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诗词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4 18:2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下诗词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下诗词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八下诗词Microsoft Word 文档

八下古诗词鉴赏(15首)2012.12.18

十三、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2、(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3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3答: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答出“咏史”给1分,答出特点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1.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这两句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史学家的基本政治倾向常常是同情吴蜀,而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议论,反映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得以施展。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十四、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1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1分)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1.陶渊明: 朝著名。学过的作品有。

1.晋,诗人,《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2.这首诗歌的主题是:

2.这首诗歌的主题是: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

3.“车马喧”指:

3.“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心远”指:“心远”指: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诗人认为: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

4.前四句话谈了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的问题。诗人认为:

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里,“采菊”二句主要突现诗人乐得其所的“悠然”心境;“山气”二句则明显寓有“众鸟欣有托”的意兴。两者的情趣是相通的。这种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浑融妙合,后人概括为“意与境合”,或“意与境浑”。还蕴涵哲理:

5.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前四句和中间四句的关系:“采菊”四句诗讲的,正是“心远”达到极致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向读者表明:人的主观心境与大自然的客观环境真正浑然妙合了,人的精神也就从尘世之累中彻底地解脱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他的身形固然属于现实世界,但他当时的心境却“悠然”到与大自然冥会妙合的胜境。可见,前四句是提出问题,并作了结论性的回答,后四句才用诗的形象具体表达这一诗的主题。

7.“此中”指:“此中”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真意”就是:“真意”即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是虚与实在诗歌创作上的辩证统一。它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艺术效果。

6(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1分)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

么。

6.(3分)(1)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1分)

(2)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意同即可)(2分)

十五、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我的感悟: 1浩荡离愁(离愁)。

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此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龚自珍的辞官与陶渊明的归隐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试题荟萃

1.《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 ________。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龚自珍表示自己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十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3分)

2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1分)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1.这两句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我们应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对你得到什么启示?

2.表现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中流露的情感,有对自身遭遇的辛酸、愤慨,有对当朝权贵的嘲讽、愤激,有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与态度。给人以莫大的启迪、鼓舞。

3.名句赏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阅读下面古诗文,答题。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启示: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好等等。

3.这两句引用典故,来表现时光流逝之快。中招荟萃(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河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1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11.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

12.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十七、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表现出诗人的性格。

1.①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1分,每对一空0.5分)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1. 1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2.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具有比兴的意味。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4.从诗的前面可看出诗人心理上的,急遽变化交替,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

4.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八、山坡羊 潼关怀古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哪些词语用的好?具有什么特点?

1.“聚”和“怒”两字不仅写活了山水,而且衬托了作者的伤感之情。2.这首曲的曲

什么? 2.“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3.这首曲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句子能更好地表现主题? 3.这首诗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全诗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无论兴还是亡,都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苦难的事实。特别是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能直接表现这种主题。

4.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4.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憎恨。

5.名句赏析 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艺术特色。

5、立意高远,揭示无论“兴”、“亡”百姓皆苦的历史事实,感情真挚,一语中的。

十九、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 自喻,下片用圆月衬托。1明月 孤高 别情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双绾自然和社会,用变幻不拘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合少离多自古依然的事实,意境一转豁达,聊以自我安慰。

3.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这是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祝福,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境界愈见澄澈辽远,词的情思也愈加殷切绵延。颇有崇高的美感。

二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本诗作者,是(朝代)著名 诗人。人们叫他为“ ” 1.杜甫 唐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2.作者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2.是写

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3.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答:3.“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 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4.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5.忧国忧民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你能再说出一些忧国忧民的名句吗? 5.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石壕吏》中的有关句子,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例句。

二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白草折”写出了:

“即”写出了:

1.“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

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2.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2.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3.“散入珠帘湿罗幕”在诗歌中的作用。3.“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运用 修辞手法,通过写 来突出。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4.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5.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5.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6.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7.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二

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则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

值得称道。(意思对即可)

23.好就好在这首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安慰和鼓舞。(大意对即可得分)

