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2015版讲稿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学生掌握理想、新年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对于人生具有重要作用,自觉地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
1.理想与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难点
厘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长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导入——名人说理想
列夫·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维克多·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城厢镇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应当全面了解理想信念的涵义、类型、特征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使人生具有坚强的精神支柱。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理想是人的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现在没有的,或者说是对现在拥有的东西的长久性拥有的渴望。渴望的东西都是美的,至少对你自己来说。所以理想实际上是对美的渴望。渴求不是追求。追求有行动,而渴望只是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光有理想还不行,必须有信念,即对理想实现的确认。这样人就会按照理想去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与幻想和梦想是不同的。幻想也是人常有的精神状态。人人都喜欢幻想,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但是,像天上掉馅饼、地上长出摇钱树的想像是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生活发展规律的,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瞎想,它绝不属于理想的范畴。至于梦想,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妄想和渴望,虚幻飘渺,大部分无实际根据和实现可能。
2、理想的特征
第一,超越性。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第二,现实可能性。理想不同于空想。二者虽然都是对未来的描绘,但空想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趋势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正确把握的结果,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第三,实践性。理想作为一种现象,不只是指对未来目标的一种想象,而且是一个包括理想的形成和确立、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的完整过程。
第四,差异性。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人们的理想彼此有差异。不同时代,社会性质和社会关系不同,人们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同一时代,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不同。
第五,政治性。任何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人们追求的理想无不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根本制度相联系,而他们的种种理想追求又无不是从每个人特定的社会地位、根本利益、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出发的。
3.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
从理想的性质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从理想的层次上划分: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①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社会理想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它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1)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项羽在少年时代,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南巡的壮观时,就对其叔父说:“你可取而代之!”吓得其叔父忙掩其口,他却说:“大丈夫本当如此,才不负平生之志!”所以,他成就了霸业。
(2)生活理想:是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生活理想并不只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充实。生活理想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着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败。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是由于从生活上被腐败思想打开了缺口,从而堕落的。
(3)职业理想 :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对事业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职业是人的谋生手段;第二,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小资料
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职业理想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孩子的职业理想都很大,不是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孩子志向则似乎很小,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这能否说明日本人没有职业理想呢?不能,许多中国人到日本后发现,日本人一般很少豪言壮语,但都能认认真真做自己的工作。他们对工作的执著和认真态度,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务求完善的精神,就是具有职业理想的表现。
(4)道德理想 :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也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认知:对某一观点和主张有清楚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2)情感:对某一观点和主张的实施产生情感上的愉悦。
(3)意志:对某一观点和主张的坚持需要在实践中经受反复考验并付出艰辛的努力,最终才能形成信念。
2、信念的特征
①信念的复合性。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②信念的稳定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
③信念的执著性。执著性不只是指信念的稳定性,而且更多地是指具有坚定信念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的稳定性。
④信念的多样性。正像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信念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信念。
⑤信念的亲和性。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这是信念在感情层面上的反映,信念相同或相近的人们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信任感。
3.信念的类型:
①政治信念。即人们对国家、政党、社会革命、政治制度和设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看法。
②科学信念。是指对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信服。③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体系所持的信奉态度。④生活信念。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未来生活前途的坚信态度。
(三)信念与理想的关系
1.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2.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末理想信念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只有确定的理想信念,人生才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所以,人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案例1 毛泽东的少年立志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案例2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故事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
理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生大厦的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崇高的人生理想,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事例:_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使人的心灵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同时还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例如:韩信为了建功立业,经受胯下之辱,而不愿是细枝末节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并且表现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司马迁为了写《史记》,忍辱负重;武训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上学,他吃大便,吃蛇,就是为了筹到更多的钱款帮助穷人的孩子接受教育。尽管手段不太可取,但在当时的情形下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他的心胸是坦荡的。他精神品质是崇高的。
