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8:5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篇: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教学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是引航的灯塔,信念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而找不到自己的港湾,甚至会沉没于激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之舟启航之际,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将帮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之旅。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陈果的悲剧

陈果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学生。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现她练“法轮功”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法轮功”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的活动。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现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陈果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请同学们说一说:一个大学生何以会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的忠实信徒,以至于走上自焚的道路? “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失败”

2004年6月19日海峡都市报:6月15日下午,距离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不足48小时,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看守所中,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马加爵告诉记者:“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失败”。当记者问及家里人为什么要给他起“马加爵”的时候,他回答说,名字是我爷爷起的。他那一代还很封建,希望我当官发财。但官和钱不是我的理想。小时候想过当科学家,长大后就没有什么理想了。记者再问他:为什么上了大学,有了知识、能力来实现理想时,理想却没了?他回答说:不知道。理想这个词,可能在初中就消失了。理想很重要,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成为没什么理想的人了。因此,他在大学里浑浑噩噩过日子,学习不怎么努力,想到的、关心的都只是自己的那点心事。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即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称为“志”,即志向。在现代社会,所谓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建立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然而,人们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给理想做出不同的解释。从哲学角度,理想是“人生之最高准则”;从社会学角度,“理想是未来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心理学角度,“理想是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和活动的远景”;从美学角度,“理想是至善至美的生活”;从伦理学的角度,“理想是最高尚的人格”;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理想就是人生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总体规划。”

理想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它是社会存在反映。一个人理想的形成,是随着他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它完全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从它的来源和形成来看,理想完完全全植根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提升的结果。

理想同空想、幻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虽然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也反映了人们一定的追求和目标,但它缺乏客观根据,纯粹是人们的一种主观臆想,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性的。比如在当时没有实现的条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可能经过实践把理想变为现实。另一种极端的幻想,是一种完全不切实际的想象,即空想。

可见,理想、幻想、空想虽然形式上都表现了他们的主观性,但在内容上却有完全不同的规定。理想的内容有客观性、幻想的内容是对客观的超越,而空想的内容则纯粹是主观性的。青年人应当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可以有幻想,但必须抛弃不切实际的空想。2.理想的特征

(1)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因而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

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有的幻想具有潜在的实现可能性,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2)理想具有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优美的诗,诗名叫“理想”。

理 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这首诗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的不一样,理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远古时代钻燧取火的人们,绝对不会设计出长江三峡工程的蓝图;老牛拉破车的人们,也想不到乘波音飞机旅行;刀耕火种的人们,更不能设计出电脑管理农业生产的方案。奴隶社会的斯巴达克起义,仅有反抗奴隶主压迫,向往人身自由的理想,而绝对没想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赫鲁晓夫称:“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中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现代人追求的汽车、电视、电话等消费品,他们想都想不到。(3)理想具有阶级性

理想在阶级社会里,又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每一个人都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用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社会,提出奋斗目标的。因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想。在奴隶社会,奴隶主的理想是希望把奴隶当成“会说话的工具”永不改变,而奴隶则想获得人生自由。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有着“达官贵人、光宗耀祖”的理想,而广大农民把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大同社会”视为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玻璃商则希望家家户户的门窗一夜之间被冰雹打碎,资产阶级的利益被隐臧在“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后面,希望发大财、赚大钱,而工人阶级则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理想。孙中山先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同志的理想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总之,人们对未来的追求,都是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的,没有也不可能有各个阶级都信奉的超阶级的社会理想。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理想的内容也是极不相同的。(4)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民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实践产生作用。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向导,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实现。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脚踏实地反复实践。离开实践,再美好的想象也不是理想,而是空想。(5)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理想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所描绘的内容还不是现有的东西,不是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预想的未来形象,以预见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人的理想在对当前现实进行观念性改造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现实在观念上也给予想象性的描绘,这就使理想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并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理想的一种强化状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不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某种情感,从而接受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并为其实现而产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的一种心态。这种努力长期不断地坚持下去,就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坚定信念,即非这样做不可的内在要求。

信念和信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而信念则是在认识、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形成的非做什么不可的坚决态度。所以说,信仰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是自觉的。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般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通常我们把信念或者信仰看成一个概念,比如把“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信仰共产主义”看成一回事。

一个人有没有信念和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念和信仰的人,就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一个有信念和信仰的人,就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人的发展。

