为评价习作的标准之一,但在实际习作中还需要不断训练提升。学生评改文章的能力还需要手把手训练,互评互改能力还要着力培养。

三、根据学情定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接受礼物,感受礼物蕴涵的真情、真爱。

2、指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在评改中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3、围绕礼物,联系生活实际选材,激情创作,有序表达。

针对本单元重在感悟有情有意,确定重点为:感受并书面表达心理活动的体验过程。

依据学生心理活动描写方法欠缺,确定难点为: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生动。

四、理念引领说教法

联系我区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三性课堂的具体要求。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有激发兴趣,引起话题的情景设置法;有先说后写,先写后教的下水铺垫法;有开启智慧,方法引路的点拨启发法。

五、授之以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让学生“有的写,愿意写”,我重点教给学生以下学法:

1、心理体验法——激情表达,展示自我。接受礼物的心理体验,需要通过说话的动作和表情予以再现。

2、讨论分享法——同桌为伴,高效学习。让每个孩子张口说话,我口说我心,最大限度的交流分享。

3、互动评阅法——学会修改,螺旋提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会修改是写好作文的能力保障。

六、有条有理说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将自己接受的特别的礼物带到课堂上备用。】

基于以上思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分为五个环节:倾情演绎 激情导入——体验交流 心随情动——片段呈现 感悟写法——互评互改 点拨提升——回扣主题 激情创作。

第一个环节:倾情演绎,激情导入,(约两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件特别的礼物,(随机板书“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如果你睁开了眼睛,礼物就会飞走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课我就通过口技表演,创设一个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感受心理变化,消除学生上作文课的紧张感。】

第二环节:体验交流,心随情动(约10分钟)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流程。

1、采访交流话心理

同学们,当你闭上眼睛,听到鸟鸣,睁开眼睛各是什么心情,请用三个关键词描述。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不同感受随机板书“疑惑——吃惊——佩服”等词。接着请学生选用这些词语把刚才的心情变化过程连贯地叙述出来。(相机板书“心理活动”)。学生情动于心,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2、礼物分享谈感受(突出重点)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这一环节里,学生拿出自己接受到的特别的礼物,回想一下接受礼物的过程,把你接受礼物的心理活动说给同桌听。

3、片段赏析悟写法

A.《千锤百炼为一“绿”》片段“语言”真情实感来独白。(师相机板书“真情实感”)

B.《推敲》片段,“动作”“表情”不可少。

C. 《献你一束花》片段,总结修辞“排比”人物刻画少不了。

【学生通过对教材中三个片段的读、说、议,明白要写好心理描写可以抓住内心独白、动作、表情,还可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这些方法的使用都是围绕一个目的那就是“真情实感” 师相机板书】

第三环节:运用写法,初写片段(约6分钟)用上心理描写的方法,将接受礼物的心情写出来。

【预设:下笔困难的,可以仿写。】

第四环节:互评互改 点拨提升(约10分钟)(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流程。

1、师生同改:习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水平,选取正反两个典型,围绕心理描写,有情有意,带领学生修改。

2、同桌互改:交流修改成果,感受心理活动写法,巩固习作所得。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在修改习作的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的,在互评互改中突破难点。教师点拨:在篇章写作中运用倒叙,插叙可以使文章更吸引人。】

第五环节:回扣主题,激情创作(约12分钟)

老师送“心理描写金钥匙”儿歌(心理活动要写好,表情动作不可少,巧用修辞更生动,互评互改是法宝。)学生激情创作。

结语: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本节课中通过教师送礼物,学生说礼物,互评互改写礼物,让学生与生活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习作教学力求有个性,尽可能的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开放课堂教学。的思想。综上所述,本课以写好心理活动描写为目标,紧紧围绕“有情有意”为主线,以先说后写,先写后教的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有的写,愿意写”达到“礼物传真情,我手写我心”的目的。七、一目了然说板书

板书是课题的脉络,是对当堂课知识的梳理,因此应简洁、一目了然。本课主板书突出本课重难点,副板书重在方法指导。

八、说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习作反馈看,成功之处在于“心理描写落地生根,互评互改高效达成。”美中不足则是“有情有意还须指导,倒叙、插叙衔接不明。”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心理活动

疑惑„„

吃惊„„

佩服„„

独白

动作

表情

排比

„„

倒叙

插叙

真情实感

第二篇:小练笔准确切入 笔下生花修改版

准确切入,笔下生花

——提高小练笔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五年级

张淑华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里交流,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能和大家交流我们组老师们对随文小练笔的几点思考和做法。担忧的是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把老师们的做法表述清楚,怕自己这块砖抛不好,引不来美玉。不管怎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们的做法向老师们汇报,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这个在随文小练笔探索之路上的新手尽快提高。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相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被广泛引入语文课堂,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把握练笔时机不准。

我们在选取“练笔”的时机上还处在比较随意上,有时在没有充分朗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就安排学生“练笔”,致使学生无话可写,有的也只是只言片语,有时甚至是套话、假话、空话,失去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练笔”促进阅读、提高写作的真实意义。有时在 教学即将结束时安排学生课后练笔,把随文练笔当作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主练习”,这样的练笔学生失去了情感的积淀,这种失去“火候”的练笔质量怎能保证?

二、练笔的切入点选择不准。

老师们由于对教材的研读,对文本的钻研不深,没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水平、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特点来考虑“练笔”的切入点,再加上对随文练笔的目的不明确,一味地强调只有写才写;学生只能应命而练笔,无感而发,无情可抒,无言可说,只能无病呻吟,胡言乱语,东拼西凑为写而写。

三、缺乏“练笔”后的评价指导。

很多老师是写了就算,听之任之,没有评价,没有修改,没有提升。而有的老师让学生“练笔”之后,安排个别学生读一下就算完事,每次都是“蜻蜓点水”走过场。有的老师虽有评价,但没能抓住每次“练笔”的不同目的,进行对症下药。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我们组的老师们在摸索中一致认为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一、潜心读文,有效练笔的前提

随文练笔,练笔的依托在课文之中,无论要安排怎样的小练笔,或模仿,或补白,或拓展,都应当以课文为基础,不能游离课文。所 以在练笔之前,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就显得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内容的多寡,思路的宽窄,思考的深浅。只有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有话会写。如果在学文的时候匆匆走过场,进而布置相关的练笔,势必会造成学生无话可写的尴尬境地,练笔自然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要提高练笔的实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在小练笔所投射的文本的原点上多加斟酌。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原点中品出味。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如果要进行 “用排比句写一处景物” 的小练笔。那它的原点就是课文中的两处排比句。对于这两个排比句就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写法特点,再提供生活中的实例如:草坪里的草,花坛里的花,空中的云等,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写好,取得实效。

二、精当练题,有效练笔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一篇课文可以进行小练笔的原点是很多的,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文本实际、学生实际、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这是随文练笔取得实效的关键。

1、练在情感喷发处。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耐人寻味之处。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使他们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并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如教学《中彩那天》时,我们让学生根据那张“铅笔涂过的淡淡的‘K’字,写一写当时情况下父亲的想法。这个选题看似很小,但通过思考,却是一个大过程。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写自己家和库伯家的生活情况对比,进而产生两难的矛盾心理,随后父亲又是如何转变想法,通知库伯来领车的。

如一位同学的小练笔:父亲拿出那张为库伯买的彩票,思绪万千。这张彩票是我帮他(库伯)买的,但是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他肯定忘了,况且他家的生活条件那么好,而我们家的经济如此拮据,我正需要一辆车呀,我就拿这张彩票去开回汽车算了„„好,我就把这个“K”字涂掉了„„(父亲拿起橡皮,轻轻地涂了起来)但是,这是我的为人吗?这张彩票虽然是我买的,而的确是他的呀!他是花钱的,我难道能借库伯忘记的理由,把车据为己有吗?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能把车送去,那才是真正的诚实呀,不!我不能把车据为己有,何况他是我的朋友呀„„对!(父亲拿起了电话)。

2、练在文本空白处。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例子,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可以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如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就是写一写食肉鸟啄食幼龟的场面。因为课文写嘲鸫、海鸥、鲣鸟等食肉鸟啄食幼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把它们啄食幼龟的情景写出来。有学生这 样写嘲鸫:一只嘲鸫飞了下来,它看准了一只正在爬向大海的幼龟,用尖尖的嘴拼命地啄幼龟的头、脚,幼龟把脚缩进龟甲里,但头已经被嘲鸫啄破了,流出了鲜血,嘲鸫一口一口地享受着美餐。有学生选择写海鸥:一只巨大的海鸥俯冲而下,张开大嘴,想把幼龟一口吞下,在它钳住幼龟的时候,幼龟拼命地挣扎着,但有什么用呢,还是被他活活地吞了下去。也有写鲣鸟的:一只鲣鸟像石头一样落到一只幼龟身上,它见被啄的幼龟在嘴里拼命地挣扎,就把它叼起来,飞到高处,然后把幼龟重重地摔在地上,幼龟顿时咽了气,鲣鸟用爪子把幼龟撕成一块一块吃了。