需要注意:人的理想和信念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调整的。毛泽东最初想到老教师,结果后来成了国家主席;鲁迅原本想救助像父亲一样的病人,后来发现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更需要改变,于是弃医从文;孙中山先生也是如此。因为接触到不同的事情和理论,人的理想就有可能改变。鲁迅最初是相信年轻一代是胜过先代的,结果他发现青年人告密的告密,吮血的吮血。于是他改变了。蒋介石最初到日本也只是想成就功业光宗耀祖的,但在陈其美的帮助下他转变了,成为了革命党人。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陶行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指导大学生走什么路
理想信念有助于指导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确定、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理想信念指引走红道(仕途)、黑道(学术)、黄道(经商)。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切实的学习目标,并能够激励大学生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努力奋斗。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问:你听到过哪些对于自己这一代人的评价? 骄纵、任性、冲动、自私、缺乏责任感„„
非主流、浮躁、幼稚、脆弱、„„曾有人毫不客气地说,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步入社会之后就像弱智儿童一样,意志力更是薄弱到前所未有的程度。80后90后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吗?马克思讲“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需要明确脱离国家、民族和时代需要的理想难以实现,做大事就要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导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诞生以来,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和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但不排除而且最能吸取、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说,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十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都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们总是通过做好具体的一件件事去实现自己的近期理想,又在近期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不断逼近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必须把理想付之于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开辟理想之路。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们都希望自己心中的理想能够转变为美好的现实,然而,现实中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阻碍着理想的顺利实现,这种冲突有时甚至很尖锐。纷繁复杂、多变的现实,给理想的实现造成了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曲折。理想之路上不免有荆棘坎坷,要实现人生的美好的理想,就必须正视现实。
(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在理想和现实关系的认识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二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有的人因此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出现这些错误倾向的原因
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不但包含着现实中应待发展的因素,也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第三,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要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难性和曲折性。
一般说来,理想越是高远,实现过程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长远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近期理想的实现也会具有曲折性。实现理想的长期性与曲折性是对人们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必须有战胜困难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
所谓相互包含,是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明顺境和逆境是相互包含的。所谓相互转化,是指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顺境和逆境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顺境或逆境就会改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防止顺境向逆境转化,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逆境向顺境转化。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发明大王爱迪生只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被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为世界留下了伟大的乐章,《英雄》《命运》《月光》等著名交响曲。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要眼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看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大过程中,没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水平;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立志当高远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蒙田说:“一个人一旦超越了自我,具有把整个人类纳入自我之中的广阔的胸怀,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使他在天翻地覆、轰轰烈烈的新旧交替时代,充当新时代的号手和旧时代的批判者。” 爱因斯坦 “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有志者,事竞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得与失。要做到立志高远需要:1.放开眼界2.不满足于现状3.不屈服于困难和挫折 4.不计较个人私利
(二)立志做大事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是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是大事。但不要轻视小事。从做小事当中你可以积累经历。经历是极为重要的。“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重要。
(三)立志须躬行
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道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华罗庚:“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也就是说:1.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2.伟大出自平凡。
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4、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5、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思想道德修养》,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刘宏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7、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二篇: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摘要: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都知道,理想和信念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它准确的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则像是行尸走肉一般存在于这个世界中。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当然,我们的理想信念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就可以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给予人们的是一个充实高尚的人生,而低俗的理想信念则会让人们变得庸俗,拥有的自然就是一个空虚乏味的人生了。在我国现在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且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过程中实现我们自己的理想信念。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理想与信念是什么。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于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的一种追求。它是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地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夫人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关于理想,我很喜欢诗人流沙河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是——理想。诗人在诗中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我很喜欢这一段,由石到火再到灯,最后到路。完全的诠释了理想的意义!