犹太人的复国情结

以色列于公元前1020年立国,公元前931年分裂为南(犹大)北(以色列)两国,而南北两国在公元前722年和586年先后被亚述帝国和巴比伦王国所灭,辗转落到罗马的残酷政权之下。公元70年,罗马提多将军,带领10万军兵围攻耶路撒冷,进行大规模的屠杀,超过100万人惨死。犹太人从此再无立足之地,纷纷往外逃亡,漂流异邦。世界各地的人都讨厌他们,赶逐他们.公元7世纪,回教势力不断扩张,不少犹太人因为拒绝信服回教而遭杀害。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几千万人丧生。欧洲人硬说犹太人是传播疫症的罪魁祸首,于是大量犹太人被杀害,据称有半数住在欧洲的犹太人惨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拉(Hilter)发动了举世震惊的恐怖种族消灭行动,他认为犹太人是必须铲除的毒草。一批批的犹太人被运到集中营做苦工;老弱的被送到毒气室集体处决;妇女被蹂躏后,连同小孩子被纳粹军公然屠杀;不知有多少家庭被毁于无情的生葬场、火葬场,并且有许多人被用作科学实验。就在短短数年间,纳粹德国在欧洲杀害的犹太人足有600万之多。灭绝人性的迫害,使犹太人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谁相信一个落到永无翻身机会的国家会强大昌盛,影响世界呢?

然而,奇迹还是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后,一名英籍犹太人查姆魏兹曼(Chaim Weizmann)助英国成功研制新型炸药━━无烟炸药,使在当时处于劣势的英国反败为胜。为答谢魏兹曼的功劳,当时的英国政府答应协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一个月之后,1917月12月9日,英国亚伦比将军(General Allenby)成功夺取土耳其在巴勒斯坦地的统治权;1922年,国际联盟批准英国暂管巴勒斯坦地的资格,并且赋予权力实行贝尔福宣言,为以色列复国带来了曙光。从那时开始,移民势潮不断拥现,随着大批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亦日益增多。英国对于化解两族间的纠纷和维持这块贫瘠土地的治安,感到疲于奔命,左右为难。终于在1947年把这块地土的问题移交联合国处理。就在同年的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中,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1票弃权下正式通过,议决划分巴勒斯坦土地为两国家,一个属于犹太人,一个属于阿拉伯人。最后,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家总理本古里安,就在特拉维夫博物馆,向全国发表立国宣言,以色列终于复国了!

2.信念的特征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稳定性。信念是由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的认同内化而成的,它经历了情感的介入,并强化到理智上的坚信不移,以及行为上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因而,信念获得了远比一般认识强得多的稳定性。一个信念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认知、许多次实践的验证和情感的投入,所以,一旦信念形成就比较难以改变。即便以后在某种情形下对信念产生疑惑,情感上仍会强烈的认同,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支持既定的信念。

20世纪初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铀的发现等等。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对于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然走上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科学家们的自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同时也说明树立科学的信念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执著性。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需自觉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去校正自己的信念,不可死抱着不放。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力学上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判决实验,发现并解释“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提出光的微粒说;在数学上发现了微积分运算方法和无限级数理论,等等。他的最重要的科学著作是:1687年初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1704年初版的《光学》,尤其是《原理》一书,几百年来颇受推崇。但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结果当然是徒劳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这个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

我们认识了信念的这个执著性特点,必须正确地对待信念。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是相矛盾的,就要自觉地去校正。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只会处处碰壁。

第三、多样性。信念是多种多样的,具有表现为: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政治立场等不同会具有不同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和具体经历等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可能产生相应的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道德、理想、科学、真理、审美、事业、爱情的信念,因而对同一个人,信念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四、亲合性。这是信念在感情上的反应。一个人对于与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所谓志同道合,就是信念亲合性的表现。如果信念不同或相反,则可能导致人们之间关系的疏远或情绪的对立。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讲到理想和信念,它不是个空的东西,它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两段十分感人的历史,一个是延安时期。与当时蒋介石所控制的那些地区相比,延安是山沟,穷得不得了,但是大批人才都跑到延安,还要越过几道封锁线。很著名的人物有丁玲、郑律成、冼星海、聂耳、艾青、萧军、萧红等。当时有评论说,延安不仅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中心,这就是共产党的吸引力,因为她代表了抗日救国的正义事业。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时期,就是建国以后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大家比较熟悉的像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竺可桢、李四光、吴有训、钱三强、钱伟长等等。实际上,他们中间的一大批人已在欧美学有所成,是我们党的正义事业把他们都吸引回来了。“文革”以后,一大批老同志在深受迫害之后,还是对党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比如丁玲,曾沉冤20年,复出后仍对党一往情深,不改初衷。她给中央的信中有几句特别动情的话:“这种感情如风驰云涌,如果不讲,不叫,我就无法平定我这种深沉而又激荡的心情。„„丁玲永远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共和国之恋》这首歌写得好:“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理想和信念,就是这样一种深沉而执着的力量。