再如我们学科组教研六年级《怀念母亲》一课时,发现文本中“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作者意犹未尽,是个想象补白的契机。我们这样设计:现在是什么时候?哪些情景或者景物触动了季老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学生是这样抒发情感的:当我独自漫步在无人的街头,秋风撩着我的脸庞,这使我的心更凄凉更无助。当我看到一片片鲜红的枫叶悠悠地飘落,她带着无限的留恋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当我看到载着中国留学生的飞机往祖国方向飞去的时候,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3、练在技能迁移处。在技能迁移处运用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言运用鲜活起来。如教学完《新型玻璃》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写出来。为了防止孩子 们说空话,也为了学习第一段的构段方式,我们又鼓励学生仿照第一段来写,并尝试把学过的说明方法运用进去。因为有了文本的依托,学生又有模仿借鉴的结构,很多孩子当堂就写出了许多新奇古怪的玻璃。有的学生这样发明:你在汽车中,看见一只羽毛特别鲜艳的小鸟,马上掏出手机、相机去拍,可是一眨眼鸟儿就飞走了,白白丢失了一次机会。现在这种遗憾没有了,汽车摄像玻璃已经问世了。这种玻璃的外侧有一个全方位迷你小摄像机,整块玻璃就是一款多功能的照相机,如果有美景,照相机就能马上感应到,就会立即按下快门。如果想要连续的画面,就选择摄像机功能。如果闲得无聊,也可以玩摄像玻璃上自带的小游戏,想要工作,就点击进入工作模式,时时刻刻都能工作,真是太先进了。整个玻璃不用电,也不用油,只用太阳能,在阴雨天也不用愁,空气中漂浮的小水滴就是能源。这款玻璃应用广泛,汽车可以用,飞机可以用,导演用的摄像镜头也可以用。还有更奇特的隐形玻璃、除尘玻璃、芳香玻璃等,只要给学生空间、学本,学生就会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

这样的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三、当堂完成,有效练笔的保证

随文小练笔,也应是随堂的小练笔。它应当是篇幅较短的片段,是当堂完成的。那种把小练笔设计成需要写整篇文章的情况,或者在临到下课再布置小练笔,然后匆匆走过场,来不及了,就用一句“由 于时间关系,请大家课后自己去认真完成。”了事的做法,是没有效果的,不要说有多少学生真的去写,就是写了也得不到评讲,还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因此,在进行小练笔训练时,首先应当做好写的预热——写前的说,让学生针对小练笔的内容充分地说,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以达到大家都有话可写。其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大概5—8分钟,让孩子们静静地写作,不要用教师的语言扰乱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能够一气呵成。再次要能够当堂进行交流评议。既要选择典型赏析,又不能忘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多采取学生互读互评、推荐佳作欣赏等方式,让评议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评议有真正的进步。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在热衷于随文练笔的过程中,要冷静地反思,恰当地实施,使随文练笔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由此我们期待“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的这块“方塘”中大放异彩,呈现 “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可喜局面!

第三篇:小语五上教案(7-9)01

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七)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语文天地三》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9日

学习目标:

1.巩固学过的字词,培养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2.读句子,并仿写句子。

3.拓展阅读《楼兰之死》,了解楼兰古国小时的原因。

4.了解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懂文章内容,学会灵活运用资料丰富表达内容。

教具准备: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学生自读。(2)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3)小组交流。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词句。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出示两首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2.说一说每首诗的大意。3.学生尝试背诵诗句。

三、拓展阅读《楼兰之死》(一)师朗诵《从军行》,解释诗意。

1.板书——楼兰,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

2.引导学生想象楼兰的样子。

3.补充课题《楼兰之死》

4.质疑课题,板书有代表性的问题。(二)阅读升华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①通读全文,自学文中字词。②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楼兰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交流回答,相机板书繁荣——消亡

3.展示搜集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死”的真正含义。

4.带着疑问默读课文2-5自然段,楼兰为什么死了?小组交流“楼兰死了”的原因。

5.全班归纳。结合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诠释、举例、列数字)

6.列举身边见到的环境恶化的例子。

7.激发情感(回想着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加强语气:如果不让悲剧重演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8.小组讨论,以小组完成一份计划书。展示小结。

(三)拓展延伸

1.统计,如果象课文列的数据,那10年、100年后,柴车一天有几辆?共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

2.搜集有关自然环境的资料,准备办一期手抄报。

四、初显身手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2.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

3.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学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

步生。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

2.抄写和背诵《乌衣巷》和《浪淘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入:

1.谈话: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这些变化吗?

2.师板书“变”,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变”组词。3.师简单归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周围生活的变化。

二、组织活动:(一)看一看:

1.我们知道时间是一部永不停息的机器,永远向前飞转;时间又是一匹永不停蹄的骏马,永远向前飞奔。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随着时间也都在发生变化。

2.小组内交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无忽略的现象?看一看谁的发现最新奇?(确定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我们的学习用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全班交流。(二)找一找:

1.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么多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变化表现出来呢?

2.根据反映的问题收集材料,选择好方式。用数字显示变化

用图片或摄影作品的显示变化 用实物显示变化„„

(三)说一说:

1.我向同学们报告:xx(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2.我朗诵搜集的诗歌 3.我放了访谈录音„„

4.评价:谁的发言最精彩?谁的点评最得当?(四)写一写:

1.习作要求:内容真实、科学,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有一定条理,语言通顺。题材、体裁、题目都不受限制,主题紧扣“变”。

2.指导习作:

(1)出示反映变化的图片、资料,然后进行描述。

(2)明确写作要点:要求写出今昔的变化;“昔”的内容少写,“今”的内容要多写。

(3)学生各抒己见,讲讲身边的变化。3.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或写一篇新闻等。4.写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小组评价。

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七)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唱脸谱》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1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以及脸谱特点。

3.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歌曲吗?大家想听戏吗?老师为大家现场演唱一段好不好?师唱第二段——

你知道吗?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之国粹”。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唱脸谱》,来体会这一“国粹”中所蕴含的韵味。

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这首歌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押什么韵?(总分总

韵脚a)

2.课文每一部分都写了什么?(师板书:外国友人称赞、勾画脸谱、美佳佳)

三、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可以同桌对读,相互检查)

2.思考:你从课文中品出了什么韵味?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

四、品说“韵味”

把你从课文中品出来的韵味和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提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

1.京剧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导朗读第1小节)

(1)从“愣”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国人的惊奇、不可思议)和“简直”都是北京方言。“简直”表示“真是”、“实在是”的语气。这些词语使歌词具有了京腔、京韵。

(2)“四击头”是什么意思?模仿一下。(主角出场前,龙套们翻跟头时,锣鼓使劲地敲——“哐齐来栽~~哐齐来栽~~哐——伧”最后这几声就是“四击头”)

(3)外国人如何称赞“京剧”的?你觉得还可能怎样称赞?这也可以

理解为抒发了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五、课堂小结:这节写外国人的称赞和观众的喝彩,这是一种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六、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利用你查找到的资料,结合文中提到的人物的有关故事,说一说各种脸谱的颜色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指导朗读第2、3小节)

参考资料:

(1)窦尔敦:清朝时期的一名草莽英雄,也就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盗御马》是戏名,《盗御马》也叫《连环计》,其中窦尔敦与黄三太有仇,他盗取了御马,却留下了黄三太的名字,设计陷害黄三太。

(2)关公:关羽,字云长。关羽身长九尺,使青龙偃月刀,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此人忠勇、正义、威武、庄严,是于富有血性的英雄人物。

(3)典韦: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奋力勇战,其人忠诚谨重,是曹操的贴近侍卫,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其性格猛烈、骁勇善战。

(4)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此人阴险、狡猾、居心叵测。

(5)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人物,是刘备的主要军事将领之一。为人暴躁、鲁莽、耿直。参考资料2:红色(褒义)————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公等。

蓝色——表现刚强阴险、正直胆大。如杨延昭,窦尔敦等。

绿色——表现暴躁勇猛。如魔鬼等。

黑色——表现公正无私的,如包公;表现暴躁、鲁莽、耿直的,如张飞。

白色——大多表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如赵高、曹操等。

黄色——般表现为性格猛烈、骁勇善战。如廉颇、典韦等。

紫色——刚正威严的人物和忠义厚道的人物常用紫色

脸,如,如魏延,李天王等。

金、银、灰色——神秘,代表神妖。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如如来佛、二郎神、孙悟空等。

三、说一说勾画脸谱的艺术特点。(指导朗读第3小节)

1.从戏剧大师勾画脸谱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京剧脸谱的什么特点?