有理想,就会有价值的实现。巴尔蒙特,一位虔诚的追梦者,专制统治下的社会,使他饱受反社会的个人主义情绪的非议,但社会的黑暗没有将他埋没,他的理想依旧熠熠生辉:我要歌颂太阳,那是我高贵的理想。于是,在百年之后,他同他的理想一起复活。正是巴尔蒙特那对于理想的坚持,才使他摆脱时代对他的拒绝,最终完成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有理想,就能有坚持的信念。“没有手,用脚一样能弹钢琴。”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位平凡的无臂青年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并付之实践。10岁时的意外触电导致失去上臂,使得弹钢琴,这个在常人眼中的小事儿,却成为了这位青年—刘伟的理想。钢琴,也许只是那理想的一部分,更多的或许是超越不可能,实现他作为平常人的人生价值。理想,是如晦风雨中的那盏明灯,将他从死亡之中的迷途中拉回,精彩地活着,精彩地将理想付之实践。
有理想,就能克服各种逆境。巴勒,一位天才画家,一生饱受贫困所扰,所幸理想化为画笔,紧紧地陪伴着他,勉励着他。巴勒对于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使他从不虚构画中的情景,那些耕耘放牧着的法国农民是他笔下的汹涌源泉,亦是他对理想的尊重和不懈实践。或许他生前的几幅画只能换得一双小孩子的鞋,但那无关于我对他的敬崇。他用身体力行告诫我们:如果你有理想,无论处于何种处境,都不要放弃它,这样,就靠成功越来越近了。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点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的追求理想目标。
所以,理想与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它们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它们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激励着人们向着目标奋斗,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一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再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若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它们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是人的心灵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把各个社会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
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个时间问题。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实现理想,我们要立志高远始于足下。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然而,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的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所以实现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祖国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只要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伟大的。
另外,我们还要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 遭遇波澜和坎坷。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像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小姐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迸发。
所以,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看待,只要善于利用顺境,用于正式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转化理想为现实。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追求理想还要有坚定地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着,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人生实践中,青年仅仅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只有对科学理想坚信不疑,才能坚定自己的向往与追求,并将理想落实到实践上。再好的理想,不付诸于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不断提到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在工作中,发奋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让我们共同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填空题
1、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和()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2、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3、信念是()、情感和()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能够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实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能够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实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和()。
5、在很多情况下,理想等同信念。但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但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6、从理想的内容划分,理想有(),(),()和()。
7、从理想的对象划分,理想有()和()。
8、()就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9、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是要有()。
10、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
二、单选题
1、理想是()。
A、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与未来的想象
B、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C、在实践中形成的和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D、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毫无实现可能的一种未来想象
2、理想的超前性、预见性表现为()。
A、理想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B、理想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
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领导国家
C、消灭工农、城乡和贫富之间的差别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6、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这是因为()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
7、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科学的信念,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人,坚信()
A、通往共产主义道路是遥远的,可望不可及是
B、社会主义道德将成为所有人自觉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D、不同的团体有相同的信念
8、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
A、对真理的追求
B、评判事物的标准
C、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
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9、信念是()的融合和统一。
A、认知、情感和理想B、认知、情感和意志
C、认知、态度和意志D、态度、情感和理想
10、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充分说明()
A、信念就是一切B、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
C、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D、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
三、多选题
1、下列关于理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具有实现可能性
C、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上的表现D、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理想具有的特征是()。
A、超前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合理性
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B、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C、现实是不完善的和有缺陷的,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
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是个艰苦的过程
3、关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
C、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D、没有了信念,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
4、理想信念的作用有()。
A.、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B、预见个人的发展前景
C、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D、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5、判断理想是否合理、科学的标准有()。
A、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B、是否具有时代性、阶级性
C、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D、是否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6、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法律观E、道德观
7、在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上()
A、理想与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的B、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C、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D、理想是信念,信念是理想
E、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8、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明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若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这就是说()
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C、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9、理想信念的作用()