二十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了一幅绝妙的早春图,请默写出来并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的意境描绘出来。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举出一句谚语来形用春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1.提示:是一幅烟雨蒙蒙的早春图 2.抒发了诗人喜爱春天的情感

3.春雨贵如油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十四、无题

1.本诗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当时与杜牧齐名,和称“ ”。

2.这是一首咏叹坚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4.自选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李商隐 晚唐 小李杜

2.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3.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4.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二十五、相见欢

1.李煜,五代南唐后主,世称。1。李后主 2.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化出 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不能倾诉的 的心情2. 词人的愁苦 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 孤寂与凄婉

1.“相见欢”是,又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感情。

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表达了作者 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作。

3.你是怎样理解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举例说说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1.词牌名“乌夜啼”亡国哀思

2.比喻 纷繁的离愁 难理的麻丝 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

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

3.不事雕琢的白描写法,没有明言离愁的滋味,却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尤为感人。举例略。二

十六、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后两句写。

2.这首诗后两句表面看是写,实际暗指。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峰塔之高 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2.自然现象 社会现象

3.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了信心。18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分)19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分)18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19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二十七、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2.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答:。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重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答:。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中考试题荟萃: 1.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出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答: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理解。答:。3. 哪一句反映了作者的人生志向? 答:。

5.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联。(1分)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

。(2分)5. 1分 第二联(或颔联)

6. 3分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7. 2分 颈联 对仗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1分)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 分)答: 1.(1 分)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3 分)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 分),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 分),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 分)。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8.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7.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8.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甲】 沁园春·雪(节选)(毛泽东)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乙】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诶的一项:(2分)

A.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6.填空。(3分j 两首诗都表达了 的主题.但两苜诗抒发的感情又有所不同。甲诗侧重,乙诗侧重。7.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j(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会赏析

句:.D.(2 分)6 .爱国 豪迈、自信 忧虑、悲壮(3分,每处 l 分。意近即可).(1)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风流人物”的赞美之情。“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创造了空前伟大的业绩。(2)此句直杆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2分,意近即可)

十一、观刈麦

1.诗歌中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诗句是什么?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不禁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种无法平静的心情,惭愧的心理正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句子也包含了作者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意。3.看到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一抒情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3.“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运用对比手法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农民的穷苦作了比较。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十四、雁门太守行

1.《雁门太守行》是一首 旧题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1.乐府

2.诗中用色彩衬托出战地悲壮场面的一句是“ ”。2.塞上燕脂凝夜紫

3.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3.报君台上黄金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第二句借日光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的闪闪金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和城外的敌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5.结合本诗分析李贺诗歌“奇瑰而又妥帖”的基本特色。5.(1)诗中色彩对比非常鲜明。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2)用了鲜艳而又浓艳的色彩写战斗场面,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他们和黑云的黑色,秋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色彩奇瑰而又妥帖非常。6.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6.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

7.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7.忠君报国(爱国)

第二篇:八下诗词赏析

新街镇中学八(下)语文诗歌赏析

一、《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而自明。)归思方悠哉。(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已,悠然不尽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回怅惘之情。)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

1、中心意思: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苦闷感受。

2、写作背景: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时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

3、文常介绍: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到南方沿海地区越冬。归雁在古诗文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

二、《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

是“群鸡”能比的。)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色彩美)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像鹦鹉那样“语声娇”,去讨好别人。)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写池鹤的鸣声美,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

无奈。)

写法及主旨: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的主要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这首诗勾画了丹顶鹤的超凡的风姿和孤高品格,描绘了它的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和心灵美。诗人以鹤自喻,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感情。

三、《迎燕》

【宋】葛天明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新巢已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过年华”。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

简析:这首诗不仅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写作背景: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这首诗抒写的就是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请结合写作手法对这句作赏析。

答:这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和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两句诗各有何指代?