(鲜明、生动、夸张,)

2.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

四、测一测(巩固检测)1.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窦尔墩(),()的关公(),黄脸的(),白脸的(),()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托宝塔,绿色的()斗夜叉,()的猴王,()的妖怪,灰色的()笑哈哈!2.《唱脸谱》既是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_。3.连线:(脸谱的色彩运用有一定的内容和含义,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

红脸

代表忠耿正直

黑脸

代表阴险奸诈

蓝脸

代表赤胆忠心

白脸

代表刚强勇猛

五、练一练(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家乡戏?简单说一说。

如川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眉户、蒲剧等。2.用笔写一写,你学习《唱脸谱》一文体会到了哪些韵味。

“皮黄声声唱千里,京腔京韵响世界。”

六、布置作业:背诵《唱脸谱》

板书设计:

读、听、唱、演、画

唱脸谱--------------------------品韵味

课后反思:情感是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学唱歌曲,感受中国京剧的韵味,从而培养薛恒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八)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我喜欢》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5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3.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情感。教具准备:课文配乐朗读带,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揭题。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指名分段读课文。3.交流质疑。浣净:洗干净。

素馨:一种花,多白色,极芳香。摇曳:摇荡。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四、课堂小结:作者按顺序书写自己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喜欢哪些事物? 2.全班齐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三、研读——质疑问难

1.让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五、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

六、全文总结: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作者的语言是很优美的,贯穿于课文之中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除进行充分的朗读外,还进行了朗读技巧的指导。此外,我还运用电教手段,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画面,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起他们对自然之景和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使他们与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这样学生才会很好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2.仿写延伸,激发习作兴趣。学生读中悟情,披文以入情后,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己的独特的体验。

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八)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语文天地四》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7日

学习目标:

1.巩固学过的字词,培养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2.读句子,并仿写句子。

3.背诵《鹿柴》和《乐游原》

4.拓展阅读《推敲》与《千锤百炼为一“绿”》,体会文字的韵味,理解文章的内容。

4.培养学生对每单元进行小结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推敲炼字的习惯,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感受古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

教具准备: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学生自读。(2)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3)小组交流。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词句。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出示两首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2.说一说每首诗的大意。3.学生尝试背诵诗句。

三、拓展阅读

1.学习短文《推敲》

(1)快速读短文。明确要求:说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六要素。生练习概括文章大意,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谈谈对贾岛的评价。品位“推敲”精髓:

生读,想象意境,体会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敲,以轻微的声响反衬夜深人静,意境更为深远。)

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 师小结过渡。

(2)品味“推敲”精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2.学习短文《千锤百炼为一“绿”》(1)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指名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泊船瓜洲》的作者王安石吗,请给大家介绍。大家还了解哪些有关他的资料?和大家交流分享。

(3)本文的题目是“千锤百炼为一绿”,默读课文,看那些段落叙述了作者锤炼“绿”字的过程?(4——6自然段)重点学习。(4)引导学生在曾经用过的四个字后面,加上省略号,并强调省略号的作用,指明作者详写这四个字,而略写了其他,体会这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5)探究讨论:前面四个字跟“绿”字作比较分析,说说为什么它们都是不合适的?你还能想出更合适的字吗?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完成板书,揭示王安石炼字的经过。

(到)→(过)→(人)→(满)„„(绿)交流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看法。生在替换朗读中品味王安石炼字的独具匠心与孜孜以求。露一手:王安石在炼字时,除了文中提到的五个字外,还可能用过哪些字?

(6)朗读体会:“绿”字是最合适的,最能将江南的韵味表达出来,从课文中找出解说“绿”字魅力的那段话,反复朗读,仔细揣摩。

(7)作者浓墨重彩,详细介绍了王安石锤炼“绿”字的过程,而对于创作整首诗的过程,则写得比较简单,哪一段写了创作整首诗的过程?

(8)王安石在怎样的具体环境下,创作了这首诗?

(9)快速默读课文第三段,与锤炼“绿”字的部分相比,这一部分是详写还是略写,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进一步体会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10)朗读感悟:这一段虽然语言简练,但作者还是把王安石当时的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感情表现得相当饱满。你能理解王安石当时的心情吗,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把这些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去,表达出来。

3、通过学习,了解王安石锤炼“绿”字的全过程,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韵味。

四、知识拓展:

1.补充有关古人推敲、锤炼诗句的趣闻轶事,扩展学生知识面。2.练习:

(1)红杏枝头春意()。旺 浓 闹

(2)风乍起,吹()了一池春水。动 皱 翻 起

3.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人像贾岛、王安石一样,注重字句的推敲、诗意的锤炼,请读读下列句子,并说说是什么意思。(发资料)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 卢延让 力求一个稳,耐得半宵寒——清 顾文炜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东晋 陶渊明 4.交流:说说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哪些反复锤炼推敲字句的经历。

五、总结拓展

生读读课后几个词语,谈谈贾岛与王安石的共同点,以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师展示杜甫名句与生共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六、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字,使之符合诗歌的韵味。

春日

北宋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2.搜集、积累有关锤炼字句的名言警句,和同学们交流。

3.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同学听。指名说“推敲”一词的由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 揭题:对对子。

二、生练习,找规律 1.师出示:

杨柳岸,__村。(杏花)明月松间照,__石上_。(清泉流)

2.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

3.生练习,快速答题: 鸟归沙有迹,_____。(帆过水无痕)山间明月,____。(海上日出)

白马秋风塞上,______。(杏花春雨江南)黄菊倚风村酒熟,_______。(紫门临水稻花香)

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

1.生交流诵读自己收集到的对子。2.收集古诗中的对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

两个黄鹂鸣翠柳。

山穷水复疑无路。

四、继续收集古诗中的对子。

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八)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作文》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

习作目标:

1、认真读读“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等作文题目。

2、选一个你喜欢的作文题目,练习写作。

3、也可以自己命题写作文,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4、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重难点: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意思的作文题,你们想读读吗?

2.出示相关作文题目及习作要求。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我喜欢的一次实验 我喜欢冬天

3.师生共同品读、赏析。

4.看到这些作文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令人回味。

二、确定内容,自主表达

1.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它? 2.选择、确定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

3.小组讨论,确定作文题目,讨论写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点部分。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说自己的作文内容。5.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三、自由命题,相机辅导 1.把你想写的作文题目写下来。2.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四、朗读赏析,交流激励 1.自读自改。2.同座互读互改。

3.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五、板书设计

习作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某一美好事物

第二课时

誊抄作文,讲评作文

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九)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生命与水》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22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写11个生字,认识9个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

3.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4.理解“生命与水”,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生命与水”。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水”是我们本单元的主题,对于“水”,我们都非常熟悉,它给我们的儿时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谁来谈谈水给你留下的美好感受。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生命与水》(板书、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识9个二类字,会写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意思。

3.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三、引导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说说课文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水的知识?

2.自学生字。

(1)给一类字组3个词,二类字注音。(2)圈出易错的字。

(3)同桌交流对不明白字词的理解。

四、交流释疑: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说说课文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水的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主要写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3.检测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读,解释词语“不言自明、粗制滥造”等(注意分层次识字)

(2)给一类字组3个词。

4.教师指导书写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泌循剂剔泄 2.比较组词:

液()胃()肝()溶()润()泄()样()

腋()喂()汗()融()闰()泻()杯()

六、布置作业:1.摘录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大体感知,这节课继续学习《生命与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人体与水有怎样的密切关系。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引导自学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水与人们的关系?用“~~”画出相应的句段。在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

3.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10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

四、交流释疑

1.课文中把水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集体交流。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随学生回答,板书:摇篮、大功臣、润滑剂、调节器、防护兵)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3.如何科学饮水?为什么这样说?(指名回答)

(喝水适量适时、喝白开水)

五、巩固拓展,归纳提纲

六、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八、布置作业: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选做题)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摇篮、大功臣、人体与水关系密切 润滑剂、调节器

维持生命

防护兵

科学饮水: 适时适量喝白开水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课后反思: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引导其学习阅读说明文。“以读代讲”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九)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古诗二首》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23日

学习目标:

1.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 “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了解自然界中湖水壮阔美丽。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3.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吗?那谁来说说关于水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畅所欲言)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关于水的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揭题

过分水岭:过,路过。分水岭,地名,指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在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认字1个,写字3个。理解似有情、潺湲、潋滟、空濛、相宜”等词在诗中意思。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三、引导自学

1.自由读古诗3遍,要求读正确。

2.小组为单位,交流理解词语,不理解的划?准备质疑。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四、交流释疑

1.指名朗读第一首古诗,师生纠错 2.朗读第二首古诗,师生纠错 3.解释词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4.说出古诗大意

(1)《过分水岭》:

(2)《饮湖上初晴后雨》:

5.指导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区分状和妆。强调“抹”写法

五、背诵古诗

六、当堂检测

七、布置作业: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吟诵品读,深入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三、引导自学

1.品读第一首:“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是什么?

2、品读第二首: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什么。

3、作者看到西湖美景的心情如何。把什么比作成了什么?

四、交流释疑

1.第一首:

“得同行”,同行指谁?“惜别”体现了什么?从中体会是人的感情。(同行指溪水。“惜别”体现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溪水的喜爱)

2.第二首:

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什么。(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如何。(高兴)

3.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西湖比西子,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五、拓展延伸(推荐古诗)

六、当堂检测;两首古诗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必做题)

3.背诵诗意(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似有情

水光潋滟 方好

同行雨

色空蒙

亦奇

惜别

西湖-----美-----西子

(喜爱)

(赞美)

教学反思: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拨,旨在再创情景,让学生受到感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鲜明、丰满的图像,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鸣。

安定区大城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第(九)周

班级:

(五)年级()班 教材版本及册数(北师大版第九册)初备人:石惠莲 初审人:张瑛 复审人:王芙蓉 课题:《一个苹果》 授课时间:2012年10月24日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只有一个苹果?围绕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 血丝 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

4.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背景资料。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2.全班交流,明确分段。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了战士们让一个苹果的故事。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写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在送弹药的同时拿来了一个在半路上捡到的苹果。

第二部分:(第7—15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写这个苹果在防炮洞里的八个十分渴的战士的手中转了一大圈还是剩下了大半个。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事情的高潮,主要写我看见小李面颊上的泪珠,内心激起了强烈的感情,我也流下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四、以读代悟,体会“焦渴”

1.默读描写战士们第一次传递苹果的部分,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用笔画下来,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体会汇报,全班交流。

3.理解“烟熏火燎”一词的意思。(形容嗓子极其干渴的样子。)4.指导朗读。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深入探究,品读“推让”。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几口把它吞下。)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三、以读促悟,感悟情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这个苹果传递了几次?每次传递的顺序如何?结果怎样?列出简单的提纲。

这个苹果共传递了两次:第一次的顺序是: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结果是谁也没有吃,苹果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次的顺序是: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结果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加以点评或提出问题,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全班交流,升华思想

1.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位志愿军战士,你会想些什么?