在国外也有许多与理想有关的名人名言: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美国科学家 爱因斯坦.A.)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W 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到达天上,但是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美国政治家 舒尔茨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L 通过以上这些事例和名人名言,我们可以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归纳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力量,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人生的大海里航行,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一叶没有舵手的小舟,随波飘流,难以驰向幸福的彼岸。而理想就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崇高的理想能使我们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迷途中找准方向,在困难时充满信心。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无数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之所以能够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失败了,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靠的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忠诚。尽管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看到社会主义,但却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是美好的正义事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我们不仅从战争年代闯过来了,从三年困难时期闯过来了,而且经受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的严峻考验。凭着这种理想、信念,不管将来有什么艰险,我们都可以成功地闯过去,以达到胜利的彼岸。不少青年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奋斗目标是考入大学,当进入大学以后,就应认真思考,树立更远大而崇高的理想,生活的道路极其漫长,千万不可落下理想的风帆。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l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作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于是,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沙漠的边缘。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2.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超越目前的美好生活就是人们的需要,理想越是美好,人们的动机也就越是强烈,于是驱使人们积极行动的力量也就变得越是强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灵上的“发动机”。有了这个“发动机”人们就有了奋起进取的巨大动力。美国盲人女学者海伦•凯勒的奋斗事迹也是催人泪下。她曾这样说:“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去爬行的。”这种推动她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的巨大精神力量就是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冯如和他的飞机之梦

冯如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专家和飞行家。他出生于农民家庭,12岁开始旅美生活。美国的工业繁荣使他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要有先进工业。他省吃俭用,大量购买机械学书籍刻苦自学,并于几年后开始了发明创造。1904年,俄日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三省爆发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冯如闻后立志为祖国制造飞机,并发誓:“苟无成,毋宁死。”

1906年冯如在美国旧金山,向华侨募集了1000美元资金,与9位华侨青年助手,开始了飞机的研制工作。面对一次次失败和各方面阻力,冯如毅然宣布“飞机不成、誓不回国”。在伟大理想的激励下,经过艰苦设计、研究实践,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21日驾驶自制的飞机翱翔在奥克兰的上空。它震惊了西方世界,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之后,冯如谢绝美国的高薪延聘,回国创办了飞机制造公司,致力于祖国的航空事业。直至1912年8月15日,于一次飞机试飞中因故遇难,年仅29岁。

讨论:同学们根据冯如的故事,说一说理想和事业成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总结]冯如为祖国制造飞机,实现工业繁荣,这是冯如的个人理想,理想反映了人们不安于现状,变革现实,创造适合于自己更高需要的现实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一旦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就会成为人们创造新的现实的强大推动力。一个人树立了理想,他就会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在艰难的事业中他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冯如的理想之所以说它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且也体现着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缩影。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3.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需要物质的享受,还需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就是指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精神生活充实而高尚,主要表现在有崇高理想。崇高的理想能形成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支柱。由于理想和信念是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比现实更美好的追求,所以理想信念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是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理想当然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开幕。邓小平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做了详细的阐述。十五大又将邓小平理论列入党纲,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指导思想。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功的。

数字说明:英国几乎用了整个19世纪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2.5倍;在1870年至1930年间,美国用了60年时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3.5倍;日本在1950年到1975年这25年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6倍;而只有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是最快的。自1979年来,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7倍。虽然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坎坎坷坷,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将继续保持下去。问题:你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处?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只要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一定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体现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从三个巨变、六个方面高度浓缩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

1.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国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第一次巨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次巨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三次巨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2.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六个方面的业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精神表明我们的党是值得充分信任的。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总结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无怎样的错误,都是我们党自己纠正的,包括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使我们的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这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开拓进取的能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和信任。当然,事业在发展,探索在进行,新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并尽可能不犯大的错误,而且一量出现错误,能够尽快地发现和勇于纠正。在这方面,我们党完全具有了这样的素质和能力。

4.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的各种新举措:《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们冲击力很大。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坚持走下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坚持下来了,并获得了很大发展,这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看得长远,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目前还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要靠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完成。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长远的信念,就是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来是近代和当代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广大的大学生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将要做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改革开放以来理论思想界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自由化、全盘西化;二是僵化的倾向,这都影响到我们的青年学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清醒的认识,这样同学们才会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学地按照常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中增强信心:曲折上升 从中国现有的综合国力、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坚定信心

从世界热议中国、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提高自信心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坚定信心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一)正确理解共产主义理想

1.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许多人在问:“共产主义理想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一问题似乎承载着对共产主义科学性的全部诘难——只要我们不能明确地说出实现这个理想的确定时期,这个理想就成了空想;这一问题似乎又承载着共产主义信仰者对未来的全部信心——如果我们不能明确地作出关于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理想就可以实现的承诺,一些共产主义者就会对未来失去信心。所以,当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并说我们不必“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的时候,有些人就觉得共产主义理想有些渺茫了,甚至有人以为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放弃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其实,“共产主义理想何时实现”的问题没有必要也承担不起如此沉重的意蕴。囿于“共产主义理想何时才能实现”这一问题,是理想信念问题上的狭隘思维方式。

因此,必须从理想与信念的统一中全面把握这一信仰。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共产主义信仰也不例外。共产主义者的行为追求,不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即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过程,也是一种理念的追求或信念的追求,即遵循和实践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或信念的过程。共产主义信仰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基本理念或基本信念,比如主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的真正公正和平等,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等。这些基本信念具体体现在一个未来目标上,就表现为共产主义理想。可见,事实上是先有共产主义的基本信念,才有共产主义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信念的体现。没有信念也就没有理想。