答:“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小谢”指南朝诗人谢朓,李白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清发”一词,暗指自己的作品风格和小谢一样清新秀发。

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境界阔大,想象奇特,试作赏析。

答:诗人与族叔李云谈古论今,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诗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形象精妙,试作赏析。答:“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销愁愁更愁”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一句诗中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相呼应。

5、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诗中,你看出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不满现实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消极避世的心态。

五、《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简析:这首词上片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未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2、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嶂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长烟落日”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3、理解“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妙处。答: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戍边的将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析: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1、描述“枯藤老树昏鸦”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几棵黄叶凋零的秃树,在秋风中瑟瑟地颤抖,傍晚时分天空中点点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瑟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戚。昏鸦尚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他心中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

2、“小桥流水人家”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物截然不同,作者这样安排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这种安居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适。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悲凉。

3、这首曲中有一些词很有表现力,请品析其表达效果。

答:如“枯”“老”:深秋时节,藤蔓枯萎,树木沧桑,刻画了一幅萧瑟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游子漂泊异乡的悲戚、凄楚之情。

“昏”:黄昏时分,乌鸦归巢,可游子却还在异乡漂泊,归家无望,他内心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呀!“瘦”:“瘦”不但写出了因长途跋涉,马儿疲惫至瘦弱不堪,而且使人想象到马背上的游子因思乡情切日夜兼程的情景,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的艰辛与苦楚。

“古”: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

“西风”: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

“断肠”:漂泊他乡的游子因思乡情切以致柔肠寸断,肝肠欲断,可见其思乡之情何等深重!

4、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滴血„„

七、《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简析: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答:“巴山楚水”指贬居之地,“二十三年”指被贬时间之长,“弃置身”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两个典故表达归京之后怎样的感受?

答:“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表现对许多已经去世旧友的怀念。“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诗人以王质自比,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流露了对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怎样一种心态?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还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这样的哲理: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八、《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东风”即春风,“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景物特点,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语言巧妙多姿,精彩感人,请作赏析。

答: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这两句以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现在往往引申为为执著追求理想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写数点海棠花蕾嵌于枝间重重新绿之中,突出了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

十、《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通过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忠告,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牢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了。)

十一、《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身处万里之外的诗人思恋家乡将欲归去。)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托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十二、《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

绿柳才黄半未匀。(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惟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的消息。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三四句以景色的浓艳已极、环境的喧嚷若市与一二句形成鲜明的对照,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十三、《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第一次的“巴山夜雨”借凄凉的秋夜雨景书写客愁旅况。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第二次的“巴山夜雨”写想象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这样写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2、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出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后两句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表现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的理解。答:原指与妻子团聚,秉烛长谈离别之情。后泛指与亲友相逢叙旧。

十四、《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简析:此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突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道理,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

第三篇:八下 诗词赏析 老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一2009年连云港市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沉舟侧畔千帆过。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二2009年沈阳市对《酬乐天》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2分)..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1.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由原来的低沉、伤感转为、___,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

高亢,激昂;“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美好的生活必将到来,表现诗人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五、江苏省连云港市

7、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示例供参考: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六、2012年抚顺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A)。(2分)..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涛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赤壁》

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D)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 上作简要分析。(3 分)直抒胸臆,道出爱国的仁人志士的原则和抱负,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内容: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思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写法:通过双关手法,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思想感情:回首当初的“惶恐”,而如今孤苦“零丁”,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悲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二、2009年淄博 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做第7题。(2分)

7、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酒 陶渊明

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的心境。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2010年中考古诗词赏析

(一)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3、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5、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09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九、《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7.十、《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 B 乘舟梦日边—— C 长风破浪——2、、、、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十、《行路难》

1、A 吕尚 B 伊尹 C 宗悫

2、停、投、拔、顾

3、高昂乐观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安史之乱

2、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

5、A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十八、《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十八、《己亥杂诗》

1、诗人以“落红”自比

2、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B 2009湖北省十堰市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23.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4.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8相见欢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填空。(1)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_____,季节是。(2)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一句是写仰望之景,“------------------”一句写俯视之景。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9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诗中的“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二.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登飞来峰》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到。