2.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五、以情激情,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并引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战友),因而,没有一个人去吃那个苹果;分吃苹果时,战士们又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少吃一点,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2.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谁也没有吃,回到连长的手里。)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剩下大半个)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做到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第四篇:《礼物》说课稿

《礼物》说课稿

《礼物》说课稿1

课程主题:

妈妈,我爱您!

这次的活动主题是由《母亲节的礼物》引申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生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日子。那像小朋友有儿童节,这是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那么对于妈妈来说除了自己的生日之外,也有只对他们来说特殊的节日——母亲节。我们的小朋友从还没有降临人世开始就受着妈妈的关爱和照顾,然而由于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以及家里的人对小朋友的宠爱,导致小朋友对自己得到的母爱(父爱等亦是如此)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缺少了一个感恩的心。

我期望借着母亲节这个主题,通过绘本故事等,让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家人,特别是我们的妈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让小朋友学会感恩,不仅仅是在母亲节这一天,以后的每一天都有怀着感恩的信去感谢母亲为我们付出的一切,让我们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活动目标: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目标要注重全面性,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根据本教材的内容与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2、结合母亲节,让孩子们了解知道母亲在孕育,说一说母亲照顾自己过程中的辛苦的故事。

3、学会感恩,并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对母亲的爱——向妈妈大声说出“我爱您”。

活动重点与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学习让小朋友们学会感恩。通过绘本故事,讨论以及赞美母亲的儿歌让小朋友体会到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的付出。虽然小朋友们现在还小,但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能够回报母亲的这份爱。

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小朋友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对母亲的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采用的是通过绘本故事,然后提问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发言交流,在总结讨论的时候提出要让孩子们付诸实践,而不能光说不练。当然在课堂上我也会通过制作贺卡这个活动,给小朋友展现一个向母亲表达感谢之情的途径。

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五个部分:导入——视频小故事——绘本小故事——教唱儿歌——动手制作

导入和视频小故事

用生日和儿童节的话题进行导入,引出母亲节,并通过视频小故事,让小朋友记住“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绘本故事

此绘本故事是由网络流行的动态图像改编,取名为《妈妈》。分2部分讲述此绘本故事。每部分结束后会提出一个问题供幼儿进行讨论交流,锻炼幼儿在语言方面的能力。第二部分的讨论问题也是针对本课堂的难点设计的,在讨论结束后告诉小朋友要付诸行动。

教唱儿歌

根据打扮儿童的语言,认知和理解的水平,我特地选了一首比较长的儿歌,内容更丰富。进一步锻炼了儿童的语言水平和节奏感。

动手制作:

动手制作部分主要是向小朋友展示表达感恩之心的一种途径。将准备的纸笔等提供给学生,再给学生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来设计贺卡。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从活动还能作为一个延展,我们可以将优秀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区角内,供日后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时使用。

教法手段:

媒体动画的应用

此方法代替了原有的教学挂图,希望幼儿在动态中对故事有所慼、有所悟、有所获,达到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效果。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这些方法能结合故事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讨论交流,既提高幼儿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逐步认识图示的作用和图示在生活中运用的意义所在,从而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操作法

给孩子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动手制作贺卡,让孩子在美术劳技等方面有所提高。

活动准备:

1、做贺卡用的厚纸、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绘本故事《妈妈》(由网络上流传的很广的动态图像改编)

3、赞美母亲的儿歌或歌曲(1~2首)

4、关于母亲节来历的资料:视频小故事

本活动特色:

本活动不是单纯的礼物制作课,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绘本故事,儿歌,幼儿的讨论交流,手工制作等,由简单的礼物引申到学会感恩,丰富了主题的内容,是整个课堂更饱满。

《礼物》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十课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本课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品质。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读出个性,培养语感,并能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

2、介绍课文中括号的用法。

3、范读课文,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感悟

1、提出问题

精读课文时,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②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③公仪休为什么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呢?

2、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自读第一部分,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词句,通过让学生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喜欢吃鲤鱼。

3、学习第二部分

本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为主,通过让学生自读,引出问题“公仪休真的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启发关注管家的神态,思考其送鱼的目的。在学生思考理解后,再让他们表演。

4、学习第三部分

本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子明和公仪休的对话,理解公仪休拒收鲤鱼的原因。所以在学习本部分时,我让学生小组读课文,再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如果……就……”“如果……还能……”等来理解公仪休对子明所说的话的深刻含意。接着,在让学生说一说公仪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

5、表演课文

在学生学习完整篇课文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这个独幕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礼物》说课稿3

一、主题分析: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着装等显性的美,还有人如人之间隐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设想让幼儿欣赏显性的美,从而感受到隐性的美,又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实际,而礼物这个题材正是由显性的美到隐性美内化的最典型的素材。礼物又有其不同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所以我就选择了制作礼物作为教学活动内容。毛线画又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少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前阶段的接触,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欠缺,本次活动将鼓励幼儿用毛线画的表现方法来创造,同时帮助幼儿解决画面的布局问题。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中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大班年龄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

1、用毛线粘贴学会细致做事。

2、萌发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各色毛线、双面胶、质地较硬的纸、笔等

2、毛线粘贴范画一张。

3、背景音乐《放心去飞》、歌曲磁带。

4、幼儿用书

四.重点与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本活动的重点是在轮廓线内,将毛线细密地排在图案内,注意色彩搭配。

五.教法: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六.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

七.活动流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播放背景音乐《放心去飞》,引导幼儿说一说即将离别的感受,以互赠礼物留念引出制作主题。

2、展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毛线粘贴的特殊质感。

可设计提问:这幅画和其它的画有什么不同?是用什么东西做的?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最喜欢哪一部分?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制作方法,丰富画面设计和制作思路。

小结:这是毛线粘贴画,就是把毛线粘在画好的物体轮廓中,注意不要超出边缘。

4、请幼儿也做幅线贴画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继续播放《放心去飞》的背景音乐,幼儿作画。

(1)请幼儿参考幼儿用书的图案进行设计。

(2)在轮廓线内均匀地贴满双面胶,将毛线细密的排在图案内,注意色彩搭配。

(3)用塑夹分别夹在硬纸下部两端,使其立在桌上。

5、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集中摆放,互相欣赏、交流。

《礼物》说课稿4

一、活动目标

1.能在生活情境中区分“1”和“许多”。

2.对“1”和“许多”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区分“1”和“许多”。

难点: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产生探究兴趣。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包装好的礼物盒一个,里面装有一个大毛绒玩具,许多糖,四种食物图片(一块奶酪,许多香蕉,一块蛋糕,许多苹果),大象和小老鼠图片各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礼物盒

1.出示礼物盒:

教师:你们想知道礼物盒里面有什么吗?

2.教师从礼物盒里面一次拿一颗糖,边拿边说:一颗糖、一颗糖……

教师指着一块糖说:一颗一颗糖放在一起就有许多糖。

(二)分糖果

1.教师依次给幼儿分糖,边分边说:我有许多糖,给你一颗糖,给你一颗糖……

2.请幼儿说说自己分到了几颗糖。

3.教师小结:原来一颗一颗糖在一起就有了许多糖,许多许多糖可以分成一颗一颗糖。

(三)送礼物

1.出示大象和小老鼠图片,引出送礼物活动。

教师:大象和小老鼠也来幼儿园小三班做客了,礼物盒里面藏着好吃的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2.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老师为他们准备了哪些食物呀?(奶酪、香蕉、蛋糕、苹果)

3.请幼儿根据食物的数量来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小老鼠的胃口小,可以分给它一块奶酪或者一块蛋糕。大象的胃口大,可以分到许多食物。

4.幼儿选择食物图片或者食物模型分给小老鼠和大象。

(四)结束活动

分享糖果,巩固“1”和“许多”的关系。

《礼物》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节日礼物》,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说设计理念】二、【说教材】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设计理念】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说教材】

《节日礼物》,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三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到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 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学生自己,让学生动一动,说一说,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是通过两个活动完成的。

活动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首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模拟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活动”的手段,从中帮助学生真正去发现、感悟、理解、解决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

对于书本中的主题图,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就让学生亲身体验。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们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自己的课桌,好吗?请看(课件)要求:

①蹲着观察;

②眼睛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

③站着观察。观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你所看到的物体画面有什么不同呢?说得对,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由于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画面的范围也不一样。

这时我把书中的主题图《节日礼物》改成练习,出示课题“节日礼物”,同时这时出示课件,同时让学生思考:小狗贝贝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礼物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呢?这时学生就能在刚刚亲身活动的基础上看到东西的变化很快的判断出他们观看时所处的位置,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板书低到高范围扩大)那么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吗?能举一个例子吗?谁来说一说,前后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的不同

对于设计由远到近观看物体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观察学校内的景物,使学生对于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和从近到远观察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说说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从近到远观察物体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呢?对,站得远,看到的范围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围小,但是清楚。(板书远到近范围缩小)。接着我不作较多的讲解,直接进行了练习,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动态画面。

途中标出A、B两点,再出示两幅图和问题: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大家先独立完成,再将你的想法小组内说一说,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然后再次请同学们分组从教室的最后面、中间及讲台上这三个地点来观察黑板,再次体验“远、近”观察物体的不同。从而验证了刚才交流中发现的规律。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2、拓展练习。3、生活延伸, 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57页的画面(课件显示),同学们请先观察然后在书上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能完成吗?好开始。(这时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有困难时,我呢作适当的巡视指导。)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观察位置观察对象