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即使在理想的实现还很遥远,人们对何时实现理想感到困惑的情况下,信念仍然能够发挥它的作用。有人以为,只要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还很遥远,只要对共产主义理想何时实现没有确切把握,在现实生活中就不会有追求的动力。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是忽略了坚定信念的作用。在社会剧烈变动、情形极其复杂而未来趋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人们有可能对原有的理想产生困惑,但只要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就可以指引他们走出迷雾,不断向着理想方向前进。事实上,在坚定的信仰中,存在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情形。毛泽东曾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一家只靠肩挑手搬,要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在智叟看来是没有希望的,但愚公坚信不移,每日挖山不止。“精卫填海”的神话也是这样。以“精卫”一鸟之力如何能填掉大海,精卫鸟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它仍然每日衔石衔草,以投大海。这都是坚定的信念的力量。当然,在这信念中,包含着它对于理想实现的必然性的坚信,但至于何时达到这最终的目标则并不那么耿耿于怀。这说明,在信仰中,理想与信念是互动的,在理想功能弱化的时候,可以通过强化信念来弥补。因此,我们应该坚定共产主义的基本信念(包括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愿望埋在心底,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2.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

我们说到共产主义理想时,心里想的往往是未来的共产主义制度或社会。这当然是不错的,但不全面。事实上,共产主义理想不仅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个人道德理想。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个人道德修养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把握这一点,就更易于把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融在一起。

共产主义理想既是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对此不能只是从主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即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分别理解为社会群体和个人所信奉与追求的理想,还应该从客体的角度,即从理想本身来理解,把社会理想理解为一种理想社会,把个人理想理解为理想的人生。从客体的角度来看,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深刻的区别。个人理想或人生理想,是从个人的人生实际中提出来的,是可以在一生之内实现的。而社会理想则往往不是在一代人之内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但是,共产主义理想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理想,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也演化出个人理想,也作为一种个人道德理想而存在于人们心中。当前,揭示出共产主义理想也是个人的道德理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把这个理想拉得更近,可以与个人一生融在一起。个人理想是以人的一生为全程,是在一生中可能实现的;而社会理想则是以大时代为单位,是若干代人的事情。作为社会政治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非常漫长,在我们一生中不能实现。但作为个人道德理想,则可以在我们一生中得到实现。

那么,作为个人道德理想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这种境界的主要标志是“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些,像“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这些要求当然是很高的,但是它作为个人的理想是可以在人的一生中做到的。只要我们在道德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实践了共产主义理想,比如雷锋,我们可以说他在道德追求方面实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

因此,不能仅仅把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看成是政治上的事情,是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似乎与人生,与个人生活,与个人的思想境界无关。由于人们往往只是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当作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所以当他们在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时候,还是觉得不能得到人生追求上的满足,不能“温暖心灵的每一个夜晚”。因此,应该切实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社会公共领域中引入到个人生活领域中来。3.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的追求也是一个过程。越是高远的理想,其实现越需要更长的时间。共产主义理想在人类的社会政治理想中是一个最大的理想,因而它的实现需要最长的时期。这就意味着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漫长过程中,有若干代人不能亲手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或亲眼看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那么,这些共产主义者的追求是否具有意义?或他们的追求是否值得?特别是他们能否从自己的追求中得到人生的意义?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过程,一代代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者,尽管处于理想实现总过程的不同时期,但每一代人都有其付出的辛劳,也都有其收获的喜悦。理想是一个不断实现或逐步实现的过程。理想目标并不只是最终目标而已,它实际上包含许多具体的目标或阶段性理想。这些目标就散落在追求共产主义最终理想的路途上,它们就是路上的“吗哪”果。那些跋涉在追求理想的荒路上的人们,可以沿路得到这些追求的果实。而且,随着路程的前进,这些果实也就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大。人们通过实现这些小的或中等的目标,而最后达到最大的目标。因此,对于那些不能见到理想最后实现的追求者来说,他们实现一些阶段性理想目标也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他们巨大的幸福感的源泉。

从本质上说,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者来说,他们的人生意义就存在于他们的追求过程之中,追求本身就是意义。历史上曾有过“最终目的微不足道,运动就是一切”的观点;也有“最终目标是一切,运动微不足道”的观点。从思想方法上讲,二者都是将目标与过程割裂开来了。现在,有些人也把目标与过程割裂开,只注意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对追求过程本身的意义重视不够。事实上,人生对理想的追求,不论这个理想是否得到了实现,都构成了他人生的实际内容,为他提供了充实而积极的人生体验。失去了人生追求的过程,最后的结果也就没有了意义。事实上,一代代共产主义者抛头颅、洒热血,虽然渴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胜利,但很多人清醒地意识到这不是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实现的,但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似乎是一无所得,但却是真正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使生命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4.共产主义理想是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统一

