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五年语文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对策

时间:2019-05-14 18:2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近五年语文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近五年语文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对策》。

第一篇:一)近五年语文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对策

近五年语文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试题分析与备考对策

一)试题重现

【2010】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2011】

两首宋诗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2012】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2013】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2014】 早

【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二)试卷分析

1.近五年诗词鉴赏,三年考查唐宋诗歌,两年考查宋词(鹊桥仙和临江仙)。2.从选材的篇幅看,都比较短,没有考慢词。

3.从题量看,2011年考查了三道小题,其余年份只有两道小题;从分值看,每年都设置8分;从考查内容看,两道小题,一题考查语言或技巧(练字、结构、风格、艺术手法),一题考查表情达意(句意、情感、人物形象等)。4.五年中有三年对原作做了注解,2010和2011年均有比较阅读考查

三)备考对策

培养学生“审题严谨,答题规范”的习惯

A:审题严谨——要做到五“读”俱全

诗词鉴赏题,从卷面看,一般由五个部分构成,即标题、作者、文本、注释和题干。五年来,三年考查唐宋诗歌,两年考查宋词,除2013年外,其他年份的原材料均有标题。有三年在原作后面附有注释。考生要完成诗词鉴赏任务,需要对这五个部分进行认真的研读。

a.首先读标题。浩瀚的古典诗词中,除了一些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外,绝大多数词和几乎所有的诗歌都会有标题。诗词的标题,有的透露出写作的时间(时令)、地点,有的提示了写作的缘由,有的暗含了作者的情感,有的揭示了写作的主要内容。杜甫的《春夜喜雨》、《旅夜书怀》、《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2012安徽卷),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2014江苏卷)等。标题是理解文本的入口,解答诗歌鉴赏题,必须从标题入手。甚至很多诗词的标题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眼”。例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2012安徽卷)考题之一是“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而标题中的“最爱”“雪”则表现了诗人的喜爱自然、追求高洁的形象。分析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我们发现,标题有可能被直接抽出来考查。如2014年湖北卷的《早发》,“早”是诗眼,“发”暗示了诗歌的主要写作内容。第一题问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的“早”的,就是直接考查了标题中的“诗眼”。其次,标题即使不直接拿出来考查,考生通过研读标题,也会对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比如2011年的两首宋诗《登城 》和《望湖楼晚

景》,“登”和“望”都有登高望远的意思,联想到所学过的登高望远诗,就能感知到这类诗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要抒发的情感。2012年考查了《送邹明府游灵武》,“送”表明这首诗是送别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肯定与送别有关。b.其次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人生经历等,即是通常所说的知人论世,有助于理解原作。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诗歌风格,例如,盛唐诗歌多昂扬豪迈,晚唐诗歌多沉郁感伤。同样,不同诗人也各有其不同的诗歌风格,例如李白和杜甫,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还有,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诗歌风格也许会有所不同,例如,李清照的前期词与后期词。当然,不是每个成为试题的材料,都需要做到知人论世,这一点要视题目的具体要求而定。如果作者的某段特殊经历非常重要,而题目又要考查到相关内容,知人论世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作者纯粹是“陌生人”,或者即使是”熟人”,但他的某段特殊经历或具体的写作背景考生完全不知道,设题人可能会出示注解。这个问题放在“读注解”中讨论。c.然后读作品。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通常情况下,读作品不必“求甚解”,领会了七八层意思,就完全可以做题了。扣紧文本中的关键词、典型意象非常重要,比如直接抒情的“愁”“哀”“悲”“喜”等,环境与心境双关的“空”“独”“急”“乱”等,间接抒情的意象“大雁”“寒蝉”“折柳”等,就能帮助考生“以一斑窥全豹”。很显然,准确解读的前提是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d.接着读注解。五年中,有三年给原作下了注解。这些注解,有的是对某个生僻的字词作解释,有的是对文本内容作说明,有的则交代了某些背景资料。无论下什么注解,都值得认真研究。语文高考两个半小时,一份试卷,一般有七千多个信息点,试题的多少,语句的长短,试卷的长度,乃至标点符号等,都有讲究,不能超过总量,因为这些信息点决定了考生的阅读量,作为技术问题,一定得严格控制。别看这么长的一份语文试卷,其实是惜字如金的;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耗费笔墨下注解?说白了,就是为了降低阅读和答题的难度。你若是不读,就等于是“不畏艰难”,忽视注解“迎难而上”是吃力不讨好的。更重要的是,注解往往暗藏答题玄机;这个玄机,就是“答题点”—— 答案的某些要点往往就暗藏在注解中。如2013年对《临江仙》下了这样的注解:“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而来,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表面看来,这个注解不痛不痒,稀松平常,交代的不过是些写作背景之类的东西。但细读后便会发现,这个注解原来藏着对第一题作答的关键词。“贬”“访”“送”三字切中的正是这道题——“概括这首词蕴含着的丰富情感”——的要害。作者“贬”任滁州太守,心情自然不会好,定然有“宦海沉浮的感伤”;被贬后居然有“同榜及第的朋友”来“访”,相当于是“有朋自远方来”,“他乡遇故知”,自然按捺不住“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惜,“远道而来”的故人“将赴任”,不可常驻,一个“送”字,正切中了千百年来全体诗人所共有的“离愁别绪”之秉性。这首词的表情达意十分传统,而本题的三个答题点,都藏在注解中,可见“读注解”的重要性。