低 高范围扩大

远近范围缩小

简练的文字起到了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礼物》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1)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的变化,让学生想象、观察、判断对象画面所发生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3)、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

3、教学重点: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也不一样。

4、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二、说教法、学法

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2)、操作法;

(3)、观察、讨论法;

(4)、练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课前三分钟小测。熟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达到学而时习之知的目的。

(一)、引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了观察物体的几种方式,知道了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一个位置最多可以观察到物体的3个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校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这样开门见山引入课题,让学生有的放矢。接着通过一组游戏:让一个学生来讲桌边观察讲桌,先蹲着,接着坐着,然后站起来,最后站到凳子上。让学生猜一猜这位学生看到的物体。接着让这位学生说一说看到的物体。你们猜对了吗?通过和学生交流,“同学们,你们不仅观察仔细,而且猜得准确,真了不起。大家高兴吗?其实,今天也有一位同学今天和大家一样,都很高兴,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你们有过过节日的体验吗?”“是的,今天奇奇同学收到了很多的礼物,小狗贝贝非常好奇,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礼物,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节日礼物)这样引入课题,既有趣又有效。(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有了刚才的游戏体验,直接播放课件:第一步: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第二步:然后抬起了前腿看。

第三步:哎,还是看不到,站在凳子上看吧。

第四步:最后,他终于爬上了桌子……

师:同学们想一想,小狗贝贝分别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

请学生把小狗贝贝看礼物的顺序标出来。

让学生总结。引导:小狗贝贝的观察位置是怎么样变化的?观察位置的高低会引起观察范围的变化。(板书:低到高范围大)。

活动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的不同

对于设计由远到近观看物体教学时,通过一个游戏来帮助学生接受P62“说一说”的内容。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指名说。

师:其实大家看到的本身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只是看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所以感觉物体在变大。大家想一想,如果我站在教室的后面到的范围是大还是小?越往前走看到的范围就……(学生答)站得远,看到的范围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围小,但是清楚。(板书:远到近范围小)。

(三)、知识应用,巩固新知。

请学生打开书本第62页,请学生做“说一说”练习。

师: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下面两副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并说一说原因,巩固新知。然后按学生学习水平分组练习,使更好发扬“组内同质”的学习优越性,使不同的学生“学”有更大的收获。最后完成书本P62页“试一试”的练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课后延伸实地观察,请同学们课后,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我们美丽的校园。

四、说板书设计

节日礼物

观察位置观察范围

低小高大远大物体小、模糊近小物体大、清晰

简练的文字起到了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礼物》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条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新课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叫台词。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也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

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的发展出发,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

(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二、说学情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独幕剧以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看、听、找、说、读、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本课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和朗读能力,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有地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以读为体、读中赏析、才能感情境。

在教材处理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新知,从角色表演中加深体验,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开放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四、说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表学生的新闻记者实践。”而个性阅读双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读出个性,培养语感,并能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思路,本课教学我共设计为六版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

2、范读课文,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过渡:这节课我们仔细地来讨论并演练一下这个剧情。

板书:公仪休

设计意图: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剧中情境,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

自由读课文剧本,思考:(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并找出有关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问题去读课文,使能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读第一部分

过渡: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A、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满意足了。

(1) 指导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练一练,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板书:爱吃鲤鱼

(2) 齐读这两段课文

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你来当管家,他又是怎样拒绝的,谁来当公仪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感悟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3、讲读第二部分。

(1) 分角读管家、公仪休的话。

屏幕出示句子: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齐读)

(2) 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送鱼的目的是有意讨好。)

(3) 你能把他们俩的对话都读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板书:拒收鲤鱼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4、讲读第三部分。

(1) 自由读下面三部分,画出有关句子。

(2) 指名读一读。

(3) 出示最后一段话,齐读。

(4) 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你怎么理解?(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板书:如果……就……所以……收鱼 违纪办事

(5)谁能想象一下公仪休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

(6) 引读子明最后说的话。子明今后会怎样做呢?同学们,你们也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局长,有人送你爱抽的香烟,你会怎么做?我请一个同学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5、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聪明机智)

板书:清正廉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知识建构的原理,进一步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

(三)、分角朗读课文

课文中除了公仪休这个人物,管家他是怎样的人?(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子明呢?(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我们分角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谁愿意来试试。

设计意图:“披文入情”注重学生的感悟和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四)、表演独幕剧

同学们读得真好,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下面先看课文录像,然后找一下搭挡,仿照录像中的练一练。表演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会背的同学就试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自由找人组合表演(准备5分钟)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情境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地归纳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质疑。

(六)、布置作业:课后再演练一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把戏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演。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更深刻、更仔细地揣摩、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

《礼物》说课稿8

导读: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评析:

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礼物”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送礼物活动富有情感色彩,非常有利于在异地借班活动的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使幼儿愿意亲近教师,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等分礼物又符合幼儿现实生活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使幼儿投入学习。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这些目标粗看对于中班幼儿似乎有些难度,但谁又能说这些内容不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呢?关键要看统计和等分数量的多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活动目标非常适宜幼儿。

3、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看出,该活动过程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先是分类统计记录,后是练习等分,最后总结方法,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利于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探索和学习新经验。

4、活动材料均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学习,有利于萌发参与活动的愿望。准备的操作材料有飞机模型拼板、卡通动物钥匙链、彩色橡皮、贴纸等,做到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另外,为了避免幼儿从众模仿,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完全相同,同组内每种礼物的数量基本上是4、8、12,分别与组内幼儿人数相等或为倍数,这样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礼物进行等分,并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数量的礼物等分后的数量是不同的。

因为该活动的重点不是记录,因此教师力图使记录方式简单易行。记录表格非常简洁,只有四格,表格中所提供的记录图标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幼儿操作。如能在最后总结时直接呈现一张集体记录表,则更能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有些什么礼物,每种礼物有多少,分给每个人有多少,等等,以有效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

《礼物》说课稿9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简析:

《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二、精选教法、体验探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形象化的学具,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三、巧设程序、探究新知: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我是如下设计本节教学的: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要注意全面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1、自主活动:

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由观察3个面到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是在以前所学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2、由低到高观察:

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从而比较、归纳得出: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3、由远到近观察:

在由低到高观察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四)交流收获、自我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且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

观察位置 观察对象

低 高 范围扩大

远近范围缩小

简练的文字起到了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礼物》说课稿10

一、说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言简意涵,写的是贝贝的生日礼物虽然弄坏了,但失而复得的是全体老师,小朋友的爱和爸爸妈妈的关爱。作品富有童心和情趣,贴近幼儿生活。此次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小朋友感受当别人有犯错是要宽容要谅解,也感受朋友间带来的快乐。因此,活动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去理解和感受。特别在活动后程的应用迁移,更能让孩子从自己出发去体验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者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句子。”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定为:

1、欣赏故事情景剧,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初步感受当别人有错时能原谅。

2、能大胆地讲述和表演,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感受朋友间带来的快乐和父母对自己的爱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要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会复述简单的词语、句子如“对不起,是我的错”“没关系”等,感受当别人有错时能原谅别人。

难点是感受朋友间的友爱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无私的爱。

三、说活动准备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应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但是由于水平和时间上的问题,我先给邻班拍摄了一个故事情景剧,在活动室创设一个生日晚会的氛围,里面有蛋糕和礼物,配好一首节奏欢快的《生日快乐》音乐歌带,还做了故事中出现过的玩具小斑马(一只脚坏了,用双面胶固定)准备好大的礼物盒子。。应该说,这些准备可以让活动开展得生动一些,好让小朋友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里的活动前准备我不仅是“备物”还“备人”,在活动前我抓住孩子的原有经验,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当别人有错时能原谅别人的心理准备。

四、说活动过程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要淡化自己的意见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活动流程为:1、情景导入(发现问题)---2、情景剧欣赏(在故事氛围中提出问题)----3情景剧演示(解决问题)----4、应用迁移。

(一)、开始部分以开生日舞会,跳《找朋友》舞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二)、情景剧欣赏(有目的的分段欣赏,先看第一段和结束部分贝贝收到了个大礼物盒子)

1、师:昨天是一个叫贝贝的小朋友的生日,可是在他的生日会上他又哭又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咱们来看个故事。在看故事前先来聊聊小朋友,你们过生日会得到什么礼物?哪件礼物是你最喜欢最宝贵的礼物?