共产主义理想具有终极性,它是古往今来人类先进分子对社会的梦想的集大成,也是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和终极追求。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来叙述它,用最好的想像来描绘它,并全力以赴地追求它。人们不能想像比共产主义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也没有想过在共产主义之后会怎样。总之,那是最终的目标,最后的目的地。

但共产主义理想的终极性是相对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在人类历史的彼岸,它的实现并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宗教讲的“天堂”是与人类社会不并立的,天堂到来之时就是人类社会结束之日(世界末日)。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世界观是相反的,它并不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超人类、超历史的“天堂”胜景,而是人类历史本身发展的一种状态和结果。因此,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人类的最后毁灭和人类历史的结束。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来,任何事物的发展,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终极状态。共产主义理想无疑是非常美好的,它与前面几个存在着私有制和阶级的社会形态相比,具有无限优越的性质,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也不是人类历史臻于完美的停滞的状态。似乎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已非常完美和完善,没有可以改进的余地,于是人类历史的延续只剩下重复,没有了发展和进步。这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想法,是直接违反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我们能否作这样的猜想:共产主义社会也许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新纪元,包含着若干个新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系列未来社会形态的统称,这些社会形态构成另一轮人类历史的循环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螺旋线中的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完成使人类历史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用恩格斯的话说是实现了人类从动物界的“两个提升”,即在物种方面和社会关系方面从动物中提升出来,从而开始了真正的人类历史。而此前的历史,尽管也相当漫长,但回头看来,也不过是史前史。这漫长的史前期其实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个源头,是人类历史多幕活剧的一个序幕。此后的历史更加漫长,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更高层面上进入一个更大的、更高的循环。

(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首先,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创立于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基础之上,具有科学的内容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正确地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科学。它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和物质力量,深刻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规律、道路、方法、战略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科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持久的生命力,自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150多年来,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绝不意味着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束,而是在更高的阶段继续向前推进的开端。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72页)马克思主义从来不自诩为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知识体系,而是把自己看作一门创造性的科学。(是开放的系统)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已任

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所以创立他们的学说,不是为了把它束之高阁、藏之名山,而是为了指导社会实践,使之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

对于共产主义,一些人存有误解,认为共产主义渺茫,共产主义与共同理想无关,更与自己无关,与现实无关。这是不对的。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是统一的,其统一点就在于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在于现实的运动之中。

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及其实现时说,实现共产主义就是为了实际的目标采用实际的手段所要达到的最实际的工作,即现实的运动,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也就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有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而其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都是理想实现的过程,都是追求并实现和谐的过程。对现实的每一步改造都是理想的具体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实现就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个人理想的实现又是为共同理想的实现做出的努力。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前面两点我们讲了理想、信念的概念意义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三点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志向”。“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第二是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请大家给“志”下个定义(请几个学生回答)

“志”——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一)立志当高远

青年时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对青年大学生来说,立志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周恩来在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确立理想信念当然不只是青年人的事情,而是人生各个阶段都可能遇到的事情。但是,确立理想信念在青年时期最重要。人生进入青年时期,生活之路刚刚开始,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掌握、发展目标的奠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个人家庭的建立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原则、总的目标,而这就是他的理想信念。而且,青年人热爱生活,对美好的未来满怀憧憬,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生活,去追求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梦想。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应该自觉地确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树雄心,立大志,用聪明才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二)立志做大事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之中的,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指导性,同时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这个大的理想信念的框架之中,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这些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具有自己的个性和多样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就越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鸿鹄之志,要摒弃将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个人为自我中心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大事就是要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那种认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无关,甚至社会理想压制个人理想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三)立志须躬行

古人言:“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否则就不能叫雄心壮志。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理想不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区别和矛盾推动人们去改造现实,实现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作为明天的现实,要把它变为直接的现实,需要我们许多代人的艰苦奋斗。

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也就是说,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立志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当代青年,应该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

第一、要明确理想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 , 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实现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实现它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即使是那些比较容易实现的理想,也不是在一个早晨就能够变成现实的。期望自己一觉醒来理想已经实现,这种便宜事是不可能出现的。通常,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的时间估计得偏少,换句话说,人们总是把理想的实现想得更容易一些,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往往比事先所预料的花费的时间要多,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十分热切地期待着它实现的时候,它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和期望的那样迅速到来。中国有句俗话“望山跑死马”,意思是说,看起来山离我们很近、似乎马上就能到达山脚下,但把马累死也难以到达。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二、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理想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在顺境中,我们要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在逆境中,我们要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也正是一切有志者在实现美好理想的过程中必定经历的三部曲。所以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缺乏坚韧不拔意志的人往往容易对已经确立了的理想发生动摇,或缺乏使之实现的信心和决心,因而无法使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理想化为实践活动。只有那些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阻碍全力拼搏的人,才有可能顺利达到理想的彼岸。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个人的志向固然要远大,志当存高远,但又必需立足现实,一步一步地去实践,在实践中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否则就只能是空想。所以说,理想信念问题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才能在奋斗的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具体表现为把握好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所谓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未来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目标和共同奋斗目标。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要克服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二是理想和现实矛盾太大,实现理想有困难,放弃理想。

