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新教师优质课比赛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我作为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新聘教师参加了樊城区组织的新聘教师优质课比赛。首先,感谢我所工作的镇小章育华老师、王兴莉老师、邓明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其次,实验小学五(3)班的班主任张老师的热心配合和帮助。感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悉心帮助,是他们一路陪我走来,给我帮助,促我思考,让我在反复磨课中不断提高自己。同样也很感谢五(3)班的孩子们,是他们用真挚的心声感动着我,我们共同沉醉在美丽的异国风光中,沉浸在崇高的人生境界里。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让我在执教的本节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获益良多。回顾自己备课、上课、参赛的经历,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通过进行备课,修改导学案,对教材理解比较清晰明确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学习本组课文,一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三要注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四要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感受异域风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短文。文中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留学时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它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我们读后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同时受到思想启迪。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认识到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 研读教材和教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再结合本课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我能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新词;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我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其中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三 重视基础,灵活安排语言文字训练
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虽不是教学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字词的读写和理解。对易读写错误的字词,如“脊梁、莞尔一笑、应接不暇”等,我采用课件出示后让学生反复认读准确。特别是对词语的教学,我更是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如,教学“脊梁”一词,我引导学生说出词的本意 “人体后背中间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意思理解花的“脊梁”是指“花朵的枝干和叶子;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出示鲜花盛开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去感受,结合词语理解到“锦”指的是花的颜色美丽。引导学生直观看图来理解“团”“ 簇”是花很多很挤的意思。之后还让学生通过想词来帮助理解,如: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还想到了那些词?这样既可以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 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指导
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进行人文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是本课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受到人文教育”又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读把握主要内容、默读思考、快速浏览提取重要的信息、品读理解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比如,在教学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时,当学生找出了重点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后,用课件出示这几个句子,我对展示的小组给了几个建议:(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看看那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2)抓住重点词语“家家户户、花的海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使之变成红色进行体会读;(3)学生汇报交流读书感受;(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这样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异国风情的感受。
老师的高度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广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在比赛过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本堂课是展示课,在字词方面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导学案编写还需要加强,课后评课的老教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细化,分课时每一课时的任务要确定;实际锻炼的机会太少,我觉得以后还是要多讲课,多进行实战训练,这样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由于自己第一次参加比赛,主观上为了完成任务,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也没有给他们更多发言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理解。
这次的比赛使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些遗憾,才让我们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追求完美,走向成熟。
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张帆
第二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目的:
1、学会本生字新词,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莞尔一笑”等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德国街道的一些图片,问“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引导语: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1今天第二节课,我上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课,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的欲望,我准备了几幅德国美丽风景的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德国街头美丽的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发出了赞叹声:“哇!真美啊!”等孩子们进入情境之后,再让他们仔细揣摩文字的魅力,并带着这种赞美的感情去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德国的花的美,体会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不仅感受到花的美,还感受到心灵的美、内在的美。
二、开启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精彩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读完写花的句子后,石寨说:“我不但从中感受到了花很多、很美,还感受到了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孩子的灵气、无限的潜力让我简直难以想象,不禁让我叹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能力真强啊!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时,学生的手如雨后春笋般的都竖起来了。洛传凯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橘子,如果我分一半苹果给你,你分一半橘子给我,那么我们就都拥有苹果和橘子两种水果,都能品尝到两种味道!自己的快乐是与别人一起分享的。”孩子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还有一个孩子谈到了去年冰灾时,有三位烈士为了大家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大家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的家人,让他们的孩子到砂子塘天华分校读书,而且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孩子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得多好啊!我承认,当时连我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可孩子们却想得那么深远。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在设计课时,我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让学生形象认识德国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色。
一、整体感悟,抓住中心句层层展开
在教学中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概括。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让学生找出德国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让季老先生发出“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叹。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完这些总结感悟理解语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等)。
二、展开合理想象
在教学中采用边听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注意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摩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主要的不足之处是:
1、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没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含义。在实际教学中也没有把这一部分做为教学重点内容,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做法的目的。
2、指导朗读和评价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一段课文的朗读上只有两三个同学朗读和评价了,没有让更多的同学去朗读,这也是时间没掌握好,后来还多出了几分钟的直接原因。学生朗读的水平是良莠不齐,应该多找一些同学去读课文,读出他们的感受,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篇3花美心美人美。这就构成了一个德国。不但大街上的花美,人也美,人们那默默奉献的心灵也美。德国,好一个美丽的国家!