2、看第一段故事到礼物-小斑马坏了,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3、快近看最后部分:贝贝收到了个大礼物盒子会是什么呢?幼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情景剧演示。理解了故事的内容之后,给孩子一个悬疑:贝贝到底会怎么处理小斑马坏了的事情?最后的大礼物盒子里会有什么?然后可以问小朋友们自己快不快乐,如果是你们碰到了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让孩子分四组,自由选出各个角色,进行模拟活动。再集中每组选出代表讲本组的活动结果。

(四)、集中完整欣赏故事一遍,看看整个故事的发展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样,或区别在哪里。

运用迁移---我在平时该怎么对待当别人犯错时,以及当自己做错事时应该表示谦意,对造成的后果负出能力范围内的责任。

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

结束部分---

这部分是让幼儿感受快乐大家庭的气氛,体验朋友们一起游戏的乐趣,。播放《生日快乐》,幼儿和教师手拉手围着礼物唱一唱,跳一跳,然后快乐地离开活动室,活动就此结束。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礼物”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移情体验他人的心理。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移情环节说深说透的目标,难点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坏同伴的玩具该怎么办?”到这个环节就比较容易冷场,我用了激将的语言:“刚开始想办法比较容易,越到后面就越难,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难,还能想出好办法来。” 既体谅幼儿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礼物》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所处位置

《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记叙文,也是一组洋溢这时代美的的赞歌,有利于学生感悟人

类诚实守信的美德。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的重点是“阅读课文,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十年后的礼物》是一篇蕴意很深刻的叙事类文章。根据本课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与文本对话。

2、教学目标任务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欣赏积累短文的好词佳句,朗读感悟短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中心里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里变化,懂得描写的烘托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礼物之珍贵,从而感受大音乐家大的话新手诺言的崇高品质,使学生重中收到启示:诚信乃为人之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1.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搜集有关信息并制成课件,设计“名人名言”导语,创设“交响乐视听音乐”的情景,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听范读的同时感受音乐的美妙,从而了解达格妮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体会音乐大师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2.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文中有多处写到达格妮意外收到礼物的情景语句,我让学生找出来,说一说感受,通过自己的感受对语句的理解,把理解融入朗读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点拨有方,使学生读懂文本,拨云见日,充分显示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魅力。

3.着眼于培养学生能力,通过读、议、思、说,品、析,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语文情感的真实。

三、说学法:

叶老先生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教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与指导。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升入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感知、感悟、阐发”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升。

2.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即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四、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课件出示: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远难以挽回。

学生质疑:说说对名言的理解。

(二)复习回顾

1.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

文段,指导朗读(学习4-5自然段)

过渡:十年的时间是多么的漫长啊!这份礼物为什么十年后才送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课文。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课文

1、读了这段课文,你发现这个城里人是个怎样的人?(和气、亲切、真诚等)

2、汇报交流

3、小结:这篇课文的第4、5自然段是小女孩的回忆,作者采用了插叙的写作方法,交待了事情发生的原因。

(四)自主探究,体验情感(学习6-8自然段)

当达格妮听着这美妙的乐曲时,有什么感悟呢?请同学们学习6-8自然段。

[课件出示]:(6--8自然段课文内容)

思考:为什么说这份礼物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板书:珍贵

1、自己默读,独立思考问题。

2、四人小组自由讨论问题。

3、学生汇报(课文的句子随学生的回答出示)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同学们,这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很想知道,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应该信守诺言,热爱生活)

2、小结:是呀,信守诺言,是音乐大师送给达格妮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也是送给老师、送给同学们、送给大家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让信守诺言,永远伴随着我们美好的人生吧!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亲身经历的信守诺言的故事。

2、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略)

五、说教学设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

2、以训练为主线,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3、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打好“三基”。

4、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礼物》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前面以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立体图形的形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照片或画面中的物体,以二维空间的画面来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获得进一步发展。

教学目标:

1、经历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由远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基于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在教学中我使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创设现实的情境,通过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探究,帮助学生主动地参与想象、推理、判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的想象力、空间观念、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训练和提升。在教学中我在注重教法选择同时也以课件、实物来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运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自学方法,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依靠学生的空间想象、合理推理等思维来透视二维的画面从而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而在平时学生对于观察相应的现实空间的直接经验比较缺乏,因此这方面的知识少,没有什么东西可说,因而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课前我利用学校校园自身的教学资源带学生在校园内转了一圈,让他们观察在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从而使学生对于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和从近到远观察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古诗引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引入设计时,我用《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引入,让学生背背这首古诗,想想古诗与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数学知识有什么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庐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美景,切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研究主题。同时在数学课上背古诗也能很快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在这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模拟数学情境,通过数学活动的手段,从中帮助学生真正去发现、感悟、理解、解决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

1、对于书上的主题图,(课件出示)小狗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节日礼物,都看到了些什么呢?可能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换成了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高度的东西放在书桌上,然后在不同的高度进行观察,可以坐在地上,也可以蹲着看,,可以坐着看,还站起来看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都从亲身的体验中感觉到了从高低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总结并板书。把书中的主题图改成练习,这样学生就能从看到东西的变化很快的判断出他们观看时所处的位置。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吗?(电脑出示要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远、近观察物体的不同

对于设计远近观看物体教学时,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观察学校内的景物,使学生对于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和从近到远观察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说说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你发现有什么变化,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站得远,看到的东西多,范围大;站得近,看到的东西少,范围小,但是清楚。近大远小。然后再次请同学们分组从教室的最后面、中间及讲台上这三个地点来观察黑板,再次体验远、近观察物体的不同。从而验证了刚才交流中发现的规律。接着不作较多的教师讲解,直接进行了练习,(课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动态画面。途中闪烁标出A、B两点,再出示两幅图和问题: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大家先独立完成,再将你的想法小组内说一说,在操场由远到近拍摄到的四幅照片,让学生进行判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断,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远近观看的规律。(相机板书)整个教学过程贴近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请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

(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从情感与知识两方面总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还有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说说收获,对总结作了提升。

五、板书设计:(电脑出示)

观察物体

低桌子上的物体少

观察点高桌子上的物体多

远物体小范围大

近物体大范围窄

(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

《礼物》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小班下学期学习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

(2)教时:一教时(3)教材地位:“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以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能力为核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同心圆”的形式逐年深化,小班是“小宝宝”“学本领”,中班是“身体的秘密”,大班是“我自己”(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根据小班幼儿的关键经验,着重培养幼儿关注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等明显的外部特征,初步体验它们的用处,为日后逐步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打好基础,也初步掌握充分运用多通道感知器官与外界环境互动。《老鼠阿姨的礼物》以绘本为载体,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为主角,贴近幼儿的经验。“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刺激着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以及松鼠的灵巧小手,暗示着它们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同样,送礼物的环节也让幼儿学会自如正确地待人接物。因此,教材的使用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达成学习活动目标的很好的支持。

二、活动目标

1、根据阅读绘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发展重点,我将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感受正确地待人接物。

(2)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3)能力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回顾五官与手功能的生活经验。

2、重点: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难点:(1)通过动物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整体辨认,尤其是青蛙和松鼠。

(2)通过蒙眼操作,猜出老师礼物盒里的礼物。

3、活动准备:

盒子一个(中间有盖子,便于开启);糖果多于幼儿人数(圆形、方形、硬糖、软糖都要准备一些;其中六颗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师那里);眼罩人手一个,沙球和铃铛各一个;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铁;ppt、音乐。

四、说教法

根据绘本学习的需要和幼儿“做中学”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探索法。

首先,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ppt逐一展示动物的代表性器官,能极大的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的猜测中,由易(兔子的长耳朵)到难,挑战递进,引导更多的幼儿通过观察,回顾已有经验,进行动物辨认,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五官、手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的出场变得紧张有趣。

其次,我将故事内容作为教学情境,通过配乐讲故事,将老鼠阿姨要来送礼物的故事引出来,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并能随着故事情节进一步明确五官和手的功用。

再次,我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将故事情节迁移到幼儿亲身体验上,逐一请幼儿感受五官和手的功能。

五、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幼儿运用多通道感知法,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幼儿先用猜测的方式,脑力激荡,预设不用眼睛也可以猜出礼物内容的方法,通过教师提供尝试机会,验证想法,对于“听”“闻”“摸”“尝”的功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老师再准备新的礼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通过多通道感知,对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功用产生积极正面的认知,猜测正确也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知器官了解外界环境,与环境互动,掌握多通道感知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以下活动环节:

1、聚焦礼物,激发兴趣2、突显局部,仔细观察3、操作体验,再识感官4、猜测礼物,感受快乐首先,聚焦礼物,激发兴趣。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此处为导入部分的谈话,需简短些,教师要关注对话中幼儿的应答,并引出故事名称。

其次,突显局部,仔细观察。“老鼠阿姨的礼物会送给谁呢?”作为主要提问,在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水平,也更激发起幼儿观察各动物代表性器官,为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提供线索。其中,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避免与鳄鱼混淆;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可以通过ppt揭晓答案的方式巧妙地让幼儿在关注局部的同时聚焦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再整体辨认。

再次,操作体验,再识感官。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看东西,现在把眼睛蒙起来还能猜测出礼物是什么吗?”,请幼儿自由表达,对于说能的幼儿要追问“用什么办法猜出来?”并通过真实游戏方法的运用,请幼儿分别戴上眼罩,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的方法猜出老师需要的沙球和铃铛,感受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小动物也在学你们的好方法,看…”一面给幼儿自信和自豪感,一面使幼儿对“听、闻、摸、尝”再次强化。

最后,猜测礼物,感受快乐。教师通过出示礼物盒,说明盒内就是老鼠阿姨的礼物,请幼儿戴上眼罩,猜猜礼物到底是什么,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进一步巩固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通过谜底揭晓,鼓励幼儿一起数糖的数量,老师有机整合一一对应等数概念,引导幼儿数数糖、数数小伙伴,感受“多和少”,当幼儿带着礼物愉悦离场时,之前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随新奇感的满足而结束。

纵观整个教学程序,我始终从幼儿好奇、乐玩的心理出发,将故事作为教学情境,通过故事悬念与幼儿尝试等相互交融开展教学,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多通道感知学习,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对五官和手的功能有着进一步的体会,并潜移默化的渗透着待人接物、一一对应等教育价值,活动形式多元,内涵丰富。

教学反思:

在《老鼠阿姨的礼物》这一活动中,我改编了绘本原有的画面主,把听一听作为重点,让幼儿根据声音的轻响去分辩糖果的多少。在第一环节看画面,引发关注,采用 PPT形式播放了四个小动物、老鼠阿姨,(老鼠阿姨手中还抱着一个大箱子)很形象的让幼儿一看便知道老鼠阿姨来送礼物了,小朋友都好奇的关注着,都在猜测着是什么礼物呢。第二环节是听声音,猜测礼物。当老师摇一摇手中的瓶子,幼儿就猜出了糖果,接着让幼儿去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初次,我是用硬糖装在罐子里让幼儿判断,幼儿都能根据声音轻响来判断。但在当软绵绵的糖装在罐子时,因为摇起来轻轻的,所以幼儿就误认为里面罐子里是空的。结果当我打开一看,幼儿大吃一惊,满心欢喜的看着,因为罐子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糖。让幼儿三次练习听,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基础,循序渐进,让幼儿自己去猜,自己去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都是有关系的。在本次活动中,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例如:数学领域:小动物排列的序数,动物与礼物数量的对应,幼儿从不同方向数数时的序数的变化。科学领域:礼物声音的响度与礼物的多少、材质有关。还包含了文明礼仪教育“谢谢老鼠阿姨,你真好!”等等。不足之处就是幼儿个别讲述的机会较少,应该鼓励孩子完整地把话说完。

《礼物》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以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自我保护能力为核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同心圆”的形式逐年深化,小班是“小宝宝”“学本领”,中班是“身体的秘密”,大班是“我自己”(身体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别人不一样)。根据小班幼儿的关键经验,着重培养幼儿关注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等明显的外部特征,初步体验它们的用处,为日后逐步欣赏和保护自己的身体打好基础,也初步掌握充分运用多通道感知器官与外界环境互动。《老鼠阿姨的礼物》以绘本为载体,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为主角,贴近幼儿的经验。“老鼠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在谜底揭晓前不断刺激着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长耳朵、小猪的大鼻子、青蛙阔阔的嘴巴以及松鼠的灵巧小手,暗示着它们能用各自的本领解决问题。同样,送礼物的环节也让幼儿学会自如正确地待人接物。因此,教材的使用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达成学习活动目标的很好的支持。

二、说活动目标及难点、重点:

1、阅读绘本的特点和小班幼儿发展重点,我将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对故事充满期待与好奇,感受正确地待人接物。

(2)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3)能力目标: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回顾五官与手功能的生活经验。

2、重点:

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难点:

(1)通过动物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整体辨认,尤其是青蛙和松鼠。

(2)通过蒙眼操作,猜出老师礼物盒里的礼物。

三、说活动准备:

盒子一个(中间有盖子,便于开启);糖果多于幼儿人数(圆形、方形、硬糖、软糖都要准备一些;其中六颗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师那里);眼罩人手一个,沙球和铃铛各一个;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铁;ppt、音乐。

四、说教法:

根据绘本学习的需要和幼儿“做中学”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情境教学法、操作探索法。

首先,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ppt逐一展示动物的代表性器官,能极大的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的猜测中,由易(兔子的长耳朵)到难,挑战递进,引导更多的幼儿通过观察,回顾已有经验,进行动物辨认,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五官、手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的出场变得紧张有趣。

其次,我将故事内容作为教学情境,通过配乐讲故事,将老鼠阿姨要来送礼物的故事引出来,现场充满新奇感和期待感,幼儿始终期盼着活动继续进行,并能随着故事情节进一步明确五官和手的功用。

再次,我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将故事情节迁移到幼儿亲身体验上,逐一请幼儿感受五官和手的功能。

五、说教学理念:

学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幼儿运用多通道感知法,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幼儿先用猜测的方式,脑力激荡,预设不用眼睛也可以猜出礼物内容的方法,通过教师提供尝试机会,验证想法,对于“听”“闻”“摸”“尝”的功用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老师再准备新的礼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通过多通道感知,对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功用产生积极正面的认知,猜测正确也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感知器官了解外界环境,与环境互动,掌握多通道感知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以下活动环节:

1、聚焦礼物,激发兴趣2、突显局部,仔细观察3、操作体验,再识感官4、猜测礼物,感受快乐首先,聚焦礼物,激发兴趣。幼儿喜欢礼物,从谈论礼物入手,容易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此处为导入部分的谈话,需简短些,教师要关注对话中幼儿的应答,并引出故事名称。

其次,突显局部,仔细观察。“老鼠阿姨的礼物会送给谁呢?”作为主要提问,在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水平,也更激发起幼儿观察各动物代表性器官,为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提供线索。其中,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辨认兔子的耳朵没有难度,辨认小猪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认青蛙时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阔阔的嘴巴,避免与鳄鱼混淆;最不容易辨认的是松鼠,可以通过ppt揭晓答案的方式巧妙地让幼儿在关注局部的同时聚焦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再整体辨认。

再次,操作体验,再识感官。老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看东西,现在把眼睛蒙起来还能猜测出礼物是什么吗?”,请幼儿自由表达,对于说能的幼儿要追问“用什么办法猜出来?”并通过真实游戏方法的运用,请幼儿分别戴上眼罩,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的方法猜出老师需要的沙球和铃铛,感受多通道感知法的运用。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小动物也在学你们的好方法,看…”一面给幼儿自信和自豪感,一面使幼儿对“听、闻、摸、尝”再次强化。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礼物》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托班是幼儿开始认识自己,学习与他人互动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听,闻,摸,看是幼儿常用的认识事物的方式。给幼儿提供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促进各种感觉器官灵敏性的发展,也是此阶段教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这个读本无论从图画还是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开展的,从封面上小熊抱着一个礼物盒,就开始让孩子们猜测里面会是什么?再到读本中的3至5页,小熊通过听一听,闻一闻,看一看,最后摸一摸,一连串的动作,让孩子们很自然的就可以说出相应的文字,很直观,而且宝宝们也很随意的去模仿其中的动作,而且乐其不惫,很自然的让幼儿学会了五官的用处。最后,礼物的惊喜,又让孩子体会到猜对了和成功有一样的成就感。

所以我觉得这个绘本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且游戏与幼儿自己可以亲身参与所得来的经验是老师用多少引导语都不一定可以到达相等的效果,根据这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初步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

2、能力上:练习用自己的一句话讲述画面内容,并可以用五官做出和小熊一样的动作。

3、情感上:从《取礼物》的游戏中体验快乐和惊喜。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练习用自己的一句话讲述画面内容。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本班幼儿在五官上对鼻子和耳朵的用处在认识上还不是很好,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可以用五官做出和小熊一样的动作,来加深宝宝对他们的用处认识。

(三)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的教授,我作了以下准备工作:

1、为了引出课题,我为幼儿准备了小熊的头饰,来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2、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大书《儿童节的礼物》,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观看和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

3、我还为幼儿准备了一个礼物盒和绸带,里面有很多的食物和平时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这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加的真实和充分的体验惊喜和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我尝试从书的第3页开始,让幼儿自己观察看到了什么,它在做什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并模仿它的动作,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第一阶段的知识铺垫,联想自然就丰富起来了。如当小熊拿着礼物盒放在耳朵边时,可以让幼儿先模仿,再想是在做什么?后再说。第4页,第5页也是一样。

(2)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看完第5页我就问:“礼物盒里面到底是什么呢?”“谁会送它礼物呢?”“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小熊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做做、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启发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启发谈话法:幼儿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这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戴上小熊头饰,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中阅读大书。

3、完整的梳理一次故事。

4、游戏:取礼物。

1、戴上小熊头饰,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先戴上小熊头饰,采用创设悬念的手段,吸引大家看大书的欲望,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2、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中阅读大书。

这个环节我始终围绕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它在做什么?怎样做的?(让幼儿通过先联想到自己平时什么时候这样做,看到后模仿出去,会怎么样?继而说出小熊在做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自由讲述的形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完整地翻阅大书。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和内容,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妈妈为什么要送小熊礼物?小熊又是怎样知道是什么礼物的?然后再一起翻阅大书,浏览小熊到底是怎么做的故事画面。鼓励幼儿幼儿用自己的一句话讲述画面内容,从而达到练习说话的目的。

4、游戏:取礼物。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所在,也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礼物和惊喜,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教学捷径,一起快乐成长!谢谢!

第五篇:五上《黄鹤楼送别》说课稿

讲课稿《黄鹤楼送别》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从这个诗题能读出什么信息?(生讨论)

a.这是一篇记叙文b.讲的是一场送别c.这场送别发生在黄鹤楼。

2、对这个诗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讨论)

a.这是谁在和送别?b.他们送别的时候都说了什么?c.为什么要送别?

d.要送他去哪儿?e.送别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f.送别那天环境是怎么样的?

(二)倾听朗诵,感受诗情。

在我们正式开始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首故事,看看从这首古诗中能不能解决刚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播放音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出示古诗)好,这首古诗相信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读过了,现在伴随着诗朗诵又听了一遍,你们先说说有什么感觉?(生讨论)以后大家学习古诗的时候,也可以找些带有配乐的诗朗诵,增加大家对诗情的感悟理解。

好,现在大家来看这首诗,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看出来这首诗的诗题挺长的,有没有同学可以为它断个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是什么意思,猜一猜?(到)

好,第二个问题,从这首诗中,你都能得到哪些信息?能解决我们刚刚提的哪些问题?