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在社会生活中,当人们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有时不能正确地看待,看不到二者的统一性,而把二者对立起来。其中一种倾向就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有的人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毋庸讳言,我国现实中确实存在着许多消极腐败和丑恶,对此不能视而不见。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们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怎么能因为看到这些,而对社会不满或失去信心呢?而且,这些现象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应该同这些现象做斗争,而不应逃避现实,更不应把对丑恶现象的怨愤发泄到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身上。

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在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还有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有些人当发现理想与现实有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有的学生风开始走向社会的时候,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时间长了就可以为然,甚至自己也搞起腐败来,失去了自己的理想,还有的人由于看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理想”、“告别崇高”、热衷于“实惠”,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走向拜金主义泥坑。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并且将来全变成新的现实,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在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正确认识现实和理想的关系:现实和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理想高于现实,是未来的现实。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与信念密不可分。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或者缺乏实现理想的信心和决心,也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即使在某一时期转化为行动,也会因遇到某种困难或挫折而不能坚持下去。信念可以使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获得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尽管理想的实现有时很艰难但艰难中有希望。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追求崇高理想时,需要坚定的信念,因此在军队里要讲信念,在人民中间,在青年中间,也要讲信念。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具体的。对青年人来说,艰苦奋斗的品质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艰苦朴素、勤劳节俭,抵制和反对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的侵蚀。踵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同时还应该具有坚韧有拔的优秀品质。理想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本章教学小结

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成材报国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问题探索

在一些高校有部分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对理想抱有偏见,游戏理想,把理想戏为“利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大目标不如大团结,讲理想不如讲实惠”。

请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理想?谈谈理想是怎么样推动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篇: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摘要: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都知道,理想和信念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它准确的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则像是行尸走肉一般存在于这个世界中。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当然,我们的理想信念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就可以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给予人们的是一个充实高尚的人生,而低俗的理想信念则会让人们变得庸俗,拥有的自然就是一个空虚乏味的人生了。在我国现在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且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过程中实现我们自己的理想信念。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理想与信念是什么。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于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的一种追求。它是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地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夫人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关于理想,我很喜欢诗人流沙河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是——理想。诗人在诗中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我很喜欢这一段,由石到火再到灯,最后到路。完全的诠释了理想的意义!

有理想,就会有价值的实现。巴尔蒙特,一位虔诚的追梦者,专制统治下的社会,使他饱受反社会的个人主义情绪的非议,但社会的黑暗没有将他埋没,他的理想依旧熠熠生辉:我要歌颂太阳,那是我高贵的理想。于是,在百年之后,他同他的理想一起复活。正是巴尔蒙特那对于理想的坚持,才使他摆脱时代对他的拒绝,最终完成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有理想,就能有坚持的信念。“没有手,用脚一样能弹钢琴。”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位平凡的无臂青年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并付之实践。10岁时的意外触电导致失去上臂,使得弹钢琴,这个在常人眼中的小事儿,却成为了这位青年—刘伟的理想。钢琴,也许只是那理想的一部分,更多的或许是超越不可能,实现他作为平常人的人生价值。理想,是如晦风雨中的那盏明灯,将他从死亡之中的迷途中拉回,精彩地活着,精彩地将理想付之实践。

有理想,就能克服各种逆境。巴勒,一位天才画家,一生饱受贫困所扰,所幸理想化为画笔,紧紧地陪伴着他,勉励着他。巴勒对于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使他从不虚构画中的情景,那些耕耘放牧着的法国农民是他笔下的汹涌源泉,亦是他对理想的尊重和不懈实践。或许他生前的几幅画只能换得一双小孩子的鞋,但那无关于我对他的敬崇。他用身体力行告诫我们:如果你有理想,无论处于何种处境,都不要放弃它,这样,就靠成功越来越近了。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点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的追求理想目标。

所以,理想与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它们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它们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激励着人们向着目标奋斗,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一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再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若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它们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是人的心灵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把各个社会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

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个时间问题。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实现理想,我们要立志高远始于足下。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然而,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的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所以实现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祖国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

另外,我们还要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 遭遇波澜和坎坷。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像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小姐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迸发。

所以,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看待,只要善于利用顺境,用于正式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转化理想为现实。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追求理想还要有坚定地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着,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人生实践中,青年仅仅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只有对科学理想坚信不疑,才能坚定自己的向往与追求,并将理想落实到实践上。再好的理想,不付诸于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不断提到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在工作中,发奋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让我们共同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填空题

1、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和()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3、信念是()、情感和()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能够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实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能够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实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和()。

5、在很多情况下,理想等同信念。但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但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6、从理想的内容划分,理想有(),(),()和()。

7、从理想的对象划分,理想有()和()。

8、()就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9、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是要有()。

10、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

二、单选题

1、理想是()。

A、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与未来的想象

B、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C、在实践中形成的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D、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毫无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象