e.最后读题干。一要审清题干考查的是形象,还是语言,还是艺术手法,抑或是思想情感,从而为后面的规范作答做好分类准备。

二要审清题干考查的是全诗还是局部。

第三,如果是比较阅读,一定要审清题干考查的是“同”还是“异”。

很多考生喜欢读一道题做一道题,这个方法不好。考生在答题前,一定要将全部题目读一遍。理由是,针对文本提出的几个问题,字里行间也常常暗含了对文本的解读,提问,相当于是给文本下注解。其次,对文本的多次设问,一问可能会对另一问产生“交叉感染”,起到提示作用,再精明的出题人,也很难回避。比如2010年第一道题要求将“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表达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的对比分析。考题将原作中的某句单独拿出来,本身就是突出了这个句子,相当于是在无意间强调了它,这会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印象。当考生紧接着读到第二题时,就会猛然发现,第二道题“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的时候,“对比”二字不正暗合了第一个问题中的“新欢不抵旧愁多”一句吗!第一题题干中被强调的“新欢”和“旧愁”不正是对比吗?所谓临场发挥,指的正是某道题对另一道题所产生的积极的暗示意义,心有灵犀的考生若是能猛然发觉,就会有茅塞顿开的痛快感。而第一题中“新欢”与“旧愁”本身的对比,正是第二题两个得分点中的一个(2分)。

面对题干,“五‘读’俱全”的“读”是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为的是能迅速找到感觉,把握整体文意。具体到做某道题时,建立在“五‘读’俱全”基础上的由“面”到“点”的精读才开始,“面”上的粗读,是精读的前奏,更是精读的必需。

B

答题规范

《考纲》对古诗鉴赏的考查范围作了如下圈定:(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核按钮》对此列举了八种考题类型及其答题模式,后面我们将一一学习。

现在,我们先从总体上作几点提醒: 一是平时加强积累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例如,间接抒情的常见手法有哪些;一些常见意象的“意(思想情感)”是什么;不同题材内容的诗歌通常会表现哪些不同的思想情感,(考生若在平常的复习中分类掌握古人在诗词中喜欢表什么情,达什么意,了解古诗词表情达意的类型化特征,比如送别诗、登高诗、怀古诗、边塞诗、田园诗等惯常表达的情感。)考生若是能将具体的诗歌划归成若干个类型,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分析起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态度等问题时,就比较容易下笔。总之,规范作答的前提是准确解读,而准确解读的功夫多半考平时的积累。

二是弄懂题干中的“术语”所指。例如,某诗的“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而“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某联的“出句”指上句,而“对句”指下句;某词的“下阕”指后半部分,“结句”指最后一句。最常提到的“艺术手法”是指诗歌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义)的使用,也包括巧妙的艺术构思。(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艺术手法”)

例如 2011年湖北卷第3小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又如2013的第2问: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对这道题的解答,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飘逸”,然后才能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若是弄不清“飘逸”指的是一种境界开阔、跨越时空、虚实相间、浪漫俊逸的灵动诗风,赏析起来就会“飘逸”在答案之外。

三是熟记各类题型的答题“套路”,而又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灵活处理。例如,如果题干只指定一种手法,要求考生举例赏析,可按我们平时所说的“三步走”作答,举例的个数依题干要求而定,如果没有规定,则尽可能找全诗中的这一手法的例子;但是,如果题干要求赏析全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则有可能不止一种,宜分别列举三四种并作简析。

四是在比较阅读类题型中,题干要求分析“不同”时,常采用的表述步骤是,先把其中一个表述完,再表述另一个,不要随便交叉,弄得头绪凌乱;同时,从表述的内部结构看,要点之间要有对应关系,照应要周全,不能前后错位,否则,会影响答题效果。

五是不能用直译代替作答。诗词鉴赏题,不是文言文翻译题,决不可用直接翻译文本语句的方式作答。我们可以直接抽取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加引号作答;也可以意会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鉴赏评价肯定有翻译的成分,但必须是建立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的,不能直译整句或整篇。

第二篇:2014高考语文 湖北卷

201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 试卷类型:

各种玉器,是十士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钢器,也是 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是到裏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垂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 而终于在圓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本》、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成、社会的余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竹物质鉍狐,年过礼乐达天地境界,是 一片洮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衣业进于文化于大自然是#隔义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 役自然的态度丨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钢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 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也过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岸,它内郝的 音乐、诗,表显在具体而微的&中.一个办要能表象夫地人^------------^ ^中因人的个织以及美的形式中,作^形而上的 宇窗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冬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莫定了 “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夺更进一步求广礼之本” #礼之 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声的团绔,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

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多 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借愿望 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 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 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々讓脅隹':(本文有删改〉1 【注1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6^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卩 ^诗^^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国古代社会的 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題倘人。〜| I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坪应寇。“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 的和谐:起111^隨进好陶冶个^ 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 以„在群体牛活中兼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丨。〜

0,^由于礼乐的最后&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 石,成为“兴工诗” ”实现的基础。

1.下列理解和分析,文意思的一项是卩

/1.石斧石磐升华礼器乐器,烹调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令 」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參 队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 存所霈,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 II細形式練宇宙餅辟宙生命。

15.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 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语文试卷八型第3页(共8页)

试卷类型:八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々

八.天地的节奏与和请在中国社^礼乐中得多]^与体现,雛獅、礼乐生活与天 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 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丨2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 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36务盧采.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

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數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搪,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弟加喊叱;民或援丞被相尔汝,弗音也丨

县令局以中初至,召民转榆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11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 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1^,叱^^一他辞解^德基 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令厂岑怒'7^广道,众辱 我‟君乃释之,何较使君老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 子法,岂使君觯怒具乎? ”令意惭,乃已.入朝,摧知莱之潍扣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 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蜗,乃何少也? ”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 蚀戒民勿悽.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 ”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 捨?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室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數匹驴耶? ”守语塞參德基因 画不便者數事,守不取复言,并诸县已悽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邊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 敢怨.使人代之,说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 ”力争不牟命.德基为吏,不未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速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麸无笞癍^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祛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 者教乎?慊德基曰:“术,何以命之? ”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廉成,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吴德基传 [明】宋濂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一道中牛死 若:你们 脱:逃离 事:供奉 多:称赞

语文

试卷第4页(共8页)

第三篇:全国高考语文(湖北卷)2015

1.【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A项。B项中,“博奕”错误,本意是下棋的意思。所以应为“博弈”。C项中,“灸手可热”错误,应为“炙手可热”。D项中,“溃乏”错误,应该是“匮乏”。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答案】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选D项。A项中,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还原主语即可。B项中“前者”指代不明。C项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答案】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和归纳名著内容、概括名著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答案】 6.C 7.A 8.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

试题分析:选项A “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

试题分析:选项A无中生有;选项B混淆范围;C误划类别。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答案】 9.(3分)D 10.(3分)B 11.(3分)C 12.(9分)

(1)(3分)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3分)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3)(3分)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13.(3分)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考生可通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总结即可。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1.试题分析:本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注意结合全文总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答时要注意对重点字词、句式的落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这类题目备考时应遵循先课内再课外的原则,结合以前联系过的文言文高考试题中的部分段落作为断句练习的试题,从而总结断句的规律,在相对有些熟悉又不完全熟悉的基础上掌握解答方法。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答案】

(4分)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答案】

(1)不亦君子乎(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兰泽多芳草(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松菊犹存(6)惟有幽人自来去(7)生长明妃尚有村(8)玉簪螺髻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答案】 16.C E 17.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的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18.①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术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②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世界,是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杰出作家想象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

19.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②头脑中的旅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③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验,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百闻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②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感受远方的魅力。③现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脑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真实与想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和提升。

答案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不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识。②一些细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中的旅行得到。远方风景里动人的韵致,不亲眼目睹,不亲身感受,就永远无法真切地体会到。远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亲至,将是巨大的遗憾。③头脑中的旅行能否满足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没有善感的心灵,缺乏想象力,就无法想象充满魅力的远方,也就不能满足他对远方的向往。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句段和引用的作用,其中应更侧重于引用,因为题干中问的是“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而不是直接说第②段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可见这里是一个暗示。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句子,理解其含义;然后再回归文本,找到这句话;最后在上下文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式搜索。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20.【答案】

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转化能力。题干要求比较详细,指向明确。只要按照要求一步步回答即可。题干要求“描述路线”,答案的大部分内容隐含在题干中。【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答案】答案示例一:(日+月→明→文明)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答案示例二:(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文字组合以及由汉字产生的联想,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要注意在组字、组词时,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易于抒发感想的词就可以了。【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答案】答案示例一: 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答案示例二: 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同时要求做到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本题要求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学生可以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取例子,仿写。如《早春》。【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3.【答案】略 【解析】 【简评】