(地点:黄鹤楼;人物:孟浩然、李白;目的地:扬州/广陵;景象:孤帆、碧空、长江)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样还没有读文章,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打开课本,翻到课后生字表,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

1、每个读两遍,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的读音有哪些? 捺(nà)孟(mènɡ)饮(yǐn)暂(zàn)谊(yì)

2、我们需要易写错的字有哪些? 暮 暂 唯(描红)

3、认识完生字,认一认文中的词语吧。黄鹤楼 暮春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饯行 飞檐临空 远眺 敬仰 誉满天下 一饮而尽 暂时 友谊 伫立 凝视 浩浩荡荡

按捺不住 随即 吟出 脍炙人口(每个读两遍)

4、形近字对比 暮、幕、墓、慕 饯、践、浅 誉、誊

鸥、欧、殴、呕 即、既 炙、灸 唯、维

(四)初读文章,朗读感悟

现在可以带着你们学会的生字词,重新回到文章中,读一读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齐读)【第一段】

(暮春三月,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什么是“饯行”?(设宴送行)。为什么用“饯行”,不用送行?更显正式,李白对友人的重视,为下文饮酒送别做铺垫。

这段用了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暮春三月的美,分别是?(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是怎么样的一幅景象,有没有同学愿意来拓展一下这幅画面?

暮春三月的清晨,长江上烟雾迷蒙,雾气和着水汽,朦朦胧胧地笼盖在江面上,仿佛一层唯美的轻纱遮蔽了人们的双眼。江边杨柳依依,繁花盛开,那色彩纷繁的鲜花,就像一匹匹富丽多彩的锦缎,在春意的渲染下,显得格外绚烂、芬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景象美不美?(美)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一读?(请读)

让我们所有女生读一读,把暮春三月的美读出来!(女生齐读)【第二段】

第二段介绍了什么?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和建筑外观。)同学们知道黄鹤楼在哪儿吗?(出示黄鹤楼资料)*“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湖北武汉——崔颢《黄鹤楼》)滕王阁(江西南昌——王勃《滕王阁序》)岳阳楼(湖南岳阳——范仲淹《岳阳楼记》)《黄鹤楼》翻译: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第二段还写了什么?

(李白和孟浩然分别前的活动)

分别前他们做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二段。(生读)第二段的情绪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概括:依依惜别。什么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为什么要一会看天一会儿看江?(不愿意触动,不愿意提起分离)谁来试着读读这种依依惜别的感觉?(请读)这段话里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你们有发现是哪个字吗?(藏)对啦,“藏”这个字用的很妙,把感情藏起来,不表露出来,我们更能感觉出?(这份感情是特别的沉重)他们借由仰望蓝天白云,远眺江上景色来回避隐藏这份离情。

我们来请男生读一读,想象你最好的朋友即将离开了,你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读出这份不舍。(男生齐读)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仰望”和“远眺”可以交换位置吗?(不能)为什么?(仰望:向上看;远眺:向远处看)【第三段】

第三段介绍了什么?(分别时的对话。)

这里出现了三个人物,除了李白和孟浩然,还有一位是王勃。他们虽然都属于唐朝的诗人,但是所处的时代都不同,你们都了解他们吗?(出示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资料)*“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王孟”:王维、孟浩然;

感谢时光,让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们,都生在了同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这些诗人们的才华横溢,风姿卓越,才有了我们唐诗的盛世光华,亘古流传。这段我们请两个同学来角色扮演朗读,一位当李白,一位当孟浩然,其余同学来读旁白部分,把他们的这段对话重现一遍。(请读)我们先来看李白的这段话,这段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提示:这段话里李白用了几个“您”?(6个)整整六个“您”,可见李白是多么得尊敬、敬仰孟浩然啊!还有吗?你们还能读出什么?

提示:不知我们何时才能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什么情况下你会请人满饮一杯酒?(心中满满的情谊)

酒桌上大多数时候都是晚辈给长辈敬酒,基本没有倒过来的,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晚辈对长辈的尊重。

思考:这杯中有的只是酒吗?(还有他对友人的尊敬、不舍、祝福)想不到这短短两句话中就有这么深沉的牵挂,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祝愿和尊敬读出来,就读李白说的话。注意我们要重点读出感情的地方。(齐读)

我们再看,面对李白的敬酒,孟浩然又是怎么做的?(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这个“一饮而尽”你读出了什么?(接受这份情谊,饮下这份豪情)我们常常在一些朋友的饭局上听过这样一句话,好兄弟一口闷,这个一口闷说的文雅些,是不是就是“一饮而尽”?由此可见,孟浩然对于李白也是同样饱含情谊的。

孟浩然说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他借用了王勃的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家知道这首诗出自哪儿吗?谁能试着翻译一下?(生翻译)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说:天底下只要存在一个知心朋友,即使他远在天边,也像是靠在一起的邻居。

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孟浩然此时引用这句诗,就是想告诉李白: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引读)这后半句话,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比喻)

把什么比成了什么?(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涛”)长江的波涛不断绝,我们的情谊也不会断绝。

“永世不绝”你读出了什么?他相信他们的情谊绝对不会断绝,非常的肯定。谁能再试着把孟浩然的这段话读好!读出这份肯定(请读)

一个满怀仰慕,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意深长。同学们,你们能演好这段话别的场景吗?我请这边两组同学读李白,那边两组读孟浩然,老师来读旁白,请大家把这场对白中深藏的情谊读出来!读好!(请读)【尾声】

分离就在眼前,有太多的话没来得及说,有太多的情未来得及诉,看着友人即将离去,李白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剩下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大李杜”是?

2、“小李杜”是?

3、“王孟”是?

4、“江南三大名楼”分别是?

5、什么时候?谁?在哪儿?做了什么?

6、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7、黄鹤楼是什么样的?(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临空)

8、他们分别的时候做了哪些事?分开前?分开时?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

9、李白用了几个您?这体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感情?

10、孟浩然又借用了谁的什么话来宽慰李白?

(二)初读文章,朗读感悟。

全班齐读第1到3段,把春天的美好,依依惜别的情谊,和李白的尊敬,孟浩然的宽慰读出来!

好,这篇文章除了是一篇记叙文,它还是一篇“文包诗”。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包诗”吗?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

谁还记得我们这些年学过哪些“文包诗”?二年级的《母亲的恩情》——《游子吟》;三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名诗歌;四年级《李广射虎》——《塞下曲》。今天我们这篇《黄鹤楼送别》要学习的古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古诗,请人读一读,断句)

“文包诗”的特点就是可以在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诗句,你们能找到吗?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第四段】

⒈引读第四小节。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⒉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⑴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此时的杨柳、沙鸥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现呢?

杨柳依依,随风飘舞,似乎也在挥手告别;江上沙鸥追随着远去的白帆,在天边一遍遍的转圈,似乎也在为孟浩然送别。就连这一江春水,好像也带着我的思念流向了看不见的远方。谁能来读读第四小节,把这场无声的告别读好,读出这份宁静,读出这片深沉,读出凝视,读出情谊的缱绻。(请读)【第五段】

我的好友啊,你终是离我远去了。此时的李白已经再也隐藏不了内心的激动,他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故人......”在这里,李白为什么这么激动?李白对孟浩然的情谊之深,直到友人离开才涌现出来。两点:1)友人离开,情绪难以平复。2)“按捺不住,随即吟出”看着此情此景,真情流露,诗兴大发。什么是“脍炙人口”?

这首诗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不仅仅是因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人们更加铭记的其实是什么?李白对好友孟浩然的这份牵挂、不舍,被他们之间深深的友谊所打动。本文中李白对孟浩然都有哪些情感?(尊敬崇拜、不舍留恋、牵挂祝愿)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这首诗,好好品味诗中的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预备齐。

(三)解决问题,细节扫尾

1、下面三个词语都有“看”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他们的差别。你还能再写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吗?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边,孟浩然由西往东去,故曰“西辞”。烟花:花柳如烟的繁花春景。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就要顺流东下离开黄鹤楼了,他将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前往扬州。他的船只在辽阔的江面上显得格外孤寂,白帆渐渐远去,只留下逐渐模糊的倒影,终于在碧空之中渐渐消失,只看见滔滔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向了天边……

下载小语五上笔下生花“礼物”说课稿(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语五上笔下生花“礼物”说课稿(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语上第五单元说课稿(精选五篇)

    善待自然 关爱生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市一中沙林林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

    五语上 24《少年王冕》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4.少年王冕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耽误、晶莹透亮、青翠欲滴 争先恐后、葱笼”等词语的意思。练习背诵第......

    《礼物》说课稿(推荐阅读)

    一、说设计意图这个故事言简意涵,写的是贝贝的生日礼物虽然弄坏了,但失而复得的是全体老师,小朋友的爱和爸爸妈妈的关爱。作品富有童心和情趣,贴近幼儿生活。此次教学活动就是......

    礼物说课稿(整理4篇)

    篇1:《礼物》说课稿一、主题分析: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着装等显性的美,还有人如人之间隐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虑到幼儿的......

    五上《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题外话:很高兴终于有机会给大家正式上课,我期待了好久,相信你们也是,下面让我们正式开始新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水石 同学们,看看黑板上老师板书......

    五上语第四单元 知识点(最终5篇)

    语文第四单元 13、在大海中永生 1、本文是一篇事件通讯,按“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写的。充分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

    五上语文生本教育工作计划

    五上语文生本教育工作计划任课教师:胡仁贵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

    五语上书法指导教案(推荐五篇)

    (一)硬笔书法初探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概念 2.认识硬笔书法的特点 3.掌握书写姿势、执笔方法 4.掌握基本运笔规律 学具准备 钢笔,铅笔,练习本,A4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介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