2、理想的超前性、预见性表现为()。

A、理想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B、理想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

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领导国家

C、消灭工农、城乡和贫富之间的差别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6、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

7、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科学的信念,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人,坚信()

A、通往共产主义道路是遥远的,可望不可及是

B、社会主义道德将成为所有人自觉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D、不同的团体有相同的信念

8、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

A、对真理的追求

B、评判事物的标准

C、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

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9、信念是()的融合和统一。

A、认知、情感和理想B、认知、情感和意志

C、认知、态度和意志D、态度、情感和理想

10、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充分说明()

A、信念就是一切B、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

C、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D、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

三、多选题

1、下列关于理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具有实现可能性

C、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上的表现D、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理想具有的特征是()。

A、超前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合理性

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B、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C、现实是不完善的和有缺陷的,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

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是个艰苦的过程

3、关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

C、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D、没有了信念,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

4、理想信念的作用有()。

A.、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B、预见个人的发展前景

C、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D、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5、判断理想是否合理、科学的标准有()。

A、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B、是否具有时代性、阶级性

C、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D、是否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6、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法律观E、道德观

7、在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上()

A、理想与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的B、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C、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D、理想是信念,信念是理想

E、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8、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明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若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这就是说()

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C、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9、理想信念的作用()

A、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C、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D、激励人们向着既定奋斗目标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源泉

E、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0、青年大学生在立志时,应()

A、立志当高远B、立志做大官C、立志做大事

D、立志须躬行E、立志以自我为中心

四、判断题

1、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2、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理想作为一种物质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5、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需要,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6、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五、简答题

1、理想信念相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它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我们大学生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3、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六、论述题

1、我们应该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具有现实可能性

2、预见性

3、认知意志

4、心理态度精神状态

5、观点和主张奋斗目标

6、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7、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8、信仰

9、坚定的信念

10、思想基础

二、单选题

1、C2、D3、A4、D5、C6、C7、C8、C9、C10、C

三、多选题

1、ABCD2、ABCD3、ABCD4、ACD5、ACD6、ABC8、ABC9、ABCDE10、ACD、四、判断题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7、ABCE

第四篇:追求远大理想__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想信念信仰的特征及关系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导入语: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精神真空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是马家爵一个人。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信仰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的特征

第一、超越性。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

第二、可能性。真正的理想,又需要具有实现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理想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这是理想和空想、幻想的根本区别。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第三,差异性。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第四,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2、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从横向来说,可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又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从纵向来说,则又有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之分。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信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某种观念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1、信念的主要特征

首先,信念具有复合性。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复合体或统一体。一个人的信念首先是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信念和意志也不能分开。人的信念不是仅仅藏于内心深处的东西,它最终是通过他的行为和实践意志表现出来的。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会更为坚强。

其次,信念具有稳定性。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

再次,信念具有科学性。科学信念与迷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根据认识方面的差异来说的。科学信念是建立在关于对象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科学根据的信念。

而迷信的产生,则与人的认识理性的迷失直接相关,它建立在无知或错误的认识基础之上,是一种蒙昧的信念。

另外,信念具有崇高性。而崇高信念与卑劣信念之间的区别,则主要是根据情感和价值方面的差异来说的。

人的理想与信念需要互相支持,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三)信仰是信念的升华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信仰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许多欧美人那里,信仰与宗教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他们自己的基督教连在一起。在他们眼里,我们中国人大多是没有信仰的。在我国学术界,信仰被理解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或尊重,并以为行动的准则”。信仰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只有关于极高或最高价值的信念才能够成为信仰,这种信念构成信仰的内容,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它为核心,为它服务,围绕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重要的,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实际上,人的信仰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的力量。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指明了奋斗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2、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人格和道德的完善提供了精神动力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 2 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3、崇高的理想信念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生境界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

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加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促成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强化自己的信念系统,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中,必然包括对于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在内。中华民族曾经在古代有过非常的辉煌,也曾经在近代有过极大的屈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误,走过一些弯路。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多年保持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1、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只是人们道德情感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产方式运动的必然结果。

2、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实证内容和论证,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不只是一个物质财富高度丰富的社会,而且是一个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人得以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合起来。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粱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理想源于现实,是指理想的形成必须以现实为根据,是现实发展的条件和主观要求的统一。理想高于现实,是指理想是经过人脑加工的设想和预期,表达了人的美好愿望,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形成的,因而是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是超前的、指向未来的。特别是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 4 的规律性认识,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上,在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因而就更是引导现实的旗帜,变革现实的力量。正因为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必须克服两种倾向:第一是理想脱离现实,把幻想当作理想。

2、理想与现实又是一对矛盾

人生中充满了矛盾,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矛盾。所谓人生的基本矛盾,首先必须具有普遍性,即这种矛盾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且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的始终。其次,它还必须具有一般性或代表性,即各种各样具体的人生矛盾,都是人生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都可归结于人生的基本矛盾。当然,不同的人,或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远大理想和科学信念的形成,不仅需要教育者付出不懈地努力,而且也需要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通过教学和典型事例的分析,引导大家不惧挫折,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五篇: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今天的主题相信大家都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其对理想的憧憬,对信念的执着。

我们都明白,真心想要做好一件事,就需要对其了解深刻,那么什么是理想?什么又是信念?