A、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C、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D、激励人们向着既定奋斗目标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源泉
E、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10、青年大学生在立志时,应()
A、立志当高远B、立志做大官C、立志做大事
D、立志须躬行E、立志以自我为中心
四、判断题
1、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2、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理想作为一种物质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5、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需要,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
6、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五、简答题
1、理想信念相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它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我们大学生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3、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六、论述题
1、我们应该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具有现实可能性
2、预见性
3、认知意志
4、心理态度精神状态
5、观点和主张奋斗目标
6、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7、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8、信仰
9、坚定的信念
10、思想基础
二、单选题
1、C2、D3、A4、D5、C6、C7、C8、C9、C10、C
三、多选题
1、ABCD2、ABCD3、ABCD4、ACD5、ACD6、ABC8、ABC9、ABCDE10、ACD、四、判断题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五、简答题
略
六、论述题
略
7、ABCE
第四篇:追求远大理想__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想信念信仰的特征及关系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导入语: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由于理想信念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精神真空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是马家爵一个人。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信仰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人的价值意识的最高形态,表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的特征
第一、超越性。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与“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
第二、可能性。真正的理想,又需要具有实现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理想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这是理想和空想、幻想的根本区别。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
第三,差异性。理想的差异性,或者说理想的多样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第四,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2、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从横向来说,可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又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从纵向来说,则又有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之分。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信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某种观念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1、信念的主要特征
首先,信念具有复合性。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复合体或统一体。一个人的信念首先是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信念和意志也不能分开。人的信念不是仅仅藏于内心深处的东西,它最终是通过他的行为和实践意志表现出来的。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会更为坚强。
其次,信念具有稳定性。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
再次,信念具有科学性。科学信念与迷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根据认识方面的差异来说的。科学信念是建立在关于对象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科学根据的信念。
而迷信的产生,则与人的认识理性的迷失直接相关,它建立在无知或错误的认识基础之上,是一种蒙昧的信念。
另外,信念具有崇高性。而崇高信念与卑劣信念之间的区别,则主要是根据情感和价值方面的差异来说的。
人的理想与信念需要互相支持,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三)信仰是信念的升华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信仰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许多欧美人那里,信仰与宗教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他们自己的基督教连在一起。在他们眼里,我们中国人大多是没有信仰的。在我国学术界,信仰被理解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或尊重,并以为行动的准则”。信仰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只有关于极高或最高价值的信念才能够成为信仰,这种信念构成信仰的内容,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它为核心,为它服务,围绕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重要的,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实际上,人的信仰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的力量。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指明了奋斗目标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2、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人格和道德的完善提供了精神动力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 2 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3、崇高的理想信念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生境界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
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加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促成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强化自己的信念系统,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中,必然包括对于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在内。中华民族曾经在古代有过非常的辉煌,也曾经在近代有过极大的屈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误,走过一些弯路。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多年保持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1、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只是人们道德情感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产方式运动的必然结果。
2、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实证内容和论证,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不只是一个物质财富高度丰富的社会,而且是一个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人得以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合起来。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粱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理想源于现实,是指理想的形成必须以现实为根据,是现实发展的条件和主观要求的统一。理想高于现实,是指理想是经过人脑加工的设想和预期,表达了人的美好愿望,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形成的,因而是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是超前的、指向未来的。特别是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 4 的规律性认识,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上,在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因而就更是引导现实的旗帜,变革现实的力量。正因为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必须克服两种倾向:第一是理想脱离现实,把幻想当作理想。
2、理想与现实又是一对矛盾
人生中充满了矛盾,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矛盾。所谓人生的基本矛盾,首先必须具有普遍性,即这种矛盾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且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的始终。其次,它还必须具有一般性或代表性,即各种各样具体的人生矛盾,都是人生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都可归结于人生的基本矛盾。当然,不同的人,或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
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远大理想和科学信念的形成,不仅需要教育者付出不懈地努力,而且也需要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通过教学和典型事例的分析,引导大家不惧挫折,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五篇: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今天的主题相信大家都明白,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其对理想的憧憬,对信念的执着。
我们都明白,真心想要做好一件事,就需要对其了解深刻,那么什么是理想?什么又是信念?