第四篇:八下诗词理解性默写(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

一、《满江红》理解性默写

(1)《满江红》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2)写出了作者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更写出作者力图冲破束缚誓超男子的志向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3)表明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的句子是: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二、《十五从军征》理解性默写

(1)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出门东向看,泪落粘我衣。(2)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景描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

(4)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5)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6)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7)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8)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9)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10)描写归乡老兵现在的境况(老人孤独处境和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粘我衣。

三、《诉衷情》理解性默写

(1)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的句子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3)写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句子是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3)词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语句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4)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的词句是当年万里觅封侯。

四、《南乡子》理解性默写

(1)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化用《登高》中的句子是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作者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4)下阕中写了历史人物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

五、《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

(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4)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5)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第七单元

一、请分别找出五首诗词中表达主旨的诗句。

1、《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长相思》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归园田居》

1、诗中点明劳动地点及庄稼生长情况的语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诗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诗中表明诗人勤劳的语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诗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也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辛勤的句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7、《归园田居》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1、《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喜欢田园生活,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描写洞庭美景,且大气磅礴、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引来不少文人的咏叹 , 有杜甫“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的苍凉,又有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范仲淹也因其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发出了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4、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大气势、雄伟壮观景象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岳阳楼记》描写的“巴陵胜状”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气势雄浑、波澜壮阔的特点。

7、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不甘寂寞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8、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9、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诗句端居耻圣明。

10、诗中语义双关,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官但无人引荐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用典表达这层意思的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1、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3、孟浩然在诗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4、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钓鱼之事表明希望得到引荐心情的语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诗句来表明与“木兰不用尚书朗”相反的追求。

17、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终南别业》

1、诗中作者信仰佛教的句子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2、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世尘俗归隐山林的句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3、写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的句子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4、王维《终南别业》中最能表现诗人悠闲自得心境的两句诗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诗写 出了山水的情景,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6、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就表达了“当你处于某种绝境,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看到希望或转机”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哲理。

7、有能够“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的意境的句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8、诗中写出作者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的诗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9、表达作者忘记时间回家的诗句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0、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1、写出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风采的句子: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五、《渔家傲》

1、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李清照表达空有才干不能施展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中活用屈原《离骚》诗句的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4、用典表达超凡脱俗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六、《长相思》

1、以风雪夜的凄清寒冷衬托词人内心孤寂凄凉的句子是:风一更,雪一更。

2、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夜深千帐灯。

3、词中写风吹雪打账篷的喧噪声搅扰了怀乡思绪的句子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1、《桃花源记》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或: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岳阳楼记》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卓著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新市长上任两年,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表明洞庭湖天气早晚变化的语句是朝晖夕阴。

7、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8、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文中动静结合,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岳阳楼记》中“洞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11、《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12、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是人生的常态。面对生活,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14、一位父亲叮嘱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的旷达胸襟,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15、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

16、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

17、《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豁达、博大胸襟的千古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环境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种广阔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以乐观旷达的胸襟面对生活,而不是患得患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开阔胸襟,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样那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

21、《岳阳楼记》中,作者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2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中告诉我们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心系天下情怀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4、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就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25、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26、《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万家忧乐挂心头”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7、杜甫曾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岳阳楼记》中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先忧后乐思想和远大抱负的千古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作者超越个人的忧乐,激励后人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千古名旬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宋代的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济世情怀。

31、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令人敬仰。

33、美国一些政客把全球经济失衡原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其目的无非是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逃避责任。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3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35、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36、《醉翁亭记》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7、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8、借醉翁亭来抒情,道出千古名句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9、《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了醉翁情趣之所在。

40、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41、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晏饮之中的句子是: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林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5、截醉翁亭记》 中描绘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6、《醉翁亭记》中描写秋冬景色的句子是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7、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第五篇:八下诗词赏析复习教学案[原创]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赏析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闻雁