这是我读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感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季老先生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了作者再一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我读完这篇课文,掩卷沉思,就仿佛置身于德国。我走在街上,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开满了鲜花,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享受,真香真美。主人们正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成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许多蝴蝶围绕着翩翩起舞。那窗台上的花就仿佛是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微风一吹,就向我们频频点头。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倘若你亲自到了德国,肯定会流连忘返。看了楼上,还想看楼下;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盛开的,还想看含苞待放的。看得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人们自己种的花,却是要让别人看得,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民看来,却是那么的平凡。
德国,真是一个美丽的国家!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3篇】相关文章:
1.《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
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
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4.《好看的花边》教学反思
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范文
6.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教案
7.《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读后感
8.《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9.季羡林《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在设计课时,我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让学生形象认识德国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色。
整体感悟,抓住中心句层层展开
在教学中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概括。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让学生找出德国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让季老先生发出“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叹。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完这些总结感悟理解语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等)。
展开合理想象.在教学中采用边听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注意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主要的不足之处是:
1.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没能让学生充分体会
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含义。在实际教学中也没有把这一部分做为教学重点内容,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做法的目的。
2、指导朗读和评价做的也不好。在一段课文的朗读上只有两三个同学朗读和评价了,没有让更多的同学去朗读,这也是时间没掌握好,后来还多出了几分钟的直接原因。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应该多找一些同学去读课文,读出他们的感受,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
在体会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时能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感悟。教学一开头运用了一个练习题:因为没有钱,我——,托德——,老板——;因为有了钱,托德——,老板——,我——。引起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思考,操作性比较强,有利于引导学生感悟金钱的魔力,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尾运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再次感受了金钱的魔力。最后还提了个问题:金钱有如此大的魔力,是万能的吗?给学生思考,把这种思想教育与课文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另外在课外资料上运用恰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纵观正个课堂还有许多地方不足:
1.对于整个文章的教学,还可以以两个问题为主线:托德在金钱面前有什么变化;老板有什么变化,依托这两个问题来找文本中的句子,品味句子;
2.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没能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答案这一有价值的资源;
3.在朗读上,形式有点少,齐读太多,对于托德的话,在朗读的基础上,最好再理解一番; 4.“魔力”一词可以适当作解释; 5.教学语言个别得斟酌。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多学习,多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刷子李》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课教学设计较为科学严谨,目标制定准确,媒体选择恰当,教学作用明显。教学过程紧凑、合理、流畅,较好地完成了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塑造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其成功之处有:
一、课型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本文的课型设计为:首先,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朗读课文,配合优美的乐曲,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初步感知课文.其次读课文探究奇人,了解了奇人的“奇”后,再品读课文,探究本文的写法,观看录相,描绘奇人;感悟升华,学习奇人.以“奇人”为线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边读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在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象,对奇人“刷子李”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把这一教学过程称为“品读”的过程。所谓“品”即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先读后品,品品读读,反复诵读,涵泳文意.二、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性的原则.学手段现代且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方便快捷.(1)用一个篮球表演的小录相导入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篮球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以直观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引出其他行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奇人高手,去认识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导入本课主题,激发其积极思维,为课堂营造一种“我想知道、快让我知道”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之中。(2)本文的写作方法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习并且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导入了一个厨艺表演小录相,让学生认真观察录相,运用所学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描绘奇人,使课堂教学不至于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论联系实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绘刷子李的奇的?”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采用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与探究,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以上在本课教学中的可取之处,我会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课堂结构安排还要趋于合理化