理想是什么?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关和价值观在给都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地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的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不是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现实,是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每个人活着,总得有个理想,如果把人生比作杠杆,理想信念则好象是它的“支点”。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尽管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充满着辛酸,密布着荆棘,但是珍贵的东西都需要用尽全力去争取,才有实现的可能。
什么是信念?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是激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思想倾向,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信念具有坚定感。无数的革命先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才能使中国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成了他们的信仰,他们为此坚定不移、前仆后继,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革命烈士夏明翰曾说过一个闻一多倒下了,但是千千万万个闻一多站了起来!而他的的就义诗也慷慨激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反映了这一代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坚贞不移。
信念又具有稳定感。一般来说,信念表明一个人对社会发展方向、自然规律、对一种理论观点的稳定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只有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信念的人,个性往往模糊不清,行动往往左右摇摆,动摇不定,容易在政治上、行动上出偏差。
生命历程中,理想与信念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理想信念可以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并且提供人生的精神境界。
有了理想没了信念那理想就变成了空想,没了理想只有信念那等于是一头撞到死,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东西,是信念。没有理想没有信念,那等于人生是白过!人生百年,眨眼飞逝,在这短短的人生路上,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一定要为了这个理想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去努力!
因此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理想信念反映人对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期望,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处于更突出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同学们才能很好地解答“做什么人”这一中重要人生课题;其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难免遇到一系列人生课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总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最后,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记得这样一幅漫画,画中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信念,浅尝辄止,最终失败了。其实,他已经在地上挖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源就在眼前时,他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
可见,雄心十分重要,而与之相伴的还有强大的行动力,以及在行动中坚韧的毅力,与顽强的信念。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想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以至一生碌碌无为。但是,理想如果不配上就只是一纸空文。人间没有平坦的路,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火的陶冶,血的洗礼。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以巨大的信念从事“韧”的战斗,当岁月匆匆流逝,我们就会发现,理想仍然是理想,它还是天幕远景上的海市蜃楼,我们就会像那个挖井人一样,终于一无所获。可如果我们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不忘坚持刻苦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用一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念向困难冲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有一位寓言家说得好:“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就是架在两岸的桥梁。”我们要凭着一份理想,一份信念,就终会成功。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它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和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其次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它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成为现实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对中共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而实践的第一步即立志,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可见立志当高远,大量事实证明,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立下鸿鹄大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大学生应该树雄心立壮志;还应该立志做大事,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并且,立志须躬行,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东升之际勤奋投入工作,与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实现而懊悔不已,不如趁风华正茂之时躬身实践,奋斗不止。
其次,我们应该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实现理
想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还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事物具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获。
最后,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不脱离现实谈理想;坚定信念,用执着的信念去追求理想,为实现理想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再好的理想,若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实现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荀子说:“骐骥一越,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中国的史圣司马迁矢志修史,在漫长苦闷的生活道路上,以超人的毅力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不朽的杰作;化学家诺贝尔的炸药实验使自己负伤,亲人丧命,但仍旧坚定不移的工作;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更是理想与信念结合的典范,在伦敦图书馆他的座位下,竟有他读书时放脚留下的沟痕;法国科幻说家儒勒·凡尔纳,仅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而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苦儿流浪记》有一段情节:主人公与几
名矿工在工作时遇难了,大家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脚下是无尽的水流,他们所有的,不过就是几盏灯。在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看起来不是被淹死就是被窒息而死,再不然就是被饿死,总而言之似乎是必死无疑。营救虽然在努力进行着,但是人们都没多大把握成功。而矿井下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好些人都抱着必死的心。他们中有一个人带了表,最后有人提议熄了灯,每隔一段时间让那名矿工报一次时间,大家都休息,节省体力。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人们的心也慢慢地被揪紧,但等到营救队到达时,他们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只有一个人死了,就是那个报时间的矿工。
原来,开始他的确是准时报时间的,但是,当他发现了同伴们的异常后,他便开始了“虚报”,半小时他说15分钟,一小时他说半小时,两个小时他说一个小时……结果其他人都在信念的支撑下活了下来,而那个商量的矿工却被自己的心魔给逼死了。
成大事者皆有志,成大事者亦具恒。理想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的,当我们再困难面前想要退却的时候,想想马克思的名言吧: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愿我们相会之际,都能自豪的谈起自己的成功,而不要像那个挖井人一样,半途而废无恒心,到头来空悲切,白了少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