理想是什么?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关和价值观在给都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地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的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不是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现实,是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每个人活着,总得有个理想,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杆,理想信念则好象是它的“支点”。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尽管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充满着辛酸,密布着荆棘,但是珍贵的东西都需要用尽全力去争取,才有实现的可能。

什么是信念?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是激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思想倾向,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信念具有坚定感。无数的革命先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才能使中国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成了他们的信仰,他们为此坚定不移、前仆后继,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革命烈士夏明翰曾说过一个闻一多倒下了,但是千千万万个闻一多站了起来!而他的的就义诗也慷慨激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反映了这一代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坚贞不移。

信念又具有稳定感。一般来说,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自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稳定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模糊不清,行动往往左右摇摆,动摇不定,容易在政治上、行动上出偏差。

生命历程中,理想与信念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理想信念可以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并且提供人生的精神境界。

有了理想没了信念那理想就变成了空想,没了理想只有信念那等于是一头撞到死,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东西,是信念。没有理想没有信念,那等于人生是白过!人生百年,眨眼飞逝,在这短短的人生路上,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一定要为了这个理想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去努力!

因此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理想信念反映人对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期望,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处于更突出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同学们才能很好地解答“做什么人”这一中重要人生课题;其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难免遇到一系列人生课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总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最后,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记得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辄止,最终失败了。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

可见,雄心十分重要,而与之相伴的还有强大的行动力,以及在行动中坚韧的毅力,与顽强的信念。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想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一生碌碌无为。但是,理想如果不配上就只是一纸空文。人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火的陶冶,血的洗礼。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信念从事“韧”的战斗,当岁月匆匆流逝,我们就会发现,理想仍然是理想,它还是天幕远景上的海市蜃楼,我们就会像那个挖井人一样,终于一无所获。可如果我们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不忘坚持刻苦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用一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向困难冲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有一位寓言家说得好:“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就是架在两岸的桥梁。”我们要凭着一份理想,一份信念,就终会成功。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它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和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其次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它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成为现实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对中共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实践的第一步即立志,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可见立志当高远,大量事实证明,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立下鸿鹄大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大学生应该树雄心立壮志;还应该立志做大事,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并且,立志须躬行,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趁风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其次,我们应该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实现理

想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还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事物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

最后,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脱离现实谈理想;坚定信念,用执着的信念去追求理想,为实现理想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再好的理想,若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实现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荀子说:“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中国的史圣司马迁矢志修史,在漫长苦闷的生活道路上,以超人的毅力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不朽的杰作;化学家诺贝尔的炸药实验使自己负伤,亲人丧命,但仍旧坚定不移的工作;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更是理想与信念结合的典范,在伦敦图书馆他的座位下,竟有他读书时放脚留下的沟痕;法国科幻说家儒勒·凡尔纳,仅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而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苦儿流浪记》有一段情节:主人公与几

名矿工在工作时遇难了,大家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脚下是无尽的水流,他们所有的,不过就是几盏灯。在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看起来不是被淹死就是被窒息而死,再不然就是被饿死,总而言之似乎是必死无疑。营救虽然在努力进行着,但是人们都没多大把握成功。而矿井下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好些人都抱着必死的心。他们中有一个人带了表,最后有人提议熄了灯,每隔一段时间让那名矿工报一次时间,大家都休息,节省体力。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人们的心也慢慢地被揪紧,但等到营救队到达时,他们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只有一个人死了,就是那个报时间的矿工。

原来,开始他的确是准时报时间的,但是,当他发现了同伴们的异常后,他便开始了“虚报”,半小时他说15分钟,一小时他说半小时,两个小时他说一个小时……结果其他人都在信念的支撑下活了下来,而那个商量的矿工却被自己的心魔给逼死了。

成大事者皆有志,成大事者亦具恒。理想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的,当我们再困难面前想要退却的时候,想想马克思的名言吧: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愿我们相会之际,都能自豪的谈起自己的成功,而不要像那个挖井人一样,半途而废无恒心,到头来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下载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选 2、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想和信念,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的作用。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途径和方法,在实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什么是理想 1、理想的概念 “理想”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的“idea”,意即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古代,里想称为“志”,即志向。 在现代......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教学理念与目的】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深入进行崇高理想、科学信念的教育,是要使大学生明白,确立怎样的理想信......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精选五篇)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015级动物科技系畜牧兽医4班二组King Back 研究对象:2015级动科系畜牧兽医6班部分同学 成员名单: 组长:李莉 成员:傅启利张海锋刘敏李锣娇黎齐......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共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设计 实践教案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约5分钟) 著名诗人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人生,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