(1)本节课设计初衷是先读后品,但实际上课中,由于急于完成预先计划好的内容,读的过程略显仓促,没等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就急急地解决设计好的问题,所以学生显得很木.教学过程应把学生的阅读落实到实处,老师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预先计划好的内容服务.(2)学生讨论的环节结束,能够感觉学生已经讨论出结果了,但是当要求学生回答时,学生反应也不是很热烈,很是被动,这时老师没有及时采取妥当的办法调动学生主动来说,主动来表达,教师没有及时自然运用自如地调控好.这个环节如果采取一个小竞赛的形式或者是男女生竞赛或者是小组竞赛,效果会更好一些(3)有些环节,教师有硬拉硬引之嫌,总怕学生不能领会,便多说了几句,明显还有老课堂的痕迹。这是我今后要注意的一点。
2.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的引导要令人柳暗花明 整个课堂,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不免有些流于形式,如评价的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表面看来是个语言技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的应变问题,回想起来还是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使然。以上是我认识最深的几处不足,在组织学生以及板书书写顺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希望各位同行能够给予指正。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控制课堂的现象基本不见了,学生也由过去的听众成了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尽管有许多不足,但我还是非常有收获,我领悟到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真谛,那就是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感觉放在第一位,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收获很多,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成为我进步的动力,我相信凡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在这一组人物描写当中,节选了清代作家吴敬梓写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人物严监生,作为人物描写的范例。
课文不到400字,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总不得断气,直到赵氏把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挑掉一茎,他才登时没了气。“两个指头”也就成为了文学评论家津津乐道的经典细节。有很多人都把严监生解读为一个吝啬鬼,还有一些人为严监生开脱,说他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甚至为他喊冤,说他“仿佛在真切地向遗孀和幼子再三叮咛:要节约,一定要节约。这个精神如果不继承,这对孤儿寡母今后靠什么生活?”哪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初步感受严监生形象的时候,学生也会感觉严监生很节俭。两种说辞一贬一褒。到底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象?如何组织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亲自读一读原著。
首先,通过读,我们知道严监生原名严致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原著中有这样的句子——“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对于这样一个人,本应该丰衣足食,但是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就是了”。他这样拼命地节制一切费用,终于营养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旧“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饭,还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财产,卧床不起了,还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病入膏肓时,竟也“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该用不用,足可见其吝啬。这是要在教学中,适当渗透的。
其次,有人说严监生并不小气。譬如他的哥哥严贡生犯案逃跑,严监生出了十几两银子替哥哥平息了事情。其夫人王氏病重,他每天都请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等好药。请其两个舅哥来商量扶正其妾的时候,每人送给一百两银子。王氏死后,办理丧事用了四五千两银子,等等。这些看来大方的事,其实对于严监生来说,完全不是出于本意,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为其兄出头,是因为怕“衙门里的差人,他们做事只拣有头发的抓”。所以他才不惜花费大量银两,极力收买舅爷,一方面自己未进学,功名低,借两位有科举前程的舅爷给自己撑面子,与霸道的哥哥严贡生抗衡;另一方面他害怕夫人王氏死后,妾、儿的合法继承权被他哥哥剥夺,自己苦心经营的家产会落入狼口,而且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势单力薄,需要亲戚们的照应。所以他只能被迫用破财来保护自己的财产。
最后就是严监生在临死前的这一细节。人临死前是要立下遗愿的,可是严监生已经一两三天不能说话,于是他从被单里伸出两个指头。诸亲六眷纷纷开始猜测。严监生先是“把头摇了两三摇”,这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继而听到二侄子问起钱财,竟“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这是何等的愤怒,急躁;猜到最后,严监生只有“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对于这么多不懂得他心思的人,可能心中早已没了指望。看他如此执着,如此急于表达,足以证明此事非同小可。可是,最后赵氏终于揭开谜底,说严监生“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于是忙挑掉一茎,只见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是好笑,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根灯草的人,却竟然在临死之前不顾生命,不顾亲情地对两茎灯草念念不忘,如果此时是一个寻常的夜晚,或许还能称其节俭,而此时,对于他是一个吝啬鬼的形象相信已经不言而喻了。
对于这一人物的理解,也许不同的人去读,有不同的感受。可是纵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我们还是应该尊重文学作品的主流解读,因为这是大多数读者的理解,是我们解读文学作品的基础。再者,品读这一人物的目的还是为了教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深入浅出地去挖掘人物,才能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细节描写的印象,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阅读本该和写作相联系的,但是我略去了这个环节。其实事先我是设置了一个课堂任务,让孩子用三两句话描写在坐的一个老师或者同学,但是担心学生们什么都说不出来或者胡说,所以省去了。我觉得在信任学生方面,我做得不是太好,纯粹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另外,有几方面也做得不是太好。
1、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没有完全体现.在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时我没有给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机会.2、词语了解的不够深刻.文中,王熙凤的穿着打扮一段,有很多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的词语,这些词语,学生根本就理解不了,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打扮。我一直在想这需要不需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呢?如果需要应该怎样来讲,希望同行给予帮助。3、没有参与到学生之中
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如果能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就更能体现出师生之间交流的无拘无束。我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课堂气氛并不是十分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是十分的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教学时,我主要围绕“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小嘎子的这些性格特点?”来展开教学。我初步设计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在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上,我通过情境表演、找近义词等方式来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就理解了,效果不错。
另外,针对这一单元的目标,体会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我设计了让学生把推、拉、拽、顶放大,想象画面,小嘎子是怎么推、拉、拽、顶的,把他的神态、动作描写下来。接着让学生感受小胖墩的厉害,再从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体会一下,之后想象小嘎子输了比赛后会怎样,学生说嘎子会要再赛一场。我就让学生写写第二场比赛。让学生写了就有指导、有评价。
最后,我又补充了小嘎子和胖墩的第二次摔跤的片断,以拓展课外知识,丰富人物形象,让学生再次体会动作描写在人物描写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