首句以设问起。思乡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归思方悠哉”,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浓,为第三、四句高斋闻雁蓄势。第三句“淮南秋雨夜”,点明地点和季节。第四句“高斋闻雁来”,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

中心: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苦闷感受。

(二)池鹤

首联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颔联是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色彩美。“恐”和“疑”是人格化的描写。颈联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语声娇”,去讨好别人。诗人把丹顶鹤与鸬鹚相比,意在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尾联写池鹤的鸣叫声美,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一个“怅”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三)迎燕

“为迎”句,直抒胸臆。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二句宛若“微雨飞燕”图燕筑巢、生育,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虽“翅湿”在所不辞,神情跃然纸上。

尾联,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全诗写了人与燕的关系。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四)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接着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诗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抽刀断水”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抽刀断水水更流”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一句诗中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 烦忧”相响应。最后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五)渔家傲

这是一首描写北宋西北边边境军旅生活的词。词中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用一“异”字概括总的感受。词人笔下的西北边境的秋景,多么悲凉奇异;而从“孤城闭”字中,也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六)天净沙 秋思

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元代周德清称誉这首小令为“秋思之祖”。

(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巴山楚水”指贬居之地。“弃置身”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三、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诗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地呤诵“闻笛赋”表达怀念而已。诗人以王质自比,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当初参与政治革新活动时只有三十四岁,不幸被贬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达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这首诗的精华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此联所展示的艺术形象明朗清新,意境沉郁又有豪迈之气,客观上被人认为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引申意义已远溢于本义之外。后人常引用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八)无题

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凄楚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字意思不同。“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可谓一往深情。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九)夜雨寄北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像是一问一答,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都在这看似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来。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

第三、四句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像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十)论诗

清人赵翼这首论诗的诗,由于观点新颖,提倡创新精神,符合时代潮流,因而流传很广,经常被人引用。

此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前两句只是为提出下面的见解略作铺垫而已。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

(十一)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第一、二句写数点海棠花蕾嵌于枝间重重新绿之中。为了突出“数点红”,作者先从“重重新绿”写起。仅此两句,诗人就已写足了海棠的美丽。

第三、四句作者笔锋一转由海棠引出桃李。桃李在海棠之前开花,一个“闹”字显然是从宋祁《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得来,然而此处却语含讽意,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诗人诚意劝其“爱惜芳心,莫要轻吐”。联系诗题来看,诗人的这一劝诫,表面上是对海棠而言,其深层意思当是寄语儿辈。

(十二)题红叶

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女韩氏所写。从诗的内容看,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通过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的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

(十三)山中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三、四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托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诗中的情与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前半首的久客思归的心情,正因为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落叶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十四)城东早春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首句是诗人对在城东游赏时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既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承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诗人抓住“半未匀”的景象,使人仿佛见到枝条上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是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惟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第三、四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清丽的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第三、四句与第一、二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那已经陈旧的老套。

下载八下诗词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下诗词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语文八下诗词名句及理解性默写

    答案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八下家长会材料

    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在给各位家长的通知上,虽然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我的诚意。我们今天能坐在一起,为了同一个人,您的孩子,我的学生......

    八下名著

    八年级(下)“语文积累”之名著梳理 1.《名人传》最先写贝多芬的原因是什么?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创造了奇迹,这是真正的人格的魅力与心灵的伟大,真正的英雄......

    八下Unit9

    -- ---Unit9.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amusement park? 单元学习目标: 1 谈论过去的经历,自己曾经去过某娱乐地方。 2 学会运用①---Have you been to ….? ---Yes, I have.......

    八下工作总结

    初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

    八下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4人。在实施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

    八下unit10

    八下Unit 10 一、语法:反义疑问句 含义: 由陈述句加简短问句构成,用以要求对方证实所述之事,这种疑问句叫反意疑问句,也叫附加疑问句.如:?? ? 5.Old Henry 6.There are many peopl......

    名著八下

    八年级语文《海底底万里》阅读试题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 )(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为“(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