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是则情景类材料作文。一则百来字的短文,竟能呈现出一幅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优美画卷。确实不容易!喷泉之所以能众人瞩目,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默默不语的聚集。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使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认识和思考。作文材料贴近考生实际,语言简明生动,文字简明扼要,相关要素对比鲜明,寓意也比较显明,不存在阅读和理解的障碍,便于考生快速进入试题情境和写作状态。试题在凸显可写性的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防套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模式的泛滥,能够更为有效地落实高考作文的测量目标。【立意】

“蓄积”与“喷涌”的关系虽然简单明了,却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等,都属于正确的立意。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的思辨。如像下面的立意都偏离了主旨:(1)泉水涌出地面才成为喷泉,所以写抓住机会,促成改变;(2)要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就必须涌出地面,去吸引人们的眼球;(3)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使同一事物的命运不同,所以写环境和条件的重要性。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第四篇:高考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 鉴赏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例一: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活泼可爱害羞好奇

二、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伶俐可爱的少女形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来刻画人物。

2.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高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卷)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古诗中常见意象: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例: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例: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不畏严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

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寄寓思念之情

小舟、轻舟:表达轻快、随意、自由之情

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孤舟:表飘泊无依、孤独无依之感

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

二、鉴赏诗歌语言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一)体会古人炼字效果: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一、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二、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前两句:复如东流水,未有西归日。)分析: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三、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四、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体会修辞的作用(主要是比拟)例: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3)谐音: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4)叠字:重叠使用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5)分析意象的组合。借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一、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三、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两句为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羁旅的凄清愁思(6)、其它值得注意的字词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效果则明显不同。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能不能把见改成“望”字?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

[训练]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穿”写在险恶的三峡中舟行如梭,“下”写出峡后顺流急驶,准确生动。

9、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10、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二)古诗常见语言特色分析

清新明快(雅致)、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隽永)、悲怆幽怨、平淡自然(平实质朴)、藻饰华丽(绚丽飘逸)、运用典故、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 雄健浑厚

举例:

1、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句一景,动静结合,色彩绚丽,清新生动。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质朴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真切传神,真可谓“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3、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绚丽。其特点是有华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意境幽美,想像奇谲,词句华丽,情味隽永。

4、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含蓄。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词人通过委婉含蓄的语言吐露出对大好春光的留恋之情。

5、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用极其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点明了他隐者的身份。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雄健豪迈

三、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春(伤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世事变迁、人世沧桑。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诗人身世、时代背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作者——名家非名篇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李清照——前期、后期

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杜甫——忧国忧民

苏轼——豁达,矛盾情怀

辛弃疾——收复失地、杀敌报国

3.看注释

[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自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章恩对即可)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注意分析景和情的关系(有正衬,也有反衬)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例如: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⑵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扶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我们知道,与杜鹃鸟相关的有一神话故事: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人们从杜鹃嘴角的红色联想到“杜鹃啼血”,从杜鹃的叫声联想到“何不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往往与凄凉、哀伤、思归联系在一起。那么,诗人想回到哪里去呢?联系诗人的生平与提供的背景,可以联想到,诗人希望回到抗战前线,报效国家,但主和派当权,诗人于是发出报国无门的悲叹。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学生在古诗鉴赏备考中,应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请看下面几首诗: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标题中的“秋思”和诗句中的“家书”,即可得知该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6、凭感觉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第五篇:高考古诗鉴赏

高考古诗鉴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2007-2-25 17:29 回复

数你de微笑

6位粉丝

2楼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八.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居高临下六分抓。(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一、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07(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07(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

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08【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小结: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练习:

1、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答:“乱”字。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8(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答案】(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

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答题套路:我认为(),原因是()(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08【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四、检测表达技巧 易:识断表达技巧

07(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分)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案】①(1分)赋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答题套路: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07(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08【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五、对比鉴赏式 易: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06(重庆卷)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08【湖北卷】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14.(8分)⑴(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4分)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难: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案】(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案】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眼见与想像)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补充)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2007-2-25 17:29 回复

数你de微笑

6位粉丝

2楼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八.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居高临下六分抓。

下载一)近五年语文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近五年语文高考湖北卷古诗鉴赏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北京卷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

    高考语文北京卷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 【试题一】2002年春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

    历届高考湖南卷古诗鉴赏题汇总

    历届高考湖南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年)2010-09-08 8:36历届高考湖南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年) 【2004】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2013-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

    (2017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

    2009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范文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编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1207 更新时间:2009-10-9 22:16:53 文章来 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 J.Com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

    2018年高考语文-鉴赏+古诗填空

    2018年高考语文汇编——古诗词鉴赏 【2018年全国I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名、“怀古”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 2)抒......

    200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练习50套

    曲一线高考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练习50套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

    2011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卷

    学大教育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